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化 街役場

35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小龜

unread,
May 20, 2009, 11:26:26 PM5/20/09
to 文化認同與民族主義II:性別與庶民記憶(教育部顧問室補助計畫)
我到台南時也曾經過街役場,當時就對這棟建築印象深刻,
不論是建築本身的氣派或設計感,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我還特地停車拍照,本想查查這究竟是什麼地方,
後來卻遺忘了,直到這次老師上課提到。

我查了一下網頁,這個部落格主的照相功力與歷史考察功夫都很細膩,
而且不同的說明(有畫底線者),也可連結到不同角度的照片,
文末還有很多附加的參考資料,可以查看。

附上網址:http://blog.yam.com/adama/article/19664710#comments

跟大家分享:)


小龜

小龜

unread,
May 20, 2009, 11:42:06 PM5/20/09
to 文化認同與民族主義II:性別與庶民記憶(教育部顧問室補助計畫)
以下是新化鎮公所做的介紹,
也有提到我們疑惑的古蹟移動搬遷的問題,好有趣喔!
原來是靠數千人力牽引移動建築的耶!

只是最後所說的咖啡館,
根據上個部落格主所言,曾經實踐過,但現在應該已經成為歷史了。

小龜
===============

新化街役場
緣起...
日據時期新化鎮名「大目降里」,1920年台南州新化郡成立,以大目降為郡役所所在地,改稱「新化街」。1934年(民國23年)因當時辦公室「杉仔
厝」不敷使用,遂由當時街長「梁道」先生慷慨捐地,興建「新化街役場」(即當時行政中心)。光復後改制為「新化鎮公所」,為新化老街中正路上的歷史性地
標建築。
賞析...
新化街役場建築形式為仿歐洲晚期文藝復興戲院式樣,屋身表面建材以洗石子為主搭配窯燒十三溝面磚,與台灣大學校舍建築採用相同材料,巧妙結合西方建築式
樣與本土建築意匠,工藝精巧又不失莊嚴,為彰化以南唯一僅存之街役場建築物。其中尤以入口圓弧形門廊設計,突破一般日據時期公共建築物的做法,充分展現
文藝後期建築的靈活特質,突顯本建築的藝術特色,提昇了保存的珍貴價值。
沒落...
施工緊實、結構堅固的「新化街役場」,儘管在五十多年前新化大地震時毫無損傷,光復後卻因為在都市計畫被規劃為停車場用地,差點遭到拆除的命運。尤其
1996年(民國85年)鎮公所遷到中山路新址後,其存廢問題更是浮上檯面,但卻意見分岐,直到1999年因「廣停二地下停車場」施工在即,地方熱心人
士婉惜老建築物的殘破凋零,四處奔走,發動新聞界與學、政、藝文界鄉親力量,籌款以移屋方式,使得「新化街役場」老建築得以保存。
重生...
新化鎮公所於公元2000年5月將原建築暫時移到民生路青果市場前廣場,2002年0329配合廣停二地下停車場完工後回到原址,化身為導覽中心及咖啡
館,建構以街役場為中心的『新化產業旅遊資源網』,並發展老街成為『社區生活博物館』。在漫漫募款整修的艱辛路,新化鎮將擁有自己地方文物的保存理想,
鼓舞著所有大目降熱心人士澎湃的心。

