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 和 “零零一工程”《江泽民传》

174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hx

unread,
Dec 21, 2008, 8:37:18 AM12/21/08
to Salon Friends, lihlii-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c6dd0100bal9.html
叶永烈的BLOG          
地址:http://blog.sina.com.cn/yeyonglie

叶永烈:我与江青擦肩而过 (2008-11-06 07:01:23)
标签:叶永烈 杂谈  分类:叶永烈简

      

 (叶永烈在广州接受采 访。原载 2008-11-1《羊城晚报》,记者吴 小攀、翁小筑)

羊城晚报:后来你转到纪实文学创作上来,当时不觉得很困难重重吗?首先,要说服采访对象接受采访就 相当的困难。采访、写作完成后,要出版也麻烦……

叶永烈: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1980年, 当时每天晚上电视里都播审判“四人帮”的节目,我看后很触动,就想把这四个人写出来。另外,我看了个《第三帝国兴亡》,我就想我的这本书就叫《“四人帮” 兴亡》。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是什么?就是因为那个《第三帝国兴亡》是美国作家写的,是反法西斯的,美国政府给他们提供了4吨重 的德国法西斯档案资料。而我去写“四人帮”,是中国人写中国人,采访,查档案,特别是查“文革”的资料,都是相当相当的困难。当时上海市委宣传部给了我很 大的支持。上海作家协会要我写报告,报告写了好几次,开列采访名单,这个名单大概有100多人吧,包括要求查阅哪些范围档案、 资料。之后,市委宣传部就在报告上盖章,我就凭这份介绍信去采访。

羊城晚报:当时有没有拨款给你?

叶永烈:没有,所有的采访都是自费,我去北京那么多趟,全部自费。在上海本市就是自己搭 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去采访。

羊城晚报:你所采访过的最高级别的人是谁?

叶永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先生,当时他是第四号人物。我差点就采访了江青,跟她 擦肩而过。当时我住在公安部招待所,公安部那边告诉我,说江青出来 了,因为当时江青住在秦城监狱,外人是进不去的。他们告诉我说江青那几天就住在公安部所属的复兴医院,正好公安部有辆车,有人要进去找江青,我就想跟着进 去。临走的时候,他们问我说你会不会发报道,我说那当然了。哎呀,这句话一说就坏了。那边说那我得请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哎,那就不行了。很可惜。擦肩而 过。

1989年 的中秋节,我去陈伯达家,他气色非常好,特别高兴。平时拍照他都戴着帽子,在家里他也戴帽子,那天去后,我拍照就说把帽子拿掉吧,他就把帽子脱了,还拿起 一份《北京晚报》,摆好姿势给我拍照。然后还给我写了一副书法“凤兮凤兮,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落了个笔名,笔名叫“仲晦”。这是他的绝笔,他一个 星期后就因为心肌梗塞去世了。

羊城晚报:这些年你做了那么多时政人物的传记,名声在外,会不会有一些高层领导对你的写 作表示兴趣,请你帮他们写传记?

叶永烈:找我的人也不少,我不便一一透露,有些已经出版了,我就可以说,比如公安部部长 王芳,就叫我帮他整理回忆录。有一些就比较为难,我没答应。

羊城晚报:你也参与了《江泽民传》的写作?

叶永烈:当时一开始点名就是我。当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一局局长给我打电话,问我明天 能不能去北京,我也不知道去北京干什么。但我答应了,他们马上给我 送来头等舱机票,一到北京机场,第一局局长去接我,但我还是不知道去干什么,以为要我写华国锋,因为我跟华国锋秘书联系了好多次,把年谱也写好了。结果到 宾馆住下来他们就说,要我写《江泽民传》。跟美国一个作者两个人合作,我写中文第一稿,他写英文第二稿。

我答应后马上就把那个美国人请过来了,然后谈,我拟提纲和负责采访名单,写了江泽民年 谱,写得非常详细。所以说当时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后来美方要我跟他 签合同,就是为了署名的问题。开始说好了双方是合作,中文版的我在第一个名字,英文版的他是在第一个名字,后来官方考虑,以他的名义来出,意思就是找我来 当枪手,给予极高的报酬,我不在乎这点钱。我说你找对人了,也找错人了。找对人,是说你找我来写江泽民,我写过江泽民的很多东西,也准备写;找错人,我不 想当“枪手”。

羊城晚报:你最新出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或独家的东西?

叶永烈:独家的东西特别多,我采访了那么多的当事人,相信很多人也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羊城晚报:还有一个问题,你采访了那么多名人政要,你们上海有一个名人你一直没有去接 触,他的名字就叫余秋雨。为什么?

叶永烈:余秋雨我们都认识,他还到过我家呢,我们的老房子相隔不远,都熟。我曾经说过, 第一我不写作家,第二不写上海作家。在上海作家这个圈子,我是奉行不结盟政策的。

前一篇:叶 永烈:目击四川震后板房村
后一篇:叶 永烈:趣闻——东京的乌鸦



http://zhangxiaohong.blshe.com/post/3692/76351
张小红博联博客
  思辩与探求,讲求调查,敬畏真实。同时独自把握博联选优。自己作为笔记和收藏世间冷暖。(本博客图文之间无关联。除原创之外,许多单篇来自朋友推荐与 探索、搜集,以文摘为主。)

某校教授,多家高校客座教授。省情研究员、特聘专家。媒体特约撰稿人、评论员。附声明:本博所有法律条文与正式文件引用和转贴时没有经过核审和校对,借用 与拷用者请校对出处和原文。谢谢!本博客只供自己做笔记和收藏,没有向外宣传义务。读者自己判断。嘿嘿。 QQ:*********                             敬告访友:如要与我联系并得到回复,请上QQ,或者发邮,反之偶无 法回复gsgs999@tom。

老朋友叶永烈大爆:我和江泽民传的秘密 特转
作者: 张小红 | 2007年07月14日 13:46 | 栏目: 一般分类 , 旧文重提
(223) 点击  |  (4)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zhangxiaohong.blshe.com/post/3692/76351

叶永烈:我和江泽民传的秘密 叶永烈 亚洲周刊

我所尊敬的著名作家叶永烈发表了一篇食人叫绝的文章。文章至少证实了一个事实:满世界宣传的那本书是有人支持而写的。
叶老会不会与那本书的作者打官司呵,不得而知。所谓太敏感罢。
特转同仁一读。

叶永烈:我和江泽民传的秘密 叶永烈 亚洲周刊

我所尊敬的著名作家叶永烈发表了一篇食人叫绝的文章。文章至少证实了一个事实:满世界宣传的那本书是有人支持而写的。
叶老会不会与那本书的作者打官司呵,不得而知。所谓太敏感罢。
特转同仁一读。

美国金融家库恩仅在三次公开场合见过江泽民,没交谈过一句话,却写出约五十万字的《江泽民传》。其实从二零零一年开始,我就被中央部门请到北京与库恩合 作,为当时命名为“零零一工程”的《江泽民传》写作进行全面策划。我写出三千字提纲、长达十五页的年谱、大量参考书目以及百余人采访名单。我提议联合署 名,被北京有关部门坚拒,合作中断;如今书中长达四页的“鸣谢”,对我的贡献却只字不提。

亚洲周刊编者按:《江泽民传》中英文版最近同时在海内外推出,媒体广为宣传,中文版在中国各大城市反响热烈。《江泽民传》作者库恩是金融专家,而非为毛泽 东、邓小平立传的斯诺和索尔兹伯里那样的记者、作家,他究竟凭怎样的“实力”写出洋洋洒洒五十万言的“大传”?其实,《江泽民传》一书的奠基者是中国传记 作家叶永烈,以他为此书付出的劳动、投入的心血之多来看,完全是对等的合作者。他曾建议:该传记的英文版署名“库恩、叶永烈”,中文版署名“叶永烈、库 恩”。叶永烈坚持作家的尊严、拒绝当“枪手”,与库恩的合作因而中止。叶永烈做了大量工作,没得到一分钱报酬,而书中长达四页的“鸣谢”向六十九人、十三 个机构致意,当中竟没有“叶永烈”的名字!经叶永烈指出这一点后,库恩表示歉意,并赠送大字版精装本,扉页上堆砌许多致敬的好话。中方联系人朱亚当也告诉 叶永烈,该传记再版时会加入一行字:“对于知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先生在本书初期提供的设想与资料,表示感谢。”以下是叶永烈关于策划《江泽民传》内情的披 露,由本刊独家发表。

一本名叫《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以下简称《江泽民传》)的新书,正在中国畅销。据说印数突破一百万册。

《他改变了中国》,原本是五十多年前,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所写的关于孙中山的书的书名,如今被借来作为江泽民传记的书名。

这本书的作者,一个美国犹太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也成为中国官方媒体追捧的明星。光是二零零五年二月三日他在上海举行《江泽民传》新书发布会的翌日,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 报》都在显著地位发表记者对他的专访,都用一个整版摘载《江泽民传》。其中一篇报道称他为“新时期的斯诺”,一语道出了内中的玄机:当年毛泽东借助美国记 者斯诺的笔,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毛泽东自传;江青也一脉相承,借助于美国维特克夫人的笔,出版了传记《江青同志》;库恩则成了“新时期的斯诺”。

不过,斯诺曾经在陕北保安的窑洞里,一次又一次与毛泽东彻夜长谈;维特克夫人也对江青有过多次采访;然而,库恩只在三次公开场合见过江泽民,没有与江泽民 谈过一句话,所以这位“新时期的斯诺”其实根本不能与斯诺相提并论。就连库恩本人也对笔者说,他的《江泽民传》“太浅了”!

http://bbs.vsharing.com/Article.aspx?aid=339538
叶永烈谈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上)
http://bbs.vsharing.com/Article.aspx?aid=339539
叶永烈谈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下)

http://74.125.77.132/search?q=cache:zXgqUc3RYIkJ:www.smth.edu.cn/pc/pcarch.php%3Fuserid%3Dddgf%26y%3D2005%26m%3D2+%E6%88%91%E5%92%8C%22%E6%B1%9F%E6%B3%BD%E6%B0%91%E4%BC%A0%22%E4%B9%A6%E5%86%85%E4%B9%A6%E5%A4%96%E7%9A%84%E7%A7%98%E5%AF%86&hl=en&ct=clnk&cd=10&client=firefox-a
名称: 真该拉到街上去枪毙
作者: ddgf
域名: http://smth.edu.cn/pc/index.php?id=ddgf
站点: BBS 水木清华站

档案日期:2005-02-01 00:00:00 ~ 2005-03-01 00:00:00

2005-02-28 01:25:06

主题: 《江泽民传》原来是“炮制”出来的——叶永烈: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

叶永烈: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
 
亚洲周刊.叶永烈/美国金融家库恩仅在三次公开场合见过江泽民,没交谈过一句话,却写出约五十万字的《江泽民传》。其实从二零零一年开始,我就被中央部门 请到北京与库恩合作,为当时命名为「零零一工程」的《江泽民传》写作进行全面策划。我写出三千字提纲、长达十五页的年谱、大量参考书目以及百余人采访名 单。我提议联合署名,被北京有关部门坚拒,合作中断;如今书中长达四页的「鸣谢」,对我的贡献却只字不提。
--------------------------------------------------------------------------------

亚洲周刊编者按:《江泽民传》中英文版最近同时在海内外推出,媒体广为宣传,中文版在中国各大城市反响热烈。《江泽民传》作者库恩是金融专家,而非为毛泽 东、邓小平立传的斯诺和索尔兹伯里那样的记者、作家,他究竟凭怎样的「实力」写出洋洋洒洒五十万言的「大传」?其实,《江泽民传》一书的奠基者是中国传记 作家叶永烈,以他为此书付出的劳动、投入的心血之多来看,完全是对等的合作者。他曾建议:该传记的英文版署名「库恩、叶永烈」,中文版署名「叶永烈、库 恩」。叶永烈坚持作家的尊严、拒绝当「枪手」,与库恩的合作因而中止。叶永烈做了大量工作,没得到一分钱报酬,而书中长达四页的「鸣谢」向六十九人、十三 个机构致意,当中竟没有「叶永烈」的名字!经叶永烈指出这一点后,库恩表示歉意,并赠送大字版精装本,扉页上堆砌许多致敬的好话。中方联系人朱亚当也告诉 叶永烈,该传记再版时会加入一行字:「对于知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先生在本书初期提供的设想与资料,表示感谢。」以下是叶永烈关于策划《江泽民传》内情的披 露,由本刊独家发表。

一本名叫《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以下简称《江泽民传》)的新书,正在中国畅销。据说印数突破一百万册。

《他改变了中国》,原本是五十多年前,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所写的关于孙中山的书的书名,如今被借来作为江泽民传记的书名。

这本书的作者,一个美国犹太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也成为中国官方媒体追捧的明星。光是二零零五年二月三日他在上海举行《江泽民传》新书发布会的翌日,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 报》都在显着地位发表记者对他的专访,都用一个整版摘载《江泽民传》。其中一篇报道称他为「新时期的斯诺」,一语道出了内中的玄机:当年毛泽东借助美国记 者斯诺的笔,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毛泽东自传;江青也一脉相承,借助于美国维特克夫人的笔,出版了传记《江青同志》;库恩则成了「新时期的斯诺」。

不过,斯诺曾经在陕北保安的嶱洞里,一次又一次与毛泽东彻夜长谈;维特克夫人也对江青有过多次采访;然而,库恩只在三次公开场合见过江泽民,没有与江泽民 谈过一句话,所以这位「新时期的斯诺」其实根本不能与斯诺相提并论。就连库恩本人也对笔者说,他的《江泽民传》「太浅了」!

