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总理,和绅式的巨贪?>纽约时报:总理家人隐藏的财富

274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29, 2012, 1:12:11 AM10/29/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Inline image 1
--
-------------
Regards

William Wang

纽约时报.gif
纽约时报.gif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29, 2012, 2:31:43 AM10/29/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纽约时报》如何调查中国公司?

中国政治体系不甚透明,但公众可以轻易获得公司及财务信息。

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以及旨在吸引外国投资的政策,催生了一系列记录私企及其主要持股者信息的政府机构。这些信息包括相关简历及官方发放的身份证复印件。

正 是借助于这一体系,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媒体机构能够申请查阅公司记录。尽管普通公民不被允许接触这些记录,他们可以雇佣律师事务所或咨询公司代为申请 查看,查看一个公司的材料的费用从100美元到200美元不等(约合人民币600到1200元)。通过这一程序,《纽约时报》获取了数千页公司材料,以研 究温家宝总理的亲属所控制的商业网络。

在许多城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简称工商局)的地方分支机构可以提供在当地注册的公司的信息。

公司材料通常包括了公司的成立地点及日期、法人代表姓名及主要股东名单等相关细节。材料常常还包括了财务信息,例如公司的注册资金。

最近,中国加强了对人们接触公司信息的管制,可能是由于公司诈骗丑闻愈演愈烈,也可能是因为媒体对政治领导人亲属所持财富的调查,其对象包括了原中国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亲属。

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一直都很难从北京的工商局获取公司信息。

然而,多数信息仍然可为公众获得。从去年底开始,《纽约时报》研究了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及其他城市获取的公司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纽约时报》追踪了温家宝总理亲友的关系网。在过去的十年里,常常在富商的帮助下,他们构建了一个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商业帝国。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29, 2012, 3:10:14 AM10/29/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温家宝家族抛出的第一个背锅者。

Inline image 1

未命名容易.jpg
未命名容易.jpg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29, 2012, 4:19:18 AM10/29/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以温家财产曝光为契机全面公布中共要员家族财产/陈维健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9日 首发
    
     10月25日《纽约时报》以“总理家人隐秘的财富”为题,公布温家宝家族经商谋取暴利的材料。该报记者通过中国政府企业审纪渠道,获取数千家公司的信息, 审视了温家宝家族所控制的商业网络,以及公司注册的法人代表,主要股东,以及注册资金,以极为详尽的细节与温家人脉关系示意图,报导了温家宝的妻子、母 亲、儿子、女儿和弟弟等家人多年来在他担任总理期间 积累了至少27亿美元的财富。在“十八大”不足二周之际,此新闻对中共的杀伤力,不亚于“薄王事件”。这是自今年6月彭博社爆料习近平家族的财富以来,海 外媒体第二次揭露中共高层政要的家产情况。 

    尽管温家族财产曝光后,中共外事口以西方媒体抹黑中国于以否认,温的家人在第一时间委托律师发表声明,反驳“纽约时报”,但在如此详实的材料面前,显得 是十分苍白无力。“纽约时报”是国际新闻界最具权威性的报纸,有纽约时报的新闻才是真正的新闻之说,只要是纽约时报的新闻,基本就是铁板钉钉的。对于一个 如此重大的新闻,一个几乎关系到世界上最大的政权中共存亡的新闻,必然谨慎准确于一万,这样的新闻只要有一丝的差错,都有可能给该报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纽约时报”是绝不会为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与自己160年建立起来的信誉开玩笑。

   在该新闻出台前,中共曾经通过外交途径进行施压,但是这个曾经曝光五角大楼越战机密,最终成为水门事件,连美国总统都不卖账的报纸,怎么可能被威胁倒呢。

    曝光习近平家族财产的“彭博社”,是全球最具权威的集财经,新闻的资讯一体的集团,他的创办人是连任三届纽约市长的布隆伯格。“十一届人大”已发布中国 38名全国人大都是亿万富翁,比美国最富有的议员还要富有的报导。它发布习家3、76亿的财产其详实也是无可辩驳的。

   彭博社在公布习家的财产后,其在北京的记者遭到死亡威胁,但是对于彭博社这样的新闻媒体,对他的威胁只能是自己找死。 中国人常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纽约时报”也好,“彭博社”也好,都是拿着金刚钻的媒体。

    胡温十年,在无官不贪的中国,温家宝几乎是中国官员的一个道德标杆,“纽约时报”的报导对温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十八大后将成为中国最领导人的习近平,也是以廉洁著称的官员,其还未上台,家族财产曝光,毫无疑问给其未来的执政蒙上阴影。

    温家宝是中国官员当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官员,他希望身后留名,希望百姓把他当作清官,他有太多的话,看重后世对他的评价“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但目前放在温相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沉默,不以清官流芳,而以贪官遗臭。 第二条路,就是公布自己的财产。但公布个人财产由不得自己算,中共高层根本不会许可。温公布了财产,那么其他8个常委是否也要公布。

    在个人的清誉与中共集团利益之间,温最后只能壮士断臂,破釜沉舟之决心,以公布个人财产,为黑幕的中共凿开一个洞。这是温唯一的,也是最后一次选择。但 公布财产如果想要还清白,只会越描越黑,“纽约时报”的报导,即使有些差错,基本事实是不会变的。家庭其他人你可以不管,但你做儿子的,你老母那一个多亿 的财产,你老婆枕边人的财产,你能够有脸说,不清楚,不知道,管不了吗? 公布财产不是为了洗刷自己,是为中国官员财产透明化,开一个先例,仅此一个先例,便能戴罪立功。

    对于曝光财产,习近平与温相比心态则沉稳得多,虽然吹捧者称其难得清廉,但在他自己看来,这天下是我老头子打下的,我们子孙辈发的一点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老头子参加革命如同买了原始股,现在发了,有什么好说的。海外那些吃饱了撑的,他们要说,让他们说好了。

    “彭博社”“纽约时报”在几个月的时间,在中共即将召开十六大的关键时刻,一下子敲掉中共两个道德标杆人物,对中共打击力度之大,几近毁灭。中共之恐 慌,如同大难临头,那些比温、习贪得多的家族,更是人人自危,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家族的财产就曝出来了。但是,这又能怪谁呢?怪只能怪自己,“阳光法案” 讨论了十年,没有出台,那么只好等人家来曝光了。同样的道理,中共应该明白,如果中共再不改革,那么只能等老百姓来革命了,到时候老百姓杀将进来,讨还性 命时,又能怪谁呢,怪也只能怪自己。

    这次温家财产曝光,有无薄熙来因素,无证可实,但是胡温在处理薄,不以薄的路线而以薄的贪污与女性关系给予处理,实在是为自己留下了后患。虽然温在“人大”以薄走文革极左路线指控薄, 但最后不管违心与否,还是同意胡以贪污为薄的问题定了调,又以区区二千多万人民币起诉,那么习温的几亿,几十个亿美元有该当何罪,只怕杀几十次都不够顶罪了。

    在这个问题上,温与胡即使鱼死网破也不能妥协,但温还是妥协退让了,温现即使后悔也来不及。 本 来温打薄可以让自己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通过打薄彻底否定文革,否定毛,从而开启中国的民主之路,得不到同僚的支持,可以呼吁百姓的支持,这样即使家族财 产曝光,人民也会原谅,因为家族的那一点财产,再多,也不可与开创中国民主之路之功相比的。就象赵紫阳,当年“八九民运”先是冲着赵紫阳儿子“官倒”而来 的。但是因赵在“六四”的表现,人们原谅了他。

    温相十年来,为自己许了许多愿,发了许多心,也为中国的民主说了许多话,为了老百姓作了一些事,是中共官场中的一个异数,但最终管不了家人贪赎,以贪官 的名声收场,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他的首鼠二端,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国家,甚是可惜。(顺便提一下,高级别的贪官自己是从来不点钱的, 钱都由家属代点代管的。)

