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Groups
Sign in
Groups
Groups
锐思
Conversation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英雄的价值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janmi
unread,
May 6, 2006, 8:50:29 AM
5/6/06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不可归类
英雄的价值
面对英雄,你也许只有两种选择:站在他的对面或者和他站在一边。
你甚至放弃自己的而不是"别人"为你作出的选择的权利--因为那个"别人"比你伟大、光荣、正确。
-- 啸 鸣
岳飞是不是英雄的问题由于教科书大纲的改变,从"不是问题"变成了大是大非的"大问题"。同意者义愤填膺、誓死捍卫,认定自己是爱国者。反对者着急上火却显得理由苍白。被爱国者认定为卖国者或者是汉奸!
这个问题其实关系到价值观的问题:到底一个人价值几何?然后才是一个英雄价值几何?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是我喜欢的书,它里面传达的思想很朴实,也好理解,先借来一用:
《一条生命值多少钱?》
设想你被选为你们本地镇委员会成员。本镇工程师带着一份建议到你这里来了:本镇可以花1万美元在现在只有禁行标志的十字路口建立并经营一个红绿灯。红绿灯的收益是增加安全。工程师根据十字路口的数据估算,在整个红绿灯使用期间可以使死亡于车祸的危险从1.6%降低到1.1%。你应该花钱修这个新红绿灯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又回到了成本-收益分析。但你马上就遇到了一个障碍:如果你要使成本--收益的比较有意义,就必须用同一种单位来衡量成本与收益。成本可以用美元衡量,但收益--拯救一个人生命的可能性--不能直接用货币来衡量。为了作出决策,你不得不用美元来评价人的生命。
开始,你可能得出结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毕竟,无论给你多少钱,你也不会自愿到放弃你的生命或你所爱的人的生命。这表明,人的生命有无限的美元价值。
但是,对于成本--收益分析而言,这个回答引起了毫无意义的结果。如果我们真的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我们就应该要求每一个人都开着有全套最新安全设备的大型车,而不开没有生命安全设备的小型车。但并不是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而且,人们还有时选择购买没有防撞气囊或防抱死刹车的小型汽车。无论在公共还是私人决策中,我们有时为了节约一些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
一旦我们接受了一个人的生命有其隐含的美元价值的思想,我们可以如何确定这种价值是多少呢?有一种法院在判决过失致死赔偿案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考察一个人如果活着能赚到的总钱数。这种方法有一个意料不到的含义:退休者和残疾人的生命没有价值。
评价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较好方法是,观察要给一个人多少钱他才愿意从事有生命危险的工作。例如,不同职业的死亡率是不同的。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所面临的死亡危险就大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通过比较职业风险、受教育程度、经验不同的工资和其他工资决定因素,经济学家可以得出人们对自己生命评价的某些含义。用这种方法研究的结论是:一个(美国)人的生命价值约为1000万美元。
现在我们回到原来的例子,并答复工程师。红绿灯减少的车祸死亡率为0.5%(1.6%-1.1%)。因此,安装红绿灯的预期收益是0.005*1000万美元,或5万美元。这种收益估算大于成本一万美元,所以你应该批准该项目。
以上摘自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册235页,以下是侧评的分析。
我没有具体的数据,无法估算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价值到底几何,但是,我们知道实际上在有人付钱的时候我们才看得出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价值目前的确是远远低于美国人的价值的:当空难发生的时候,保险公司会算这笔帐。你可以为此义愤填膺,但是你不会为你的义愤填膺付一分钱。