库恩是美国的企业家,并非文史类作家。他也不懂汉语,不识中文。他究竟是怎样写出《江泽民传》的呢?为什么要由这么一个人出面写《江泽民传》?

我在中国大陆是一个有着多次「神秘」经历的人:在毛泽东晚年,我曾经担任一个有五十多人的摄制组的导演,专为毛泽东拍摄「内片」;在一九七九年,我居然能 够深入「绝密」的中国宇航员训练基地拍摄影片《载人航天》;在一九八零年,我奉命深入国防重地──新疆罗布泊,寻找失踪了的上海科学家彭加木……这些「绝 密」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可以公之于众。四年前,我又有幸成为库恩的合作者,秘密从事「零零一号工程」(即《江泽民传》)的写作,深知其中内情。现 在,《江泽民传》已经问世,当时神秘的「零零一号工程」公开曝光,也到了「现在可以说了」的时候。本文是我以自己的亲历,记述当年与库恩的合作经过。

二零零一年三月十二日,星期一,上午九时光景,我正在书房用电脑写作。突然,从北京打来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方面某办公室,Y先生(很抱歉,由于众所周知 的原因,在这里我只能用「某」与「Y」代替,敬请读者原谅)。他问我最近有空否,能不能去北京?如果我没有时间,他可以飞上海。我问什么事?他说,关于写 传记。我再问,他说见面再谈。

作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的这一办公室与我素无交往。我问他怎么知道我的电话?他说是从你的朋友那里打听到的。他问我地址,说是给我买好飞京机票,派人送来。

中午,中央电视台上海办事处庄先生给我来电,告知受北京方面Y局长(这时我才知道上午来电者是局长)委托,买明天下午上海航空公司十五点二十分飞北京的机 票,头等舱。他说,下午会派人送来。

以为要写华国锋传记

下午五时,庄先生派弟弟给我送票来。我的老朋友、剧作家孙雄飞跟他一起来。孙并不知道北京来电何意。

十三日上午八时一刻,Y先生来电。他说,下午他在机场接我。他在书上看过我的照片,会认出我。他说,他五十来岁,手中举一个「叶」字。我问写什么传记?他 说,来了再说,是一个敏感的人物,是你一定有兴趣的。他说,晚上一起吃饭,谈一下,安排你与一个人见面。在北京大约需要两天时间。接下去的工作,另外安 排。

当时我估计,这「敏感人物」很可能是华国锋。过去,我与华国锋的秘书有过多次联系。华国锋知道我。另外,也有可能是赵紫阳。但是采访赵,似乎不会由官方出 面。当然,张玉凤也可能。但是也不会由官方这样专程请我去。

究竟是谁?这谜底要到去北京之后才明白。我作了准备,带上我过去写的《华国锋年谱》以及关于华国锋的诸多书面资料。

四十八小时闪电会谈

十三日下午,我在上海虹桥机场乘上海航空公司一零五航班于三时二十分起飞。五时多到达北京机场。飞机还在滑行,我刚打开手机,就接到Y先生电话,说是在出 口处等候,手中举着「叶先生」三个字。

一出机场,就见到Y先生和朱亚当。Y先生五十多岁,朱亚当三十几岁。在车上,Y先生告诉我,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一九九零年回国。他说起读过我的 许多作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陈伯达传》,因为他当时就住在陈伯达家相邻的一幢楼里。一路上闲聊,仍未谈及邀我到北京的目的。

路上车子开了近一小时,到达紫竹院,住入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二一零六房。那里从二十一层起,属于「豪华阁」。刚刚到达,在二十一楼的会客厅里,Y先生才告 知,邀请我来京,是与美国库恩博士一起,共同写作《江泽民传》!

这消息当然很出乎我的意外,但是也正中下怀:我在多年前就已经着手《江泽民传》的写作准备,因为在我看来,作为中国大陆的纪实文学「主力队员」之一的我, 应当写出一部扎扎实实的《江泽民传》。对于江泽民来说,上海是与他休戚相关的城市:他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大学、做地下工作、入党、担任基层领导,度过漫长的 时间。粉碎「四人帮」之后,他作为中央工作组成员派往上海。后来他出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理所当然把关注的 目光投向江泽民。我曾经到江泽民家乡江西婺源、江都、扬州作了采访,上海有关部门也作了许多采访。我曾经在海外发表了关于江泽民身世考证的长篇文章以及有 关江泽民生平的文章。那篇关于江泽民身世的文章,甚至引起中共婺源县委书记的注意,特地从婺源来上海要我介绍有关依据。我收集了海外关于江泽民的七、八本 专着,也收集了大量关于江泽民的报道。只是考虑到那时候江泽民正在「台上」,而我又是他属下的作家,不便于着手写……

Y先生才跟我说了几句,库恩博士就在他的助手朱亚当陪同下来了。于是,从晚上六时多开始,我与库恩、Y先生、朱亚当讨论《江泽民传》写作计划,直到十时 半。我们还一起合影。库恩博士五十八岁,是一位爽朗、健谈的人,兴趣、知识广泛,很快就成了我的朋友。

翌日即十四日上午,继续与库恩、朱亚当讨论《江泽民传》的计划。下午休息,我草拟《江泽民传》写作提纲以及采访名单。

十五日上午,第三次与库恩、Y先生、朱亚当讨论《江泽民传》写作计划,达成诸多共识,拟定了初步计划。十五日下午,我乘上海航空公司一零二航班,在十六时 二十分飞往上海。

在北京的四十八小时闪电式会谈之中,库恩博士表示非常满意。他再三地说,「叶先生是我最理想的合作者」!

要打击反共反华逆流

Y先生跟我说起了写作《江泽民传》的起因,是随着江泽民的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海外出版的各种各样的《江泽民传》越来越多。在中共官方看来,这些《江泽民 传》大都有两大「特色」:一是内容东拼西凑,胡说八道甚多;二是反华反共。目前,这些《江泽民传》在海外占领了市场,起着极坏的政治影响。为了反击这股反 华反共的逆流,必须在海外出版观点正确、史实准确的一部《江泽民传》。

北京方面的这一办公室负有对外宣传的责任,但是不能以官方的身份直接出面组织写作《江泽民传》,也不能向海外推出官方色彩的《江泽民传》。正好,美国库恩 作为中国的友好人士,主动提出写一部英文的《江泽民传》,由美国的出版社出版。库恩博士在美国出版过二十多部经济着作。由他来写《江泽民传》,是一部非官 方的书,非常适合海外图书市场。但是,库恩毕竟是美国人,他又不懂中文,所以他提出要与一位中国传记作家合作。Y先生对我说,他在考虑库恩的这一问题时, 「第一人选就是你」!

他说明了原因:作为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博士,他当然喜欢读中国的政治性传记。最初,他读了我写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一书,非常喜欢,以为不仅文笔流畅,而 且史实准确,非常严谨。他说,也看过中国其他传记作者的作品,最喜欢的是你的作品。特别是读了你的《陈伯达传》,以为写得很不错。另外,还考虑到你和你的 作品在海外拥有广泛影响。由你与库恩博士合作,使书具有很浓厚的民间色彩。正因为这样,尽管北京有那么多的作家,他还是确定了我作为库恩博士的合作者,给 我打来电话,邀请我从上海前往北京商谈。

他告诫说,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写作任务。我建议把这一任务以「零一」为代号。他说,再加一个「零」,以「零零一」为代号。从此,我们之间在电话中、文件、电 子邮件(E-mail)中,就用「零零一工程」作为《江泽民传》的代号。

一起商定初步设想

尽管我事先毫无准备,但由于我在多年中已经收集了许多江泽民的资料,并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所以我能够在北京侃侃而谈。库恩从我的谈话中知道我如此熟悉江 泽民的情况,非常高兴,Y先生也为自己选准了作家而欣喜。

我说,历史是由无数人的传记所组成,而江泽民的传记却折射了中国当代史──这是值得为江泽民写传的原因,也是写作《江泽民传》的出发点。不是单单写江泽民 的个人经历,而是从历史的角度、中国的角度、世界的角度写江泽民,通过江泽民走过的道路让海外读者了解当代中国。

我还说,中国有个习惯,不能给在位的领导人写传记。这恰恰给海外提供了机会──你不写,他们就胡编乱造。这次,我们必须写出有份量、严肃、扎实、富有可读 性的《江泽民传》,以压倒海外那些胡说八道的关于江泽民的传记。

我提出,重点放在「从上海市长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当然也写他的家世、家庭以及早年经历。

库恩完全赞同我的意见。他提出,重点放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上,这与我主张的重点放在「从上海市长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实际上是一致的。

库恩提出「关节点」的概念。他认为,写江泽民,要抓住他的人生「关节点」。

我说,江泽民的人生「关节点」有四个:

第一是在一九四六年四月,他二十岁,经同学王嘉猷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红色人生;

第二是在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时作为中央派往上海的工作组十四名成员之一,在上海工作了一年,为他后来成为上海市长作了铺垫;

第三是一九八五年出任上海市市长;

第四是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后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库恩完全同意我的分析。

我说,很欣赏美国作家写的两本关于中国的书,一本是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一本是索尔兹伯里所写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我认为,《江泽民传》应 该起着《西行漫记》那样让西方了解中国的作用,却又吸取《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那样通过大量「花絮」──细节描写深深打动读者。库恩也很赞同我的这一 意见。

先易后难广泛采访

库恩说,他从来没有写过传记,缺少经验,他知道我是美国传记研究所的顾问,希望我能够介绍写作传记的方法。

我说,写作传记,每个作家的习惯都不一样,我的写作习惯只供你参考。我写作传记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手头的资料,先排出传主的年谱,以求理清传主一生的脉 络。比如,我手头就有一份《华国锋年谱》,是我为了写作《华国锋传》作准备的。我写作《陈云全传》之前,也是先写《陈云年谱》。后来经过修改,这份《陈云 年谱》收入由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的《陈云全传》。我写《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胡乔木传》,都是这么做的。

库恩一听,十分赞同。他希望我尽可能迅速写出《江泽民年谱》,以便为《江泽民传》的写作打下基础。

我又说,我写作名人传记,作品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采访的基础上。比如,我写《陈伯达传》,直接、多次采访了陈伯达本人以及陈伯达亲属、多位秘书、警卫员和相 关人员,复印了陈伯达在秦城监狱所写的各种交代的手稿,查阅了有关的档案资料,收集了陈伯达的各种着作。只有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好《江泽民传》。 海外作者所用的,基本上都是第二手、第三手资料,所以他们的书东拼西抄。

库恩希望我开列采访名单。我开列了初步的采访名单。我把被采访者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容易着手的,第二类是要通过一定组织手续的。我提出一个原则,即「先易 后难」,库恩完全赞同。