    在胡温政权即将告别历史舞台之际,胡温为自己执政十年的总结是“黄金十年”, 这个黄金十年,不是国家的黄金十年,老百姓的黄金十年,而是中国官员的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中,中国官员上自胡温九常委,下自各级官员,那一个家族不是捞得盆满缽溢,个个家财万贯。

    但好日子总有到头的时候,尤其这等带着罪恶,带着老百姓血与泪的好日子。三十年的经济改革,让中共官员全部疯了,连温家宝都不例外,实在不可理喻,你们到底要这么多钱干什么,钱多了也要淹死人的。

    此文结束,再引“红楼梦”之语“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29, 2012, 7:08:10 AM10/29/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探针:互爆大镬,党争全武行


20121029

薄案令中共党争益发白热化,薄熙来岂是陈希同、陈良宇者流,簪缨世族自有血缘纽带和 广泛人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薄不是爬行动物,而是凶猛狰狞的白额大虫!果然,薄党殊死反扑接踵而来,先是习近平家族被爆拥有巨额家财,继而薄的头 号死敌温家宝也被爆大镬,家族居然坐拥二十七亿美元财产!
却说文革影响了一代人,薄熙来自是得真传者,文革中有一种斗法叫「互抛黑材料」,此际正 派得上用场,在这轮党争推陈出新,不靠大字报,而是「出口转内销」,把黑材料辗转递送外媒,就像王立军闯馆似的,还是美国罩得住,软硬实力无远弗届。于是 美国彭博新闻社被选中爆习近平大镬,指其家族商业王国拥有稀土、钨等矿业,房地产以及手机通讯业。
以民众对官场贪腐承受力的水涨船高,习家财产算 不了甚么,杀伤力有限。或许爆料者目的本来就是敲山震虎,于是暂且收兵。然而对温家宝就直取中宫,痛下杀手,借西媒老大《纽约时报》之力,爆出温家族在银 行、珠宝业、度假村、基础设施、电信业、卫星通信、收费公路、飞机租赁公司、京奥场馆建设、网络公司、动画公司、精英级贵族寄宿学校、私人股本行业以及金 融服务巨无霸平安保险公司都拥有庞大资产。
这批送到《纽约时报》的黑材料,精细到温家族拥有的公司月报表以及股票事务历史记录(到二○○七年为止)一 应俱全,这绝对有备而来,用共产党使用率甚高的那句话─背后有黑手操纵,没有安全机构的秘密介入,谁能拿到这些商业暨政治机密。所谓背后黑手,隐隐约约有 九常委中某公的影子。不管黑手是谁,这雷霆一击意在秒杀温家宝。
别以为《纽约时报》甘为中共党争火中取栗,该报请了审计师,对这批材料以及可查阅 的中方正式公布的数据对照核算(尤其是温家在平安保险持股的总规模),并在事前将这篇文章递交中国政府,文中数字和细节之具体,竟令中方猝不及防,以致该 长文刊出,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才慌忙以空洞的「抹黑中国,别有用心」来回应。
党争斗到这份上已是你死我活。由此可见,江泽民早前敦促对薄熙来从轻发落乃深谋远虑,咬一嘴毛可以,却切勿见血,否则对整个政权都会带来深刻危机。奈何薄少自己不是省油的灯,把胡温逼急了,双方都不能善罢,如此必有今日之局。
者以为,这轮争斗不管背后有几多阴谋,对中国未来却是好事。把真相公诸光天化日,即便是有选择有目的,也是真相的一部份。胡温十年对高级领导「财产公示」 始终做不到,这一下就做到了。这对中国人民和整个体制的造成心理震撼,有助促进政治改革。香港市民亦可对「团结进步无私的执政集团」有更深的认识。

孔捷生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29, 2012, 10:31:14 AM10/29/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2012年 10月 27日
温家宝家人财富风波:调查与反调查令人眼花缭乱
作者 瑞迪

2012年中国的政治生活可谓波澜迭起,而纽约时报关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家人聚敛财富的调查报道,更在距离中共18大召开只有两 周之际,使得中国当局全力保证政权换届接班顺利的努力再次陷入被动。尽管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言人已经以一句“抹黑中国,别有用心”来驳斥相关报道,中国网络 也增添新的敏感词,在中国网络上将民间舆论强制于无声,但由此引发的风波却在海外舆论平台上继续发酵。

处在风波中心的话题首先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就在纽约时报发表调查报道之前,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和多家英美主流媒体都收到了于温家宝不利的 揭发材料。但鉴于今年中国政权高层权力斗争激烈的形势,大部分媒体都采取了谨慎而行的做法。但纽约时报的报道源自该报的调查,该报在国际独立媒体间的公信 力使得此前被认为是缺乏依据的传闻有了更多的说服力,在舆论中引发更多的关注。

就在纽约时报调查报道发表后的第二天,以披露中国政坛内幕见长的海外中文媒体明镜出版就以独家专访对纽约时报的报道提出质疑。纽约时报的调查报道 称,在查阅了1992年至2012年有关公司和监管机构的记录以及有关公司资产资料之后,发现温家宝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儿子、女儿、弟弟,在温家宝任 总理期间变得相当富有,至少累积了27亿美元财富;而该项调查所核查的27亿美元资产中,大约80%是由温家宝的母亲、弟弟、弟媳、温家宝妻子的两名兄 弟、温家宝的儿媳及亲家等人持有。

但明镜网独家专访了纽约时报的调查报道中提到的一个关键人物:段伟红。段伟红泰鸿公司的创始人,而纽约时报认为泰鸿公司是温家宝家人持股的投资平台之一。

根据明镜新闻周五晚发布的新闻稿,段伟红向明镜网表示,纽约时报的报道断章取义,温家宝的家人其实只是相关股权的代持人,而且,自2008年以后, 所有股份都最后回到了她个人名下,温家宝的家人实际上没有从中获得过任何利益。段伟红解释说,她创立的泰鸿公司,注册地是温家宝的故乡,而她个人当初不想 在媒体上出名,因此,请公司的人委托一些其他人代持她自己的股份,以便隐藏自己的持股规模。段伟红向明镜新闻重复了纽约时报报道中的说法,那就是她个人只 是在纽约时报的调查过程中,才知道公司找到的代持人与温家宝有亲属关系。而她本人也在2008年以后,认为敏感期已过,将所有股份收回自己持有。

在纽约时报的调查中,段伟红承认她与温家宝的夫人张培莉是朋友,但她向明镜新闻表示,她不认为张培莉像纽约时报报道所说的那样,是“在丈夫步入中国 的最高领导层后,她那些利润丰厚的钻石生意才变得异常成功”。她还向明镜新闻表示,据她所知,温家宝的夫人根本不做珠宝生意,根本不是个生意人,她就是做 鉴定,是鉴定专家,属于专业技术的。而温家宝对夫人的事业也不知道。对于是否有人会在珠宝生意上特别找张蓓莉帮忙,段伟红对明镜网的回答是:“不可能”。

在明镜新闻之外,海外中文媒体《博讯网》周六也发表未署名文章,称博讯驻北京记者为此进行查证后,发现纽约时报报道中关于温家宝家人拥有财富的27 亿美元中,有22亿美元(81%)存重大疑点。这22亿美元恰恰是来自段伟红的泰鸿公司的资产。博讯网这则报道指出,疑点在于段伟红到底有没有为温家宝家 族代持股份。这篇文章认为,“泰鸿公司的22亿美元的价值,和温家宝家属并无关系,至少是无法核实的。”博讯网这则报道还由此及彼,指出“如果这22亿美 元存疑的话,另外的5亿美元是否也有疑点呢?”

