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督人性问题:
如果去看看历史,基督教早期对这个"造 "字使用上就已经非常小心,并通过许多的争论,最后都认定基督的人性不是被造的,而是受圣灵感孕而"生"的。前
几个世纪都在基督论上有不同的争论,到迦克墩信经正式定下,全然强调基督神人二性的分别。基督从神性而言与父神同质,但就他的人性而言,他与人类同质,
而此二性是「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的,并且此二性是存在于一位格之内:
http://cclw.net/other/
jhgrpx/9/htm/chapter04.html
而第四纪的亚他那修 信经已经明确提出基督人性非受造:父不受造,子不受造,圣灵亦不受造。
http://cclw.net/other/jhgrpx/9/htm/chapter05.html
关于基督论,我们不是说改革宗的认识与其他不同。特别是基督人性论:基督是"被生"而非"受造"问题,这对于基督教历史来说,已经是各个大的基督教正统
派都认识到并都接受的教义。 我想你也知道,每一个现代各个大的基督教"正统" 派都承认的几个大信经,其背后都有一段教义之争的故事,为澄清一些混
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某一教义,通过大公教会会议最后定下这些信经,其目的就是引导信徒能在信仰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这些信经的功
用。我没有时间具体写,现在转一篇我们教会黄子嘉主任牧师的文章。每次我都事先说明一下,不是我崇拜我们教会的牧师,而是想告诉一个事实,黄牧师是当代
华人著名的神学家(个人认为,唐大牧是著名布道家,但就神学家而言,我比较喜欢黄牧师),黄牧师是台湾华神的第二任校长,美国三一神学院
(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Deerfield, IL)神学硕士,及美国康考迪亚神学院
(Concordia Seminary,St. Louis, MO)神学博士,曾在台湾牧会7年,在浸信宣道会神学院任教2年,后在中华福音神学院
任教16年,期间担任该院之教务主任7年及院长7年。1997年9月1日起担任美国New Jersey州若歌教会(Rutgers
Community Christian Church)主任牧师一职至今。
以前知道他的大名,现在能亲自在他教会受牧养,真感到他的神学功底之扎实。好,就先看看他的一点讲述吧:
「父是比我大的」(约十四28)
「父是比我大」的这句话也被许多人所误解。初期教会中有部分信徒只尊圣父为至高完全的神,而圣子只是次等的神、是被造的神、是有「开始点」的神。圣
父大于圣子,不仅在事工的秩序上,更是存在的本质上。因为主耶稣是圣父的独生子,而按照世理之推论:「生者早于被生者」,故圣父的存在应该先于圣子。只
有圣父是永恒的存在,而圣子却是在创世以前「某一时刻」被圣父所生。因而圣父与圣子存在的本质不同;只有圣父是永恒的,而圣子是有开始的。
主后三百年左右,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亚流长老,是集此说法之大成者。他强调「曾有一段时间是圣子尚未存在的时候」,并认为圣子无论如何地「被生」,也
都等于「被造」。故大胆宣告圣子是被圣父所造的「次等神」,圣子的次等神性本质是与圣父的完全神性不同。加上圣灵又是被圣子所造,故其神性本质又更低一
等。因之形成了三个位格又三种本质的「三位三体论」。教会当时为了解决此项争议而召开「尼西亚大会」,至终将亚流派判作异端。极其遗憾的是,近代的异端
「耶和华见证人」又重蹈此一覆辙。
「尼西亚大会」中,以亚他拿修(Athenasius)为首的教会领袖,极力反驳亚流之错谬。强调圣子是「被生」而非「被造」,并采取是「永恒的出
生」,正如阳光生出于太阳之生,绝非「生者早生于被生者」之「生」。圣子与圣父是同永恒,也是同本质而非相似本质的。凡圣父所具有的完全神性,也是圣子
所同样具有的完全神性。这重要的主张就成为《尼西亚信经》(The Nicene Creed)的核心,也是直到如今众教会所持守之三位一体信仰的基
础。
此外,《约翰福音》开头的「太初有道」四个字,也需要仔细探索。由于「太初」二字在希腊文中既是「起初」。若按常理推论,「起初」必有一起开始点,
若「道」是从该起始点才开始存有,则必有起始点之前的时刻是「道」尚未存在的。如此一说又再度陷入亚流派之错谬。
「太初有道」正解之关键乃在「有」这个字。「有」字的希腊文时态是「不完成式」,也就是所谓的「过去进行时态」。其意义为「在过去某一时刻已经一直
继续不断地存有了」。故即使「太初」有起始点,但在那起始点时,道已经继续存在了,并且是无始永恒地先存了。所以「道」就是「神」,道就是与父神有完全
相同的本质。
圣子虚己而顺服圣父
那么耶稣所说「父是比我大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从该段上下文即可看出,那是指救赎事工计划之安排。主耶稣说:「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约
