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3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6, 2013, 6:19:00 AM2/6/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纽约时报:奥巴马将有网络武器权

Posted: 05 Feb 2013 05:40 PM PST

图为奥巴马与布伦南


奥巴马将有网络武器权


DAVID E. SANGER THOM SHANKER 联合报道 2013年02月04日

华盛顿——有关部门对美国日渐庞大的网络武器进行了秘密法律审查,参与这一过程的几位官员表示,审查结果显示,奥巴马总统在这一领域拥有广泛权力,如果美国发现有可靠证据证明,该国即将遭到来自国外的重大网络袭击,总统就可以下令先发制人。
这是近几个月所做出的决定之一,美国政府将在未来几周内采取行动,争取使美国第一个关于在遭遇重大网络攻击时军队如何防卫或反击的规定得到通过。新政策还将对情报部门搜索远在他地的电脑系统以寻找攻击美国的迹象的相关工作做出规定。而且如果得到总统批准,即便两国尚未宣战,情报部门也可以通过植入毁灭性代码来攻击敌人。
这些规定将属于最高机密,就像那些绝对不向外界透露的无人机袭击规定一样。奥巴马的首席反恐顾问、中情局局长提名人约翰・O・布伦南(John O. Brennan)在政府制定无人机和网络战争政策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而这两者都是美国武器库中最新而且最具政治敏感性的武器。
目前,最新一场军备竞赛就发生在网络武器领域,而且这也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场军备竞赛。美国国防部新成立了一个网络战司令部(Cyber Command),而网络战也是军费预算中少数几个预计将会出现增长的项目之一。官员称,经过十年发展的反恐政策对新的网络政策起到了指导作用,尤其是在界定军方和情报机构在部署网络武器的权力方面。这些官员要求匿名,因为他们没有获得公开置评的授权。
按照当前规定,在阿富汗等美国按照战争规则行事的国家,军方可以公开执行反恐任务。但情报机构有权下令在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尚未宣布为交战地带的地方进行秘密的无人机袭击和突击队袭击。相关结果已经引起了广泛抗议。
据已知信息显示,奥巴马只有一次曾批准使用网络武器,那是在他执政的早期,他当时下令对伊朗的铀浓缩设施发动一系列逐步升级的网络攻击。这次行动的代号为“奥运会”(Olympic Games),它在乔治・W・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任内由国防部开始实施,但很快就被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接管,遵照总统命令执行秘密任务。
一位高级美国官员称,官员们很快决定,鉴于网络武器的巨大威力,发动网络攻击的命令只应该由总司令直接发布,这与核打击相似。
如果军方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战术攻击,比如在对敌人发起常规打击时关闭防空系统,规定可能允许出现例外情况。
“在网络战中,总统以下级别人员做决定的情况非常非常少,”这名官员说。这就意味着,政府排除了“自动”进行报复的可能,即使发现美国的基础设施受到了网络攻击,哪怕病毒正在网上快速传播。
尽管这些规则已经酝酿了两年多,它们的出台正值美国的企业和关键基础设施受到的网络攻击大幅增加。美国国土安全部(Homeland Security Department)前不久宣布,美国一处发电站因遭遇网络攻击而瘫痪数周,但并未公布该发电站的名字。上周本报报道,本报遭到了源自中国的网络攻击,时间长达四个多月。《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也报道说它们的系统遭到过类似的攻击。
“尽管所有这些描述采用的都是中性语言,比如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攻击,但其根本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应对中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理查德・法尔肯罗特(Richard Falkenrath)说。“在这个问题上,两国向彼此发出了大量信号。”
在撰写新规则时,相关参与者对在网络战中先发制人可能引发的后果专门进行了详细分析。据参与其中的一名官员称,政府审查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制止网络攻击或对其进行报复时,如何定义“合理、适当的武力”。
伊朗多处设施曾遭到攻击,但美国从未承认是自己所为,在攻击期间,奥巴马坚称网络武器要缩小针对范围,以确保它们不会影响到医院或电力供应。奥巴马频频表示担忧,称美国对网络武器的使用可能会被其他国家当做攻击美国的理由。当网络武器从遭遇攻击的伊朗浓缩中心泄露出来时,美国的相关行动也就暴露了,此后,“震网”(Stuxnet)编码在网上被海量复制。
尽管国防部拥有的网络工具是最多的,但根据新的指导方针,在美国公司或个人遭遇普通网络攻击时,国防部不会参与防卫。在国内,这一责任落到了国土安全部身上,而对网络攻击或网络盗窃行为的调查则由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来进行。
在国内,如果没有总统的命令,军方不得展开行动,但如果美国国内遭到了大规模网络袭击,军方将会介入。
翻译:陈柳、陈亦亭

Broad Powers Seen for Obama in Cyberstrikes

By DAVID E. SANGER and THOM SHANKER February 04, 2013
WASHINGTON — A secret legal review on the use of America’s growing arsenal of cyberweapons has concluded that President Obama has the broad power to order a pre-emptive strike if the United States detects credible evidence of a major digital attack looming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fficials involved in the review. 
That decision is among several reached in recent months as the administration moves, in the next few weeks, to approve the nation’s first rules for how the military can defend, or retaliate, against a major cyberattack. New policies will also govern how the intelligence agencies can carry out searches of faraway computer networks for signs of potential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f the president approves, attack adversaries by injecting them with destructive code — even if there is no declared war.
The rules will be highly classified, just as those governing drone strikes have been closely held. John O. Brennan, Mr. Obama’s chief counterterrorism adviser and his nominee to run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developing the administration’s policies regarding both drones and cyberwarfare, the two newest and most politically sensitive weapons in the American arsenal.  
Cyberweaponry is the newest and perhaps most complex arms race under way. The Pentagon has created a new Cyber Command, and computer network warfare is one of the few parts of the military budget that is expected to grow. Officials said that the new cyberpolicies had been guided by a decade of evolution in counterterrorism policy, particularly on the division of authority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intelligence agencies in deploying cyberweapons. Officials spok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because they were not authorized to talk on the record.
Under current rules, the military can openly carry out counterterrorism missions in nations where the United States operates under the rules of war, like Afghanistan. But the intelligence agencies have the authority to carry out clandestine drone strikes and commando raids in places like Pakistan and Yemen, which are not declared war zones. The results have provoked wide protests.
Mr. Obama is known to have approved the use of cyberweapons only once, early in his presidency, when he ordered an escalating series of cyberattacks against Iran’s nuclear enrichment facilities. The operation was code-named Olympic Games, and while it began inside the Pentagon under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it was quickly taken over by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the largest of the intelligence agencies, under the president’s authority to conduct covert action.
One senior American official said that officials quickly determined that the cyberweapons were so powerful that — like nuclear weapons — they should be unleashed only on the direct orders of the commander in chief. 
A possible exception would be in cases of narrowly targeted tactical strikes by the military, like turning off an air defense system during a conventional strike against an adversary.
“There are very, very few instances in cyberoperations in which the decision will be made at a level below the president,” the official said. That means the administration has ruled out the use of “automatic” retaliation if a cyberattack on America’s infrastructure is detected, even if the virus is traveling at network speeds.
 While the rules have been in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they are coming out at a time of greatly increased cyberattacks on American companies and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recently announced that an American power station, which it did not name, was crippled for weeks by cyberattacks.The New York Times reported last week that it had been struck, for more than four months, by a cyberattack emanating from Chin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The Washington Post have reported similar attacks on their systems.
 “While this is all described in neutral terms —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cyberattacks — the underlying question is,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China?’ ” said Richard Falkenrath, a senior fellow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There’s a lot of signaling going 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this subject.”
The implications of pre-emption in cyberwar were specifically analyzed at length in writing the new rules. One major issue involved in the administration’s review, according to one official involved, was defining “what constitutes reasonable and proportionate force” in halting or retaliating against a cyberattack.
During the attacks on Iran’s facilities,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never acknowledged, Mr. Obama insisted that cyberweapons be targeted narrowly, so that they did not affect hospitals or power supplies. Mr. Obama frequently voiced concerns that America’s use of cyberweapons could be used by others as justification for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merican effort was exposed when the cyberweapon leaked out of the Iranian enrichment center that was attacked, and the “Stuxnet” code replicated millions of times on the Internet. 
 Under the new guidelines, the Pentagon would not be involved in defending against ordinary cyberattacks on American companies or individuals, even though it has the largest array of cybertools. Domestically, that responsibility falls to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and investigations of cyberattacks or theft are carried out by the F.B.I. 
But the military, barred from action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out a presidential order, would become involved in cases of a major cyberattack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戴开元:薄熙来事件这出大戏

Posted: 05 Feb 2013 05:32 PM PST

右起王立军、薄熙来

   2012年2月,一场精彩的大戏在中国缓缓拉开帷幕,谋杀、叛逃、贪腐、情色,好莱坞大片诸元素应有尽有,情节扑朔迷离,悬念层出不穷,高潮滚滚而来,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薄熙来事件,或薄熙来-王立军-谷开来事件。
   现在,这出大戏已接近尾声,两位主角-----谷开来和王立军已锒铛入狱,第三位主角薄熙来也即将走上法庭的被告席。事件真相基本上水落石出。那么,这场大戏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当代中国政治的什么信息?

事件回放

   大戏是2月2日开始上演的。当天上午,重庆市政府突然宣布撤销王立军的市公安局长职务。
   2月6日下午,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政治避难。重庆市长黄奇帆带人赴成都,企图抓回王。中方武警、警察和军队把总领馆围了个水泄不通。
   7日晚,王离开总领馆,随同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邱进,坐飞机去北京。
8日,重庆市政府宣布王立军“身体不适”,正在接受“休假式治疗”。
   2月中旬,海外媒体开始陆续报导有关谷开来毒杀英国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薄熙来、王立军翻脸,薄勾结高官、图谋上位,薄家在英国购置豪宅,薄瓜瓜就读英国贵族学校,薄家与海伍德、法国建筑师德维莱尔(Patrick Devillers)之间的密切关系等新闻。
   3月9日,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重庆市代表团举行记者会,薄熙来承认对王立军“用人失察”,声称“打黑没有刑讯逼供”,要继续“唱红打黑”,还说谷开来为他作出巨大牺牲,他“十分感动”和“歉疚”,并吟出文革期间流行的诗句:“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半分。”
   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闭幕记者会上说,“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
   3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薄熙来重庆市委书记职务。
   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薄熙来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纪委立案审查。谷开来涉嫌谋杀海伍德,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日本媒体报导,日本国会新闻社编辑次长宇田川敬介4月26日在北京见到被软禁的薄熙来,薄说后悔没有跟谷开来离婚,还用英语说要“卷土重来”(I shall return ) 。
   8月20日,合肥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案,判处谷开来死刑缓期执行。
   9月24日上午,成都市中级法院以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罪,判处王立军15年徒刑。
   9月28日,新华社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调查发现,薄熙来“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在王立军事件和薄谷开来故意杀人案件中滥用职权,犯有严重错误、负有重大责任;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直接和通过家人收受他人巨额贿赂;利用职权、薄谷开来利用薄熙来的职务影响为他人谋利,其家人收受他人巨额财物;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决定开除薄熙来党籍、公职,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惊天大丑闻

   海外媒体尤其是英文媒体报导薄熙来事件,往往称之为中国或中共数十年来的最大丑闻(biggest scandal in decades)。
   何谓“大”?是不是因为薄熙来、王立军、谷开来贪腐金额巨大?其实,在该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和之后,中国官方公布的高官员贪腐案,不少案子所涉的金额超过了薄、王、谷。
   那么,是不是因为此案涉及中国权力最大的25名政治局委员之一? 1989年以后,因贪腐和派系斗争而被整肃的陈希同、陈良宇也是政治局委员,而且两人分别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和上海市委书记,这两个中央直辖市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高于重庆,但当时国外媒体并未称之为最大丑闻。
   这个“大”究竟来自何处?大略有三个原因。一,此案涉及命案,而且是外国人的命案。二,此案涉及副省级公安局长叛逃外国领馆。如果纽约市长彭博(michael bloomberg)的妻子谋杀外国人,市长彭博为此与市警察局长凯利(Raymond W. Kelly)翻脸,凯利被逼跑到中国总领事馆申请政治庇护,这会是一条什么样的新闻?第三,此案主角薄熙来是呼声最高的下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人选。第四,薄熙来在重庆另搞一套,对胡温中央的路线构成挑战。
   何谓“丑”?高官家属杀人,高官徇私枉法、贪腐,因内讧而叛逃,与“多位女性发生并保持不正常关系”,还不算“丑”吗?
   那么,谁出了丑呢?薄、王、谷及其家人当然出了丑,但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没多大关系。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此案使中国及其执政党出了大丑,使中国和中共的国际形像一落千丈。难怪中共中央表示,薄熙来“极大损害了党和国家声誉,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经济突飞猛进,GDP每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衰退,中国经济并未受到严重影响。傲人的太空科技成就,北京奥运的亮丽场景,汶川地震救灾的不俗表现,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对海外华人的吸引力。
   然而,薄熙来事件犹如一把利刀,撕裂了一位浓妆艳抹美女的光鲜艳丽外衣,暴露其身上的脓疮和赘肉,中国政治的黑暗,中国专政机构的残酷,悉数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稍有头脑的人不禁会问,中国还有多少个薄熙来、王立军这样的高官?中央直辖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都没有人身安全感,要寻求美国领事馆的保护,中国的升斗小民如何活命?

权力的嚣张

   谷开来,因为与英国人海伍德发生经济矛盾,在王立军协助下,亲自毒杀之。王立军把这起故意杀人案,掩饰成酗酒引起心脏病发作死亡案,但暗中保留关键作案证据,企图以此向薄熙来换取更大仕途利益,被谷发觉,两人矛盾激化。王报告薄,薄保妻弃王,导致王逃奔美领馆。
   此案充分暴露了在中国政治体制下,官员的权力嚣张到了何等地步!
   未担任任何党政职务的谷开来,仅仅因为丈夫是政治局委员和重庆市委书记,就胆敢因为私人金钱纠纷,亲自杀人,而且杀外国人。为何选择在重庆杀人?因为这是她丈夫的地盘,因为当地公安局长是自己的心腹,可以把杀人案掩饰成自然死亡案。
   谷察觉王别有企图之后,可以查抄王的办公室,非法审查王的下属,并命令市纪委审查王。薄熙来知道此事后,利用职权把王撤职,非法审查王的下属,并准备进一步查办王。
   中共执政后,政治局委员以上高官的家属涉及刑事案的,大概只有两起。一是陆定一的妻子严慰冰写匿名信,攻击林彪妻子叶群的私生活,但据说严有精神病,而且写匿名信说不上是严重刑事案。二是林立果策划暗杀老毛,但那是因为林立果发现老毛要搞掉林彪,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政治自卫,何况没有成功。这两起案子在性质上,与谷开来毒杀海伍德案,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中共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恢复和建设法制,谷开来是北大“高材生”和“知名优秀律师”,薄熙来也有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不能说两人不懂法,至于重庆市公安局长、闻名全国的“警界明星”和“打黑英雄”王立军,就更不必说了。这些人为了私利,勾结起来,恣意妄为,视党纪国法若无物,视人命如草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使重庆成为一个“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独立王国”。
   薄、王在重庆搞的“唱红”,实际上是利用国家资源,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据中国的媒体和律师揭露,“打黑”,就是像文革那样,无视法律程序,公检法三家办案,设立三百多个专案组和24个打黑基地,采用“老虎凳”、“鸭儿浮水”、“苏秦背剑”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严刑逼供,把不属自己小圈子、不听话自己的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打成黑社会,掠夺其亿万资产。薄王把持下的重庆公检法,要多黑就有多黑,制造的新冤假错案远远超过被打掉的黑社会。他们还追究那些为“涉黑”被告辩护的律师,和不按自己调子报导的记者和媒体,并颇有创意地称之为“双起”。
   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诚哉斯言!

薄粉的反弹

   陈希同、陈良宇倒台,海内外几乎鸦雀无声,毫无反响。薄-王-谷事件爆发,海内外支持薄熙来的薄粉们,以互联网为主战场,为薄熙来的政治命运,与执政党及其媒体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这是薄-王-谷大戏的另一看点。
   这支挺薄大军,不仅有国内的孔庆东、韩德强、张宏良、巩献田、司马南,海外的李民骐、黎阳、闻迪等众所周知的毛左派,还出现北京高校教师王铮、最高检察院法医王雪梅等“巾帼新秀”,甚至还有海外民运界个别知名人物。
   2月初,重庆市政府撤销王立军公安局长职务。薄粉们解释说,这是高层为了提拔王,让他去熟悉其他领域工作。数天后,王进入美领馆,交给美方大量有关谷开来杀人、薄熙来违纪犯法的资料,并寻求政治庇护。薄粉们说,王是去跟美方磋商公事,甚至言之凿凿地说,是商谈处理藏独问题的事务。
   3月14日,温家宝严词批评重庆市委,次日,中央宣布撤销薄的市委书记职务。 4月10日,中央宣布谷开来涉嫌杀死海伍德,送交司法机关处理,薄熙来严重违纪,停职接受审查。薄粉们犹如被当头敲了一棒,一下子傻眼了,但随即一波接一波地进行抗争。
   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在网路上发表文章,一次又一次给执政党中央和全国人大上书,征集签名,发表公开信,为薄熙来评功摆好,鸣冤叫屈。国内的“乌有之乡”等挺薄网站被当局关闭后,他们转移阵地,在海外成立“红色中国网”,继续挺薄“大业”。
    他们赞扬薄是“真正忠于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深受重庆三千万人民拥戴的高级干部”,是“真正共产党员的象征”、“老百姓信得过和可以依托的人”,是“中国强盛和中华复兴的最大希望”,号召民众为薄熙来“送万民伞”。
   他们称不苟言笑的胡锦涛是“无面男”、“面瘫”,呼温家宝为“瘟神”,声称胡温被西方共济会、CIA收买,是“里通外国的汉奸”、“卖国贼”、“法轮功的卧底”,是赵高、秦桧之类的“奸臣”,以莫须有罪名,设计陷害共产党的“忠臣”薄熙来。
   他们指控执政党中央审查薄熙来“违反党章、宪法和法律”,3月15日决定是“315反革命政变”,政治局九常委“涉嫌颠覆国家政权”;他们指责合肥法院审理谷开来案违反法律程序,以“替身”顶替真人出庭,导演了一场审判“闹剧”,甚至“人肉搜索”出替身的“真名实姓”。
   他们号召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民众上街,甚至军人政变,组建“真正的共产党”,推翻胡温“反革命政权”。
   薄粉们不仅在网路上大造舆论,还有实际行动。从4月开始,他们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园等地,高唱红歌,大跳红舞,严词抨击时政。 9月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他们混在游行队伍中,高举毛泽东画像,高呼“钓鱼岛是中国的,薄熙来是人民的”。
   过去一直在网路上为执政党唱颂歌的“五毛党”,摇身一变,成为对抗执政党的得力干将,不由得使人产生时空倒错之感,发出今夕何夕之叹

薄熙来与毛左派

薄粉的核心力量是毛左派。

   自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傲人成就,但并未彻底清算毛泽东的极左路线,没有彻底清理导致文革发生的制度根源,政治体制基本原封不动,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大,官员贪腐之风愈演愈烈,民众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严重的社会不公,使相当大一部分民众怀念“端铁饭碗”“吃大锅饭”,官员腐败相对稀少,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的毛泽东时代。他们对执政党日益不满,构成毛左派队伍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后,执政党利用毛左派打击党内外的民主派,使党内外的拥毛势力日益坐大。
   薄熙来在重庆搞唱红打黑,提出“共同富裕”口号,成为毛左派复辟毛泽东极左路线的最大希望。薄案发生前,以乌有之乡为代表的毛左派,撰文编书,召开座谈会,不遗余力地为薄熙来吹号抬轿,大造舆论。他们把薄主政下的重庆视为“解放区”,全国其他地方则是“资本主义复辟”的“白区”,一心希望薄“入常”甚至登上大位之后,“解放全中国”。
   然而,薄熙来事件的猝然爆发,犹如平地一声惊雷,使他们的黄粱美梦化为乌有。薄熙来的垮台,令他们如丧考妣。他们怎么会不义愤填膺,怎么会不作拼死一搏!
   应该说,对于薄案的调查和审理,薄粉和毛左派完全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地质疑和表示异议。实际上,他们提出的许多质疑,也不是毫无理由的。例如,薄粉们提出,当局审理谷开来涉嫌杀人案时,违反中国诉讼法程序,不允许被告家属自己选择律师,限制旁听者旁听。例如,薄粉们指控当局违反党章规定,不允许薄为自己辩护,就将薄熙来撤职并开除党籍。又例如,王雪梅对谷开来案的罪证提出的某些质疑,等等。
   但薄粉和毛左派的思维至少存在三个误区。一,把刑事案政治化。二, 认为某个政客只要“政绩好”,即使触犯法律也可原谅。三,对客观事实视若不见,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薄熙来与太子党

   在执政党维稳机器的强力镇压下,薄粉们的反弹没有取得任何实效,丝毫未能改变薄、王、谷的命运。但这种反弹的力度、规模和持久,说明薄熙来事件并不仅仅是一起高官贪腐、徇私枉法、甚至杀人的刑事案,而与中国社会存在的尖锐矛盾和执政党内的政治斗争有密切的关联。
   站在薄粉和毛左派身后的,是执政党内拥护毛泽东的势力,尤其是某些“太子党”人物。
   以薄熙来为代表的一些太子党,以“根正苗红”的“天璜贵胄”自居,认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自己父母“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自己掌权理所当然。在他们眼中,胡锦涛、温家宝、王立军之类平民家庭出身的官员,只不过是暂时为他们管理家产的“家奴”而已。
   这些“太子党”,文革初期响应相应毛泽东号召,成立红卫兵,残酷批斗、迫害学校“走资派”、教师、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黑五类”。后来,他们通过参军、下乡、“工农兵上大学”等方式,成为党、政、军、外交等要害部门的高官,或国有大型集团的高管。
   正如荣剑等中国学者指出,薄熙来等太子党,虽然看到了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真问题,却主张用错误的手段来解决。从毛泽东的“树立对立面”、“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文革期间的“路线斗争”,到1980年代初的“严打”,薄熙来的“打黑”;从毛泽东的“舆论一律”、文革时期的“红海洋”、“三忠于”、“大树特树”,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宣扬主旋律”,薄熙来的“唱红”,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传承脉络。
   对内,他们主张壮大国有企业,抑制民营企业,抵制外国公司尤其是西方大公司。他们看到民众对官员贪腐、贫富分化、黑社会猖獗的不满,主张严打贪官和黑社会,劫富济贫,以挽回民心,重塑中共执政的合法性。但他们无视法律程序,只打不属于自己阵营的贪官,只整不忠于他们的下属和不“听话”的民营企业家,并拿出掠夺来的一点钱,收买普通民众。
   对外,他们主张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对抗,在领土争议问题上持强硬立场,以武力统一台湾,个别军内太子党人物甚至公开扬言,为了领土问题,不惜让中国“西安以东”的最发达地区变成焦土,也要跟“美帝”打一场全球核大战。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所指出,实际上他们主张的是一条军国主义道路。

执政党要反思

   薄熙来事件这出大戏,将随着薄熙来受审判刑而暂告结束,但它所展现的中国社会矛盾和政治制度问题,并不会随之而自动消失。执政党如果不认真吸取教训,甚至走“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未来必定还会出现薄熙来之类人物,还会发生薄熙来事件这种惊天丑闻,正如薄粉们所宣称的那样:“一个薄熙来倒下去,千万个薄熙来站起来”。薄熙来、王立军被关进监狱,中国还会出现张熙来,李立军。
   薄熙来事件以及薄熙来的“重庆模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与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某些因素的天然归宿。上届政治局九名常委,有六人为薄熙来的“唱红打黑”运动站台背书,许多省市纷纷派员来重庆取经,竞相模仿追随,重庆“打黑”的模式不断地在全国各地复制。甚至在王立军逃进美领馆之后,某省还掀起一场新的“打黑”运动。
   而导致薄熙来阴谋败露和垮台的,只是一连串小概率的偶然事件。不难设想,如果薄王谷集团不发生内讧,或者谷王交恶后,薄头脑稍微清醒一点,不打那一耳光,没有马上跟王翻脸,或者在王走进美领馆之前,就将王严密控制在自己手中,薄熙来现在就会稳稳当当地进入政治局常委会,甚至坐上总书记的宝座。这样一来,他很可能像毛泽东那样,登上天安门城楼,接受无数薄粉的顶礼膜拜,欢呼万岁,在全国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文革式的唱红打黑运动,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执政党应该反思,中国的现行体制为何会孕育出薄熙来之类人物?为何组织部门会让这类人物得以步步高升?为何纪检部门对这类高官毫无制约力?为何司法部门会变成这类野心家任意玩弄的工具?
   中国经济学家盛洪指出:“我们应该将重庆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中国模式'的一种极端表现,用来反思中国基本制度结构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权力没有有效约束的问题,就是一种宪政缺陷。进行宪政改革。”“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对党政权力,尤其是党政首长的权力要严加限制和约束,让司法机关真正独立起来,让自由表达的宪法权利能够真正得到保护,在党政系统内部也要设立真正独立于党政首长的纪律检查机构和弹劾机制。只有如此,这种制度的受害者才不会白受其冤,薄熙来现像也就不会再扩展到全国。”
制约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的权力,回归宪政,走法治之路,这就是执政党应该从薄熙来事件中吸取的最大教训。

(2013年1月31日于纽约)


——作者供稿

《动向》长短论:胡“切割”与习“不割裂”

Posted: 05 Feb 2013 11:05 AM PST


将近十个月前,中共政治局委员薄熙来因为妻子谷开来杀人案与个人的贪腐丑闻黯然下台。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严厉指责有人想走文革的老路,大有从政治上进行清算之势。但没想到随后却有了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重要批示,对薄熙来一案"要在政治上切割"的批示。何为"切割"?也就是说,薄是薄,政治是政治,二者之间毫无联系。更进一步说,这薄熙来一边恣意妄为地唱着红歌黑打黑,一边利用职权、践踏法治、杀人越货、收刮民财,都与政治无关、与体制无关、与中共一党专制下的高度集权、独裁统治无关。这就是胡锦涛在薄熙来一案上搞"政治切割"的真正含义,是要维护中共的合法性及其 "伟光正"的高大形象。所以,十个月来"重庆事件"之所以不断继续发酵,左右两派各执一端,而为薄熙来翻案的民间呼声仍不断高涨,就是因为这个震惊世人的大案没有从政治上得到彻底清算所造成的。

在胡锦涛的"政治切割"了犹未了、依然烫手的时候,一月五日,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又搞了一个新的"不割裂"。这是习近平在新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他几次强调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他所讲的这个道路,包括中共建制以来六十三年的全部,甚至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些老套的称谓。习近平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之间不能彼此割裂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的这篇讲话精神,正是他百日政治蜜月期将满的时候向全世界昭示自己将走什么路的一篇宣言书,旗帜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路线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将继往开来、全盘继承下来,不可能指望对他再有别的渴求与期许,什么言论自由、公民人权、宪政民主等等,是无一字涉及其中的。

习的这篇讲话,在中国知识界引发强烈争议。有人失望,失望的是他们没有等来一个能用大智慧来革故鼎新的改革家,中国距离世界主流与普世价值会越来越远;有人梦醒,觉得前一段时间被新班子的种种表演给搞迷糊了,彷佛中国改革的春天又来到了;有人平静,认为习近平本人本来就是一个平庸之才,中共之所以会遴选这样一个人作为领袖,就是按照中共前元老陈云所讲"政权交给我们的下一代,百年之后没人刨祖坟"来安排的。加上新近发生的"南周事件",作为十八大的新班子,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表态,任由中宣部还像既往一样肆无忌惮地钳制舆论,扼杀不同意见。如老百姓所讲:"你关一个瞎子,奥运会就白开了;你判一个律师,1000场红歌都白唱了;你劳教一个大学生,纽约的广告牌白树了;你整一家报馆,所有的四菜一汤都白吃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胡锦涛的"切割",还是习近平的"不割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维护中共本身的权威性与合法性而设置的框框。胡锦涛的"切割"是为了中共的表面光鲜;而习近平的"不割裂",则向天下明示了:他所治下的未来十年,所要走得依旧是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条"中国特色"的老路。民间所传的"胡不如江,习不如胡",也许正成为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的可怕梦魇!

――原载《动向》杂志2013年1-2月合刊

梁京:两个女人考验“三个自信”

Posted: 05 Feb 2013 10:29 AM PST


2013-02-05
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有个传统,每当中央政权面临危机的时候,总会有个把女人在催化这个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故有"祸水"一说。不过,以往故事中的所谓"祸水"多在权力中心,地方和底层的女人不大容易有这样的机会。最近成为舆论热点的两个女人的故事,即重庆"反腐烈女"赵红霞和神木"房姐"龚爱爱的故事看来有望改变这个传统。这当然和网络时代的舆论力量有直接关系。
AFP_IC_Shenzhen_anti_corruption_show350.jpg
2013年1月22日,深圳大剧院前反贪表演。跪在地上的中年男子扮演被二奶曝光的贪官。(Imaginechina)

我记得八十年代红过一阵的作家张贤亮曾经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不看小说了,因为现在中国的新闻比小说还精彩。两个女人的故事再一次印证了他的说法。我相信,中国现在有成千上万的网民不分昼夜地在跟踪这两个女人的故事发展。不过,他们的心情一定比看小说要复杂得多。两个女人的故事已经成为时下中国万人瞩目的真人秀,只不过其意义早就超过了娱乐。搞得不好,这两个女人就可能成为一场全国性动荡的导火索。

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因为这两个女人的故事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中共政权在全世界面前的一场脱衣秀,把中国最见不得人的那些部位和丑态暴露在聚光灯下。这场脱衣秀给所有人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但震撼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对外国人来说,他们不能想像的,不仅是中国的腐败程度,而且是中国人的容忍程度,他们最不能理解的,是中国人如何能够让官僚们如此地为所欲为,如此地受尽屈辱还能若无其事,甚至满脸堆笑。对于中国的高层精英来说,他们的震撼来自于底层官员的胆大妄为也超出了他们的想像。《环球时报》的主编胡锡进的感叹是有代表性的。"那个房姐竟然在北京拥有41套房产,共计9666.6平方米!我忍不住想说一声天啊!我们的监管漏洞到底有多大!"

中国的普通百姓当然也会有这样的感叹,不过,他们的惊讶程度会远远低于中央领导人和中央的精英分子,因为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已经看到了许多这类现像。我想,恐怕最感到震撼的不是别人,正是各级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他们之所以震撼,并不是这些贪腐丑闻的内容,他们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很多比这些暴露出来的更严重。他们想不通的是,习近平、王岐山究竟想要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允许甚至鼓励媒体对这样不利于稳定的故事穷追猛打,为什么不像胡锦涛那样把事情压下去。难道习近平、王岐山真的不想要共产党的江山了吗?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些年来地方和基层的生活常态就是如此吗?他们如此让"官不聊生",真的是疯了吗?

说实话,我对习近平、王岐山允许事情闹的这么大,也有几分困惑,他们难道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吗?

可能的解读有这样几个,第一,习近平,尤其是王岐山认为他别无选择。我相信他们对暴露出来的真相也会感到吃惊,因为他们一直在本能地回避知道底层的真相。现在真相暴露出来了,如果他们下令压下去,就很可能引火烧身。第二,至少在两会之前,让这把火烧一下有政治上的好处。因为习近平要让胡温认头,"你们交给我的是一个烂摊子"。事实上,我认为习近平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因为温家宝已经认头,他公开地表达,要求人民"宽恕"他的过失。

不过,这些都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习近平、王岐山敢于在两个女人的案子上冒如此大的政治风险。事实上,网上已经有人叫喊习近平要适可而止,更有人在海外爆料王岐山的老婆在美国拥有豪宅。在底层和地方官僚看来,既然你们上面可以大贪特贪,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贪。因此,习近平敢冒风险最可能的解释,还是他的"三个信心"。看来,习近平对于自己应对中共政权危机还真有信心,他不怕出乱子,他认为只有从乱子中才能找到出路。

习近平的这个态度至少折射了这样一个现实,他不可能靠这只腐烂透顶的官僚队伍来维持中共政权。但是,他不靠这只队伍,他又能够从哪里找人来帮助他,挽中共江山于即倒呢?习近平的三个自信,究竟有什么根据?我相信,这两个女人的故事发展将会给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提供重要线索。在这个意义上,这两个女人,也就是"反腐烈女"赵红霞和神木"房姐"龚爱爱就成了对习近平"三个自信"的一个重大考验。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郑义:请不要拿西方历史上的烟雾事件说事

Posted: 05 Feb 2013 10:23 AM PST


2013-02-05
最近发生的大面积雾霾引发了广泛关注,官方及御用专家学者们照例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最令人愤怒的是,报刊又开始忽悠老百姓,详尽列举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恶性空气污染事件,大家都一样,稍安毋躁。1930年比利时发生过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洛杉矶发生过烟雾事件,后来还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发生过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发生过严重的烟雾事件等等。在列举了这些历史上着名的空气污染事件之后,编辑会告诉我们,伦敦以及洛杉矶等地,是在经过“长期治理”甚至“努力至今”,才恢复了蓝天白日。也就是说,空气污染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部分事实加上谎言同样是一种欺骗,可能还是一种更巧妙的欺骗。治理空气污染确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上述城市很快就得以改善,治理的最为艰难的伦敦,也在十几二十年内实现了根本性转变。所谓“治理数十年”、“治理至今”等含煳其词的说法,是极有欺骗性的。谁都不敢或不愿指出一个基本事实,以上重大空气污染事件发生后,政府当局立即采取了有效措施,情况就开始好转;而在中国,重大污染事件不断爆发,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个是一条抛物线,顶点之后就开始下降。一个是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顶点目前还难以估计。专家告诉你,忍着吧,还要几十年。
我一直说,西方民主国家的污染是知识性污染,中国的污染是制度性污染。从治理角度而言,两者是完全相反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洛杉矶烟雾、美国宾州多诺拉镇烟雾、伦敦烟雾,一旦发生,知道了厉害,就会引起关注,得到有效治理。中国则是什么都明白,不光遏制不住,趋势还越来越恶化。

我们以伦敦烟雾事件为例加以说明:

这是一个转折点:

英国国家空气净化协会指出:这是“一条分界线,在那之前,人们普遍接受空气污染的现实,认为它是工业化发展带来的自然后果。但在此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牺牲人类健康的进步,根本不是进步。” 这是一个契机,一个转折点。

为什么一个事件会成为一个转折点?因为民主制度开始起作用:

同所有的政府一样,英国政府也打算隐瞒,也要尽量撇清责任,强调经济发展的理由。但是,他们压制不了记者的穷追
不捨,也压制不了民众的愤怒。在伦敦大雾发生的1952年,英国基本上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环保组织,但以此为契机,民众自发参与,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环保组织。1958年,英国有200多个社区建立了这样的组织,到1975年增加了6倍。这些环保组织不光是散发材料,还召开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在1970年代,“地球之友”就组织过33次全国性的示威游行。大量环保组织的活跃,还催生了“英国生态党”(绿党的前身),直接参政。在民意的推动下,政府迅速立法,以法律手段遏制污染。在法律约束下,短短8年间,伦敦的废气排放总量下降了37%,冬季日照时间增加了70%。

令人极度悲哀的是,英国的经验对我们中国无济于事。我们的媒体不是媒体,而是当局的宣传喉舌。我们的专家没有独立人格,而是体制包养起来的工具。我们的议会是假的。我们的法官是党任命的。民众既不敢组织,更不敢示威。(除了忍无可忍之时爆发一个群体事件。)至于组党参政,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颠覆罪”。简而言之,民主制度解决环境危机的一切机制,在我们这里都不存在。因此,我们只能在毒雾中苟活,说几句调侃的话,然后洗洗去睡。

2013年2月5日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7, 2013, 6:02:36 AM2/7/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未普:习李反腐Vs.胡温反腐

Posted: 06 Feb 2013 10:44 PM PST


2013-02-06

习近平刚一上任,便放出反腐重话,并接连推出反腐大动作。外界不少观察家对其反腐语录之精彩和反腐动作之迅速,大声喝彩。此情此景,似曾相识。几年前,胡温执政当局也曾放出不少反腐重话,推出不少反腐大动作,也曾获得外界的大声喝彩,但结果怎样呢?

zhongnanhai2012_350.jpg
2012年4月11日法新社图片。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外的警卫阻拦记者拍摄。(AFP PHOTO/Mark RALSTON)

前不久,胡锦涛和习近平都郑重其事地发出警告,中共腐败越演越烈,解决不好就会亡党亡国。这等于是承认,过去几年的中共反腐,是严重失败的。为什么会失败?习李反腐会不会重蹈覆辙?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两个执政当局的反腐思路、反腐制度和反腐举措做个分析比较。

