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功練?!

6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笨笨

unread,
Mar 14, 2010, 10:38:32 PM3/14/10
to knowled...@googlegroups.com, sisiya...@googlegroups.com, 讀書會群組
很久沒有寫這樣的文章了,偶爾換換口味,來篇夾敘夾議,帶點抒情又兼具撥亂反正效果的文章也不錯。

先說個真實的小故事。很多年前,當我還跟在老師身邊練功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一位小姐,他說他身體不好,所以也想練功強身。所以他就來跟著練習了。過了兩個星期,她消失,不來了!從此也沒有再來過。有一天,我們在某處遇見了她,她正在跟著一群人練功
- 練法輪大法。我們問他為什麼後來沒有再來跟大家一起練功夫?她說:『哎呀!那個什麼拳好難練阿!這個法輪功簡單多了,而且我身體也比以前健康了!』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們不會說法輪功的不是,也不會想說服她回來練功,只不過對此莞爾一笑。

法輪功,的確,相較於什麼拳的,細節少多了,動作也少多了,規則也簡單多了。簡單的東西人人愛,所以法輪功很容易就可以吸引一大票人跟著練。像法輪功這樣簡單練功的方法還不少,什麼六字長生訣啦,甩手功,朝陽功,大雁功,自發動功。。。等等等。(九九神功也是氣功的一種,但是因為難練,練得人少多了。)

到此,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拳的那種功夫,在我們社會上是少見的,因為他的入門難度頗高;而很大眾化的,可以花費少少,甚至免費學到的,則是相對來說入門門檻很低的那些什麼功。

我又要講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近代,中日戰爭期間的故事。中日戰爭期間,中國民族意識高漲,中國人都想打日本人。可是,政府的正規軍戰鬥力不夠,武器不精良且數量不夠,因此大刀拳頭也紛紛上戰場跟日本人的機槍大砲作戰了。(你或許有聽過,中日戰爭期間中國的正規軍裡居然出現了大刀隊!用大刀與機槍作戰!)一些在民間的武師開始思考要怎麼用那個什麼拳的來幫助打贏中日戰爭。比如尚雲祥,他便或聘成為大刀隊的武術教練。可是問題來了,尚雲祥最厲害的功夫是形意拳,這套拳的細節非常多,要把這套拳練好再上戰場根本是來不及的。因此,『簡化版』的形意拳就出現了。簡化版可以很快速的上手,也有一定的威力,軍人可以很快的學會使用。但是,後遺症接著就來了,因為這些學過簡化版形意拳的人把這套全帶到民間流傳,很快的,到處都充滿著簡化版形意拳。『入門先站三年樁』的完整版形意拳已經很少被知道了!

這邊要講的是,人如果處於無知識或是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接受那些簡單的東西,特別是簡單又可很快看到效果的東西。那些有道理,細節比較多,比較難的『知識』或『技術』或『功夫』反而不容易被接受了!

剛剛說過『簡單』就容易被社會大眾接受。現在再來談一個社會現象,宗教。從民間信仰到一般民眾口中的佛教,其實都循著一個非常簡單的規則,『只要你相信,只要你膜拜,就可以怎樣怎樣。』。當然啦,民間信仰和『佛教』當然還有披上他們自己神祕理論的外衣,甚至讓參加宗教活動的信眾在團體活動中會看到到光,看到龍,看到諸天,信眾就會更確信自己『只要相信,就可以怎樣怎樣。』。所以遵循法次法向,不重相信,重於實踐的原初佛教,相對的就不易為人所接受了。

『簡單易懂而且可以看到立即效果』,這真是個開宗立派的好方法!不管是宗教領袖,氣功師傅,甚至是電視名嘴,藍綠政客,只要把握這個原則,很快就可以擁有群眾。群眾也會感到滿意,因為信了這個宗教,就可以闔家平安,就可以上天堂,就可以解脫生死自由來去;練了這個氣功就可以強身健體,辟穀不食,還會看到光,發出熱,電流在身上爬來爬去;聽了這個名嘴的,就會充滿正義感;支持了這個政客,國家就有救了阿!

所以,群眾很好擺佈的,因為他們不須要理性和知識,他們很好騙。

那你ㄌㄟ?

