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业与环境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老五

unread,
Dec 26, 2007, 10:20:01 PM12/26/07
to Lesa...@googlegroups.com
一、现代企业生产系统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特别是顾客的个性化要求,让现代企业处于既充满着机遇、又富于挑战的复杂的竞争环境,给企业的生产及其管理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总的来说,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如下几个方面情况:

1. 信息技术对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影响

  信息革命把现代企业带向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成了企业的“血液”。企业把自己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靠的就是信息、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这类“纽带”。
  信息革命为现代企业创造全新范式。范式(Paradigms)通常指人们公认的惯例,处于习惯而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基本假设,它是现实的、不容质疑的规则性陈述,但它又是可变的,会因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的根本性改变而改变。例如,在工业社会,企业多半采用批量化生产的旧范式,福特式流水线是大规模生产的典型,到了信息社会,企业开始采用定制化生产的新范式,戴尔计算机公司被认为是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典范。
  信息革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今天信息技术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信息技术也正在向企业生产与运营领域注入和融合,促进了制造技术和各种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如集成制造技术、并行工程、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等,无不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2. 个性化买方市场的形成对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态都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从以往的比较理性消费转向感性消费。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和价格等因素,而更关注产品的品牌、服务,特别是体现个人感受特性的个性化服务,这种转变带动了产品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形成了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当今的用户已不满足于从市场上买到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他们希望得到按照自己要求定制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产品价格要向大批量生产的那样低廉。这些变化导致产品生产方式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企业开发出一种产品,然后组织规模化大批量生产,用一种标准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这种模式已不能使企业继续获得效益。现在的企业必须具有根据每一个顾客的特别要求定制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即所谓的“一对一(One-to-One)”的定制化服务。

  b、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竞争的主要因素从成本因素,质量因素,转变为时间因素。这里所说的时间要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用户不但要求厂家要按期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我们说企业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不仅指产品品种,更重要的是指产品上市时间,即尽可能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制造商平均2年可向市场推出一个新车型,而同期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推出相同档次的车型却要5~7年。可以想象,当时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状态。对于现在的厂家来说,市场机会几乎是稍纵即逝,留给企业思考和决策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缩短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要求,已成为当今所有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3. 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研发难度的加大对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影响

首先,由于个性化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其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从技术上确保产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更新换代,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寿命周期。据统计,当今美国机械产品每隔20年全部更新一轮 (而20世纪40年代是每70年完成一轮更新),电子产品和宇航产品每10年更新一轮,而计算机产品几乎每隔2年就有一次重大的技术更新;最后,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意味着企业必须依靠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才能开拓新市场,以确保竞争优势。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意义,也不惜工本予以大量投入,但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之一就是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大型且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其在研制开发中一般都需要各种先进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不仅涉及的学科多,而且大都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这样,如何能以最少的代价,快速而成功地开发出新产品,是企业面临的新问题。例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加工国,但我们却没有太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往往受制于国外的大型企业集团。

4. 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里,全球化的浪潮正以惊天动地的速度和力度,向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挺进,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国家的产业,包括工业、金融、投资、运输、通信和科技等,都在全球范围内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而融为一体。一般来看,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商品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从商品流通领域开始的,商品全球化在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商品全球化越发展,表明世界越开放,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越频繁,贸易量将大为提高,各国之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
b、资本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步骤,也是必然趋势。国际间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和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使国际间资本流动规模巨大,而且国际资本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c、生产全球化。由于跨国企业的蓬勃发展,世界已成为跨国企业的“王国”。而跨国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的全球化。各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渗透,互通有无,把以往一个国家内部范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发展成为一系列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关系,出现了大量的全球工厂,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全球产品”。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的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部件和装配,最后再在全球销售。
d、技术全球化。发达国家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也输出了技术,包括管理技术。当然技术的输出大部分是有偿的。技术的输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生产方式的发展

  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用机器代替手工,从作坊形成工厂;从单件生产方式发展到大量生产方式;从大批量生产方式到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集成化、智能化生产方式。
  近年来在美国、日本,有关制造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例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虚拟企业和全球制造等。
  新的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从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组织结构向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从以往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从按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组织形式转变;从符合性质量观向满意性质量观转变。
 
三、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

  1. 生产管理范围大为扩展
就制造业而言,生产活动的涵盖范围随着生产系统的前伸和后延也大为扩展。在制造业内部,生产的概念也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生产系统的前伸是生产系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已将其功能扩展到战略制定、产品创新设计乃至与资源的供应合为一体。在日本,本田公司就把供应商的活动视为其生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控制和协调。生产系统的后延是指企业的生产职能已扩展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把为用户安装、维修和培训当作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甚至许多企业已把本企业产品的使用场所视为本企业生产系统的空间延伸,在那里完成产品的制造改进。
生产概念的扩大,使生产系统管理研究的导向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继续研究制造业的生产管理问题的同时,已经开始把服务业的问题作为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研究,提出了许多更适用于服务业的新的生产与运作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中。

2.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代将成为生产方式的主流
  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大量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方法两方面,使大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生产管理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与降低成本之间相矛盾的新挑战,从而给生产运作管理带来了从管理组织结构到管理方法上的一系列新变化。企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原因是:适应市场需求;新一代产品层出不穷,又很快被淘汰,导致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又迫使企业不断开发、生产和提供更新的产品;企业间竞争激烈,扩大市场占有率已成为重要的企业目标,企业不得不接二连三地推出新产品,以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3.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在生产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
计算机出现在企业中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从行业上看,流程型企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采用计算机管理的水平要高于非流程型企业;大型企业要高于一般企业,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处于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的过渡时期。计算机技术已经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包括生产管理在内的企业管理带来了惊人的变化。CAD、CAPP、CAM、MRP以及生产系统中出现的成组技术(GT)、柔性制造技术(FMS)等技术在企业生产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近20年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使得企业的经营计划、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有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从而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它的应用和普及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是,这种技术的巨大潜力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下是无法充分发挥的,必须建立在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经营综合管理体制与模式,并进一步朝着经营与生产一体化、制造与管理一体化的高度集成方向发展。

四、现代企业生产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生产系统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制造产品。要制造什么样的产品,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生产系统。研究企业生产系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和结构,可以从分析市场、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入手。
用户对产品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品种款式、质量、数量、价格、服务和交货期。实际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是多样的。虽然上述六个方面较全面地概括了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但是不同的用户对同一种产品在要求上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用户追求款式新颖;有的希望产品经久耐用,并有良好的服务;有的对价格是否便宜有很强的要求;有的则不惜高价只要求迅速交货等。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为了争夺市场,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常常采用市场细分化的经营战略,此时企业要求自己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对上述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要求它具有一定的特色,能满足目标市场中用户提出的特殊要求。例如,快速开发某种款式的新产品;按用户提出的期限快速供货;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要求达到更低的成本水平等等,即要求企业的生产系统在创新、交货期(供货速度)或成本方面具有较一般水平更强的功能。因此,一个有效的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是:它制造的产品不仅能满足用户对产品六项要求的基准水平,而且还要适应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使产品具有所需的特色,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