如果说此前不少媒体针对有关温家宝家人敛财致富的传闻,怀疑是幕后的政治权力争斗的话,纽约时报的调查与迅速尾随而至的反调查目前也仍然让人难以理出头绪。但围绕相关的媒体报道,却也再次暴露出中国当局与独立媒体间的矛盾。

纽约时报的调查报道发表之后,中国网络再起屏蔽城墙。不仅纽约时报网站已无法登陆,纽约时报4个字成为敏感词,而且,就连仍然身为一国之总理的温家宝的名字,如果在新浪微博上输入搜索,也会不无讽刺地出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的字样。

纽约时报的发言人周五已经对其中英文网页在中国大陆遭到屏蔽做出反应,希望中方尽快恢复网站浏览运作。纽约时报一名着重与读者互动的评论员当天发表 长篇文章,透露,事实上,纽约时报记者在发表相关报道之前,花了一年的时间调查。对于纽约时报网站因此发表这篇敏感报道而在中国遭到屏蔽,并由此而使该报 的广告生意遭受损失,这篇评论文章写到,这一事件凸现出媒体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新闻工作与商业利益并不总是手牵手。这位评论员为此采访了纽约时报 发行人,询问他网站遭屏蔽以及由此对纽约时报全球发行的影响,这名发行人表示,他对纽约时报地相关报道感到自豪。他表示,在发表前,报社听取了中方的关 注,但报社还是做出了发表的决定。纽约时报一名国际新闻编辑也向这位评论员表示,他知道调查在一年前就开始,他希望借此徕试探中国对外国媒体的容忍度。他 说,对纽约时报来说,这只是该报调查报道的传统做法。是记者的工作。他同时相信,这一事件正在中国继续发酵,而这对纽约时报的声誉没有任何影响。

随着信息传递手段的增多与发展,中国权力机关也正意识到媒体的作用,利用媒体传播消息的做法也逐渐增多,权力斗争也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媒体而延 伸。继纽约时报的报道之后,反调查结果也出现在海外中文媒体,难免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中国官方通讯社当晚宣布对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采取强制措施的消 息,显然并没能真正转移民众对纽约时报调查报告的关注,也很难说民众对相关报道的真实性确实产生了怀疑。事实上,中国政府每当风浪来临就封锁消息的传统做 法,也让已经习惯于这种封锁的读者和网民惯性地得出自己的结论。一名网友就在推特微博上针对外交部发言人反驳纽约时报报道的发言写到:看来是真的了。

 

 

 

关键词 : 政治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30, 2012, 1:22:35 AM10/30/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温总为港独打气

中国总理温家宝被《纽约时报》揭发其家族自他于二○○三年就任总理以来,以隐蔽方式累积财富达二十七亿美元 (约一百七十亿元人民币)。中国官场名言有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中国这个彻底人治的贪腐天堂,大概只有大儍瓜,才会在有权时不大刮特刮。区区一 个前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也能侵吞四十亿元人民币,身为一国之总理,只拿它个一百七十亿元人民币,以中国国情来说,真是温和得几乎与身份不太相称。那 位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之妻不是据报就已把六十亿美元汇到境外么?
我倾向相信《纽时》的报道,不仅因为《纽时》是声誉崇隆的国际大报,也不仅因为 中国是世界级贪腐大国,也不仅因为早就有刊出关于温总贪腐的报道,更不仅因为温总在《纽时》报道后一反过去中国官员被指控贪腐时置若罔闻的大无畏态度,竟 委派律师扬言对《纽时》保留法律追诉权,而是特别因为纽约的中国官员在《纽时》刊登这报道的前一日(即十月二十四日)居然造访该报,会见了该报出版人舒兹 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和执行编辑艾布朗森(Jill Abramson),称希望《纽时》不要刊出有关温总敛财的报道。可见,温总处境是何等狼狈,慌不择路!
《纽时》的公共编辑莎莉文(Margaret Sullivan)在其日志中披露了上述几乎比温总敛财更令人震惊的花边消息。据明镜网的打听,这位中国官员就是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
读莎莉文这篇日志(见http://publiceditor.blogs.nytimes.com/2012/10/26/great-journalism-that-has-unwanted-business-impact-in-china/), 就明白为甚么《纽时》确是一份伟大的报章,香港所有喜欢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传媒老板都要细读。莎莉文说,报道一出,《纽时》中国网站即被屏蔽,网站上广告无 法浏览,造成损失。她说,可见新闻与商业利益不总是并行不悖的。她说《纽时》广告收入持续疲弱,财务欠佳,而《纽时》正致力成为全球性的新闻媒体,中国网 站又刚开业,却在这个时候要刊出这报道,确要勇气!她说,《纽时》没有因为眼前的商业后果,而牺牲一个精彩故事。舒兹伯格在刊出这报道后对她说,「当然知 道刊出这报道会连累生意,但发表伟大的新闻正是我们职志之所在,对此报道我感到非常自豪。」
以穿破鞋炫耀清廉的温总不是曾向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千叮万嘱,要为官清廉吗?现在大概是时候运用弗罗伊德的反其道而行(reaction formation)学说,来分析温总怎样做一些和真实感觉相反的事情来伪装自己了。
此那位曾喝令港府改善福利会酿成「车毁人亡」,成为推高香港坚尼系数的千古罪人之一的国务院港澳办前副主任陈佐洱指有港人鼓吹港独,温总也敛财这丑闻不是 爆破得太合时宜了吗?若连以清廉做招牌的温总理也卷入大贪案,那可想而知中国政府之腐败,已超越了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地步。这样一个无论从廉洁、法治、自 由都远远落后于香港的国家,按理应以香港的制度去统治,就如东西德统一后当然乃以西德较文明的制度为本,也如孙中山当年追求将「香港模式」传遍全中国那 样,而不是把香港中国化,强迫较先进的香港接受落后野蛮的中国所领导。面对这个以流氓治国的国家,受其统治的香港当然有理由有权利追求独立、洁身自爱的。 就如被人长期强奸的少女,虽然为保性命不一定会反抗,但总不至于连反抗这个权利也被报销吧?
联系作者:http://joechungvschina.blogspot.no/

锺祖康
《来生不做中国人》作者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30, 2012, 4:42:14 AM10/30/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未获证实,未必是真>

温家宝致信中央 请求公开调查财产证清白

(明报) 一位接近中共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温家宝已正式写信给中共高层,坚决要求「立即成立专门机构」,「对我的贪污传言,进行全面的、公开的调查」;「公开给人们一个交代」。
    
       一位不能公开自己身分的消息人士表示,近日,《纽约时报》刊登了有关温家宝家族贪污的文章,声称温家宝家族贪污27亿美元,一些媒体立即跟进,掀起了一场针对温家宝的前所未有的大讨伐。温家宝此次致函中共高层,就是对这种贪污传言的回应。

温家宝在这封信中特别要求,对他的贪污腐败传闻调查,「邀请中外媒体派代表参加」,而且他和他的亲属「将无条件地绝对配合这种公开的调查」。
    
     温家宝还表示,如果不能对他的这种贪污传言进行公开的调查,也可以组成专桉调查小组进行独立调查;如果不能进行调查,他则要求高层同意他立即公开自己的财产。
    
      该消息人士还透露,温家宝在这两封正式递交给中共高层的信中还进一步表示,别说是媒体所传言的贪污27亿美元,「如果调查结果证明我或我的亲属有任何的贪污腐败行为,愿意接受党纪国法的任何惩罚」。温家宝甚至还要求,如果对他和他的所谓家族的公开调查结果证明,他和他的所谓家族有任何贪污腐败的行为,他「都愿意接受公审」和「接受党纪国法的最严厉的惩处」。
    