当然,这里的"一个美国人"或"一个中国人"等都是抽象的概念:一个经过加权平均以后得出的概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如果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可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一个中国人"的生命的价值也不会比"一个美国人"的低。如果你愿意用它那样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中国人的生命价值的话。
如果你不反对我用这样的冷冰冰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人的价值,那就继续耐心看下去。下面开始分析一个"英雄"的价值。
一个英雄的诞生当然是从他的母亲开始的。但这并不妨碍"别人"也可以为这个潜在的英雄的诞生作出自己的贡献:英雄的传说、英雄的光荣、英雄的电影、英雄的事迹介绍、博物馆、纪念塔等等等等。--培养他对敌人的仇恨、培养他对光荣的追求!并把这种追求称之为理想。
塑造一个英雄的边际成本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如果用的是原始的方法,那就是讲故事、讲传说。看起来的免费的,实际上也是要钱的:你得放下你将进行的工作,你得比较这种"放弃"值多少钱。你也得比较这种收获值多少钱:一个或者一群英雄可以为你产生多少安全感。
如果是用现代的方法,成本就大多了:电影的录制要给参与者很多的钱,如果请明星那得更贵。你得比较放映可以为你带来多少收入--有多少人愿意用什么样的价格消费这部电影。把所有的收入加总就是你的总收益,如果它大于你预付的成本就是你制作这部电影的纯收益,如果收入小于成本就是你将面临的风险。所以电影制造商总在选择并且发现:收益和风险是对称的。
如果是政府来做这样的事情,其决策过程比较简单:它可以用纳税人的钱而不是"自己的"钱来投资。它在比较的是社会收益与社会风险:
社会边际收益:通过这部电影的制作与放映,可以为国家产生多少安全感--有多少人的热血会沸腾到选择当兵而不是别的工作来为国家作出他们的贡献。敌人会因此而增加多少害怕的因素。有了这些勇敢者,社会会得到"和平的环境":在这样的和平的环境中,工人可以放心地做工以养家糊口、资本家可以放心地投资:评估预期风险、评估预期利润。同时产品的提供使得国人得到更多的享受、为工人创造多少个就业的机会、政府可以得到多少税收?也不排除少数腐败分子可以利用这样的和平的环境为自己创造多少"寻租"的机会。总之,和平的环境而不是战争的环境能使得社会总效益增加。当然,身份的或者所处的阶层的不同得到的收入的可能性(机会)是不完全一样的。都是分享,但"大小"的确存在区别。
社会边际成本:这部电影要花多少钱?这些钱如果用于生产会产生多少国民收入?会使得多少孩子读到更多的讲英雄的故事书和讲生产方法的书?这样的教育会产生多少误导:使得街头的勇敢者而不是边境的勇敢者增加?或者说这种勇敢在没有外在敌人的情况下会演变为对自己人的勇敢?它还得比较:用这些钱来培养勇敢者划得来还是用这些钱来生产武器划得来?你还得细分下去:塑造一个英雄要给电影制造商多少钱、发行与放映的中间商要分多少钱,这个英雄的家属可以得到多少钱?
生产一个英雄的社会的边际收益好像也是符合递减规律的:人们对第一个英雄崇拜比对后面的英雄的崇拜要更多、印象更深。不幸的是:生产一个英雄的边际成本却是递增的:制作成本越来越大、场面越来越残忍、宏大、血腥、出人意料!费钱更多、刺激越烈。而人们的神经却越麻痹。
但是,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英雄的电影制作就会进行下去:这是人们自己的选择:愿意为此付费。一直到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两者相等,这种英雄电影的制作就停止--当然如果这个生产的决定是由理性来决策的情况下。由非理性的决策不是这样:它宁愿在边际成本远远地大于边际收益的情况下也要继续生产:它会想方设法让国会批准:现在国家面临的敌人的风险实在太强大了。而我们的武器水平短时间内就这样了,而培养勇敢者只需花更少的钱。
将生产每一部英雄的电影的边际收益加总就是生产英雄电影的总成本,将获得的每一部英雄电影的社会效益加总就是生产英雄电影的总收益。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部分是超额利润。那都装进了发行人的口袋。如果是由国家设立的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那么收入就转化为国库收入。由于超额利润太丰厚,吸引了更多的人将钱投入到英雄的电影拍摄放映市场中。于是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他们自己就将电影市场演变成了战场!同样壮怀激烈、同样剑拔弩张!