Shu-Kai Hsieh

unread,
Mar 15, 2010, 1:58:24 AM3/15/10
to knowledgepower, 小文
偉欣:

抱歉我又來表達不同意見了,希望你多給指教。

我有個感覺,就是你會不會把「簡單」看得太「簡單」了。

首先我相信,要把事情說得深奧很容易,要說得簡潔卻不容易。萬事萬物,生命經驗,總有一種簡單的方式、法則,能夠讓我們瞥見其深刻的本質,就像「奧坎剃刀」(Occam's razor)。不過,這只是我的信念與研究經驗(至少到目前為止)。

我想請你指教的是關於你提到的自發功的問題。剛好因緣際會,我跟小文最近練了好一陣子,我從一步一步的懷疑與體證,練行下來,覺得似乎並不吻合你試圖隱設的那種負面訊息。(如果我的解讀沒差太遠的話)。

「自發功」的「簡單」,在於它的「入門門檻」,不在於它背後的內氣運作原理。就像是人類學會「語言」(母語),很「簡單」,大部分的人皆有此本能,但是為何如此?其如此簡單之背後,語言學幾十年的研究下來,還沒搞懂。


我相信你練功多年,對於林孝宗的「自發功」一書的掌握應該很有心得,很想聽聽你的看法。

剛好我也在網上看到有位同修,將佛教修行與自發氣功做很有意思的結合與討論,我境界沒那麼高,你有空也許願意瞧瞧。

http://blog.yam.com/innature/article/11637731

ps. 若有人因為練了某功法,而產生正面的影響,為什麼你要「只不過對此莞爾一笑」?可以多說一些嗎?

此外,我也覺得「簡單的東西人人愛,所以法輪功很容易就可以吸引一大票人跟著練」好像不是很精準的觀察。事實上,「簡單」的「自發功」在台灣練的人,比起其他「複雜」的動功如太極拳,應該是少很多吧?

Shu-Kai


2010/3/15 笨笨 <chiu.w...@gmail.com>
『簡單易懂而且可以看到立即效果』,這真是個開宗立派的好方法!不管是宗教領袖,氣功師傅,甚至是電視名嘴,藍綠政客,只要把握這個原則,很快就可以擁有群眾。群眾也會感到滿意,因為信了這個宗教,就可以閤家平安,就可以上天堂,就可以解脫生死自由來去;練了這個氣功就可以強身健體,辟穀不食,還會看到光,發出熱,電流在身上爬來爬去;聽了這個名嘴的,就會充滿正義感;支持了這個政客,國家就有救了阿!


所以,群眾很好擺佈的,因為他們不須要理性和知識,他們很好騙。

那你ㄌㄟ?

--
您收到此郵件,是因為偉欣邀請您加入「深耕論壇」討論群組。
由偉欣所撰寫的文章將在論壇與大家分享討論,同時也會刊登在荊棘與玫瑰的部落格上
(http://blog.roodo.com/republicoftaiwan/)。
論壇內所有文章歡迎轉貼(寄)但請勿任意更動內文文字。

如要在此群組張貼留言,請寄電子郵件至
knowled...@googlegroups.com

如要取消訂閱此群組,請寄電子郵件至
knowledgepowe...@googlegroups.com

如需更多選項,請造訪此群組:http://groups.google.com/group/knowledgepower?hl=zh-TW

笨笨

unread,
Mar 15, 2010, 5:15:42 AM3/15/10
to knowled...@googlegroups.com, 小文
Shuki,

很高興有不同的意見,論壇本來就需要多多不同的意見。

你提出來的問題很大,我盡所能的來回答。

> 首先我相信,要把事情說得深奧很容易,要說得簡潔卻不容易。萬事萬物,生命經驗,總有一種簡單的方式、法則,能夠讓我們瞥見其深刻的本質,就像「奧坎剃刀」(Occam's
> razor)。不過,這只是我的信念與研究經驗(至少到目前為止)。

