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制度必须尽力地制造不平等,才能使人们积极地维护这种不平等制度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hx

unread,
Feb 7, 2009, 5:57:17 AM2/7/09
to salon-...@googlegroups.com, lih...@googlegroups.com
联想到有趣的是,当罗隆基,章伯钧被打成右派时,罪名据说是“章罗联盟”[1]。罗隆基和章伯钧这两个混蛋知识分子,清高的劲头发作了,因为他们本来就各 自 看不对眼,居然被打成“联盟”,简直是奇耻大辱,但不是相互支持,反而用相互攻击来表示这一罪名不实,恰恰中计。罗隆基为此大喊冤枉。罗隆基因为更清高, 不服输,悔过不彻底,而章伯钧先叩头认罪,于是,发生这样的场景:罗隆基在路上遇到章伯钧,章还坐在配发给高级干部的小轿车里,而罗隆基只能灰溜溜地步行 了。看,罪名中,章还排在前呢。其中酸甜苦辣,让人不禁赞叹毛贼制服这批和中共合作但是自以为是的糊涂蛋知识分子的方式,颇有值得玩味之处。

另一个例子是,梁漱溟为了毛贼搞人民公社侵夺农民利益,民不聊生,直谏毛贼,逼迫毛贼说出“我没有那个雅量”,露出无赖本质的话。毛贼威胁梁的方式是:你 装模作样替农民喊冤叫屈,真虚伪。你拿那么高的工资,谁给你的?还不是我党施舍给你的?你要农民平等待遇,把你的工资先平等了,如何?(大意,原话需要查 文献)

农民的贱民身份,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就是毛贼在“工农联盟”统治阶级进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名义下建立的。这种巧妙的矛盾修辞艺术,正如《1984》里 的名言,“自由即奴役,战争即和平,无知即力量”。大跃进后饿死上千万人,绝大部分都在农村。农民生活条件之差,社会地位之低,到了这种程度,农村天然成 了一个大监狱。以至于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群体惩罚手段,就是发配到农村务农,所谓“下放”,其中的“下”字,清晰地表现出社会地位的高低。78年后很多的知 识分子哭哭啼啼的文章,无非说他们在农村下放的生活如何的凄惨。这种惩罚措施,以黑帮一贯的话语艺术,叫做“接受工农再教育”,其实就和黑帮老大命令打手 殴打不服气的人“给他长点记性”,监狱狱卒命令牢头“教育教育”不服管的犯人,活灵活现一模一样。而他们都忘记了,农民可是一辈子都生活在这种监狱中。最 微妙的是,农民恰恰因为在这种监狱中产生仇恨,而这种仇恨却能被巧妙地诱导为对被发配而失去特权地位的政治犯的嫉妒和仇恨,从而提供了糊里糊涂从事政治迫 害的海量暴民。农村的批斗会上的义愤填膺的贫农,和造反派在城市里的受欺诈性质,本质一样。可以想象,梁漱溟尽管冒犯毛贼替农民喊冤叫屈,但是如果他被发 配下放接受工农再教育,当局公布其相对于农民超高的工资待遇,肯定会有大量农民非常积极地对他进行批斗,而对最大的特权拥有者毛贼反特权山呼万岁。:)  看看这种黑帮习气,你就明白其运行机制。

以前装电话,坐软卧车厢,飞机,大量的特供商品,都是一定行政等级之上的干部才有权,你有钱也是弄不到的。有许多混蛋说毛贼时代更“平等”,而根本不知道 不但不平等,而且通过全面的配给制所建立的深入骨髓的制度化的等级特权,还是操控和制服精英阶层,煽动民众和精英之间的仇恨对立的有效手段:除了批斗劳教 劳改杀头之类的大棒之外。章罗梁在49年前觉得自己是独立知识分子,而49年后就成了仰人鼻息,吃共产党俸禄的干部了。生杀予夺,概由毛定,而他们还糊涂 地以为自己还是以前那个自己呢。不要说49年后了,就是40年代还龟缩在延安时期,王实味就因为表达了对这种“食分五等”[2]的特权配给制度的些许不 满,而被抓了起来逼疯,在中共从延安逃跑之前,被砍头[3]。