    该人士表示,这是温家宝第五次正式写信给中共高层要求对他进行独立调查。在此之前他已在政治局会议上多次要求,对他家族的贪污腐败传闻进行调查,并表示如有任何贪污腐败行为,他愿意立即辞职和接受党纪国法处理。温家宝还多次建议,应立即全面推行党政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而他愿首先公开自己的财产。
    
       而实际上,虽然中共高层实际上并未公开接受温家宝的这种要求,不过由某位高官主管的相关机构早就对温家宝家族的所谓贪污腐败行为,多次进行过非常严密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贪污腐败的证据。
    
      另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曾经参与调查温家宝贪污调查的一位这位高官的亲信私下表示,关于温家宝家族贪污的线索实际上只有三个:一个是温家宝夫人张培莉在台湾买高价珠宝;二是温家宝家族与通过平安保险公司敛财;三是温家宝的儿子化名郑建源敛财。这次《纽约时报》声称温家宝家族贪污,主要根据也就是这三条。不过经过反覆调查,他们发现其实张培莉并未在台湾买过任何珠宝,而只是应邀鑑赏而已。在她鑑赏之后又有人「故意买了珠宝」送给张培莉,也被张培莉拒绝了。可是有关店家为了自己的生意故意宣称张培莉本人购买了高价珠宝,因此造成了所谓张培莉在台湾高价买珠宝的传言。至于平安保险,第一该公司运作完全合法,第二实际上温家宝家属与平安保险公司早就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说温家宝家族通过平安保险公司敛财,实在难以成立。而说温家宝的儿子化名郑建源更是离谱,因为郑建源本人早就公开澄清他不是温云松,而且与温云松没有任何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纽约时报》等对温家宝的贪污腐败报道,其实并无新意,而只是重复了一些早已在网络上流传且已经被证实根本不成立的传言而已。
    
      不过,在这个时候利用《纽约时报》对中国社会政治了解的局限来发动对温家宝的这种攻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要在关键时刻打击中共内部的改革派。因为温家宝可以说是继胡耀邦、赵紫阳后中共的又一位改革重要推动者,而且他坚决反对薄熙来的唱红打黑,更是一直在力主改革派人物进入下一届政治局常委。现在中共高层正在为十八大政治局人选进行最后的激烈斗争,以贪污为借口对温家宝进行攻击,目的是非常显然的。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代表大陆总理温家宝家庭的律师表示,「纽约时报一篇声称温家宝的亲属拥有27亿美元财产的报导不实;温家宝一家将保留追究纽约时报法律责任的权利」。另据加拿大华人网加国无忧报导,一位接近大陆中央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温家宝已致函中央高层,要求对其贪污传言进行调查,并表示,「如果贪污,愿意接受公审。」
    
     中国大陆高层领导人公开批评外媒的报导并威胁采取法律行动是罕见的。对于着力打造「人民的总理」廉洁形象的温家宝来说,《纽约时报》报导的破坏力特别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的中国政治专家李成表示,如此直接批评媒体报导的做法是空前的;他认为,「温家宝的做法与中国其他领导人有所不同。他的反应可能成为一个正面榜样」。
    
      据报导,一位接近大陆中央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温家宝已写信给大陆中央高层,坚决要求「立即成立专门机构」,「对我的贪污传言,进行全面的、公开的调查;公开给人们一个交代」。
    
     这位表示不能公开自己身份的消息人士表示,温家宝此次致函中央高层,就是对贪污传言的回应。温家宝在这封信中特别要求,对他的贪污腐败调查,「邀请中外媒体派代表参加」,而且他和他的亲属「将无条件地绝对配合这种公开的调查」。
    
      温家宝还表示,如果不能对他的这种贪污传言进行公开的调查,也可以组成专桉调查小组进行独立调查;如果不能进行调查,他则要求高层同意他立即公开自己的财产。该消息人士还透露,温家宝甚至要求,如果对他和他的所谓家族的公开调查结果证明,他和他的所谓家族有任何贪污腐败的行为,他「都愿意接受公审」和「接受党纪国法的最严厉的惩处」。
    
     该消息人士表示,这是温家宝第五次正式写信给大陆高层要求对他进行独立调查。而实际上,虽然高层实际上并未公开接受温家宝的这种要求,不过由某位高官主管的相关机构早就对温家宝家族的所谓贪污腐败行为,多次进行过非常严密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贪污的证据。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30, 2012, 10:56:59 AM10/30/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纽约时报出示证据:温母确曾持有1.2亿美金股份

信源:《明镜月刊》

2012-10-28

《纽约时报》星期六重申温家宝母亲确曾持有价值1.2亿美元股份,并给出了证据。在该报报道温家宝家人委托律师发表的声明时说,虽然“声明”否认了温家宝母亲有任何财产,但纽约时报重提其发现:即2007年,总理90岁老母在平安保险公司拥有价值1.2亿美元的股份。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给出了具体证据:从中国政府的监管部门获得持股登记文件显示,在温家宝母亲名字下面有一个签名,还有她的身份证。

温家宝家人委托律师发表的声明称,温家宝的母亲除了工资和退休金,“无其他任何收入,也无其他任何财产。”但并没有解释《纽约时报》有关温母名下的1.2亿美元股份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镜新闻网星期五独家采访了温家宝家族隐秘财富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段伟红,她是天津的泰鸿公司,即温母与其他亲属持有平安保险股份的投资平台。

她说,所有在温家宝亲属名下的股份都是当初她为了“隐藏自己的持股规模”,“让公司找了一些人的身份证、代持过自己的股份,”她表示,2008年后,“所有代持者都推出她的公司”,“这些股份最后还是由她来持有,回到了她的名下”。

星期六温家宝家人律师的声明第五点说,“温家宝的其他亲属,以及这些亲属的「朋友」、「同事」的一切经营活动均由他们本人负责。”

《纽 约时报》的报道对温家宝家人律师声明做出了这样的回应:此声明是“强大的中国政治家庭直接回应外国媒体报道的罕见例子。”报道说,“对于一个中国高级领导 人的家庭而言,其家人的律师发表的声明代表了一个不寻常的动作。6月下旬,布隆伯格新闻社发表一篇描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家族拥有的地产和其他财产的时候, 他的家族并没有公开回应。”

报道称,声明并没有全盘否定《纽约时报》的文章,而是承认了一些亲属活跃于商场,他们要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负责。

《纽约时报》发言人对时报的文章表达了信心。“我们支持我们的文章,对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这也是时报高质量调查新闻的一个榜样。”

《纽约时报》说,星期天给温家宝家人的两位律师办公室打电话,但都没有人接听。

报 道解释说,《纽约时报》的调查文章并没有指称温家宝家人或亲属有任何“非法经营活动”,调查文章认为温家宝似乎并没有累积财富。调查文章还说,没有证据显 示温家宝个人介入了家庭成员的投资。调查文章指出,作为一个经济上扮演重大角色的国家总理,温家宝先生监督着许多政府官员,这些政府官员做出的决定可以在 企业和投资者的财富中发挥重大作用。

《纽约时报》说,其英文原文于上星期五贴出,三小时后贴出中文翻译版。中国政府在中文翻译版贴出之前就迅速地屏蔽了时报的中英语网站。

但是,《纽约时报》说,中国仍有许多人虚拟专用网络读到了这篇文章。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30, 2012, 8:25:42 PM10/30/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曹长青:温家宝家族巨富是真的吗?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0月30日 转载)
    
    《纽约时报》独家揭密,中国总理温家宝家族有巨额财产,多达27亿美元!虽然中国政府迅速遮屏了这个报道网页,但国内的朋友说,网民已私下“大面积”传送。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恐怕家里不论有多少宝,多大财力和权力,都无法封住信息了。
     
    在中共十八大之际,纽约时报发表这样的揭秘报道,有些人认为是温的政敌提供,有政治动机,所以“不可信”,甚至是“假新闻”。那么对《纽约时报》这篇报道应该怎样看待?
     
