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幾個段落來討論:
1.代表漢族服飾是什麼?
如何定義漢族指稱的是哪些人?
這是需要了解中國文化脈絡的。上課老師有說明,但是我希望可以發想。
上課老師的說法是,漢族所指稱的是 夏商周的遺族或是說成分叫濃的人種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這是老師的答案。
周朝開始向中原擴張,到河套的地方為最東邊(還未到沿海和台灣),慢慢到秦漢統一發展文明
之後就有長江以北的蒙古人進犯
到宋朝,被蒙古人統治,但是統治很短的時間蒙古人就回長江以北了,因為生活習慣差很多
長江以北是騎馬、逐草而;長江以南是農耕
這是漢族很大的特徵
2. "對應這個時代的漢族服飾是什麼"
現在中國大陸在這次北京奧運中,所看見的仍是旗袍,但是其實這是旗人的傳統服飾
若說代表中國大陸的服裝,還是可以有他歷史的傳承中的意義
但是代表台灣的服飾是什麼?
台灣的主體意識以及價值被建立時,我想台灣的服飾才有意義,因為服飾只是表徵之一,建築也是
3.關於 珍雅各絲 中提到的 ,被殖民國家陷入了追尋根源的恐慌 以及深度的疑惑...
沒錯,我認同這個觀點,我的確陷入這樣的恐慌,我想知道我的根源在哪? 可能發自於一種存在的內心呼喊吧!!
4.上次發文中提到的:
>>3.文化多樣性的起點就是生態必須保持多樣性,之間與人類生活是有密切關係的
我們都知道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會造成文化多樣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多樣性而孕育多樣的生態
住在山上和住在平地,無論食衣住行都因為環境適應而有不同生活智慧,當然動植物也相同
例如: 台灣青蛙是全世界單位面積數量跟種類最多最豐富的國家,因為台灣以種水稻維生,有一年種兩次到三次不等,
水田一年中就會因為種植而乾濕兩三次,青蛙為兩棲纇,就是需要有時乾有時濕的環境,難怪多樣性
所以,文化與生態都是相互影響的,而人類生活才會造就文化,相關也是很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