这证明了我的一个关于奴才专制主义社会的动力学理论:一个制度必须尽力地制造不平等,才能使人们积极地维护这种不平等制度。这种社会基于正反馈机制运行。 正反馈使其要么非常顽固地走向死循环的(相对于利益立场不同,可以看作恶性循环或者良性循环,比如当今的精英和专制黑帮的勾结)稳定,要么因为某种很小的 扰动因素而通过正反馈不断扩大而发生崩溃。其中的动力学原理,每个学过电路和控制理论的人都明白。

相反,一个平等的制度却相对缺乏促使人们积极维护平等的动力来源。自由民主社会基于负反馈机制保持运行的稳定。所有的负反馈系统都表现为牺牲效率,比如负 反馈放大器的信号放大率就比没有负反馈前低。自由社会的主流舆论,是对权势阶层的批评和反抗,提供这种负反馈的力量。而专制主义社会的新闻言论控制下的舆 论宣传,是全面的对权势阶层的歌功颂德,提供这种正反馈的力量。这就是自由民主制度相对于专制主义制度看起来反而更脆弱,严重内斗,乱七八糟,但是却更稳 定安全的原因。

参考:
  1. 庐山冤:章诒和:一片青山了此身——罗隆基素描 http://www.boxun.com/hero/lushan/79_1.shtml
    罗隆基读罢,也沉不住气了,最受不了的一个名词,就是“章罗联盟”。 ... 年的北京,在民盟终于有了一个人称“无形组织”的小集团,其基本成员连罗隆基在内共有十位。 ...
  2. 王实味为什么说延安“食分五等”?http: //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002235.shtml
    王被砍头,主要是他讲了太多的真话和耿直性格。王实味的文章对延安的社会生活和革命队伍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尖锐的指责和批评,相当片面和偏激。 ...
  3. 王实味- 负喧小语- 风乎舞雩 http://www.blogwind.com/hebaodang/55380.shtml
    最后,在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的时候,下级在康生的口头授意下,处决了王实味。 据说,当年为了省子弹,是砍头的。 在一个菜地里。 怀着一腔热血投奔延安的王实味就 ...
发信人: post (自动发信系统),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转寄]毛泽东生活真奢侈啊
发信站: 一路BBS (Tue Feb  3 14:13:43 2009), 站内信件

本文由 mitbbs.com 的 deliver 转发

发信人: leftmind (左脑), 信区: ChinaNews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3 00:54:25 2009)

多年以前,看文章说毛生活简朴。现在看看,他生活是够奢侈的,抽专门雪茄,专门印
书。这些东西核算下来,成本不知道要多高。比吃吃鱼翅鲍鱼要奢侈太多了。比较搞笑
的是,这文章开始还要强调毛是反对特权的。

--------
zt

史海:有多少“秘密小组”曾为毛泽东服务(组图)

作者:一清

毛泽东在世时,一直是反对特权的。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为人民服务”
为宗旨的执政党。毛泽东也是从不讲特殊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最穷困的那些日子
里,他的女儿李敏、李讷都与全国人民一样,吃不饱肚子,这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但是,到了毛泽东的晚年,因为他身体方面的原因,他无法不“特殊”了。当时各个方
面的机构和人员,为了保证毛泽东晚年的生活质量,为毛泽东成立了一些特殊服务的“
秘密小组”,各自展现自己的“身手”,也算是特殊年代里的一道特殊记忆。

那么,都有些什么样的“特殊”且“秘密”的小组呢?

首先当然是“医疗小组”,这是应该的。因为主席一生操劳国是,晚年疾病缠身,成立
医疗小组,为他解除病痛,这合乎天理人情。毛泽东的医疗小组及其成员多有变动,前
后两次成立过医疗小组。据毛泽东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的回忆,两次医疗组成立的时间
是:第一次“1971年—1972年,也就是尼克松访华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第二次是1974
年到毛泽东逝世。第一次的医疗组,组长是李志绥,副组长是徐涛、卞志强、胡旭东。
组员有吴洁、周光裕、高日新、吴阶平、尚德延、徐荫祥等。第二次医疗组的成立,具
体时间是1974年的6月中旬。谁是组长的问题,因为李志绥出版了《毛泽东的保健医生
》一书,且书中多有杜撰,以林克、徐涛、吴旭君三人为名义出版的《历史的真相》组
织了参加过毛泽东医疗小组的多位专家回忆,确认李志绥不是第二次组的组长。但是组
长是谁,至今没有答案。但组员中还是有李志绥,其他专家有王新德、方圻、陶寿淇、
高日新、陶桓乐等。据回忆结论,总负责人是陶桓乐。