接下来分析"英雄"本人的成本与收益。
正如曼昆所分析的那样,一个人的生命的美元价值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方法是从他能得到多少收入来衡量,另一种方法得到更多的经济学家的认可:观察要给一个人多少钱他才愿意从事有生命危险的工作。毫无疑问:再也没有比"战士"这样的职业更符合这样的分析条件的了。
有的时候,成为英雄的"机会"显得如此的短缺,以至于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必须通过竞争:写请战书、决心书、血书!他们在那一刻低估自己即将付出的边际成本--生命的价值--自己的和敌人的;高估即将获得的边际收益--无限的光荣。
此刻,你不需要给他多少钱,而是给他多少仇恨就够了。--此刻用钱来衡量被看成是对他的侮辱。
他要获得的边际收益也随着"任务"的不同而有差异:有的时候是炸掉了碉堡以后可以使得更少的战友付出生命的代价,有的时候是为自己也为自己的战友们复仇;有的时候是挽救了一列火车及列车上的无辜的生命。有的时候是为了免于国家的政府机构的大楼(那些钢筋水泥--你可以称之为文明或者是魔鬼的游戏场所)和里面的人被恐怖分子撞毁;有的时候是落水的儿童;有的是为了保卫信仰--某某主义的或者是某某宗教的神圣;有的时候是集体的那几只小羊羔。把这所有的子集加拢就是一个集合,它被命名为民族利益或者国家利益。而作为这个民族或者国家等"集体"中的一分子,不管你是同意还是反对英雄的行为,你都实际上都被认为享受到了这种利益。
"值得吗?"这样的问题有的时候是不容思考的。它只是在对英雄们的家属进行慰问的时候得到表现:对社会来说得到的是他保卫的国家、民族或者集体的利益,对他的家属来说得到是一个骨灰盒。所以就必须由政府对英雄们的家属进行抚慰:必须让他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必须让他的家属得到更多的权力;必须让他的家属得到更多的抚恤金;当然这和这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国民收入水平相适应。各个国家给自己的英雄的抚恤金并不是一样多的。各个省和地区也有略有差别。如果觉得还不够,那就给他塑碑立传,为此而出版书籍和电影。给他更多的光荣。让他的名字和他的事迹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享受人们的崇拜,成为人们的楷模。
简单地说,就是必须使得人们认可:他得到的边际收益"应该"等于或者大于他付出的边际成本,他的行为才被认为"值得"。有大多数的人认为值得那就是"公认"。否则更多的人就不会成为他那样的英雄而成为别样的英雄了。
其实人们还会进行这样的思考:英雄们为什么会走这样一条路而不是别的路?我们知道更多的人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成为"非英雄",并且享受英雄们带来的利益。这些人被看成是懦弱,但是他们的确是人们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或者因为没有竞争到成为英雄的机会,或者他们无意于去竞争这样的机会。
这"绝大多数"在读书,在思考,在工作,在奋斗。在利己,也在利他。他们平凡,默默无闻。他们也在付出自己的边际成本获取自己的边际收益:出租自己拥有的体力+知识+资本+工作经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自己拥有的权力来获取租金。当然,如果你拥有的获取收益的能力越低,你能够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越小。你就越有可能"从事冒生命危险为代价"的工作。所以越穷越革命、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兵。
而且人们也会进行另一种思考:现在是需要什么样的英雄的年代?战争年代需要更多的勇敢型的英雄,和平年代需要更多的建设型的英雄。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不能缺乏另一种英雄。卖服装的期望有更多的引导潮流或者反潮流的英雄。就看他是卖什么服装的了。
不管你是不是同意,其实每个人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思考。用的价值观却可能完全迥异。都希望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实在不认同,那就强制!辱骂他、拘禁他、摧毁他。关掉他的声音!
拒绝别人的思考,同时也拒绝自己的思考:因为后果也许让人感觉恐惧!
为此你放弃了的机会成本是:选择是说服对方,前提是尊重对方并获得对方的尊重。
我担心:也许那些潜在的"英雄们"不具备阅读或者理解甚至批判到这篇文章的机会或者能力。
为了表达我对英雄们的足够的尊敬,我期望有望成为英雄的人们都确信自己已经冷静地分析了成本与收益。我把它看成是我这篇文章的期望的边际收益。而我付出的边际成本就仅仅是两天的时间,为此我放弃了这两天与别人讨论的机会和乐趣。为了尽量地增加它的边际收益,侧评决定放弃版权,任凭它在互联网上广泛地被传播,接受讨论和批判。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互联网!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