反腐思路之比较。
习李和胡温一样,都提出了在制度上机制上反贪治腐的思路。习近平1月22日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李克强公开点名中石油、中移动、中电信等涉贪腐问题,而纪委书记王岐山则表示,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习李王的反腐宣言,可谓铿锵有力,但胡锦涛首任内的反腐宣言,也是掷地有声。2005年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从源头反腐的思路,并在各种场合强调,反腐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要“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温家宝也屡次指出,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是腐败的源头。前纪委书记吴官正在多次讲话中表明,要从源头防腐,形成防止腐败的有效机制,要制度管人。

反腐制度之比较。习近平刚一即位,就著手在反腐的制度建设上打击腐败。他成立了中央反腐领导小组,自任组长,王岐山任副组长。中纪委也就此扩张,委员比胡温时代增加了3人,达130人,且全都具备反腐经验。反腐机构更是叠床架屋,除了反腐领头羊中纪委,还有反贪局、纪检委、监察局、防腐局、信访局等反贪防腐机构。此外,习近平去年就指示中纪委制定反腐规划,即《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台。

而胡温在任内,也花了不少力气建立反腐制度。2003年,胡温上任不久,便建立了中央巡视制度,试图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党内垂直监督系统,即,中央监督省、省监督市、市监督县,层层反腐,完善并加强党内监督,严惩贪官污吏。2007年,反贪局成立。2008年,胡温颁布了反腐的“一五”规划,即《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规划》提出,到2012年要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反腐大动作之比较。习李一上任就推出了反贪大动作,横扫重庆、广东、四川、山西、山东、安徽、河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贪官;短短两个月,已有20余人落马,包括李春城、衣俊卿等几名副部级干部。而2003年时,胡温反腐新政使十三名省部级高官中箭落马。其中包括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云南省长李嘉廷,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后来,上海第一把手陈良宇也被拿下,北京、天津和其他各地涉贪的一把手们杯弓蛇影,人人自危。

从这三个方面的比较来看,当年胡温的反腐思路,一点儿也不逊于今天习李的反腐思路;而两任执政当局在反腐制度方面的建设也各有千秋,他们履新时的反贪举措也都雷厉风行。但是,胡温反腐为何失败了?当年的中央巡视组组长任克礼曾说过,高层反腐的难点在于,“群众监督鞭长莫及、舆论监督不便涉及、班子内部监督很难制约”。监督全面缺失,特别是民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严重缺失,是胡温反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民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是保障制度反腐的必要条件,但这些必要条件,在胡温任内,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大幅倒退。

胡温反腐失败的教训是,如果没有民众监督,没有媒体监督,再完美的反腐思路,再严谨的反腐制度,再轰轰烈烈的反贪举措,都会付之东流。胡温反腐失败的教训还说明,如果习李反腐在民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面没有突破,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重蹈胡温覆辙。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精神人格的泰斗:告别许良英先生(朱毅)

Posted: 06 Feb 2013 10:37 PM PST



霾都纷雪,雾霭比两天前还浓密许多,新世纪的北京似乎没有比这更阴沉沉昏凄凄的时辰了——三十日下午三时,活过三代、五十个小时前离去的一代启蒙大师许良英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大医学部遗体捐献中心匆忽却无比庄严地举行。
毕生承传爱因斯坦,夫妇双双连遗体也都捐赠科学!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我知道:掌管告别厅钥匙的医务人员正是怀着对许老深深的敬意,才突破雪雾中的大堵车的。在医务人员协助之下,我噙着泪,竭力把“沉痛告别许良英先生”挽幅贴得端方正直,一如先生其人。可刚刚升起挽幅和主题挽幛,与先生同获佩格尔斯科学家人权奖的丁子霖大姐偕蒋培坤先生就进厅了。
披围着黑纱的许良英先生遗照,定格着永恒的正直、慈爱、深沉、睿智,端放在簇拥着白菊青松与亲朋挽祭的灵台之上。仅仅四个多月前我捧着林昭十四万言书促膝求教的先生,在刘宾雁墓前、铁玫瑰园流连七、八个小时,却一次次坚拒我或小雁搀扶的先生,不到一个月竟就也随爱妻去了!——东方的爱情,竟可以爱得如此深情、纯洁与默契!此刻,先生静卧在白菊、百合、勿忘我、马蹄莲与万年青掩映的灵床上。最后覆盖先生的,不再是最后覆盖朱厚泽、谢韬、李普的那面党旗,而是象征着先生理想主义、独立人格、纯洁爱情的纯白纯白的灵单!
为了装点这举世聚焦的小小灵堂,傅国涌先生昨晚飞抵,一早就和胡佳、严正学夫妇赶往许家协助家人裁裁写写、忙个不休。王德禄、武文生、刘志光的主题挽幛,以及来自五湖四海、挂满灵台灵厅所有花圈的一幅幅挽联之中,既是痛失泰斗的沉痛,更是许先生传存科学、启蒙民主、教化、引领数代中国人的不朽奉献与伟大人格:

科学思想传承爱氏大爱人类赤子之心永存
民主启蒙见证历史期盼中国自由精神不
探真理抗强权一生波折铸独立精神
秉正义舍天伦半世流离树慨然正气(许成钢、郭迪敬挽)
良英安息(李锐挽)
许先生你走得太匆忙!令我们痛彻心肺!(丁子霖、蒋培坤敬挽)
他是少有的精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人,人格成为一代宗师(杨继绳 谨拜)
人权导师,精神泰斗——许良英先生千古!(艾晓明敬挽)
说真话,求真相,做真人,无私无畏;
探科学,争民主,守理性,有始有终。(傅国涌全家敬挽)
讲科学,论民主,启蒙世人思想,倾心良苦,
研历史,倡人权,力行普世价值,尽致英鉴。(姚监复 姚蜀平 程宏 林爱民 敬挽)

        以身许国,良知永存!(台州同乡严正学、邓焕武、吴高兴、林大刚、朱春柳敬挽)
前四通总裁万润南先生清晨刚发表挽联也出现在告别厅,博大工严,备受瞩目:
         德先生、赛先生 前有方先生 后有许先生 前仆后继两先生 
          说右论、批左论 方述天体论 许译相对论 耿直方正可推论
        胡舒立女士的挽联是:胡舒立携财新传媒全体员工缅怀许良英先生。

        四个月前从刘宾雁墓前开始的方励之追思,是许良英先生领衔的。那天,我把方励之祭刘宾雁的楚辞变成了方先生的自诔。方励之遗孀李淑娴为许良英、王来棣夫妇本有痛章,但今天出现在灵堂之上李淑娴先生祭悼许良英先生挽辞,却又是方励之先生共鸣心志的一首译诗!——它形象写照着方、许两位人权导师的赤子之心,写照着解囊助方政出国、捐资再铸林昭的许良英、王来棣夫妇的大悲悯!——
           把那渴望呼吸到自由的人,给我吧!
把一切无家可归沦落天涯的人,给我吧!
译自一个女神的脚下 方励之
——李淑娴

        这是多么博大深沉的告别与拥紧!惺惺相惜,才会如此大悲悯与共!悲悯是情怀,更是人类哲圣博爱思想之源!力劝方先生流亡,自己甘当谭嗣同,不是颐气说教,而是回到五四,从自我启蒙开始,在全面传承爱因斯坦与无穷探究全部人类文明之中不断自省,以爱氏教化数代中国人的同时,更以人性、天赋人权即人类主流文明重新审视专制华夏的一切,终于把林昭铁窗啸血呐喊的人权中国沉淀为缜密理性,不渝地启蒙与呼唤民主,并且不断在书斋之外身体着、力行着、悲悯着、呼吁着:1992年《没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功》的著名文章;1994年与妻子王来棣及丁子霖等发起《为改善我国人权状况呼吁》的公开信;1995年发起上千著名科学家、学者,包括国内数十名院士和著名知识分子、国际上10名诺贝尔奖得主联署的《迎接联合国宽容年,呼唤实现国内宽容》的公开信,无愧荣获2008年美国物理学会授予“萨哈洛夫人权奖”——
这就是如山如斗许良英先生。

这就是方先生之后许良英先生伸展着、支撑着的人权中国高度。

这就是许先生既被小布什敬重又曾在铁玫瑰园与林昭深情对视的精神人格!

不到一年,两位启蒙导师相踵而去!被启蒙者与导师之间最后的依恋与痛惜,此刻又潮涌华夏,如此壮阔!如此动容!应该告慰两天来所有出现在推特的流亡告别者们、或跟帖在傅国涌及我的微博讣告之后的告别者们:如果遗体告别是抵近的吊唁,那么你们也都蜿蜒在现场最后告别的行列里呢!——因为你们的告别辞统统距灵床不过三步之遥,许先生一定都听到了!而严正学的妻子朱春柳还在露天雪雾里不断地写着,不断地把远方的告别辞,变成现场的吊唁:

        胡平:虽九死其未悔, 觉今是而昨非。
由于他的真诚,他不断地自我超越;又由于他那永不熄灭的理想主义精神,一旦从谎言中觉悟,不是堕入虚无,不是变成犬儒,而是更顽强、更清醒地抗争,从而成爲老一代知识份子的代表性人物,并爲那一代知识份子充满曲折艰辛的生命历程树立了一个人格典范

王丹:許先生永遠是我髙山仰止的恩師,他雖然走了,但對我來說,他是永生的。

张敏:一生垂范,万世流芳——悼为民主与科学矢志不渝、鞠躬尽瘁的许良英先生!万望家人节哀!

许晓光:如果将我的生命分成两半,今天就是这个日子------有叔公的日子和没有叔公的岁月。在人生未来许许多多的日子里,叔公许良英先生的音容笑貌会一遍遍出现在我脑海中,在披荆斩棘的路上,许先生的精神将与我同在!

      举世聚焦着北大医学部的最后告别,然而,这是多么沉默、多么奇特的告别啊!

    遗体化妆之后,胡佳、丁子霖夫妇、严正学夫妇与我都被请出了告别厅,此后再不让自由进入;直到十位一组的告别开始,默哀,三鞠躬,巡行一圈瞻仰遗容、与家属互致:鱼贯而入,鱼贯而出,只能沉默,只有沉默。以致丁子霖大姐掩面而出,我也不知道大姐在厅内是否哭出了声……

有沉默签书在前,昨天下午国安就治丧小组讣告及公告与我约谈,我就预感而明确地拒绝沉默,理由明明白白:在黑灯瞎火的三里屯、在温岭殡仪馆追思林希翎,在天山陵园无字碑前迎葬刘宾雁天涯归骨,即使在人潮如涌的包遵信葬礼上,警方一贯并未强制亲人与友人全然沉默!彼时国安对此未置可否,推曰仅仅一天太仓促了,“市局也正等上级旨意,可能明天上午还得找你!——包遵信那次我们挡住了不少人呢。”

然而,这是人格泰斗最后的瞻仰啊,何况人手一册吊唁纪念——所有人都该自制以配合家人的:沉默送葬!于是——
沉默,没有亲人致哀;
沉默,没有来宾诀辞;
沉默,许成钢先生抱拳向告别的人群最后致谢和道别!
是仅此特例——还是从此开始呢?!

只是在吊唁厅外,“保安”借口教学区拒绝采访驱逐记者反遭汹汹责斥,悻悻而去;2008欧洲议会萨哈罗夫人权奖得主胡佳,中央党校教授杜光,还是庄严行使了拒绝沉默的公民权,接受了美国之音中文部的采访。

胡佳受访时说:
“许良英先生在中国无可替代,一个中国的科学家,当他把对真理的追求、实事求是的品质、坚持真理的勇气发挥到极致时,他就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就是中国的萨哈罗夫。消瘦的老人家许良英先生,是位精神和思想的巨人。他的存在不因他的生命逝去而终止,反而会发扬光大。
“我看着入殓师为老人整理仪容,老人的手握成拳状,是的,民主未立,余恨难平,许先生是带着遗憾走的。站在许良英前辈的遗体前,深深地痛惜他的离世,深深地痛惜他未能看到民主与共和。在此作为晚辈,我只能告诉老人,您的遗憾不会留存太久,当中国民主化的那一天,我们一定到墓前祭奠,第一个告知你梦想已成现实。”

杜光教授受访时重复了写在吊唁簿的哀思:
“青年,你是学生领袖,为民主奋斗杭城;
中年,你落进‘阳谋’的圈套,沦为‘贱民’。
老年,你大彻大悟,成了民主先锋。
现在,你离我们而去,精神却在民间永存,激励我们前进!”
 
 
     精神高处不胜寒:除了李锐(挽联吊唁)、中央党校杜光、原公安部群众出版社社长于浩成(专文吊唁)、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员姚监复,有心列名治丧小组却遭限、只能委托姚老现场代为署名吊唁的原中央委员鲍彤,以及胡舒立和她的《财经》团队,告别朱厚泽、谢韬、李普时那拨体制内、原系统、原单位故旧主体,今天几乎已全为高山仰止许老人格的知识分子与民间人士所取代。曾经是法制中国第一人林希翎北京追思第二主体群的人权律师,正聚焦着邵阳朱承志案与中央委员财产公布联署,正如我凌晨向胡平张伟国求助时所料,今天到场告别的维权知名律师寥寥,我所认识的只有赵常青。却正因如此,一条挽联所代表的整个胡舒立《财经》团队,吊唁信箱里纷至沓来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尤其是雪雨雾霾之中络绎不绝的告别人流,签到台前数九寒中长长蜿蜒的候签队列,闭厅之际犹抱着艾未未花篮急匆匆赶来的莫之许与艾未未助手王仲夏…….许老离世仅仅50多小时,吊唁簿上签到三百、哀思万端——这可是逝世35天之后北京三里屯林希翎追思者的整整三倍啊!

这就是傅国涌所感奋的许良英告别最大亮色——“高处不胜寒”中的几乎纯民间性!

仅此,足现真正理想主义者精神人格巨大的价值感召力!
 
 
    巍巍泰山,寒夜北斗,精神人格的泰斗许良英先生,走好!
感谢许老的亲人们:你们的忠孝与适时而智睿的处措,让良知的人间大地如潮的哀思有了完整的真正寄托!

感谢丁子霖大姐、蒋培坤先生、李海、江棋生、李淑娴先生、王丹、万润南先生、方政、周锋锁——最是你们出现在现场的吊唁,报偿也凸显着许良英先生最后岁月的大悲悯!

感谢促成精神中国这次难忘价值洗礼的所有的人:第一时间将噩耗传遍世界的傅国涌先生,与傅国涌一道连日劳顿的胡佳、严正学朱春柳夫妇,治丧时刻价值担当着的钟沛璋先生,刘小雁、杜光先生、王书瑶先生、钱理群教授、艾晓明教授,姚监复先生,特别感谢担当不能才胜似担当的鲍彤先生!

感谢人间,感谢大地:感谢洗礼着也承续着许良英先生精神价值的所有的人——所有到场吊唁和心系现场的人,范亚峰和他的孩子,艾未未和他的助手,胡舒立和她的《财经》团队、莫之许丶赵常青丶朱汝玲、俞梅荪丶胡荻、阿尔丶李海丶张丽娜丶雁南飞丶陈青林丶张宏海丶海科丶邓焕武丶吴高兴丶陈龙德丶林大刚丶张小平;艺术家追魂丶郭盖丶王藏丶邝老五丶吕上丶朱春柳丶张海鹰;公民:李蔚丶胡俊雄丶王玉斌丶王卉丶黎学文;访民李焕君丶李美清丶刘勇丶程玉明丶戴秀英丶张桂敏丶魏宝理丶刘淑英,感谢记者东方、凤凰周刊陈祥,《财经》徐晓和随行的两位年轻女记者。谨向我无法一一说出名字的告别者特别致敬与致歉!

不能亲临现场告别者更多的告别辞,将另以专辑陆续集粹。

      泰山大地,北斗人间:是啊,告别价值中国的良心与导师许良英先生,是人间的精神再洗礼!是“大地”的价值更拥紧!

精神人格的泰斗许良英先生永垂不朽!

长平:永遠的臨界點?

Posted: 06 Feb 2013 10:30 PM PST

长平

中國積重難返,沉痾難挽,面臨革命引爆點。幾乎不約而同地,滿世界的中國問題專家,都談起了革命的話題。令人仿佛聽到古代造反的歌謠:「蒼天已死,皇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
我仔細閱讀了這些文章,專家的話句句在理。惟一讓人感到困惑的是,這些理大多在若干年前已儼然成立。不僅民衆對腐敗忍無可忍,從鄧小平到溫家寶都在警告不改革就會「亡黨亡國」。意識形態早已經成爲皇帝的新衣,說破它的小孩一批又一批地被送進監獄,還有人說只會被當作傻子了。官員的飛揚跋扈,警察的粗暴野蠻,一次又一次突破底綫。過去人們常說,中國很多事情要從零開始,現在都已經改成了「要從負數開始」了。
真正的問題似乎不是革命降臨,而是爲什麽革命還不降臨?
有時你忍不住想,當局恐怕也有點不耐煩了,不斷地添柴加火,革命就是無法引爆。當官方輿論把民衆抱怨總結爲「仇富、仇警、仇官」之後,高層官員的家族財富就肆無忌憚地暴漲,維穩警察的編制就越做越大,官僚作風就越來越壞,官場尋租也愈演愈烈了。
較早預言中國達到臨界點的是西方經濟學家。按照他們的算法,中國各級政府、國有企業和銀行早就破産了。後來發現,原來破産也是一種規則。在規則的底線被無限降低之後,破産也難以實現。
示威、游行、集會、靜坐、罷工、罷課……這些非暴力的行爲能够帶來革命的成功,也是因爲被抗議者或者他們的幫凶多少遵守一些規則,比如軍隊不向人民開槍,無法控制局面就宣布辭職。
于是很多人談論起暴力革命。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暴力革命的前提是民衆本來擁有使用武器的權力。如果秦朝就開始實行買菜刀也要登記的制度,陳勝吳廣也很難有機會起義了。
網絡是一個新興的戰場。早有人計算過,中國網民達到多少億,中共就會潰不成軍。這個計算錯誤地把所有的網民都當作當局的敵人了,事實上網民被成功地分成了兩個陣營,無論一邊的叫駡聲有多大,都會淹沒在另一邊的回駡聲裏。
所有這一切的背後,都是正義的缺失。這二十年來,中國政府鞏固政權最大的成就,不是經濟增長,也不是維穩部隊,而是滲透整個社會的「去正義化」教育。去正義的結果,是既沒有規則,也沒有良知。
「爲什麽如此多的高層官員家族被爆出幾十上百億的秘密財富,仍然引發不了民衆抗議的浪潮?」一個德國人這樣問我。
我告訴她說:第一,大多數中國人看不到這些信息;第二,看到的人中,很多都相信那是西方的陰謀;第三,即便相信媒體報道真實可信,有些人也覺得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爲這世界本來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第四,即便他覺得憤憤不平,可能只是痛恨自己沒有生在帝王家,只好認了屌絲的命;第五,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想辦法和這些權勢者勾結吧;第六,當然還有一些現代公民,意識到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也爲真正的公平正義奮起抗爭;第七,當局隨便在前五種人中煽動或收買一些,就足以對付第六種人了……
我發現這個問題,跟任何一個簡單的問題一樣,細想起來,包含了中共一直在革命臨界點維持統治的全部秘密。
—— 陽光時務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8, 2013, 6:21:03 AM2/8/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鲍彤:权笼考信录

Posted: 07 Feb 2013 11:25 PM PST


2013-02-07
十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文告中郑重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主张,使中国人精神为之一振。中国过去的创造,常有“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遗憾。......

源流

2002年有篇中国童话,讲一位总统以把自己关进笼子作为自己最大的政绩。这是一篇力作,寓意深邃,只是因为假借了一位外国总统的实名,而被当作童话。十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文告中郑重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主张,使中国人精神为之一振。中国过去的创造,常有“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遗憾。现在好了,自己的思想火花,终于有可能在自己的反腐工作中发挥作用了!

根据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是法律根据。合法是正路。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的头脑必须清楚,不可以离开或违反法律,不允许把人民的权力关到官府设计的笼子里去。今天中国的腐败之所以蔓延到了具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不是因为人民行使了法定的权力,而是因为人民难以依法行使权力。反腐,和实施人民的权力,和实施宪法,是一回事,不是三回事,也不是两回事。 。

异化

现在必须“关进笼子”的“权力”,虽然存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但又不是载入宪法的权力,不是属于人民的权力。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力”呢?那是产生和保护腐败的“权力”,是不属于人民的“权力”。它也许是假“权力”,它肯定是僭“权力”。它只能是真权力的异化物和对立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周扬和胡乔木两位老理论家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争论。周扬认为,马克思探讨过的异化现象,同样可能发生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里;胡乔木不准周扬这样说。经过几十年实践的检验之后,已经没有必要在抽象领域里重复他们的争论。在和胡乔木的错误和专横告别的同时,现在特别需要实际而深入地考察人民的真权力被异化为假“权力”或僭“权力”的过程和条件,并且解决大家普遍关心的迫切而又重大的问题。

求索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习总书记所说的“制度的笼子”是什么东西。它也许包括公布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实际拥有的全部财产的法案,也许不包括。它也许包括反市场垄断法和反资源垄断法,也许不包括。它也许包括保障公民和媒体对官员进行监督的法案,也许不包括。它也许包括实施三权制衡的法案,也许不包括。总书记或有关领导机关也许会把有关笼子的详情告诉我们,也许暂不告诉。总书记或有关机关也许会公开征求公众的建议,也许暂不征求。

也许领导正在求索。希望他们抓紧。我们老百姓也要求索,这也是我们的天职。
——RFA

余若薇:告我吧 全城瘋傳練文【附】 練乙錚:誠信問題已非要害 梁氏涉黑實可雙規

Posted: 07 Feb 2013 11:15 PM PST

練乙錚

  【苹果日報訊】特首破天荒發律師信「兇」《信報》,激起各界聲討。公民黨主席余若薇昨發起「歡迎特首告我誹謗」運動,呼籲網民轉載由《信報》特約評論員練乙錚撰寫,被梁振英出律師信要求撤回的文章(下稱「練文」),一呼百應。《信報》昨刊登聲明表示,若因文章引起讀者對梁有不公結論或引起不便致歉。練乙錚則對梁振英發律師信感意外。
記者:陳雪玲 林偉聰

練乙錚上月29日撰寫一篇名為〈誠信問題已非要害梁氏涉黑實可雙規〉的文章,提及「梁氏取得政權,一半靠黑道」。梁振英在文章刊登後,本月1日以「個人身份」向《信報》發律師信,要求對方撤回文章並道歉。
《信報》昨在A4版刊登佔四分之一版的聲明回應,指練的文章提及「梁氏涉黑」是基於前政協委員劉夢熊於《陽光時務週刊》受訪後的言論作出假設性分析,並非指梁已經涉及黑道,文中再三提醒讀者,劉的訊息未必可靠。不過,該報聲明末段指「若因文章而引起讀者對梁先生產生不公的結論或引來不便,我們謹此致歉」。
個人發信 特首身份回應
以「個人身份」發律師信的梁振英,昨午即以「行政長官」身份,透過政府新聞處出稿回應,自言尊重言論及新聞自由,但由於指控嚴重,不得不嚴肅處理,並「注意到並接受《信報》今日啟事中的最後一段」。不過,《信報》總編輯陳景祥反駁說,該報道歉對象是讀者而非梁振英,又指梁的律師信要求撤回練乙錚的文章和希望《信報》不再刊登類似言論。他強調不會因此事改變報社方針:「我哋唔可能跪低。」
練乙錚表示,得悉梁振英向《信報》發律師信,感到少許意外,但不震驚。他不認為自己的評論有問題,因為行文立論都是建基於劉夢熊的訪問內容,但指事件不會影響他日後以事論事。他說:「我推測梁振英只係一時衝動,係過份敏感嘅做法。」他個人不擔心會受事件影響,又指此事可以喚起港人更關注梁振英對言論自由的態度。他認為《信報》的聲明「很好、很中肯,我完全同意」。
公民黨主席余若薇認為,梁振英向《信報》發律師信,是要製造寒蟬效應,掀起白色恐怖。她說:「佢(梁振英)咁厚面皮,譴責都冇用,惟有用行動﹗高牆同雞蛋,永遠企喺雞蛋嗰面,要靠人多勢眾,所以我第一個行出來,我願意企喺練乙錚嗰邊!如果特首真係要發律師信,就歡迎佢同樣告埋我。」

李鵬飛斥其行動「係儍咗」

她指,法律上如果重複一個被指是誹謗的言論,都可構成誹謗,「所以我係將練乙錚嘅文章上載到我facebook,亦希望任何支持言論自由嘅人同樣咁做」。「歡迎特首告我誹謗」運動得到廣泛支持,練文昨在網上瘋傳。時事評論員潘小濤更向梁振英發電郵指「本人曾多次在網上、寫文章,直指你是狼、鷹、中共黨員、大話精,狠批你在僭建問題上毫無誠信,請你也送律師(信)給我」。
香港記者協會昨發聲明,對梁振英向《信報》發律師信表示遺憾,要求他撤回有關信函。記協主席麥燕庭指,梁振英未提出證據澄清劉的指控,但當有評論員基於此撰文,梁就發律師信,令人質疑梁是有心針對傳媒。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亦指,過去高級官員控告媒體很罕見,高官及政治領袖不時會面對尖銳批評,應視為工作挑戰,尋求法律方式解決並不恰當。
國際記者聯會代表胡麗雲表示,雖然曾經有外國政要控告傳媒誹謗,但一般而言,外國政要在採取法律行動時,會公開反駁對方的指控。梁振英若覺得自己受污衊,理應在發律師信的同時,站出來向公眾解釋。政壇元老、時事評論員李鵬飛直斥梁振英的行動「係儍咗」!

【附录】

練乙錚:誠信問題已非要害 梁氏涉黑實可雙規

信報財經新聞 29-1-2013

重磅反水「梁粉」劉夢熊上周在《陽光時務週刊》的一個訪問裏投了一顆重磅深水炸彈,震撼之餘,不少不可告人的東西,瞬即浮出水面,呈現在大家眼前。 即時引導公眾視線的,是劉說的「交人」問題,即梁及其軍師張震遠交不出當日梁稱受他委託替他驗屋查僭的專業人士名單,因為那些驗樓專家其實都是子虛烏有。 劉認為這是點到梁身上誠信問題的死穴。



不過,孤證不立,未有更多有關事實暴露之前,大家不妨存疑。況且,經過大半年來的各種公開表演,梁在僭建事上欠缺誠信,早已是不爭之實,捅出「交人」問題,港人的邊際收益,頂多是知道貴為行會成員的張震遠乃是協助梁欺騙市民、欺騙中央的共犯而已。

突把董建華擺上枱

然 而,劉在該次訪問中和盤托出的,至少還有比「交人」這點或其他枝節問題重要得多的另外兩組信息。這些信息與劉的主要立論並無必然關係,劉這個「準污點證 人」在此二環節作假的動機不強;而且,信息涉及的兩位大人物,至今並無公開否認事件具體內容,因而比較可信。兩組信息,其一暴露了紅色背景梁氏政權的不斷 黑道化。去年,梁營在劉夢熊牽頭、有前高官「梁粉」參與的「上海仔飯局事件」之後,迅速在形象上與黑勢力切割,相當成功;不料,前不久的挺梁反示威中,出 現黑道派錢計人頭的醜劇,傳媒報道人贓俱獲,梁政權的切割努力,就不顯得那麼有效。這次劉提供的有關信息,更令梁與黑道之間的盟友關係無法掩藏。其二,則 是因為劉把董建華擺上枱面,致令唐梁之爭背後金權板塊的政治輪廓,忽然變得清晰。下面先談後者。

梁營後面的政治勢力,到底是團派、江派,還是什麼派?這個問題一直以來說不清,連本地左派也摸不着頭腦,以至到了「選舉」很後期,還不知道怎樣押寶。

當 初,港人以為特首大位乃「儲君」唐氏囊中物,不期殺出一個程咬金,出現唐梁對峙局面,而雙方背後各有其金主,盡皆擺明陣勢,並不遮遮掩掩,港人於是漸次明 白,這是要保住一哥地位的一線財團與欲取而代之的二線財團之間的一場你死我活攻防戰,而絕非北京為了準備若干年後搞普選而設的一次彩排(後一觀點已成政治 笑話)。不過,在香港特定的政治環境底下,特首由誰當,一定深刻牽涉京港之間的「大政治」。在這些本地金主旁邊,還糾合了極具份量的京官及其黨內關係網, 再加上這些京官的經商家族成員把持的大大小小紅色財團,組成一個一個的政商三結合;這次特首「選舉」,其實就是最大的兩個這種由本地金、內地金、京官權三 者構成的金權板塊之間的政治鬥爭。由於北京政治素來不透明,金權板塊的「權」那一面如何與黨內最高層的派系掛鈎,港人無從確切知道,只能根據當時的一些已 知事實大略推測:唐家與上海幫首領江澤民關係密切,因此唐後面是江派勢力;梁營聲聲「求變」,撐腰的可能是有改革傾向的團派居多。現在看來,這個當時很普 遍的二分法錯得很厲害。關鍵是劉夢熊在訪問中提到董建華。

江握手後有江點頭

過去,董氏給人的印象是個好好先 生、老好人,中國好、香港好,除了民主派,其他什麼都是好,並無明顯派性;唐、梁二人,當時都是他的重臣,董氏對待二人,理應無分軒輊。然而,劉在上述訪 問竟無意中透露了董氏的強烈派性。董支持梁,政界早有所聞,但劉提供的信息顯示,董這次不是簡單的表表態支持,而是全情投入、死命支持。他對劉說:「夢 熊,你支持梁振英,做得很好!有你幫振英,我就放心了!」董不支持老同鄉唐氏,顯然不是因為唐搞僭建暴露了。此說的證據是:後來梁被發現也曾多次偷偷搞僭 建,董卻顧不了以前曾經公開要求主要官員注意品德必須「whiter than white」,關鍵時刻奮不顧身站出來替梁脫困,着港人勿拘小節、向前看。董氏此舉降格敗德不是重點,重點是證明了梁營背後也是江派;繼江握手之後還有這 個江點頭。

董氏下台之後,本應小心謹慎,脫離所有政治派別,專心一意為國家做外交方面的實事,以彌補一己過失;但這次再以江派身份積極干政挺梁,被劉無意中暴露了,也許會觸怒胡、溫、習,再惹麻煩,實屬不智。

唐、 梁惡鬥而同屬江派,此點並不稀奇;歷代帝皇膝下有幾個兒子不和、各擁重臣黨羽互相傾軋的例子多的是;就算是毛時代,他下面派系也廝殺不斷,何況江氏?江上 台之後,改了黨章,大批黨員成為資本家,他眾多的手下、親屬,挾着黨國權力、資源和關係到香港覓食,泊哪個碼頭媚哪個金主,他無謂管,也管不着。

既 然梁後面是江派而非團派,那麼他的政治前途在習近平上台之後就充滿變數。大家知道,董是江欽點上台卻給胡錦濤即團派打下來的;胡、溫對梁這位江點頭,大概 也沒很大好感,故梁得勝後首度上京面聖那次,胡、溫對他的態度半慍不火。若習上台而在江派與團派之間和稀泥,梁也許不難保住特首之位,做到2017。但顯 然,年來的情況並不這樣發展;薄熙來事件之後,江派與團派惡鬥,習很快站到團派一邊。團派多次高調提反腐,江派掌控的《環球時報》卻推出「適度腐敗論」, 主張政府教導民眾養成接受「適度腐敗」的心態,以確保管治穩定;但習一上台,甚至不等今年3月兩會召開,就把反腐工作提升到首要地位,聲稱「老虎」、「蒼 蠅」一起打,也順帶打了《環時》一巴掌。留意國內政治動態的人,還可以舉出多個類似的事例,說明江、習互鬥,刀光劍影;最近的一起,無疑是轟動國內外的 「《南周》事件」。《南周》元旦獻詞支持習提出的 「把憲法落到實處」 的口號,卻被江派中宣部官員粗暴抽起;雙方最後打個平手,江派在輿論方面卻輸一大截。在香港,力推梁氏上台的中聯辦兩個領導,於去年底忽然倒台,一個下放 廣西,一個官貶澳門。兒皇帝頓失牯持,形勢如何,他自己知道。下一回梁到中聯辦,要叩見的,是一個比他年輕一大截的小伙子,真是情何以堪。

然 而,更令梁氏不安的,無疑是替劉夢熊爆料的媒體《陽光時務》,據說與《南周》同一淵源,都有胡、溫、習的背景;大家若拿《陽光時務》訪問劉夢熊的原文看 看,便可知道,堂堂一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候選人,得到「江氏紅」中聯辦的點頭去馬之後,是怎樣「斥之乞來」、「呼之不去」,怎樣誠惶誠恐,怎樣卑躬屈膝打 哈哈擺和頭酒,最後得到黑道百分百支持,神一樣替他撐住了比唐氏高的「民意」,讓當時的中聯辦領導得以「名正言順」抬他上位。是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可說 是紅色父系與黑色母系結合的產物。

香港社會黑道化? 

不過,北京當時的最高領導(胡、溫)不一定知道梁靠之上 台的「民意」,背後原來還有這麼一筆。劉夢熊指梁氏犯欺君之罪,主要恐怕不是他說的「三個專業驗樓人士都是子虛烏有」那一條;的確,僭建對北京而言,正如 劉說,「小菜一碟」而已。真正嚴重的欺君罪,乃梁氏暗地裏炮製了一個帶有廣泛欺騙性的「黑底民意」——技巧高得連本地一份高格調的知識分子報的高層,也給 糊弄得暈頭轉向;而這個「黑底民意」,可能在北京作最後決策之時,起了作用。這是大得多的欺君罪。

香港有了這樣的一個怪胎特首,人們心中肯 定產生很多疑問:特區政權往後的性質是什麼?今後五年,黑道將如何透過特首的回禮,悄悄影響香港政治、社會、經濟?港人忍受得了?稍有良知的本地左派接受 得了?(工聯會就有點受不了,認為「幾醜陋」;民建聯急急打圓場,看來還吞得下;一眾政府內外的「梁粉」新愛國則若無其事。本應最懂得「君子不立危牆之 下」這條德訓的前高官如羅范、葉劉,第一時間替梁氏擋駕;精英中的精英猶利令智昏如此,可問是什麼世道人心了?)國際上,中國出了一個關鍵時刻靠黑道資源 上台的特區首長,別的國家如何看待?梁氏外訪的時候,與別的國家、地區首長同席之際,別人會有些什麼眼光?(新加坡和英國已經在鄙夷;台灣的民進黨肯定是 笑死了。)不過,笑罵由人,政治上最關鍵的是,新上台、據說要推一番清廉新氣象的習近平,如何看待這潭江派遺留下來新鮮熱辣上海屎蘇州屎?受得了受不了? 他若受得了,本國人民、港人會怎樣看他「海涵」一個染黑特首?外國政要又會怎樣看他的魄力、取向?回想解放前的國民黨,由最高領導蔣介石起,都黑道化了, 怎麼現在梁振英也同樣黑道化?香港在共產黨員領導下回歸到萬惡的舊中國去了?