比方你這樣闡述,那是因為你到目前為止相信。可是,如果萬事萬物並沒有『本質』呢?
我們所相信的與真實的情況未必吻合。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了解自然科學上所謂的定律只是還沒被推翻的假設。
也許萬事萬物並沒有『本質』,當我們以為那個本質存在的時候,其實只是無窮層洋蔥的一層,撥開他還有下一層,沒有止盡。
我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不論有沒有本質,有沒有簡單的法則,我所知到的跟見到的,就像在無止盡漆黑大屋子終點燃一根小燭火,當然是火燒的越旺,看到的就會越多,那些看不到的並不需要什麼幻想
- 我不需要把我的研究經驗外延到漆黑之中。

>
> 我想請你指教的是關於你提到的自發功的問題。剛好因緣際會,我跟小文最近練了好一陣子,我從一步一步的懷疑與體證,練行下來,覺得似乎並不吻合你試圖隱設的那種負面訊息。(如果我的解讀沒差太遠的話)。
>
> 「自發功」的「簡單」,在於它的「入門門檻」,不在於它背後的內氣運作原理。就像是人類學會「語言」(母語),很「簡單」,大部分的人皆有此本能,但是為何如此?其如此簡單之背後,語言學幾十年的研究下來,還沒搞懂。

這邊我有一點意見。你說的語言學,包括對大腦的研究嗎?
神經學的解釋很簡潔,因為大腦有彈性(plasitisity),越有彈性的大腦其神經元越能產生軸突(axon)以及突觸(synapse)的變動;人類的學習是透過大腦改變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和蛋白質體(proteome)而達成的。年紀越大這種大腦的彈性就持續在減少。所以學習母語當然比學習外語來的『簡單』。


>
>
> 我相信你練功多年,對於林孝宗的「自發功」一書的掌握應該很有心得,很想聽聽你的看法。

他的書我本身沒有讀過。但是對於自發功卻是在高中的時候就有接觸。
但是後來我是跟著師父練習傳統功法,為什麼說是『傳統』?因為自發功的年紀很輕阿!
傳統的功法步驟很縝密,從接鵲橋,收視反聽開始,練內丹,到進行周天等等等。
學的人不會那麼快感到氣動,但是很縝密的步驟,也不會有走火的問題。
那自發功呢?它的步驟是什麼?要怎樣跟經,絡,穴道相合?
還有很多人講自發功會講修行,那我要問說自發功要怎麼跟中脈相合?
自發功還講到螺旋脈,但是翻遍古籍,問遍老師人體中哪有一條脈或者絡是走螺旋的?會感覺到有螺旋的存在,要不是真的有這個脈存在,就是氣走偏了。

我轉述老師的話給你參考,『如果練的人本身底子不夠厚,那是耗損比涵養要多;剛開始會覺的精神很好,但是一不小心就有走火的危險。』『敏感的人很容易會得氣,但是有這個氣跟要怎麼把這個氣收好,這是兩回事。』

>
> 剛好我也在網上看到有位同修,將佛教修行與自發氣功做很有意思的結合與討論,我境界沒那麼高,你有空也許願意瞧瞧。
>
> http://blog.yam.com/innature/article/11637731
>
> ps. 若有人因為練了某功法,而產生正面的影響,為什麼你要「只不過對此莞爾一笑」?可以多說一些嗎?

一個想要喝牛奶的人,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到了調味乳,調味乳沒什麼壞處也很好喝,那我當然不用雞婆的跟他說那個不是牛奶。
一個本來就只是想喝好喝的飲料的人,我也不用雞婆的告訴他喝那個可能會胖阿!

我是瞧了那個連結,不過我還是『莞爾一笑』。
沒什麼惡意,莞爾一笑只是表示恩,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他有他追求的東西,我應該對此表示什麼意見嗎?
好吧,我的意見就是,他所說的佛法,不是我所認識的。
他不是第一個把氣功跟佛法混在一起的人,這樣的人太多了!
幹嘛把這兩件事混在一起?

