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与不适当的灌顶——桑杰年巴仁波切

5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噶玛白莲(静乔) Edie

unread,
Aug 12, 2014, 11:02:38 AM8/12/14
to 觉悟人生佛学沙龙
 如果你领受愈多的灌顶,而你的心识愈加狂野,那这是不适当的灌顶的迹象。这表示此灌顶不适合你,对你无效。 

——桑杰年巴仁波切 

灌顶是接受加持与成熟心识之门 

通过应用深远的法教及指导来训练及改变,行者能借着传承、灌顶、本尊、护法等的加持逐渐成熟其心识。“灌顶”的意思是进入圣殿之门。没有这道门,你无法进入。而通过窗户进入圣殿有点敏感,这不是正确的方法。人们会马上怀疑你是个贼,他们不会认为你是来祈祷的。从窗户进入是不对的,你必须从门进入,这才是恰当的方法。 

同样的,在金刚乘佛教的修持中,除了灌顶,没有其他方法能帮助你得到加持。心通过灌顶得到成熟。在藏传金刚乘的一部文本,《生起次第禅修说明》内提到:“进行灌顶是为了进入圣殿或坛城。本尊及坛城的加持是通过身、语、意的灌顶而得到。因此灌顶能帮助成熟心识。”你常问:“如何成熟我们的心识?”答案是:“灌顶。” 

适当和不适当的灌顶 

灌顶可以是适当或不适当的。你可以检查或判断你是否接受了适当或不适当的灌顶。如果你领受愈多的灌顶,而你的心识愈加狂野,那这是不适当的灌顶的迹象。这表示此灌顶不适合你,对你无效。当你在领受灌顶时,若你不单只是领受,同时你也在禅修,照见你的心识成熟,愈加平静;一天又一天,时时刻刻地,你更清明地看见你的心,基于某种因素你感到你见到了实相;即使实相是隐形的,然而你感到接近于见到实相-这就是“成熟”。 

有时侯你不了解“成熟”的意思。它的意思是你更清楚的理解,心的品质愈加明显,你也越来越接近见到心的实相。这不表示你已见到实相,但你将会见到,你有一种感觉实相就在那儿。这表示你的心正通过灌顶的加持得到成熟。 

成熟心识,转化将自然发生 

你愈加调伏你的心,你的心将愈加成熟,接着你将开始慢慢地转化。转化并不容易。虽然我们说将身转化为本尊,同时也转化语和意,但转化是没那么容易的。为什么?因为开始的时候,你必须通过训练来成熟心识。慢慢地,在最初的成熟心识后,你转化你的心为本尊的心。然后你可以转化你的语为咒语,然后再转化身为本尊的身。你从心开始。我们常说“身、语、意”,但那只是一般的次序。 

在修持上,我们要成熟的是什么?是心(意)。由于成熟心识的力量,你的心被转化为法界/法身/空性。然后你的身被转化为本尊的身,那是光明的。我们听到的一切声音和咒语的音无别。这个来自清澈的心的声音,相对的说是“声音”,但与空性无别。 



这是很有系统的。在金刚乘里,你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的前进,那转化就发生了;“金刚”或“不变”发生了。若非如此,单只是玩些鼓和音乐,还有做朵玛,那你将只得到一点点利益。如果你要一副唐卡,你可以到店里去。如果你要买好的佛像,你可以到加德满都,在那儿你可用低价买到最上等的佛像;但这不是真正的金刚乘佛教。我们说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训练心识,将一切转为圆满。 

首先你需要成熟心识,然后转化将轻易地发生。一旦成熟了心识,转化是自然发生的,毫不费劲。你没必要问:“转化在哪儿?”你不会失去它。你成熟心识时它自然会来,因为转化存在于我们内在,你不须到外头寻找。问题是你因为妄想而无法将它开展出来。心太野了,你无法控制。你经历了所有困难、问题、低潮,但你却享受它们。即使你投诉,但当你被给予方向时,你却做不到。我们只追求暂时的疏解、即刻的改变。 

我们必须如此经过这个程式。它是如此排列的。首先你成熟心识,然后转化发生。任何金刚乘的方法,若没经过成熟心识和转化,即使你称之为“金刚乘”,它并不是真正的“金刚乘”。“金刚乘”的意思是“不变”。根据伟大上师的教导,一旦你实现了心的本性,并发觉到这个品质存在于每一个众生,那你就可以称得上是个“金刚乘行者”。这是很重要的。 

——摘引自桑杰年巴仁波切的《一知全解》

Lianghao Dai

unread,
Aug 13, 2014, 9:48:59 AM8/13/14
to life-and-en...@googlegroups.com
感恩F分享!


--
觉悟人生宗旨:
 
1. 开解人们在世间法中(生活、工作、情感和事业等)的困惑和疑虑,用般若智慧解决人生问题,提升境界;
2. 促进正信佛教不同宗派门第之间的平等,尊重和融合;
3. 分享不同修行方法,引导初学者找到适合的法门;
4. 分享成员在修行道路上的大愿、长远目标、使命等,相互之间提供助缘,实现佛法修行生活化,通过入世的事业传播出世的精神。
成员权利
 受邀参与活动,例如专题讨论、佛学讲座、禅修、外部佛学研讨会等;
 加入群体邮箱,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和活动,参与网上讨论互动;
 结交终生善缘佛友,在修行道路上互相帮助,共成道业;
 通过觉悟人生国际间的交友网络,结交五湖四海的道友,广结善缘。
 
觉悟人生成员义务
 积极参与沙龙举办的各项活动;
 无私的分享知识与经验,彼此以诚相待;
 在通往圆满修行道路上相互支持鼓励;
 服从觉悟人生主要发心负责人的组织和安排,不能随意扰乱活动和网络服务平台的正常秩序,不得恶意散播谣言,故意制造是非,挑拨道友间的关系;
不得利用觉悟人生网络平台和活动的机会,宣传邪教外道和使用不文明语言;
 不得随意诽谤或者议论出家僧众的过失,不得诋毁佛教任何修行法门与宗派。
 
有意向加入觉悟人生的佛子们, 请发送邮件到噶玛白莲(静乔):jing...@hotmail.co.uk.
或者进入觉悟人生群邮箱,点击“加入请求”: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ife-and-enlightenment
 
觉悟人生创始人暨主要发心负责人:
中国:晓东&明慧
英国:噶玛白莲(静乔)
---
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the Google Groups "Life and Enlightenment - 觉悟人生佛学沙龙" group.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and stop receiving emails from it, send an email to life-and-enlighte...@googlegroups.com.
To post to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life-and-en...@googlegroups.com.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ife-and-enlightenment.
To view this discussion on the web, visit 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life-and-enlightenment/DUB121-W49C6A95BF30A7048960C3D8EEA0%40phx.gbl.
For more options, visit 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
If you have attachment to this life, you are not a dharma practitioner.
If you have attachment to the samsaric life, you don't have the renunciation mind. 
If you have attachment to anything that is related to selfishness, you are not a bodhisattva. 
If you have a grasping, you have no view.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