兩組信息,兩個結論:其一說明梁營是江系裏頭的一個派別(而且 只是一個少數派別,得不到香港的一線資本家支持,小圈子裏頭的千二票,靠了中聯辦擔當「黨鞭」,還不過佔了689);其二揭露梁氏取得政權,一半靠黑道, 未來的香港社會各方面必定因而逐步染黑。跟隨梁氏進入本屆政府的人,要知道自己在吃的是什麼飯,吐出來看看是什麼個顏色,就會明白(頗令筆者難過的是,這 些人當中,不少是筆者以前的朋友、好友、學生。)。

由大陸什麼派的人管治香港,對港人而言,分別也許不大;國內外很多人都認為江派是中國當 今李鵬那派之外的另一最大貪腐派別,但說到底,大家還不知道習與江在本質上有何區別。光說話不算數,還要看得見他怎樣行事。另外一方面,香港黑道化,則香 港有難了。當然,有可能劉夢熊也在此事上說謊;故首先應該在事實上嚴格求證。允許立法會以各種有效機制向三個涉黑助選當事人套取材料是一個辦法,但其實效 勢將因為保皇派的阻撓而大打折扣。此外,因為當事人都是政協要人,不排除還是黨員,組織上因而都直接受共產黨領導;由中共中央循黨系統對這幾個以梁為首的 涉黑當事人在大陸某處進行「雙規」,也許是一個更有效的清查途徑。但那要假定習近平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信報》特約評論員

余英时:从北京的空气污染严重程度谈起

Posted: 07 Feb 2013 10:51 PM PST


2013-02-07
先从北京这件事情讲起,北京的污染大家早就知道了。大概两年以前,2010年的时候,美国领事馆就经常在外面挂空气污染指数的牌子,表示要让人们知道北京的空气污染到了什么程度!挂的牌子大概是从4年前就开始了,到了两年以前就到了一个高潮,这个高潮就是美国大使馆测定的空气污染指数已经达到500。纽约的指数只有19。污染指数500的空气对人体的伤害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可是这个东西宣布以后,中国共产党不但不感谢,而且要外交部出面,要美国大使馆取消挂牌,让他们不要报告,因为这个报告好像对社会稳定不利。

换句话说,共产党考虑的只是统治问题,它的统治是不是稳固。至于老百姓的健康是不是受到伤害他们就不管了。不过北京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北京的老百姓当然是首当其冲,最高领袖都集中在北京,他们就算使用一些设备,也不可能一天到晚在房间里,依然会受到空气的污染,所以北京的老百姓有时候说在毒化的空气之下,人人是平等的,这是中国现在唯一的平等。

最近为什么又忽然发生这样的问题?因为污染指数按照美国大使官的测定已经到了755,简直是不能想象的高度了。北京的大雾情况映照出来了,简直是看不见,几乎对面不见人,可见度几乎到了零了。所以咒骂的话到处都有,一种说法是整个北京已经成了一个人肉的吸尘器了,这个也是很形象化的,非常传神的;还有一种说法,握着一只手,看不见你这个人,基本上也是事实。所以在这么样的情况之下,中国应该怎么改善空气质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当然是因为有许多工厂在北京的四围驱散不了,再加上众多的汽车排出来的毒气也是到了惊人的地步,所以才有755的污染指数的出现。这不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怎么会造成这种情况?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空气污染程度到这种地步。这里面牵涉到共产党的统治问题。共产党开始的时候就是从延安,一个很小的贫穷的地方,一个对世界完全不了解,那地方又穷又冷,对现代的世界毫无概念。他们当初一心一意就是要夺权,夺了权以后就打着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的旗号,好像这就变成一个现代新中国。可是事实上是回到了最旧的观念上去了。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毛泽东刚刚到北京,当然非常志得意满,觉得自己能打下天下来是了不得事情,在梁漱溟的眼前夸口说打天下比长治久安还要难,还要伟大。他到了北京以后,他有一个感慨,住在中南海向外面一看,都是旧的北平,看不见现代性的东西,所以他有一句名言留下来了‘将来我们从中南海往外一看,到处都是工厂,都是烟囱,都是冒烟的,那么中国就强大了’。所以他这句话不要以为是不经意随便说出来的话,是代表一种他内心的向往,就是要拼命造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业发展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空气污染的问题,到今年还是如此,所以像四川、上海一带人民的抗议,都是因为工厂的污染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像无锡的太湖已经被糟蹋得没有办法恢复了。

记得1978年我代表美国科学院组织的汉代考察团,去看各种汉代的古迹,我们在兰州的时候,当地的领导人就让我们去看他的化工厂,当然为了礼貌起见也不能不去,兰州是四面有山的,污染情况当时已经非常严重了,78年的时候,污染在全世界已经是一个问题,但是当时还没有这个观念。我们美国的同事中间就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化工厂固然是很伟大,但是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中国人民的健康恐怕不是很有利。可是当时地方上的领导说了一句话,使我现在都不能忘记,他就说‘我们现在顾不得,我们现在先要工业化,先要现代化,一切东西搞成现代化以后,我们才能考虑到所谓空气污染的问题’。

这个答案特别表现出共产党的一种心态,就是根本就不考虑人的幸福的问题、人的存在的问题、人怎么样才能活得健康的问题,在它的意识中间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它要的东西就是一种强大的国家,好像全世界都怕它。就是今天它走的这条路。经济上讲大家叫它国富民贫,也是如此。因为现在所有的大企业都掌握在国家的手上,国营企业现在已经超过14万人,其中少数是控制整个中国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老百姓的幸福就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所以北京的空气污染我们必须看成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代表的就是共产党统治的方式跟它的基本心态。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林保华:失落的流行歌曲

Posted: 07 Feb 2013 02:18 PM PST

Patti Page
今年元旦,Patti Page走了。

去年平安夜前夕,我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還想起了她;沒有想到,回到台北的第二天,她就走了。

那天,親友開車帶我進雅加達市區,經過老唐人街時,我說,當年,「何日君再來」這些歌曲,我就是在這個街頭的唱片店聽到的。其實,除了這些中文老歌,還有Patti Page的歌曲。

當時是一九五○年代初期,我在雅加達讀初中、高中,學校是「進步學校」,唱的是革命歌曲,唱片店裡播放的則是「靡靡之音」,我們瞧不起,只是經常路過而逐漸熟悉它的旋律。那些中文歌曲還知道它的內容,至於Patti Page的歌曲,既不知道有她這個人,也不清楚歌曲內容,只當是「好萊塢大腿片」的頹廢黃色文化,是美帝國主義對我們的腐蝕。當時對流行歌曲整個是抱著排斥的態度。

回到中國以後,開始六、七年還可以接觸西方古典音樂,但是與西方流行歌曲完全隔絕。一九七○年代中期到了香港,像餓鬼一樣補聽西方古典音樂。我買的第一捲錄音帶就是史特勞斯的圓舞曲。當時在香港,白天上班,晚上寫稿增加收入,很少時間欣賞音樂,但在某些場合聽到一些流行歌曲,尤其是聽到Patti Page的歌曲,我很奇怪,這些旋律怎麼這樣熟悉,又這樣好聽?後來才想起,應該是我回中國前在雅加達街頭聽到的,幾十年下來,成為經典金曲了。

與中國同齡人相較,在中共建國以後,我比他們多了六年被西方文化「腐蝕」的機會,或許這也是我得以較早擺脫中共思想桎梏的原因。而當年被我排斥的西方流行歌曲,後來怎麼被我欣賞?按照共產黨的方式解釋,就是「世界觀」的轉變,思想感情也變化了。

一九九○年代初期,我應邀訪問台灣,在書店裡看到常春藤出版的《英文抒情老歌精選》(連錄音帶),我就把台幣稿費消費掉了。它讓我對西方流行歌曲增加了一些認識,包括Patti Page的歌曲。到我去買她的唱片專輯時,已經進入CD時代了。

有人說,Patti Page的歌曲相當傷感;也有人說,這是在安撫戰後一代的心靈;我的感覺,尤其是她的歌曲中,我最喜歡的三首,即《田納西華爾滋》、《交換舞伴》與《我參加你的婚禮》,恐怕用「失落的心靈」來形容最為貼切。這也正好符合我離開中國到達香港後的心情,既有離開專制社會的興奮,也難掩當年理想破滅的失落,所以與她的歌曲產生強烈共鳴。

其實到了現在,想到人生道路上的大轉折,還不時有失落感,只是自己不斷在鼓勵自己,要面對現實,挑戰新的人生,這樣才不至於陷入憂鬱症,而是比較達觀的面對未來。

如果你問我,在美國住過幾年還有什麼遺憾?其中一個,就是還沒有去過田納西州。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9, 2013, 6:30:01 AM2/9/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胡少江:检测习近平承诺的一个试金石

Posted: 09 Feb 2013 01:13 AM PST


2013-02-08
根据中国新华社报道,在春节前夕,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邀集中国各“民主党派”和其他非共产党人士座谈(见图)。座谈中,习近平提出要加强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他对共产党的干部提出要求,“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还鼓励党外人士,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类似的讲话,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领导人也都曾经不断地说过,但是他们本人以及执政党的其他领导人却从来没有真正的身体力行过。与他们承诺的相反,所有那些对共产党说真话的批评者们的命运都十分悲惨。其中既包括共和国主席、开国元帅、党的总书记等执政党高层领导人,也包括不少在建国前曾经帮助过共产党尔后又与执政的共产党肝胆相照的党外人士,当然更包括不少声张人权正义的持不同政见者。

正因为如此,人们不知道习近平此时此刻再出此言,仅仅是一种口是心非的公关表演,还是真正地想改弦更张,做一个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现代化领导人?尤其是,自从这位领导人上台以来,关于改进作风、深化改革、反对腐败等方面的讲话颇多,文件也发了不少,但是出台的实质性政策并不多,因此人们对他是否真将有所作为的疑虑已经日益增多,对他的这个“最新指示”是否当真也就更是将信将疑了。

其实,检测习近平讲此番话是否真诚的办法还是有的。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看看这位总书记是否真心实意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一套有效的对执政党及其领导人实行民主监督的制度。因为历史早已经证明,没有制度保障,单凭领导人屈尊降贵地听取草民的意见来改进治理并不是一种长效的治国机制,因为他们既可以心血来潮地“礼贤下士”,也可以瞬间变脸成为残暴地镇压不同政见者的“暴君”。

有人会说这个办法虽然很根本,但是实行起来很困难,那么也有更加简单的检测方法。假如习近平在讲话中专门鼓励党外人士讲“逆耳之言”是真诚的,他可以立即做两件事:一是将那些曾经因为向执政党讲逆耳之而被监禁的中国公民释放出来,其中包括呼吁共产党实现宪政民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等人;二是允许那些因为逆耳之言而被执政党放逐的持不同政见者回到自己的祖国,其中包括王军涛、王丹、魏京生等人。

将持不同政见者关进监狱或者放逐海外是赤裸裸的独裁做派,是执政者听不得“逆耳之言”最直接的证据。切不论政治上的是非和道德上的高下,这些仅仅因为有人持有不同的政治见解便剥夺他们的公民权利的做法甚至违反了中国自己的法律,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授权中国政府因为政治见解剥夺中国公民的归国权。假如修改法律需要假以时日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那么根据中国的法律将这些非法剥夺的公民权利归还给中国公民应该容易得多。

能否公正对待持不同政见的中国公民?能否从纠正执政党明显的违法行为做起?这是检验习近平鼓励“逆耳之言”的讲话是否真诚的一个试金石,也是检验中国新领导人是否真地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带领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的一个试金石。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圣西睿智医生:春节怎么吃才健康?

Posted: 09 Feb 2013 01:21 AM PST

RICHARD SAINT CYR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3年02月09日


今年将是我第六年在北京过春节,而大年三十晚上总是一年中最精彩的时刻之一。我会与妻子、岳父母以及家中亲戚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在这几个小时里,我们这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会不停地大吃饺子和点心,把各种各样的酒水灌下肚。每当电视上有蹩脚歌手假唱那些俗不可耐的歌曲时,我们就会兴奋地对着屏幕喝倒彩。
临近午夜,我们就会跳上屋顶,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欣赏北京城无处不在的火树银花,倾听鞭炮齐鸣的隆隆巨响并发出感叹之声。很难向我的美国同胞们描述春节是怎样的一场盛事,它就像把感恩节、圣诞节和美国国庆节放在了一起,但气氛要浓郁得多。年味要经过两周才慢慢散去,而且会在元宵节掀起最后一个高潮。
按图放大
本文作者圣西睿智医生。
可惜的是,春节和美国节日的一个主要共通之处在于,结束往往比开始更为隆重,而且对人们来说结束的方式也更加不健康。这形成了过年的另一项传统,那就是像我这样乏味的医生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劝说读者和观众不要欢度佳节。因此,现在我要挑战一项困难的任务,那就是既为你的健康提供建议又不破坏你的节日飨宴。我可以简单地说“凡事有节制!”,然后放你去超市买东西,但我更愿意先说明几个问题。
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稍稍后退一步并确保每个人都意识到,在中国和美国诱发死亡和残障的主要元凶都是心血管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脑卒中。同时,世界银行(World Bank)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很有意思,其中介绍了中国占全球疾病负担的比重。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情况要比美国严重,原因有很多。报告指出,中国人的平均健康寿命(不受疾病和残障影响的年龄)只有66岁,比20国集团(G20)中一些主要国家低10岁。报告特别指出,脑卒中对“个人健康和幸福的影响最大”。
这些数据让我感到不安,但我和中国患者接触后发现,其中大多数人对此都一无所知。这份报告提出的另一个警告是,中国人均每天食盐摄取量超过12克,是推荐上限的两倍以上,其危险之大令人吃惊。世界银行称,过度摄取食盐“是诱发中国人患非传染病的最常见的风险因素,但这个因素可以得到调整”。吃盐太多是高血压和中风的主要诱因之一,而在全国范围内降低食盐摄取量可能是公共卫生团体可以采取的最快速、成本最低的措施之一。摄入食盐的渠道主要是精加工食品,比如方便面和花样繁多到令人咋舌的调味品。
这些怎么会和除夕联系在一起呢?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平平安安地欢度了春节。让我很担心的一点是,像感恩节大餐和年夜饭这样的典型节日盛宴过后,心脏病和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就会猛增,对此做出论述的文献已经非常多。中国和美国的急诊医生都表示,感恩节和春节期间病人数量会突然上升,而且很多人患病的原因都和饮食过度有关。在春节宴席上,人们会吃很多高盐食品。而大量摄取食盐很容易造成血压上升,那些最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就可能出现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对过节来说,一个最可悲之处就在于人们本打算放松一下,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他们最不愿意做的就是破坏节日的欢乐气氛。因此,一些人可能在席间就已经出现了心肌梗死,但为了不影响别人,他们对疼痛置之不理,一直等到饭局结束才去求医问药。另一些人则会把心口疼误认为胃病,比如消化不良或烧心,他们会等到第二天再去看病或者被送进急诊室,这时他们会说“烧心烧得厉害”,而实际上这是已经发作了半天的心肌梗死。
因此,如果今天你必须把我的一条建议带回家去破坏节日气氛,那么这条建议就是如果你在吃饭时觉得左胸发闷或疼痛,特别是痛感一直传到下巴或左臂上时,千万不要等到第二天再采取措施。我要非常严肃地告诉你:如果真的犯了心肌梗死,你需要在1.5-3小时内到附近医院接受急诊,否则你活下来的几率就会急剧下降。对心肌梗死来说,时间就是一切。心肌缺氧时你需要立即得到救治,否则心肌组织就可能永久性坏死——你可能也会因此和大家彻底告别。
也许之前我打了“凡事有节制”的老官腔后就不应该再说什么,因为这显然就是避免乐极生悲的最佳答案。希望大家在烹饪节日佳肴时多用有利健康的食用油和低盐调味品,特别是少用酱油这类最常见但高盐的调料。此外,主人也许可以拿出最小的餐具,原因是使用较小的盘子、碗和杯子时,人们会吃的比较少而且觉得比较饱,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许多次验证。
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就要靠我们自己在面对美食之际进行自我约束了。我还想把梁立筠博士的建议转达给大家,他和我一样是一名全科医生,还拥有营养学和公共健康学硕士学位。
他的建议是,如果晚上要赴宴,那就要适时起床,吃一顿像样的早餐,然后运动一下,这样到晚饭时就不会饿得那么厉害。如果真想注重健康,那就观察一下桌上的菜肴,挑颜色丰富的菜吃,并且尽量先吃对身体有利的菜。这样留给油腻食物的空间就会比较小,而油腻食物一定会让你体重上升。对酒水也要小心,因为其中可能潜藏着很多热量。一定要备点儿茶(最好是花草茶),或者选择喝红酒,而不是鸡尾酒或啤酒。另外,吃的慢一点儿,不时停下来和周围的人攀谈几句,吃饱以后尽量让自己远离餐桌,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了。
我得率先承认我的自制能力很糟糕,而且我需要好几个星期才能把节假日吃出来的体重减下去,而且在这方面我做得越来越差。如果计算一下我在感恩节餐桌上通常所吃的东西一共有多少热量,光是这个数字就能把我吓出心脏病来。但我希望上述建议能有助于你们中的一些人采取行动,以确保在今后的许多年里都能和亲人一起愉快地度过每一个春节。
Richard Saint Cyr(圣西睿智医生)是来自美国的家庭医生,现在在北京的和睦家诊所工作,撰写着健康博客myhealthbeijing.com。自2007年起他与太太在北京居住。
翻译:Charlie
——纽约时报

董郁玉:国家政治的角度看文革——读麦克法夸尔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Posted: 08 Feb 2013 10:16 PM PST


 
http://www.yhcqw.com/html/psz/2013/23/FGCA_3.html






谁的文革?

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著的三卷本《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以下文内简称《起源》)的中译本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齐。中国内地出版社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版了经过删节的此书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中文译本。
这部专述文化大革命起源的通史,从文革前10年的1956年写起,到1966年文革爆发时止,分成《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大跃进1958—1960年》和《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三卷,共计1430多页,实可谓皇皇大著。《起源》对来自官方与民间的海量历史资料条分缕析,多方考证,细致甄别,贯通因果,以至句句有根,事事有据,其旁征博引的史料之多,所述的历史事件之多,在中外文革研究领域中,尚不见出其右者。
对于中文读者来说,更重要的则在于,《起源》虽以文革起源为全书叙事的脉络,但其成书的逻辑却迥异于中共党史的逻辑,整部书都是在中共党史、或者说是在联共(布)党史的话语体系之外,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契入构成文革起源的国家政治运作,把文革作为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进行研究,从而使人们既能身临其境去体味文革的种种细枝末节,又能与文革拉开必要的观察距离,而不至深陷构成文革起源历史中的具体是非而不可自拔。
在传统的党史话语体系中,党即是国,国即是党;党史就是国史,国史就是党史。于是,各种官定的中国国家现代史乃至近代史,其叙事结构与内容,与中共党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结构及其内容毫无二致,雌雄不辨。这种国史党史同为一体的叙事结构,几无政治权力来源、国家权力合法性、政治责任和政治道德的位置,而尽是革命、路线、领袖和阶级的范式。
正是在这种范式的阐释中,在国史混同于党史的情况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是以中国的国家政治灾难和社会灾难被叙事,而是被当成了一个党在革命征途上的一次挫折被叙事。并且,这个挫折被有选择、有限制地展开叙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这个党因为战胜了挫折、纠正了造成挫折的错误而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
当然,人们不能“对事实发火”。从《起源》一书中,读者可见,在1949年以后的国家政治架构和社会结构中,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确实把中国国家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从某种角度上重叠在了一起。然而,即便如此,把这些同样的事实放置于不同的叙事结构当中,其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以国家历史为叙事框架,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掌握全部国家政治权力的政治组织,文化大革命就是这个政治组织为国家制定和输出的政策及其实施的结果。而这种结果,正是中共组织内部的权力安排与分配以及政策制定与实施缺乏一定规则和程序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串联起一个政党、尤其是一个执政党与国家政治关系的主干,却正是基于其政策实施结果的相应政治责任。一个执政党的政治责任,是其执掌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之有无以及能否存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以中共党史为叙事框架,国家、社会、公民就很难在其中找到厕身之处,而中国共产党则在不同的执政阶段中,被分割成了代表不同“路线”的“左、中、右”派别;这些派别或又被划分成“好人”与“坏人”的不同群体。如是,在面对其对国家负有的政治责任方面,中国共产党就不再是因其掌握全部国家政治权力,而必须对国家负有全部政治责任的一个整体性的政治组织,而是由其中的“(四人)帮”、派(“改革派”或“保守派”)代表整个党,来为某个阶段的政治责任进行担当。这样,文化大革命也不再是这个政党的政策输出和权力运行的结果,而是“四人帮”、林彪等“坏人”当道、“好人”受难的结果,是“右派”不识时务、“左派”错整“右派”、“中间派”没有觉悟的一堆党内事务。
在国家政治中,一个政党作为整体的存在,是其对国家负起政治责任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成为中共党内事务,实则掏空了执政党对国家的政治责任。或者说把执政党对国家的政治责任,变成了厘清并公布谁是党内的“好人”、谁是党内的“坏人”,谁是党内的“七分好人、三分坏人”,谁是党内的不折不扣、彻彻底底的“坏人”,谁又是党内的胸怀“好心”却不得不办了错事、坏事的好人等党内是非。
如此一来,党内“好人”的受难,便可替换国家的政治灾难;党内“坏人”的罪错或某个派别对党负有的党内责任,亦可顶替整个党对国家负有的全部政治责任。在这样的叙事逻辑中,依党内是非而划定的“好人”与“坏人”,不是构成党的整体的不同部分,而是“好人”代表党,“坏人”——通过把他们开除出党——则似乎成了与党组织无关的一部分人,由此便可摆脱这些“坏人”施政而带来的整个政党对国家应负的政治责任。也因此,党内的“坏人”不仅仅是党的敌人,也被用来充当国家的“公敌”。
从国家政治角度来观照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一个政党,能否“摆平”其内部的“坏人”,以便生产出于国家而言的“好政策”,那是政党的内部事务。一个政党,其在政策制定与输出上,是被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整体来看待的。这就是说,如果执政党向国家政治系统输出了“好政策”,那么,从党外的角度看,这不会被认为是这个党内的“好人”制定的政策;反之,如果执政党向国家政治系统输出了“坏政策”,那么,站在国家政治的角度,这同样也不会被认为是这个党内的“坏人”制定的政策。
因此,一个政党,不论依据什么样的党内标准划分出政党内部的“好人”与“坏人”,这些人都代表整个政党在制定和实施政策。因此,这个党也必须为这些政策的后果,以及这些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的政治行为负起政治责任,而不论这些政策的“好”“坏”,以及这些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是“好人”还是“坏人”。
麦克法夸尔《起源》的最大叙事特点,就是没有在中共党内划分出“好人”与“坏人”,进而再以“好人”和“坏人”之分,来诠释他们所主张的政策的“好”“坏”;或者反之,依其所主张的政策的“好”“坏”,有倾向性地把一些人定位于“好人”,把另外一些人定性为“坏人”。没有“好人”“坏人”,当然也就没有国家政治责任的党内替罪者。在党史叙事中的中共党内的“好人”与“坏人”,在麦克法夸尔的《起源》中,都是中共党的一分子;就大的政治目标而言,他们都是为中共党的执政利益而怀相同的政治理想、存相同的政治动机、有相同的政治目的的“同志”。这种不分“好”“坏”的客观叙事,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文化大革命起源的历史过程。

谁的政策?

国家政治,从某种角度简言之,就是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在中国政治制度的背景下,这些政策来自掌握了国家政治权力的执政党。在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下,政策的制定虽无政党之间竞争与博弈的过程,但是,政治权力所具有的天然竞争性,仍会在一个政党内部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出来。
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政治的过程,是围绕政治权力而展开的。一项公共政策,其在实际中发生的效果,总是会强化或削弱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的政治威信,从而强化或削弱他们的政治地位,进而强化或削弱他们在党内的政治权力。这就是党内政治斗争的动力所在,也是所有权力斗争发生的重要因由(参见《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第451—449页)。因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正是麦克法夸尔契入文革起源之处。
由此,《起源》把文革缘起的研究范围扩展至1956年,也正是因为中共在这个时期的政策,开始在实践中引发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并由于党内权力结构和政治制度的限制而难以被纠正,以此为文革的爆发累积了政治能量。麦克法夸尔注意到,“1956年发生了两个关键性的事件——中国合作化的完成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它们随后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最终明显地,也许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第15页)。
以战争的暴力方式取得政权,会难以避免地给政治权力的行使带来影响。这也是绝大多数“革命党”止步在“夺取权力”与“赢得权力”之间的鸿沟前,不能成功地过渡至“建设党”的基本原因。现在看来,在和平建设时期,以战争年代那种命令方式来操控权力,并且还能取得“成就”,这就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政治权力的行使产生更大的误导。以暴力革命“夺取权力”,靠的是枪杆子;以和平建设“赢得权力”,靠的是公共政策。
毛泽东在1955年7月31日的一个报告中,对那些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持谨慎态度的官员进行了嘲笑,说他们“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当然,可能连毛泽东自己都没有想到,压指标、下命令的军事指挥方式在和平时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农业合作化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速度,让毛泽东自己规定的14个月的时间都相形显得过分保守了。几亿农民世代延续的生产方式,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被彻底改变。正是这个“伟大的成就”,空前膨胀了毛泽东的意志。也正是在1956年底,他信心满满地宣布:“这一年过去,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有很大的把握了。(本段引文均见《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第21页)”
但是,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不似一项军事命令的执行那样可以迅速见分晓。农业合作化在4个月之内被迅速完成了。然而,这个政策的实施速度,加倍放大了其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能像打扫战场那样,在短时间内被打扫干净。为此,政策实施者就必须采取其他相应的补救措施来为这个政策善后,并由此产生分歧。这种对政策及其实施的分歧,就是党内政治权力斗争的起源。
当然,在毛泽东一言九鼎的中共党内权力格局中,身处“一线”的政策实施者与置身“二线”的政策设计者毛泽东在政策上的分歧,只能以政策实施者向毛泽东低头检讨而消弭。然而,所有政策参与者都清楚,在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面前,失去更多政治威望的不是检讨者,而恰是毛泽东本人。由此造成的对失去政治权力的焦虑而堆积于胸的块垒,直至10年后的1966年,才被毛泽东一吐为快(参见《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第452—453页)。
《起源》以中共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为经,以中共党内政策参与者围绕政策制定和实施而展开的权力斗争为纬,为文革起源串通起了因果链条。并且,《起源》也常常以寥寥数笔来交代中共在其历史上党内权力斗争的脉络,以为读者建立起相关的阅读背景。
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无疑就是要铲除“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除掉那个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上有自己的一套,并总是以检讨的姿态来蚕食自己政治地位的刘少奇(参见《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第453页)。不过,正如《起源》所述,从中共党内权力派系的渊源上讲,刘少奇应为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刘少奇堪称是毛泽东在中共党内如日中天地位的最力建造者。如果没有刘少奇在延安整风时不遗余力的帮衬,没有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具有超越性的意识形态主导思想,以及其他无数任劳任怨、鞍前马后的铺路和善后,毛泽东在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望,就不会在曾经“山头”林立的中共党内如此快和如此牢固地建立起来(参见《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第11—13页,第108—110页;《大跃进1958—1960年》第153—171页,第218页)。
经过合作化、工商业改造和大跃进,毛泽东在党内的政治威望和实际地位受到了削弱。以毛泽东对权力的敏感性,他对此当然心知肚明。毛泽东力推的许多政策,在实际中引发了大量问题,“甚至在中共的最高领导层,对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实质性的不同意见,自那以后,这些不同意见持续了很长时间并日趋严重,也正是在这些不同意见中埋下了文化大革命的许多种子”(《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第105页)。
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在党内独断暴行的揭露,以及在中共八大通过的新党章中“删节了两处涉及‘毛泽东思想’的部分”(参见《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第106页,《大跃进1958—1960年》第300页),都强化了毛泽东对失去党内政治权力的担忧。没过多久,提议删去这两个部分的彭德怀就在次年的党内政策之争中被剥夺了全部政治权力。而10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更证实了这个“君子之仇”有多深:早已经是“死老虎”的彭德怀又被揪了出来,就此事反复写出交代材料;而“同意”删去这两个部分的刘少奇和其他人,都在文革中为此付出了大小不等的代价(参见《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第106—108页)。
苏共与中共的同构性,宿命般地决定了其最高领导人在党内取得、保有和捍卫权力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的形成,也绝非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一人之功。即使从以党史话语体系精心构造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看,苏东等各个国家的所有共产党组织,虽经过频繁的党内权力斗争,但却都没有形成符合一般政治伦理的制度化的党内权力规则;党的领袖及其同志,都认可、服膺甚至舍身维护这种比宫廷政治还要晦暗和残酷的“山寨规则”。
问题在于,在没有掌握国家权力之时,围绕党的政治权力之争,不论多么残酷,多么背离常规的政治伦理,其影响所及,还基本限制在政党组织的范围内。而在这样的政党“夺取”了国家权力成为执政党,并且是在没有其他竞争执政的政党存在的情况下,其党内权力斗争的方式及其后果,就会对整个国家产生深重的影响。这种党内权力斗争的方式演绎到极致,就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不论从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史,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政治发展史看,以动员全社会的方式来进行一个党的内部权力斗争,且在以此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权力做出颠覆性改变的同时,还能保有整个党的执政权,这样党内权力斗争方式确是一个政治行动的创举。这也许就是麦克法夸尔所谓:“从来没有一个独裁者,发动社会力量反对他自己所创建的国家。这次确乎是所有群众运动之母。(《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第445页)”

谁的责任?

实际上,毛泽东敢于如此所为的独特优势,就在于由刘少奇最先擎起的“毛泽东思想”这面大旗。
上述共产党在进行内部的权力斗争时,没有公开的、制度化的既定政治程序。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共产党内部的权力斗争毫无遵循。从各国共产党内部权力斗争的历史看,在党内权力斗争中的胜出者,无不是其意识形态的忠实体现者。
而正是意识形态的至高无上性,为那些按照一般政治伦理标准衡量过于残酷的党内权力斗争方式,提供了合理性以及正当性的支持。权力斗争的胜者,一定要申明其拥护、遵循和代表那个支撑党的意识形态;权力斗争的失败者,也一定被冠以反对、违背和篡改了党的意识形态。
因此,党的意识形态,是党的政治权力正统性的根据所在。在苏共二十大上,“在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之前,出席会议的大会代表都得到了列宁在1922年12月写下的‘遗嘱’的文本,列宁在这个‘遗嘱’里对斯大林作了严厉的批评;还有一份写于1923年1月的提议撤销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的附录”(《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第45—46页)。由此可见,在共产党内部,如果要剥夺一个人的政治权力,甚或要否定一个人的政治遗产和历史地位,那么,都必须将其与党的意识形态强行剥离。把列宁“遗嘱”下发至苏共二十大代表,就是想证明斯大林绝非列宁主义的合格信徒和忠实执行者。
被各国共产党公认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鼻祖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掌握共产主义运动组织中的实体性政治权力。列宁的早逝,也让列宁主义附体于列宁之身的时间十分短暂。而实际上,真正规范了列宁主义范畴、对列宁主义做出最“权威”的解释,却正是由斯大林在列宁死后做出的。因此,列宁在党内所掌握的实体性政治权力,也没有与以其名字命名的“主义”过紧地粘连在一起。
至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毛泽东思想”以后,共产党内部的实体性政治权力与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的结合就具备了现实而坚实的基础。以掌握党的最高政治权力的人的名字,来命名党的正统意识形态,这就在赋予了这个人的言说以至高无上性的同时,又赋予了其手中的政治权力以意识形态价值的超越性。如此,把党的意识形态附体于个人,某种程度而言,就等于把这个人化身为了党的意识形态。正如上述,马克思和列宁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待遇”(参见《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第314—322页,第448—449页)。
正是这样的“附体”,让毛泽东在党内的政治地位具有了“神性”。这个“神性”就体现在毛泽东的言说、政策设计、权力与党的意识形态的紧密结合上。而1945年之后中共所取得的一系列革命成就,不过都是这个“神性”的证明而已。
问题也正在这里。如果共产党的事业一帆风顺,那么,不会有人去怀疑这个神祗的灵性。但是,当党的最高领导人设计、制定的政策在实际中遭遇失败时,让其去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政治责任,这就不啻让那个在祈祷中丧失了保佑灵性的神祗去担当凡间的具体罪错。在这样的政治架构中,反对毛泽东制定的政策,反对毛泽东,反对毛泽东思想,反对党的指导思想,反对党的意识形态,反对党,反革命……就都成了一回事情。由此,在党内政治权力斗争中,“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奠定了不败的基础(参见《大跃进1958—1960年》第299—302页,《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第171—181页)。
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这个党的意识形态化身地位的确立,为毛泽东的政策设计赋予了天然的政治正确性和不可置疑性。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正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刘少奇,成了其所打造的这个政治神祗的最大祭品。这也正是麦克法夸尔的不解之处:“刘几乎肯定从未想到过任何政变,但他却未作任何抵抗,这确实是很奇特的。相反地,他1966年5月顺从地主持了打倒他的主要政治盟友的会议。(《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第451页)”
当然,在这样的政治架构中,对毛泽东那些在国家政治实践中已然遭遇到多重失败的种种政策感到无能为力的,还不止是刘少奇。在党的意识形态附于毛泽东之身时,那些曾亲眼见证过神祗灵性的同志们,看着“这位带领他们从漫长的革命征途走向胜利的人,现在又以某种捷径,带领他们向乌托邦发起了冲刺”的时候,“谁会去提醒作为神的毛说,大自然可以驯服,却不可被践踏;人们可以移山,却不能创造奇迹;政治革命可以在十年或者甚至一天里成功,但思想革命却需要几个世纪”(《大跃进1958—1960年》第314页)?
正是这样的“人神”一体,使毛泽东具有了党内其他任何人所不可能具有的政治优势。这种政治优势,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本钱。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化身,“毛泽东思想”是中共党的指导思想,因此,毛泽东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化身。这个政治现实,正是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几近彻底颠覆了党的组织结构,但却能给除他自己以外的所有人扣上“分裂党”的帽子,以一人之身凌驾全党之上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现实,也是中共在日后整理文革瓦砾之时,颇有投鼠忌器之感,难以将毛泽东与作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彻底剥离,并且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以及对过去的事情“宜粗不宜细”(引文均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根源。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把“毛泽东思想”定性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提出要“全面、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还为之确立了“实践检验”的标准;且用“发展”的限制性定语,为“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在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动留下了通路。
不过,总体来看,只要“毛泽东思想”存在,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就确实具有不可分性。在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共以往采取的政策措施,也并未要改变党的指导思想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现象。客观而言,党的意识形态、党的政治权力与党的领导人在某种程度上的“合体”,可以提高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增加党的领导人的正统性和高层政治权力的稳定性。这也是毛泽东之后中共党的最高领导人需要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观念及其理论,并将其纳入至党章的基本动机。
更重要的还在于,保证毛泽东政治地位的正统性,是保证中共在国家政治中的合法性的需要。文革的灾难由“四人帮”、“林彪反党集团”造成,以及“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毛泽东脱身于国家政治责任,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中共在国家政治中的合法执政地位。
中共执政地位的确保,需要作为其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的存续,又需要确保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要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就必须对过去的事情“宜粗不宜细”;“宜粗不宜细”,才有当下中国大陆文革历史研究的冷清局面……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环环相扣的制约和限制中,党对国家应负的政治责任,文化大革命给国家造成的灾难,都始终没有得到细致言说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意识形态正统性的缘故,在今日中国,在相当多的人的想象中,文革竟然有了玫瑰色调的魔幻色彩,由此,也才会公然出现“重庆模式”下的政治实践。
“毛泽东思想”让毛泽东仍旧站在中共历史的制高点上。这,也许正应了那句证明毛泽东身在神坛的口号:“毛主席万岁!”而以文化大革命爆发为止点的《起源》,也正是用“毛主席万岁”这句耐人寻味的“最高指示”,结束了这三部探讨文革发生起源的皇皇大著(《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第454页)。

(责任编辑 黄 钟)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10, 2013, 6:24:27 AM2/10/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管见:今日之中共,几人是男儿?

Posted: 10 Feb 2013 12:21 AM PST

叶利辛当年在坦克上发表演讲……



【新世纪特稿2013年2月10日】现在人们知道了,习近平年初时在中共中央党校讲的话,其实是他去年年末视察广东时讲话的翻版,而他在广东讲话时,看来是直抒胸臆,讲得更为坦率。特别是谈到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教训"时,习近平的议论很有激情,他的真实思想,清晰地显露在人们面前。


■正视苏共与苏联的教训

看来,"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的确是萦绕在习先生头脑中的大问题。那么,就再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吧。

苏联是联盟国家,而旧的联盟体制走入困境,在改革中受到强烈反对的压力,联盟国家争取独立成为明显的倾向。于是戈尔巴乔夫推动签订新的联盟条约,而苏共保守派眼见情况不妙,则悍然发动政变。他们仿效当年保守派趁赫鲁晓夫休假而发动政变的先例,对戈尔巴乔夫也来这一套,而这些人在习先生眼里,被视为"还想挽救苏联的人"。然而,旧苏联实际大势已去,新苏联能否成功尚在未定之天,保守派企图以发动政变维持旧体制,其实救不了苏联,反倒使苏联无可挽回地解体。这是历史的辩证法。苏共保守派不懂这个辩证法,中共保守派到现在也还是不懂这个辩证法。

在习先生看来,那"几个还想挽救苏联的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专政工具不在他们手中"。然而,那几个人分明是命令军队开着坦克进入了城市的,就象苏联军队在1956年进入布达佩斯、1968年进入布拉格,也类似于当时的两个月前,中国军队进入北京。但是,苏联军队也许是从1956年的事变中吸取了教训,他们在布拉格被捷克人包围,在自己国内的城市被苏联人包围,都小心谨慎得多了。

习先生为苏联军队在反对政变的苏联人面前保持"中立"而感到遗憾,认为那是"苏联军队非政治化、非党化、国家化"的恶果。殊不知,军队在政治争议中保持中立,人们才能真正看清楚人民的选择。中共不是喜欢说"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吗,那为什么偏要让军队用刺刀强迫人民接受共产党保守派的政治选择呢?

习先生认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一个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了"。那么,"理想信念动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既然讲究认真,那就认真地追问下去呵。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讲得很清楚,是否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是否成熟,取决于旧社会的母体中是否孕育出了新社会的胎儿。列宁也很明白,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夺得了政权,那只是"通常的历史顺序"发生了变化,而苏维埃俄国要走向社会主义,取决于在俄国实现工商业文明。尽管苏联人后来标榜他们已经进入到"发达的社会主义",其实那不过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相对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已比较接近于西方社会的发展水平而已,若论市场化孕育出新的社会,那还差得老远呢。

苏联的社会发展水平还落后于西方社会,偏要标榜自己的所谓"发达社会主义",而实际经济只有在市场化改革开放的情况下才能显示活力,否则就停滞不前,那就分明是道路失败、理论失败、制度失败。

苏共没有尝到经济市场化的好滋味,苏联没有坚持到建立新的联邦体制就解体,它们的失败教训很清楚──苏共的"发达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现实面前苍白无力;在工业化、市场化的时代,只能老老实实走资本主义之路;即使共产党执政,也只能审时度势,适当地为民众谋取更多些的利益,难以改变大局,而若一味坚持自己的专政而压迫民众,坚持专制的联盟体制而压制联盟国家,就迟早要走向失败。

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开不得半点玩笑的事情。

■正视历史唯物主义

显然,面对苏共和苏联的教训,已经显示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野。

看上去,习先生很是信仰唯物史观,很是相信历史规律,那么,不妨就此讨论一番。

习先生以为,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强调所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能够挽救共产党的专政。他告诫他的同志们,要依照唯物史观,把握世界发展规律,了解"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知道"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要怎样走下去"。

在习先生看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史观,而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可惜,事情并非这样简单。

习先生应该想一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也靠所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支撑,是什么道理?是什么史观?