在我看来,陪同库恩博士去江泽民的故乡、母校,先有一些感受,这比较容易做到。如扬州琼观街田家巷、江都仙女庙、扬州市东关中心小学、扬州育才小学、扬州 中学,可以拜访江都老人杜明甫。也可以走访江泽民父亲江上青在泗洪县青阳镇墓地以及江上青工作过的泗洪县泗荪镇。此外还有江泽民母校──南京中央大学(现 东南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参观江泽民工作过和居住过的地方: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曹杨新村五村、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长春第一 汽车制造厂等。

第一类采访名单包括江泽民的亲友,如江泽仁(江泽民堂弟,上海一所大学的历史系退休教师)、江泽芬(江泽民胞姐,小学教师,江苏省泰县)、曹树仁(江泽芬 丈夫,上海财政局退休干部)、江泽玲(江泽民妹妹,扬州教师)、江泽慧(江泽民妹妹,林业专家)、彭镇华(江泽慧丈夫,长女彭红明)以及王冶坪亲属。还有 王嘉猷(江泽民入党介绍人,上海交通大学地下党员)、陈元元(江泽民地下工作时战友陈震东〔本名厉恩虞〕的女儿,陈震东后来任南京萨家湾中学校长,一九七 八年死于肺癌)、高步洲(即小福保,江泽民姨妈之子)、潘田(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地下党员)、贺崇寅(江泽民的地下党领导,上海一家出版公司总编 辑)、杨峻岭(原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曾经在中南海做过十几年警卫工作)、陈修良(江泽民的老上级)。

第二类的采访名单,包括芮杏文(前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张爱萍、周瑞金(原《解放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皇甫平」)、陈锦华(现任全国政协 副主席,原赴沪工作组成员)、倪志福(原赴沪工作组成员)、刘振元(前上海市副市长)、刘吉、赵启正、刘延东、王兆国、薄一波、刘鸿儒(第一任证监会主 席)、陈毛弟(新华社上海记者)、江泽民的翻译、李道豫(原驻美大使)、李肇星、毛毛(邓小平女儿)、卓琳(邓小平夫人)、陈希同专案组、江绵恒(江泽民 长子,原名江民康)、江绵康(江泽民次子)。

当然,也有第三类,即最困难、尽量争取的采访人物,即陈至立、黄菊、吴邦国、王冶坪、曾庆红。

还有最后尽量争取的采访人物,即胡锦涛、朱镕基、江泽民。争取直接采访江泽民本人,是《江泽民传》努力的目标。

我认为,这只是初步名单,在采访过程中,这名单会逐步扩大的。

库恩博士同意我的意见。他说,采访名单应该在一百人以上!

制订工作计划

当然,进行第二类采访,是很艰难的。我以为,没有官方的帮助,是几乎无法进行的。

Y先生充分理解这一点。他提出,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纯民间的,即由库恩博士和我,以作为中美两位作家的身份进行采访,这是谁也无法干涉的。能够采访多少,就采访多少。

第二步则是取得官方默许,即进行半官方的采访。确实,这是很敏感的采访工作。如果没有官方的默许以及暗中的帮助,是无法进行第二类采访的。不管怎么样,第 一步先做起来。Y先生说,他会通过有关途径向上报告,以便能进入第二步。

从Y先生的谈话中,我明白,写作《江泽民传》的始作俑者,并非江泽民本人,也非江泽民授意,而是中共中央直属的这一对外宣传机构。他们「自下而上」进行操 作。当时的最大期望,也只是企求得到「江办」的默许。这与当年毛泽东直接与斯诺谈话、江青直接接受维特克夫人采访全然不同。Y先生所谓「通过有关途径向上 报告,以便能够进入第二步」,清楚表明了这种「自下而上」的操作。

按照工作步骤,我把《江泽民传》的创作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立项」。库恩、Y先生和我三方的这次见面,就是「立项」。

第二阶段──准备。我整理有关资料,写出《江泽民年谱》、采访名单以及全书提纲。库恩写出工作计划。Y先生负责上报。另外,组成一个工作班子。

第三阶段──采访。广泛进行采访,先易后难。

第四阶段──写作初稿。我先写中文稿,库恩再写英文稿。

第五阶段──补充采访。这时的采访,着重于「攻坚」,偏重于第二类。

第六阶段──修改补充。完成定稿。

第七阶段──出版。选择合适时机,先在美国出英文版,然后在中国大陆、港台分别出简体、繁体中文版。

库恩说,他在三月十九日回美国。回去之后半个月内完成计划书,用特快专递寄来。然后他安排时间从美国回到中国,和我开展最初的采访。他预计在两年内完成 《江泽民传》的写作。

他说,采访主要由我进行,他将参加一部分重要的采访。

他说,全部费用由他负担。他会在计划书中写明如何支付给我报酬──他强调说,这是按照美国的工作习惯。另外,还要商定双方的署名方式。他的计划书,实际上 也就是双方的一种工作契约,即合同。

工作班子「小而精」

为了进行这一工作,必须建立一个工作班子。我以为班子必须「小而精」,应该以四人为宜,以便外出采访时正好坐一辆轿车。

我和库恩博士是当然成员。Y先生负责向上联系,但是不可能参加采访以及写作。他又暗示,在工作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会有人帮助你们联系第二批采访人物。

Y先生问我是否需要党史专家参加?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说,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向他们请教,但是大可不必请一个党史专家作为小组成员。

Y先生和库恩都以为我应该配备一个助手。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这位翻译必须政治可靠。

考虑到工作方便,翻译在上海比较方便。这样,Y先生又建议由我确定。我答应回沪之后,经过联系再告知。

我握别库恩、Y先生、朱亚当,在三月十五日下午乘上海航空公司一零二航班,在四时十分离开北京回上海。仍是头等舱。

我在回沪之后,着手完成《江泽民传》的准备工作:

整理了手头的江泽民资料和已经进行的有关采访笔记,总共六大本。

传真《〈江泽民传〉设想》给Y先生,徵求他的意见。《〈江泽民传〉设想》约三千字,分为「起因」、「构想」、「采访」、「计划」、「班子」五部分。Y先生 说,这一阶段,你们属于民间往来,不必都经过他。你尽可以放开手脚,直接与库恩联系。他会在合适的机会、场合、环节上,向上反映,取得同意,以使第一阶段 进入第二阶段。

根据Y先生的意见,我用电邮把《〈江泽民传〉设想》发给在美国的朱亚当,由他转给库恩。朱亚当从美国来电,说库恩博士看了《〈江泽民传〉设想》,很高兴。 下周他会写好计划书,通过电邮寄来。由于彼此用电邮联络,所以即便隔着大洋,也很方便。库恩和朱亚当还不时给我打电话,交换意见。即使我出差青岛等地方, 我们也通过手机交换意见。

我写出《江泽民传》提纲,共分六部分,用电邮发出。

我写出《〈江泽民传〉采访通讯录》,开列了一百零九人采访名单:一,故乡、母校、工作过的单位;二,亲属;三,入党介绍人、战友、老师、同事;四,中央工 作组;五,高层;六,最高层。

我写出《〈江泽民传〉参考文献目录》,列出十六本有关江泽民生平的书目。

我最为用心的是,赶写《江泽民年谱》。我写出长达十五页的《江泽民年谱》,并请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位中共干部译成英文,用电邮发给库恩。库恩对如此详尽、准 确的《江泽民年谱》非常满意。

与库恩最初的合作是很顺利的。他把《江泽民传》的《「零零一工程」计划书》用电邮发给我。后来又根据我的意见,作了修改,再度发给我,并期待从美国前来上 海与我签订这一计划书。

库恩计划先出英文版,然后再根据英文版出版中文版。他在计划书中完全同意我提出的写作、出版《江泽民传》的七个阶段,按照七个阶段安排计划。

精确的出书时间表

库恩在计划书中要求我先写出《江泽民传》中文稿,然后把中文稿译成英文,他在这一基础上写出《江泽民传》英文版。他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江泽民传》书 稿。至于何时推出《江泽民传》,则看当时的情况而定。库恩说,最好选择在江泽民刚刚辞去一切职务的时候出版。

他在计划书里除了专门用了一节「赞誉」,高度评价我在传记写作方面的能力之外,还用一节详细写明给予我的相当丰厚的报酬,甚至写明付款方式以及途径。尽管 对于我来说,这并不是重要的。库恩又一次说,这是美国人的工作习惯。

然而,也就在起草计划书的过程中,我与库恩之间产生了分歧。

库恩在计划书初稿中,把我定位为「总采访」兼「总研究员」。我不明白这「总采访」和「总研究员」何意?他解释说,「总采访」即担负所有的采访任务,而他只 参与一小部分最重要的采访。「总研究员」则是整理采访资料和有关资料,写出《江泽民传》中文稿。

库恩要我当「枪手」

我在一开始参加这一工作,就很明确,我与库恩是对等的合作者。我明白,库恩的意思是要我做「枪手」,然后给你一笔钱。也就是说,他是「雇主」。我毕竟是上 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从来也没有做过任何人的「枪手」。我向库恩建议:英文版署「库恩、叶永烈」,中文版署「叶永烈、库恩」。

然而,库恩在计划书的第二稿中,写明「库恩是单独的作者」,「叶永烈是首席采访者兼首席研究员」。

有关人员告诉我,这其实不完全是库恩的意思,而是「上面的意见」,因为由一个外国人出面写《江泽民传》比较合适,希望我不要再坚持两人共同署名。

库恩告诉我,他打算从美国来上海,与我正式签署《江泽民传》计划书(也就是合同)。然后一起在上海作些采访,并去江泽民故乡参观。

毕竟我不是那种做「枪手」的人。我坚持中国作家的尊严。我无法在《江泽民传》计划书上签字,我们的合作也就此中止。

尽管我没有与库恩合作完成《江泽民传》,但是我为这本书做了奠基工作。

二零零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库恩的助手朱亚当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他和库恩将去上海,约好二月三日晚上在上海与库恩先生见面。

二月三日,库恩在上海为《江泽民传》举行新书发布会。晚上,我和库恩、朱亚当在富豪东亚酒店见面。

彼此寒暄之后,他问起我的创作近况。他知道我是中国的「报审专业户」(我的很多书因为涉及中共高层,都必须报审),很详细问起中国的审查制度。他还很详细 问及审查时间的长短、修改的幅度大不大。我就此问及《江泽民传》的审查,把话题转向《江泽民传》。

中文版删去约百分之五

他说,《江泽民传》的审查,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并不清楚,所以要向你问中国的图书审查制度。他作为一个美国作家,只管写英文版。英文版是在美国出版,不存 在审查问题。在美国,只要出版商愿意出版你的书,那就行。怎么写,写什么,是作家自己的事。《江泽民传》中文版是根据英文版翻译的。中文版是在中国出版, 必须经过中国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据说,中文版删去的篇幅大约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他说,他不懂中文,不知道删了什么。不过,他明白,那是政治性的删 节。至于韩文版、日文版、西班牙文版也要删,甚至删去百分之五十,不过,那是出于商业原因,因为太厚的书没人买。

我们谈起写作《江泽民传》最初的合作。库恩说,我们那时候的合作是很愉快的,我非常敬佩你,因为你在传记文学的创作上富有经验,你的作品在中国广有影响。 你为《江泽民传》的写作打下了基础,你的谈话,你提供的《江泽民年谱》以及其他许多资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过,后来我们没有合作下去,原因错综复杂, 并不都是他所能左右。

说到这里,库恩叹了一口气,说了句真话:「中国是一个黑箱子!」他对于「黑箱操作」,无可奈何!他表示,彼此不能合作下去,不是他的原因,而是那个「黑箱 子」。

歧视中国作家?

《江泽民传》中有长达四页的《鸣谢》,提到向六十九人、十三个机构致谢,竟然没有「叶永烈」!本来,我并不在意人家是否向你「鸣谢」,也不计较我为《江泽 民传》所做的大量工作没有一分钱报酬,但《鸣谢》中对做了一点点事的美国人都要感谢一番,显然这是歧视一位中国作家!他们对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用得着你的时候,以贵宾相待;用不着你的时候,就一脚踢开。我不客气地向库恩指出这一点,问他,难道这也是在「黑箱操作」?

