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有人发表了一条针对 gimp — master — po(中文(中国))的新评论。
https://l10n.gnome.org/vertimus/gimp/master/po/zh_CN/
我以为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知识点确实太多了,这是我的问题,字数码得还是不够~
我先解释一下我对gimp中色彩管理的理解:
gimp中,色彩管理有三个状态,它们实现两个功能。三个状态是:
1. 关闭色彩管理
2. 实现屏幕颜色 单管理,原翻译为 色彩管理的显示,我更新的翻译为 启用色彩管理。此功能只应用一个icc,即屏幕icc。
3. 实现屏幕颜色+印刷颜色 双管理,原翻译为 软打样,我更新的翻译为启用软打样。此功能至少应用两个icc,一个是屏幕icc,另一个是印刷icc。
上面对两个功能已经有描述了,分别是:
1. 仅处理屏幕颜色(单管理功能)
2. 不仅处理屏幕颜色,同时还处理印刷机颜色。(双管理功能)
在单管理功能下,gimp对于屏幕颜色的调整,只受屏幕icc影响。并且,单管理功能下,没有 超色域,也没有 超色域警告。(即,超色域,或者超色域警告,只是针对双管理功能:软打样)
上面是简单说明我的理解,下面具体说词条翻译。
一,proof color,你提到它是执行颜色校对的动作。
严格来说,proof color本身并没有"执行校对"或者"校对"等等的动作,不仅proof color本身没有,单一的自动化proof color流程里也没有"校对动作"。换句话说,gimp的颜色管理中没有"样对"的功能成分。校对过程主要部分在gimp软件之外。
对于gimp,proof color所做的仅仅是通过计算进行转换,即对色域进行转换,这个转换包括两个部分,就是上面提到的三状态两功能中的两个功能:屏幕颜色转换和印刷颜色转换。
至于"校对"的工作内容,应该是gimp的proof color出了结果以后,进行了额外的工作步骤或者流程。
比如客户看着屏幕上gimp输出的proof color结果,对仍然存在的颜色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向印刷方或者设计方提出新的要求,或者指出哪些地方存在问题,然后设计方或印刷方根据反馈对色彩管理流程中的某些地方进行调整或重新执行,拿到新的结果(多数情况下新结果就是一个新的icc),把给果给到gimp,在gimp中再一次执行proof color命令。这种用gimp做一次proof color,然后对整个色彩管理流程进行调整再重新用gimp做proof color的过程,比较符合你提到的"校对"。单单proof color的话,应该是转换,或者计算。
仅仅是对色域进行转换,离"校对"其实有点远了,因为缺失了重要人的沟通确认的环节。"校对的动作",应该是整个色彩管理流程中的重复穿插的某一个或几个步骤,并且这些步骤主要是人的参与。仅仅是 "gimp+已有的icc文件" 的话,"转换"或者"计算"其实更贴切一些。
上面大概说了下proof color,现在我们来说soft-proofing。
我可以明确的说,soft-proofing没有"软件校对"的意思,尤其没有"软件"的意思,就像我之前说的,color wheel中的wheel没有轮子的意思。
为什么没有也不是很难解释,不过要从soft-proofing本身来说。soft-proofing无论中文叫什么,其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屏幕上检查打印效果是否符合设计的预期。
soft-proofing其实并不是最根本的说法,最根本的说法应该是display-proofing,或者叫monitor-proofing,中文翻译过来,应该叫屏幕打样,或者显示器打样,即在显示器上看印刷效果是什么样的。
至于为什么叫soft-proofing,其实应该是要区分hard-proofing的原因,soft-proofing是说在屏幕上打样,hard-proofing是说在纸张上打样。
这里的soft和hard,我认为是源于copy。
在电脑里对一个文件做一个copy,得到的就是soft-copy;但如果是在办公室里把办公桌上的几张纸质的文件在复印机上做一个copy,那得到的就是hard-copy:复印件。soft-proofing中的soft应该也源于此:没在纸上,就是soft-proofing; 在纸上,就是hard-proofing。我认为这才是soft-proofing中soft的真正意义所在。
(提示:这里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soft-proofing中的soft不是指软件,而是指是否用了纸张;但是还没完,我们继续)
为了达到在屏幕上打样的目的,soft-proofing不仅要使用软件,还需要一个必须使用的硬件,就是分光光度仪。它的功能是测量显示器的颜色,从而得到显示器的色域范围,最终生成上面三状态两功能中两个功能都会用到的屏幕icc。任何一个显示器的icc,其创建过程,必然需要用到分光光度仪,避不开的。
理论上,每一台电脑显示器都需要自己独特的icc,不仅显示器,任何一个独立的色彩输入/输出设备,都应该有自己专用的icc,比如手机屏幕,比如数码相机,比如打印机,比如扫描仪,等等。而创建显示器icc的唯一方案,就是通过分光光度仪来测量显示器的颜色。如果电脑显示器不使用唯一专门定制的icc,而是统一使用厂家提供的通用icc,那就一定会产生色差问题。(所谓的专业的显示器颜色校正,大概就是指用分光光度仪测量屏幕,然后用专用软件生成icc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小的平面设计公司来说,分光光度仪使用频率非常低,加上又贵又不耐用,所以通常都选择厂家提供的通用icc,但结果就是小公司色差大,颜色不稳定。而那些专业大型的平面设计公司,则会高频率使用,以确保能最大程度减少色差问题对印刷品质的影响,结果就是大型专业公司色差小,颜色稳定。(涉及显示器的色差原因,不展开)
