Groups keyboard shortcuts have been updated
Dismiss
See shortcuts

中国之春——王玉华: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选择——出国记十七

9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SHENG Xue

unread,
Sep 1, 2024, 7:19:19 PM9/1/24
to Alliance of the Guard of Canadian Values加拿大价值守护者联盟, China Spring Editorial Board, 民阵信息交流, fdc-canada, 民阵会员, 筆會聯誼, 民阵之友, 公民世界, 民主中国阵线, iamyuanmin, LoveTibet Chongjian Gonghe via, 茉莉花信息, xinh...@googlegroups.com, pench...@googlegroups.com, moli...@googlegroups.com, sydcnde...@googlegroups.com, Google-Pa...@googlegroups.com, goog...@googlegroups.com, 期待民主中国, gongminliliang, zhengmin...@googlegroups.com, ChinaAs...@googlegroups.com, Countdown...@googlegroups.com, gmyb, gmybml, ethnico...@googlegroups.com, no...@googlegroups.com, admi...@googlegroups.com, cd1...@googlegroups.com, 中国权利, ChineseDemocrayBi...@googlegroups.com, 人民力量, 交流, djcp...@googlegroups.com, rocgml...@googlegroups.com, sinoeurov...@googlegroups.com, 童言无忌, penchin...@googlegroups.com

Title Image

王玉华: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选择——出国记十七

作者: 王玉华
亲历目击

我中学时代就读的中学原本是一个无名的普通中学。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远远比不上北京市海淀区的名校如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及 101 中学,另外还有八一中学。八一学校成立于 1947 年,前身是“荣臻子弟学校”。1949 年,荣臻子弟学校改名为华北军区八一小学,成为北京最早的寄宿制学校;直到 1964 年 6 月八一学校才由北京军区政治部移交北京市教育局,正式改名为北京市八一学校,但是学生来源并未改,也就是八一学校的学生全是中央及军队高级将领的子女,如大家所知,习近平也在其中。

前者学校中特级及一级教师并不多,只因学生来源太好,家长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故考取好大学的比例很高。而八一学校是 12 年一贯制的住宿学校。因是红色家族要为后代接班做准备,自然是从小做起,配备的教师也是一流的。所以他们一路无敌手,高中毕业后几乎全部考入名校。最抢手的名校是哈工大(全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庚大将担任第一任院长兼政委,成为中共红色政权未来接班人的摇篮。

而我在读的第十九中学则处于中游之列。

但自从学校教务处来了汪主任之后的第四年也就是 1965 年,十九中学考入大学的人数居然超过了名校 101 中学,一举轰动了海淀区教育界。由此,汪主任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到处讲演做报告风光无限。

然而,命运从 1966 年文革开始转变,他被打倒、被污蔑是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罪魁祸首。为此,他连续 10 年不得翻身。被批斗被停止教学是常事。我哥哥炳章也被从大学抓回,陪着主任挨斗。罪名是炳章是他培养的典型的修正主义的苗子,只专不红。那一晚他陪着主任挨斗挨打,还被剔了阴阳头。只一晚,十九中学打死了好几个人。

1976 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毕业后与四个同学一起分配到海淀区教育局工作。那时主任已是海淀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主管全区教师的进修工作,他将我留在外语组负责日语教师的培训工作。

我于 1986 年出国定居在加拿大,但与主任的联系从未间断,得知他离开公职,创办了一所私校,干得轰轰烈烈。在中国大学没有扩大招生前,中国大学高考竞争异常激烈,人们常常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1997 年底我们电话联系互拜新年。他谈到学校的第一届高三学生马上面临高考,他很担心,因为他知道部分学生是无朢考上大学的。这是对他的私校水平的第一次考验,也关乎到新生的招生人数。

放下电话我与先生谈到主任的困境,他想了一会,建议从中国的私校招生到加拿大留学即解决了学生们的出路问题,我们也开始一个新业务。

我兴奋的即刻拿起电话与主任联系,这事一拍即成。他负责动员学生和家长,我负责找加方的接收学校。一个月后我陪着加方私校校长飞抵北京。我们三方商定:由北京私校派一名老师随行,管理学生并同住。我们公司建立学生管理中心并负责食宿,加方学校负责全日制授课。家长们看到我们的有序安排也就放心了。

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签证官约见了我和我先生,在审核了相关公司及个人文件后,要求我们两个做 18 岁以下学生们的监护人,并签署了监护文件,就这样,第一批 14 名学生全部得到签证。这开创了第一批中学生赴加拿大留学的先河。在当年秋季的北京私校招生大会上,主任公布了此项目,他被家长和学生团团围住几个小时不得脱身。当年超额招生,此项目一直持续到大学扩招。

在项目结束前,主任告诉我,他两个女儿都已经移民新西兰了。我有些诧异问:“您是爱国的老共产党员,怎么也让女儿出国定居呢?

他笑笑说:“我走访了美国,新西兰,特别是看到孙儿们学习的内容,看到了那里的学校教育真谛是育人。我无法改变国内的教育体制,但不想继续违背教书育人的初心”。就这样,一位赤诚的共产党员终于觉醒,他的家族后代彻底离开了中国....

2024 年 7 月 22 日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王玉华
https://chinaspring.org/article/72d1e97a-0f93-49af-a0f2-bfa912460ecb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