那么,习先生怎么会陷入到以"理想信念"支撑他的"主义"的地步呢?他认为不能否定共产党的历史,不能否定"社会主义",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否定了"不断革命",正视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资本主义长期发展阶段的现实,走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步,而共产党从以社会民主主义为主流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分裂出去,继续坚持"不断革命",而且无视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反思,不在乎"通常的历史顺序"发生变化的深刻涵义,展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实践,终于在数十年后遭遇世界性的、历史性的失败。

身为中国共产党新任总书记,习先生应该知道,无视这一历史事实,无视这一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现实变化,才是历史虚无主义,是陷入唯心史观而无力自拔。

说到信仰,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朝闻道,夕死可矣",描述"闻道"而来的思想上的快感。共产党的问题与这种快感有些相象,是为"朝闻道,夕实现可矣",亦即,只要发现了历史规律,发现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那我就跳过资本主义,立即去建造一座空中楼阁,实行"社会主义"。

即使实践证明这样行不通,只能走市场经济之路,只能实际接受资本主义,但是,习先生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认为,无论如何变化,"社会主义"旗帜下的共产党专政不能丢掉,而市场经济阶段上通行的宪政,则被他们视为"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样一来,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其实践之间,就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并发展为一条深深的鸿沟。

马克思看得很清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众所周知,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之际而设想的一种政权形式。从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从体现阶级斗争的政党政治到非政党政治,马克思设想,会有一个过渡时期,这时有必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正因为是针对过渡时期,而且很可能是一个不长的过渡时期,考茨基不觉得它有多么重要,甚至称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提到的"一个词",同样,普列汉诺夫则根据实际发展变化,认为这个过渡很可能转瞬即逝,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自然也就消失了。

但是,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实践,完全背离马克思学说的理论,它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那个过渡阶段,视为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这时的专政,也就无可避免地从工人阶级的阶级专政,蜕变为共产党一党专政,而且,共产党本身也在蜕变,从代表工人阶级掌权、为人民掌权,转变为它自己永久掌权,不能容忍任何人挑战它的永久专政。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及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阶段上,马克思时代的资产阶级专政,逐渐发展为当今的宪政体制。所谓"资产阶级专政"乃隐藏在政治力量的对比之中,且受到体制进化的制约,也受到经济变化的影响,不能不发展变化。

相形之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已无可救药地落后于时代。

习先生承认,"有些不改的,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还辩解"这不能说不改革"。这没有丝毫的道理。很明显,在市场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全球化的潮流面前,死抱着共产党一党专政不放,无可争辩地表明,它只是共产党的一党之私,与所谓信仰,所谓道路、理论、制度,所谓历史规律,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

有意思的是,习先生借用古代中国失国君王之妃的诗句,慨叹偌大一个苏联共产党"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垮台、解体的命运。这位中国共产党新任总书记看来气魄不小,他要唤起中共全党的男儿之气,或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历史规律抗衡。其实,习先生应该看到,在历史规律面前,在历史潮流面前,顺应而行方为正道,"没什么人出来抗争",才比较明智。

习先生觉得苏共解散时"竟无一人是男儿"是悲剧,那么,他不妨想想,当中共全党跟随毛泽东发动"社会主义"改造,进而大反"资本主义复辟",掀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狂潮,将无数的男儿女儿,包括女党员张志新迫害致死,那数十年里,中共之中有几人是男儿?他也不妨再想想,在当今庞大的中共党政官僚机器之中,难道为其党员的男儿之气留下了丝毫的生存空间了么?

曹孟德对自己的对手不乏尊敬,他称刘玄德与他自己同为当今英雄,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那么,习先生不妨放下架子,对戈尔巴乔夫,对蒋经国,学学他们的男儿之气吧。


郭道晖:“非法之法”与公民的抵抗权

Posted: 09 Feb 2013 10:32 PM PST


约翰・洛克:谁不基于权利而使用强力,正如每一个无法无天的人在社会中所做的那样,就使自己与他使用强力来对付的人们处于战争状态。
 
托马斯・潘恩: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
 

郭道晖


近年社会矛盾尖锐突出,群体性事件日益频繁激烈,大多是基于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官员的严重违法侵权行为,引致工农群众和市民的反抗。有些侵权行为还是打着“依法执法”的旗帜,其实所依之法却是维护特权集团利益、损害公民权益的非法之法。而地方当局往往把公民对恶法、恶令的抵制和对野蛮执法的暴行的反抗,当作“非法”、“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打压,甚至当作“敌对势力”予以严惩。这是对公民应有的抵抗权的无知与漠视。

2011年广东汕尾陆丰市乌坎村爆发村民反对贪腐的村官而兴起的维权事件,本是村民行使合法的抵抗权的正常举动,起初却受到当地政府的压制,导致一位民选的村民代表被拘捕而死亡。事件延续几个月,最后派出省工作组进驻汕尾陆丰,调查处置乌坎事件,承认村民的诉求是合理的,一些村干部确实存在违纪问题,基层党委政府在群众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失误。省工作组许诺紧紧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依法依规处理好村民反映的土地、财务、干部违纪、换届选举等问题,尽快恢复乌坎法治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从而使事件初步平息。这一事件,反映了乌坎村民的公民觉悟,也实际上肯定了公民对政府的非法行为的抵抗权。

一、            恶法非法

经由国家立法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法律法规,一般说来是合法的——合乎立法程序;但是,并非凡合乎法定程序的立法都是合法的,它可能并不合乎法的精神,合乎一定时代中的公平正义原则,合乎人权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实定法非法”现象。譬如就国务院制定的法规而言,导致孙志刚被打死的收容审查法规,导致大批被“劳教”的“右派分子”累死饿死的劳动教养法规,以及导致掠夺城市居民的祖居的房产地产和野蛮拆迁的拆迁条例等等,就属于侵犯公民基本人权的“非法之法”。至于政府部门和地方党政机关发布的一些“红头文件”,本身就不属于法律法规范畴,不合乎《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与程序,其内容更不乏违宪违法的规定。

自然法学家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定法(亦称“人定法”),凡实定法与自然法冲突者无效。霍布斯提出“人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洛克肯定“人民的福利是最高的法律”。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提出“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罗尔斯的“自由优先”原则等等,都是把人的这些基本权利或人权,视为高于法定权利。这都无非是表明,法律应当符合人民应当享有或习惯上已经享有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权利主张。否则,即使它具有法律形式,也是非法的。

马克思早期对不法的法定权利(权力)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出版法就是出版自由在立法上的认可。它是法的表现,因为它就是自由的肯定存在。”“而书报检查制度正如奴隶制一样,即使它千百次地具有法律形式,也永远不能成为合法的。”因为这种检查法不是惩罚滥用自由,而是“把自由看成一种滥用而加以惩罚,它把自由当成罪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1—72页。)因此,书报检查权即使是法定的,由于它违反法的精神——自由,因而是徒有法律形式的非法的法定权力。检查法是非法的实定法。

中国古代也有“非法之法”、“不正之法”的概念。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执政伊始就要求废除连坐法,认为它是“不正之法”,说:“朕闻法正则民悫(诚实),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更明确提出过“非法之法”的概念。他抨击“后世之法”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所谓非法之法也”。(黄宗羲:《原法》)

非法之法的最突出表现是纳粹德国时代的法律。其中像“告密权”这一法定权利,导致大批犹太人和正直人士死于纳粹屠刀之下。二战后联邦德国司法部门在处理这类告密罪行时,被控人犯辩称他们的告密行为是根据当时政权的法律的合法行为,并不是非法的。“对这种答辩的回答是,他们所依据的法律,由于违反基本道德原则,因而是无效的。”

当时有这样一个著名判例:被告是一名妇女,1944年向纳粹当局告密陷害其正在部队服役的丈夫,说他休假在家时曾发表有损希特勒的言论,根据1934年纳粹政府的一项命令(其中规定凡发表不利于第三帝国的言论是非法的),其夫被判死刑(未执行)。1949年该妇女被控犯有1872年刑法典规定的非法剥夺他人自由的罪行。联邦德国班贝格上诉法院最终判决她有罪,理由是:纵然希特勒时代的法院是按纳粹政府的法令判处其丈夫的,但该法令“违反了一切正直人的正当良知与正义感”,因而是无效的。这一判例被西方法学界认为是自然法学说的胜利,是二次大战后自然法学思想与人权理念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另一个类似案例是:

一位纳粹德国时期前初级司法官普特法尔肯(Puttfarken),因告发商人戈逖希(Goettig)在厕所墙上写“希特勒是一个杀人狂,应对战争负罪”的标语,导致法院判处戈逖希死刑。战后图林根刑事陪审庭以“胁从谋杀罪”判决告发人普特法尔肯终身监禁。普特法尔肯辩解说,他告发戈逖希是出于对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的信仰,这在法律上是不受追究的。萨克森州总检察官J.U.施罗德博士(Dr. J. U. Schroeder)则认为,“国家社会主义党国的立法,连同据此作出并发布的死刑判决,均缺乏任何法律上的有效性”。由此,他指出:

“任何法官都不能以一种不仅不公正而且甚至是犯罪的法律为基础,并以此作出法律判决。我们要以人权为依据,它高于一切实定的法律;我们要以不可撤消的、亘古自有的法为基础,它否定那些犯罪的、反人道暴政的命令具有效力。”“凡正义根本不被追求的地方,凡构成正义之核心的平等在实在法制定过程中有意地不被承认的地方,法律不仅仅是‘非正当法’,它甚至根本上就缺乏法的性质。”(见(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律的不法与超法律的法》(1946年),舒国滢译,转引自《公法评论》网2003年6月27日。)

纳粹的这类反动的法,是典型的“恶法”。当年的法西斯德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对犹太人、对进步人士的迫害都有“法”可依。但有“法制”(法律制度,legal system)不等于有“法治”(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治”不单是形式上的法网严密,而是具有实质民主的“良法之治”。

我国在文革中最高领袖虽然公然宣称要“无法无天”,实际上并非绝对“无法”,为了维护文革时期封建法西斯的统治秩序,某些恶法也曾大行其道。如196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即所谓《公安六条》,其中规定:“凡……攻击污蔑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的,都是现行反革命行为,应当依法惩办。”这就是恶名昭著的所谓“恶毒攻击罪”。文革中如果不满或反对毛泽东的“最高指示”和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甚或只是因为不小心损坏了报纸上的毛主席像,拒绝或反对呼喊“毛主席万岁”,就可根据这个“恶法”判重刑甚至处死刑。不知有多少无辜群众遭此毒手,张志新、林昭等烈士就是最突出的惨案。这个《公安六条》就是最典型的恶法。(对此恶法,本刊2012年第12期崔敏教授的文章《为祸惨烈的“公安六条”》有翔实的论述。)

二、对“恶法”的抵抗权

“恶法非法”。对这类恶法与恶令、恶行,人民不但有权不予遵循,而且有义务进行抵制。这就是作为人权的“抵抗权”。抵抗权就是对侵犯人权的非法的国家权力、非法的法、非法的法定义务和野蛮执法的暴行进行抵制和反抗的权利。

这种抵抗权,可以是法定权利;也可以是非法定的权利,即作为人权或道德权利的抵抗权。
古典自然法学家已提出过抵抗权的理论。除霍布斯认为人民全部权利都已交给政府中的一人或少数人,人民只有服从政府权力的义务,而无反抗主权者的权利外;其他如斯宾诺莎、格老秀斯、普芬道夫都主张在人定法严重违背正义的情况下,应当承认人民有权甚至有义务反对它。洛克更明确提出了抵抗与革命权的主张,认为人民只是暂时寄主权于政府,政府不道,人民可以收回此权,有进行抵制或革命的权利。他认为自由是人民拥有的自卫的权利,一旦政府或统治者侵害人民的利益,就可以奋起反抗。“这种不受绝对的、任意的权力约束的自由,对于一个人的自我保卫是如此必要和密切联系,以致他不能丧失它,除非连他的自卫手段和生命都一起丧失。”(洛克:《政府论》第四章)潘恩、杰斐逊都认为存在着不被人定法约束、不可被其废除的自然权利。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权的兴起,本就是作为一种抵抗权以反对专制政府的侵害而提出的。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法国1793年的宪法第35条都宣布“当暴虐的政府违反人民的权利时”,“反抗压迫”是一项“不可转让”的人权和“最不可缺少的义务”。(《法国宪法》(1793年),《外国法制资料选编》下册,第57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这是把抵抗权作为法定权利的最早文件。

至于英国,也不是没有这种传统。正如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英国宪法》一文中指出的,“如果可以说英国人一般是自由的话,那末他们的自由就不是法律的赐予,而是反对法律的结果。”(《马克思恩恩格斯全集》第l卷,第704页)德国在二战后,鉴于纳粹暴行的教训,在联邦德国基本法(宪法)第20条第4款对抵抗权作了明确规定:“对于所有要排除这一秩序者(指破坏宪法的民主秩序——引者),在没有其他救济方法时,所有德国人都有抵抗权。”

不仅一般公民面对恶法有抵抗权,即使是官员小吏,也应当有拒绝执行恶法的权利,这也是他的良心义务。

法官判案,除了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外,面对恶法、恶令,在执行时还要讲良心,运用对恶法恶令的抵抗权,保持做人的道德底线,这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国外有些国家就把法官要凭良心也作为审判原则之一纳入宪法。

我们党的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你整我、我整你”的残酷的政治斗争。在最高领袖专权、一个人说了算的不可抗拒的运动中,仍然有一些明智之士和没有泯灭良知的党员干部,不怕担风险,或冒死“包庇”无辜受害者,或在可能条件下宽容、善待一些受难者。

中国宪法和法律没有抵抗权的概括性原则规定。不过宪法赋予公民有对政府进行监督、批评和控诉的权利,公民还享有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集会示威游行自由等政治权利以及司法救济权。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一款对正当防卫有明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同时,第三款还规定了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世界各国的刑法,在规定正当防卫时,防卫事由中通常还明确标明包含“正在发生的危及人身自由的不法侵害”。虽然上述“正当防卫权”是对抗执法中的不法侵害的,无疑也适用于对恶法的防卫权、抵抗权。

大而言之,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人民行使对专制腐败的统治者的革命抵抗权的体现。1976年声势浩大的“四五运动”,也可说是人民行使抵抗权反对“四人帮”的一次革命斗争,“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见《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此外,改革开放初期国务院制定的法规中,也有企业可以拒绝摊派、农民可以拒绝“打白条”等规定。这些都可以说是属于法定的公民抵抗权范畴。现今各地时常发生的群体性维权事件,大多是公民和群体行使抵抗权的体现,有关部门和地方官员应当理智地予以尊重、疏导、化解;只要没有超出法制轨道,就不能对之打压,否则就是侵权行为,是违宪的。2002年初,国务院新颁《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把所有的单位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非商业合理使用软件,定为非法并处高额罚款而成恶法,百姓反响强烈。“两会”期间,60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向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提交《议案》和《提案》,要求修改或废止该《条例》。年底,最高法院发布司法解释,把软件保护限制在商业使用范围内,极大地缩小了打击面。(见俞梅荪回忆胡绩伟文:《危难时刻的智勇者胡绩伟》)

不止公民,各级公务员也有抵抗权。我国《警察法》第33条: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这种抵抗权,一是基于法治伦理,执法者的正义良心;二是若执行恶法恶令,公务员自己要受到法律惩处。如警察法第22条:“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五)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第50条:“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我国《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238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此罪,从重处罚。

2012年在审判王立军一案中,也可看出,王立军身为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明知薄谷开来有故意杀人重大嫌疑,面对具有强势的市委领导人薄熙来的恶令恶行,本应加以抵制,依法追究,但他却徇私枉法,故意包庇他们,使其不受追诉,其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且情节特别严重。只是后来感到自身安全面临危险时,才采取对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案重建档案、调查补证、保留物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对公安机关侦破该案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法院对其所犯这项徇私枉法罪酌情从轻处罚。王立军对其不法上司的前恭后倨、先包庇后举发,或可说是一种将功折罪的后发的软抵抗。

三、维护宪法的法定抵抗权与作为人权的法外抵抗权

由以上关于抵抗权的理论与立法及实践可以看出,抵抗权可以是法定权利,也可以是法外权利(人权)。

“作为法定权利的抵抗权”,是在现有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的一种对国家权力的专横的抵制与救济。如运用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集会示威游行自由等政治权利以及司法救济权,对政府的违宪违法行为、侵权行为进行抵抗。这种抵抗权是合法的抵抗权,是维护现有宪法秩序的,带有预防性与补救性,可称为“维护宪法的法定抵抗权”。

“作为人权的法外抵抗权”,是针对“恶法”、实定法的非法而采取的超法律的法外权利(人权、良心道德权利)进行反抗,是未被合法化的抵抗权,是反对现行“非法之法”的,因而具有正义性质。即使它可能并不合乎现行法律(某个恶法,乃至反动的法统),却合乎“法上之法”,即公认的人权、正义。美国人民反对殖民地统治者英国的独立战争,就不是凭借其宗主国英国的法律,而是以“法上之法——人权与正义”为号召。我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基于超越旧法统和法律的人权、革命权,对旧的封建专制的反动法统的否定。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现行八二宪法第四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宪法,以及2012年将保障人权条款也纳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之后,基于人权的抵抗权就提升为法定权利了。人权入宪入法的重要意义是扩大了权利品种的广度。宪法已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有限的,公民还保有许多宪法文本尚未纳入的、非法定的权利或人权。按照“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虽未确认、也未禁止的权利,这可称为“剩余权利”、“潜在权利”或“漏列权利”以及日后随着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发展而“新生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宪法修正案要单列一条指出:“不得因本宪法列举某种权利,而认为人民所保留之其他权利可以被取消或抹煞。”(第9条)而这些“保留的权利”就包括人权和其他习惯权利、新生权利。公民行使这类法外权利,只要他不违反其他法律,是不受法律追究的。这其中就包含“作为人权的法外抵抗权”。

当然,作为一个具有良知、顾大局的公民,在行使其抵抗权的时候,应当掌握一定的度。正常情况下,都应当遵循现行的宪法秩序和法律程序,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手段提出自己的诉求,抵抗公权力的非法侵犯,争取自己正当的权益。譬如《立法法》第九十条已规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这实际上接近于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在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所谓“红头文件”尚不构成极其违反正义的“恶法”,或尚未穷尽纠正它的救济渠道时,如果不遵循必需的法律程序就擅自加以“抵制”,有碍维护现行宪政秩序,也是不可取的行为。西方法学家格林曾提出行使抵抗权的三前提:1.没有撤销法律的途径;2.政权为私利所操纵,不得人心;3.秩序已不能维持。

至于从立法者视角考量,对这种群众性的抵制,应当视为人民对立法理念的非公平正义、立法技术或程序上的不合理或不民主提出了警示,立法者应当自省其立法的是非得失,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非法之法”主动地及时地予以修改或废除。

(作者为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博士生导师组成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 黄 钟)


——炎黄春秋

武健华:叶剑英汪东兴密谈处置四人帮

Posted: 09 Feb 2013 10:17 PM PST

文革时期叶剑英(右四)、汪东兴(右五)赴大寨参观合影

粉碎"四人帮"至今,虽然已经过去36年了,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某些历史真相仍属未解之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韩钢2011年12月12日在《北京日报》发表的文章就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他说:"汪东兴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虽然汪迄今从未公开忆述此事,但从其他当事人的回忆看,汪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至于详情如何,目前仍然不得而知。"

我在汪东兴领导下,参加了粉碎"四人帮"的全过程。在未对"四人帮"采取行动之前,汪东兴同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之间的酝酿活动我也知道一些。因为凡与粉碎"四人帮"的有关情况,汪东兴在华、叶处商谈后,回来都与李鑫和我通过气。现就我所知,照实地写出来,如能为党史工作者及广大读者提供些参考,我将会感到极大的宽慰。

9月14日夜,汪东兴和李鑫两人向华国锋进言:要设法除掉"四人帮"

毛主席逝世以后,9月10日晚,将毛主席遗体送到人民大会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吊唁仪式期间,汪东兴日夜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值班和休息。我作为吊唁期间主管人民大会堂警卫工作的工作人员,也同他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值班。

1976年9月12日和9月14日深夜,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看望汪东兴。他们一起谈到"四人帮"近几天的活动:9月9日凌晨2时在政治局讨论治丧问题会上,江青哭闹着要开除邓小平党籍的问题;9月10日王洪文在紫光阁擅自开设中央办公厅值班室的问题;姚文元他们还动员不少人向江青表忠心,写劝进信等等。李鑫还说:"我在钓鱼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伙人在钓鱼台经常聚会碰头,每次开政治局会议前,他们都先开小会,讨论对策。现在主席不在,他们肯定会造反夺权。我们要早下决心除掉他们,免得被动。"

汪东兴说:"我们对'四人帮'的了解和分析,很多想法是一样的。你同我谈的情况,提的意见很重要,你找个时间去华国锋同志那里,把我们两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同他谈谈,主席遗体在,我不好离开大会堂,让他对'四人帮'的这些情况有个了解,对'四人帮'的处置意见请他下决心。"

李鑫于9月14日晚去了东交民巷华国锋家,和华国锋谈了"四人帮"在钓鱼台频繁活动的情况和最近的动向,并代表汪东兴提了除掉"四人帮"的意见。李鑫在华国锋家里吃的晚饭,边吃边谈。当天夜里,李鑫又到大会堂福建厅汪东兴那里,他说:我把我们两个人对"四人帮"的看法和处置意见,都对华国锋讲了,他听进去了。虽然他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

9月12日上午到10月4日下午,叶剑英元帅与汪东兴进行了四次密谈

第一次密谈。1976年9月12日,毛主席吊唁仪式的第二天,党和国家领导人继续参加吊唁和守灵。上午中间休息的时候,叶剑英元帅(以下简称叶)到了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他一见到汪东兴(以下简称汪)就说,一方面我来看看你,一方面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又说,自9月9日以来,你是日夜的忙,没有很好的休息过,可不能把身体搞垮哟!很多事情还等着我们去做呢!

汪:事情的确很多,瞻仰毛主席遗容还在进行。全国要求来京参加吊唁治丧的人民来信来电像雪片一样,秘书处忙于答复。追悼大会正在抓紧准备。遗体保护问题专家们正在研究,去越南取经的专家尚未回来,预计遗体保护的问题可以解决,请叶帅放心。

叶:毛主席逝世是一件很不幸的大事,我们都很悲痛!可是还有人不顾大局多方干扰。江青在讨论毛主席丧事的会议上,闹着要开除邓小平的党籍。姚文元跟着起哄,不必去说它了。而政治局中竟有人毫无根据地说主席脸色发紫,怀疑是医生害死的,弄得医生们很紧张。好在王洪文、张春桥都参加值班,不然又要颠倒是非了。

汪:毛主席逝世时,正好是华国锋和张春桥值班。我们在毛主席那里值了几个月的班,亲眼看到医生、护士高度负责,全力投入治疗和抢救,怎么可以无根据地怀疑他们呢?
叶:我们都能理解,我想你能顶得住压力!

汪:叶帅,压力我是不怕的。你知道,他们早就想把我搞掉。1967年1月,江青一伙就在幕后策划,在中南海内掀起"火烧""油炸"汪东兴,在国务院小礼堂几次召开大会批斗我。主席知道后说话了:烧烧炸炸都可以,但不要烧焦了!这才把他们的气焰压下去了。后来江青一伙又给我戴上"特务头子"的帽子,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调离我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撤掉我办公厅主任的职务等等。所有这些都被毛主席识破了,制止了。

叶:你在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经历了不少难办的事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一种锻炼。我虽然老了,但锐气还是有的,看来,我们与他们的这一仗,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汪:对这伙人多年来我是看透了,他们搞分裂党的活动,是决不会罢休的。我们这些人,只要不倒不死,将永远是他们的对手。

叶:现在江青他们还在中南海活动吗?

汪:江青这两天在中南海跑到毛主席住地,要看毛主席那里的文件,被拒看后江青大为不满。她又要闹事了。主席逝世后,他们的活动更加频繁,更加明目张胆了。
叶:对于这一点,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现在双方都在搞火力侦察,选择突破口寻找时机。好,我们改天再谈。

第二次密谈。1976年9月15日,在京的外国同志和朋友以及外国专家,同首都群众一起瞻仰毛主席遗容。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毛主席遗体旁守灵,并在吊唁大厅分别接见前来吊唁的各国朋友。会见外宾后,叶剑英元帅和汪东兴由吊唁的北大厅,来到东大厅南侧的一间办公室里,又开始了交谈。

汪东兴把近日江青要华国锋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毛主席处文件处理的问题,并且提出她、姚文元、毛远新和汪东兴都要参加常委会的事情向叶帅作了汇报。

叶帅听后说:他们气势逼人,向华国锋出难题,逼他表态。

汪:那天因为夜已深,没有打扰你。国锋同志同我商量后决定改为,中央常委会听取江青、姚文元和汪东兴对毛主席处文件处理意见的汇报。

叶:好主意,我们不能上当。他们正在挖空心思向华国锋施加压力,向中央常委会要权力,想挤进中央常委会内。做不到!今年我们党先后有三位领导人与世长辞了。"四人帮"乘机作乱,中国革命处于危难之中。

汪:江青一伙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党中央同他们的斗争是势不两立的。

叶:他们背离党中央,背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搞阴谋诡计,搞分裂,我们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中国革命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倒退失败!

汪:主席生前在政治局会议上,几次讲过周勃、陈平平吕氏乱,巩固汉室的这段历史。我看主席这话是有所指的。

叶帅点头说:老实说"四人帮"的罪恶比吕氏尤甚!他们迫害致死多少老同志啊!真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当叶帅谈到批判刘、邓、陶的问题时,汪东兴对叶帅说这个问题我了解是这样的:

1967年7月9日晚8时许,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118"房间,召集周总理等一些老同志和中央文革小组的人一起开了一个会。会上毛主席说他要离京外出一段时间,并谈了他离京后的工作问题。江青一伙不让我随主席外出,理由是我是办公厅主任,走了谁来抓这一摊工作?主席没有同意他们的意见。主席说办公厅主任可以找人代理嘛!又说可以叫戚本禹代理中央办公厅主任。主席说了话,就这样定下了。

主席对参加会议的同志说:"对刘、邓背靠背地批一批是可以的,不要搞什么面对面的批斗。"当时参加会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会后我马上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央办公厅工作会议,传达了"118"会议有关的重大事项,并要求大家认真贯彻执行。

1967年7月中旬,陈伯达在一件关于批判刘少奇的"请示报告"上圈阅同意,并将刘少奇三个字中"少奇"两字勾掉,又在"刘"字后面加上"邓、陶夫妇"四字。7月18日,北京的一些群众组织数万人,在中南海西门外召开批斗刘少奇誓师大会。以后又有一些群众组织在中南海周边"安营扎寨",要求"刘少奇滚出中南海"。

当时毛主席住在上海。武健华同志得知戚本禹在组织大会批斗刘、邓、陶夫妇后,先后两次打电话报告了我,我当即报告了毛主席,主席让我马上给周总理打电话,请周总理告诉他们,对刘、邓、陶等人不要搞面对面的批斗。总理说:"主席的指示我知道了,你最好直接和戚本禹讲讲。"我又把主席的指示用电话通知了戚本禹。

戚本禹很不高兴地说:"你说的事情我知道了。家里的事由我来办。"说完就气哼哼地把电话挂断。

据事后了解,江青一伙并没有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他们还是阳奉阴违地组织人批斗了刘、邓、陶夫妇。

叶帅听完这段话后说:他们无法无天!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灾难又要临头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得国常于丧,失国常于丧。"眼下我们不得不防啊!

第三次密谈。1976年10月2日下午3时许,叶剑英元帅按照预约来到汪东兴在中南海南楼的办公室。叶帅是第一次到这里来。进门时,他把身边随员留在楼下,自己一个人上了楼。进屋后,他沿着靠海的窗户边看边说:这房子貌不出众,但地点好,看得远,幽雅安静,是办公的好地方。

汪东兴给叶帅冲了一杯龙井茶,对叶帅说,请坐下来谈吧。

叶:最近形势很紧张,这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中国人常拿"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来比喻首恶不除,祸乱不止。我看"四人帮"不除,我们的党和国家是没有出路的!

汪:为了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挽救党的事业,我们有责任粉碎"四人帮"这个反革命集团!
叶帅探着身子、压低声音问汪东兴:"你考虑好了吗?"

汪东兴用肯定的语气说:我认为形势逼人,不能再拖延,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叶帅坚定地说,对!他们的气势发展到如此地步,该摊牌了,不能失掉时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他停顿了一会儿又说:"至于斗争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待见分晓"。

汪东兴庄重地说:叶帅,你是我们党内以深思熟虑、多谋善断而著称的领导人,由你和华国锋同志一起领导,团结政治局大多数委员,我看优势会在我们方面。

叶帅说:9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我同先念、向前请假先退席了。江青竟然擅自宣布散会,留下"四人帮",围逼华国锋。你留下来陪同华国锋一起对付他们,做得对。

汪东兴说:当时我觉得他们这样做很反常,他们简直就是在质问华国锋同志。

叶帅异常激动地说:看来他们已经开始下手了!他们是在逼华国锋摊牌,交权!他们阴谋篡党夺权的野心由来已久,想把他们的帮派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

妄想!我们要立即找华国锋同志谈,要加速采取果断措施。

太阳已经落山,汪东兴对叶帅说:叶帅,消消气。今晚请你尝尝我们家里的饭菜。
叶帅很高兴地和汪东兴一起进了晚餐。

叶帅严肃庄重地说:好!就这样说定了。我现在就去华国锋那里同他谈,具体问题由你今晚去华国锋那里谈。一定要严格保密,不能走漏半点风声!尽量做到知密范围小,但也不排除出点小的乱子。

汪东兴说:肯定有风险,但力争不出乱子。

叶帅临出门时叮嘱说:事实摆在眼前,逼着我们要加速进程,不能失掉良机。4日下午我再来,不要打电话,你也不能到我那里去,不要惊动了他们。

汪东兴说:我明白。

按照叶帅的交代,10月2日晚9时汪东兴去了华国锋副主席在东交民巷的住地

在华国锋副主席办公室,汪东兴对他说:今天下午叶帅到我的办公室来,我们谈了一个下午,主要讨论如何解决"四人帮"的问题。

华国锋回话说:叶帅刚才来过。你们谈的意见原则上和我想的一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具体化。刚才我和叶帅商议过,由你先提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我们再来议定,你看这样好吗?

汪东兴想了一会儿说:我回去考虑一下,拿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明天我再来汇报。
华国锋又进一步明确地说:形势逼人,争取在一周内解决怎么样?你尽快准备,但也不要过急,没有准备好,不能动手。

汪东兴表示同意:我争取一周内作好准备,没有把握的仗,绝对不能打。明天我把方案拿出来咱们再定。

华国锋说:你制订方案时,还要考虑到困难和阻力,而且时间紧迫。
汪东兴说:时间是很紧了,据我了解,张春桥最近两次到中南海,在江青家里谈了很久。我们一定要赶在他们前头。

华国锋最后说:那好,明天还是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见面,不打电话了。

华国锋、叶剑英两位副主席,要汪东兴拿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来。汪要张耀祠、李鑫、武健华三人与他一道谋划

1976年10月2日晚,汪东兴送走叶帅后,已经是7点多钟了。他在办公室来回踱步,盘算了一会儿,让值班的高成堂秘书通知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李鑫和中央警卫局副局长、8341部队政委武健华到中南海南楼汪东兴办公室开会。由于工作的关系,东兴同志和我们多有接触和交谈,所以大家对局势的现状,毛主席对"四人帮"的批判,中央同"四人帮"斗争的情况,大致都是清楚的。我们三人到场之后,东兴同志就直截了当对我们说:中央已经下了决心,对"四人帮"要采取行动。他一面说,一面用手画了一个圈,五指并拢攥紧了拳头,示意要把"四人帮"一网打尽。他说,你们先琢磨出一个行动方案,我要到华国锋那里去,我回来后,咱们继续讨论行动方案。他特别强调,要严守机密,不能有丝毫疏忽。他正要离开办公室时,又告诉正在交接班的高成堂、孙守明两位秘书,在他的办公室旁为李鑫、武健华准备一间办公室和卧室,从现在起,他们就在这里办公和休息。回转头他又交代张耀祠:你回去要内紧外松地抓紧中央办公厅、中央警卫局的日常工作和人员情况,这几天不要发生意外事端,有事随时当面通气。

10月3日凌晨3时,李鑫、武健华在汪东兴的办公室,向他汇报了我们商量的行动方案的初步意见,东兴同志和我们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在讨论行动方案时,我们本着以下四条原则去考虑问题。

一是,把握"四人帮"的心理状态。在这段时间里,张春桥处心积虑想把出版毛选的权抓到手。他曾经在近期找李鑫向他汇报过关于出版毛选五卷的情况,并向李鑫索要几份稿子去看。利用张春桥对出版毛选五卷工作的关注,把常委会议内容确定为:研究毛选五卷出版问题,应该对张春桥是有极大吸引力的。

二是,按惯例行事。中央对研究毛选的出版问题,特别是涉及稿子问题时,历来都是在怀仁堂正厅开会,因为中央曾有过规定:凡属毛选稿件,不得带出中南海以外的地方研究。对这些规定,张春桥、王洪文都是知道的。

三是,抓住研究涉及毛主席的重要问题,如研究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选址问题,作为常委是必须参加的,这样使张春桥、王洪文不能托词不到或因故请假。

四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在怀仁堂这里采取行动,较为方便有利。

根据以上考虑,我们提出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内容有二:一、研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问题;二、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选址问题。

在这个方案中确定,解决"四人帮"的顺序是:在怀仁堂解决王洪文和张春桥两个人的问题之后,再依次分别处置江青和姚文元的问题。毛远新与"四人帮"区别对待,对他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就地监护审查。

在这个行动方案中,还对行动期间,力量的组织,隔离地点,保密措施,战备预案以及同北京卫戍区的分工和配合问题,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

讨论到最后,汪东兴遵照华国锋、叶剑英副主席的指示,对李鑫、武健华两人的工作进一步做了明确的分工:李鑫集中精力起草将来提请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的三个文件,即由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关于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决议》、《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并起草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议。

武健华协助汪东兴组织和实施有关行动方面的各项任务,同时做好协同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

张耀祠同志除坚持日常工作外,至时将负责处理毛远新并与武健华一起解决江青的问题。
我们对行动方案的研究和制订一直到10月3日凌晨4时许才结束。

汪东兴分别向华国锋、叶剑英两位副主席汇报了粉碎"四人帮"的实施方案,并得到党中央的批准,粉碎"四人帮"的义举由此进入实施阶段

1976年10月3日晚9时,按约定的时间,汪东兴和华国锋在东交民巷华的办公室又见面了。汪东兴向他详细汇报了粉碎"四人帮"的行动部署和实施方案。

华国锋副主席听完汇报后说:"听了你们制定的行动方案,我认为办法是可行的。我考虑时间是否再缩短一些,争取提前解决。"

汪东兴说:"我看这个主意好,免得夜长梦多。准备时间是否由十天缩短为六天,我们还要提防他们铤而走险先动手的可能。"

华国锋沉吟了一会儿说:"这样吧,你再约叶帅谈谈,看他还有什么新的意见。如果叶帅先来我这里,我和他谈;如果叶帅先去你那里,你就同他谈。"

汪东兴说:"那好,我再向叶副主席去汇报。"

第四次密谈。1976年10月4日下午,叶帅如约来到中南海南楼汪东兴办公室。

汪东兴在大门口迎接叶帅。看叶帅走得很急,气喘吁吁,面孔涨得通红。东兴同志请叶帅慢慢走。叶帅没有放慢脚步,边走边说:"慢不得!慢不得,要一鼓作气啊!"

叶帅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听汪东兴汇报:"2日晚上,我去了国锋同志那里,他告诉我你刚从他那里离开。我把咱们的想法都同他讲了。他认为我们的意见和他的想法原则上是一致的。问题是如何具体化。根据国锋同志的要求,我和张耀祠、李鑫、武健华一起商量了一个粉碎'四人帮'的实施方案,昨晚,我又去了他那里,把我们研究的实施方案向他详细汇报了,国锋同志认为可行,要我再向你请示汇报,看你还有什么新的意见?"叶帅示意请汪东兴讲。

汪东兴把粉碎"四人帮"的行动部署和实施方案,一一作了详细汇报。叶帅听得很仔细。听完之后,他沉思片刻说:"兵法上有这样的话,'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凡谋之道,周密为宝'。我看这个计划比较成熟,安排也相当周全了。照这个实施方案执行,必会成功。"叶帅接着又说:"当然,还要特别注意保密啊!因泄密导致失败的历史事件太多了。同时警戒要严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一定要把紧这一关。"

汪东兴很赞成叶帅的指示,他强调说:"叶帅讲的,都是从我党历史上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将要求所有行动人员务必切实做到。"

最后叶帅说:"基本上准备好了,应抓紧睡个好觉,保持精力充沛,士气旺盛,保证打好这一
仗!"