库恩对于在《江泽民传》中没有向我致谢,深表歉意。他说,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中文版要印第二版,一定补上。他会通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另外韩文版、日文 版、西班牙文版尚在准备出版之中,可以补上。至于英文版,由于不会在短时间内重印,只能等以后有机会重印的时候补上。库恩赠我《江泽民传》大字版精装本, 并在扉页上写了堆砌许多对我致敬之类的好话。

库恩说,他在后天即二月五日回美国,朱亚当将去北京过春节,有事可以与朱亚当联系。二月六日,朱亚当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与库恩商议之后,将在书中加入这么 一行字:

「对于知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先生在本书初期提供的设想与资料,表示感谢。」

诚如库恩自己所说的,他的《江泽民传》写得「太浅了」。这本书的英文版是供外国人了解中国之用的,但英文版的发行数量很有限。然而,中文版的发行数量却大 得惊人。北京官方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样一本「太浅」的书,不知江泽民本人作何感想?

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八日,于上海「沉思斋」

http://www.700210012345.com/bsmrgs/Detail.php?ID=1042
 我和江澤民傳書內書外的秘密

    (二○○五年二月二十五日•香港《亞洲周刊》)
 
  內容提要:美國金融家庫恩僅在三次公開場合見過江澤民,沒交談過一句話,卻寫出約五十萬字的《江澤民傳》。其實從二零零一年開始,我就被中央部門請到 北京與庫恩合作,為當時命名為「零零一工程」的《江澤民傳》寫作進行全面策劃。我寫出三千字提綱、長達十五頁的年譜、大量參考書目以及百餘人採訪名單。我 提議聯合署名,被北京有關部門堅拒,合作中斷﹔如今書中長達四頁的「鳴謝」,對我的貢獻卻隻字不提。

  編者按﹕《江澤民傳》中英文版最近同時在海內外推出,媒體廣為宣傳,中文版在中國各大城市反響熱烈。《江澤民傳》作者庫恩是金融專家,而非為毛澤東、 鄧小平立傳的斯諾和索爾茲伯里那樣的記者、作家,他究竟憑怎樣的「實力」寫出洋洋灑灑五十萬言的「大傳」﹖其實,《江澤民傳》一書的奠基者是中國傳記作家 葉永烈,以他為此書付出的勞動、投入的心血之多來看,完全是對等的合作者。他曾建議﹕該傳記的英文版署名「庫恩、葉永烈」,中文版署名「葉永烈、庫恩」。 葉永烈堅持作家的尊嚴、拒絕當「槍手」,與庫恩的合作因而中止。葉永烈做了大量工作,沒得到一分錢報酬,而書中長達四頁的「鳴謝」向六十九人、十三個機構 致意,當中竟沒有「葉永烈」的名字 ﹗經葉永烈指出這一點後,庫恩表示歉意,並贈送大字版精裝本,扉頁上堆砌許多致敬的好話。中方聯繫人朱亞當也告訴葉永烈,該傳記再版時會加入一行字﹕「對 於知名傳記作家葉永烈先生在本書初期提供的設想與資料,表示感謝。」以下是葉永烈關於策劃《江澤民傳》內情的披露,由本刊獨家發表。

  一本名叫《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以下簡稱《江澤民傳》)的新書,正在中國暢銷。據說印數突破一百萬冊。

  《他改變了中國》,原本是五十多年前,美國女作家賽珍珠所寫的關於孫中山的書的書名,如今被借來作為江澤民傳記的書名。

  這本書的作者,一個美國猶太人,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也成為中國官方媒體追捧的明星。光是二零零五年二月三日他在上海舉行《江澤民傳》新書發布會的翌日,上海《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 報》都在顯著地位發表記者對他的專訪,都用一個整版摘載《江澤民傳》。其中一篇報道稱他為「新時期的斯諾」,一語道出了內中的玄機﹕當年毛澤東借助美國記 者斯諾的筆,在《西行漫記》中記述了毛澤東自傳﹔江青也一脈相承,借助於美國維特克夫人的筆,出版了傳記《江青同志》﹔庫恩則成了「新時期的斯諾」。

  不過,斯諾曾經在陝北保安的洞裡,一次又一次與毛澤東徹夜長談﹔維特克夫人也對江青有過多次採訪﹔然而,庫恩只在三次公開場合見過江澤民,沒有與江 澤民談過一句話,所以這位「新時期的斯諾」其實根本不能與斯諾相提並論。就連庫恩本人也對筆者說,他的《江澤民傳》「太溋恕供u 庫恩是美國的企業家,並非文史類作家。他也不懂漢語,不識中文。他究竟是怎樣寫出《江澤民傳》的呢﹖為什麼要由這麼一個人出面寫《江澤民傳》﹖

  我在中國大陸是一個有著多次「神秘」經歷的人﹕在毛澤東晚年,我曾經擔任一個有五十多人的攝製組的導演,專為毛澤東拍攝「內片」﹔在一九七九年,我居 然能夠深入「絕密」的中國宇航員訓練基地拍攝影片《載人航天》﹔在一九八零年,我奉命深入國防重地——新疆羅布泊,尋找失蹤了的上海科學家彭加木……這些 「絕密」的經歷隨著時間的推移,終於可以公之於眾。四年前,我又有幸成為庫恩的合作者,秘密從事「零零一號工程」(即《江澤民傳》)的寫作,深知其中內 情。現在,《江澤民傳》已經問世,當時神秘的「零零一號工程」公開曝光,也到了「現在可以說了」的時候。本文是我以自己的親歷,記述當年與庫恩的合作經 過。

  二零零一年三月十二日,星期一,上午九時光景,我正在書房用電腦寫作。突然,從北京打來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方面某辦公室,Y先生(很抱歉,由於眾所 周知的原因,在這裡我只能用「某」與「Y」代替,敬請讀者原諒)。他問我最近有空否,能不能去北京﹖如果我沒有時間,他可以飛上海。我問什麼事﹖他說,關 於寫傳記。我再問,他說見面再談。

  作為中共中央直屬機構的這一辦公室與我素無交往。我問他怎麼知道我的電話﹖他說是從你的朋友那裡打聽到的。他問我地址,說是給我買好飛京機票,派人送 來。

  中午,中央電視台上海辦事處莊先生給我來電,告知受北京方面Y局長(這時我才知道上午來電者是局長)委託,買明天下午上海航空公司十五點二十分飛北京 的機票,頭等艙。他說,下午會派人送來。

  以為要寫華國鋒傳記

  下午五時,莊先生派弟弟給我送票來。我的老朋友、劇作家孫雄飛跟他一起來。孫並不知道北京來電何意。十三日上午八時一刻,Y先生來電。他說,下午他在 機場接我。他在書上看過我的照片,會認出我。他說,他五十來歲,手中舉一個「葉」字。我問寫什麼傳記﹖他說,來了再說,是一個敏感的人物,是你一定有興趣 的。他說,晚上一起吃飯,談一下,安排你與一個人見面。在北京大約需要兩天時間。接下去的工作,另外安排。當時我估計,這「敏感人物」很可能是華國鋒。過 去,我與華國鋒的秘書有過多次聯繫。華國鋒知道我。另外,也有可能是趙紫陽。但是採訪趙,似乎不會由官方出面。當然,張玉鳳也可能。但是也不會由官方這樣 專程請我去。

  究竟是誰﹖這謎底要到去北京之後才明白。我作了準備,帶上我過去寫的《華國鋒年譜》以及關於華國鋒的諸多書面資料。

  四十八小時閃電會談

  十三日下午,我在上海虹橋機場乘上海航空公司一零五航班於三時二十分起飛。五時多到達北京機場。飛機還在滑行,我剛打開手機,就接到Y先生電話,說是 在出口處等候,手中舉著「葉先生」三個字。

  一出機場,就見到Y先生和朱亞當。Y先生五十多歲,朱亞當三十幾歲。在車上,Y先生告訴我,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一九九零年回國。他說起讀過 我的許多作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陳伯達傳》,因為他當時就住在陳伯達家相鄰的一幢樓裡。一路上閒聊,仍未談及邀我到北京的目的。

  路上車子開了近一小時,到達紫竹院,住入北京香格里拉飯店二一零六房。那裡從二十一層起,屬於「豪華閣」。剛剛到達,在二十一樓的會客廳裡,Y 先生才告知,邀請我來京,是與美國庫恩博士一起,共同寫作《江澤民傳》﹗這消息當然很出乎我的意外,但是也正中下懷﹕我在多年前就已經著手《江澤民傳》的 寫作準備,因為在我看來,作為中國大陸的紀實文學「主力隊員」之一的我,應當寫出一部紮紮實實的《江澤民傳》。對於江澤民來說,上海是與他休戚相關的城市 ﹕他在上海交通大學上大學、做地下工作、入黨、擔任基層領導,度過漫長的時間。粉碎「四人幫」之後,他作為中央工作組成員派往上海。後來他出任上海市市 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作為上海作家協會的專業作家,我理所當然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江澤民。我曾經到江澤民家鄉江西婺源、江都、揚州作了採訪,上海有關部 門也作了許多採訪。我曾經在海外發表了關於江澤民身世考證的長篇文章以及有關江澤民生平的文章。那篇關於江澤民身世的文章,甚至引起中共婺源縣委書記的注 意,特地從婺源來上海要我介紹有關依據。我收集了海外關於江澤民的七、八本專著,也收集了大量關於江澤民的報道。只是考慮到那時候江澤民正在「台上」,而 我又是他屬下的作家,不便於著手寫……

  Y先生才跟我說了幾句,庫恩博士就在他的助手朱亞當陪同下來了。於是,從晚上六時多開始,我與庫恩、Y先生、朱亞當討論《江澤民傳》寫作計劃,直到十 時半。我們還一起合影。庫恩博士五十八歲,是一位爽朗、健談的人,興趣、知識廣泛,很快就成了我的朋友。翌日即十四日上午,繼續與庫恩、朱亞當討論《江澤 民傳》的計劃。下午休息,我草擬《江澤民傳》寫作提綱以及採訪名單。十五日上午,第三次與庫恩、Y先生、朱亞當討論《江澤民傳》寫作計劃,達成諸多共識, 擬定了初步計劃。十五日下午,我乘上海航空公司一零二航班,在十六時二十分飛往上海。

  在北京的四十八小時閃電式會談之中,庫恩博士表示非常滿意。他再三地說,「葉先生是我最理想的合作者」﹗

  要打擊反共反華逆流

  Y先生跟我說起了寫作《江澤民傳》的起因,是隨著江澤民的政治影響的日益擴大,海外出版的各種各樣的《江澤民傳》越來越多。在中共官方看來,這些《江 澤民傳》大都有兩大「特色」﹕一是內容東拼西湊,胡說八道甚多﹔二是反華反共。目前,這些《江澤民傳》在海外佔領了市場,起著極壞的政治影響。為了反擊這 股反華反共的逆流,必須在海外出版觀點正確、史實準確的一部《江澤民傳》。北京方面的這一辦公室負有對外宣傳的責任,但是不能以官方的身份直接出面組織寫 作《江澤民傳》,也不能向海外推出官方色彩的《江澤民傳》。正好,美國庫恩作為中國的友好人士,主動提出寫一部英文的《江澤民傳》,由美國的出版社出版。 庫恩博士在美國出版過二十多部經濟著作。由他來寫《江澤民傳》,是一部非官方的書,非常適合海外圖書市場。但是,庫恩畢竟是美國人,他又不懂中文,所以他 提出要與一位中國傳記作家合作。Y先生對我說,他在考慮庫恩的這一問題時,「第一人選就是你」﹗

  他說明了原因﹕作為哈佛大學的政治學博士,他當然喜歡讀中國的政治性傳記。最初,他讀了我寫的《歷史選擇了毛澤東》一書,非常喜歡,以為不僅文筆流 暢,而且史實準確,非常嚴謹。他說,也看過中國其他傳記作者的作品,最喜歡的是你的作品。特別是讀了你的《陳伯達傳》,以為寫得很不錯。另外,還考慮到你 和你的作品在海外擁有廣泛影響。由你與庫恩博士合作,使書具有很濃厚的民間色彩。正因為這樣,儘管北京有那麼多的作家,他還是確定了我作為庫恩博士的合作 者,給我打來電話,邀請我從上海前往北京商談。

  他告誡說,這是一個很敏感的寫作任務。我建議把這一任務以「零一」為代號。他說,再加一個「零」,以「零零一」為代號。從此,我們之間在電話中、文 件、電子郵件(E-mail)中,就用「零零一工程」作為《江澤民傳》的代號。