    首先,中共外交部发言人对此回应说,这是给中国“抹黑”。这跟“假新闻”之说在一种思维轨道。你提出这是“抹黑”,这是“假”,但你没有指出假在哪里,哪 个证据是假,没有提供你认为的“真实”。只是这样泛泛指控《纽约时报》,不仅没有说服力,而且几乎等于承认,《纽约时报》的报道是真实的,因为你无法用具 体事实来反驳。
     
    第二,在西方阅读和了解《纽约时报》的读者,会倾向相信这个报道是真实的。因为《纽约时报》是美国、也是世界最知名的报纸之一,虽然其社论和多数言论(评 论版文章)在意识形态之争中属于左翼,但在新闻真实性和专业性上是相当有信誉的,尤其在调查性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的成就鲜少有媒体可匹比。其对 “真实性”的审核之严格,是和专制国家媒体有天壤之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如果用对中国媒体的看法去判断《纽约时报》的报道,则是很荒唐的。
     
    这次就温家宝事件,哪怕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新闻专业形象,《纽约时报》也绝不可能草率报道。我在美国看了二十多年《纽约时报》,从未见过有对中国高层领导家 族敛财问题有如此长篇详细报道(译成中文约九千字)。按照这种大报的惯例,对这样一篇报道,最高层会亲自参与编辑会议;在发表之前,也一定会经过律师审 核,逐句逐段研究,以防万一有“失实”之处而遭诽谤官司。《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曾被专制国家的领导人状告,也有输掉官司的。新加坡的李光耀家族就曾状告 《纽约时报》所属(当时是跟《华盛顿邮报》合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诽谤”而胜诉(当然官司是在李光耀的新加坡法庭打的)。
     
    第三,至于是什么人、中国哪个政治派别的“动机”问题,根本不会在《纽约时报》的考虑之内。就中国总理的家族问题,任何人提供材料,只要经过核实和调查, 有事实根据,无论谁主掌《纽约时报》都会报道。因为这首先是媒体的最大职责,其次这是赢得新闻权威性的最佳途径之一(这次关于温家宝家族暴富的故事得到美 国各大电视和欧洲媒体的转载或报道)。这就像如果《纽约时报》当时拿到了王立军送到美国成都使馆的关于薄熙来妻子涉嫌杀人的“材料”,经过调查判断等,认 为基本属实,就一定会发表,而不会考虑这对薄熙来有什么影响,也不会考虑王立军是什么动机。换句话说,中共官员的内部斗争完全不在《纽约时报》的考虑范 围。独立媒体要考虑的是:对读者负责,保护大众的知情权。否则,这个媒体自己就垮台。
     
    第四,中国政府的做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这篇报道的内容基本属实。中国政府先是派出驻纽约总领事,后又派驻美大使,到《纽约时报》总部,试图施压阻止这篇 报道见报。在西方民主国家,媒体是独立的,不属于政府,怎么可能因为中国政府官员的压力就不发表他们认为的真实调查呢?事先新闻检查和阻止发表,是最恶劣 的方式,等于不让大众有知情和选择的机会,事先就由权力者消声了,这是独裁国家的做法。而在新闻报道发表后,民主政府也不可能像中国政府那样通过撤总编, 或关闭报纸来惩罚媒体。所以在西方,无论是官员还是名人,对付媒体基本上只能是通过事后打官司,追究 “泄密罪”或“诽谤罪”。
     
    中国外交官事先阻止新闻见报的做法不灵之后,他们就通过国家力量,封锁了这篇报道——遮屏、封网。据《纽约时报》后续报道,中国新浪微博等官方网站,不仅 封掉了这篇文章,甚至任何可能涉及这个事件的“词汇”都被过滤查封,像“财富,资产,家族,总理,温的家产,温家族,温皇帝,温爷爷,最佳演员”等词都被 查封了。温家宝家人的名字,像温母杨志云,温妻张蓓莉,温子温云松等,也被封了,连“珠宝皇后、温夫人、温王子”也被封了,甚至连“27亿”这个词,以及 “纽约时报、扭腰时报”等,也都被封了。一位美国华人记者愤怒地说,“他们全封(疯)了!” 从中国政府这种“封锁”本身,也可看出他们的恐惧。如果《纽约时报》的文章不是事实的话,他们会这么封(疯)吗?他们可以动用有巨大能量的官方媒体,用事 实来逐条反驳《纽约时报》的报道。而封锁新闻的做法,则是最清楚不过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告示。
     
    第五,从温家宝家人的反应,更可看出这篇报道属实。如果温的家人认为报道失实,他们至少可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到美国的法院打官司(在中国打,不能服人,因 为法院是共产党开的)。像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印尼总统苏哈托等,都曾到美国打官司(告《时代》周刊“诽谤”)。通过法庭公开审理,来“还温家宝家人的清 白”,如果他们确实是无辜的。但温家宝家人迄今尚未敢宣布起诉纽约时报。“保留法律诉讼权利”一说,是所有不敢打官司的人被剥光了衣服时,不知是捂脸,还 是捂下身的最尴尬表态。
     
    为什么不敢打官司?就是因为他们清清楚楚,自己有没有经济问题。例如温家宝夫人张蓓莉的好友、身价数亿美元的天津泰鸿公司女老板段伟红说:“温夫人根本不 做珠宝生意,她根本不是个生意人”,如在美国开庭,法官就可传讯曾跟张蓓莉做过珠宝生意的美国商人出庭,他们就会展示到中国跟张蓓莉谈判、签署过珠宝合同 等证据,温家宝家人朋友的谎言,就会一下子被戳破。再如《纽约时报》已拿到的温家宝90岁母亲杨志云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一点二亿美元股权下的签字 (还有身份证副本)等。经美国法庭字迹鉴定,就可认定是否温母所写。仅从常识来看,在中国谁敢冒充国家总理母亲的签字?更何况涉及金额高达八亿人民币!
     
    即使不敢到美国打官司,温家宝家人也还有另一个方式可澄清自己:公布自己的财产,允许有关部门清查他们的股权等。这一条还是在温家宝掌权的中国进行(也就 是说,他们有涂改、编造材料的能量),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敢做。原因很可能是《纽约时报》已拿到温家宝家族的持股证据。据《纽约时报》后续报道,“尽管中 国政治系统不是非常透明,但是公众往往容易得到企业及财务方面的信息。”从去年底,《纽约时报》就从中国工商税务等部门查询企业报告(纽约时报说,一份约 付100-200美元),总共“获取了数千家中国公司的信息”。从这些公司报告中,查到温家宝家族占有股权等资料,包括温母的(股权)签字。从网上公布的 该签字(照片)来看,温母的首批投资就是5500万人民币,九百多万美元。也就是说,在温母获暴利之前,就拥有这种对中国百姓来说是天文数字的巨款。一个 现在90岁的教师,她是通过什么途径赚到了那么多钱?中国的任何一个白痴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吧!
     
