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1878年-1912年),字焕卿,浙江会稽人。中国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创建及主要领导人之一。
早年曾为私塾教师。1902年赴日本留学,翌年回国。1904年10月在与蔡元培、龚宝铨等在上海发起建立以江浙人士为主的“光复会”,推蔡元培为会长,陶则负责联络会党。1905年与徐锡麟等于绍兴创立大通学堂,招收会党人士将其教育成为革命骨干。1906年再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之后再回国。1907年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陶被清廷通缉,流亡至南洋,在当地办报宣传革命。1908年再到日本,曾主编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后来因孙中山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引发同盟会内部分裂。和章炳麟等于1910年重组光复会,章为会长,陶为副会长。武昌起义后回上海,号召光复会旧部,参与上海光复行动,并策划杭州光复。杭州光复后,被举为浙江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1912年1月因病疗养于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被人行弑,胸部中弹。终因医治无效,1月14日夜间2时去世。背后指使的元凶相信是与陶不和的孙文、陈其美。行凶者为原光复会会员王竹卿,由蒋介石负责安排及收买。一周后上海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计有四千余人参加祭典。骨灰被迎回杭州。
孙中山对他评价“陶群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
著有《浙案纪略》、《中华民族力务消长史》等。汤志钧辑有《陶成章集》。
陶成章 |
![]() | ||
2005年08月29日18:00 |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曾用名汉思、起东、志革、巽言,匋耳山人、会稽山人等,绍兴会稽陶堰西上塘人。生于光绪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历为1878年1月24日)。幼时家境贫寒。6岁入本村陶氏义塾读书,十五岁为塾师。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少年时就接触新学,阅读爱国思想书藉,渐萌革命思想,欲改革封建专制。父陶品三惧祸,多次告诫,其志不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陶忧心如焚,即定下从戎之心。义和团运动爆发,曾两次赴京拟刺杀慈禧未果。光绪二十八年(1902)只身至日本,进入清华学校,后转入成城学校学习军事。因倡言革命,言辞激烈,为清政府驻日公使所忌,二十九年被诳归国,取消其留日学籍。于是,革命之志愈坚。三十年初,偕魏兰深入浙江内地联络各地会党,在云和创办先志学堂,建立据点。是年,与蔡元培、龚宝铨等在上海创立光复会,推蔡元培任会长,陶成章担负联络苏、浙、闽、皖、赣5省会党之重任。三十一年8月与徐锡麟等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为浙江会党培训骨干。是年冬复去日本,谋入联队,振武学校学军事,均未成。三十二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任留日会员浙江分会会长,兼《民报》编辑。不久回国,联络闽、皖各省,成立光复军,被推为5省大都督,与徐锡麟、秋瑾加紧皖浙起义准备。三十三年7月,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相继殉难,陶成章悲痛欲绝,因遭清廷通辑,国内无法立足,再度亡命日本,三十四年转赴南洋,几遍南洋群岛。主持新加坡《南洋日报》及仰光《光华日报》笔政,鼓吹民主革命,捐款资助国内革命。由于筹款受阻,决计在爪哇一带建立光复会组织,但名义仍附属同盟会总部。宣统二年(1910),在日本东京建立光复会总部,举章太炎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南洋建立执行总部。宣统三年,由南洋回上海活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建立光复会秘密机关“锐俊学社”,后又重返南洋筹集经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回国,往来于淞沪间,号召旧部以为犄角,积极筹划光复会员光复杭州、南京。浙江光复后,被举为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民国元年(1912)1月因病疗养于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忌者遣刺客狙击于医院,弹中胸部,终因医治无效而卒,时在民国元年1月14日(阴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夜间二时许,年仅35岁。著有《浙案纪略》、《中华民族力务消长史》等。汤志钧辑为《陶成章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