汪东兴说:"我们一定组织好,请叶帅放心!"

10月5日下午,华国锋在汪东兴陪同下,亲自检查了设在地下工程内各个隔离点。汪东兴带领有关同志逐一检查、部署战前各项工作

1976年10月4日上午,汪东兴同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毛维忠、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局长刘剑以及武健华一行四人,以一级战备的名义,检查地下工程内各个隔离点,并对地下工程的安全措施、家具用品、盥洗器具、机电设备等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后责成8341部队防化科长黄昌泰、工程管理中队教导员廉洁,在绝对保密的原则下,紧急动员最必需的部队,按使用状态,做好一切准备。10月5日下午,汪东兴陪同华国锋到地下工程,对各隔离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认为完好可用。此后,汪东兴、武健华又对怀仁堂会场及其大小门出入口、停车场,进行了细致检查;对有关的武器弹药、车辆装备、通讯联络、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了详细地布置和检查。同时,还制订了非正常情况时几种应急的预案。

行动人员的挑选和编组:我们从政治素质、军事技术、身体条件以及对情况是否熟悉等几个方面考虑,经过再三斟酌,反复挑选,从警卫局的局、处、科级干部中,从8341部队的师、团、营级干部中选出了行动小分队和参加此项任务的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编组。

1976年10月5日凌晨2时,汪东兴再次来到华国锋的住地,向他汇报行动前的准备工作落实情况;同时请示8341部队在行动时与北京卫戍区部队的分工和协同配合问题

华国锋把刚刚离开他家的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吴德,又请回来一道商量。

汪东兴对吴德说,我们两家协同行动有三个方面:一是首都的安全,北京卫戍区负责,8341部队仍负责其原有的防务;二是,这次行动我们负责的对象是"四人帮"和毛远新,其他的人由你们负责解决;三是,有关姚文元的问题。姚文元家住北京市西城区按院胡同,那里的住地警卫由北京卫戍区担任,不属于8341部队管辖。按照这次行动方案办,如果姚文元接电话后立即来中南海,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他借故不到,我们马上要去他家行动。为防止发生误会,我们建议北京卫戍区有一负责同志,能到中南海来同我们一起组织这次行动。

吴德说:"我们负责解决的对象住得比较分散,这些人不能就地监护,要找地方安排,行动时可能惊动周围的人,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设法解决。首都的安全问题我们已经做了全面部署,配合你们解决姚文元那里的问题,我们已决定请吴忠司令员去中南海。"

华国锋副主席最后说:"那好,分工和配合的问题就这样定了。我们与叶帅都谈过,就照这个行动方案办。现在看起来,经过五天的准备,如果不出意外,成功是会有把握的!"

汪东兴进行战前部署,下达任务,宣布纪律,随时处于战斗状态

1976年10月6日,星期三,农历丙辰年闰8月13日。据气象预报:北京地区,白天阴转多云,风力二三级。夜间,多云转阴,风力一二级。最高气温18度,最低气温10度。是个有利于行动的好天气。

这一天是普通的一天,也是历史上难忘的一天。

上午8时许,汪东兴主任同往常一样,让秘书告知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请他们通知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副主席今晚8时,在怀仁堂正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内容有两个:一、研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问题;二、研究建造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问题。

整个上午一切都那么寻常。快近中午时,我经东兴同志同意,到中南海内外去看看动静,观察一下有无可疑征候。我先从南海走到中海,着重看了中南海大西门到怀仁堂一带;又骑上自行车环绕中南海外围转了一圈,特别对中南海周围的几个制高点――电报大楼、景山、白塔等处进行了观察,一切照常。回来后,我报告汪东兴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汪东兴说,按照计划进行。

10月6日下午3时,张耀祠和我到了汪东兴南楼办公室,他要同我们商定当晚处置江青和毛远新的实施办法。汪东兴对张耀祠说:今晚8点钟,由你带上李连庆那个行动小组的四个人,先去把毛远新监护起来。你现在回去后,先找李连庆研究布置具体执行方法。处理完毛远新的问题后,你在丰泽园值班室等武健华带人来,然后你们一起去"中南海201"江青住地隔离江青,由你向江青宣布中央的决定,对她进行隔离审查。你看这样可以吗?张耀祠说没有问题,领受任务而去。

10月6日下午3点30分,我通知四个行动小组的全体同志,集中在南楼汪东兴办公室外面的几间屋子里,等待接受任务。

汪东兴分别对每一个行动小组,进行动员,下达任务。

第一个行动小组的任务是,负责解决王洪文的问题。组长李广银。队员:吴兴禄、霍际龙、王志民。

第二个行动小组的任务是,负责解决张春桥的问题。组长纪和富。队员:蒋廷贵、徐金、任子超。

第三个行动小组的任务是,负责解决江青的问题。组长高云江。队员:黄介元、马盼秋、马晓先(女)。

第四个行动小组的任务是,负责解决姚文元的问题。组长滕和松。队员:康海群、张云生、高风利。

现场担任警戒的小组有:丁志有、东方、叶桂新、赵玉信。

汪东兴严肃地压低声音对大家说:党中央已经作出决定,对"四人帮"今晚要采取紧急措施,对其进行隔离审查。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党中央要求我们必须坚决果敢地去完成这项政治任务,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重托!有问题吗?

每个行动小组都坚决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汪东兴又向大家宣布了三条纪律:

第一,要绝对保守机密。万一失密,败坏了党的大业,那就非同小可,要给以最最严厉的制裁!

第二,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开枪!我们要争取不响枪不流血解决问题,这是上策。

第三,从现在起,以行动小组为单位活动,组长负责,随时作好战斗准备。
今晚具体集结时间,集结地点,车辆配备以及如何相互协同的问题,由武健华分别向你们布置交代。

10月6日下午5时,我又在中南海东八所小会议室,紧急召开今晚参加行动的其他一些同志的会议。他们是:

8341部队防化科长黄昌泰,工程管理中队教导员廉洁。
服务科长孙洪起,副科长孙振发。
交通科长曹志秀,副科长李合。
汽车驾驶员:史有令、俞桂兴、尚占良、王明臣、吴增彬、张宗臣。

我按照汪东兴的讲话精神,向参加会议的同志,作了政治动员,下达了具体任务,提出了保密要求,宣布了三条纪律,通知今晚6时30分,分别集结到指定位置,听候命令。

会后,我忙着到南楼汪东兴处三言两语把"东八所"开会的情况报告于他。他一边听我讲,一边看看手表说:你现在就到怀仁堂,先检查一下,不要有任何疏漏,我一会儿就到。我随即驱车赶往怀仁堂,车停放在"宝光门"隐蔽处。当我跨进怀仁堂大门时,行动队员和会场工作人员正在向怀仁堂集结。

1976年10月6日晚,华国锋、叶剑英两位副主席在汪东兴主任陪同下,坐镇怀仁堂,决战"四人帮"

晚6时30分,汪东兴乘车到达怀仁堂门前。下车后,他指使司机李合,把车子开到西楼大厅北侧与灰色院墙之间的夹道隐蔽。同他一起来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按照计划,留在车上。他双手把皮包放在膝盖上,包内是他奉命起草稍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的三个重要文件。

此时,尽管诸事布置妥善,还是怕有什么事情被遗漏了,或者意想不到的环节上出现差错。汪东兴严峻地说:我们再看看去。

他从怀仁堂正厅、礼堂、到东西大院,直到门前车场,对所有警戒哨、潜伏哨、机动分队及警卫值班室,一一亲自检查。再一次明确他们的任务,重述处置措施。

为了不暴露意图,怀仁堂大门前,公开可见处的警戒部署一律照常。形式上内紧外松。
停车场内,将工作用车及机动应急车辆,大部分隐蔽在西门里北侧空场。怀仁堂大门只停放与会者的几辆车子。做到宁静如常,整齐有序。

随身警卫人员,今晚一律不准进入怀仁堂现场,依照过去大型会议活动时的规矩,都安排在怀仁堂斜对面的"五间房"休息。责成警卫处长丁志有在怀仁堂前厅警卫值班室处切实执行,严格把关。

五个行动小组,准时分别集中在指定位置待命。

执行拘押王洪文、张春桥的两个行动小组,此间正在怀仁堂舞台帷幕后,从事临战前的演练动作。他们有的在进一步检查和擦拭随身携带的手枪和械具,有的在作类似运动员入场前,伸腰扭胯,活动腿脚,熟悉着擒拿解脱的动作。

与此同时,其他三个行动小组,业已分别集结在怀仁堂以外指定的位置。

负责江青的行动组长高云江,同两名成员和三辆轿车,正隐蔽在"丰泽园"后门西侧,便于去"中南海201"的马路边。他们暂时都坐在由史有令驾驶的红旗保险车上。

担负姚文元的行动组长滕和松,同全组成员及三辆轿车,位于交通科以南小桥处待命。不同的
是这里还有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以备在必要时配合行动。

软禁毛远新的行动组长李连庆,按照张耀祠下午的安排,在丰泽园内待机而动。

汪东兴在检查了以上各项警戒部署和各个行动小组之后,又回到今晚的"主阵地"――怀仁堂正厅。它是一个多功能的大厅。今天这里的布置却与往常不同。汪东兴亲自指示服务科孙洪起、孙振发两位科长,按照他的意图进行调整。正厅的北侧原来就伫立着一副嵌有白色纱绸的大屏风,为了便于隐蔽,利于行动,又在正厅的中门以东,由南而北,再增加几扇中小型轻便的屏风。沙发一律撤掉。这样,就把整体有800多平方米的正厅,减少到三分之一的空间。场内坐北面南摆了一张不大的长条会议桌,桌子后面为华国锋、叶剑英准备了两把扶手椅。桌子上原有的茶盆、茶杯、烟缸、文具等等,全部撤掉,以防万一。两位科长,在机动队员的协助下,熟练迅捷,在几分钟之内,就调整就绪,完成了"战场准备"。

此刻已是晚7点20分了,我快步到怀仁堂大门外去看看情况。刚迈出门槛,走下台阶,就看到中南海西门一辆大型红旗车,开着微灯,徐徐驶进,瞬间便停靠在怀仁堂门前。叶帅下车后,手搭车门,泛泛地扫视了停车场,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地走向怀仁堂。

"叶帅到了。"我在大门前向叶帅饱含敬意地说了这么一句。

叶帅停步向我看看,像往常一样面露微笑:"东兴同志呢?"

"他正在正厅外间。"叶帅一边听我回答,一边走上不高也不陡的石阶,经怀仁堂前厅,熟悉地沿东侧休息室走向正厅。

汪东兴见叶帅进来,紧走几步,在正厅与礼堂的结合部,同叶帅一边握手一边说:"叶帅请你放心。按照预案我又检查了一遍,一切都落实到位,定会顺利完成计划。"

叶帅在礼堂柔弱的灯光下,环顾着四周,一切井然有序,他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说:"这是背水一战哪!'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指望的就是顺利取胜哟!"

汪东兴微微地点点头,语气亲切地答话:"打好这一仗我们是有把握的!"

晚7点40分,华国锋副主席从中南海北门进来,车停在游泳池,款款地走进怀仁堂正厅。他见叶帅、汪主任都在,没有寒暄,直截了当地问:"东兴同志,一切都就绪了吧?"

汪东兴痛快地回话:"可以说是万事俱备。"接着他又把刚才检查的情况简述了一遍。华、叶、汪三人站成一个品字形,时而挪动几步,时而伫立相视,倾心攀谈。

汪东兴看看手表,对华、叶两位副主席说:"现在是7点45分了,请你们'入席'就座吧!"他们慢慢移动着步子,三人一起走进正厅,华、叶分别坐定后,汪又指指正厅的东南小门,加重语气地说:"王洪文、张春桥他们就从这里进来。"

接着汪东兴又转身面西,"我的位置就在这排屏风后面。""武健华在正厅现场,他可以里外照应。"

晚7点55分,隐隐听到怀仁堂入口处,不高的话音和嚓嚓的脚步声。我顺着东休息室的长廊向南瞧去,王洪文刚转弯向北走来,我飞速地分别报告华、叶、汪。突击王洪文的队员,虎视眈眈,设伏于门内两侧,进入临战前的紧急状态。

王洪文仍是往常的着装习惯,上身穿一件"制式"军上衣便装,下身着一条藏青色笔挺的西装裤,皮鞋光亮。左手提着一只文件包,挺胸直背、趾高气扬地走向正厅。看上去毫无介意地走进了小门,向华国锋、叶剑英望了望,还没来得及吭声,便被两眼射光、威武凶猛的突击队员霍际隆、吴兴禄从左右两侧,饿虎下山地扑过去,两双强劲有力的大手,紧紧地钳住王洪文的两臂,一手压下他的肩胛,一手抓住他的手腕高高提举,形成了头低腰弯的"喷气式",这迅雷不及掩耳的"突击",使王洪文一时晕了头脑。他涨红的脖颈,转动着不太灵便的脑袋,急促地喊了两句:"你们干什么?你们干什么?"并拼命地扭动着双臂,蹦着两脚,竭力妄图挣脱。霍、吴由两侧加大力度,李广银、王志民从背后狠狠抓住他的腰带,使王洪文两脚踏空,无力可施。牢牢地被禁锢在离华国锋、叶剑英五米左右的正面。华国锋面对王洪文庄严地宣布:"王洪文,你不顾中央的一再警告,继续结帮拉派,进行非法活动,阴谋篡党夺权,对党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中共中央决定,对你实行隔离审查,立即执行。"

话音刚落,王洪文就被行动小组扭离现场,在正厅"东饮水处",一副明晃晃的铐子,咔嚓一声,反背卡紧了他的双手。就在上铐的刹那间,他如梦初醒,无可奈何地道出一句实在话:"想不到你们这样快!"由此也反证了中央提前处置"四人帮"的正确决断。

出"东饮水处"小门,把他押上早已准备在怀仁堂东院的红旗轿车。驾驶员是精明干练,善于处理复杂情况的老手商占良。置王洪文于后座中间,左、右仍由霍、吴掐住他上了铐的双臂,王志民坐在二排副座,将王洪文夹在当中。组长李广银坐在司机旁的指挥位置上,几分钟之内,王洪文就被拘押到隔离室内。

晚7点58分,正当在场外隐蔽处为王洪文上铐子的时候,张春桥已跨入怀仁堂大门。他习惯地沿着东侧走廊,由南向北心事重重地缓步走来。他像往常一样,穿了一套半新不旧,看上去还合身的灰色中山装,脚踩着普通的黑色皮鞋。左腋下夹着一只鼓鼓囊囊的文件包,右手不时地将文件包向上撮动着。他不苟言笑的面孔,绷得紧紧的。两只阴沉冰冷的眼睛,仍然流露着他那刚愎自用的神气。鼻梁高处挂着的近视眼镜,凝视前方,他没有环顾左右,直蹬蹬地迈进了正厅。他迎面看到正襟落座的华国锋、叶剑英,立即感受到寒峭袭人的气氛,这只诡谲的狐狸,紧锁眉尖,全身一怔,踯躅不前。

预伏在小门两侧的突击队员纪和富、徐金,跟进在后的蒋廷贵、任子超,他们怀着除暴剪恶的强烈使命感,张臂屈腿,快速夹击,"三下五除",早已使不堪一击的张春桥"泥塑""木雕"般地呆立在华国锋、叶剑英的面前。

华国锋严正地宣布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决定"全文,除改换了名字"张春桥",其他与对王洪文宣布的别无二致。

张春桥他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任凭行动小组摆布。他像王洪文一样,戴上铐子,押解上车,送到地下隔离室。

干净利落地解决了王洪文、张春桥的问题,接下去就是张耀祠、武健华带人去"201"宣布中央隔离江青的决定

汪东兴风趣地面向华、叶两位副主席:"这两个人跟我们合作得不错啊!准时来,按时走,很听指挥嘛!"

华国锋面带笑容说:"老人家不是说过嘛,宜将剩勇追穷寇!我们要打一个完全彻底的歼灭战!"

说话之间,服务科孙振发用茶盘托上碧绿清香的龙井茶,一一送到华、叶、汪面前。紧张的时刻,一杯浓茶,一块热毛巾,对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极有帮助。

我急促地对汪东兴说:"我和耀祠同志现在就到'201'去了!"

东兴同志说:"去吧!有什么问题随时同我们联系。看国锋同志、叶帅还有什么交代?"华、叶表示没有意见。

我一路小跑地离开怀仁堂,直奔"宝光门"跳上隐蔽在那里的汽车,不到一分钟,就在"丰泽园"后门警卫值班室停下。室内无人,我意识到毛远新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完。急忙经过"菊香书屋"门前,径直向"颔合堂"走去,只见毛远新两眼直视地坐在正厅一把椅子上,张耀祠在宣布了中央对其监护审查的决定后,下掉了毛远新身带的手枪,正在训示他必须老实服从管理规定。

我从侧后轻声地对张耀祠说:"时间很紧了,我们走吧!"

他回头看到我,又向站在一边的李连庆低声交代了几句,我俩就迅速出了"丰泽园"后门,并肩直奔"201"。行动小组高云江、黄介元、马盼秋紧随其后。三辆轿车也徐徐开进"春藕斋"东侧广场。

我们直接进入"201"前厅。这里是秘书、警卫、医护、司机人员聚会和休息的地方。我们到来时,他们有的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有的弯腰捋袖洗衣,有的在前倾后仰地玩扑克。看到我们来此,虽然不明原委,但都是几乎天天见面的熟人,既不生疏,也不紧张,一一都咧嘴微笑。
张耀祠跟在场的工作人员笑嘻嘻地说:"在吧?(指江青)"大家都会意地点点头。

与此同时,我把为江青开车的老申叫到一边:"请你把停在门前的车,马上开回交通科。"又面对开着保险红旗轿车的史有令说:"你把车停靠在门前明廊上车处。"他们都一一立即照办了。接着我告诉原在江青处工作的警卫参谋周金铭:"小周,你前面带路。"我确知,晚饭前,汪东兴已给周金铭透了一点"风",小周心里是有数的。回转头我又跟站在我们身后的女护士马晓先说:"你也来!"室外应该准备的事情打点就绪后,张耀祠和我及行动小组,不动声色地推门进抵"201"正厅。

一进门就见江青面东背西坐在沙发上。身前摆着一张长方形不高的办公桌。桌上铺垫着白色的桌布,摆放着台灯、茶盘、茶杯、各类办公文具,还有几份文件。膝盖部位盖着一条小方毛巾被,脚底蹬着一块专门制作的垫脚板,地板铺满厚厚的墨绿色羊毛地毯,房间周围停靠着几个书橱和铁皮文件柜。天花板正中吊着一盏形似花瓣曲伸的大型玻璃顶灯,放射着金黄色的灯光。

行动小组的成员进屋后,迅速从左右两侧和沙发背后,把江青围拢在一个半圆形的中间。江青仍然坐在那里,一副愠怒、凶狠、可憎的脸上,显现忐忑不安的惊惧。瞬时又故作镇静,木然地抬起右手,扶了一下眼镜,侧着头面向张耀祠和我,声音带有一点颤抖:"你们要干什么?"她首先发问。

张耀祠站在江青的左前方,他以习惯的军人姿态,威严地说:"江青,你不听中央的警告,继续结帮拉派,进行分裂党的活动,阴谋篡党夺权。中共中央决定,对你实行隔离审查。立即执行。"张耀祠又责令江青:你到另外一个地方,要遵守纪律,要老实向党坦白交代你的罪行。
江青伸长了脖子,瞪着眼睛问:"中共中央是什么人决定的?"

我不耐烦地斥责她:"中共中央是什么人,你难道会不明白?"

江青改口:"我是说是什么人指使你们来的?"

张耀祠立即明确正告于她:"我们是奉华国锋、叶剑英副主席的命令,来实施中央决定的。"
我说:"快!马上离开这里。"

江青:"那我这里的文件呢?"

张耀祠:"我们会有人来接管的,你把钥匙交出来。"

江青:"那不行,这里许多都是中央的机密,我要对党负责。钥匙,我只能交给华国锋。"

张耀祠:"那好,你把它装在信封里由我们转交。"

江青依然坐在原来的位置上,上身前倾,用铅笔在一张印有红杠的宣纸信笺上,由上而下地给华国锋写了一封短信。信中说:"国锋同志:来人称,他们奉你之命,宣布对我隔离审查。不知是否为中央决定?随信将我这里文件柜上的钥匙转交于你。江青十月六日。"接着她又在一只印有红框的宣纸大信封上,写着"华国锋同志亲启"几个字,下脚还注明"江青托"。她把钥匙用一张信纸包好,同信笺一起放进信封里,然后在信封两端,粘贴了"密封签",并用手在"密封签"上用力地按压了几下,顺手把信交给了张耀祠。

我急得火烧火燎的,再次督促她"走!快走!"

江青拿掉了膝盖上的小毛巾被,整理一下衣服,两手按着沙发扶手慢慢地站起来,走出沙发的位子。临出门之前,她又要上卫生间。江青尿急尿频的毛病,由来日久,不以为怪。为防不测,我叫女护士马晓先同她一起进去。本来她过去到卫生间,有时也要护士陪同。

离开"201"正门,穿过十几米的暗廊到达前厅,这里靠墙伫立着一个多功能的衣架,江青取下一件深灰色"披风",马晓先帮她戴上帽子,结好带子,走向停车处。

江青固然是个为人奸泼刁猾、残忍刻薄、心毒手辣、则天武后之心不死的野心家,但在今天这凛然站立、魁伟彪悍的军人面前,她又拿出了巧使顺风船的本领,虚应地夹起了尾巴。既然她肯于俯首顺从,照指使行动,且无力反抗,也就没有加铐于她。

行动小组人员,把重重的保险车门打开,江青坐在后排中间,黄介元、马盼秋分坐两侧,护士马晓先坐在二排副座面对着江青,组长高云江就座于司机旁。前后各有一辆警备车,我坐在后车的指挥位置上。我们都身带短枪。前后车上的警备人员,并备有速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三辆车迅速驶离原"居仁堂"广场。

当车经过怀仁堂门前,我见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一字形站立在怀仁堂大门台阶上,关切地张望。我匆匆把头探往车外,示意眼下这里一切顺利。

出了中南海大西门,沿府右街北行,经西四、白塔寺东街大转弯向车公庄方向,进入称之谓"八区"的地下。带路车司机张宗臣,是一位经常开先驱车的驾驶员,他左靠右挡,乘虚而进,为紧随其后的两辆车开道。江青坐的是保险红旗轿车,驾驶员是沉着老练、技术娴熟的史有令。

北京主要街道的交通警察,个个目光犀利,他们知道保险红旗的"身份",中央只有几位核心领导人才得乘坐。但他们哪里晓得,今天却是令局外人意想不到的例外,一路绿灯畅开,只用不到五分钟,就到达预定的地下隔离点。

江青被带进隔离室,我便告司机吴增彬掉转车头,飞快赶回怀仁堂。东兴同志见我就问:"江青又张牙舞爪地表演了一番吧?"我说:"她见风转舵,还算顺从听话。"华、叶两位副主席,嘴角布满笑意,看得出,他们绷紧的一颗心,此刻显得平静舒展。

三个人又从容地坐下,交谈处置"四人帮"中最后的一个――姚文元

处置姚文元的措施,在预定方案中就作了两手准备。姚文元并非政治局常委,当天根本没有通知他参加晚上八点的政治局常委会,也没有通知他列席晚八点的政治局常委会。预案议定,第一,在解决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的问题之后,单独通知他到怀仁堂来开会,如果他应声而到,就是瓮中之鳖。第二,如果他借故拖延,行动小组就速去他住地按院胡同擒拿。但他的住地警卫由北京卫戍区某部担任,为避免行动时发生误会,10月5日凌晨2时,汪东兴在华国锋副主席家同吴德三人,一起谈过,必要时到姚文元家请吴忠司令员一起伺机行动。

鉴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已顺利带进隔离点。汪东兴决断地说:"马上给姚文元打电话。"但电话由谁打,事先并未商定。他接着说:"国锋同志电话还是请你来打吧?免得他多心。"

华国锋稍加思索:"那就我来吧!"

华的秘书曹万贵,用正厅西侧红供电机子很快接通姚文元的电话。华国锋从容地说:"文元同志,我正在和洪文、春桥同志在怀仁堂,商量出版毛选五卷的事,有些问题还想听听你的意见。是不是请你现在就来,一道研究一下。"

我随同汪东兴一起,也站在电话机旁,等待听姚文元的回话。

"好的,我马上就到。"姚文元没有犹豫,讲完就挂上了电话。

"东兴同志,我去安排了。"我一面报告,一面拔腿欲走。马上又回头补充一句:"是不是请吴忠司令员回去。"

汪东兴说:"把情况告知吴忠同志,派车送他回去。"
我快步走到"东饮水处",用红机子通知等候在交通科值班室的康海群,按第一方案行动。全组人员立即乘红旗轿车,开到怀仁堂东院。同时,我向吴忠司令员说明情况,并派车送他回去。

吴忠说:"我要赶紧回去,我那里还有一摊子。"他是指北京卫戍区,于当晚同时负责拘押的对象。

打完电话,我又回到坐在正厅外间的华、叶、汪那里。待我刚把安排的情况汇报完毕,华国锋向叶剑英、汪东兴说:"还要我们出面吗?"叶帅:"免了吧!"

华、叶、汪当即决定由武健华去对姚文元宣布中央的决定。

我说:"要有尚方宝剑才行。"

汪东兴:"那好办,请国锋同志写个手令吧!"

华国锋看看摆在前面不远处,那张通常是吃夜餐用的小桌,意欲起身。孙振发迅速跑过去,把桌子搬到华国锋身边。孙洪起匆匆拿来往常开会时,经常准备着的纸和铅笔。
华国锋不假思索地很快就写好。

我接过华国锋副主席写的手令,回身走向正厅东南小门,恰好行动小组的四位同志,已从"东八所"赶来。我把刚才的变动,转达给滕和松、康海群、张云生和高风利,并商定在大礼堂的东休息室行动。

为了简便行事,东休息室没有改变原来的布置,周围一大圈皮沙发,沙发之间是长方形的小茶几,地上铺满厚厚的奶黄色的地毯。我坐在东边靠窗户的大沙发上。

晚8点25分,康海群在怀仁堂大门口尾随姚文元进来,滕和松在东休息门口,以手示意"请进"。张云生和高风利分别站立在休息室门内两侧。姚文元刚一进门,就被张、高从左右两侧,拽住他的两臂,下压他的双肩,使姚文元动弹不得,低头向我站着。姚文元不住地喊:"谁让你们干的?谁让你们这样做?"

我初则坐在沙发上,但自觉缺少那股浩然正气,立时我威武地站立起来,面对姚文元高亢地宣布:"中共中央决定,对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立即执行。华国锋。"我宣布完了以后,又着力地喊了一句"带走!"行动小组架着他向休息室北门走去。至此,姚文元还边走边喊:"我有话要说!我有话要说!"又喊他的随身警卫"小 × ,快来呀!"离开休息室北门,行动小组锒铛一声,给他戴上明晃锃亮的铐子,押上由俞桂兴驾驶的红旗轿车。姚在行车途中,还在高声嚷嚷:"你们是哪个部队的?""谁指使你们干的?"行动小组几经制止,他仍嚷个不停。迫不得已,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塞住他的嘴巴,这才平静下来。汽车仍然沿着押送王、张那条路线,把他拘押在极为严密的地下隔离室内。

在我向华、叶副主席和汪东兴报告,奉命完成拘押姚文元的任务时,认真地看了看手表,一分也不差,正好是10月6日晚8点30分。也就是说解决"四人帮"的全部行动过程,只用了35分钟。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胜利地完成对"四人帮"的隔离审查。汪东兴如释重负,浮现出宽心的微笑。华国锋、叶剑英副主席也都为对"四人帮"取得决定性胜利而流露着和悦满意的笑容。


10月6日晚10时,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9号楼召开紧急会议。中央宣告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与会政治局成员完全赞成叶帅的意见,一致通过了由华国锋担任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待召开中央全会时予以追认

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后,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处理善后工作。

华国锋对汪东兴说:"你通知并安排政治局会议,我找耿飚他们来做个交代。"

华国锋亲自打电话给耿飚和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邱巍高,请他们立即到怀仁堂,有事面谈。见面后,华国锋告诉他们,我们已对"四人帮"采取行动并取得胜利。现在派你们带领精干的工作组,立即去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在那里掌握情况,把把关,不要在宣传这个口子出毛病。

叶帅特别嘱咐了两点:一要防止内部混乱;二要防止对外泄密。还要预防发生异常情况。

华国锋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耿飚说,别的没有,请给一个手谕吧。

华国锋提笔写道:"邓岗同志,为加强广播事业局的工作,特派耿飚、邱巍高来,有什么问题,你请示他们。华国锋"

耿、邱受命而去。

汪东兴一面安排警卫局副局长李钊准备政治局在玉泉山开会、办公等事项。同时告知秘书局长,做好晚10点政治局紧急会议的会务工作。他自己则亲自打电话通知在京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晚10点到玉泉山9号楼开会。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处理完在怀仁堂要办的事后,先后分别驱车赶往玉泉山参加政治局紧急会议。

根据列席这次政治局紧急会议的中办副主任李鑫和中办秘书局局长周启才的记录,我们始知会议的如下内情:

开始,华国锋请叶剑英主持会议并讲话。叶帅说:"这次会议应该由你主持,你是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讨论批准的党中央第一副主席,一直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责无旁贷,你就主持开会吧!"

华国锋说:"那我就先讲几句,再请叶帅主讲。这次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这样晚的时间,在玉泉山9号楼叶帅住地召开,是由于事关重大,形势非常,为了有利于高度保密,确保中央安全,决定采取这样的措施,这是十分必要的。我现在向大家宣布:今天晚上8时,中央已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和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选址问题为由,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拘捕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是在中南海她的住地拘捕的。根据他们篡党夺权的严重罪行,分别向他们宣布了由我签署的中央对他们实行隔离审查的决定。对王洪文、张春桥的拘捕是在怀仁堂正厅,叶帅坐镇,我分别向他们宣布的。江青和姚文元是由执行任务的有关负责人员向他们宣读的。对毛远新实行了监护审查。'四人帮'在北京的几个骨干分子,由北京市委、北京卫戍区根据中央批示解决的。"

华国锋接着介绍了实施这一重大行动的过程:"叶帅亲临怀仁堂正厅现场,同我一起坐镇指挥。东兴同志按照预定方案,组织指挥参战人员具体实施。由于决策正确,精心组织,高度保密,措施得当,整个行动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对中央新闻单位,我们选派了耿飚同志带领精干的工作组进驻,掌控情况,把好关。"

华国锋说:"'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野心由来已久,毛主席在世时,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毛主席逝世后,他们认为时机到了,变本加厉,肆无忌惮,急不可待地进行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活动。他们利用控制在他们手上的宣传工具,大造篡党夺权的反革命舆论。他们篡改毛主席的亲笔指示,伪造所谓毛主席临终嘱咐。他们在上海建立由他们控制、指挥的武装力量,并发放了大批枪支弹药。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不被他们篡夺,不让他们的罪恶阴谋得逞,中央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非常的手段,稳妥、快速地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胜利,为党为国为民除了一大害。"

叶剑英指出:我们党同"四人帮"的斗争势不两立,你死我活

华国锋的话音刚落,叶剑英强调:"这次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是在毛主席逝世后,党和国家处于危难时刻进行的。毛主席生前就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而未来得及解决。毛主席逝世后,'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活动和嚣张气焰更加猖狂,他们正在准备动手了。"

接着,叶剑英严正指出并分析道:"我们党同'四人帮'的斗争是一场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斗争。在毛主席逝世不久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斗争策略、措施和方法,做到既要把这个反革命集团彻底打掉,又要保证首都北京和全国局势稳定。这是一步险棋,怎么走好。这步险棋,非同小可,要慎之又慎,做到万无一失。经过我和国锋同志及东兴同志几次个别交谈,统一思想认识,决定采取'以快打慢'的方针,用在怀仁堂召开中央常委会的形式,对'四人帮'采取行动,实行隔离审查。在决策和实施这一重大行动过程中,保密问题重之又重,知密范围很小,参与人员十分精干。实战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未放一枪一弹,即迅速粉碎了这个反革命集团,取得了预期的胜利。"

叶剑英又说:"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央采取这样的措施,也体现了党、军队和人民的意志。许多老同志、老领导特别是聂帅和徐帅等在毛主席病重期间和逝世以后,曾通过各种方式向我表达这种强烈愿望,提出要采取坚决措施打掉这个反革命集团,绝不能让他们篡党夺权阴谋得逞。这次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必将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军队完全拥护和支持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

华国锋插话说:"这场粉碎'四人帮'斗争的胜利,我们的叶帅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叶剑英说:"不能这样讲。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是毛主席的遗愿。毛主席逝世后,你是党中央第一副主席,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又是国务院总理,这件大事,如果你不下决心,你不拍板,做起来就难啊!正是因为你下了决心,你拍了板,做起来就相对容易了。"

叶剑英又说:"在这场同'四人帮'的斗争中,东兴同志具体对行动方案组织实施,胜利完成,是出了大力、立了大功的。8341部队的参战人员也为党为人民做出了很大贡献。"

汪东兴插话说:"叶帅过奖了。在这场同'四人帮'的决战中,我是在国锋同志和叶帅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做了应该做的一些事情。一个老共产党员,长期从事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领导干部,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完成中央交给我的政治任务,是完全应该的。"

叶剑英最后说:"在中央,我们从政治上、组织上解决了'四人帮'问题,这是第一步,是初战的胜利,地方上还有些'四人帮'的帮派骨干分子要清理。更艰巨的任务是彻底从思想上肃清'四人帮'的余毒和影响,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多方面的努力。"

出席政治局紧急会议的成员,在听取了华国锋和叶剑英的讲话之后,欢欣鼓舞,表示完全同意中央常委的果断决策,一致通过了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的决定。

会议对党中央主席人选的讨论和确定

华国锋说:"毛主席离开我们快一个月了,乱党、乱军、乱国、妄图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党中央及时果断地粉碎了。在此新的形势下,我向中央政治局提议,请我们叶帅担任党中央的主席,主持中央的工作。叶帅德高望重,长期在中央协助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处理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多谋善断,有多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很高,在危难时刻,两次挽救了党。"

叶剑英起来大声说:"国锋同志这个提议不妥。我年事已高,今年已79岁了,且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工作面窄。经过慎重考虑,我提议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他年龄比我小二十多岁,有实际工作经验,为人实在,民主作风好,能团结同志,尊重老同志,他现在是党中央第一副主席,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我认为他是比较合适的人选。这个担子是不轻,我们大家可以协助,请大家考虑。"

经过认真讨论,与会政治局成员完全赞成叶帅的意见。一致通过了由华国锋担任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待召开中央全会时予以追认。

接着,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建立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这两个决定在10月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定稿,9日见报。

最后,安排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在这一非常时期,为了便于及时研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和重大问题,决定出席这次会议的全体政治局成员和随行人员都住在玉泉山,并从10月7日开始,迅速向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传达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事件及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的几项重要决定。

这次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从10月6日晚10时开到10月7日清晨4时多,历时6个多小时,顺利结束。

"四人帮"在被隔离期间

自1976年10月6日晚8时到1977年4月10日凌晨,"四人帮"一直被隔离于由8341部队管辖的同一工程的不同区段。汪东兴要监护人员保护好"活证据"。

在整个隔离期间,按战备要求,采取了地下、地上严密结合的安全警戒措施。

加强值班。由8341部队防化科长黄昌泰、工程管理中队教导员廉洁等,昼夜在总值班室值班、工程管理中队在每个隔离点增设四名室外警戒哨;从机关、部队先后选调人员参加隔离江、张、王、姚的室内坐班。严格出入制度,减少出入人员,定制了特别通行证件,哨兵按证件和指定的名单放行。对部队加强管理教育,强化纪律,严守机密。增添了通讯设施,确保指挥中心与各隔离点、执勤点、后勤保障之间的联络畅通、指挥迅捷。每天定时通风,进行空气过滤、紫外线消毒、喷洒清扫通道,保持地下空气新鲜,湿度、温度适宜。

"四人帮"进入隔离点初期,表现焦灼不安,饮食无常,不服管教,无端滋事,尤以江青、姚文元为甚。在江青隔离室内,有一较宽大的单人床,一张书桌,一把扶手沙发椅子,地板上铺有化纤地毯。卫生设备齐全,有立式脸盆、坐式马桶、较大的浴缸。江青穿着原来的衣服,不带任何械具。生活条件是好的。但江青还不时找茬儿,嫌菜咸、菜硬、菜老、说屋内有风。她拒绝室内卫生自理,拒不扫地、擦桌、刷马桶。特别是对原来在她身边工作的护士马晓先,更是白眼相视,怒气满脸,甚至仍以"首长"自居对马晓先大发雷霆,且不听劝阻,不听警告。她还别有用心地说:"主席尸骨未寒,你们就对我这样。"过了几天,江青写信给党中央告状。中央没有理睬她。

姚文元进点之初,不时地探问:"这是谁叫你们干的?""你们是哪个部队?""这是什么地方?"甚至借用开饭的机会,听到汽车声响就往外跑,想看个究竟。当监护人员阻止他时,他竟谩骂监护人员!

