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生活與傳統智慧-第一次上課心得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hanna

unread,
Sep 11, 2008, 12:14:04 PM9/11/08
to 都市規劃設計-建築 景觀與社區營造
代表漢族的服裝是什麼? 代表台灣人的服裝是什麼?

這是很發人省思的問題
服裝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那代表我們文化的是什麼? 我們如何再現、詮釋?
有的國家,傳統服裝就等於正式場合的服裝,例如:西裝...
不只要有文化的意涵,還要兼具美觀~~

另外,還有提到
原住民部落的民族自覺與生存間的拉扯,
生存必須帶領經濟上的流動(留住年輕人),也會帶進資本主義的失控現象
不一定會失控,但是經濟跟社會關係間的平衡,很難拿捏
當到達某個高峰,卻讓原住民往山上走~~
文化保存和文化融合 身為專業者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與決策
(這個我很有興趣)

有幾個觀念我覺得很好:
1.我們如何創造將來的生活空間
2.人與環境間是相互影響的 並非單向關係
3.文化多樣性的起點就是生態必須保持多樣性,之間與人類生活是有密切關係的


方瑜揚

unread,
Sep 11, 2008, 2:31:18 PM9/11/08
to 都市規劃設計-建築 景觀與社區營造
代表漢族的服裝這個問題 我覺得是有好幾個觀點可以切入的 但無疑這些都必須先了解中國文化的脈絡 而因為問題中的上下文有提到代表台灣人的服飾是什
麼? 因此我將你的問題理解成 "對應這個時代的漢族服飾是什麼"
而這個問題聽起來似乎很簡單 但其中牽扯的資訊又太過複雜 在我們可知的"漢民族不存在" 又或者將現代中國人都定義為"漢民族"的思考廣泛度的區別是
很大的 我覺得你首先要先定義漢民族指稱的是哪些人
代表台灣的服飾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加入時間和季節性的 因為這是一個廣泛的指稱 所以我就不以純粹的地方性述敘 前面所提到的時間和季節性其實指的是生活
在台灣島內 不同族群在不同特殊慶典上所穿著的服飾? (就如同日本的和服也是特定時間才被穿著) - 其實我想說的是拜拜時廟會穿的衣服...這或許
是可以被整理的?(因為上面都印著XX宮)在現代廟與試圖和新時代結合的考慮之下 事不是可以有幾樣統合的元素?

之前珍雅各的書上有看到(有點忘了是不是她) 被殖民國家陷入了追尋根源的恐慌 以及深度的疑惑
我覺得這些是現代應該追尋和找出答案的時代 因為這是過去從來沒有被做過的事情 就如同之前常常被提到的"台灣的主體意識以及價值" "台"這個詞應
該就算吧?只是必須知道什麼叫做台罷了 這個算是統稱 比較沒辦法突顯出地方性 不過這時候指稱台灣這個區域就可以其中一種解答 像伍佰那些人不就在嘗
試怎樣台的帥氣 把之前被認為是次文化且帶有扁意的"台"變成漂泊?阿莎莉?水氣?(請用台語念) 試圖扭轉時下年輕人對於台的負面印象

最後...你覺得好的那個觀點...第一個好像是問句吧@@?
然後第三點我比較不能理解 可以說明嗎?

ae86...@hotmail.com

unread,
Sep 12, 2008, 4:58:13 AM9/12/08
to 都市規劃設計-建築 景觀與社區營造
> > 3.文化多樣性的起點就是生態必須保持多樣性,之間與人類生活是有密切關係的- 隱藏被引用文字 -
>
> - 顯示被引用文字 -

hanna

unread,
Sep 11, 2008, 10:21:11 PM9/11/08
to 都市規劃設計-建築 景觀與社區營造
分成幾個段落來討論:
1.代表漢族服飾是什麼?
如何定義漢族指稱的是哪些人?
這是需要了解中國文化脈絡的。上課老師有說明,但是我希望可以發想。
上課老師的說法是,漢族所指稱的是 夏商周的遺族或是說成分叫濃的人種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這是老師的答案。
周朝開始向中原擴張,到河套的地方為最東邊(還未到沿海和台灣),慢慢到秦漢統一發展文明
之後就有長江以北的蒙古人進犯
到宋朝,被蒙古人統治,但是統治很短的時間蒙古人就回長江以北了,因為生活習慣差很多
長江以北是騎馬、逐草而;長江以南是農耕
這是漢族很大的特徵

2. "對應這個時代的漢族服飾是什麼"
現在中國大陸在這次北京奧運中,所看見的仍是旗袍,但是其實這是旗人的傳統服飾
若說代表中國大陸的服裝,還是可以有他歷史的傳承中的意義
但是代表台灣的服飾是什麼?
台灣的主體意識以及價值被建立時,我想台灣的服飾才有意義,因為服飾只是表徵之一,建築也是

3.關於 珍雅各絲 中提到的 ,被殖民國家陷入了追尋根源的恐慌 以及深度的疑惑...
沒錯,我認同這個觀點,我的確陷入這樣的恐慌,我想知道我的根源在哪? 可能發自於一種存在的內心呼喊吧!!

4.上次發文中提到的:
>>3.文化多樣性的起點就是生態必須保持多樣性,之間與人類生活是有密切關係的
我們都知道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會造成文化多樣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多樣性而孕育多樣的生態
住在山上和住在平地,無論食衣住行都因為環境適應而有不同生活智慧,當然動植物也相同
例如: 台灣青蛙是全世界單位面積數量跟種類最多最豐富的國家,因為台灣以種水稻維生,有一年種兩次到三次不等,
水田一年中就會因為種植而乾濕兩三次,青蛙為兩棲纇,就是需要有時乾有時濕的環境,難怪多樣性
所以,文化與生態都是相互影響的,而人類生活才會造就文化,相關也是很合理的。


On 9月12日, 上午2時31分, 方瑜揚 <ken93206...@gmail.com> wrote:

ae86...@hotmail.com

unread,
Sep 12, 2008, 4:57:32 AM9/12/08
to 都市規劃設計-建築 景觀與社區營造
第三點也許是說明文化與生態之間的關聯性吧,人類賴以為生的各種大自然的資源,當我們過度的使用而造成某種資源消失再也無法被人取得使用,那麼原本依靠
該資源生活的人們便會改變原本的生活,或許被其他的生活方式取代、同化。當一個聚落所依靠的森林、河川消失之後,整個聚落將會受到變遷,被侵略、搬移該
處、甚至毀滅。因此就算所用消失的資源是小部份但文化也同時消失了小部份,最後大家在同樣的人數之下要依靠更少選擇之資源,因此文化再也不多樣性了。同
樣的在其中逐漸遺忘以往曾經擁有的生活方式,一個民族的文化也因此逐漸衰敗,瓦解。
On 9月12日, 上午2時31分, 方瑜揚 <ken93206...@gmail.com> wrote: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