  庫恩寫江澤民傳的緣起

  庫恩博士送給我三本他的新著,包括英文版的《Made in China》以及已經譯成中文的《走近真實》、《投資銀行學》。他指著《投資銀行學》對我說,請別以為他的文字是那麼乾癟,因為這是一本經濟學專著。

  在《投資銀行學》中有作者簡介,內中寫道﹕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博士是一位國際知名的投資銀行家和企業戰略家,他是日內瓦公司(The Geneva Companies)的總裁,主要從事併購(M&A)、金融戰略與財務重組及公司重建等活動。在金融界、商學院、政府與傳媒業,庫恩博士又是一位 著名的教授、演說家、作家和編輯。他接受過科學、戰略和金融方面教育。他經常講演和做報告,其論著被廣泛引用和出版。他的訪問記、論文和評論經常在報刊上 出現。」

  「庫恩博士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人類生物學學士學位、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理學博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管理碩士學位。他是 德州奧斯丁大學IC研究所的創造和創新管理高級研究員。」

  在我看來,庫恩是一位「雜家」。他跟別的企業家不同的是,他喜歡寫作,喜歡在電視台露面。庫恩寫作並編輯過二十多本書,這些書是金融和商業方面的專業 書籍。他還告訴我,他在美國電視台主持科學方面的節目,訪問的大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樣的科學家。當然,由於談論的是自然科學方面較深層次的話題,節目的 收視率並不高。

  儘管庫恩是「雜家」,但他的主要身份仍然是企業家。在庫恩的簡介中,我注意到他在中國有商業利益——「庫恩博士負責日內瓦公司在中國的業務」。

  庫恩是財經金融作家,從來沒有寫過文學作品,也沒有涉足傳記文學。他為什為要寫《江澤民傳》呢﹖《投資銀行學》上對於庫恩的介紹,只是公開性的材料而 已。對於他的背景,他的助手朱亞當先生向我作了詳細說明。

  庫恩博士本來跟中國沒有交往。一九八九年初,趙紫陽聘請外國顧問時,他被列入名單。這樣,他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朱亞當受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派遣, 作為庫恩博士的翻譯。

  與國務委員宋健交往

  庫恩博士當時在中國舉行關於中國科技商品化的講座。此後,庫恩多次來到中國。他對中國一直持友好態度,中國政府給予他「中國綠卡」。他與國務委員宋健 的交往頗多。

  庫恩博士在美國十分成功,他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三億美元。在中國,他在中央電視台等單位有投資專案。由他投資的電視系列片《來自中國的聲音》獲得很大 成功。

  朱亞當在「六四」之後前往美國留學。很巧,當他畢業之後,來到一家公司,才知道總裁乃庫恩博士﹗舊友相逢,非常高興。他在庫恩的「日內瓦公司」裡擔任 亞太部經理。

  庫恩博士則告訴我,他有著美滿的家庭﹕夫人是鋼琴家,曾經在北京舉行個人音樂會,二零零一年八月到上海舉行個人音樂會。大兒子是美國電視台節目主持 人,小兒子是華納公司財務總監。女兒從事寫作。所以,「藝術溶化在我們家的血液之中」。

  我注意到他的「大兒子是美國電視台節目主持人」,這大抵是庫恩也主持科學談話節目的背景﹔「女兒從事寫作」,使庫恩在家中有一位寫作上的助手。

  庫恩博士說,他是猶太人。在世界上,曾經有一批人以「反猶太」為職業,德國希特勒就是如此﹔如今,則有一批人以反華為職業,他稱之為「反華公司」。

  庫恩強調,他熱愛中國。他要跟「反華公司」對著幹。他提出寫《江澤民傳》,就是出於這樣的背景。他的寫作計劃得到了北京方面的熱情支援,因為這與北京 方面不侄稀於魈岢鱿Mㄟ^北京方面求得一位中國作家合作,北京方面的Y先生推薦了我。

  一起商定初步設想

  儘管我事先毫無準備,但由於我在多年中已經收集了許多江澤民的資料,並進行了一些相關採訪,所以我能夠在北京侃侃而談。庫恩從我的談話中知道我如此熟 悉江澤民的情況,非常高興,Y先生也為自己選準了作家而欣喜。

  我說,歷史是由無數人的傳記所組成,而江澤民的傳記卻折射了中國當代史——這是值得為江澤民寫傳的原因,也是寫作《江澤民傳》的出發點。不是單單寫江 澤民的個人經歷,而是從歷史的角度、中國的角度、世界的角度寫江澤民,通過江澤民走過的道路讓海外讀者了解當代中國。我還說,中國有個習慣,不能給在位的 領導人寫傳記。這恰恰給海外提供了機會——你不寫,他們就胡編亂造。這次,我們必須寫出有份量、嚴肅、紮實、富有可讀性的《江澤民傳》,以壓倒海外那些胡 說八道的關於江澤民的傳記。我提出,重點放在「從上海市長到中共中央總書記」,當然也寫他的家世、家庭以及早年經歷。庫恩完全贊同我的意見。他提出,重點 放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上,這與我主張的重點放在「從上海市長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實際上是一致的。

  庫恩提出「關節點」的概念。他認為,寫江澤民,要抓住他的人生「關節點」。

  我說,江澤民的人生「關節點」有四個﹕

  第一是在一九四六年四月,他二十歲,經同學王嘉猷的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紅色人生﹔

  第二是在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幫」時作為中央派往上海的工作組十四名成員之一,在上海工作了一年,為他後來成為上海市長作了鋪墊﹔

  第三是一九八五年出任上海市市長﹔

  第四是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庫恩完全同意我的分析。

  我說,很欣賞美國作家寫的兩本關於中國的書,一本是斯諾所寫的《西行漫記》,一本是索爾茲伯里所寫的《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我認為,《江澤民 傳》應該起著《西行漫記》那樣讓西方了解中國的作用,卻又吸取《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那樣通過大量「花絮」——細節描寫深深打動讀者。庫恩也很贊同我 的這一意見。

  先易後難廣泛採訪

  庫恩說,他從來沒有寫過傳記,缺少經驗,他知道我是美國傳記研究所的顧問,希望我能夠介紹寫作傳記的方法。我說,寫作傳記,每個作家的習慣都不一樣, 我的寫作習慣只供你參考。我寫作傳記的第一步,就是根據手頭的資料,先排出傳主的年譜,以求理清傳主一生的脈絡。比如,我手頭就有一份《華國鋒年譜》,是 我為了寫作《華國鋒傳》作準備的。我寫作《陳雲全傳》之前,也是先寫《陳雲年譜》。後來經過修改,這份《陳雲年譜》收入由香港明報出版社出版的《陳雲全 傳》。我寫《江青傳》、《張春橋傳》、《姚文元傳》、《王洪文傳》、《胡喬木傳》,都是這麼做的。

  庫恩一聽,十分贊同。他希望我盡可能迅速寫出《江澤民年譜》,以便為《江澤民傳》的寫作打下基礎。我又說,我寫作名人傳記,作品必須建立在大量的採訪 的基礎上。比如,我寫《陳伯達傳》,直接、多次採訪了陳伯達本人以及陳伯達親屬、多位秘書、警衛員和相關人員,複印了陳伯達在秦城監獄所寫的各種交代的手 稿,查閱了有關的檔案資料,收集了陳伯達的各種著作。只有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才能寫好《江澤民傳》。海外作者所用的,基本上都是第二手、第三手資料,所 以他們的書東拼西抄。

  庫恩希望我開列採訪名單。我開列了初步的採訪名單。我把被採訪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容易著手的,第二類是要通過一定組織手續的。我提出一個原則,即 「先易後難」,庫恩完全贊同。在我看來,陪同庫恩博士去江澤民的故鄉、母校,先有一些感受,這比較容易做到。如揚州瓊觀街田家巷、江都仙女廟、揚州市東關 中心小學、揚州育才小學、揚州中學,可以拜訪江都老人杜明甫。也可以走訪江澤民父親江上青在泗洪縣青陽鎮墓地以及江上青工作過的泗縣泗蓀鎮。此外還有江澤 民母校——南京中央大學(現東南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可以參觀江澤民工作過和居住過的地方﹕上海益民食品一廠、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曹楊新村五村、武 漢熱工機械研究所、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等。

  第一類採訪名單包括江澤民的親友,如江澤仁(江澤民堂弟,上海一所大學的歷史系退休教師)、江澤芬(江澤民胞姐,小學教師,江蘇省泰縣)、曹樹仁(江 澤芬丈夫,上海財政局退休幹部)、江澤玲(江澤民妹妹,揚州教師)、江澤慧(江澤民妹妹,林業專家)、彭鎮華(江澤慧丈夫,長女彭紅明)以及王冶坪親屬。 還有王嘉猷(江澤民入黨介紹人,上海交通大學地下黨員)、陳元元(江澤民地下工作時戰友陳震東﹝本名厲恩虞﹞的女兒,陳震東後來任南京薩家灣中學校長,一 九七八年死於肺癌)、高步洲(即小福保,江澤民姨媽之子)、潘田(中央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地下黨員)、賀崇寅(江澤民的地下黨領導,上海一家出版公司總 編輯)、楊峻嶺(原武漢熱工機械研究所辦公室主任,曾經在中南海做過十幾年警衛工作)、陳修良(江澤民的老上級)。

  第二類的採訪名單,包括芮杏文(前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張愛萍、周瑞金(原《解放日報》總編輯、《人民日報》總編輯,「皇甫平」)、陳迦A(現任全國 政協副主席,原赴滬工作組成員)、倪志福(原赴滬工作組成員)、劉振元(前上海市副市長)、劉吉、趙啟正、劉延東、王兆國、薄一波、劉鴻儒(第一任證監會 主席)、陳毛弟(新華社上海記者)、江澤民的翻譯、李道豫(原駐美大使)、李肇星、毛毛(鄧小平女兒)、卓琳(鄧小平夫人)、陳希同專案組、江綿恆(江澤 民長子,原名江民康)、江綿康(江澤民次子)。

  當然,也有第三類,即最困難、盡量爭取的採訪人物,即陳至立、黃菊、吳邦國、王冶坪、曾慶紅。

  還有最後盡量爭取的採訪人物,即胡鍧⒅戽g基、江澤民。爭取直接採訪江澤民本人,是《江澤民傳》努力的目標。

  我認為,這只是初步名單,在採訪過程中,這名單會逐步擴大的。

  庫恩博士同意我的意見。他說,採訪名單應該在一百人以上﹗

  制訂工作計劃

  當然,進行第二類採訪,是很艱難的。我以為,沒有官方的幫助,是幾乎無法進行的。

  Y先生充分理解這一點。他提出,分兩步走﹕

  第一步是純民間的,即由庫恩博士和我,以作為中美兩位作家的身份進行採訪,這是誰也無法干涉的。能夠採訪多少,就採訪多少。

  第二步則是取得官方默許,即進行半官方的採訪。確實,這是很敏感的採訪工作。如果沒有官方的默許以及暗中的幫助,是無法進行第二類採訪的。不管怎麼 樣,第一步先做起來。Y先生說,他會通過有關途徑向上報告,以便能進入第二步。

  從Y先生的談話中,我明白,寫作《江澤民傳》的始作俑者,並非江澤民本人,也非江澤民授意,而是中共中央直屬的這一對外宣傳機構。他們「自下而上」進 行操作。當時的最大期望,也只是企求得到「江辦」的默許。這與當年毛澤東直接與斯諾談話、江青直接接受維特克夫人採訪全然不同。Y先生所謂「通過有關途徑 向上報告,以便能夠進入第二步」,清楚表明了這種「自下而上」的操作。

  按照工作步驟,我把《江澤民傳》的創作分為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立項」。庫恩、Y先生和我三方的這次見面,就是「立項」。