鉴于监护人员对江青、姚文元不服管教,总想整整他们,教训教训他们,此时汪东兴郑重地再一次提醒监护人员,要保护好"活证据",要发挥政策威力,要按"监护规则"办事,使监护工作一直顺利地坚持下去。

一个月后,"四人帮"逐步平静下来,慢慢地适应了环境,生活基本正常

当时规定他们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略高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水平。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的伙食,由中南海东八所机关食堂供应;江青的伙食,由"八区"的机关食堂制作。开饭由专人管理,汽车送饭。早餐备有稀饭、馒头、牛奶、小菜;中晚餐多是一荤、一素、一汤,米饭、馒头等。水饺、面条、大饼、油条等花样经常调换。

张春桥曾有几天不吃饭,只喝一点水。问他"要绝食吗?"他说,不是绝食,有点感冒。经部队卫生员诊治,几天后恢复正常。不苟言语的张春桥对年轻的卫生员说:"小同志不简单,真把我的病给治好了。"他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少,主要是看《毛选》,看得很仔细,点点画画,眉注不少,有时也翻看《列宁选集》。除看书外,每天都在室内走走转转,低头或仰首长思。有几次他往室内地漏里倒水,问他"为什么?"他说,气候干燥,地漏有臭气,用水浇湿好一点。

王洪文进点后的两个多月,每天每餐只喝一碗稀饭,吃一点小菜。问他为什么?他说吃多了肠胃不舒服。两个月后,逐渐习惯,吃饭也正常了。王洪文不看书,也不多活动,只是呆坐着。工作人员看他有时手脚不太灵便,偶尔有点幻觉反应。

姚文元一直胃口很好,能吃、能睡、能喝,有时晚饭剩下的饭菜,他自己把它留下来,午夜加热后作夜餐吃。姚文元每天都看《毛选》或《列宁选集》;时常在室内走动,弯腰甩胳膊,活动四肢,在"四人帮"中,他是话最多的一个。在隔离期间,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错。

江青后期饮食一直正常。她愿吃洋葱头,喜欢吃苹果,并提出要吃点粗粮,吃点长纤维的菜。在隔离期间,她间或看点《毛选》,躺的时间比较长,有时熟睡,有时似睡非睡。每天在室内打一两次太极拳。江青同监护人员中的女同志有时也说几句,比如:"小同志你困了","小同志我要喝点水。"有时她也问"是不是邓小平上台了?""是不是邓小平叫你们干的?"这些都被监护人员给顶回去了。

1976年12月26日,清晨起来,江青就坐在床上,翻看《毛选》,注视着封页上毛主席的像,长时间地深思默想,不时掉眼泪,有时泪流满面,江青此刻在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随着案情的进展,大量确凿事实证明,"四人帮"是一个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党中央决定将"四人帮"移交国家司法机关惩办。汪东兴召集会议安排,8341部队夜奔秦城,将"四人帮"交由公安部秦城监狱关押。

1977年4月7日晚,汪东兴召集公安部部长赵苍璧、副部长于桑,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吴德、司令员吴忠和8341部队政委武健华,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召开了交接工作会议。汪东兴交代了任务,要公安部做好接管的各项准备工作,8341部队要完成好押送任务,北京卫戍区作必要时的接应。特别强调行动要保密,各个环节要协调,要切实做到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押送任务,8341部队从人员、武器、车辆、道路勘察等方面,一一作了相应安排。

秦城位于北京西北部昌平县境内,距中南海75公里,汽车中速单向行驶,需1小时10分钟。出城后,沿路两侧大部是开阔地,秦城附近,有起伏的丘陵,桥梁、涵洞不多,有利于夜间行车。

为缩小知密范围,押解人员没有重新组织,只是把原来各行动小组的人员集中起来,统一指挥调度。武器弹药齐备,除短枪外,还配有速射武器冲锋枪、轻机枪及手榴弹等。备有三辆红旗轿车,其中一辆是防弹保险车,采取精干隐蔽、深夜突然行动的方案。对"四人帮"分批逐个地押送。
1977年4月9日零点开始行动。第一个被押送的是王洪文,他被铐着,押上防弹车,坐在后排当中。左右仍是原来擒拿他的霍际龙、吴兴禄,二排坐着两位手持冲锋枪的队员,组长李广银坐在司机旁。防弹车的前后,各有一辆警备车,坐满全副武装处于临战状态的行动队员。车辆出中南海东门至德胜门方向,经沙河镇拐弯直奔秦城,一路畅行无阻。9日1时10分到达秦城。交接双方,办理手续,移交随身携带的杂物。王洪文被狱方带进一间宽敞明亮、有抽水马桶的牢房,并立即换上犯人穿的号衣,开始他的铁窗生活。

9日3时,车已回到中南海。第二个被押送的是张春桥。同王洪文一样,他被铐住两手,押进保险红旗车,在前后警备车的警戒下,沿着预定路线,于9日4时许,移交给狱方。张春桥仍然一言不发,板着一副阴沉僵硬的面孔,被押进牢房。

1977年4月10日零点,开始了第二天的行动。第三个被押送的是江青。组长高云江、队员黄介元在临上车之前,拿着手铐跟江青讲:"今天要换个地方,带上这个吧!"她没有吭声,缓缓地走进洗手间,上完厕所后,站在镜子前面梳头。江青的头发就是在那时还是油光黑亮的。出洗手间,她顺从地戴上手铐。她原来的女护士马晓先坐在二排副座上。另一监护她的女同志陈世冠坐在前车上,她负责江青的衣服杂物的登记管理。江青一路无话。到了秦城下车时,周围站了不少监狱的工作人员,有的是来工作,也有一些人是专门来看热闹的。江青伸出两只铐着的手,抬着头,脚步挺快,不时向两边张望。两名女狱警,带着她进了牢房,换了号衣。马晓先、陈世冠向监狱长和女狱警介绍了江青饮食、睡眠及近期的情绪,并交接了衣物。关押江青的牢房与"四人帮"其他人所在的牢房一样,房间较大,通风、采光、卫生设备都比较好,是秦城监狱中一流的牢房。

10日凌晨3时,姚文元是最后一个被押送的,在执行过程中,他无异常反应,比较顺从。

至此,在8341部队隔离监护187天的"四人帮",于1977年4月10日5时前,已全部移交秦城监狱关押,胜利地完成党中央交办的这一重大政治任务。

中央领导接见,合影留念,便宴款待,华国锋、叶剑英勉励8341部队。汪东兴和武健华代表8341部队讲话。

1977年4月12日下午5时,中央政治局在京的全体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与8341部队执行粉碎"四人帮"任务的全体同志合影,事后每人都保存了一张精致清晰的照片。

当晚6时许,政治局全体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便宴,与执行任务的同志们一起,庆贺粉碎"四人帮"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时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在主席台就座。席间祝酒时,华国锋说:"你们辛苦了,谢谢同志们!"叶帅也勉励大家说:"你们为党做了一件大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武健华代表8341部队,感谢党中央的关怀和鼓励。出席便宴的还有耿飚、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政委杨俊生、副司令员邱巍高。

(作者为原中共中央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现已离休)

(责任编辑 黄 钟)

――炎黄春秋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11, 2013, 6:02:56 AM2/11/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唯色:“鼠年雪狮吼”、“不过洛萨”

Posted: 10 Feb 2013 06:23 PM PST

【原题:回顾这几年的“不过洛萨”】

2013-02-10
2008年遍及全藏地的抗议,实为“鼠年雪狮吼”(鼠年,指的是中国农历鼠年;雪狮比喻的是博,即图伯特,西藏)。而在2008年之后,一切发生了转折之变。看上去,暗流涌动时表面平静,表面平静时暗流涌动,一次次来自民间、底层的不合作,渐渐化作愈来愈炽烈的火焰。
让我们来回顾2009年的“洛萨”(藏历新年)吧,境内外藏人是以拒绝欢度、静默纪念的方式度过的。当时,在安多和康等地私下流传的传单中,其中一份写的是:“在拉萨3•10事件中,数以千计的同胞被捕入狱,数以千计的同胞惨遭迫害,数以千计的同胞下落不明,我们这些安生苟活的藏人,如果你还良心未泯,如果你愿同甘共苦,就请做到以下两点:不纵歌欢娱;不燃放爆竹烟花。仅此两点希望大家都能做到,让我们缅怀逝者,祈福生者!”

另一份传单写的是:“同根同族的西藏三区(即安多、卫藏和康)兄弟姐妹及僧俗民众,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永不向侵占家园的政权低头。三区民众要休戚与共,绝不能忘记被枪杀的三区同胞,他们不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是为了民族自由与正义才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作为一名藏人不能庆祝‘洛萨’……”。

而当局的反应,一是用暴力手段,视不过“洛萨”为严重的“分裂”行为,如在拉萨,抓了一些私下传话不过“洛萨”或在网上呼吁不过“洛萨”的“造谣者”;在康左贡(即西藏自治区左贡县) ,一位走上街头呼喊口号的青年白马才华,于1月20日葬身于军警的毒打之下 。二是强行要求藏人过“洛萨”,如在安多热贡(即青海省同仁县),当地政府挨家挨户发文件,要求藏人签名按手印,保证今年绝不发生去年那样的抗议,保证听从党和政府的话,保证必须隆重度过“洛萨”;在安多拉卜让(即甘肃省夏河县)、安多阿坝(即四川省阿坝县)等地,当地政府给干部职工发鞭炮,要求过年期间鸣放鞭炮。三是各种官媒指责西藏流亡政府和西藏青年大会煽动境内藏人不过“洛萨”。

当“洛萨”来临,当局一方面竭力营造和谐、欢乐的假象,如西藏电视台模仿CCTV春节晚会办的藏历新年晚会,乃历届晚会拨款最多、规模最大、审查最严,制造的是比“春晚”更夸张的“假大空”。另一方面,如向四川省藏区增派的军队,除了武警部队,还有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成都军区部队,“洛萨”期间在康北道孚和康南理塘,以及安多红原等地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其实,当时呼吁不过“洛萨”是境内藏人最早提出。那么多的农民、牧人、市民、学生、僧侣,甚至体制内的藏人,自发地、普遍地做出这样的选择,表达的是分布在中国行政区划五省区的藏人休戚与共的愿望,以及对当局的不迎合、不捧场、不服从。

于是“洛萨”第一天,2009年2月25日,安多芒拉(即青海省贵南县)鲁仓寺的上百名僧人,以袈裟裹头,秉烛而行,在县政府门前静坐。他们还冒着“勾结分裂主义分子”的危险,将现场图片用电子邮件发送出去,并提出四点要求:“1、中国政府应该了解图伯特僧俗民众尤其是图伯特年轻一代的愿望;2、今年抵制庆祝洛萨的和平抗议比去年的抗议更为广泛;3、燃烛静坐是献给境内外全体藏人的新年礼物;4、祈愿‘西藏问题’早日得到解决。”不久,鲁仓寺先是有13名僧人被抓去审问,后来有4名僧人被判刑两年。

其实不只是2009年“不过洛萨”,这几年来的“洛萨”,藏人们都是以不合作的方式度过。而2013年的“洛萨”,即藏历2140水蛇年来临之际,面对2009年以后104位境内外藏人以身浴火的惨烈,面对中国政府以不人道的方式加害自焚者的亲友、乡亲和僧侣甚至罗织各种荒谬绝伦、漏洞百出的指控,作为经历这一切的各地藏人,依然是以拒绝欢度、静默纪念的方式,来表达对奉献者的敬意,对压迫者的抗议。


2013/2/10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12, 2013, 6:18:07 AM2/12/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茉莉:国共西藏政策的不同走向

Posted: 11 Feb 2013 09:50 PM PST

图:九世班禅与国民委员的合影


六十多年前败走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其留在大陆的思想遗产和执政经验并不一无是处。尤其是在上百藏人舍身自焚抗议中共统治的今天,那个由孙中山创立的国民党,当年在大陆执政二十余年所制订的民族理论及施行的民族政策,更值得研究和借鉴。
在对待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问题上,中华民国政府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经历了从单方面宣示主权、主张同化到愿意给予少数民族高度自治的过程。一个“准民主政府”,由于国内外现实环境以及它自身施行的宪政制度,使它在处理对藏事务时身段灵活,能够与时俱进,逐步改善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当年的国民政府在内战中获胜,它不太可能像当今中共这样严重摧残西藏文化、蹂躏西藏人民,汉藏矛盾也不会陷入目前这样无解的绝望境地。
◎ 空洞宣示主权,公开宣传同化

在西藏人看来,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只和元朝有蒙藏矛盾,和清朝有满藏矛盾,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才开始产生汉藏矛盾。西藏人最不明白的是:西藏人与汉人同为满人所征服,藏汉两族本来不相统属,一旦满清覆灭,汉人的“中华民国”怎么把藏地划成他们的呢?
最初,革命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本意是追求“汉族单一建国”,其他民族包括蒙古、西藏都是被排除在外的。但革命党人一旦掌握政权,胃口就大了起来。早年鼓吹“汉族单一建国论”,到1912年孙中山发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时,就变成了“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五族共和说”。
原本只指汉族的“中华民族”,这之后就把满、蒙、回、藏等族统统给包括进来。看来我们汉人不容忍外族统治,却很乐意去统治外族。民国政治家们的一大“创造”是:虚构了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不承认的一个民族——“中华民族”。一夜之间,中国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其他民族不叫民族而被改称“宗族”了。这个由民国大汉族主义者制造的政治名词,被中共继承下来沿用至今。
无论民国汉人怎样亲亲热热地把藏族纳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西藏人却不肯认这门亲戚,只把他们与中国的关系定义为宗教意义上的“施主关系”。在西藏人眼中,汉藏是两个具有平等地位的主权民族。然而,1912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明文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样民国政府就以立法的形式,强行认定对西藏的主权。
这个单方面的主权宣示,在当时是空洞而无意义的。西藏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期间一直是事实独立的,民国政府从未在那里实际行使过主权。但是,这个宣示却给共产党后来以大炮铁蹄攻占西藏,提供了所谓的“法理”基础。曾一度宣称“蒙古,西藏,新疆都可以从中国独立出去”的中国共产党,今天应该对他们的老对手感恩不忘,因为就在中共大唱“民族自决”先进思想之高调时,被他们视为“反动落后”的国民党作为第一个汉族政府,擅自向西藏宣示了主权。
尽管国共两党在搞大汉族主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比较起来,国民党要诚实客观一点。例如,国民党就不太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话,因为民国时期学术界的主流认为,西藏并不是在元朝期间被纳入中国版图的。
国民党大汉族主义者的诚实还在于,他们不像中共那样“挂羊头卖狗肉”,而是公开宣传同化少数民族。孙中山曾于1923年在广州号召说:“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此后,国民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各项民族同化政策。
◎  以“上国”自居却无能治藏

在单方面宣示主权和制订同化政策时,国民政府根本不考虑包括西藏在内的少数民族自己的意愿,因为他们认为汉族天生就优越于其它民族,因此要由大汉族来承担改造其他落后民族的使命。这就是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说的:“民族主义导致集体的自我崇拜。”
但是,一旦汉族政府真要去遥远的西藏实施主权,却是处处碰壁。即使只想继承满清和西藏的那种类似“宗主权”的关系,也是难上加难。1929年6月,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决议:“派员分赴蒙古、西藏,宣达中央扶植蒙藏民族之政策与决心,慰问并调查蒙藏人民之疾苦。”但当时的西藏噶厦政府否认与中华民国有任何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国民政府派员前去宣慰迟迟未能成行。
直到1934年,国民政府才能趁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之机,派出官员黄慕松带团进入西藏。这还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国民政府高级代表团第一次进藏与西藏政府官员会晤。但西藏人一心维护自己完整的独立状态,他们明确地向黄慕松表示:“五族共和”不适合西藏政教制度,不能合作。
具有弱势关怀的鲁迅,曾在1933年的杂文《王化》中,挖苦国民党的“王化”政策:“对于西藏的怀柔,是请班禅喇嘛诵经念咒。”他指的是国民党拉拢出走内地的班禅喇嘛,在内地举办祈祷法会,以此表示怀柔。
鲁迅的讽刺说明,南京政府在少数民族面前以“上国”自居,却又无能获得藏地治权,只能诉诸于宗教形式。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从中看到,国民党在政治上具有一定妥协性,不像后来共产党执政时毫不妥协地施行暴力镇压。

◎ 国民政府的和平原则与自我改善

应该说,当时的国民政府不是没有军事实力征服西藏的。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统领上百万
军队,光是驻扎在离西藏不远的川、青两地的军队,就多达数十万人。其时西藏噶厦的军力总数不足万人,而且缺乏战斗力。但是,有实力的国民政府在对藏政策上,自始至终奉行和平主义原则。
例如,1923年九世班禅喇嘛出走内地后,国民党就一直支持班禅返回西藏,希望利用这位亲汉班禅的返藏,来实行他们向西藏渗透的计划,获得藏地的治权。但此事因各种原因受阻,一直到1937年班禅在青海圆寂,也未能成功。在这十几年间,国民党曾一度计划以军事护送班禅回藏,有人主张“假手武力”、“施以兵威”。但国民党最终仍然坚持恩抚怀柔。
除了拒绝对藏动武的和平主义原则之外,国民政府值得称道的,还有他们对西藏原有政治制度的态度。最初国民政府企图用三民主义去改造西藏,推行政教分离,后来转为承认西藏的特殊性,采取羁縻的放任政策。
1929年3月,雄心勃勃的国民党曾在其决议案中宣布:将在西藏等边疆地区实行三民主义。虽然“人民之方言习俗,与他省不同”,但同为中华民族,应该实现西藏和内地一体化,“同进于文明进步之域”。
然而,西藏人认为他们世世代代有自己不同于汉人的文明,“吾藏隆盛之教业”是“吾数千年以来西藏之正统”。尽管藏人对国民党企图改造他们的意图有危惧之感,但噶厦官员仍然对前去拉萨的国民政府特使黄慕松说:“改变为民国之法规,于教于政,均有极大方悖之处。”
1935年,南京行政院对此表态:“国民政府得依西藏官民之愿望,允许维持其固有之政教制度。”这一点,后来以武力攻下西藏的共产党也曾在其《十七条》里承诺过,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
国民政府的自我改进,更体现在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立法上。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各省及蒙古、西藏”。此时蒙藏两族的地位与各省差不多,只是稍有一点特殊。到1934年黄慕松入藏时,国民政府表示给予西藏的“适度之自治”。1945年,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宣布“赋予外蒙、西藏以高度自治之权”。
◎ 为什么国共两党对藏政策走向相反?
从行省化到适度自治,再到高度自治,国民党的政策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变化,变得越来越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与权益。在国民政府迁台十年之后,西藏人民不满中共的统治奋起抗暴,蒋介石在台湾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发表声明,承认西藏人民有“民族自决”的权利。想必此时,蒋总统对国民党早期的西藏政策有所反省。
这就有了一个令人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早年信仰马克思民族理论的中共,到今天走到它自己的反面?中共的民族政策,从早期的“少数民族自决”理论,到建国后制订民族自治政策(大都停留在纸面上),再到目前酝酿取消民族自治政策。六十年余来,中共走在一条与时代潮流悖逆的道路上,至今仍采取强硬镇压的暴力手段,酿成西藏民族巨大的悲剧。
肯定会有人说,国共两党的对藏政策之所以走向相反,是由于不同政权所拥有的不同实力决定的。国民政府在大陆执政期间,先是对付军阀割据之混乱局面,而后陷入国共战争之泥潭,接着是日本入侵中国,抗战胜利后又是三年内战,国府败逃。一言以蔽之,他们缺乏足够的实力和余暇来征服西藏。
这个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蒋介石也曾说过:解决边疆问题之方法有两种,“一即刚性的实力之运用,一即柔性的政策之羁縻。”“但吾人今当革命时期,实力不够,欲解决边疆问题,只能讲究政策。”这样看来,如果国民政府不是陷入长期战乱,其治藏手段可能要刚硬一点。
但是,民国毕竟不同于共产党国家,即使蒋介石想要强硬对付西藏,也会有各种力量制约蒋介石,使他不能像当今中共一样动辄使用武力。民国时期就有各种制约政府的因素,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第一,宪政体制。20世纪初,中华民国开始实行宪政制度,明确规定主权在民。虽然由于形格势禁,国民党在大陆时没能完全实行民主制度,但它毕竟有一个时间表,计划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确定了五权分立的国家组织方法。这样,蒋介石想要像毛泽东一样,只要一个命令就发起进攻西藏的战争,似乎不太可能。
第二,传统继承。众所周知,共产党一贯破坏中国传统,而国民党一直继承中国传统。中国自唐代以来,便有允许边疆民族自治之羁縻政策。尽管国民政府是具有宪政性质的共和政府,但蒋介石还是尊重传统的,他认为:“放任自治,则边民乐于自由,习于传统,犹有羁縻笼络之余地。”
第三,国际环境。当时国共两党受到不同国际势力的支持。蒋介石受到英国的影响,西方的压力,使他在对藏事务上不能不小心翼翼。而在社会主义阵营方面,苏联斯大林直接指使毛泽东占领西藏。1950年元旦之后,毛泽东从莫斯科发回电报,指示解放军强行进攻西藏。
第四,自由知识分子的作用。民国时期,一些从西方留学归来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家致力于构建“边政学”,其中有作家冰心的丈夫吴文藻。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汉族统治者认识边疆民族的不同文化,改进了政府对于边疆民族的政策。但到了共产党时期,这些专业学者中不少人被打成右派,遭受迫害。
总之,虽然国共两党都是在中国千年专制土地上产生的政党,都有不同程度的大汉族主义,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他们的民族政策有着相反的走向。如果当年国民党不败于中共,今天的西藏很可能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区域,中国很可能实行了联邦制。
人们常说,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反思历史却需要假设。在反思中假设历史原本存在着某种更明智的选择,认识到这一点,人类才能避免更大的悲剧。
----------------
原载香港《开放》杂志2013年二月号,作者供稿

致习总:知无不言的十大尖锐批评(墨黑纸白)

Posted: 11 Feb 2013 06:03 PM PST


图:
网名"佩利"、又名程婉云的程爱华星期一表示,她在2月5日于腾讯微博上转发有关"学习粉丝团"的信息时,随意跟贴了一句"狙击手在哪,干掉他",引起了警方注意。四川省和南充市两级的国内安全保卫支队于2月6日传唤程爱华,翌日对他实施刑事拘留四天半。程爱华长期帮助入狱人士及其家属,包括看望被判刑的异议人士,多次在微博上发布有关人权、政治民主和宗教等信息和言论。

导语:习大大与民主党派侃侃而谈,提出中国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赢得了不少国人高呼"万岁"。习大大的话绝对没错,但喊万岁的国人们拍龙屁就有点扯了,这对中国的进步毫无意义!为此,我特意先试试螃蟹的味道,在此提出十大尖锐批评,看有没有请喝茶的上门,以试验习大大这句话是否有含金量!为诸君探路。

十大批评一:去神化。神化这个词,在中国向来是所有意识形态的主流,就刘邦那地痞动不动就扯淡自己母亲和河龙暧昧过,所以自己当了皇帝。朱元璋那流氓也敢满口胡诌说自己的母亲梦到了太阳,所以他当了皇帝。我其实就很纳闷,一条河龙至于让你刘邦这么得瑟?至于说太阳,这个还靠谱的,有首诗是这么说的:日,太阳啊!怪不得朱元璋长得如此四不像。其中最甚的要数武则天了,那造神的能力不可小觑,写书立传,又傍河神这个大款,以神之名,为登基荡平一切,所以慈禧这娘儿们根本没法跟武则天比。关键这一个个大神给中国人的腰压得太过弯曲了,中国人喊了千年的万岁,到现在你不用称皇帝,中国人照样喊万岁,难道自比母亲、大救星的也被蒙蔽了双眼,搞得自己是神,恩赐中国人幸福的?

去神化,对于现在的中国尤为重要,因为你自己立的神早晚是要倒得,不能正确面对历史,还要搞一个牌坊做最后的遮羞布,始终碍手碍脚,习大大你能放得开手脚吗?一个假神的枯骨供奉着,并不能有神马神力保佑这个国家,反倒会产生一大堆脑残分子们对神的膜拜,动辄喊神马汉奸,其实都笨的要死,现在是马列时代,哪有什么汉奸?最多是马列隔壁的奸嘛!

十大批评二:去全能化。我对中共虽说没什么好感,但还是挺"心疼的"。你说你什么都要管,做生意的你管,玩诗词的你管,摆个小摊你追着喊打,日本那货玩钓鱼,你就不管了,其实是不对滴!你应该多管管那个钓鱼的,少管点做生意的,玩诗词的,摆小摊的,自己的国民无非就是想活得好一点,活得自由一点,这符合一个国家国民的基本权利,你都给剥夺了,岂能不累?累坏了,中国还怎么发展?累死了,中国岂不是要大放鞭炮了?

所以一个政党的根本任务不是管理国民,而是做好国家的奴仆,不是嘴上的奴仆,而是实实在在的,为这个国家履行一个政党的基本责任!而不是打着国家的旗号,让自己全能化,这样会很累,俺会很心痛的啦!

十大批评三:去官员福利化。其实人民网上次凭吊年轻去世的官员们,我一直很悲痛,我们的官员们福利太好了,太好了啊!开着小会,抽着小烟,玩着小妞,喝着小茶,突然就一命呜呼了,这让我等做国家公民的怎能不"心疼"?怎能不拍手叫好呢?所以为了官员们的健康,为了官员们的身体,一定要去官员福利化,要让官员们劳动,光坐在办公室里拍脑子做决定,这人就算不死,那脑子也得大出血啊!我等公民岂能如此残忍?

尤其是累死在床上的官员们,他们太"无辜"了,他们本想多玩几个的,但他们却累死在了床上。如此深入裙中,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我等国人岂能不"汗颜",岂能不"怜悯"?岂能不感恩戴德乎?所以去官员福利化,尤其是去玩女人的福利,势在必行啊,否则当官的为求生只能当太监,这显得我们国家多么不人道啊?最关键的是像雷政富这样的焦裕禄,摔倒在石榴裙下,真可谓"一女功成万官枯"啊!多么悲壮的现实!

十大批评四:提升公民社会福利。作为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勤劳民族,中国人的腰弯了太久了,所以中国人从不抱怨,勤勤恳恳累如牛,累死累活二千多年,还扛着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喝不起油,弄不了墓地的大旗,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外夷估计要笑指国人曰:中国人才是野蛮人。连他么享受都不会。所以为了不让我中华礼仪之邦成为外国小儿口中的野蛮人,提供公民社会福利,将税收与福利对等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迫切的任务!如果完成不了,抱歉,请不要跟我说纳税光荣,我只能说纳税可耻!

十大批评五:去民主党龙套化。你别看现在周星驰是个大腕,曾经不也就是个跑龙套的?但这哥们很争气,愣是从跑龙套的变成了大碗,才能和香港影坛的周润发、成龙形成三大星党的争霸局势,而且仅仅是周星驰就为香港影坛这个社会赚取了大把的钞票,也让上亿的观众笑呵呵。所以龙套这玩意你不能一直让跑,如果香港没有让龙套成为大腕的机会,周星驰就是有多个脑袋也不能帮香港影坛赚那么多钱嘛!影坛如此,政坛依然如此!所以给龙套一颗弯脖树的机会,它一定会还你一个大森林,这样的民主才是实实在在的!与其不舍放权,被赶下来,为何不能洒脱一些,跟大家一起玩呢?装老大很苦逼的,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呢?

十大批评六:去纳粹新闻化。温相说,咱们的新闻是要管的,但不是像纳粹一样的去管。这年头歌功颂德的太多了,就像我,如果很多人夸我,我特么就不知道我是谁了,就要得瑟了,就要出门脸上贴着卫生巾到处装逼了,那人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所以不能老听歌颂,不怕闪着腰啊?蒋光头敢做的,你们有什么不敢做的呢?你们自称比他有先进性,称他是"民贼",你们不是,如果你们连蒋光头的都做不到,那岂不是比民贼还民贼,是民贼的工头了嘛,能这么干吗?不能,所以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监督者,省的哪天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十大批评七:去教育市场化、官场化、娱乐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可以没有强大的武器,但绝对不能没有强大的教育。我不知道现代人怎么看教育,但我所知道的民国,哪怕是当时的军阀都不敢轻教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国家挨打的根本原因,除了制度的糜烂,就是教育的扯淡!就现在的教育而言,之所以不用太多的GDP投入,估摸是市场化的缘故吧?自己都能赚钱,何须投入呢?但这样的教育,岂不是只能教育出只会赚钱,不懂人格的机器吗?官场化就更他么扯淡了,你见过哪个国家的学校比的不是学术,而是官衔吗?说真的,丢人到了极致!娱乐化就更牛了,学生们对知识早已没有了渴求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除了数字和字母,其他的都是假的,假的东西学了还不得像怀孕了一样天天吐,最后来个难产,有的学生甚至为此都成了书呆子式的脑残!

十大批评八:去官员非奴仆化。前段时间有个官员说自己不是奴仆,这是赤裸裸的站在人民公敌的位置上。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国家的官员不想做奴仆想做老爷,这不是就是公然说十二亿两千万国民是奴隶吗?难道这不是公敌的丑陋嘴脸?对于这些对衣食父母毫无敬畏之感,花公民的钱,还想做公民老爷的人,不惩治,哪来的神马新风?何来所谓的政改?我看政改第一刀就从这哥们头上刮起吧,刮他个栩栩如生,刮他个一日千里,刮他个半身不遂,看还有哪个官员敢明目张胆的做老爷?这件事意义深远,不得不做呀!

十大批评八:去公民百姓化。扯淡的是我们口口声声说打倒皇帝很多年了,却还有国人自称百姓,这些国人在阻碍社会的进步,在阻碍中国的发展,一群连民主最起码的身份公民都不知道,这群人到底是被谁奴化的?到底是被谁教唆的回归到了皇帝时代的身份?到底是被谁忽悠的高呼万岁,比皇帝时代的万岁之声喊得还响亮?必须严查,到底是谁这么恨我们的国家!

十大批评九:去天老大,我老二的扯淡心理。中国人向来习惯天老大,我老二的心理,这种心理就玩起了闭关锁国,闭门造车,闭着闭着就被欺辱了很多年,一个只会装逼的人肯定是被打的头破血流,一个只会装逼的民族最终自然也是被当头喝棒,一个只会装逼的政党那自然是最终作鸟兽散,狠点的会被挫骨扬灰!所以谦虚一些,不要玩一个人说了算的把戏。你问问现在的老人们,谁在家里还会有他是一家之主的实质?中国家庭大部分早已经"民主化"了,那种老式的"我是民你是主"的扯淡民主早就名存实亡了,何必自欺欺人呢?

十大批评十:正视历史,不可亵渎!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似乎只有恨,看不到我们的历史并非一无是处。就清朝而言,输的真的是洋枪洋炮?不是,慈禧那娘儿们玩大寿的钱当时能买N辆新式作战舰,关键是这娘儿们把国家的钱当自己的小金库,你能怎么办?所以中国当时北洋水师是全世界第六,而日本实力并不占多少优势,但没有炮弹,没有保养,最终只能全军覆没。所以中国输的并非完全是科技,而是制度,是专制!中国不会亡,哪怕被日本占领,依然会华虽三户,亡日必华!但专制必然会死,死的是王朝,死的是不长眼色的政党,这是最为现实的现实,还望肉食者莫以身试规律!我不认为一个政党可以阻碍社会的发展趋势!

结语:我对习大大抱有希望,所以今天知无不言,我不畏惧什么阳谋,哪怕因此被查水表,被喝了茶水,甚至被组织赠送一套单间楼房,我都无所畏惧,我只是想知道习大大是不是真心为中国,我更想知道如果习大大真心为中国,那么是谁在跟习大大作对来抓我?我更想知道现在的国人到底还是不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不是要装到死为止?谨以此篇,抛砖引玉,望真正的有能之士可以言说,这个国家真的容不得我们沉默了,哪怕爽一把就死,也比唯唯诺诺,卑躬屈膝一辈子要荣耀百倍!如果还是怕查水表,那就不要喊什么苦,应得的而已!与诸君共勉!

――读者推荐

海君:反省甲午海战的失败

Posted: 11 Feb 2013 05:39 PM PST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以北洋水师的惨败而告终,清廷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并赔款白银2亿两。后在俄、德、法的强烈干涉下,日本很不情愿地答应清廷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李鸿章还在签约的路上遇刺,子弹击中面部,险些丧命。
    北洋水师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杰作,甲午海战时,中日双方参战的舰船实力相差不大,海战的结果却是北洋水师大败。未被击沉的舰船退避威海卫军港后,被日本海军、陆军围歼、俘获,全军覆没。
    关于北洋水师的败因,有很多说法,诸如修颐和园挪用了海军军费、海战指挥不力、炮弹不足弹药掺假、有的舰船战中脱逃、舰船没有配备速射炮,等等。还有一个说法是,战前日本人看到舰炮上晾着清兵的衣服,便由此推测,一旦开战,清军必败,因为这个细节反映了北洋水师官兵的素质低劣,而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有强大战斗力的。即使有人质疑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但其背后的道理,却更接近北洋水师的根本败因。
    北洋水师完败的根本原因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在于朝廷的腐朽以及民族性的堕落。
    甲午海战乃至整个甲午战争的失败,我们不能只围绕着战役本身找原因,更不能停留在武器对比的层面,而是要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全象,才能得出更接近真实的结论。打个比方,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五脏六腑都出了问题的病人,他基本上没有能力和任何一个正常人打架,更何况当时的帝国主义列强各个都是壮汉。洋务运动搞了那些枪炮舰船,只能说这是个提刀挎枪的病人,与健壮无关。
    一种没落的制度,一群贪腐的官员,不但会导致全民族精神、行为的堕落,还会引发民众对官府的痛恨。这种情况下的民众,会产生强烈的推翻政府的欲望,甚至不惜借助外国势力达到此目的。而一个民族处于这个历史节点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与超越国家的人类文明取向就会纠结在一起,并产生另一种痛苦。然而历史的事实证明,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在人类新文明袭来之时,总是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可奈何。而封建专制的统治者,又最善于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来煽动民众的非理性情绪,以达到阻止外来文明进入、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清末的中国,正是西方工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征服腐朽的封建专制文明的历史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不会顾及人们的情感愿望。甲午海战的结果,正是这种内在逻辑的一个具体表现。试想,西方列强为什么强?再试想,没有西方列强,哪会有洋务运动?哪会有戊戌维新?哪会有清廷灭亡?哪会有五四运动?哪会有改革开放?一个民族在屈辱的历史面前,似乎更应该理性地反省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咒骂别人。
    比甲午海战更现代的表现有很多,最典型的莫如2003年的美伊战争。
    中国人至今对萨达姆统治的罪恶都不很了解,这也是2003年国人对美伊战争抱以复杂心态的主要根据。记得当时隔岸观火的中国人很是群情激动,似乎都成了街头斗殴的围观者。有的人想看看恶魔独裁者是如何被干掉的,有的人则盼望着美帝国主义的入侵惨遭重创。当时中央电视台直播间里军事专家评说美伊战争,可谓最牛的一道风景。那位老帅哥教授对战势的预测信心满满、振振有词,却事事不准。他明显高看了萨达姆,想通过电视带领全国人民看美国人是如何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美军都快攻入首都巴格达了,教授还在预测这是萨达姆在避其锋芒、诱敌深入,其精锐部队将与美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令美军的现代化武器丧失优势,美国大兵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没想到萨达姆的军队大量投降,美军轻松进城,市民们还主动拽倒了萨达姆的雕像。帅哥教授于是惊呼,萨达姆的几十万军队都哪儿去了?!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从人间蒸发了?!教授和我们实在不能相信,10多万的美英澳联军面对伊拉克约40万的正规军和几十万的预备役,只阵亡了100多人,就攻下巴格达,并很快活捉了敌人的最高统帅。
    当时卖石油的伊拉克并不贫穷,然而这种国家的金钱就像萨达姆肚子上的赘肉,不但不是强壮的表现,反而有害健康,降低战斗力。

林忌:拒绝大中国的香港本土运动

Posted: 11 Feb 2013 12:25 PM PST

图:香港市民抗议大陆水客


2013-02-11
自八九六四以来,廿多年间的香港民主运动,都是以承认中国为大前提,姑勿论中国代表的是中共政府,或者纯粹存在于乌托邦的民主中国。一直以来,香港的泛民和台湾的民主进步运动最大的相异之处,就是前者坚持一中,而后者却反对中国。

然而近一、两年来,年轻一代的香港人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新一代的民主运动,强调本土价值的重要,其实源自中共近年对香港政策的种种改变:包括容许大量双非、学生、自由行、以至国企官企等公司全方位渗透香港,双非占四成几新生婴儿;本科大学生占一成将会增至两成,而研究生就居然占了六七成以上;旅客五千万人占大部份访港旅客;股票市场早已是红筹股以及大陆高干的「洗钱工具」;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在七、八年之间完成,配以原有中共党部在香港的渗透,如对传媒进一步完全控制,大学学生会的渗透,所有地区事务街坊组织的另类「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等等,都在近两年达至高峰。

与此同时,香港旧有的泛民主派安逸太久,其中国情意结太浓,而对「中港融合」不设防——泛民一直以为「融合」是纯经济问题,却不知道一旦经济融合了,政治、法律就必然紧随而来,看看欧盟就知道,即使几十个主权国家分分合合,也因为经济的欧洲共同市场,最终变成了政治、法律以至军事上的融合。规管经济的就是法律,掌握经济的就是政治,几样范畴又怎会真的分得开?特别系「中共大、香港小」的情况,又怎可能拒绝?