毛泽东的医疗小组为毛泽东服务着,一直到毛泽东逝世才解散。

与之相同情况的另一个组是毛泽东的“大字本”组。

所谓“大字本”组,就是将毛泽东要看的书,特别注释后,排成“大号字”的编辑出版
组。这个组成立于1972年秋,第一次开始注释毛泽东所要求看的古籍是《晋书》中的《
谢安传》、《谢玄传》、《桓伊传》、《刘牢之传》,准确时间是1972年10月1日。承
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复旦大学的历史系、中文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教授与
专家。他们是王守稼、许道勋、董进泉、吴乾兑、刘修明、谭其骧、杨宽、邹逸麟、王
文楚、王运熙、顾易生、章培恒等等。当然,这个小组里的成员不是太固定的,以专长
而定,或进入全部注释工作,或进入擅长科目。这种注释出版的大字本,每次只印15本
。后来,毛泽东发现这15本有被他人阅读,就改成只印5本了,成为了只为毛泽东个人
阅读的专有读物。随着毛泽东的白内障病的加重,大字本印刷成了 “三十六磅特大号
”了。而当时并没有这种字体,字模是由当时在上海澳门路的中华印刷厂特地为毛泽东
翻制的。

再大的读本,也毕竟要用眼睛去读,能不能让毛泽东的精神生活更充实一些呢?这样,
又产生并成立了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吟唱小组”,并“秘密”录制。其组织和 “录音
工作由文化部部长于会泳主持”。据中共党史出版社《毛泽东生活档案》记载,“在北
京西苑旅社做了间录音房,有时就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录制。歌唱演员许多都是
文艺界的名流,如岳美缇、蔡瑶先、要炳淑、要元华、方洋、计镇华,等。乐曲演奏家
更是名流荟萃,一琵琶演员刘德海、王范弟,二春演员闵惠芬、许蒋德,笛子演员张晓
辉等。”一共录制了多少,韶山陈列馆所存就有古诗词磁带59盒之多。参加这一“小组
”的工作人员前后有过很多,有从事词牌“翻译 ”的专家,他们是文化部从上海音乐
学院调来的廉颇、周大风,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翻译”古书《粹金词谱》中古代的音阶
标记,再根据个人的理解,谱成演员们能读懂并能演奏的简谱或五线谱。为了便于演唱
者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含意和意境,又人北京大学调来4名古典文学教授为演员们讲解
,以便进入“角色”。

最有名的莫过于1975年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时放的那个曲子了,是上海昆剧院岳美缇所
录制的。在这个故事之外,实际上,上海、北京的一大批艺术家为了打发主席晚年的寂
寞,付出了大量劳动。

有音乐吟唱小组,也有戏曲小组。毛泽东所到之地,一般都会组织演出,并由电视转播
车为毛泽东播放。1974年,毛泽东在长沙修养期间,湘剧院、花鼓戏剧院的一些演员都
接到了演出旧剧如《生死牌》、《讨学钱》一类戏的演出任务。演员们都不知为何要演
出这些被文革批臭了的旧戏,一开始都不大敢登台。后来有华国锋托话,这才放心演出
。当时湖南还没有转播设备,中央又为之调来了特有设备,为毛泽东直播。不意,这个
直播的东西,被江西等邻近省份的一些有收看设备的老干部收到,纷纷向湖南省委举报
,认为湖南在搞复辟。

还有一些什么秘密小组,随着历史迷雾的消散,将会陆续显露出来。但有一个“秘密小
组”,这里却不得不说。那就是为毛泽东服务的“雪茄特制小组”。

毛泽东原是抽“中华”香烟的,从抽中华烟到抽雪茄,这事是贺龙引起的(一说由李先
念)。1956年的一个午后,贺龙在与毛泽东聊天时,向他夸赞起自己手中的那种雪茄来
,说这玩意儿烟味道是如何的好,如何的解瘾。毛泽东好奇地点燃一支,深深地吸了一
口,哎,还真好。立即对其清凉香醇的味道产生了兴趣,并认准了这种产自四川什邡烟
厂的雪茄烟。

毛泽东感兴趣的东西,当然会有更多的人感兴趣。毛身边的人没有惊动什邡烟厂,每月
派专人从北京前往成都军区取烟。这样每批烟就通过什邡烟厂-成都军区-中央警卫局
-中央特工处(服务处),然后被送到毛泽东主席手中。