● 新化街役場移厝66人印證歷史
縣內首見的保存街役場老建築物移厝文化活動,89年3月14日在新化登場。
這場極具文化傳承意義的活動,先由老師傅爬上街役場屋頂卸下屋瓦,交由新化鎮長徐茂喬傳承給小學生運送展示,並邀縣內各界人士六十六人手印陶板見證老建
物之歷史,同時由小學生彩繪大目降,文史工作則現場作影像紀錄,至於號稱千人移厝的陸上行舟工程,預定四月底至五月上旬展開。
新化街役場建於一九三四年,距今正好是六十六年,該建築設計為仿歐洲文藝復興晚期戲院式樣,屋身以洗石子為主搭配窯燒十三溝縫磚,入口圓弧門廊,結合西
方與本土建築技巧,為彰化以南僅存之街役場建築。
乾坤大挪移街役場活動,吸引不少學界及文史工作者到場。新化街役場每片屋瓦都印有「新案特許」四字,且都上釉保護,使得歷經六十多年歲月的老瓦片,至今
僅表面風化,還相當堅固,這是釉瓦與其他水泥瓦最大不同之處。
這種印有標誌的老瓦片時代產物,目前已找不到了,從「新案特許」四字來看,這棟建築物當年應是經特許興建的建築物,地方將原貌保存,具文化意涵。
樹德技術學院建築系主任吳奕德帶領三十多位該校建築與古蹟維護系學生,現場拍攝紀錄片,並協助整理所卸下的屋瓦,做好編號,俾未來還原之用。
新化街役場從現址中正路五百號移到忠孝街青果市場停車場,全長約三百多公尺,雖然路程不長,但來回兩趟,六十多年歷史的老建物是否經得起,是一大考
驗。
被認為高難度的陸上行舟移厝工程,前置作業為五十天,從遷出到遷回固定分五步驟進行。
首先將進行基礎補強,將街役場地坪挖開,重新於磚造基座底部以H型鋼焊接新的地樑,並於H型兩側組立模板、灌注混凝土之後完成地樑製作。
接著就是在樑底側裝設同步油壓機千斤頂,將整個建物托高,使其離開地面,再於地樑底部襯以鋼管滾輪,準備進行搬遷。
第三個階段進行遷出,於建築物四周架設捲揚機,開始慢慢帶動建築物,且建築物務必保持平衡,直到移至青果市場暫時安置為止。
原址地下停車場工程完成後,再將街役場建築物沿原路線遷回原址,其所需技術與時間與遷出相同。
遷回街役場建築物後,依建物之地樑與停車場之頂板錨釘固定,並重新處理週邊廣場景觀,整體搬遷工程才告完成。

●搶救文化資產新化街役場(舊鎮公所)千人移厝活動
搶救文化資產新化街役場(舊鎮公所)行動八九年五月廿一日登場,重達六百五十噸的老建物實在太沉重,任在場大力士輪番上陣還是拉不動,最後主辦單位一聲
令下,所有娘子軍全都退下,改由男丁接手,並在施工人員動用兩台怪手協助之下,才於第五次上場後首見動靜,整棟結構緩慢移動了約三十公分,但緊接著再次
出手,就在民眾的驚呼聲中,拉斷了一條粗繩索,所幸無人受傷,只是虛驚一場!近2000人使力拉老厝,先後拉了十四次繩,從上午十時廿五分許拉到近中午
十一時四十分,歷時一個多小時,總共僅移動了三點二公尺,較預定目標的十公尺,短了很多,足見這項移厝工程之艱鉅。
為祈求移厝順利,主辦單位在民眾同步合力開拉之前,安排祥獅獻瑞及剪綵等節目表演討個吉利。
多數民眾表示,用來移厝的十二條粗繩索雖很堅固,但街役場結構體只是在原址轉向四十五度,非原定轉向九十度讓整棟建物移到忠孝路面,致結構體呈斜向,門
面向著西北方,人卻要往東北拉,予人使不上力之感。如整棟結構體呈直角,即門面向北方,拉力方向往東,那應該較能同步使力。
由於千人移厝活動進行的不如預期順利,使得新化街役場能否在一星期內完成遷移工作,對施工人員說,將是一大考驗。
新化鎮公所這項千人移厝行動,吸引了近兩千人參加,預計進行一周,國內很多文史工作者都趕來現場製作影像及文字記錄。