显示器还好,多数情况下只需要一个icc;印刷机就比较麻烦,它要在纸上印刷,甚至印在塑料上或者铁皮上,所以,印刷机的icc文件简直要多少有多少,比如粗糙的报纸和精细的铜版纸,二者就对应完全不同的印刷icc。
总结一下上面这些废话,就是:
如果客户要求平面设计公司提供高质量的soft-proofing(屏幕打样),那么平面设计公司至少需要三个东西(电脑就不算了,都有),
1. gimp,或者photoshop,等等;
2. 客户要提供印刷icc文件,或者文件来源;
3. 平面设计公司需要自己购买分光光度仪(及配套软件)来为本公司的电脑显示器制作icc;或者不买也行,临时外面去请专业的有分光光度仪的公司来帮助制作icc。以前报纸杂志流行的时代,市面上有很多专业做色彩管理的外包团队或公司,全公司最主要的硬件资产就是分光光度仪,电脑什么的反而不值钱。
这三样是soft-proofing流程必须的三个东西,结果看上去只是一个gimp加上两个icc,但如果没有分光光度仪,平面设计公司就没有高质量的屏幕icc,最终的soft-proofing就可能偏差很大。换句话说,虽然没有分光光度仪也能在gimp上实现soft-proofing,但也仅是体验而已,不具备生产能力,尤其客户要做的是高质量印刷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用,印多少费多少,赔的钱可能都够买十几台分光光度仪了。
到这里,大概应该能说清楚,为什么soft-proofing中的soft不是指软件:一上是soft与hard对应,另一个是还有硬件。
-------------------
你提到"proof很明显是一个动词",这里我想说两个问题:
1. 根据英文原文的结构、时态等语法情况来分析如何翻译UI,通常应该放到最后,即权重应该最低。因为UI本身需要简短和易读,所以英文原文在创建时会主动避免语法可能造成的误解或者不易解读的问题,这不仅是对翻译有好处,对于英语是母语的用户来说也一样。
2. 我之前有提到过,英文原文不是很严谨。这一点你可以到po文件中翻看,很容易发现。
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我认为UI翻译的第一权重,应该是看作者/开发者提供的这个词条到底在说什么,或者到底想干什么。
好了,上面的内容算是前置,接下来用这个前置来讨论正题。
"proof colors"这个菜单命令的功能很明显,就是soft-proofing,因为无论是视图菜单里的proof colors,还是首选项里的soft-proofing,二者在使用时没有任何区别,完全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把二者翻译成相同的中文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首选项里是"软打样",视图菜单里是"校对颜色",但二者功能却一模一样,这就非常不符合逻辑。或者,我们也许需要讨论的是,首选项里的soft-proofing,是不是应该翻译成"校对颜色"而不是 "软打样",但这好像就引出另外的问题了。
(我无意引导大家对上游开发人员的看法,但这里,我觉得哪位如果有精力,可以和上游讨论一下,看二者是否可以统一成相同的英文词条)
二, 关于“When soft-proofing, mark colors which cannot be represented in the target color space.”
上面我打字有点多,这里我少打一点吧。
简单说,如果看到"显示超色域警告"的字样,我脑子里马上知道它是什么和干什么,不用思考;
但如果看到"软打样时标记出无法在目标色彩空间内展现的色彩",我必须停下来想一想它到底是在说什么事情和能实现什么功能,缓慢的推理后发现,这不就是 显示超色域警告 么。翻译得比较复杂的话,不太符合UI的"简短和易解读"的宗旨。
关于黑点补偿,那是个参考。这里我们可以找个更贴切一点的,比如蒙版,还有很多。蒙版也好,黑点补偿也好,CMYK也好,应该都是不需要解释的。超色域警告也是同理,原因是,我感觉都可以按术语处理。
至于工具提示,确实是有争议的东西,而且争议很多年了,太多人认为它没啥用。
三,色相。
这里也少打点字。
这应该是一个历史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有疑惑。不过,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那本《色彩管理》上,使用了你说的"色调"。
我的感觉是,色相也好,色调也好,有另一个问题可能少有人注意到,就是在颜色术语方面汉语词汇还是不够用。换句话说,可能需要发明更多的专门词汇来应对众多的色彩模型和颜色术语…… 这超纲了,再说吧。
开发人员的说法"gimp从来不是photoshop的模仿品".
这个说法对我来说其实无所谓。无论真相是什么,现实是,如果有人问有没有什么能替代photoshop的开源软件,多数人会提到gimp,会说用gimp替代photoshop。或者,在介绍gimp时,很多人会说和photoshop差不多。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更关心现实,不太关心事实。
如果用户关心真相,那我就转向真相;如果用户不关心真相,那我就把真相放一放。
从译员这个中间角色出发,我觉得下游用户的需求是我的主要工作方向,上游开发人员的想法反而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