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by Sidney Song at 6:52 下午 under 基础知识
本文是Avinash在21 Aug 2006所做的一篇文章。原文请见这里。下面是译文:
已经有很多很好的度量来帮助我们理解顾客在网站上的行为,比如转化率,Page views / visitor,在网站上的平均停留时间,到购买页面前所浏览的平均页面数等等。这些度量也都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分,但是有时候他们还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对于本文要讨论的这两个度量,并没有直接集成在网络分析工具中,但是因为它们能够很好的揭示一些客户行为的深层次诱因,尤其是提供关于最终购买 的诱因,因此我还是非常喜欢它们的。这两个度量是:“购买前的天数”(Days to Purchase)和“购买前的访问数”(Visits to Purchase)。即使你没有度过我这个文章,我敢说你此前肯定在哪儿也见过这两个度量。
(在这儿,我用了“购买”这个名词。其实电子商务没有什么特别的,你也可以把这些度量用在其他领域,比如说用在“购买意向”上,或是让访问者 “下载PDF说明文件”或寻求技术支持上。你需要的是一个对于访问者“最终行为”的清晰理解,即你必须搞清楚最希望访问者在你的网站上做些什么。)
目前,大 多数的网站分析度量都是基于session(同visit,即访问,译者注)的。但是,基于session的度量的“短板”在于它们都被当做一个“封闭” 的过程(或者你可以说它们是平均每个visit的度量)。但事实跟这种过程是不同的。客户访问你的网站,然后基于他们的需要,在之后又回访几次,最后也许 才会归结为实现某个目的(例如买了什么东西,或者留下一个购买意向,或是得到一些解答,或者写给你网站的CEO一封不怀好意的email,大骂你们的网站 有多么稀烂),而这个过程很多时候都不是在一个session内就完成的。
[版权归译者Sidney Song所有,欢迎转载,但请事先告知作者并注明出处]
而本文的这两个度量则是“泛session”(pan-session)的,因为它们包含了顾客是如何真正使用网站的信息,因此它们很有指导作用。
好了, 不卖关子了,下面是具体的内容了(我必须承认,我宁愿在一个白皮书内讲解这个内容而不是一个博客的帖子里面,因此,如果你觉得内容有点儿复杂,请稍稍保持耐心)……
假定:
定义:
为什么我们需要衡量这两个KPI?
我们在做网站分析的很多时候,都会忽略某个顾客在最终购买前的许多不同的在网站上的交互行为。人们来了,他们在网站上东瞅西看,然后他们会再 来,再看看一些其他的东西,然后他们又跑到Amazon(亚马逊,一个世界知名的电子商务零售网站)上看看别人的商品评论,他们还会做一些比价的分析,然 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即使你卖的价格并不便宜,他们还是在你的网站上买了这个东西。
基于session的度量(例如网站分析工具中集成的路径分析报告)并不能告诉你上面的情况。
因此,如果你正在做网站联盟推广,或者按点击付费的广告营销,或者是直销(直复式营销),你顾客的第一次访问的价值是什么?只是因为顾客跟你可能还有来日方长的生意做,你就真的应该花更多的钱把他们都先领进门吗?
衡量这两个度量的一个简单的原因是,它们的确能够告诉你到底要“来日方长”到多久,顾客才会真的从你的网站上购买东西。而且,你还能判断不同细分顾客的不同行为,依此来优化你的”营销战役“、促销活动以及其他最能赚回钱的推广活动。
如何测量这两个KPI?
我们手边的网站分析工具一般都不能完成这种复杂的分析,因此我们要利用数据仓库,其中包含了我们所需的完整的点击流(clickstream) 和最终结果(outcome)的数据。或许你的网站分析工具可以让你完成类似的分析,如果这样的话,请在本文下面的留言区给我留言。我们需要运行SQL的 查询来获得我们所需的信息:
[版权归译者Sidney Song所有,欢迎转载,但请事先告知作者并注明出处]
下一步该怎么办?
现在你已经通过上面的方法获得了所有两个度量的数据,如下面的两个图所示(当然,下面的数据都不是真的,你的数据肯定跟这个不一样):
以及……
光这两个
表本身就已经很有价值了。如果这些数据是真实的,那么你就可以知道81%的人访问了你的网站3次就成功“转化”为购买者了,相当令人愉快!或者,62%的
人在一天之内就决定下来要买你们的东西!!如果你是那种悲观的家伙(half empty kind of
gal/guy),那么可能这个数字会让你感到沮丧:原来我们的生意只是“一槌子买卖”,第一天会有很多人光顾,但是第二天还会购买我们商品的人就会急剧
减少了。
显然,你也可以把visits和days进行分组,以发现一些更有商业意义的东西。
如果你能够进一步细分这些数据就更有价值了!(难道这不是一个一直以来的好主意吗!:)。
从最简单 的细分开始吧!首先从月度开始细分,然后你能够得到一个趋势数据。随着时间的流逝,购买前的天数和访问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数据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例如在“倒霉”的七月,如果人们都考虑他们自己的欢乐时光而不是像2月份的情人节一样跟自己的另一半一起度过,那么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而体 现在你的网站上?)
[版权归译者Sidney Song所有,欢迎转载,但请事先告知作者并注明出处]
我的标准化的建议是:通过你的核心的捕获顾客的策略来进行细分(例如,将联盟网站,直接流量,点击付费的广告流量,搜索引擎优化的流量以及博客营销带来的流量等等进行细分)。你就将得到一个对于顾客行为的真正的理解,例如你在下图所看到的:
是不是很有意思?像我说的一样吧?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采取什么行动?
通过“泛session”的顾客行为分析,你能够获得一些真正深入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不是网站分析工具能够提供的。这也意味着如果你走到这一步,你就能找到能够帮助你建议真正有竞争力的优势来。因为做这种事情是很难的,你的竞争对手未必有这个能力。
通过这两个KPI,你能做的事情包括:
好了,就写到这里了。你怎么认为呢?是不是有点儿意思?你已经有一些相关经验了吗?或者你不同意我上面说的。请给我回复吧!谢谢![Like this post? For more posts like this please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