●老屋搬家掌聲響起
八九年七月廿三日。一個禮拜前傳出台中縣后里鄉公所的內埔庄役場,面臨拆除命運,新化人突然發現,當初二千人大移厝,所留住的新化街役場(新化舊公
所),很可能因此躍升為全國唯一一座,日本昭和時代的役場代表性建築,替台灣守住了一段歷史。
新化街役場搬家快二個月了,新化鎮徐鎮長回憶這段過程說,新化需要一座停車場,街役場面臨拆除,他想保存,但公所是力不從心。
直到有人找上門,說想把街役場用水切割方式,搬到楠西,徐茂喬坦承當初他受了很大刺激,他不能忍受有一天新化子弟到他鄉外里,看到街役場時,對當年鎮長
丟失這棟歷史建築的咒罵。
為了新化舊公所這五個字,他決定盡一切可能想辦法保留!不過這項決定立即引起批評,有人罵這棟六十六年的房子不是古蹟、不必保存;有人說街役場樣式不漂
亮;甚至有人指責這棟老房子,十幾年前就列為危樓,不拆掉壓到人怎麼辦...。可是鎮長還是接受學界建議,準備把建物暫時移開,待地下停車場蓋好,再移回原
位保存,整個遷移費要三百萬元。
對政府來說,做排水路、擋土牆,花三、五百萬稀鬆平常,但對命運多舛的新化街役場,卻是艱辛的開始。先碰上九二一大地震,文建會對歷史建築的修繕費全挪
去救災,政府其他部門又偏偏翻遍預算書,就是找不到一條可支付搬家費的科目,平常就苦哈哈的鎮公所,當然更沒錢替街役場搬新家。
透過立委王幸男、洪玉欽、范巽綠,甚至求見當時行政院長蕭萬長、連副總統,同樣因預算科目不符、打了回票,縣長陳唐山看得感動,帶著鎮長二度求見當時省
主席趙守博,只為了三百萬元遷移費,也算破天荒一次。
有了錢,卻碰上隔壁新化地政事務所拒絕借地;隔壁私有地地主也臨時變卦,街役場只得拖著一身老骨頭,冒險長途跋涉,到三百公尺遠的新化青果市場停車場暫
放。
經歷長途跋涉、滿身傷痕累累、還得裝鋼條、鷹架暫時支撐的新化街役場,讓文化界心疼;卻還是有人罵公所浪費公帑、附近商家更責怪搬家過程阻礙交通、影響
生意,市場菜販怪罪這棟龐然大物,害他們停車不便...。
掌聲與噓聲的交織下,徐茂喬堅信自己的抉擇,他說,當人們責怪台灣沒有歷史,就需要瞭解所謂的百年古蹟,也需要今天的人一點一滴來保存。
新化街役場未來將爭取整修做為展覽館,估計還需數百萬元,搬家、整修的耗費幾乎與新建一棟新館差不多,但徐茂喬相信,十數年後,子弟們會肯定這段移屋
史,並慶幸上一輩人的努力,為他們留下一棟值得稱傲的文化資產。

●新化街役場搬家 有請大力小朋友Part 2
91年青年節準備上演的新化街役場乾坤大挪移第二集,將交由鎮內的一千多位小朋友來當大力士,活動主題叫「神奇的魔力」。
負責移屋工程的包商林枝然指出,這棟興建於日據時代末期的街役場,由於沒有打地基,房子本身重量約五百噸。
前年五月為了移屋,在屋子底下灌了一百五十噸的混凝土當地樑,如今準備移回去,又為了加固,在牆壁上灌了一層水泥,他利用油壓千斤頂的油壓表進行換算,
街役場的體重已上升到八百多噸。
前年第一次千人移屋活動時,由於報名參加者主要來自社區的媽媽及老人,結果連續五、六次都拉不動,最後反而由兩旁看熱鬧的年輕壯丁下場,才拉動這座建築
物。
如今街役場變胖了,小孩子力氣夠嗎?林枝然說,免緊張,他已安裝了二台工人俗稱「大炮」的推進器,只要兩具各出三十噸的推力,配合建物底下的滾軸,建築
物就會慢慢移動。
上演千人移屋第二集,主要是想帶動它的教育意義,在正新國小校長林瑞成的設計下,透過移屋過程,讓小朋友瞭解這棟房屋的歷史及建物移動的物理原理。
新化街役場將移回中正路與忠孝路交叉路口的老家,遷回後將整修做為大目降產業文化館暨遊客導覽中心。為方便移屋,省道台二十線新化段在新化高中前面這一
小段道路,將自910326起封閉到0426。

●329新化街役場遷回原址 開放民眾參與乾坤大挪移
新化街役場計畫在910329遷回原址,新化鎮的國小學童踴躍報名參加這項活動,多所小學還將編輯成結合鄉土、科技的教學手冊。公所表示,將開放民眾參
與乾坤大挪移的搬遷活動。
新化街役場配合原址興建地下停車場,二年前遷移到三百公尺遠的果菜市場廣場暫放,鎮公所決定0329舉辦「新化街役場乾坤大挪移」活動,再度移動三百多
公尺,將街役場遷回中正路和忠孝路交會口原址。鎮長徐茂喬邀請轄區各級學校參與這件新化鎮史上的大事,目前已有一千多位學生報名。
新化正新、新化和大新三所國小校際課程發展委員會,決定把街役場遷移編成鄉土教材。正新國小校長林瑞成表示,學生們如果不了解此一活動意義,參加後可能
只是光喊累,因此各校研討提出一套教案,並配合縣長「從鄉土出發、文化扎根」等的教育理念,藉著學生們的參與,引導學生們以語文表達出街役場歷史文化內
函,另建築的遷移也是生活科技的應用,並牽涉健康和體育領域,可設計成三大主題的教材。