佛法只談一件事『苦與苦的解脫』。修行也奠基在『正見』的確立。
那可能你要問說什麼是正見?那個連結裡面也談正見,蓮生活佛也談正見,證嚴法師也在講正見阿!
佛陀自己給正見定義如下(雜阿含301經,相應部12相應15經)

住在舍衛城。
  那時,尊者迦旃延氏去見世尊。
  到了後,問訊世尊,然後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迦旃延氏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被稱為『正見、正見』,大德!什麼情形是正見呢?」
  「迦旃延!這世間多數依於兩者:實有的觀念,與虛無的觀念。
  迦旃延!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世間存在者,不會把世間當成虛無的;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世間消滅者,不會把世間當成恆存實在的。
  迦旃延!這世間多數人為攀住、執取、黏著所束縛。但若對攀住、執取、心的依處、執持、煩惱潛在趨勢,不攀取、不緊握,不固持『我的真我』的人,面對苦的升起和消滅,不困惑、不懷疑,不依於他人,而智慧在這裡生成。
  迦旃延!這個情形是正見。
  迦旃延!『一切實有』,這是第一種極端;『一切虛無』,這是第二種極端,迦旃延!不往這兩個極端,如來說中道:
  『由無明為緣而有行;由行為緣而有識;由識為緣而有名色,由名色為緣而有六入處,由六入處為緣而有觸,由觸為緣而有受,由受為緣而有愛,由愛為緣而有取,由取為緣而有生,
這就是整個苦的集合的產生。
  但就由那無明的褪去無餘滅而行滅;由行滅而識滅;……由有滅而生滅,這就是整個苦的熄滅。』」

『正見』簡單一點講就是了解苦與了解苦的熄滅。

可惜這不是一般流行的佛教會談論的。也不是人人喜愛的。

>
> 此外,我也覺得「簡單的東西人人愛,所以法輪功很容易就可以吸引一大票人跟著練」好像不是很精準的觀察。事實上,「簡單」的「自發功」在台灣練的人,比起其他「複雜」的動功如太極拳,應該是少很多吧?
>

現在在教太極拳的人,有從基本功,站樁,然後抖大杆,定步拳架,活步拳架,推手,大縷,繖手,劍,對劍,刀,對刀,小杆子,有幾個是這樣一步一步教的?
請問令尊有這樣在教拳嗎?
少了完整訓練步驟的太極拳,就只是養生操而已,所以我才會說那是『簡單的東西』。
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露蟬有兩個兒子,他教兒子太極拳,弄到大兒子離家出走,小兒子要鬧自殺。真的照步驟練的太極拳,絕對不會是『公園太極拳』啦!

Shu-Kai Hsieh

unread,
Mar 15, 2010, 9:39:20 AM3/15/10
to knowledgepower, 小文
偉欣:


很高興有不同的意見,論壇本來就需要多多不同的意見。


謝謝你這麼快的回覆。

 
你提出來的問題很大,我盡所能的來回答。

> 首先我相信,要把事情說得深奧很容易,要說得簡潔卻不容易。萬事萬物,生命經驗,總有一種簡單的方式、法則,能夠讓我們瞥見其深刻的本質,就像「奧坎剃刀」(Occam's
> razor)。不過,這只是我的信念與研究經驗(至少到目前為止)。

比方你這樣闡述,那是因為你到目前為止相信。可是,如果萬事萬物並沒有『本質』呢?
我們所相信的與真實的情況未必吻合。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瞭解自然科學上所謂的定律只是還沒被推翻的假設。

也許萬事萬物並沒有『本質』,當我們以為那個本質存在的時候,其實只是無窮層洋蔥的一層,撥開他還有下一層,沒有止盡。
我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不論有沒有本質,有沒有簡單的法則,我所知到的跟見到的,就像在無止盡漆黑大屋子終點燃一根小燭火,當然是火燒的越旺,看到的就會越多,那些看不到的並不需要什麼幻想
- 我不需要把我的研究經驗外延到漆黑之中。



你這段話我完全同意,所以我特別說「到目前為止」,這的確只是我的個人的盲人摸象。極端一點,就算你提的 Popper 所說的「自然科學上所謂的定律只是還沒被推翻的假設。」本身也不過是個假設,連定律都談不上,不是嗎?