    第六,上述两项正常措施温家宝家人都没采取,而是通过北京两名律师发表了一个声明,否认温家族拥有巨额资产。但这个调子软到令人吃惊地步的声明,简直等于 是给《纽约时报》的报道背书。这个声明说,“温家宝家人中部分成员没有从事商业活动”,“温家宝其他亲属以及这些亲属的朋友和同事每个人对其自己的商业活 动负责。”那意思是温家宝对此不知情,也不负责。且不说“温家宝是不是知情”,这个声明本身,就是承认了温有亲属从事了敛财的商业活动。另外,这个声明也 没直接提到温的妻子张蓓莉是否参与商业活动,只是用“家人”的说法笼统否认。其中较具体的只有一点,否认温母有巨额股权,说她“除了符合规定的工资和退休 金外,没有任何收入或产业”。但面对《纽约时报》出示的温母在巨额股权名下的签字和身份证等证据,该声明则完全回避,甚至不敢说那个签名是假的。
     
    温家的另一个行为,也可以佐证《纽约时报》报道的可信性。据《纽约时报》的后续报道,温家宝家人请的这两个律师发的声明信,并没有给《纽约时报》,而是直 接给了香港亲北京的《南华早报》和《星岛日报》发表。而且代为发声明的北京律师所的两名律师,不接听《纽约时报》的问询电话,不回电子信。这显然不是真的 要跟《纽约时报》争真相,而是想通过香港舆论来欺骗中国内地民众。这种通过律师在媒体发声明信的做法,只能唬弄外行人。专业一点的做法,温家的律师首先应 该给《纽约时报》发警告信。事实上,很多人发律师信也都只是恐吓一下。温家真正想“较真”的话,应该立刻雇律师跟《纽约时报》打诽谤官司。
     
    而且,按美国法律(中国可能也如此),如果在媒体发表声明,必须当事人签字发出,才具法律效用。当事人签字的声明,如果不实,法官会追究其责任。而律师代替温家发声明,一个姿态而已,根本不具法律意义。
     
    温家人的律师声明否认温母持有股权,但天津泰鸿公司老板、温夫人好友段伟红已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中承认“温母”是“股权代持人”。但段伟红的解释不合 最基本的情理。她说,是因为她的股份太多,意思是财大招风,所以才找些朋友代为持股,不知怎么就把温家宝的家人列进去了。在中国,谁敢把总理家人随便写入 自己公司的股权持有者名单?这不是骗鬼吗?
     
    有人说,《纽约时报》怎么能拿到这么多信息,一定是有内情人提供,意在打击温家宝。但事实上,关于温家宝家人经商敛财的信息,在中文网络上很多,稍加搜 索,就可找到。包括温家宝太太张蓓莉做珠宝生意等,更完全不是秘密。她到台湾买对儿耳坠就花了27.5万美元。西方珠宝商称她为“珠宝皇后”,到中国做这 方面生意,都要找温总理夫人。
     
    《纽约时报》做的,就是花气力(也花钱)查询到那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采大撒网方式查到数千家),从中找到了温家宝家人拥有股权的证据。当然,如果这中间有 人提供材料,最有可能是两类人:一种是温家宝的政敌,希望这些丑闻曝光,击败温势力;另一种可能性更大:就是共产党高官和亲属们都贪腐,但温家宝家族更严 重(温妻,儿子儿媳,亲家,90岁老母,温的两个弟弟,两个小舅子,一个小姨子等都经商发财),但温家宝本人却摆出一副清廉的样子,动不动唱点高调,什么 反贪、清廉,还说什么高层干部要申报财产等等;有人对温家宝这种“做婊子却立牌坊”非常不满,才提供材料,揭露温家的敛财巨富真相。而且从维基解密公布的 美国国务院从中国得到的报告(cable),温家宝对自己家人敛财早就知情,甚至一度想跟其妻子离婚。另外从常识角度,家人富到那种程度(尤其是妻子), 做丈夫的说不知情,也只能骗鬼了。
     
    但不管是什么动机,对中国民众来说,最重要的是:温家巨富,是不是事实。无官不贪,这是中国的现实,专制制度的必然。温家宝从担任副总理至今,掌权14 年!他的妻子、儿子、弟弟、小舅子、小姨子等等家人,个个都是千万、亿万富翁。《纽约时报》没有说温家宝有不法行为,甚至都没有说温的家族不法敛财,只是 指出这个“巨富”的事实。但他们凭什么那么富有?凭什么拥有27亿美元(170亿人民币)?这个财是怎么发的?不管中共政权怎样封网,都阻止不了老百姓知 道这个信息,并在知道了信息之后提出这些问题。尤其在美国大选和中共十八之际,更令中国人思考,没有选票的制约,没有民主制度的制约,没有独立媒体的监 督,任何高官都可能是贪官,无论是温家宝,还是薄熙来、胡锦涛、习近平、江泽民等。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西方这句哲言,在中国完全应验。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30, 2012, 8:45:01 PM10/30/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张大卫:唯一消息来源是中国政府的公共文件

作者 纽约特约记者 倪安

纽约时报发表《总理家人隐秘的财产》调查报道作者张大卫 (David Barboza)回答读者提问的实录。

张大卫是时报上海记者站负责人。他在回答中否认了外界流传他和其他美国新闻机构收到来自反温派提供信息的传言,指出 他报道唯一的消息来源是他从中国政府有关机构申请来的公共记录文件。
 

网友提的五个问题中有四个都涉及了张大卫报道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时报是否充当了中共党内反对温家宝派别的工具?他是否受到了最近有中文网站报道的同情薄熙来的人给美国主要新闻机构送去的一大包关于温家宝家族财富的材料?

张 大卫否认了这一传言,他说:“这种事情从未发生过”,“不仅没有什么泄漏的文件,而且在我写报道的过程中也没有遇到过任何人向我提供或暗示我他们有与温家 宝家族拥有财产的有关文件。他说,他是从公共文件中找到的书面证据,如果他可以作无把握的揣测,那么在他之前并没有人在寻找这样的证据。

张 大卫说,没有任何“墙内”人物给他提供帮助。他长篇报道的唯一真正消息来源,就是他向中国政府各办公室在一年时间里要求的一文件柜的文件。他幸运地得到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公司登记文件之后,他继续提出要求并付费获得十几项温家宝亲属的合伙投资记录。他列出个人和公司的名单,试图发现他们是谁、相互间 的关系;这些合伙关系的目的是什么。他说,他们中许多有着类似的持股人名单。

他说,虽然中国工商管理总局向公众开放,但是除了财新和21世纪中国商业先驱两家媒体,少有记者真正很好利用它们。他说,中国政府对撰写高级领导人家庭的设限阻碍了在中国进行调查报道的范围,尤其当涉及到这些高级官员的家庭时。

张 大卫说,之所以选择现在发表是因为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搜集和评估证据,他说,他从去年开始研究温家宝家族的经营情况。他希望写一篇深入观察中国的资本主义是 怎么在高层运作的报道。他决定集中一个家庭。他选总理家族因为长期来听说了很多关于他们经营情况的传闻。人们公开谈论温家宝家族的财富,但他找不到对这一 题材的报道,找不到可被引述的过硬证据支持这种说法。于是他决心要回答这个问题。他说,让他非常吃惊的是居然在公共记录中发现了大量信息 。他的报道并没有发现非法或腐败的情况。报道确实揭示了温家宝亲属的名字隐藏在很少有人听说过的十多项投资工具后面。因为涉及到数千页公司和监管文件的公 共记录。去年他开始做这件事,本来计划一个月完成,但因他只在周末工作,结果做了一年多。

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挖掘这一题材时,张大卫说,他 是2004年到中国的,一直是时报商业版的一名财经记者。他说,有关中国政府高官家族是否通过获取企业的所谓秘密股份从国家经济转型中获益的话题一直讨论 很多。他说,他很多次被告知,典型的做法就是利用“被提名投资人”的方法,这些被提名人是朋友或不容易在持股人记录上被辨识与政治人物有关系的人。他被告 知这些被提名人通常为有权势的政治人物的亲属持有股份。

对于有网友问他的文章是不是有前面发出指控后面有无法确定指控的混乱状况时,张大 卫回答说,他并没有提出指控,他只是在描述他的发现:根据他看到的公共记录,总理亲属们在过去10年里控制了价值至少2.7亿美元的 财富。他写此报道的目的是要确定是不是总理亲属在中国公司里有很大利益,并确定他们累积了多少财富。“如果有这些亲属如何获得财富的线索,那就会明确告诉 我们一些有关中国高级领导人的亲属如何运作的事情。”

