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李曉鳳老師教學分享關於ㄅㄆㄇㄈ的問題

36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華語老師賈以柄先生

unread,
Dec 14, 2007, 4:55:55 AM12/14/07
to ● 華 語 語 音 ●
回應李曉鳳老師教學分享關於ㄅㄆㄇㄈ的問題

李曉鳳老師的教學分享
大家好!
閒來無事想跟各位分享有關ㄅ、ㄆ、ㄇ、ㄈ四個聲母的教學經驗。
我們都知道根據理論,這四個聲母原本是無聲的,為了教學方便才加上「ㄛ」或「ㄜ」作為輔助音,那麼應該念「ㄅㄛ」「ㄆㄛ」「ㄇㄛ」「ㄈㄛ」還是
「ㄅㄜ」「ㄆㄜ」「ㄇㄜ」「ㄈㄜ」呢?目前眾說紛紜,各有論點,但經過多方試驗後偏向於「ㄜ」的似乎多了許多。
其實我們都知道任何教學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著或大或小的缺失,所以必須思考、求証找出缺失最小的教學法。
各位可以找出字典用「ㄛ」與「ㄜ」的輔助音一個一個交叉試驗念念看(如果本身即為「ㄛ」或「ㄜ」的可以不必試念,因為它已經指定輔助音了,如:
伯 婆 摸 。麼 )。
根據試驗有很多音用「ㄛ」可以讀的,用「ㄜ」也可以讀,如:飽、葡、慢、發。但有些使用「ㄜ」可以讀的,用「ㄛ」卻出現了問題或者不順,如:
本、杯、崩(ㄥ讀音ㄜη~e ng)、賣、美。
因此,我們可以思考,在教「ㄅ ㄆ ㄇ ㄈ」這幾個音時,是否加輔助音「ㄜ」會比較恰當呢?
以上是個人淺見,書教久了難免僵化,有時還會不小心的自以為是,如果持有相反意見的老師,希望不吝指教,讓我有修正的機
會。 鳳


回應李曉鳳老師教學分享關於ㄅㄆㄇㄈ的問題

首先我要聲明三點:
第一、態度方面;
我雖然並不同意,但我絕對尊重任何跟我不一樣的看法和論點。
第二、立場方面;
我堅信自己的論點,是源自於我自己的觀察與分析。
如果有另一個強而有力的不同證據企圖說服我,
我則可能會因無法反證而被說服。
第三、私誼方面;
這項回應不但無損於與提出不同看法或論點者的私誼。
反而更緊密了彼此的工作關係。

現在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ㄅㄛ、ㄆㄛ、ㄇㄛ、ㄈㄛ\或ㄅㄜ、ㄆㄜ、ㄇㄜ、ㄈㄜ的問題有兩個面向。
一個是唇聲母的問題,一個是聲隨韻的問題。

●先來看看聲隨韻的問題吧(今天先不談ㄚ起音的ㄢ和ㄤ);
若以投奔的「奔」和山崩的「崩」對比;
可知ㄅㄣ、ㄅㄥ的韻音都是由ㄜ起音,
無論是「與聲母的關聯性」或「韻母本身的結構性」都是一致的。
同理:門神的「門」和同盟的「盟」對比時,亦是相同的。
無論「ㄅㄣ、ㄅㄥ」或「ㄇㄣ、ㄇㄥ」由ㄜ起音的聲隨韻結構都相同。
我們在ㄅㄣ或ㄇㄣ發音時,發出的音是ㄅㄜ广(ㄅㄜㄋ)、ㄇㄜ广(ㄇㄜㄋ)。
是因為「ㄣ」本身的聲隨韻音節結構為:ㄜ广(ㄜㄋ)。
而為什麼到了ㄅㄥ或ㄇㄥ就有人會發出ㄅㄛ广(ㄅㄛㄋ)ㄇㄛ广(ㄇㄛㄋ) 的音呢?
第一個可能:是地區性漢語方言的口音影響,如「風」被說成了「ㄏㄨㄥ」的音。
這也是「同盟」明明是( ㄊㄨㄥ + ㄇㄥ )卻常有人說成( ㄊㄨㄥ + ㄇㄨㄥ )。
再試比較「同、騰、疼」等音節:
由於「同」的音節「ㄊㄨㄥ」韻母結構是由ㄛ起音的,
而「騰、疼...」的音節「ㄊㄥ」韻母結構則是由ㄜ起音。「盟」亦是相同。

●再來看看唇聲母的問題吧:
其實大家都知道聲母只是一個動作而已,無論是ㄅㄛ或ㄅㄜ都是「符號音」。
例如good在寫成ㄍㄨㄉ之後不可能拼成「ㄍㄜㄨㄉㄜ」。
卻會唸成「ㄍㄜ、ㄨ、ㄉㄜ」吧。
而唸成「ㄍㄜ、ㄨ、ㄉㄜ」的部份就是「符號音」啊。
又如蜘蛛的「蜘」明明是空韻,卻有人並不知道還有一個「母音」的存在。
若是錯把「子音」唸成了「符號音」,蜘蛛的「蛛」可能出現「ㄓㄖㄨ」的音。會比較像「植物」。
所以不要用「符號音」來唸字詞的音;「符號」是用來拼的,不是拿來念的。
明明李登輝跟李東輝就不是同一個人啊?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不是ㄍ、ㄉ、ㄓ的問題啊!原來是ㄅㄆㄇㄈ唇聲母的問題吧!
我曾經故意把拼音和注音分開教學,不只一次的經驗證明效果是一樣的。
以「奔、崩、門、盟」來看;
無論用「ㄅㄣ、ㄅㄥ、ㄇㄣ、ㄇㄥ」或是
用「ben、beng、men、meng」的教學效果都是相同的。
因為「b、p、m、f」不會唸成bo、po、mo、fo或是be、pe、me、fe;
我們唸字母符號時是「ㄅㄧ、ㄆㄧ、ㄝㄇ、ㄝㄈ」而不會如此拼合字詞啊。

是不是我們應該去聽一下各地華人的口音來難證明是否只有台灣地區才有此口音。

以上 就教 諸先進 祝
大家星期一快樂!

還沒「休」(朽銹) 的老趙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