我的感受只是,如果遵循這麼謙卑的想法,就無法掌握「本質」的這個意義而言,「我們」不都「群眾」的一部?我們不都是「很好擺佈的」?所以我不解的只是,為什麼你能這麼有信心的,能夠對於許多事理加以評議?(當然,我傾向相信你其實對許多事務都有深入理解,所以才希望你能多說一些。)

 
>
> 我想請你指教的是關於你提到的自發功的問題。剛好因緣際會,我跟小文最近練了好一陣子,我從一步一步的懷疑與體證,練行下來,覺得似乎並不吻合你試圖隱設的那種負面訊息。(如果我的解讀沒差太遠的話)。
>
> 「自發功」的「簡單」,在於它的「入門門檻」,不在於它背後的內氣運作原理。就像是人類學會「語言」(母語),很「簡單」,大部分的人皆有此本能,但是為何如此?其如此簡單之背後,語言學幾十年的研究下來,還沒搞懂。

這邊我有一點意見。你說的語言學,包括對大腦的研究嗎?
神經學的解釋很簡潔,因為大腦有彈性(plasitisity),越有彈性的大腦其神經元越能產生軸突(axon)以及突觸(synapse)的變動;人類的學習是透過大腦改變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和蛋白質體(proteome)而達成的。年紀越大這種大腦的彈性就持續在減少。所以學習母語當然比學習外語來的『簡單』。
>
>

是的,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istics)是語言學的重要一支。

不過,你提到的這個神經學上的解釋,對語言研究而言,說出的東西可能並不多。你可以把「學習母語」用「學習電腦」代替,是具一樣的解釋力。我提到的是語言習得的複雜度,比方說,人類是如何在 impoverished data 的環境中,能夠迅速地開展習得歷程,包括文法與構詞上的「衍生性」,又能避免「過度衍生」等等。某個說法是,語言是「內在的」「本能」,就像是先燒好的電路圖,我們只是把它「引發」出來。這個說法,跟我現在體驗到的「自發功」,有些異曲同工。不過當然只是假說,比喻,不一定恰當。



 
> 我相信你練功多年,對於林孝宗的「自發功」一書的掌握應該很有心得,很想聽聽你的看法。

他的書我本身沒有讀過。但是對於自發功卻是在高中的時候就有接觸。
但是後來我是跟著師父練習傳統功法,為什麼說是『傳統』?因為自發功的年紀很輕阿!

這也是我一開始的疑惑。我不認為是林孝宗教授「發明」了「自發功」。我猜想他的貢獻應該是將練功經驗整理清楚。不過,有人說中國古代醫學書上也曾有記載,叫做「大舞」,另如華佗的五禽戲,也似乎是依照這種原理。但這是道聽塗說,沒有查證。
 

傳統的功法步驟很縝密,從接鵲橋,收視反聽開始,練內丹,到進行周天等等等。
學的人不會那麼快感到氣動,但是很縝密的步驟,也不會有走火的問題。
那自發功呢?它的步驟是什麼?要怎樣跟經,絡,穴道相合?
還有很多人講自發功會講修行,那我要問說自發功要怎麼跟中脈相合?
自發功還講到螺旋脈,但是翻遍古籍,問遍老師人體中哪有一條脈或者絡是走螺旋的?會感覺到有螺旋的存在,要不是真的有這個脈存在,就是氣走偏了。


如果你說的「走火」,指的是因發功不充分,收攻不完整,所導致內氣累積在某幾條經脈,或某些地方竄動,引起生理上的不適(如頭暈、胸悶等),我的確相信「傳統功法」安全多了。反而許多對「自發功」的擔憂是來自「入魔」的問題。

自發功的步驟與要怎樣跟經,絡,穴道相合,書中倒是寫了一大堆。我怕轉述的不夠清楚。
如何與中脈相合,抱歉我連問題都聽不懂。

至於「螺旋脈」一說,印象中林教授好像說過是根據自己的觀察所推得,這我倒不知如何判斷。若從解釋大動階段的旋轉流程看來,我覺得似乎還算合理。

 
我轉述老師的話給你參考,『如果練的人本身底子不夠厚,那是耗損比涵養要多;剛開始會覺的精神很好,但是一不小心就有走火的危險。』『敏感的人很容易會得氣,但是有這個氣跟要怎麼把這個氣收好,這是兩回事。』


謝謝,這兩句話簡潔,但是覺得受用很大。不過我大概一直都在「剛開始」的階段 ;-)
等過一陣子應該有更多體認。


 
>
> 剛好我也在網上看到有位同修,將佛教修行與自發氣功做很有意思的結合與討論,我境界沒那麼高,你有空也許願意瞧瞧。
>
> http://blog.yam.com/innature/article/11637731
>
> ps. 若有人因為練了某功法,而產生正面的影響,為什麼你要「只不過對此莞爾一笑」?可以多說一些嗎?