泛民主派之心态,仍然维持在七、八十年代英治时期的经验,以为大陆新移民会融合成为有如以往融合的香港人,这经验却根本不再适用——今日的香港已非英治,特区政府不但没有好似英治时期的政府,以文明教化去融合新来香港人,反而全力踩低本土文化,抬高大陆的文化,令大陆来港人士,是一副来殖民地「施舍」,或者「拯救」或「教化」香港人的高人一等心态;由于中共长期洗脑,例如普通话、简体字代表高人一等,才是「文明的表现」——大陆经济抢救香港等谎言说得太多次,港共特区政府不但没有澄清,还自我矮化以谎言去配合谎言,结果就是令到香港全面沦陷,令旧有的优良核心价值逐渐丧失,于是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能再忍耐,本土运动立即风起云涌。

本土运动是一场集体觉醒——对中共殖民毁灭香港的企图的醒觉,而非一两个领袖独力爆发的运动;虽然有些人支持港独,或者认为香港应该脱离中国,可是直至如今多数的本土派支持者,其心态仍然只是「拒中」,而非「独立」,前者不排除「本土」的优先以后,仍然可以是中国的一部份,。

本土的精神,可以用儒家《礼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说明,春秋之国就有如今香港,天下则是全中国,如欲建设民主中国,对香港人从哪部份开始呢?当然是香港本身;和八九情意结的「大中华派」的不同之处,就是本土者深深了解到今日的香港,已失去了往日文化上领先而对大陆带头的作用,因此问题不再是如何帮助中国,而是先自救解救自身,才有馀力去帮助中国。

至于以甚么形式去帮助中国呢?这就非此时此刻可以探讨了!中共不亡,何来民主中国?可是如果中共要亡,如何亡?需时多久?则是影响选择的重点了,本土者不认同的,就是以为可以在香港发动中国的革命,因为革命始终需要在中国本土去发动,而非在香港清谈可以救国。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王蓉芬:离上帝最近的人

Posted: 11 Feb 2013 11:24 AM PST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今天在封圣评议会上宣布,将于本月28日20点辞去罗马教区大主教兼教廷教皇职务,请大家着手准备新教皇选举事宜。辞职的原因是力不从心,没有能力解决世间抛来抛去的各种对人生信仰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这是用行动注释他两年前一次谈话:“如果一个教皇清楚,他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状况不足以完成这个职务赋予的使命,那么他有权利,在某种情形下甚至有义务辞职。”由此,本笃身体力行,打破了800年来教皇终身制的先例。这与前一天德国联邦教育部长莎望女士由于博士论文作弊事件被逼辞职形成鲜明对比,给全世界贪权恋势的政客树立了一个职业道德表率。

本笃十六深知自己是草木之人,离上帝再近,也有局限。难能可贵的是,他正视这种局限,承认自己不具备超越局限的能力,随时准备交出权力,以自己所能作到的方式侍奉上帝。本笃的言和行也是对前任约翰-保罗二世的批评,这位鞠躬尽瘁的波兰教皇有句名言:“教皇没有退休权。”他最后几年已无法理事,全凭波兰老乡在教廷发号施令。本笃在有生之年提前打破这个没退休权的前例,是教廷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好事。

本笃不只视自己和同修 - 当然还有世人 - 为草木之人,在他眼里,耶稣基督也是凡人。他任职教皇期间,写了一本书,取名《拿撒勒人耶稣》,而不是“救世主耶稣”,作者署名约瑟夫・拉钦格,而不是本笃十六。四福音中,他特别推崇《约翰福音》,因为《约翰福音》最富哲理,又最重史实。他把该福音开篇“太 初 有 道 , 道 与 神 同 在, 道 就 是神。”阐释为“太初有道,道即真理”,后面两章 – “这 道 太 初 与 神 同 在 。万 物 是 藉 着 他 造 的 。 凡 被 造 的 、 没 有 一 样 不 是 藉 着 他 造 的 - 的阐释,竟同于中国哲学家老子的“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拉钦格当选教皇以后说:“现在要努力聆听上帝的话语”,也就是寻找生命之道,或者说,寻求真理。有人把本笃视为天主教改革的障碍,因为他坚决反对神职人员结婚,反对堕胎,反对婚前同居,反对同性恋。这是捍卫天主教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这样生活的,有退教的自由。摩门教禁烟、酒、咖啡、茶,也是坚持他们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摩门教徒是平均寿命最长的群体。抛开宣传捍卫传统生活方式来看,本笃十六是一个勇敢的改革者,用科学研究宗教的神学家。作为公元1294年以来第一位辞职的教皇,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从革自己的命开始,推动宗教改革。

有舆论认为,教皇辞职与教廷泄密案有关。当然有,教皇已经承认自己无力解决世俗间抛来抛去的种种问题。尽管无力对付种种权斗和阴谋,但是,作为某种生活方式的宣传者,他在这个事件中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亲自到监狱探望那个背叛的侍者并宽赦了这个人,使他免去一年半牢狱之苦,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
    
——纵览中国
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19712

【附录】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辞职

RFA2013-02-11
天主教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星期一宣布辞职,令世界感到震惊。他说他辞职的原因是年岁过高,体力、精力不能胜任教皇的职位。世界上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包括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的政府纷纷对本笃十六世的决定表示震惊和尊重。

本笃十六世是大约六百年来首位辞职的教皇。上一个辞职的教皇是1415年辞职的格利高里七世。今年85岁的本笃十六世说,他的决定对天主教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笃十六世上任以来,教会危机不断。但是他改善了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会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关系。本笃十六世将在2月28号离职。梵蒂冈将在三月底的复活节前选出新的教皇。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教皇宣布退位强烈震动欧洲

RFA2013-02-11
二月十一号中午来自德国的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宣布退位。这是七百年来第一位在位教皇主动宣布退位,因此引起德国和欧洲极大的震动。旅居德国的社会学家王容芬女士认为,这对于这个时代,对于宗教、政治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二 月十一号,正当德国民众沉浸于狂欢节的气氛中的时候,中午突然传来,来自德国的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宣布退位的消息。这个消息来得非常突然,因此引起德国和 欧洲社会极大的的震动。德国总理默克尔十四点立即发表讲话,表示震动和高度评价教皇的贡献。德国总统宣布将在十五点对此发布公开讲话。
关于教皇的退位,记者十三点半从旅居德国的著名华人社会学家王容芬博士处获得了这个消息。王容芬博士是专门研究近代德国社会学思想的专家,她立即高度评价了 教皇的这个行动,认为这是历史性的,影响将极为深远。对此,她对记者说,“今天上午的时候,教皇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在会议上宣布他要辞职。二零一三年 二月二十八日交出教皇的位置。为什么要辞职呢?他自己的说法是,教皇这个职务是个圣职,这个圣职不仅是要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来履行,而且还要面对许多世俗的问题,要用信仰来解决这些问题。他现在自己感觉到,能力不足,力不从心,所以就把这个位置让出来,让有能力的人来接位。”
关于教皇退位的历史意义,王容芬博士说,“从十二世纪以来从来没有过辞职的教皇。早期曾经有过,后来从来没有过。上一届保罗二世一直做到他死。结果他是个好 人,可是最后, 整个教廷被一个围绕他的小圈子的神职人员控制了。所以这个教皇在自己头脑清醒的时候能够宣布这个决定,这对于一个天主教徒来说,能够把这样的位置让出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教皇退位的现实意义,王容芬博士说,“宗教已经不再是那种不可思议的,禁锢人民的东西,而是言传身教的。天主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圣经的信仰绝对不是装神弄鬼的传道人在政治中转来转去所说的,所行的那一套。教皇的辞职就是要远离政治,他直接说世俗间的那些问题,要靠信仰来解决的,他力不从心,就躲开政治 了。而世俗的政治那一套,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那些恋栈,一步步往上爬,用学术的造假,给自己弄个博士学位,不管是西太平洋的,还是德国的杜塞尔多夫 大学的,最后被揭穿,那么丑陋的时候下台,多不光彩啊!”
王容芬博士说,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教皇的退位告诉我们,也告诉那些政治人物,宗教是私人的事情,私人的信仰和修养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是根本性的问题。这个时代的政治人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对照真正的宗教及宗教人物这面镜子。
以上是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杨支柱举报马建堂、李克强等涉嫌玩忽职守罪

Posted: 11 Feb 2013 09:54 AM PST

图为马建堂


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及各位检察员:

    我叫杨支柱,是中国公民。我要举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人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涉嫌玩忽职守的犯罪事实。考虑到走“正常途径”各位领导可能看不到我这个举报,我只好采取公开信的形式,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据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在14日举行的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侠说,“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王侠没有说要稳定的低生育率是多少,但是国家计生委及其附庸中国人口学会资助的专家们一年多来一直在不断强化一个数字:1.6。翟振武在同一天接受人民日报(1月14日《当前为何还要稳定低生育水平》)采访时说,“中国目前的实际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6左右(估计值)。”此前郭志刚、原新也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生育率是1.6左右。

    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而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都在鼓励生育),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5个,而扣除中国后的欠发达国家为3.1个。众所周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

    1.6和1.18相差在26%以上,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误差或正常的工作失误。尽管1.6的生育率也意味着新生人口严重不足以维持世代更替,特别是在一个高性别比的国家(至少需要2.3);但是这不是我今天关心的问题。我今天关心的问题是:如果中国的生育率是1.6,那么结果为1.18的人口普查不是白白地浪费纳税人的钱吗?不是劳民伤财吗?中国是个有比较严格的户口制度的国家,公安部就有现存的户口统计数据,无非是一些死去的可能没来得及销户,一些新生的还没来得及上户。就算用户口统计来替代人口普查,误差也不可能达到26%啊!

    从国家计生委最近的汹汹气势看,党和国家似乎已接受生育率为1.6的估计,并打算长期稳定这样的生育率。人口普查工作出现如此巨大的不应有的错误,普查结果竟然不如专家估计准确,而且错误率高达26%以上,李克强副总理作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难道不应该承担责任吗?

    人口普查的价值,无论怎么低估,总比它的花销更大,否则世界各国政府定期组织人口普查本身就是疯狂的。因此,李克强副总理领导下的人口普查彻底搞砸了,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无论如何不会低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花销!

    据2011年5月1日新京报报道,“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这意味着,李克强副总理等人涉嫌玩忽职守,至少给国家造成了80亿元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依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据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实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99.9.9
高检发释字[1999]2号)将玩忽职守罪解释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立案标准之一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李克强副总理领导人口普查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普查数据完全丧失价值,至少给国家造成80亿元的损失,完全符合立案的标准。

    造成80亿人口普查经费打水飘的责任当然不应该仅仅由李克强一个人承担,其他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这不但因为国家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也因为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我国2011年的生育率又进一步降低到了1.04。1.04跟1.6相差35%,世界上能有这么大的工作失误吗?马建堂玩忽职守更加显而易见,其涉嫌的罪行甚至比李克强还重。

    所以我还要举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全部成员,除李克强、马建堂外还有22人,尽管他们的罪行要稍微轻一些。他们是:

    尤 权 国务院副秘书长
    张新枫 公安部副部长
    江 帆 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翟卫华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李金章 外交部副部长
    朱之鑫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袁贵仁 教育部副部长
    杨健强 国家民委副主任
    郝明金 监察部副部长
    姜 力 民政部副部长
    陈训秋 司法部副部长
    李 勇 财政部副部长
    孙宝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鹿心社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齐 骥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陈晓华 农业部副部长
    尹 力 卫生部副部长
    钟攸平 工商总局副局长
    胡占凡 广电总局副局长
    张为民 统计局副局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周 波 港澳办副主任
    宋大涵 法制办副主任
    江小涓 国研室副主任
    郑立中 台办副主任
    钟志明 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
    何映华 武警部队副司令员


    举报人:杨支柱
    住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5号院(为了不给工作单位添麻烦,只好写住址;为了不给家人添压力,住址只好不写详细,但传达室的人肯定认识我)



    2013年2月11日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13, 2013, 6:29:38 AM2/13/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梁京:李克强的城市化能否终结春运之灾?

Posted: 12 Feb 2013 10:08 AM PST


2013-02-12
一年一度的春运之灾成为媒体不变的话题,连媒体人自己都兴奋不起来了。不过,面对如此巨大的人口流动事件,你又不能不把它当作一个新闻来处理。至少,每年都有新数字和新状况。去年春运的规模突破30亿,今年估计突破34亿。
Spring_tranprotation_train2013_350.jpg
2013年1月28日,广州至长春的列车上挤满回乡过年的旅客。在为期四十天的春运期间,中国大约有2.2亿人搭乘列车旅行。(AFP PHOTO/BAI SH)
我记得大约十年前当铁道部为加速高铁投资进行宣传的时候,他们曾经试图制造一个幻觉,当高速铁路网络建成之后,春运之灾将大为缓解。今天,你已经找不到描绘这个图景的专家们了。现在凤凰卫视请来的专家给出的最新权威言论是,要解决春运问题,要么就把客运能力提高十倍,让百分之九十的运力经常闲置,要么就把春运期间的价格提高十倍,让高价壁垒打消百分之九十的人春节旅行的念想。换句话说,春运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但是,这位专家显然有意忽略了中国春运之灾的根本原因是亿万农民工被迫在春节前结束劳动合约,除了回到农村的老家,无处可归。因此,有的所谓经济专家提出用车票高价来平衡供求的方案,无异于逼著农民工马上造反,因此是一种荒诞的主张,不可能被当局采纳。

农民工这种高度"中国特色"的劳动制度,是中国最具爆炸性的社会因素。它把中共制度化的城乡对立和贫富差距,以最直接、最不可持续的方式呈现在大城市和富裕地区,为中国的未来种下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即将上任总理的李克强,决定把城市化作为他建功立业的主要方针。人们不禁会问,李克强的城市化能不能终结中国的城乡二元格局,给中国社会带来稳定与和谐,从而终结中国目前的众多社会灾难,包括终结一年一度的春运灾难?

从逻辑上推理,城市化至少能够大大地缓解一年一度的这种人口大迁移,因为许多农民工可以成为正式的城市居民,因而无需一年签一次劳动合同,甚至一年换一个城市打工,这样也就无需每年春节都不得不回农村过年。

但是,李克强的城市化愿景实际上并没有回答一些要害的基本权利问题,中国的劳动体制和人口迁徙模式依然极为含糊不清。比如说,未来进城打工的农民,是否可以自动地获得当地居民的权利?而且,一个要害的问题是,对于同一岗位,本地居民有没有优先被录用的权利?雇主对外来的、没有本地居民权的劳工的工资歧视是否违法?还有,随迁子女和老人的权利如何界定?如何避免对他们的歧视?如何避免同一个城市有几种不同身份权利的局面?

事实上,我们看不到李克强的城市化蓝图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任何实质性的回答。这说明李克强的城市化其实不可能消除目前中国大规模剥夺外地农民工的基本劳动制度,因此,不可能铲除中国春运之灾的根源。

从李克强关于城市化的各种言论来看,他完全不能摆脱GDP主义的思维。他的城市化打的算盘和当年朱熔基加大投资"铁公鸡"(铁路、公路和机场)的算盘是一样的,他甚至以为城市化的算盘比铁公机更高明,因为城市化对居民收入的刺激更大。

不知道李克强是真的不懂还是假装不懂,他的城市化"工程" 的社会和政治风险要远远超过朱熔基的"铁公机",因为朱熔基的"铁公机"回避了人口迁徙这个最困难的问题,而城市化则不可能回避这个难题。

不过,不管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李克强高调鼓吹城市化,同时又回避城市化的各种权利难题,反映了中共新领导人的一个真问题,那就是他们对于面对的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其实并无良策,他们的所谓"三个信心"也没有什么根据。

因此,李克强即将大力推行的城市化,将不可避免会成为加速中国社会和政治危机之举,不要说这个城市化不可能终结一年一度的春运之灾,而且在所谓"城市化"推进之后,这个春运之灾会更有可能成为引爆各种危机的导火索。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庄则栋临终“绝笔”:潜伏美国,听从祖国

Posted: 12 Feb 2013 09:22 AM PST



解读庄则栋临终绝笔
作者:黃河邊

中國乒壇宿將莊則棟在農曆新年初一炮竹聲中走了,又一個歷史見證人離世,他給我們留下了難解開的歷史謎團。

在去世之前,他在給友人美國出生的子孫寫下「雖然長期潛伏在美國,但要隨時聽從祖國召喚」的題字,又增添了人們不小疑惑。

經過政治大風大雨的莊則棟寫下的最後「絕筆」,似乎是對晚輩調侃之言,裏面有對自己人生的自嘲以及對現實的反諷。

況且,他友人在美國出生的晚輩本就是美國國籍,他的「祖國」就是美國;一個華裔美國人,隨時準備著報效自己的國家是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再加上莊娶的是日本妻子,加上這幾十年歲月歷練,莊的國際視野以及對東西方關係的解讀該比一般人更為廣闊和深刻,還不至於那麼「五毛」,甚至在生命行將終結的時候,用幾句戲言來陷5,000萬海外華人於不義。

莊的這個「絕筆」被大陸官媒津津樂道,其中的政治暗語不言自明。對敏感「人物」的片言隻語需要格外「政治解讀」,這是大陸官方喉舌慣用招數給讀者的啟發。海外華人就是「祖國」放飛的風箏,線兒在「母親」手裏攥著呢。莊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腦子不糊塗。 

想想也是,莊的個性並無幽默成分,加上給友人的孩子題字,一般也比較正式,不適合開太多玩笑。或許莊在思想意識的深處,還真有那麼一點點壯志未酬的情懷,這裏面有他紅色歲月思維的慣性,可能也有對國家未來的某些期許。莊的「絕筆」也可能是肺腑之言。

華人常陷入天人之戰

潛伏西方、潛伏美國的說法並不新鮮,但是,由一位在中美關係史上留下了自己腳印的開路者說出來,只能說明莊本身的政治幼稚。海外華人的忠誠度一直備受西方世界懷疑。有人把華人入籍時候的誓言,稱為一時的「失言」。

在民族情感和國家忠誠上,華人常常陷入天人之戰。莊的「絕筆」雖然不至於給華人入籍增加多少難度,但至少讓人們瞭解到「潛伏」這種說法是現實存在的。有些海外華人人以「潛伏」的心態居住在西方,長期扮演著人格分裂的角色。一旦有風吹草動,還喜歡出來把玩一番,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潛伏」的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海外華人的整體形象。

我只是擔心,莊則棟的「絕筆」恐怕又會被當局以及「境外勢力」各自小小地利用一番。莊終其一生永遠逃不出被人「利用」的結局,這恐怕才是悲劇中的悲劇。 

——星岛日报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unread,
Feb 14, 2013, 6:06:50 AM2/14/13
to kanggongjiuguoju...@googlegroups.com

赵楚:朝鲜核爆标志中国朝核政策失败(附:朝鲜核爆背后的中国问题)

Posted: 13 Feb 2013 08:58 PM PST

1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因朝鲜违背决议进行火箭发射通过了关于朝鲜的第三个决议(《第2087号决议》),中国对此决议投了赞成票,该决议责成朝鲜不得再采取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活动,并宣布对于朝鲜进一步违背决议的活动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不到20天,朝鲜进行了已经公开宣布的第三次核试爆,此举使得朝核问题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上限,也给检验20年来中国的朝鲜和半岛政策提供了立即的机会。

中国在2003年发起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主导和参与重大地区及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说是作为大国崛起的第一个亮相。无论从历史和文化联系、地缘战略,还是从现实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利害而言,朝核问题都是中国外交必须关注的事务,可以说,当时中国领导人对朝核问 题采取 重大外交主动,不失为一招及时和巧妙的好棋。然而,十年来实践的结果却是大败亏输,丢尽脸面,一无所获,何以至此?除了美日俄等外部因素之外,中国自身战略思维和政策的失误,以及中国内部的意识形态与领导错误,乃是导致政策总失败的主要原因。

中国政策失败首要的内因是20余年来甚嚣尘上、自欺欺人的意识形态思维。在中国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并对欧美世界开放30年后,当局出于对内巩固政权的需求,逐步在国内树立和推广红色中国的虚假观念,在这一观念下,红色朝鲜成了臆想中的同志和兄弟。这种虚假的自我意识和定位不仅阉割了正当的国家安全和利益,而且完全无视二战以后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史:无论当初的苏联与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关系,还是后来的中越关系、中 朝关系及中苏关系,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从来不能弥合和取消国家利益的分别和冲突。事实上,相比战后欧美日体系内基于市场的国家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更难以协调,虽然打着貌似相同的旗号,但在具体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上的斗争却从未消缓,兵戎相见是常见的事情。

扭曲和虚假的意识形态外交指导又与不合时宜和一厢情愿的冷战式地缘战略思维结合,并由此得到论证和增强,具体言之,即认为朝鲜是中国的所谓战略缓冲国。这种思维的潜台词是中美日的体系性、结构性全面军事对抗,而朝鲜是中国掣肘美日的棋子。这种思维扭曲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现实,有意掩盖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基本利益思维:在加入全球贸易体系30多年后,中美日关系尽管有局部的利益摩擦和安全猜忌,但从来都不是美苏关系的 翻版,也不可能回到零和博弈的状态下,而且,在新军事革命形态的战争环境下,朝鲜根本不具备任何有意义的战略缓冲作用。未来可能的对华军事威胁毋须先攻占地势艰难、幅员狭小的半岛北部作为兵力和活力基地。

回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江泽民时代的中国奉行大国外交,这种外交战略与美国的战略协调乃是基本内容,为何在这种背景下会使中国的朝核政策走上自我损害的意识形态文革路线?从外部而言,这与911前布什政府的对华恶意有关,在应对颜色革命恐慌和美国对华冷和平阴影下中国当局寻求对应筹码;而从内部来说,则是中国坚持拒绝政治体制改革导致的执政党权力合法性危机有关,在这种内部背景之下,职业外交的思维和全球战略的考量让位于意识形态的对抗措施,质言之,党的外联部门出于自 身利益排斥了职业外交官的专业思维以及对朝决策地位。这是中国在朝核乃至半岛问题上丧失好局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核爆对于中国也许是坏事中的好事,党外交与职业外交的双轨外交局面也许会为之一变,因为,残酷的现实表明,在21世纪奉行意识形态挂帅的红色党外交必定会损人不利己,而执政党也不可能在国家利益之外另觅自身利益的基础。

2009年,朝鲜在几乎完全背着中国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试爆,直到近年来的火箭发射活动,这些都对中国发起的以六方会谈为主要平台的解决半岛问题框架提出了直接挑战,而中国以虚假的意识形态战略和陈旧的地缘战略思维,完全不能应对,同时,由于逐步承担了朝鲜第一大援助国的角色,中国反而在国际社会支付道义和形象代价的同时,步步为朝鲜牵着鼻 子走。实际上,2009年的核爆已经宣布六方会谈死亡,但中国出于保全面子和掩饰失策的需要,更是为了拒绝内部的政策责任检讨,依然一厢情愿地坐视半岛核局势失控,直到此次最后失败。

环顾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临如此复杂的周边核态势。检讨朝鲜的国际行为模式以及对华关系历史,朝鲜当局奉行的主体思想本身就是建立在反华的反事大主义路线前提之下的,朝鲜为获得世袭政权与国家政治互为表里的生存利益,对中国除了利用不会有真诚的关系基础。在全球大国中,坐视自己如此邻近的小国走上核武装之路是不可思议的。而在远程精确打击作战样态下的今天,作为全球军力发展最迅猛的大国,中国把未来安全建立在与纵深浅近而负担沉重的邻居小国的合作之上也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中国已是 深深卷入全球事务的大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无论其内部社会与政治情势如何演变,中国已不可能在21世纪的世界另立门户,建立与主流国际社会相对甚至隔离的国际体系。因此,此次朝鲜核爆对中国朝野在更加现实主义的前提下认识朝核乃至半岛和亚太问题,确定中国在半岛与朝鲜问题上的国家利益,也许是一个最好的契机,也为重新在新的国际政策理念下规划有关政策提供了一个不能再延误的机会。



【附录】

赵楚:朝鲜核爆背后的中国问题


俗话说,军事是政治的继续,而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朝鲜第三次核爆后,中国官方出于尴尬只是笼统地表达了例行“反对”,但以微博和网络言论为代表的公众舆论实际上已深受震撼,各种激烈对抗的意见纷呈。这种现象再次清晰地表明了一点:外交作为一国主要的政策领域,其发端之基本观念与行为模式以及意义,均有深厚的内政的根基,换言之,朝鲜核爆后中国社会意见的激烈分野和对立,本身也构成观察中国社会与外交走势的特殊视窗。

核爆宣布后,中国网络上的主流意见非常清楚,基本是一边倒的谴责和批评,尤其考虑到朝鲜拥核后对中国的潜在威胁,试验地点与中国的接近,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威胁,主流知识界对中国政府历来在朝核问题上的政策展开了批评和反思。这些意见主要体现在:对朝政策应建立在中国国家利益的考量之上,而不能受虚假的意识形态牵制;朝鲜挑战包括中国支持的安理会决议,违背了中国利益;在21世纪新型作战样式和形态下,朝鲜对中国不具备战略缓冲的作用,反而是国际道义和利益的负资产;中国十多年来对朝援助没有起到管制危机、推动半岛无核化的作用,等等。这些意见揭示了中国社会对于对朝外交的新思维,也直白地承认了,中国此前的对朝政策已遭遇失败。

而在重庆“薄王时期”以鼓吹复兴文革而活跃的极左网站“乌有之乡”(在薄王被捕后曾被短期关闭,后又悄悄以公益网站名义复活)“代表中国人民”发出正式祝贺公告,把朝鲜的试爆完全等同于1963年中国试爆原子弹,认为朝鲜试爆是国际共运打破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伟大胜利。文告的作者有意混淆的基本历史事实是,在中国研制和生产核武时代,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尚未健全,而中国不是这一机制成员,作为禁止朝鲜核试主要国际法理来源的安理会,中国大陆当时也不是其中一员。混淆这些基本历史事实,可见他们完全重复文革语言的观点实际上另有所指,实际上,他们是在采取类似去年915反日骚乱时的策略,借攻击不同意见,间接表达对当局半岛无核化和反对朝鲜核试政策的不满。

在中国于30多年前实行改革开放和1990年代苏东集团解体之后,中朝关系实际上早已不具备所谓意识形态的色彩,而新时代背景下两国关系背后的中国政策理念一直未成型。随着政治改革被禁止讨论、社会日益分化,对朝问题也自然成了中国社会意识和人群撕裂的一部分,这与其他事务上的情形并无区别。在网络新文革语言的背后,其实还是人们一直在关注的老问题:中国往何处去?这是一个关系未来千百年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决定性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分歧不是一般的观念和意见分歧,而是没有调和余地的是非问题。

所以,当主流中产阶级对朝鲜的穷兵黩武产生厌恶,并对核试爆采取明确的谴责态度时,曾经支持重庆薄王的一批人自然会立即采取严厉的攻击部署。他们其实不关心具体的观点和意见,他们采取的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的简单战术。因此,观点的论辩是看不到的,有的只是针对发言者的人身攻击,这种网络时代的揪斗已经成了中国网络意见交流的惯例。这种斗争的背后凸显了中国压制公共辩论,没有公共讨论空间的事实。这不仅使分歧的社会意见朝着更激烈和尖锐的对立方向发展,也使得当局采取政策转换时不具备真正坚实的公众支持。

在有可靠公共讨论和辩论的社会,在重大政策问题上未必一定能形成合理、及时和明智的政策,一来由于各阶层利益差异以及知识的局限,任何社会对重大问题的认知本身自然会有偏见和激情,再则不同政党和政治人物的政策路径依赖与决策偏好,以及政策优先顺序也会影响关键决策,这在民主国家从越战到非洲的各种决策中可谓屡见不鲜,但开放的学术和公共讨论,以及多党轮替执政的政治生态毕竟为纠正政策失误、提供新政策理念,提供了相当的机会。

在一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有权追问和知道:此前中国对朝外交真实的决策理念形成过程,中国对朝鲜外交所追求的真实目标,中国在半岛问题以及朝核问题上耗费的国家资源,以及对过去这些决策和执行如何评估,谁对此负责;最后,公众应该通过严肃和理智的讨论,要求政府设定与说明中国对朝政策的目标、路线和底线。对于一个决心重塑执政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执政集团来说,这些问题都是不能以任何方式回避的。

一个分裂的社会不可能支持任何有效、灵活和明智的外交。从这一角度来说,公共意见的分歧,乃至那些文革式的语言和论风,还不是最可怕的,通过核爆后当局含糊其辞、没有决策责任说明的表现,人们看到,真正最可怕的乃是大众媒体上,从中央到地方,除了片面的、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掩饰之辞,任何严肃的反思和检讨,更不要说政策责任的讨论,都是完全不见的。这才是比朝鲜核武更具有威胁的真正原子弹。

(本文作者赵楚系政治和战略问题自由评论人,原《国际展望》杂志执行副主编,长期从事国际战略、全球军事和中国社会问题独立研究,现居上海。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读者推荐

陈破空:朝鲜核试爆,爆出中南海心态

Posted: 13 Feb 2013 09:03 PM PST

 

2013212日,朝鲜实施第三次核爆。当日,联合国安理会迅速通,一直谴责,并“立即商讨对采取相措施”。

的唯一盟友和靠山,中共立,最引各方关注。中共外交部言人声称:朝社会普遍反,再次行核试验,中国政府此表示决反”“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不再采取可能化局的行”“中国政府呼吁各方冷静应对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六方会框架下解决半无核化问题

中共的声明,似乎在测试记忆力。因,从朝2006年首次核爆、到2009年再次核爆、到今年第三次核爆,北京官方的三次声明,从内容、措辞到段落,几乎完全一样,仿佛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照读一遍。一个政府的懒惰与陈腐,一至于此!恐怕在世界范围内,都再难找出第二家。

三次声明中,都有几个关键词如“决反”、“半无核化”,“六方会”等。解读这几个关键词,可洞察中南海心。“反”而非“谴责”,“决反”而非“谴责”,表明,中共留了一手平壤行径,只是反而已,并不谴责;反表示不同;谴责表示慨;中共的不赞同,与其他国家的愤慨,形成鲜明对照。况且,中共口头上的“反对”,未必是实际上的反对;口头上的坚决,也未必是实际上的坚决。

“实现半岛无核化”,“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摆明的空话,等于白说。因为,朝方已经抛弃无核化承诺,半岛早已有核化。七年来,中共重复这类套话岂止三遍?无非是听任朝鲜步步升级、变本加厉。

对应地,中共还有这类造句:“希望相关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呼吁有关各方着眼大局,妥善应对,避免局势轮番升级。”意思就是:不管朝鲜怎么闹腾,其他国家都应该保持冷静和克制;无论平壤如何跳高,其他国家都不能有所举动,否则就是“轮番升级”。于是,金氏政权闹腾得越来越欢、蹦跳得越来越高。或许,这才是中共所乐见的。

至于“六方会谈”,原本是小布什时代的产物。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直接谈判,华盛顿为避免平壤要挟,有意避开美朝直接会谈,提出,会谈应该包括相关六方(朝鲜,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并建议由北京主导“六方会谈”。(当时美国正深陷中东事务。)

个“六方会”,从20032007年,共行了6,都在北京行。因平壤的毫无意,又因北京的半心半意,6,空耗日,毫无成果。2009年,平壤方面宣布退出“六方会”。之后,“六方会”再未复会,名存亡。

如今,“六方会词汇,其他国家愈少提了,甚至连朝鲜都不提了,只有中共还念念有词,独自缅怀当年主持“六方会谈”的风光。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半心半意,甚至与平壤演双簧,所为何来?错失主导朝鲜问题的天赐良机。所有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到头来,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朝鲜实施第三次核试爆之后,中共唯一的新动作,是外交部长出面,召见朝鲜大使,表达“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但,会不会仍然是演戏?因为,事前,中共御用文人便连番劝说中南海:不要让国际社会觉得我们总是跟朝鲜站在一起。换言之,至少要演演戏。

演演戏,还是必要的。就连极最大极左喉舌《环球时报》,也刊文建言:“如果不听阻最搞第三次核爆,它一定要此付出沉重代价,它从中国得到的各种援助理减少”“在中朝关系问题上,中国政府不能罔本国民意。

美国的态度,越来越耐人寻味。奥巴马政府,并不像小布什政府那般心急火燎;而且,自己并不出手,仅通过联合国机制推动进一步制裁。这固然符合美国现阶段韬光养晦的国策,但更重要的是,朝鲜的蠢动,给美日韩等国也带来“机会”:强化美日韩军事同盟,深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加快在东亚地区部署反导系统,明里针对平壤,暗里瞄准北京。

或许,这才是中南海对金正恩恼火的唯一原因,他给中共惹来祸事!而且,这还是在中日对抗的节骨眼上。联想到此前,122日,合国安理会通谴责鲜发星的第2087号决中共罕见地投了成票,其用意,就是讨好美国,巴望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完全站在日本一边。

朝鲜核试爆,美国不再着急。毕竟,这个核试爆,不是在美洲,而是在亚洲,不是在美国身边,而是在中国身边。朝鲜第三次核试爆,仍然在原地,即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距中国最近,仅137公里,距俄罗斯稍远,距韩国更远。再次给中国延边地区造成人工地震,震级达4.9级。中共当局故作轻描淡写,借环保部之口,做出一个阿Q式的表态:“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尚未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中南海心下有数,朝鲜的核技术、核设备、核原料从何而来?其源头,与中共脱不了干系(前些年,维基解密曾短暂披露中朝核交易详情,后在压力下抹去)。朝鲜拥核后,还向伊朗等国扩散核技术、核材料,公海上过不去,都是通过中国的领空领土进行。没有中共的怂恿或默认,朝鲜-伊朗之间的核扩散根本无法进行。

朝鲜一而再、再而三地实施核试爆,证明国际制裁的无效,这一无效,也来自于中共故意打开的制裁缺口:就在国际社会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或禁运的同时,北京却大开后门,源源不断地向平壤输送燃料、粮食、军备等物质,用中国人民的血汗钱,为金正恩独裁政权输血、打气,死撑它到底。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 2013212日)

作者供稿

郑义:让人民如何宽恕你们呢评启东环保抗议者被判刑

Posted: 13 Feb 2013 01:45 PM PST

江苏启东环保抗议风潮一景


2013-02-12
席卷中国东部的大雾霾刚刚过去,又出了一条大新闻:江苏启东16名环保示威者被判刑。启东市法院对16名参与去年7月反对造纸厂建造排污口的示威者以“涉嫌犯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分别判处一年到一年半有期徒刑或缓刑。消息一出,网上骂声不绝。
记得当初启东抗议事件和平落幕,人们对当局的克制回报以积极评价,甚至有报纸认为南通市和启东市政府和当地民众,在这次事件中都表现了理性,事件爆发后很快趋于平息是一场“双赢”。

著名的《钱江晚报》说:“启东事件,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市民,都是赢家。一个衣服都能被市民扒下来、扒下来还能羞涩微笑的市领导,是启东市民之幸。官员与市民之间,无需通过装甲车、催泪弹,各自表达尊严,是社会之幸。它给了政府与市民,各自展现素质的机会,也给了世人一堂化解政府与市民之间矛盾的现场课。这堂课,没有输家。输了的,只是鼓励公民成为暴民的暴力赞美者。”“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有网友说,人群散了,但这个官员羞涩的微笑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

这篇文章,拿到今天来看,就有了讽刺的意味。是啊,市长大人“羞涩的微笑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当危机过去,这“羞涩的微笑”就变成了法庭和监狱。对历史多少保持了一点记忆的人们,在千分之一秒内就做出了准确的群体性判断——秋后算帐!在电脑上打出“启东”和“秋后算帐”这两个关键词,你一定会大开眼界。

最为温和的意见是要求平衡处理,即:对于那些在游行示威中行为过激、触犯国家刑法的人要依法处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无视民意非法招标的地方官员也要行政问责,监察部门也要介入调查。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服众。

压倒性的声音是另一种倾向——

一位网友说:“老虎屁股果然不好摸,市长当时面带微笑很淡定,事后就算帐啊!”