十四31)话说不久,主耶稣要上十字架受难,尔后复活升天,并要回到父那里去。按照救赎计划所安排,圣子一直凡事甘愿顺服天父的旨意。由他的降世、事
工、受难、复活、升天等,莫不遵照圣父的旨意来成就救世的大功。故圣经中皆以「圣父差遣圣子降世,圣子顺服圣父行事」的说法作记载,从未有相反之用
法。
例如,保罗论到基督说:「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
服,以至于死......」(腓二6~8)。这段经文的解释虽有争议,但最好是将「神的形象」和「与神同等」都指主耶稣降世之前之尊荣。有神的形象就是有神的本
质,因旧约中多处论到神彰显其荣耀的形象,都是其本质之彰显,而与神同等就是与神同永恒、同权能、同荣耀、同事工、同地位等。但是圣子甘愿「虚己」----
不是在道成肉身时虚掉了任何神的本质、性情、权能、尊荣等,乃是把完全的神性「隐藏」在一个卑微人子的里面。除非有信心的眼睛,否则一班人是看不到主耶
稣的荣耀。但圣子在世时,可随时行使神迹和异能。诸如,医病、赶鬼、水面行走、变水为酒、把鱼饼变多、让死人复活,或显出比日头更亮之荣光等。然而,圣
子一直甘愿自己卑微,存心顺服圣父,甚至舍命流血而死在十字架上,等候圣父叫他的身体由死复活并升上高天(参徒二24、32、33,三15,四10,五
30、31,十40,十三30、34、37,十七31等)。故由此角度来看「父是比子大的」,然而这并非论到神性本质上之差异。
再者,圣经中有十九次提到主耶稣复活升天后,坐在神的右边,或说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参诗一一零一;太二十二44,二十六64;可十二36,十四
62;路二十42,二十二69;徒二34,七55、56;罗八34;弗一20;西三1;来一3、13,八一,十12,十二3,彼前三22),并且圣父将
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圣子(参太二十八18);又将他升为至高,赐给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
屈膝,无不口称为主(参腓二9、10);将来还要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纵然如此,在永恒之中,圣子终究甘愿服在圣父之下,使圣父在万物之上,为万
物之主(参林前十五25~28)。
这些经文一方面强调圣父与圣子「位格」不同,一方面也说明圣子甘愿虚己顺服圣父直到永远。故虽然圣父与圣子在「本质上」完全相同,但在「事工秩序」
之安排上,圣父乃是大于圣子的。
如果去看看历史,基督教早期对这个"造 "字使用上就已经非常小心,并通过许多的争论,最后都认定基督的人性不是被造的,而是受圣灵感孕而"生"的。前
几个世纪都在基督论上有不同的争论,到迦克墩信经正式定下,全然强调基督神人二性的分别。基督从神性而言与父神同质,但就他的人性而言,他与人类同质,
而此二性是「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的,并且此二性是存在于一位格之内:
http://cclw.net/other/
jhgrpx/9/htm/chapter04.html
而第四纪的亚他那修 信经已经明确提出基督人性非受造:父不受造,子不受造,圣灵亦不受造。
http://cclw.net/other/jhgrpx/9/htm/chapter05.html
关于基督论,我们不是说改革宗的认识与其他不同。特别是基督人性论:基督是"被生"而非"受造"问题,这对于基督教历史来说,已经是各个大的基督教正统
派都认识到并都接受的教义。 我想你也知道,每一个现代各个大的基督教"正统" 派都承认的几个大信经,其背后都有一段教义之争的故事,为澄清一些混
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某一教义,通过大公教会会议最后定下这些信经,其目的就是引导信徒能在信仰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这些信经的功
用。我没有时间具体写,现在转一篇我们教会黄子嘉主任牧师的文章。每次我都事先说明一下,不是我崇拜我们教会的牧师,而是想告诉一个事实,黄牧师是当代
华人著名的神学家(个人认为,唐大牧是著名布道家,但就神学家而言,我比较喜欢黄牧师),黄牧师是台湾华神的第二任校长,美国三一神学院
(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Deerfield, IL)神学硕士,及美国康考迪亚神学院
(Concordia Seminary,St. Louis, MO)神学博士,曾在台湾牧会7年,在浸信宣道会神学院任教2年,后在中华福音神学院
任教16年,期间担任该院之教务主任7年及院长7年。1997年9月1日起担任美国New Jersey州若歌教会(Rutgers
Community Christian Church)主任牧师一职至今。
以前知道他的大名,现在能亲自在他教会受牧养,真感到他的神学功底之扎实。好,就先看看他的一点讲述吧:
「父是比我大的」(约十四28)