一個想要喝牛奶的人,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到了調味乳,調味乳沒什麼壞處也很好喝,那我當然不用雞婆的跟他說那個不是牛奶。
一個本來就只是想喝好喝的飲料的人,我也不用雞婆的告訴他喝那個可能會胖阿!


我理解這種「若實不相應,則合掌令歡喜」的心情。但,慈悲是什麼呢?

 
我是瞧了那個連結,不過我還是『莞爾一笑』。
沒什麼惡意,莞爾一笑只是表示恩,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他有他追求的東西,我應該對此表示什麼意見嗎?
好吧,我的意見就是,他所說的佛法,不是我所認識的。
他不是第一個把氣功跟佛法混在一起的人,這樣的人太多了!
幹嘛把這兩件事混在一起?


這我不知道。我們不是都向來喜歡把許多事混在一起談?歷史與政治?宗教與哲學?(呵,純抬槓)
 
佛法只談一件事『苦與苦的解脫』。修行也奠基在『正見』的確立。
那可能你要問說什麼是正見?那個連結裡面也談正見,蓮生活佛也談正見,證嚴法師也在講正見阿!
佛陀自己給正見定義如下(雜阿含301經,相應部12相應15經)

      住在舍衛城。
那時,尊者迦旃延氏去見世尊。
到了後,問訊世尊,然後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迦旃延氏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被稱為『正見、正見』,大德!什麼情形是正見呢?」
「迦旃延!這世間多數依於兩者:實有的觀念,與虛無的觀念。
迦旃延!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世間存在者,不會把世間當成虛無的;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世間消滅者,不會把世間當成恆存實在的。
迦旃延!這世間多數人為攀住、執取、黏著所束縛。但若對攀住、執取、心的依處、執持、煩惱潛在趨勢,不攀取、不緊握,不固持『我的真我』的人,面對苦的升起和消滅,不困惑、不懷疑,不依於他人,而智慧在這裡生成。
迦旃延!這個情形是正見。
迦旃延!『一切實有』,這是第一種極端;『一切虛無』,這是第二種極端,迦旃延!不往這兩個極端,如來說中道:
『由無明為緣而有行;由行為緣而有識;由識為緣而有名色,由名色為緣而有六入處,由六入處為緣而有觸,由觸為緣而有受,由受為緣而有愛,由愛為緣而有取,由取為緣而有生,
這就是整個苦的集合的產生。
但就由那無明的褪去無餘滅而行滅;由行滅而識滅;……由有滅而生滅,這就是整個苦的熄滅。』」


『正見』簡單一點講就是瞭解苦與瞭解苦的熄滅。

可惜這不是一般流行的佛教會談論的。也不是人人喜愛的。



我讀起來很有感覺,很喜歡。希望我能有緣多接觸「正見」。

 


>
> 此外,我也覺得「簡單的東西人人愛,所以法輪功很容易就可以吸引一大票人跟著練」好像不是很精準的觀察。事實上,「簡單」的「自發功」在台灣練的人,比起其他「複雜」的動功如太極拳,應該是少很多吧?
>

現在在教太極拳的人,有從基本功,站樁,然後抖大桿,定步拳架,活步拳架,推手,大縷,繖手,劍,對劍,刀,對刀,小桿子,有幾個是這樣一步一步教的?

請問令尊有這樣在教拳嗎?
少了完整訓練步驟的太極拳,就只是養生操而已,所以我才會說那是『簡單的東西』。
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露蟬有兩個兒子,他教兒子太極拳,弄到大兒子離家出走,小兒子要鬧自殺。真的照步驟練的太極拳,絕對不會是『公園太極拳』啦!