  第二階段——準備。我整理有關資料,寫出《江澤民年譜》、採訪名單以及全書提綱。庫恩寫出工作計劃。Y先生負責上報。另外,組成一個工作班子。

  第三階段——採訪。廣泛進行採訪,先易後難。

  第四階段——寫作初稿。我先寫中文稿,庫恩再寫英文稿。

  第五階段——補充採訪。這時的採訪,著重於「攻堅」,偏重於第二類。

  第六階段——修改補充。完成定稿。

  第七階段——出版。選擇合適時機,先在美國出英文版,然後在中國大陸、港台分別出簡體、繁體中文版。

  庫恩說,他在三月十九日回美國。回去之後半個月內完成計劃書,用特快專遞寄來。然後他安排時間從美國回到中國,和我開展最初的採訪。他預計在兩年內完 成《江澤民傳》的寫作。

  他說,採訪主要由我進行,他將參加一部分重要的採訪。

  他說,全部費用由他負擔。他會在計劃書中寫明如何支付給我報酬——他強調說,這是按照美國的工作習慣。另外,還要商定雙方的署名方式。他的計劃書,實 際上也就是雙方的一種工作契約,即合同。

  工作班子「小而精」

  為了進行這一工作,必須建立一個工作班子。我以為班子必須「小而精」,應該以四人為宜,以便外出採訪時正好坐一輛轎車。我和庫恩博士是當然成員。Y先 生負責向上聯繫,但是不可能參加採訪以及寫作。他又暗示,在工作進行了一個階段之後,會有人幫助你們聯繫第二批採訪人物。

  Y先生問我是否需要黨史專家參加﹖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說,寫作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可以向他們請教,但是大可不必請一個黨史專家作為小組成員。

  Y先生和庫恩都以為我應該配備一個助手。翻譯是必不可少的。這位翻譯必須政治可靠。

  考慮到工作方便,翻譯在上海比較方便。這樣,Y先生又建議由我確定。我答應回滬之後,經過聯繫再告知。

  我握別庫恩、Y先生、朱亞當,在三月十五日下午乘上海航空公司一零二航班,在四時十分離開北京回上海。仍是頭等艙。

  我在回滬之後,著手完成《江澤民傳》的準備工作﹕

  整理了手頭的江澤民資料和已經進行的有關採訪筆記,總共六大本。

  傳真《〈江澤民傳〉設想》給Y先生,徵求他的意見。《〈江澤民傳〉設想》約三千字,分為「起因」、「構想」、「採訪」、「計劃」、「班子」五部分。Y 先生說,這一階段,你們屬於民間往來,不必都經過他。你盡可以放開手腳,直接與庫恩聯繫。他會在合適的機會、場合、環節上,向上反映,取得同意,以使第一 階段進入第二階段。

  根據Y先生的意見,我用電郵把《〈江澤民傳〉設想》發給在美國的朱亞當,由他轉給庫恩。朱亞當從美國來電,說庫恩博士看了《〈江澤民傳〉設想》,很高 興。下週他會寫好計劃書,通過電郵寄來。由於彼此用電郵聯絡,所以即便隔著大洋,也很方便。庫恩和朱亞當還不時給我打電話,交換意見。即使我出差青島等地 方,我們也通過手機交換意見。

  我寫出《江澤民傳》提綱,共分六部分,用電郵發出。

  我寫出《〈江澤民傳〉採訪通訊錄》,開列了一百零九人採訪名單﹕一,故鄉、母校、工作過的單位﹔二,親屬﹔三,入黨介紹人、戰友、老師、同事﹔四,中 央工作組﹔五,高層﹔六,最高層。

  我寫出《〈江澤民傳〉參考文獻目錄》,列出十六本有關江澤民生平的書目。

  我最為用心的是,趕寫《江澤民年譜》。我寫出長達十五頁的《江澤民年譜》,並請上海外國語學院一位中共幹部譯成英文,用電郵發給庫恩。庫恩對如此詳 盡、準確的《江澤民年譜》非常滿意。

  與庫恩最初的合作是很順利的。他把《江澤民傳》的《「零零一工程」計劃書》用電郵發給我。後來又根據我的意見,作了修改,再度發給我,並期待從美國前 來上海與我簽訂這一計劃書。庫恩計劃先出英文版,然後再根據英文版出版中文版。他在計劃書中完全同意我提出的寫作、出版《江澤民傳》的七個階段,按照七個 階段安排計劃。

  精確的出書時間表

  庫恩在計劃書中要求我先寫出《江澤民傳》中文稿,然後把中文稿譯成英文,他在這一基礎上寫出《江澤民傳》英文版。他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完成《江澤民傳》 書稿。至於何時推出《江澤民傳》,則看當時的情況而定。庫恩說,最好選擇在江澤民剛剛辭去一切職務的時候出版。

  他在計劃書裡除了專門用了一節「讚譽」,高度評價我在傳記寫作方面的能力之外,還用一節詳細寫明給予我的相當豐厚的報酬,甚至寫明付款方式以及途徑。 儘管對於我來說,這並不是重要的。庫恩又一次說,這是美國人的工作習慣。

  然而,也就在起草計劃書的過程中,我與庫恩之間產生了分歧。

  庫恩在計劃書初稿中,把我定位為「總採訪」兼「總研究員」。我不明白這「總採訪」和「總研究員」何意﹖他解釋說,「總採訪」即擔負所有的採訪任務,而 他只參與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採訪。「總研究員」則是整理採訪資料和有關資料,寫出《江澤民傳》中文稿。

  庫恩要我當「槍手」

  我在一開始參加這一工作,就很明確,我與庫恩是對等的合作者。我明白,庫恩的意思是要我做「槍手」,然後給你一筆錢。也就是說,他是「僱主」。我畢竟 是上海作家協會的專業作家,我從來也沒有做過任何人的「槍手」。我向庫恩建議﹕英文版署「庫恩、葉永烈」,中文版署「葉永烈、庫恩」。

  然而,庫恩在計劃書的第二稿中,寫明「庫恩是單獨的作者」,「葉永烈是首席採訪者兼首席研究員」。有關人員告訴我,這其實不完全是庫恩的意思,而是 「上面的意見」,因為由一個外國人出面寫《江澤民傳》比較合適,希望我不要再堅持兩人共同署名。

  庫恩告訴我,他打算從美國來上海,與我正式簽署《江澤民傳》計劃書(也就是合同)。然後一起在上海作些採訪,並去江澤民故鄉參觀。

  畢竟我不是那種做「槍手」的人。我堅持中國作家的尊嚴。我無法在《江澤民傳》計劃書上簽字,我們的合作也就此中止。

  儘管我沒有與庫恩合作完成《江澤民傳》,但是我為這本書做了奠基工作。

  二零零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庫恩的助手朱亞當從北京給我打來電話,他和庫恩將去上海,約好二月三日晚上在上海與庫恩先生見面。

  二月三日,庫恩在上海為《江澤民傳》舉行新書發布會。晚上,我和庫恩、朱亞當在富豪東亞酒店見面。

  彼此寒暄之後,他問起我的創作近況。他知道我是中國的「報審專業戶」(我的很多書因為涉及中共高層,都必須報審),很詳細問起中國的審查制度。他還很 詳細問及審查時間的長短、修改的幅度大不大。我就此問及《江澤民傳》的審查,把話題轉向《江澤民傳》。

  中文版刪去約百分之五

  他說,《江澤民傳》的審查,他作為一個外國人,並不清楚,所以要向你問中國的圖書審查制度。他作為一個美國作家,只管寫英文版。英文版是在美國出版, 不存在審查問題。在美國,只要出版商願意出版你的書,那就行。怎麼寫,寫什麼,是作家自己的事。《江澤民傳》中文版是根據英文版翻譯的。中文版是在中國出 版,必須經過中國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查。據說,中文版刪去的篇幅大約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他說,他不懂中文,不知道刪了什麼。不過,他明白,那是政治性的 刪節。至於韓文版、日文版、西班牙文版也要刪,甚至刪去百分之五十,不過,那是出於商業原因,因為太厚的書沒人買。

  我們談起寫作《江澤民傳》最初的合作。庫恩說,我們那時候的合作是很愉快的,我非常敬佩你,因為你在傳記文學的創作上富有經驗,

  你的作品在中國廣有影響。你為《江澤民傳》的寫作打下了基礎,你的談話,你提供的《江澤民年譜》以及其他許多資料,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不過,後來我們 沒有合作下去,原因錯綜複雜,並不都是他所能左右。

  說到這裡,庫恩歎了一口氣,說了句真話﹕「中國是一個黑箱子﹗」他對於「黑箱操作」,無可奈何﹗他表示,彼此不能合作下去,不是

  他的原因,而是那個「黑箱子」。

  歧視中國作家﹖

  《江澤民傳》中有長達四頁的《鳴謝》,提到向六十九人、十三個機構致謝,竟然沒有「葉永烈」﹗本來,我並不在意人家是否向你「鳴謝」,也不計較我為 《江澤民傳》所做的大量工作沒有一分錢報酬,但《鳴謝》中對做了一點點事的美國人都要感謝一番,顯然這是歧視一位中國作家﹗他們對我,「招之即來,揮之即 去」,用得著你的時候,以貴賓相待﹔用不著你的時候,就一腳踢開。我不客氣地向庫恩指出這一點,問他,難道這也是在「黑箱操作」﹖

  庫恩對於在《江澤民傳》中沒有向我致謝,深表歉意。他說,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中文版要印第二版,一定補上。他會通知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另外韓文版、 日文版、西班牙文版尚在準備出版之中,可以補上。至於英文版,由於不會在短時間內重印,只能等以後有機會重印的時候補上。庫恩贈我《江澤民傳》大字版精裝 本,並在扉頁上寫了堆砌許多對我致敬之類的好話。

  庫恩說,他在後天即二月五日回美國,朱亞當將去北京過春節,有事可以與朱亞當聯繫。二月六日,朱亞當在電話中告訴我,他與庫恩商議之後,將在書中加入 這麼一行字﹕

  「對於知名傳記作家葉永烈先生在本書初期提供的設想與資料,表示感謝。」

  杖鐜於髯约核f的,他的《江澤民傳》寫得「太溋恕埂_@本書的英文版是供外國人了解中國之用的,但英文版的發行數量很有限。然而,中文版的發行數量 卻大得驚人。北京官方大張旗鼓地宣傳這樣一本「太湣沟臅恢瓭擅癖救俗骱胃邢氅t

  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八日,於上海「沉思齋」

2005-03-24 14:25:00

http://www.boxun.com/hero/zanaz/72_1.shtml
谁妨碍了叶永烈的人权和《江泽民传》的完整权?

   全球知名的华文传记作家叶永烈不干了,四处风光的《江泽民传》跑来了。
   不愿为人家当“枪手”的叶永烈先生,是一位有立场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献媚权贵,尤其是当自己的人权受到某种更大程度的妨碍时,就以请辞的方式离开了北京 某中央机构积极组织的《江泽民传》写作小组。当然,叶先生面对的现实这也是中国当下的最大现实,主要是人家(或主人)不希望老江的传记由本国作家来写,哪 怕本国作家写得再好也不行。所以说,先后付出了大量脑力劳动和搜集资料之苦的叶先生的人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犯,起码他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得到。而 《江泽民传》一书的作者、美国商人库恩却在“得了便宜卖乖”,连连叫“遗憾”,他说这本书的中文版就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的《亲历历史》和克林顿 的《我的生活》一样经过了“删节”,尤其是近10%的“敏感部分”。
   书是否删除“敏感部分”暂且不管,但该书发行超过100万册却是一个最大的事实。按照100万册的发行量,每册38元,就是3800万元的码洋,作者库恩 到底拿多少版税,出版社应该知道。最起码不会少于定价的10%,即3.8元,然后再乘以100万册的发行量,乖乖,确实是一个大数字。难道不应该说作者是 “得了便宜卖乖”吗?按照原《江泽民传》写作小组的叶永烈先生付出的智慧和劳动,仅仅是获得美国商人库恩的一声“感谢”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应该拿该书每册 3.8元乘以100万册的10%版税的10%,可是他分文未获,反而被这个美国奸猾商人给利用了。