马上有人跟帖:“老虎屁股现在不用摸了,用打了,不要用错词哦!”

一位网友写道:“秋后算帐,看似高明,其实愚蠢至极。下次,怕你秋后算帐,必然破釜沉舟背水而战。这使朝廷丧失招抚能力,宋江就是这样变成李闯的。”

同一个主帖后面就有如下跟帖:

“所以大家看到了,要彻底,不能相信,一次性解决掉!!!”

“宁愿相信世上有鬼,不愿相信官员的那张嘴。”

“愚蠢,这是要把好学生好青年逼成红卫兵小将啊……自掘坟墓!!”

“还是尽量多处理一些吧,重判!现在的政治犯还是太少了点。”

我强烈希望新上台的最高层诸公到网上去转转,不要再干官逼民反的事情了。民众不仅身受苦难,而且洞若观火,有很高的智慧。比如下面这句话就很令人震撼:“让人民如何宽恕你们呢!”一共10个字,太深刻了!它揭示了“你们”是犯罪者,并非官民冲突的审判者。 “你们”的当务之急是认罪、悔罪,请求人民宽恕,而不是貌似中立,以你们私家的军警、法庭、监狱继续犯罪。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但很难认同给市长大人套上一件环保T恤就触犯了刑律。照中国的传统,市长大人应该自己脱成赤膊,再绑上荆棘去跟人民请罪才是。不要认为人民的忍耐是无限的,想一想大清帝国的结局吧!皇室最后提出的政改措施,其激进之程度,远非今人所能想像。结果如何,人民没有耐心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格丘山:金三正在考虑用原子弹炸哪一个王八蛋?

Posted: 13 Feb 2013 01:43 PM PST

网络图片
金三有了原子弹,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他在思考一件大事情,俺要扔原子弹扔谁?

南韩是自己的骨肉弟兄,何况国土属于朝鲜,所以断不可扔(:)。这一点金三的思路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从来宁亡外寇,不让家贼的。 谁是家贼,台湾,香港,西藏,民运分子都是。如果他们强大到威胁的天朝的时候, 对不起,就要让他们尝尝原子弹made in china 的味道了。

金三又想下面应该考虑美国了,不过金三又想俺与美国离那么远,不好扔。何况他们对咱们没有大恶, 又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不必去得罪他们。说实话金三虽然嘴上叫叫反对美帝, 有时心里还很想讨好他们的。

再一个就是日本了,可是日本对咱们朝鲜人也不是太坏, 当年二战日本攻打中国,对咱们朝鲜人就比中国人礼遇,金三想不出特别的理由要炸日本。

留下的是中国了,想起中国金三就恨得牙齿发战, 可是每次看到他们还要装笑脸。一看到朝鲜人现在一个个面黄肌瘦,吃不饱, 商店的橱窗里东西空空,金三就对中国充满了仇恨,他们东西这么多, 稍微多给一点,我们今天会这个样子吗?会这样给别人耻笑吗? 朝鲜今天的贫穷还不是他们逼出来的,对了,就炸这个王八蛋。


不过什么时候炸, 金三觉得要好好考虑一下。现在中国跟日本跟美国的关系会愈来愈恶化,等到恶到他们想收拾他, 又不愿自己出面的时候,俺就在北京爆他一下。生米煮成熟饭,他们嘴上骂俺几句,心里还不知怎么高兴呢。

想到这里,金三高兴的睡着了。 

陈丹青:只有上级社会 没有上流社会

Posted: 13 Feb 2013 12:39 PM PST

陈丹青


【陈丹青:中国只有上级社会 没有上流社会】 中国没有"上流社会",但有"上级社会"。某某会所之类,是超级消费场所,哪里是上流社会,直白说,十九是官商聚首之地。各种文章会称他们"贵族",天晓得,中国哪有贵族?(南方周末)


陈丹青:只有上级社会 没有上流社会


陈丹青不希望"被人以为是个艺术家",他自认有"草莽气"、"流氓气":见过下层世面、不计较、仗义、能决断。 (南方周末特约摄影蒋彬/图)
"一个社会得有一小群怪人。"陈丹青觉得。所谓" 怪人",会有"异常出格的打扮",但其实蛮善良、蛮规矩,甚至有点孤僻、有点害羞。 (南方周末特约摄影蒋彬/图)
原标题:陈丹青:只有上级社会没有上流社会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季艺 特约摄影 蒋彬
谈人为什么都穿得一样:阶级消灭,大家族消失,人群就一体化,有钱没钱、南方北方,一体化。长久之后,人心是从众的,大家都这么穿。
谈贵族:文明之所以是文明,就一小撮精英。一小撮儿精英没了,可是国家又很有钱,很强盛的样子,会所夜夜客满――这种文明我不知道怎样定义。
谈流氓:目前我看过最朴实的黑道定义,是杜月笙的儿子。记者问他,到底怎么看那代流氓?流氓是什么?他想了很久,只说一句话:"就是帮忙"。
谈时尚圈:有人说我庸俗到和娱乐圈时尚圈玩,他们没有政治头脑。青少年文化、摇滚乐、走台、派对,都是改革开放的正果啊。
谈干净:什么是脏?譬如打开电视、打开报纸、开会、听报告,我瞧人连篇"漂亮话",就觉得脏。
在对待西方的态度上,陈丹青认同鲁迅的观点,在大部分事情面前,更倾向于首先自责。
陈丹青在1982年从中央美院辞职移居美国,30年里,陈丹青明显感受到了西方从奢侈品店员开始对于中国人的态度变化。
这种变化在2007年之后开始变得明显。在一些小店里,陈丹青发现不少店员发现你是中国人,收钱交货,但眼睛不看你,"他们显然在这样的人面前受了太多他不明白的遭遇,我不能说羞辱,因为他挣了钱。但他没见过这样花钱的人,这样来买东西的人。"陈丹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陈丹青有一次在罗马的古董街里,古董店一家连一家,他便一个个走进去看,问其中一个店主价钱,店主不回答,最后说:"你进了我的店,甚至都不跟我打个招呼。"
讲起这事,陈丹青非常惭愧:"这时我会倾向自责。所有我们在国外遭遇的事情,不管事由怎样,我大部分时候会同意鲁迅的态度,他会骂中国人,不会骂外国人。即便错在外国人,我也会先反省我们自己。"
"人不可貌相和相由心生,我都相信"
南方周末:有人对你的评价是"耳朵背后都干净的男人",你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陈丹青:那我得赶紧去洗澡,我洗澡时经常忘记洗耳朵后面。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别人评价你干净?
陈丹青:可是我随口讲脏话。其实你说哪位"干净",意思是指其他人"脏"。但什么是脏?譬如打开电视、打开报纸、开会、听报告,我瞧人连篇漂亮话,就觉得脏。
如果干净是指道德没瑕疵,正好木心在文学课里讲到18世纪法国文学,提到卢梭的《忏悔录》――他小时候看过,相信卢梭,因为卢梭说,我要坦白一切,毫无保留,我要忏悔。木心给我们讲课时已经六十来岁了,他说又看了一遍,心平气和,他说:他不坦白。没有一个人,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暴露自己,打开自己的灵魂。不可能的。
什么是真正的坦白呢?木心说:"'我知道这是应该坦白的。我不敢说。'只能坦白到这一层。再说,好意思说的,不一定好意思听――我这样说,已经很坦白。"
总之,他不相信忏悔这件事,他讲耶稣时也说,不要相信发誓,说耶稣看出来,有发誓就有背誓,发誓已经是虚伪,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发誓。
南方周末:你觉得"相由心生"有道理吗?
陈丹青:我两句话都相信,"人不可貌相"、"相由心生"。
譬如"文革"时大家都讨厌江青张春桥,谁敢说呢,谁又真了解他们?可是电影里看他们的相,就是讨厌。还有,人跟人一照面,好感、恶感、反感、无感,一秒钟就有,事后接触,也大致是的。一见钟情是稀有的经验,一见反感,例子太多了。
"人不可貌相",例子也多。我记得小时候在弄堂里、在乡下,善良忠厚的大人、大嫂,都长得一般,甚至难看。还有就是才华。我认识几个其貌不扬的家伙,非常非常有才气。
"我真庆幸我没有身份"
南方周末:文人和流氓这两个称谓,你总喜欢说自己是流氓,为什么?
陈丹青:知青就是草寇流氓。我从小班里要好的同学,一半是流氓,有成天打架闯祸的,有判了刑的。小时候不懂,就知道他们好玩,有劲,他们也喜欢和我玩。下乡后不用说了,江湖上没有一点流氓气,不好自保,也不好办事啊。
我们可以换个词,"草莽气",有一次参加我同学在普林斯顿的婚礼,我做伴郎,特别买了套西装,去了,木心也在,他看我走出来,后来就说:蛮好,看过去有点英气、有点秀气、有点流氓气,我一直记得这句话。
草根里面,我又很喜欢遇到有点书卷气的人,包括民工,很爱看书,有内秀。我也喜欢非常书卷气的人,半点草莽气没有,你比方陈寅恪,骨子里的书生,看照片就喜欢。鲁迅有点流氓气,豪爽,侠义,周作人比较没有,可他说自己内里有绅士鬼,有流氓鬼。
南方周末:你认为你身上的草莽气和流氓气来自哪里?
陈丹青:你们误会了,以为我画画写文章,其实我是个粗人。小时候父母打成右派,工资大减,四岁开始家里就很穷,后来又去插队,没过过好日子。你会留下一套生活习惯,譬如吃东西狼吞虎咽,非常将就,哪里都能睡,怎么着都能过,到纽约了还是这样。
草莽气,就是见过下层的世面,不计较,无所谓,仗义,承受力强,忽然就能行动,就能决断,大概就是草莽气吧。
南方周末:你认为你身上草莽的部分是哪些?
陈丹青:我不要被人以为是个艺术家。我认识太多艺术家,原来我跟他们一样,我就是他们?特别受不了老要问你怎么定位自己,画家还是作家,还是公知?这种身份焦虑,我慢慢明白了,大概苦逼�丝太多了,快点想有个身份,有个说法,公务员啊,科长处长啊,至少部门主管吧。艺术家也这样,巴望有个说法,有张名片,有个头衔。
我是长期没有身份的人,年轻时连户口本都没有,很自卑,火车上最怕人问:小伙子你哪个单位的,你什么工作。我他妈什么都不是,坐火车就是到山沟去啊。后来上了美院,一天到晚戴着校徽。结果很快出国了,又成一�丝。美国结结实实教育了我:你就是你自己。现在我很骄傲:没有身份。画画算什么身份啊!可是你在中国没身份,意思是没单位,没职业,没钱,没权……这一关很难过的。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
和普通"文人"、"流氓"不同,陈丹青关心时尚:"当代艺术都要跟时尚界找灵感。中国是两头不着调:美术馆是官府,看不起时尚,时尚界也拿不出真东西、真角色。" (南方周末特约摄影蒋彬/图)
(南方周末特约摄影蒋彬/图)
南方周末:你怎么定义流氓?
陈丹青:你耍流氓!这是流氓手段,其实是指无赖。旧社会,旧上海,流氓的定义就是"白相人",白相人的定义,就是黑道。
目前我看过最朴实的黑道定义,是杜月笙的儿子。记者问他,到底怎么看那代流氓?流氓是什么?他想了很久,只说一句话:"就是帮忙"――你在这个地面上,本地人,外邦人,你进上海街面混口饭吃,要做小生意,要有地盘,尤其要有朋友,怎么办呢,要人帮忙。今天人家帮你,有一天你有力量了,兜得转了,你帮人家的忙。
白道不是。所谓黑道有一系列规矩,白道也有一系列规定,玩儿规定的人,管人的人,吃官饭的人,他都有交易,但轻易不帮忙,也轻易不拆台。清末民初,孙中山蒋介石闹革命,都要靠"流氓"。
包括今天,赖昌星就是大流氓,他要是活在民国,就是第二个杜月笙。你看他一路出来,家乡父老孩子都管,逃亡时还每年给他办的家乡老人院老人打电话,问年终补贴拿到没有,也办中学。他哥哥要被捕了,全村老少拿着家伙,一层层护着他,最后他说服乡亲,自己出来就捕。
我相信每个省、每个小地方,都有杜月笙这样的人。草根里永远有这样的人,书都没念过,聪明、仗义、有办法、敢担当。
但流氓打地盘时,要打架,甚至杀人――《水浒》为什么流传,不就是一群土匪流寇――他要维护本帮,要对付别的流氓群,这是丛林生态。我们下乡时,农民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出门就是靠朋友,一路大家帮忙。到纽约我要人帮,也帮别人。国内来个电话,老朋友,新朋友,接个飞机,住个一阵,等等等等。
所以我回来和许多人没法玩,他们是单位思维,不是江湖思维。
南方周末:大多数"文人"或者"流氓"不关心时尚的,甚至看不起时尚,但是你不同,你很关心时尚,为什么?
陈丹青:所谓现代文化,现代文艺,两大摊:一摊娱乐(美国所有电影电视统称"娱乐业"),一摊时尚,两者都是大生意。这两摊没了,弱了,你谈什么现代文化?
当代艺术都要跟时尚界找灵感,为什么?古代也一样,文艺复兴那会儿,画家雕刻家这一摊是最牛逼的时尚,创造经营整个景观。现在最有活力的人精,许多在时尚界。大都会博物馆、现代博物馆,每年有顶级时尚人物的专展。中国是两头不着调:美术馆是官府,不懂时尚,看不起时尚,时尚界也拿不出真东西、真角色。
我回国一看到时尚,还有什么时尚派对之类,觉得对了,这就是演变嘛!有人说我庸俗到和娱乐圈时尚圈玩,他们没有政治头脑。青少年文化、摇滚乐、走台、派对,都是改革开放的正果啊。
不要把我当读书人,书架上这些书顶多看过千分之一,以后也不会看,我得找个时候扔掉。
南方周末:你怎么定义奢侈?
陈丹青:奢侈品在中国又是一大奇观,是送礼的主项,跟国外奢侈品概念完全两回事。它还被卷入权力游戏。洋人惊呆了,奢侈品居然可以是这个概念,这种效应。
南方周末:有的中国官员最近因为手表和皮带落马,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陈丹青:那是小焉者。总比艳照上网好多了。公布艳照很可怕,太恶劣了。我讨厌官员,但无论如何这是隐私,他也是人。
南方周末:你对中国官员的穿着打扮有什么建议?
陈丹青:内地大部分官员穿着西装,更像乡巴佬。建议至少向台湾官员学习。
中国哪有贵族
南方周末:几年前人们在讨论中国有没有上流社会,几年过去了,你觉得中国现在有上流社会吗?
陈丹青:中国没有"上流社会",但有"上级社会"。某某会所之类,是超级消费场所,哪里是上流社会,直白说,十九是官商聚首之地。各种文章会称他们"贵族",天晓得,中国哪有贵族?
南方周末:你觉得贵族对中国精神和文化的贡献在哪里?消失对中国精神和文化的损害又在哪里?
陈丹青:文明之所以是文明,就一小撮精英。一小撮儿精英没了,可是国家又很有钱,很强盛的样子,会所夜夜客满――这种文明我不知道怎样定义。
南方周末:2011年南方周末"中国梦"致敬盛典给你做了一身民国服装,你也很喜欢,可以讲讲民国衣服的好处吗?
陈丹青:民国衣服正好是在古中国和现代中国之间,这么一段,其实是尴尬的。旗袍不是汉服,古人并没有长衫。汉唐的中国、宋元的中国,骤然过渡到摩登中国,几乎没有缓冲地带。一个唐人看到男人穿长衫,会很惊讶,怎么可以?现在一个八零后看长衫,觉得老气横秋。前面是五千年、两千年,民国加上部分清末,只有五六十年,能留下长衫旗袍,已经有符号效果,不容易,但如今是失效失传的符号了。
南方周末:中国男人似乎只有几种衣服可以穿,一个是夹克、一个是西装,夏天就是POLO衫、衬衣或T恤,你觉得他们不会选择还是没有选择?
陈丹青:阶级消灭,大家族消失,人群就一体化,有钱没钱、南方北方,一体化。长久之后,人心是从众的,大家都这么穿。这是世界范围的事。全世界平民化,民主化――其实是消费化。还有交通便利,地域差异打通后,差异的美感和特色在萎缩,在消解。原因还有很多,成衣业最早使人群划一。人会懒,美感,良性的虚荣感,会一代代消褪。英法这些老帝国,上流社会仍然很有讲究,但他们在院墙里面,你不易看到他们。
我见过大街上最爱打扮、最会打扮的人群,是日本,还有俄罗斯。这俩都是崇西洋的国家,各有各的自尊和自卑:你要知道,爱打扮的心理之一,其实是自卑。美国分析过为什么不少黑人喜欢不惜工本,全套西装。
从前中国人穿衣服,太多规矩了,不说解放前,1950、1960年代,好家庭出门见人,衣服都有规矩、有讲究。现在有时尚,但没讲究,也不懂讲究,我被领着参加过几个花大钱的媒体或时尚活动,会穿的人太少太少了。香港至今有一小撮人,富有,开私家派对,穿的是奇装异服。
一个社会得有一小群怪人。以我观察,和明面的时尚不太有关系――很大胆,很成熟,很过分的打扮,我指的是异常出格的打扮,其实是蛮善良,蛮规矩,甚至有点孤僻,十分害羞的人。
http://news.ifeng.com/shendu/nfzm/detail_2013_02/10/22101899_0.shtml

那小兵:中国文化思想为何越来越落后?

Posted: 13 Feb 2013 12:37 PM PST

图为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


02月13日 03:36 搜狐博客 那小兵

最近读到余秋雨先生关于中国文学史的观点:中国文学到司马迁就进入了顶峰,唐宋八家加起来也不如。同时,也读到陈丹青先生所谈的“中国文化不断退步”的观点,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中国思想文化从一开始就步入了退化通道?”。翻开中国文化历史,最震撼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武力逼迫思想自由事件;第二件是汉武帝独树儒家,把思想文化变成了统治工具,把学者偶像化;第三件是清朝乾隆的文字狱运动,把思想文化变成了民族压迫统治的工具,把汉族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奴化。然而,这些都是古代史,而最彻底最残酷的则是现代的马列主义文化运动,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中国人的正常思维方式,扭曲了中国人的道德标准,摧毁了中国人所剩不多的做人良知。这所有的流毒都可以归结到中国现有教育体制里,教育的退步是社会文化退步的决定性原因。

教育的根本问题在这里国际社会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面发达程度上,有一个不是标准的标准,那就是诺贝尔奖。这是一个学术上的奥林匹克,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大奖。可是,至今中国大陆还没有一个自然科学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的东邻日本,一亿多人口,只有中国国土面积的二十五分之一,已经出了18个了,仅2008年就出了3个物理学奖。小小的英国,仅一个剑桥大学就出了80多个诺贝尔奖。而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上千所大学,都60年了,至今还是零。是中国没有人才吗?中国人的聪明举世闻名,身在海外的华人已有9人得奖。为什么在海外行,在大陆就不行了呢?古语说,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根子显然不在个人,而在体制身上,在教育身上。

温家宝总理多次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先生总是重复同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讲过五六遍,形成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钱学森生命的最后阶段,还对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据说温总理立刻约见了六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而几位校长的共同回答是:“老师不行,不是大学出问题,是基础教育出毛病了。”

教育乃立国之本,国民的素质、民族的精神、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皆来之于教育。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由精英引领,一切精英皆来之于社会教育。教育体制决定人才的培育,是人才辈出还是万马齐喑,归根结底就是体制的问题。2010年4月,前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时说到,“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到底在哪里?2010年5月2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高校应该从数量扩张发展到质量建设上来,而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与两位校长的观点相认证的是:5月12日公布的年度QS亚洲大学排名中,北大、清华分列第12位和第16位。这还仅是在亚洲。北大、清华作为中国学界的骄子,几乎倾举国之力兴办,却还算不上世界一流大学,远远落在世界同行的后面。


据媒体报导,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2010年5月21日,在2010中瑞创新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给出了答案。他说,“大家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应试教育很强,但是创造能力很弱。”“理论上讲,一个人口大国应该会有更多的天才和创新能力和更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从而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明。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很难找到中国发明创造出来的重大创新。”“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做不到这一点。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高等教育体系做不到这点,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比60年前还要差。”“我们的教育体系总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任何一个问题都只有一个唯一的准确答案。”“意识形态控制太强。我们整天讲我们要统一思想,怎么统一思想呢?这是很荒谬的,思想要多元化才好,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创新的社会。所以我们整天告诉学生、小孩要统一思想,不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对中国人的创造力是扼杀和谋杀。”学者汪丁丁也曾愤而拍案道:“愚蠢的管理体制产生愚蠢的管理方针。”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是问题的根本。为什么2010年北京高考的理科状元会被美国11所顶尖高校拒收,2011年,北京三名文科状元同时弃北京大学,内地共11名状元弃清华、北大而选择香港大学,这就是答案。并不是港大特意来挖高考状元,恰恰相反——港大并不稀罕状元。早在2005年,就有11名各省市高考状元申请入读港大时被拒绝。理由是:港大对高考分数跟面试表现同等重视,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

国内学子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不仅与国外同行,即使与民国时的北大相比,甚至与战时的西南联大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西南联大这个世界上最短命的著名大学,短短7年的历史,就培养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0多位两院院士和众多学术大师。而西南联大所处的抗战年代,其环境、条件何其艰苦,在茅草屋里上课,在煤油灯下看书,每天还要躲避敌机的轰炸,竟然造就出众多世界一流的人才,其根本原因就是:遵从了“教授治校”和“教育家办学”的人才培养规律。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校长施密德•特曾说:“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也曾有过流星一现的改革辉煌。1980年代武汉大学,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刘道玉,在全面研究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成败利弊之后,励精图治,领全国之先,全面推行学分制、插班生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取消政治辅导员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被奉为“武大的蔡元培”。各项改革,除了插班生制度是经国家计委批准以外,其他如学分制、主副修制、双学位制、导师制、学术假制、自由转学制、取消政治辅导员制度等等,没有请示任何领导部门。改革后的武大,文气被发挥到极致。抛弃一切形式主义,真正以培养杰出人才的路子培养学生。学生可以“逃课”,逃掉不喜欢的课,自主选课,从而发挥自己的兴趣与专长,自由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期末考试没有统一的试题格式,没有AB卷,也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自由向学、自由论争之风炽烈,精神气象非今日能比。成功的改革使武汉大学成为最令人神往的校园。连北大的教授都想来武大,高考状元来武大,不少高分学生宁弃清华、复旦而报武大。然而,仅仅6年,这场让全国学界甚至国外都叫好的改革,却被教育部的一纸公文突然刹车,化为乌有。

1988年2月,改革者刘道玉被毫无理由的突然免职,并几乎被封杀。官方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一场令国内外瞩目的教育改革就这样被扼杀了,所有成果被冰封。刘道玉成为制度的殉道者,从此离开教育,归隐山林。2008年3月,时隔17年后,72岁的刘道玉应邀在武大人文馆就他的新作《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发表演讲,也是他对武大学子做的最后一次讲座。演讲结束后,所有学生都不退场,给与这位前武大校长、一个传奇式的长者,长达半个小时的掌声,以此表达对前校长的支持,对现制度的憎恶。衡量一所大学的根本不在于有多少高楼院所,而是软环境。包括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等在内的一代科学大家,要么是国民党时期培养出来的,要么是国外留学归国的。中共60年都干了些什么?只有运动,没完没了的运动,一场连着一场,不断的整人、害人;毛泽东语:“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1957年,内战结束仅仅7年,百废待兴,正是国家建设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中共一场反右把整个中国的知识份子阶层覆灭了。其后不到10年,“文化大革命”降临,知识份子又被整体划为“臭老九”批倒批臭,整整10年,每天战战栗栗的处于被管制之中。好不容易熬到“文革”结束,本以为苦日子可熬到头了,没想到改革开放后不到5年,又搞了一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彻底断了中国知识份子追求思想自由的念想,从此被画地为牢陷在官方设定的思想牢笼里,一切唯党的意志是瞻,不能越雷池一步。不仅如此,中国的知识份子在精神上被阉割的同时,在物质上也被闹出造原子弹的赶不上卖茶叶蛋的可悲笑话。

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这种思想被禁锢没有痛彻心肺的感觉,是因为长期以来的高压统治对人思想的钝化,使人已经麻木,感觉不到灵动的思想对于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了。实际上,人之所以贵为万物之灵,就在于那个思想,没有了思想,人就是行尸走肉,就是一具活的尸体。62年了,中国何曾出过一个享誉世界的大师级的思想家?何曾有一部在中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厚重积淀,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出不了人才,能说得过去吗?这究竟是为什么?!几十年来,文艺、学术一直为政治服务,只讲党性,不能反映人性;只能迷信权威,膜拜权威,创造力被禁锢,得不到正常发挥;中国人只能像陈景润一样去求证人家的猜想,而不是自己去独创一套猜想;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都是年轻时国民党时期的作品,整个一个黄金中年都在运动中度过,一事无成!巴金直到晚年才敢说真话,发表了《随想录》。说是真话还是说一半,藏一半,真正至真率性的所感,只能烂在肚子里。岂止一个巴金,所有有良知的知识份子,都是骨鲠在喉,却又不得一吐。这就是中国知识份子的缩影!这就是亿万中国人的真实写照!!

六十二年诺贝尔奖中国空缺,没有听到当局的反思声音,没有人为此而承担责任。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导:“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俄罗斯裔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石墨烯研究捧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天就批评俄罗斯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之后,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了人才的流失。梅德韦杰夫说,我们需要努力,这样我们的天才才不会出国。”

几年前,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在一个写本书都要被抓去审讯的国度,思想还有几多价值?因为在诺贝尔奖的标准里,作家需要有独立的价值观,不能为社会政治和现实所绑架。而在现实中,中国文学只是商业和权力的自娱自乐,现实和历史的真相均不在视野之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言,一个人才的横空出世并不像预言那样简单,中国学术界若不能解决掉自身的种种问题,那么中国人还将会10年、20年永远等下去。了解中国的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曾经说过,中国人一百年也不会产生新思想并对人类有所贡献。对这种知识领域的专制,有学者如此感慨:从小学到大学,从博士到教授,都设有绝对不容挑战的“标准答案”,谁违背了这些标准答案,谁就会被判处“死刑”,并且永世不得翻身。学生违背了标准答案就不能毕业升学,教师违背了标准答案就不能晋升职称,官员违背了标准答案就不能升迁,各类白领蓝领违背了标准答案就要下岗,等等。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标准答案,年年都要更新,知识份子就要年年重新背诵,中国绝大多数知识份子,就是在背诵标准答案而不是创新中度过一生的。

一个让国民从生至死都背诵标准答案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丝毫创新能力的民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没有任何傲视世界的发明创造的根源就在于此。这种知识和信仰的颠倒管理,不仅造成社会没有信仰和丧失创新能力,同时还会毒化民族性格,造成整个民族的阳痿。原谷歌公司中国区总裁,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该国的教育系统存在‘根本性的缺陷’,使得整整一代人丧失了质疑传统思维和创造独特发明的能力。”对这种极端悖谬的教育体制,也有抗争。海归教授清华美院陈丹青的愤然出走,北大法学院著名教授贺卫方对研究生的罢招,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家庆的提前退休,等等。但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沉默。

陈丹青的出走,因于美术专业研究生招生的政治考试。他说,艺术学院招生的外语和政治考试,外语考试是否必要,自是见仁见智,但是政治课考试,“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例子,连苏联和古巴都没有这么做。”不仅是艺术学院,中国人有多少人会去质疑,那个政治课是高考必考之课、应考之课呢?有多少人会认为那个政治课,其实是当局在强奸民意呢?有多少人会认为各单位那个党组织,其实是个绝对多余应该剔除的毒瘤呢? 我们国家最成功的教育是体育教育。因为体育教育不考政治,不考外语,只考肌肉、体能和速度,它按专业规律来培养你,择优录取,谁跑得快,谁进来。面对自己的孤立与周围人的麻木,他发出如此感叹,“我看见,不论在我工作室的学生,还是其他大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早已习惯了整个体制在他们生命中的作用,他们已经有一种——我不知是抗体还是接受体——生理机能,总之,他们的身体里充满体制这贴药剂。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正常状况。”这是一个长居纽约16年的海归人士,对中美不同的教育理念对比后的清晰、透彻所感,而真正久居此地的中国人已经无以分辨正邪了。

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教育、知识份子历来都倍受尊崇。封建时代,秀才见官可以赐座,而商人见官只能站着。国民党时期同样如此。1927至1937年10年,共产党所谓的军阀混战年代,却是中国的大学教授境况最好的年代,他们不仅是精神贵族,也是物质贵族。整个社会,即使军阀官僚,看到知识份子,都毕恭毕敬,优礼有加。1930年代,儒学大家梁漱溟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就是在军阀韩复矩支持下搞起来的,山东教育的进步令全国瞩目;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大军阀刘文辉,明令县长:“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早在1916年10月,奉系军阀奉天省长张作霖,严令各县增加教育经费,要占到全县总支出的40%以上,并以此作为考核各县的内容之一。张作霖甚至以宁肯少养5万陆军的魄力,创办了东北大学。整个校园面积达900亩,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校园。东北大学的经费也是首屈一指。北京大学年经费是90万银元,南开大学40万,清华大学虽有庚子赔款补贴也只有120万。而东北大学是160万元。一直以来被中共一再抹黑的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实际是一位重视教育的开明人士。凤凰卫视的专题片《大地主刘文彩》中,专门有一集介绍刘兴办教育的事迹。刘文彩修建的文采中学,占地两千多亩。征地时为使百姓利益不受损失,刘采取的是两亩地换一亩地的办法。学校建成后,广招教育人才,教育规模在四川地区甚至在全国私立学校中都是最大最好的学校。学校建成后,刘从不干预教育和教学,只在春秋开学典礼上简单说几句,大意是要学生们发奋学习,将来报效中华民族。再一个就是他对子女及亲属要求极其严格,在文采中学的校训中明确规定,校产是学校的校产,刘家子孙不得占有。刘家子孙仅有的权力,就是每年对学校的财务进行一次清理,仅此而已。此外,刘文彩每遇逢年过节,都要对贫困人家走访和接济,乡邻之间纠纷也要请他进行调解,因为他办事公道正派。他还投资修建街道,现在未撤除的两条街道仍不失当年之繁华。至于所谓的水牢、收租院等等,全系为了政治需要胡编、捏造,为了让人们相信所谓的“旧社会”如何坏,它的“新社会”如何好,为它的夺权制造依据,编造了多少谎言!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唯独中国大陆例外。据中新网报导,中国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2.6%,排于世界各国末尾。联合国官员指出,中国政府的教育开支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早在1993年就提出本世纪末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如今新世纪又过去了10年,还是没有达到。2010年五月,新的教改方案获得通过,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要到2012年达到。

一向被瞧不起的印度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都达7.4%,比中国大陆的3%(很多年份还达不到)高出一倍还多。印度1947年才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1949年就通过宪法确立了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虽然当时的全民免费医疗还未能完全落实,重大疾病还需要个人负担一部份,可是却规定先看病后补交费用,所以大多数困难患者补交不上的费用,也都由政府买单。印度经过与“新中国”同样的时间,全民免费医疗已经名至实归。并且政府办的医院对于所有在印度的人都不收费,无论是外国人还是印度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都享受免费医疗。200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3.41倍,印度以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负担与中国相当的人口,以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为10多亿人口免费医疗,免费义务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一年级到八年级,学校不向学生收取任何学费,教材由政府专门拨款购置并向学生免费提供。每位在校学生每年免费领取冬、夏以及春秋季三套校服。现在全印度1.2亿学生全部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许多住宿学校的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包括被褥、牙膏、毛巾之类的生活需要都由政府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唯一需要负担的费用是每月12卢比(合2.4元人民币)的“政府福利基金”。学生每年只需要缴144卢比,折合成人民币还不到30元。大学教育,每年每生费用也只合人民币300元左右。

陕北的吴起县,在花5千万修一公里路和高中以前的所有学生教育实施免费之间,做出了良心选择。吴起县能做到,其它地方为什么做不到?吴起县县委书记曾表示,吴起并非外界想像的那么有钱,而“全民免费教育”也并非外界想像的那么耗钱,在吴起县每年需要5千万元。关键是政府有没有发展教育的决心。与此相印证的是,2011年2月,陕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镇坪县,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400万元,却出台政策,在全县实施12年免费教育,将高中教育也纳入其中;陕西的另一个全国百强县府谷县,也在同月出台政策,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免费!但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教育部官员8月16日在湖北宣讲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时表示:未来10年,中国仍将坚持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百姓翘首以盼的12年义务教育,还得等10年!而据媒体报导,2010年的中国国家财政总收入将成为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以国家经济能力来说,不仅可以实现全民教育免费,全民医疗免费都完全可以做到。但共产党就是不做!为什么搞三峡工程有钱?办奥运、办世博、搞国庆庆典有钱?2008年6月底,中国累计免除亚非等49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247亿元;提供各类援款2065亿元,其中无偿援助 908亿元;对42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税目为736-1115个,占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贸易额的98%。中国还为非洲培训了1万5千名各类人才,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派出医疗队,援建30所医院、100所农村学校,无偿提供防治疟疾药物。……。作家韩寒说:“一个国家,可以几十亿几十亿地到处撒钱,几百亿几百亿地为了一两句赞美签单子,几千亿几千亿地开这会那会,当研究表明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保需要投入一千零几亿时,它却表示,拿出这笔钱有困难。”多年来,官方一直吆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实际上,他们从来都是空喊口号,从来没有真正的重视过知识和人才。相反,对知识的践踏和蔑视,对知识份子的迫害却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对他们来说无所谓。


对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只是任继愈、钱学森,大家看得都很清楚,问题非常简单,不难解决。但这个问题的要害是,其中包藏着党的一个天机:外国人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而中国则恰恰相反,只准知道给定的答案,只能回答给定的答案,只准你死记硬背上面的标准答案,不准你自己另寻答案。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说,长期固守一种模式,必致思维僵化,头脑简单。最终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听话,听指挥者的话,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只要是党的号召,就是对的,第一反应实际也是唯一的反应,就是听,不折不扣地执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思维。这种教育方式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培养一批只知死读书、读死书的头脑僵化机械的书虫,而不是可以应对任何复杂环境和形势的可造就之才。——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10多年前的克拉玛依大火,当指挥者高喊:“让领导先走!”所有学生都乖乖地听话,在大火面前连求生的本能都失去了,最后只能葬身火海,这个教育模子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这就是本质原因!

知识本来是启迪人心智的,但罪恶的体制埋没了多少天才,造就了多少庸人!对教育来说,只要听话,听党的话就可以了。党需要的永远是容易统治的应声虫、奴才、顺民,而不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否则,若能独立思考,跟党不一致怎么办?还得让党拿出功夫、精力来搞思想统一,不如干脆就是一个不允许,省事。2010年秋,闹得沸沸扬扬的教改方案通过,大学教育仍然沿袭旧的一套,仍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再有本事,仍然在党的手心里转转。全世界都在搞素质教育,唯有中国大陆搞应试教育。甚至把社会事业搞成了社会产业,把高尚的教书育人搞成了充满铜臭的赚钱机器。这就是根本问题。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诺贝尔奖?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印入眼帘的赫然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完全就是统治者实施愚民统治的工具!——这就是答案。罪恶的教育体制不仅误人还吃人。2009年北京大学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一名硕士、一名博士、一名双硕士自杀。

2010年以来,也曝出全国多所高校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消息。克拉玛依大火,如果不是愚民教育,学生也断不会在火灾面前领导说什么听什么,没有了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致使自己葬身火海。与其痛恨官僚的冷酷与极端自私,不如声讨罪恶的教育体制。为什么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就是发达,社会主义国家都贫穷落后?没有民主就谈不上发展,专制独裁永远都跟不上时代发展。官方让人笃信标准答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谎言太多,人一独立思考,就把谎言揭穿了。试举一例,李大钊是中共的创始人,为了表现李大钊生的光荣,死的也伟大,一直宣传说李大钊死前曾两次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而据《党史博采》2007年第4期发表的《李大钊就义的真实情景》一文披露:“据笔者了解《李大钊传》主要执笔者之一,后来成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的朱乔森,在《李大钊传》出版不久,就曾向研究李大钊的著名专家张静如等坦言,李大钊发表临终演说,是根据推测‘编写的’,李大钊的那段话,也是根据李大钊当时的思想和话语‘编写的’。为的是显示李大钊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理想。”

所以,北京中学历史教师袁腾飞,曾这样告诉他的学生:“我们的教科书,按照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属于‘秽史’。你问我这个教科书有里多少东西是真的,低于5%,你考完赶紧把书烧了,搁家里一天都脏你屋子,我从来不往家带,扔车里,能不看尽量不看,纯粹都是胡说八道。”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深知这种教育制度是无法挽救的,因为它拒绝改造,谁要敢于提出改造就会被“改造”,除了移民你已经没有任何其他选择,除非你能在这片土地上开垦出一个思想自由国家来。(小兵编辑)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