这种取烟方式一直坚持了很多年。但这样取烟,毕竟不是很方便。发生在1971年的“九
·一三”事件,让中央笼罩了一层紧张气氛。其间,毛泽东身边的各项事务防范更加严
格,有关人员做事比平时更趋谨慎。由是反思到毛泽东所抽雪茄烟一事,万一有人捣乱
,后果不堪想像,毕竟从什邡来的烟经手太多、运转时间长,这些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
素。于是,在“九·一三事件”过后不久,从什邡取烟的工作暂告一段落。毛泽东不得
不重新抽起了“中华”牌来。但抽贯了什邡雪茄了,不免有些挂欠。于是,中办准备派
人学习制烟技术,直接为毛泽东服务。经过认真权衡,最终也选定了人选,他们是中央
办公厅的孟景云、北京烟厂的孙正兴两名干部以及从烟厂抽来的两名老工人。他们去什
邡学习,但学了好长时间,实在是太难了,学不会。做出的烟也没有那种味道。为此,
北京市委召开会议,会上有人提议:“请四川师傅来北京做烟。”决定下来后,甑选工
作在什邡烟厂严格且秘密地进行着,最后选中了黄炳福、姜跃秀、刘宗贵、范国荣等几
位厂里的技术骨干。于是,研制小组成立了,研制小组的名义是“一三二小组”。时间
是1972年的3月。几位四川师傅都举家迁至首都北京,为了保密,选择了僻静的南长街
八十号作为生产场地,这是一个相对很隐密的地方,既方便,又安全。当时北京市公安
局提出了“三保”要求,即“保安全、保质量、保数量”。 “一三二”雪茄烟的特别
之处有两点:一是烟叶的特别,二是手工卷制技术的精湛。所谓烟叶特别,是说在天府
之国新都县的独桥河两岸有200亩油沙地,这里生产的烟叶有柳烟和毛烟两种,柳烟味
淡而纯,毛烟味浓而重。两种烟叶在燃尽后均不落灰,烟灰呈白色,抽吸时喉咙处可感
到丝丝凉意。烟支长时间搁置不会熄灭,只要再抽一口便会继续燃烧。其每年产量最多
不过20担(2000斤)。“一三二小组”所用的正是这种烟叶。

这个称之为“一三二”的小组名字看起来很是神秘,其实,也就是两种烟的型号,即十
三号和二号,简称就成了“一三·二”小组了。

1976年 9月9日,毛泽东逝世。此后,华国锋、李先念、姚依林以及几位民主党派的主
席、副主席也接着抽着“一三”号雪茄烟。但毕竟这是毛泽东独家抽的烟,在那个时代
其他人要抽这种烟,多少得掂量一下自己。这样,对雪茄的需求量也就明显减少,国家
领导人都改抽纸烟,到年底,“一三二”就停止生产了,随后“小组”正式宣布解散。

当然,有这么多人为毛泽东服务,作为服务人员,他们都是感到幸福的。毛泽东自己对
一个厨师说过:“你们为我服务,我为人民服务。”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mitbbs.com 中国: mitbbs.cn·[FROM: 66.244.]
--
☆ 来源:.一路BBS yilubbs.com.[FROM: bbs...@yilubbs.com]
全文链接: http://www.yilubbs.com/HT/con_119_M.1233688423.A.htm

发信人: flyingpku (flying),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Re: [转寄]毛泽东生活真奢侈啊
发信站: 一路BBS (Fri Feb  6 13:39:47 2009), 本站(yilubbs.com)

搞笑阿搞笑。李志绥的书“多有杜撰”,然后找一大堆人来回忆证伪,最后连组长是谁都确定不了。这五毛钱拿的也太不配了。

【 在 pos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由 mitbbs.com 的 deliver 转发
: 发信人: leftmind (左脑), 信区: ChinaNews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3 00:54:25 2009)
: 多年以前,看文章说毛生活简朴。现在看看,他生活是够奢侈的,抽专门雪茄,专门印
: 书。这些东西核算下来,成本不知道要多高。比吃吃鱼翅鲍鱼要奢侈太多了。比较搞笑
: (以下引言省略...)

--
※ 来源:.一路BBS http://yilubbs.com [FROM: 130.207.0.0]
全文链接: http://www.yilubbs.com/HT/con_119_M.1233945587.A.htm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