   在中国,人权是一个敏感问题,似乎大而无当,但又似乎必不可少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与谁都有关的。比如叶永烈先生,他应该是有人权的,可是偏偏是他 “ 应该有”,最号称有人权讲人权的美国,却出了库恩这样一个不那么讲信用,不那么讲人权的作家兼商人。书在在后果卖的好,出乎他的预料。同样,他在书中列出 的长长一串名单,偏偏没有叶永烈,这也大大出乎了叶先生的预料:美国怎么会有库恩这样的人?
   但是,种种事实会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传主江泽民先生还在世,还没有死,他的传记都不是最完整的,叶永烈先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写一本独一无二的《江泽 民传》,今后有的是机会。再者,连在世的前中共和国家领导人的传记,有关部门在出版前都敢于删除,可见江泽民先生有人权吗?如果江泽民先生都没有这样的人 权,更何况叶永烈先生的人权呢?
   至于那个叫库恩的人,他应该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因为他连写最基本的传记套路都不掌握,还让叶永烈老师指导,可见他是什么水平了。不过他肯定是一个商人, 而且丝毫没有贬义的那种商人,请看看他的头衔吧: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他还是作家、编辑、学者、科学家、私人投资家和慈善 家,现任花旗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他曾著有《投资银行文库》等多部著作,还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系列节目《走近真实》的制片人和主持人。
   这下,库恩可以赚大钱了,他的妻子曾对他说,“你爱江主席已经甚于爱我。”他的这本江主席的书可以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自2005年2月份他的这本《他改 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在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后,目前到2月底已经预售出100万册。此外,该书的英文版与中文版同时推出,韩文、日文、德 文以及繁体中文版也将相继出版。
   不道德的人总归是不道德的人,即使他是博士(解剖学?)也是狗屁博士,而具有高尚道德和独立立场的人,却是独一无二的,我为叶永烈先生的品格叫好。
    2005年2月28日
   附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简介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博士是著名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解剖学博士,是作家、编辑、学者、科学家、私人投资家和慈善家。
    库恩博士现任库恩基金会董事长,花旗集团执行董事,主要从事并购和企业理财,专职负责公司重组、财务战略和资本运作。
    10多年来,库恩博士担任日内瓦公司总经理和合伙人,该公司在他的经营下成为美国私人拥有的最大的一流并购公司,后来经他洽谈出售给花旗集团。库恩博士担 任库恩全球资本公司董事长,通过该公司管理自己的私人投资。
    自1989年以来,库恩博士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之邀来到中国,一直担任中国国家部委、机构、企业和大公司顾问。库恩博士还担任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副理事 长。
    库恩博士编著有25部著作,其中有《投资银行文库》(7卷)、《投资银行学:高风险交易的艺术与科学》、《创造性和创新性管理前沿》、《交易人》、《你所 需要的谈判技巧和秘密》、《走近真实:挑战当今观念》、《在巨人当中胜出:中型公司的创造性管理》和《中国制造:新革命之声》等。他的三部著作被翻译成中 文:《交易人》、《走近真实》和《投资银行学》(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投资银行学著作)。
   库恩博士是克莱蒙特研究生院的理事,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自由和责任分会会员。他曾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脑解剖学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 担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商务与财经策略教授。(http://www.ewen.cc/books/zuozhejj.asp?authorname= w01604)

http://www.yydebbs.de/showthread.php?t=1223
叶永烈:我和《江泽民传》不得不说的的秘密

http://www.huaxiabao.org/article.asp?IssueId=77&ArtNb=20
叶永烈披露《江泽民传》写作内情

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china/2005/03/200503160031.shtml
江泽民传写作得到中国官方协助?(图)
(博讯2005年3月16日) VOA记者: 亚薇

    在刚刚结束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江泽民终于卸下了最后一个职务。而此前,一部赞扬江泽民的著作已经在中国各地热销。据报导,这本由美国金融家库恩撰写的 《江泽民传》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官方的协助,并可望登上2005年畅销书排行榜之首。

    *美国人萌生写江传记想法*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兼金融家、科学家、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一身,自1989年应中国国家科委的邀请来到中国后 一直和中国保持了长期友好的关系。

    2000年,他在看了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江泽民的电视节目后萌生了写传纪的念头。他说:“我看到江泽民对中国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一生经 历了中国现代史上几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例如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以及后来的经济改革等。我想,能够帮助我更多了解中国的一个途径就是写一本关于 江泽民的书。”

    *中国作家被指定协助创作*

    曾经撰写过大量科普文学作品和政治人物传记的中国著名作家、上海作协成员叶永烈披露,中国官方曾经指定他参与本书的创作。

    叶永烈说:“2001年3月一天的早上9点钟,我正在家里写东西,突然电话铃响了,是一个男人的声音,他说他是北京中共中央对外宣传机关的一个直属机关。 他问我有没有空,能否去北京一趟。我问他有什么要紧的事,他说你来了就知道了。我说我不知道什么事,为什么跑到北京去呢?我问他究竟是什么事情,他说写传 记,我说写谁的传记,他说是一个敏感人物的传记,我追问他是谁的传记,他说你来北京就知道了,是你很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这样,我就答应下来,我说我就去一 趟吧。”

    叶永烈说,他到了北京后被告知,鉴于海外出版的一些江泽民传粗制滥造,中国当局希望叶永烈和库恩合作撰写一本“观点正确、事实准确”的传记,并且为保密起 见还以“001工程”作为江泽民传的代号。

    *合作生变叶永烈退出著书过程*

    叶永烈说,他后来向库恩提供了书的提纲、参考书目、包括120多人的采访名单、以及他本人根据多年的采访和了解到的情况而写出的长达15页的江泽民年谱。 但是,库恩在合同中说明自己是署名作者,而把叶永烈定为采访员和研究员,其职责是把采访记录整理后翻成英文,并对采访材料进行研究,写出书的初稿,这和叶 永烈最初以为的合作者身份相去甚远,因而整个合作中断。

    但是,库恩说,他最初找叶永烈只是希望让他担任研究员。他说,他后来没有使用叶永烈提供的材料,而是自己找人从事研究工作。

    他说:“这本书完全出于我自己的计划和想法,我在写作和编辑方面有绝对的控制权,资金也由我自己出,中国政府没有提供过任何帮助。当然,很多在政府做事的 人帮助过我,使我采访到很多政府人员。但是,出这本书既不是在中国政府、也不是在美国政府授意下写的,它是好是坏都由我自己负责。”

    *胡平:作者与中国官方合作产物*

    设在纽约的民运杂志《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说,这场争执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会出版这本书以及为什么使用这样一位作者来写这本书。他个人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 没有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国家来说,要写一部曾经担任过党政军最高领导人的传记必须得到中国当局的支持,与之观点相反的书是不能出版的,从这方面看,《江泽民 传》是作者和中国当局合作的产物。

    胡平说:“在中国,给还在位的最高领导人写传记,这并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哪些问题能写、哪些问题不能写,哪些人可以采访、哪些人不可以采访,可以看到哪 些材料,包括机密材料,这些内部都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不是随便便就可以写的。”

    *胡平:库恩乃中共当局最佳人选*

    胡平指出,在由什么人写传记的问题上,中共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它找无名之辈写,会降低江泽民的身份;如果找名人写,会受到作者原来政治倾向的影响,达不 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找有声望的人写,这些人思考问题一般比较深入,提问也比较尖锐,因此能否让江泽民满意,会不会使其陷入难堪的境地,都很难说。相比之 下,库恩是中共当局最合适的人选。

    胡平说:“当局找库恩写江泽民传也是煞费苦心,因为库恩是著名的金融家,有名气、有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专业作家和记者,如果找专业的作家和记 者,那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找他们写,党中央也不会放心,虽然库恩不是特别合适的人选,但是再合适的人也找不到了。”

    *高新:对中共莫非黑既白*

    原“六四” 绝食四君子之一、一直关注中国高层政治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高新批评了海外一些人士对中共政权和中国领导人非黑既白的僵化意识。他指出,《江泽民传》披露的 关于江泽民的情况,包括家庭生活和从政经历等,比外界所有写江泽民的内容都要详实和具体,因为库恩直接采访到江泽民的近亲以及原来的恩师及老部下等,获得 了他人无法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高新认为,作者的出发点是想尽量公正,并触及了被中共认为在国内出版时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不适宜让老百姓知道的一些内容,比如说“六四”的内容、以及江泽 民在官场上,特别在上海被提拨时遇到的阻力等。

    他说:“对于江泽民的评价也好,对于中共政权其他领导人的评价也好,不见得完全都是写他坏的内容才是客观的。当然完全捧他的人,象中国大陆官方作品那样, 当然不客观。但是百分之百都是骂他的就是客观?这也不公平。”

    *胡平:中文版许多敏感事实被删减*

    但是,有报导说,中国当局把中文版的《江泽民传》删减了10%,其中包括“六四”的内容。《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认为,本书对国外读者用了一种比较客观的描 述,因此不可避免地触及大家最关心的一些敏感问题。但是在国内则尽量不让读者知道某些事实,更不让它们成为老百姓谈论的话题。

    *叶永烈:江传记得到官方大力支持*

    中国作家叶永烈认为,《江泽民传》得到大张旗鼓的宣传是因为得到中国官方的支持。他说:“他到各地去都有省人大副主任或副省长来接见和宴请他,当地的报纸 也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本书和作者,这说明这本书有明显的官方背景,如果不是有明显的官方背景的话,不可能这么大张旗鼓地做这个事情。这本身为他这本书作了很 好的注解。他现在非常强调他的书是独立写作,和中国官方毫无关系,实际上中国官方授意由一个外国人来写这本书。”

    *官方否认钦点传记作者*

    库恩本人在评价这本传纪时说,这本书比较浅,因为最初的写作对象是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另外他对中国情况也缺乏了解。但是,接受过库恩采访的中国国务院 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日前对记者表示,库恩这么说是出于谦虚。他否认中国官方钦点库恩写江泽民传的指称。他指出,库恩是位科学家,他是在访问了许多人后才写了 此书,因此比较客观。


http://www.xianqiao.net:8080/news/119641.html
叶永烈:《江泽民传》的更多秘密
2005年07月05日

库恩对我撰写的“江泽民年谱”只字不提;合约中订明给叶五十万元人民币和四分一版税作为报酬,条件是库恩是唯一的作者、叶只是“总采访、总研究”,我拒签 合约,但计划仍单方面进行,我有一种被人欺骗的感觉。

二零零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亚洲周刊发表拙作《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之后,翌日香港、台湾以及美国许多报纸就加以报道或者摘载,日本、加拿大、澳 洲、新西兰等许多媒体也加入关注的行列。库恩在翌日即二月二十六日通过助手对于《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一文说了几句话,这表明,当时正在广州签名 售书的库恩,已经迅速得知我在亚洲周刊发表的文章。

《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所述全是事实,虽然有许多记者向库恩追问此事,库恩总是回避。直至五月二十四日,库恩到大连签名售书,面对当地《新商报》 记者穷追不舍的提问,终于打破沉默,第一次作出正面回应。

五月二十五日,《新商报》发表了报道:《库恩:叶永烈的言论不负责任》。我在五月二十七日从网上看到这篇报道。《新商报》记者说,他在采访库恩前,从网上 读到中国大陆中华读书网上转载的《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一文,于是在采访库恩时尖锐地提出有关叶永烈的问题。沉默了三个月的库恩终于开口了。五月 二十七日晚,我飞往中国西北为新版“红色三部曲”签名售书。亚洲周刊记者江迅先生闻讯,打电话到兰州饭店采访此事。当我从兰州回到上海,写下此文,作为对 库恩回应的回应。

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网站转载了亚洲周刊的《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许多重要网站都全文转载,就连《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也有记者转帖。而当 时正值库恩到南京、扬州签名售书的时候。

自知无法与斯诺并论

库恩在中国各地签名售书,举行一场又一场记者会。库恩他不止一次说:“我爱江主席,胜过爱我的太太!”二月二十五日,《南方周末》发表关于库恩的专访,标 题便是《〈江泽民传〉作者:江泽民让我夫人“吃醋”》。

在《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中,我曾经指出,库恩根本无法跟斯诺相提并论,把库恩比作“新时期的斯诺”名不副实。库恩先生自己也意识到,他无法与斯 诺相提并论。二零零五年三月二十八日《长沙晚报》发表记者对库恩的报道《〈江泽民传〉作者:不愿被称为“斯诺”》。

其实,只消翻一翻他的《江泽民传》,就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无知。在《江泽民传》中文版第九十九页写道:“到了一九六六年三月,‘四人帮’对毛危言耸听地 说,‘你的命令没人理会’”。“四人帮”是在王洪文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之后才形成的。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七日,毛泽东当着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面,指着江青 说: “她算上海帮呢!你们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公开警告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这“四人帮”。在一九六六年三月,怎么有 “四人帮”呢?