●新化上千雙小手 搬救街役場
在動員千位學童充當大力士合力拉動之下,重逾八百公噸的台南縣新化街役場,910329回到原址,將重新規劃使用,可望成為地方文化地標,為廢棄的老建
物風雲再現寫下紀錄。這座日據時期的老建物來回兩趟共移動六百多公尺,在國內古蹟遷移中亦屬罕見,更為學童上了一堂寶貴的鄉土文化教育課。
這項充滿文化使命感的千人乾坤大挪移活動,除地方人士外,還動員一千名國小學童上場;小學生扮演大力士搶救古蹟,讓新化人共同為地方寫下歷史。新化街役
場的再生,其實也是「大目降」(新化舊地名)歷史的重現,它記錄了日據時期以來新化的歷史發展軌跡。
新化街役場29日在人力的遷引中緩緩的移動,幾乎所有參與者都發現街役場變重了,大有「黑龍旋桌」之感。原來一年多前遷移時新化街役場重約六百五十公
噸,但此次回程之前,曾加固補強結構,整棟建物因此重達八百公噸以上,使得上場的大力士頻呼太重吃不消!
所幸工程人員早已發現回程比啟程更困難,特別加上動力輔助及油壓器同步推進,雖然先後動用兩千人輪流上場,只拉動十多公尺,但對於新化人來說,卻已在保
存歷史建築踏出了一大步。後續回程將由機器接棒繼續遷移,預定在四月中旬以前走完三百一十公尺歸回原位。
新化鎮公所表示,新化街役場回到原址後,擬規劃為「大目降旅遊資訊導覽中心」及「產業文物館」並將進一步結合舊地政事務所閒置空間,打造大目降地方生活
文化館,塑造成新化鎮之文化地標。
台南縣副縣長曾旭正、新化鎮徐茂喬及代表會主席吳德強、成大及台南師院等學界人士,29日為街役場的重生全程作紀錄。這個搶救古蹟成功實例。可將作為活
化歷史建築之指標,喚起大家重視及保存具有深厚歷史的建築。

●新化街役場老建物 進行轉向 移屋過程中最困難的工程 須費時三天
重達八百多噸的台南縣新化鎮街役場老舊建築遷移作業,在移屋公司十多名壯漢及兩輛挖土機合作下已搬回原址附近,910406午進行移屋最艱困的轉向工
程,預計需花三天完成。
兩年前老建築從舊新化鎮公所用地,遷移到三百一十公尺外的果菜公所停車場,新化鎮公所在老舊建築現址興建地下停車場,為配合地下停車場啟用,新化鎮各界
於三月二十九日舉行千人移屋活動,移屋公司隨後花幾天時間將八百多噸龐然建築,移回忠孝路舊址。
移屋公司老闆林枝然表示,新化鎮街役老舊建築是他們遷移過的最老舊建築物,遷移距離也最長。他說,這棟建物的底部已無法支撐,為了將建物移回原地,公所
花一百多萬元做結構補強工程。
新化鎮公所與移屋公司約定兩周的遷移時間,移屋公司在第五天即將建築物遷移到忠孝路與中正路路口旁,工作人員910406中午將兩條鋼索固定在地下停車
場辦公室兩根樑柱,在兩輛小型堆土機協助下,預計以三天時間轉向。

●新化舊街役場將補強梁柱 地下停車場年底前可望啟用
新化舊街役場九一年七月遷移回中正路原址後,地下停車場遲未見啟用,民眾關心停車場是否能承受街役場重量,鎮長徐茂喬910927表示,日前經設計師、
結構師會勘後,認為只要再補強街役場部分梁柱,安全應無虞,公所已上網公開招標施工,以便趕在年底前啟用。
新化舊街役場因為原址興建地下停車場,遂以「乾坤大挪移」方式移到果菜市場旁,今年七月停車場完工後,再以同樣的方法,移回原地。由於支撐街役場的千斤
頂一直未移除,加上停車場遲未啟用,引起地方民眾關切是否結構出了問題。
公所解釋說,興建地下停車場時,即考慮到停車場負載重量,足以承載五層樓建築物、約八百噸的重量,保留街役場不成問題。但基於安全起見,還是邀集相關工
程單位複勘,設計師主張在停車場增加幾根梁柱補強;唯結構師指出,只要補強街役場部分梁桂即可,不需再調整地下停車場空間。公所評估後,決定採用後案,
以爭取時間。
公所已上網招標,順利的話,可望在年底前正式啟用,紓解鬧區停車位難求情形。
新化地下停車場總經贅一億二千多萬元,為地下三樓設計.約可容納二百輛汽車。

