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Groups
Sign in
Groups
Groups
锐思
Conversation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无聊的红学研究可耻的红学会
5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janmi
unread,
May 7, 2006, 3:57:42 PM
5/7/06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锐思
■谈潜
针对一部小说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会在世界文学史上恐怕都是不多见的,而在我们国家就有很多。我们传统的四大名著外,还包括《金瓶梅》都有相应的研究机构,而学会只是这些机构下一个附属的学术团体,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我们熟知的名气很大的"红学会"
就附属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一个学术团体,是官方主导的。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小说里面有名字的人物就达到四百多个,一百二十回,九十余万字。作者曹雪芹对这部小说的创作前后花了十年工夫,数易其稿,几度增删,可谓披肝沥胆,呕心沥血。最后竟落得个后四十回不知所终,由他人狗尾续貂才最后完成,甚至于连作者究竟是谁都争执不休。最早论断作者为曹雪芹和续作者为高鹗的是胡适,虽然这个论断基本为大众及学界所接受,但仍有不少疑义和争论。此外就是关于曹雪芹的身世及其家族史,小说的创作时间,创作动机,时代背景,小说人物与原型的关系等等,错综复杂,疑窦重重。小说人物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如此种种,纠缠不清。尤其被钦定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以后,对于《红楼梦》的研究遂为滥觞。
由于历史的传承,国人多有考据之癖好,发幽显微,见微知著是做学问的习惯,哪怕证据如何的贫乏牵强,总能附会出个名堂,还自以为言之有据。对于一部公认为伟大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不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研究其何以伟大,作者又是如何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来的,以及对当代文学创作有何现实的指导意义,而是一味地从一些东扯西拉不足为据的线索探索文学之外的东西,这样的红学研究又有多大的意义?
红楼梦研究所创建于1979年1月,
它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所属的一个主要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业研究所。其前身是国务院文化组《红楼梦》校订小组,后来建成《红楼梦》研究室,1979年经文化部批准,成立了红楼梦研究所。全所设有研究室、《红楼梦学刊》编辑部、图书资料室、办公室和国际研究资料中心、《红学史》编写组等室组。该所办所方针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注重科研,实事求是,突出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相结合的科研方向"。"该所提出编纂《红楼梦汇要》的科研项目,列为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全书计划三百万字左右,争取在1995年前完成。"(引文来自自国学网络"红楼梦研究所")。如今时隔十年整,想必这列入"八五"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早已经完成了吧。对一部小说的研究能列入国家发展计划,不能不感叹我们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国度。
小说是用来读的,读了之后才有评论。评论的目的一是为了对小说主旨的诠释,二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发掘其创作思想和技法的现实意义,再就是探讨其美学意义和社会价值。或赞或贬,见仁见智。对小说作者的身份、创作背景的探究,创作动机,小说人物原型的揣测以及流传版本的甄别等活动,我认为都属于出学术范畴。但对小说中虚拟人物和事件的刨根问底,并因此衍生出诸多什么"学",则纯属无厘头的学术游戏。
近来的所谓红学研究又有了新动向和新成果。比如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虽不隶属红学会的专家,但据称从事红学研究已达十年,被称为"民间红学"。他在红学之外建立了研究秦可卿的"秦学",将来很可能还会建立贾宝玉的"贾学",林黛玉的"林学",薛宝钗的"宝学",要成为体系。此外,有人研究出林黛玉嫁给了北靖王爷,有人研究出小说作者其实是脂砚斋,有人研究出贾宝玉是同性恋,有人研究出小说中朝廷的皇帝其实是指乾隆爷。其实这样的课题还很多,象贾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为何没有珠胎暗结?探春远嫁到底是嫁到哪个番邦,后来有没有回家探亲,回家探亲发现娘家覆亡有没有生气,进而怂恿番王出兵进攻我朝以泄恨?贾宝玉出家到底在哪座名山古刹,师从何人?薛宝钗后来有没有改嫁,嫁哪里,生几男几女?......这样探究下去,无穷尽也。
最近刘心武先生出书了,说的是对林黛玉和秦可卿的研究,听说书大卖,却引来了红学界的围殴。红学泰斗,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说:"我并不是反对大家关注《红楼梦》,如果中国人民都热情地来读《红楼梦》,这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很好的事情。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号召大家来做红学家,因为学术永远是少数人的事业。如果不好好引导,读《红楼梦》的人就以为自己都是红学家,这就是一个误导。真正的红学家,是把《红楼梦》当作毕生的事业,这是学术。不是随便一个人看了《红楼梦》,发表一些意见,就可以说自己是在做学术。学术和热爱《红楼梦》是两回事。"
胡先生首先给红学研究预设了一个门槛,那就是红学永远是少数人的事,言外之意是要搞红学首先得加入他们的"红学会",这碗饭不是谁都可以吃的。请注意其中一句话"真正的红学家,是把《红楼梦》当作毕生的事业,这是学术。"我的天,一个人一辈子把对一本小说的研究当成毕生的事业,何其伟大又何其枯燥!这就是学术吗?这就是红学吗?这就是红学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把对红楼梦的研究说是当成毕生的事业,我看是当成毕生的饭碗吧?
世界上传世名著很多,单举托尔斯泰就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复活》等。《战争与和平》更是长篇巨著,译成中文有130万字,我不知道俄罗斯是否有类似我国红学的机构,如果有,那成立的机构可就多了去。
好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数量虽多,但伟大的不多,一部《红楼梦》就让多少人毕生为之献身了,如果再多几部伟大的小说,还不知要"牺牲"多少权威和泰斗呢。当然,也许正因为名著不多,更要敝帚自珍,但怎么说还是吃祖宗的一碗剩饭,有点象掘墓盗宝,光彩不到哪里去。不过,反过来又要怪当年钦定时定得太少,如果定出"十大名著"或者"百大名著",那么学者们牺牲归牺牲,活路可就广多了。想来也有趣,如果当年曹雪芹在写完小说后,仔仔细细写一篇后记,不知要断却多少人的财路。
红学会与红学无关《红楼梦》,更无关文学,只跟吃饭有关。红学是无聊的,一群搞无聊学术的人凑一块搞一个红学会,无非也就是一个吃饭的问题。人要吃饭总得有个由头,本无可指责,但在混饭吃的同时还不忘记给自己冠上"学术"和"献身"的帽子和光环,那就不仅是无聊还有些可耻了。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