他说,他们反复联系总理及其亲属,给他们机会讨论这些文件或让他们驳斥。但他们没有回应或者拒绝发表评论。因此就选择去调查公共记录。

张大卫说,他在保密的状态下工作,“极少的人知道我正在做一个有关总理亲属的报道。甚至我最近的朋友都不知道。我知道谈论我的研究会很危险,可能会毁了我的报道。”

http://www.chinese.rfi.fr/%E4%B8%AD%E5%9B%BD/20121030-%E5%BC%A0%E5%A4%A7%E5%8D%AB%EF%BC%9A%E5%94%AF%E4%B8%80%E6%B6%88%E6%81%AF%E6%9D%A5%E6%BA%90%E6%98%AF%E4%B8%AD%E5%9B%BD%E6%94%BF%E5%BA%9C%E7%9A%84%E5%85%AC%E5%85%B1%E6%96%87%E4%BB%B6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31, 2012, 4:04:30 AM10/31/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梁京:温家宝无法改变的事实】

《纽约时报》关于温家宝亲友在其任职期间积聚巨额财富的报道,无疑是一个超级重磅炸弹。
 根据多维网报道,署名为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白涛律师”和“国浩律师事务所王卫东律师”发表声明,称关于温的母亲拥有巨额财产的报道不实,而温家宝的其它亲属,以及这些亲属的 “朋友”、“同事”的一切经营活动均由他们本人负责。声明最后说,要对《纽约时报》其它不实报道将继续予以澄清,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2-10-27/58928649.html

温 家宝及其家人作出的这个反应,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不仅对于温家宝本人的命运,而且对于整个中国政局都将发生难以估量的 影响。这并不意味著《纽约时报》的报道完全准确。比如说,温家宝的母亲有可能完全不知自己名下曾有过如此巨额的财产。因此,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你可以 说这笔财产不是她的,而是别人放在她名下的。但这种技术上的辩解不会改变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这篇重要报道并非基于道听途说,而是以中国政府机构保存 的公司记录为据。这就空前有力地支持了早已存在的传闻:沾温家宝任总理的光,他的亲友集聚了巨额财富。虽然这些财富不一定是“不合法”的,但在多数人看 来,应属不义之财。

很多人对这个事实的存在并不吃惊,因为他们每天都看到,大大小小的官员把公共权力兑现为私人财富,但是,由国际知名媒 体直接以中国政府的记录来证明这个事实,对中国公众,尤其是对大专学生、对专业知识阶层的震撼是巨大的。正因为知道这一点,中共当局才对《纽约时报》进行 了十分粗暴的封锁。不过政府也应该知道,这种封锁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它无法阻止私人邮件进行传播。

温家宝无法改变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事 实,就是这篇报道让世界看到了他本人虚伪的真相。他可以辩解说这些经营和收入都是“合法”的,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亲友能迅速集聚如此巨额的财富,和他的 总理权位毫无关系。温家宝也无法改变,《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让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权贵资本主义的真相。无论是唱红的薄熙来,还是鼓吹自由的温家 宝,在放手让家人攫取巨额财富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

对于笔者来说,《纽约时报》的报道最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有这样一些事实。

其一,中共权贵的亲友借助权力攫取财富之肆无忌惮,之容易,之贪婪被这篇报道暴露无余。他们发财的机会与温家宝制定的一些重大的政策之间,存在非常直接的关系。这说明无论是温本人还是他的亲友,对此毫无避讳,也不在意。

其 二,这些得来轻而易举的不义之财,让温家宝的亲友们变得十分狂妄,也十分愚蠢。女富商段伟红是温的同乡,也是温家宝夫人的好朋友。她的泰鸿公司就是温的母 亲与其他亲属持有平安股份的投资平台。为了否认《纽约时报》的发现,段伟红说,温家人的投资实际上都是她的财产。她之所以把自己的财产放在温总理亲属的名 下,是为了隐藏她自己持股的规模。如此低智商的辩解说明,如果没有温家的权势,这个女人根本不可能在商场上生存。

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温的这些发了横财的亲友,竟然以为这种好日子可以长久地持续下去。

温 云松最近的投资项目之一,是一所精英寄宿学校。为此,他雇佣了康涅狄格州的乔特罗斯玛丽中学(Choate)和霍奇科斯学校(Hotchkiss)的校长 来负责办校。这所投资1.5亿美元的私立学校,目前正在京郊建设中。这说明,温云松根本不相信中国的底层民众能够推翻目前的权贵资本主义秩序。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2/10/26/c26princeling/

而温家宝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就是,包括他儿子在内的中国权贵们这种狂妄无知,也包括他本人话语和行动完全分裂的道德虚无主义,已经积累了底层民众难以控制的激愤和不满。可能等不到这所精英寄宿学校开学,一场大变革,就会把他们的巨额财富连同永世富贵的美梦一道,砸个粉碎。

William wang

unread,
Oct 31, 2012, 8:12:28 PM10/31/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奇怪的「保温统一战线」

余杰
旅美中国作家


《纽约时报》揭露温家宝家族的贪腐之后,海内外忽然出现新一轮挺温高潮。外交部发言人说这是「抹黑行为」,若干海外媒体也不约而同地像猜字谜一样讨论起《纽约时报》的「居心叵测」来。
他们说,这是温薄斗争的延续,薄是坏人,作为薄的对头的温就是好人,所以这次是好人受冤枉。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太幼稚了,难道当年的毛林斗争,林彪是坏人,就能证明毛泽东是好人?或者反过来,毛泽东是坏人,就能证明林彪是好人?毛林是一丘之貉,正如温薄同样是一丘之貉。
「六 四」被通缉的学生领袖之一周锋锁,在推特上点名说:这个「奇怪的保卫温家宝统一战线」包括博讯、大纪元、香港明镜、美国VOA、英国BBC中文、《南华早 报》、香港某报……这个名单并不一定准确,但他的观察无疑相当敏锐。比如,博讯网站居然发表文章说,经过博讯的调查,《纽约时报》报道的大部份内容都是子 虚乌有。但是,博讯的调查水平难道比《纽约时报》还高吗?保温杯可以保温,但这个「保卫温家宝统一战线」岂能挽回温家宝的「清誉」?
日前,到宁波 采访抗议活动的外国记者,受到当地人追捧,街头示威者甚至将其抬起来,让他能获取一个好的拍摄角度;而报道温家宝贪腐的《纽约时报》却遭到某些温家宝粉丝 的攻击,甚至无中生有地制造出该记者曾到重庆接受薄熙来款待的「小道消息」。对照之下,可见偶像崇拜在中国源远流长、贻害无穷。温粉们已经到了不问事实、 穷究动机、誓死捍卫、在所不惜的地步,因为温家宝跟他们紧紧捆绑在一起,温家宝的垮掉,就意味着他们精神支柱的垮掉。
自由亚洲电台采访了尹尊声和 郑竹园两名在美国颇有声誉的华裔学者,两人争先恐后地为温家宝打抱不平。他们说,温家宝是一个「有操守的人」,《纽约时报》的报道是「配合反改革派的势 力」。然而,他们却拿不出任何材料来否定《纽约时报》报道的真实性。两位都是知名经济学家,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我相信他们在撰写经济学论文的时候, 一定会罗列大量的证据和数字,经过严密的论证和推理,才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一旦面对温家宝,他们就像登徒子见到美女一样魂飞魄散,原先受过的严格的学 术训练和逻辑推理都失效了,完全是跟着感觉走了。
我不禁想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看出妖媚的村姑原来是妖精的孙悟空,不幸沦为少数派,还要忍受师傅紧箍咒的折磨;而误将妖精当朋友的唐僧和猪八戒,不仅不听孙悟空的劝告,还要强迫孙悟空闭嘴,将孙悟空的好心当作驴肝肺。今天,温家宝的粉丝们不也是如此吗?