呵,別把你的「氣」發在我老爸身上 :-p

我是不知道他怎麼教拳,是不是「養生操」也不知。如果真是,也不錯啊,一群人幾十年來有機會一起健健康康、高高興興的聚會活動,不是很好嗎?所求為何?你如果有心有使命,是不是應該在「真的」太極拳上推廣上多動腦筋,多「忍辱負重」呢?

而且,「現在寫台灣歷史與政治評論的人,有從學習、荷蘭文、日文閱讀,邏輯學、社會哲學分析、博物學,一步一步累積人文視野與涵養後才開始「評論」的嗎?」請問~

一個人要離家出走,或鬧自殺,原因糾纏千萬千。是不是就因為他老爸用非公園太極拳來「操」他所致,這我倒是不知怎麼判斷。



Shu-Kai
 

笨笨

unread,
Mar 15, 2010, 12:54:46 PM3/15/10
to knowled...@googlegroups.com, 小文
有些事情我們的認知不太一樣。
比方說,你說我說的『定律是未被推翻的假設』,這是Popper說的,可是我並不知道這位仁兄是誰,更不知道他說過什麼。
我說這句話,是我所學到的科學自然推衍出來的結果,如果剛好跟某位仁兄講過的話一樣,那就算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P
不過,『定律是尚未被推翻的假設』這句話本身不是假設,也不是定律,它只是描述科學活動的樣態而已,就像我說『杯子是綠色的』這樣。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同意我這樣說,但這是我選擇做科學的態度。
而這樣的態度讓我選擇,只有當產生證據的方法合理時,這才能夠說服我;而這經由合理方法產生的證據支持某項假設時,這個假設才會繼續接受考驗。
而這些和『本質』是否存在並無關係;或者說,有沒有本質根本不重要。
如果我假設本質存在,那我能有方法證明本質存在?如果我假設本質不存在,我能有方法證明本質不存在?那或者我根本無能為力去證明或反證本質的存在與否?那這樣我只能『相信』或者『不相信』本質的存在與否囉?
『當下』是什麼?恐怕不是本質。
我不須要去掌握本質這個意義(?),可是我掌握當下。那又,什麼是當下呢?
當視覺產生那個時候就是當下了(也可以是其他知覺啦,這只是個比喻)(那視覺並不是有視覺這麼一個東西從哪裡生出來的,當有光線,物品,眼睛,鬥在一起就會產生;視覺消失了也不會問說視覺跑到哪裡去了。)
所以這個當下的掌握其實就是了解當下的來龍去脈。

那來龍去脈清楚了自然可以評議。那來龍去脈不清楚的時候,就是當下仍未掌握住,也不便評議。

所以這又跟『本質』何干?

我可看不出來『沒有掌握本質的意義』跟『很好被擺佈的』有什麼關係。

倒是習慣採取『相信』或『不相信』的態度的人,比較容易被擺佈。

~~~

而關於自發功的的這一部份,我要說得是,老師父都不贊同這種功法。

自發功有他自己的理論,跟傳統氣功的理論不見得能協調。

那我拿太極拳當例子,也把過去的不公開的祕密講了出來,不是要把氣發在你老爸身上;

只是要說,傳統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公園太極拳當然是後來的產物,那沒什麼不好,簡單的多,也沒有那麼辛苦,而且也還是有他自己一套理論滴,但就是沒有了傳統的縝密循序的那個步驟。也達不到太極拳真正要抵達的那個境界。

自發功縝密循序的步驟是什麼呢?到底他是創新改良的工法,還是危險的蹊徑,恐怕你得好好三思。

剛接觸就有感覺是很危險滴。

就像一個道家某宗的老師說過的:『我要是跟學生說這樣做會有那樣的反應,那他回家一做馬上就說有反應啦!那不對!那不對!』

我從過去氣感很強,發放很長的外氣,雙手抱著氣球轉,到最後慢慢收斂入骨,這是傳統功法所要求的。

如果你練自發功,長久下來沒有往內收,甚至有狂喜的反應,那可要小心,別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身體健康。

~~~

你最後又講了我不知道的東西了,啥叫『若實不相應,則合掌令歡喜』?
我要表達只是,佛陀教導的慈悲,『自護護它』。
雜阿含619經:

我是這樣聽說的:
那個時候,佛陀在拘薩羅國遊化,於私伽陀聚落北身恕林中。
那時,世尊告訴諸位比丘:
  「從前,有走鋼索的特技師傅跟他的弟子說:
  『你爬到我肩上,向下保護著我,我也保護著你,等我們走完鋼索,就可以平安落地收取表演費用。』
  技師的弟子卻說:
  『到不如這樣,我們各自顧好自己,安全走完鋼索回到地面就可以收取表演費用。』
  伎師答言:
  『就照你所說,我們各自顧好自己。』
『這個意思,正如我所說的,保護好自己的時候,就是保護著他人;他人顧好自己時,也是保護我們自己,』
心自親近、修習、隨護、作證,是名自護、護他。
何謂護他且自護呢?不恐怖他,不違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護他、自護。』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自護者修四念處,護他者亦修四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其實回到一個問題,有些事情彼此會牽扯在一起,比方說政治和歷史和經濟。
但是有些則不會。
彼此脈絡不同的,就不會牽扯在一起難分難解;脈絡不同的,甚至是彼此衝突。
那就以佛教為例,我一直在講的是以阿含經和南傳尼科耶為基礎的佛教。
可是你一直牽扯進來的用語,觀念卻是北傳佛教。阿這兩個脈絡就有很大不同呀,理論核心和所追求的目標都不一樣,那到底這兩個怎麼能被硬扯在一起呢?
舉個例子來說,南傳在講禪的時候,指的是禪那,也就是四禪和八定的練習方法。
那北傳的禪宗呢?卻在講祖師,講公案。
這兩者哪裡有一樣的地方?
只有在不清楚南北傳佛教的脈絡的時候,把它們扯在一起的情形才會發生吧。

自發功和傳統氣功也可以這樣比較。

公園太極拳和傳統太極拳也可以這樣比較。

ps. 我要去發揚傳統太極拳嗎?當然不會,因為教拳累死自己,太辛苦的練法也和大多數人對太極拳的想像差太遠,收不到學生。

Shu-Kai Hsieh

unread,
Mar 15, 2010, 10:09:28 PM3/15/10
to knowledgepower, 小文
:-)


2010/3/16 笨笨 <chiu.w...@gmail.com>
有些事情我們的認知不太一樣。
比方說,你說我說的『定律是未被推翻的假設』,這是Popper說的,可是我並不知道這位仁兄是誰,更不知道他說過什麼。
我說這句話,是我所學到的科學自然推衍出來的結果,如果剛好跟某位仁兄講過的話一樣,那就算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P
不過,『定律是尚未被推翻的假設』這句話本身不是假設,也不是定律,它只是描述科學活動的樣態而已,就像我說『杯子是綠色的』這樣。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同意我這樣說,但這是我選擇做科學的態度。
而這樣的態度讓我選擇,只有當產生證據的方法合理時,這才能夠說服我;而這經由合理方法產生的證據支持某項假設時,這個假設才會繼續接受考驗。
而這些和『本質』是否存在並無關係;或者說,有沒有本質根本不重要。
如果我假設本質存在,那我能有方法證明本質存在?如果我假設本質不存在,我能有方法證明本質不存在?那或者我根本無能為力去證明或反證本質的存在與否?那這樣我只能『相信』或者『不相信』本質的存在與否囉?
『當下』是什麼?恐怕不是本質。
我不須要去掌握本質這個意義(?),可是我掌握當下。那又,什麼是當下呢?
當視覺產生那個時候就是當下了(也可以是其他知覺啦,這只是個比喻)(那視覺並不是有視覺這麼一個東西從哪裡生出來的,當有光線,物品,眼睛,鬥在一起就會產生;視覺消失了也不會問說視覺跑到哪裡去了。)
所以這個當下的掌握其實就是瞭解當下的來龍去脈。


那來龍去脈清楚了自然可以評議。那來龍去脈不清楚的時候,就是當下仍未掌握住,也不便評議。

所以這又跟『本質』何干?

我可看不出來『沒有掌握本質的意義』跟『很好被擺佈的』有什麼關係。

倒是習慣採取『相信』或『不相信』的態度的人,比較容易被擺佈。

~~~

而關於自發功的的這一部份,我要說得是,老師父都不讚同這種功法。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