「父是比我大」的这句话也被许多人所误解。初期教会中有部分信徒只尊圣父为至高完全的神,而圣子只是次等的神、是被造的神、是有「开始点」的神。圣
父大于圣子,不仅在事工的秩序上,更是存在的本质上。因为主耶稣是圣父的独生子,而按照世理之推论:「生者早于被生者」,故圣父的存在应该先于圣子。只
有圣父是永恒的存在,而圣子却是在创世以前「某一时刻」被圣父所生。因而圣父与圣子存在的本质不同;只有圣父是永恒的,而圣子是有开始的。
主后三百年左右,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亚流长老,是集此说法之大成者。他强调「曾有一段时间是圣子尚未存在的时候」,并认为圣子无论如何地「被生」,也
都等于「被造」。故大胆宣告圣子是被圣父所造的「次等神」,圣子的次等神性本质是与圣父的完全神性不同。加上圣灵又是被圣子所造,故其神性本质又更低一
等。因之形成了三个位格又三种本质的「三位三体论」。教会当时为了解决此项争议而召开「尼西亚大会」,至终将亚流派判作异端。极其遗憾的是,近代的异端
「耶和华见证人」又重蹈此一覆辙。
「尼西亚大会」中,以亚他拿修(Athenasius)为首的教会领袖,极力反驳亚流之错谬。强调圣子是「被生」而非「被造」,并采取是「永恒的出
生」,正如阳光生出于太阳之生,绝非「生者早生于被生者」之「生」。圣子与圣父是同永恒,也是同本质而非相似本质的。凡圣父所具有的完全神性,也是圣子
所同样具有的完全神性。这重要的主张就成为《尼西亚信经》(The Nicene Creed)的核心,也是直到如今众教会所持守之三位一体信仰的基
础。
此外,《约翰福音》开头的「太初有道」四个字,也需要仔细探索。由于「太初」二字在希腊文中既是「起初」。若按常理推论,「起初」必有一起开始点,
若「道」是从该起始点才开始存有,则必有起始点之前的时刻是「道」尚未存在的。如此一说又再度陷入亚流派之错谬。
「太初有道」正解之关键乃在「有」这个字。「有」字的希腊文时态是「不完成式」,也就是所谓的「过去进行时态」。其意义为「在过去某一时刻已经一直
继续不断地存有了」。故即使「太初」有起始点,但在那起始点时,道已经继续存在了,并且是无始永恒地先存了。所以「道」就是「神」,道就是与父神有完全
相同的本质。
圣子虚己而顺服圣父
那么耶稣所说「父是比我大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从该段上下文即可看出,那是指救赎事工计划之安排。主耶稣说:「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约
十四31)话说不久,主耶稣要上十字架受难,尔后复活升天,并要回到父那里去。按照救赎计划所安排,圣子一直凡事甘愿顺服天父的旨意。由他的降世、事
工、受难、复活、升天等,莫不遵照圣父的旨意来成就救世的大功。故圣经中皆以「圣父差遣圣子降世,圣子顺服圣父行事」的说法作记载,从未有相反之用
法。
例如,保罗论到基督说:「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
服,以至于死......」(腓二6~8)。这段经文的解释虽有争议,但最好是将「神的形象」和「与神同等」都指主耶稣降世之前之尊荣。有神的形象就是有神的本
质,因旧约中多处论到神彰显其荣耀的形象,都是其本质之彰显,而与神同等就是与神同永恒、同权能、同荣耀、同事工、同地位等。但是圣子甘愿「虚己」----
不是在道成肉身时虚掉了任何神的本质、性情、权能、尊荣等,乃是把完全的神性「隐藏」在一个卑微人子的里面。除非有信心的眼睛,否则一班人是看不到主耶
稣的荣耀。但圣子在世时,可随时行使神迹和异能。诸如,医病、赶鬼、水面行走、变水为酒、把鱼饼变多、让死人复活,或显出比日头更亮之荣光等。然而,圣
子一直甘愿自己卑微,存心顺服圣父,甚至舍命流血而死在十字架上,等候圣父叫他的身体由死复活并升上高天(参徒二24、32、33,三15,四10,五
30、31,十40,十三30、34、37,十七31等)。故由此角度来看「父是比子大的」,然而这并非论到神性本质上之差异。
再者,圣经中有十九次提到主耶稣复活升天后,坐在神的右边,或说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参诗一一零一;太二十二44,二十六64;可十二36,十四
62;路二十42,二十二69;徒二34,七55、56;罗八34;弗一20;西三1;来一3、13,八一,十12,十二3,彼前三22),并且圣父将
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圣子(参太二十八18);又将他升为至高,赐给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
屈膝,无不口称为主(参腓二9、10);将来还要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纵然如此,在永恒之中,圣子终究甘愿服在圣父之下,使圣父在万物之上,为万
物之主(参林前十五25~28)。
这些经文一方面强调圣父与圣子「位格」不同,一方面也说明圣子甘愿虚己顺服圣父直到永远。故虽然圣父与圣子在「本质上」完全相同,但在「事工秩序」
之安排上,圣父乃是大于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