库恩的回应,刻意回避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江泽民传》写作的中国官方背景。他的助手在大连对记者说:“当时,叶永烈是我负责联络的,叶的飞机票也是我买 的,中央电视台上海办事处的庄先生是我的朋友,就委他将机票转交叶永烈。但一经叶永烈描述却变成鬼鬼祟祟的。”按照他的说法,我是被他请到北京去的。

其实,我的描述一点也没有“鬼鬼祟祟”。出面邀请我去北京的,并非库恩的助手,而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局的杨副局长(在《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一 文中,我写成“中共中央直属对外宣传机构的Y局长”。后来许多外国记者写的报道已经点明了真实名字,我也就用不着“ 回避”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主任均为从上海市副市长提升的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建于一九九一年一月,职责是 “负责推动中国媒体向世界说明中国”。策划《江泽民传》的写作,正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业务围,所以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列为重要 “工程”。

库恩反覆强调,他写《江泽民传》是“独立写作”,与中国官方毫无关系。二零零五年三月七日,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被记者追 问时也说,他与《江泽民传》没有任何关系,他不认识叶永烈。

刻意否认有官方操作

确实,我并不认识赵启正,与我直接联的是他手下的一局杨副局长,而杨副局长多次跟我谈起赵启正以及《江泽民传》写作计划。杨副局长说,尽管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负责对外宣传,但是不能以官方的身份直接出面组织写作《江泽民传》,也不能向海外推出官方色彩的《江泽民传》。由库恩来写《江泽民传》非常适合海外图书 市场。但是,库恩毕竟是美国人,他又不懂中文,所以他们要物色一位中国传记作家与库恩合作。

杨副局长特别关照我:回到上海之后,不能让上海市新闻办公室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知道写作《江泽民传》的计划,也不能向上海作家协会汇报。因为我是上海 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他们生怕上海从中“抢”去头功。

二零零一年五月五日,库恩从美国来电,高兴地告诉我,“零零一工程”获得了“重大进展”,即得到“江办”默许。

关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策划《江泽民传》,库恩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都矢口否认。在亚洲周刊发表我的文章前十天,即二零零五年二月十五日,中文门户网站木子网 (Muzi.com)上发表署名安替的《江泽民传:它改变了中国外宣模式》一文。作者指出看完库恩的《江泽民传:他改变了中国》,觉得像英文版的《高祖皇 帝功德编》,用西方叙事来构建《人民日报》主题,作者自己也承认,这本不是江的政治性传记,而是讲述他和同事家人朋友故事的个人性传记。这本传后面,能看 到一个人的风格:赵启正。

透露这一内幕的,正是库恩自己,因为他在书中对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的采访有很大篇幅,而且作者也在书后感谢了国务院新闻办助手对他的帮助,明眼人一看 就明白。

在《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一文中谈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为《江泽民传》所做的大量工作。对此,库恩在回应时尽量缩小、抹杀我的工作。库恩 说:“在《江泽民传》出版之前,我只与叶永烈见过一次面,那是二零零一年春天。因为我对写传记没有任何经验,所以想找一个有这方面经验的人聊一下,了解一 下操作方式。叶永烈出版过很多中国领导人传记,他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当时他听说这个创作计划后很兴奋。”

库恩说他自己“对写传记没有任何经验”倒是老实话。他也承认找我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其实,把我列为帮助库恩写作《江泽民传》第一人选的并非库恩,而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杨副局长,这位哈佛博士读过我许多著作,非常欣赏我写的《陈伯达传》和《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

我已写了奠基性文件

由于库恩“对写传记没有任何经验”,我不得不从传记文学写作的特点、规律说起,一直谈到江泽民的生平,然而,库恩找我,并不只是“找一个有这方面经验的人 聊一下,了解一下操作方式”,而是双方合作共同写《江泽民传》。我根据杨副局长和库恩的要求,为《江泽民传》写作一系列奠基性的文件。

这里必须提到的是,在库恩之前,我已经有了写作《江泽民传》的打算,而且曾经作过许多相应的采访,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六四”之后,江泽民刚担任中共中 央总书记,我就从上海公安部门借到在中国大陆被禁的香港作家郑义所著的《江泽民传》(明窗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二年漓江出版社出版我的纪实文学选集《名人 风云录》中,就收入我的三万字的《江泽民走过的道路》。一九九四年,我在江苏江都采访江泽民七叔江树峰的好友杜明甫先生,并访问江氏祖屋、江泽民祖父江石 溪之墓,在扬州采访江泽民母校扬州中学。我多次采访江泽民的老上级陈修良。一九九五年,我在海外发表了《江泽民身世考》,指出江泽民原籍江西婺源。一九九 七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的日文版《“人治国家”中国》一书,其中有关江泽民的章节是由我写的。

库恩轻描淡写地说:“在《江泽民传》出版之前,我只与叶永烈见过一次面。”实际上,在北京我们一起作了三次长时间的谈话。我的工作笔记上记载三月十三日下 午五时半到达之后,与库恩谈到夜十一点;三月十四日花一个上午时间,向库恩谈采访《江泽民传》的步骤和计划;三月十五日,又与库恩谈了一上午。另外,根据 杨副局长的要求,我在毫无思想准备、手头没有带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在北京写出《江泽民传》最初的提纲、采访名单。

此后,我与杨副局长、库恩以及库恩助手多次通电话,不断用电邮联系。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江泽民传》作准备工作,用电脑写出详细的全书提纲、采访名单, 尤其是写出《江泽民年谱》。

库恩回应说:“叶最初提出的写作框架我没有采用,因为那种写作方式是与我完全不一样的,他打算从一九八四年写起,而我现在的作品是从一九二六年写起。”库 恩的这句话,承认了我为《江泽民传》起草了“写作框架”。

库恩说:“他列出了五十多个采访人的名单,最后这份名单与我实际采访对象只有三个人是重合的:江泽慧(江泽民的妹妹)、李肇星、赵启正,而这三个人也是一 般采访者都会想到的。”实际上,我在二零零一年发给库恩的《〈江泽民传〉采访通讯录》(即“采访人的名单”)不是五十多个,而是一百零九人。

库恩回避了我提供的长达十五页、中英文对照的《江泽民年谱》。当时,在任何书籍和资料中,找不到如此详尽的《江泽民年谱》,这是我多年研究的成果。年谱是 写作传记的入门钥匙。对于这份《江泽民年谱》,库恩只字不提。

库恩的助手居然对《新商报》记者说:“媒体此后采访叶时,他也不敢拿出当时提供给我们的材料来,因为一对照就会真相大白的。”须知,我当时提供给库恩的所 有资料,都是输入电脑的,而且打印成册。美国一位记者在我家看了那一大卷材料之后,当即说:“库恩严重侵犯了你的知识产权!”这一回,我把《江泽民年谱》 中英文本发给亚洲周刊,供读者对照。

让读者知真相已足够

很多人鼓励我动用法律手段教训这位“洋作家”,尤其是我的常年法律顾问富敏荣律师。我笑道:“这样的官司在中国打不赢,在美国打不起!”一家美国公司得知 我的这句话,表示愿意承认所有在美国的诉讼费用,我仍笑说:“只要让广大读者知道事实的真相,就足够了。”

笫三个原则性的问题,是库恩要我当“枪手”,而遭到我的严词拒绝。库恩却这样说:“合作很快就中断了,其主要原因是叶提出要与我作为‘共同作者’,当时我 十分清楚这本书的价值,而且我希望是用独立的观点来创作这本书。”

库恩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找到我,既可以说找对了人,也可以说找错了人。说找对了人,这连库恩也承认:“叶永烈出版过很多中国领导人传记,他是一个合适的 人选。”然而,库恩同时也找错了人,我从来没有给人当过“枪手”,我永远保持中国作家的尊严。库恩起草的合同,明确写着给我五十万元人民币的报酬,而且把 版税的百分之二十五分给我。条件是库恩作为唯一的作者,而我只是首席采访者和研究者(实际上也就是“枪手”)。

二零零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库恩助手从美国给我来电,告知库恩准备在六月上旬从美国前往上海,与我一起在上海开始采访,然后一起前往江泽民故乡扬州采访。

为了准备库恩的到来,我必须先到江泽民在上海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以及扬州、江都“打前站”。做这些准备工作没有组织介绍信是不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认 为,如果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出介绍信,未免太醒目了,还是由我所在的上海作家协会开介绍信,比较有“民间色彩”。

就在这时,我的特殊行踪被上海方面觉察了。虽然我开的介绍信上只写着“联系工作”,但是这些单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与江泽民有关。

“ 无事不登三宝殿”。从未来过我家的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突然在二零零一年五月十五日前来我家看望,还送来鲜花。他的来意,我心知肚明。由于他同 时也是上海作家协会党组负责人,在他的盘问下我不能不粗略谈及“中央某部门”要我参加《江泽民传》写作。他问这“中央某部门”是什么部门,我始终含糊其 词,并没有说及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因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早已嘱咐我不能向上海方面透露“零零一工程”。当然,我也没有提及这是与美国库恩合作的项目,只 是说“上面”要求我来写。

条件不合理拒签合同

两天之后,我接到库恩助手从美国打来的电话,他以质问的口气说,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告知,上海方面反映,你自己要写一本《江泽民传》。我不得不作了解释, 因为基于“零零一工程”的保密要求,我只能向上海方面说“上面”要求我来写。他随后说了五点意见。我当时的记录如下:

一是合同,库恩已经重新写好,今天他会用电邮给你发去第二稿。请你看后,发表意见。然后双方尽快正式签署合同。二是先出英文版,然后根据英文版再译出中文 版。三是时间为两年。完成之后何时推出,看情况而定。四是必须确保资料的独家性。五是库恩作为作者,这是上面定的。你的身份是总采访、总研究员。

我拒绝了库恩的“不平等条约”,没有在库恩用电邮发来的合同第二稿上签字。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给我来电,说“零零一工程”不做了, 不仅库恩不写了,也不再找任何其他中国作者合作。此后久久没有音讯。

二零零五年一月上旬,我从美国回国。在关于北京图书订货会的报道中,第一次得知出版《江泽民传》的消息。我不知道作者是谁。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八日,我从 《上海新书报》得知,《江泽民传》是库恩所作,非常惊讶!当即有一种被人欺骗的感觉!

库恩的助手在回应中说:“叶主动打来电话,问我库恩能否送他一册签名本。”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跟库恩以及他的助手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连他们现在的 手机号码都不知道,怎么会“主动打来电话”?

我开始交涉此事,是在二零零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我致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有关人员,问:“你当时说,《江泽民传》不再进行,也不再找任何其他中国作者合作。 为什么《江泽民传》还是在进行?”他的回答使我惊诧:“我不记得说过那样的话。”他又心虚地说:“当时的电话你录音了吗?”接着,他改口了:“也许我说 过,只是不记得了。”我又问:“为什么库恩在《江泽民传》中,只字未提我对这本书所做的工作?”他回答说:“在书的后记里感谢谁,这是作者库恩的事。”

一月三十一日晚六点,库恩的助手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杨副局长已经把我的意见转告他和库恩,库恩希望与我见面。经商定,库恩在二月三日来沪时与我见 面。我与库恩见面时,他的助手手中便拿着一本准备送给我的《江泽民传》。

我决定揭露真相,是在我读了《江泽民传》之后。一是在书后长长的“鸣谢”名单上,居然对我所做的大量工作一字不提;二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有关人员欺骗了 我。库恩的助手说我“藉机炒作”、对库恩的批评是“不道德的”。像我这样的已经出版了三百多部著作的中国作家,还需要借库恩来“炒作”?那攫取了别人诸多 劳动成果的才是真的“不道德”。

顺便一提,《我和江泽民传书内书外的秘密》一文,是在二零零一年三月二十日就写好的。因为自从我的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出版之后,便计划再写续篇,写 作《江泽民传》显然是重要的一章,所以把有关经历“敲”进了电脑。与库恩在上海见面之后,我只是略作修改和删节,就发给了有着多年交往的亚洲周刊。

二零零五年六月四日于上海“沉思斋”

□ 《亚洲周刊》二○○五年第二十八期
本文网址: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119641.html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