●公告新化鎮「原新化街役場」登錄為歷史建築
台南縣政府九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府文資字第○九一○一九○○五九號公告
主旨:公告台南縣後壁鄉「菁寮金德興藥舖」、新化鎮「原新化街役場」登錄為歷史建築。
依據:
一、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廿七條之一第一項。
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函頒「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
三、本案業經九十一年六月廿八日台南縣歷史建築審查會議審查通過;本府九十一年七月廿四日府文資字第○九一○○九三四二八號
函知在案。
公告事項:
菁寮金德興藥舖;建築物類;台南縣後壁鄉墨林村四鄰菁寮一九一號;後壁鄉四安段1490號;139.58平方公尺;登錄日期同公告日期。
原新化街役場;建築物類;台南縣新化鎮中正路五○○號;新化鎮新國段286號;1284.16 平方公尺;登錄日期同公告日期。

●新化街役場 通過歷史建築審核
新化公所910701接獲縣文化局通知,舊街役場已通過列入縣定歷史建築的審核,待公文頒布後,即可正式成為新化首座列入歷史建築的遺跡。
公所主任秘書陳信宏表示,舊街役場是昔日新化鎮行政中心,具建築物本身及歷史地位的雙重價值。舊街役場歷經九二一大地震及兩次陸上行舟各搬遷三百餘公
尺,外觀及內部樑柱、牆壁均有破損,急待搶修,列入歷史建築後,盼對爭取整建及維修經費有所助益。
文化局上周率成大歷史系教授蕭瓊瑞、雲科大建築系教授邱上嘉等專家學者,實地勘查新化舊街役場,因舊街役場是嘉義以南僅存的洗石子街役場建築,也是保存
最完整的一個,當時即獲與會學者肯定。
惟專家也建議公所,舊街役場與周邊景觀不搭調,往後規劃應注意整體感。
陳信宏說,公所日前向文化局提案,爭取經費搶修舊街役場的破損。南縣九二一震災區歷史建築修復小組會議已於六月卅日在公所召開,目前正在等候通知。他認
為,舊街役場列入歷史建築,應可引起有關單位的重視,對申請補助有加分作用;至於舊街役場周邊景觀的整體營造,將爭取文建會的城鄉新風貌經費執行。

●新化鬼屋 未來的咖啡館
台南縣新化鎮街役場遷回原址後,閒置近半年,破舊的建築被形容是鬼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多人920212實地了解後,決定補助五百萬元修復,街役
場將化身成導覽中心及咖啡館。
新化街役場去年秋天移回中正路與忠孝路口原址,八百噸重的街役場造成地下停車場的安全問題,雖已經補強,惟破舊的街役場整修工程卻苦無經費,一直閒置
著,偌大的建築物在市區中心,形成強烈對比,尤其一到夜間顯得陰森,不少人形容是鬼屋。
12日上午,文建會派員與文化局資產課長李崑榮等人實地了轉後。同意補助五百萬元修復,包括內外部的整修及檜木窗台等,以恢復原貌為主,並沒有加入現代
化設計。
新化鎮公所表示,街役場修復後,將闢為導覽中心及咖啡館,廣場將推出不定時的表演,街役場可望成為新化鎮的心臟地帶。

●新化街役場 將跨足休閒領域
新化鎮街役場究竟要如何規劃,引起鎮民關心,鎮公所920331專程前往高雄縣旗山鎮武德殿參觀,祕書陳信宏表示,街役場決定設計成休閒中心,結合露天
咖啡座,給鎮民另類的休閒感受,已委託工程顧問公司設計發包中。
陳信宏指出,武德殿的建築物、周遭環境和新化鎮街役場雷同,可以做為整建時借鏡,31日才特別率公所承辦人員和顧問公司代表,前往一探究竟。
只是,公所此行未先和武德殿取得連繫,以致撲了空,無專人介紹重建情形,而未能實地一窺殿內格局,觀摩人員只能對外在環境評分,認為武德殿位在公園附
近,使得視野較為開闊,外觀建築也和街役場相近,認為街役場原為舊公所,且位在新化鎮鬧區的中正路上,營造出來的氣氛絕對不會比武德殿差。
實際上,公所早在街役場移回原址後,即把改建方向鎖定咖啡座規劃,配合旅客服務中心。陳信宏說,民眾在露天環境下,輕鬆喝杯咖啡,將感到十分憫意。
公所表示,街役場下方的地下停車場尚未施工,公所為爭取時效,上月間已委託工程設計公司,以咖啡座為主要格調,同時進行發包興建工程,完工後,可使鎮民
有戳然不同的感受。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