William wang

unread,
Nov 2, 2012, 10:02:36 AM11/2/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博客更新:“曝光天朝太子党的关系网络图”
http://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2/11/princelings.html

wenjiabaodiguo.jpg

William wang

unread,
Nov 3, 2012, 7:05:53 AM11/3/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中共高层切割薄熙来用错了手术刀?

10月25日《纽约时报》网站发表长篇报导,公布温家宝家族经商谋取暴利的材料。该报导称,温家宝的母亲、儿子、女儿和弟弟等家人多年来在他担任总 理期间积累了至少有27亿美元的财富。这是自今年6月彭博社爆料中共“储君”习近平家族的财富以来,外媒第二次揭露中共高层政要的家产情况。这次对温家宝 家族财产的爆料被一些媒体和分析人士看作是,中共内部挺薄熙来的毛左势力向胡温阵营发起的反扑,以雪他们对胡温倒薄之恨。至于是哪一派披露了习近平家族的 财产,其说法则各异。有的说是胡锦涛系干的(如胡跟习争军委主席职位和常委人选等),有的说是毛左派干的(如报复习协助胡温倒薄等)。

不过,不管是谁透露了习近平、温家宝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家族财产的资料,他们采取的手法跟北京拿下薄熙来的一样,即:不从政治上找薄熙来的“过失”, 而是仅仅以贪腐、揽权和生活作风等问题来治罪薄熙来。事实上,薄熙来倒台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和路线问题。薄熙来在重庆搞的“唱红打黑”运动和分蛋糕给底层老 百姓的“后社会主义”民生政策,危及了北京的政治与经济路线和中国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使他成为北京的头号敌人。而北京倒薄不从政治和路线上下手,是考虑 到这样有可能会在中共党内和民间遇到大的抵触和反弹,最后治罪不了薄熙来。从贪腐、揽权和生活作风等问题上给薄熙来定罪,比较容易被党内和民间所接受。因 为,要治罪中共高官们的腐败、滥权和好色等恶行,一点都不难,他们中没有人是清白和干净的。

但是,中共高层的倒薄派却没想到,其对手也会同样用这一狠招来对付自己,即从贪腐和滥权上来“抹黑”他们。其所谓:以其人之身,还其人之道。现在, 中共内部各派系纷纷采用这种“锄奸倡廉”的手段来打击自己的政敌。难道北京在“切割”薄熙来时用错了“手术刀”,以至最后授人以柄,让自己陷入被动?北京 倒薄没有用错刀,因为这一刀可以把薄熙来砍倒。北京倒薄用错了刀,因为其对手也可以用这把刀向自己头上砍来。不管用那把刀,用政治路线的或是用刑事诉讼 的,北京都难以不砍到自己身上去,都难免捉襟见肘。

目前这一在中共高层内部掀起的锄奸倡廉的“运动”表明,北京倒薄所引起的内部派系恶斗不仅没有消减的迹象,反而呈现出了一个新的高潮。看来,挺薄派 或反胡温联盟在薄熙来即将受审之时仍不愿善罢甘休,正将其“革命”继续向前推进。即使北京接下来“顺利地”召开了十八大,而中共内部的这场“捉奸”与“反 捉奸”的斗争也会继续下去,因为北京处理薄熙来的理由和手段难以在党内达成共识,以及交手的各方在力量对比上都不相上下。至于今后中共高层领导人中还会有 谁的丑闻被爆料出来,或温家宝是否能从对他的“抹黑”中彻底的解脱出来,就得看未来中共内部的权力将怎样重新组合和再划分了。中共高层的这一互相揭丑的恶 搞,将对今后中共政权的继续维持产生重要影响。谁胜谁负,鹿死谁手,或两败俱伤,这将决定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走向。

William wang

unread,
Nov 4, 2012, 12:42:37 AM11/4/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比照美国法律,温家宝财富积累运作是重大联邦刑事案件/雷震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1月04日 首发

    雷震 (纽约)
    
     本周末,我和一位退休美国联邦检察官谈到《纽约时报》报导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属参与经营中国各家大企业公司积累巨额财富的报道, 中国警方和检方至今未对温家涉案人员立案调查并进行刑事指控,他感到十分诧异。比照美国法律,他认为温家若在美国从事《纽约时报》所报道的行为,将有以下犯罪嫌疑:

   1.盗用身份 : 段伟红使用温家家属的身份证办理股份,或者温家利用段伟红操作股市交易,是否经过当事人的明示同意?如果同意,就是合谋欺诈;如果不同意,要么段伟红,要么温家,盗用了他人的身份。 我解释说,在中国用用别人身份证做些事情太司空见惯了;他说在美国,个人身份证明让人使用的法律风险很大。

   2.内幕交易 : 段伟红和温家为何盯准并买入平安保险,发财前买入,发财后卖出,为何消息如此灵通?

   3.贪污受贿 : 股票交易和珠宝消费是否与政府公务员职位权力紧密联系?

   4.洗钱 : 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金钱如何变为合法财富?
 
   5.逃税 : 个人所得税按规定缴纳了吗?

   6.欺诈 : 合谋利用别人身份积累财富。

   7.RICO有组织犯罪 : 三人以上有组织地从事以上行为并打压媒体封锁消息。
    
    作为在海外生活多年的民主人士,我认为这个温家事件的曝光意义重大,案情涉及公平正义的大是大非。然而, 温家没有被中国执法机关调查,反受到全体高级领导的站台捧场,充分说明中国尚不是法治国家---纵有五花八门天花乱坠的法律条文,但没有严格执法的自觉、自律和自罚。
    
    我们海外民主人士不是在空喊民主自由,而是通过这个事件呼吁中国政改不可回避的重要出发点:从严格法治开始,从最高领导开始,自己制定的法律必须先自己遵守!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

William wang

unread,
Nov 25, 2012, 8:39:54 PM11/25/12
to 无所不坛, 政治论坛
纽时再爆:温家人收平安保险巨额股权

纽时再爆:温家人收平安保险巨额股权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1月25日
来源:明镜新闻网
     
    「紐約時報」上個月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家人擁有巨額資產,促使溫家寶公開明志以示清白後, 該報24日又刊出報導,描述溫家寶曾協助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渡過難關,他的親人也獲得價值幾十億元的股權。
    
    報導中說,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馬明哲1999年向當時擔任副總理的溫家寶和當時的中國央行行長戴相龍陳情, 促其放寬亞洲金融危機後施行的法規,以免財務窘困的該公司被迫遭分割。
    
    平安保險後來獲得保全,並成為市值500億元的中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在幕後,平安保險否極泰來後,溫家寶的親人獲得了價值幾十億元的公司股票。
    
    平安保險向「紐時」發表聲明說,該公司嚴格遵守法規,可是 不知道股東背後所有實體的背景。 該公司也宣稱,股東彼此買賣股票是他們的正當權利。
    
    「紐約時報」報導溫家寶的親人在他晉入最高領導階層後財富劇增, 資產遍及度假村、銀行、珠寶、電訊和其他企業。 「紐時」的調查發現,其中最大的財富來源,是溫家人在平安保險獲准豁免分割規定大約八個月後購入的平安股票。
    
    管制機構和公司紀錄顯示,在大多數投資者可以購買平安股票之前,由溫家人控制的泰鴻控股公司,就從擁有平安股權的國營實體獲得大筆股權,而且泰鴻2002年12月購入的價格,只有英國匯豐控股公司兩個月前購股價碼的四分之一。
    
    到2004年6月,溫家人擁有的股權價值漲到原來的四倍。到2007年,泰鴻原來投資的6500萬美元已價值37億美元。
    
    「紐時」指出,幾千頁公開的公司文件顯示,溫家人的平安股票不是用自己的名字直接持有,而是透過層層隱晦的合夥機構隱匿。
    
    公司紀錄顯示,溫家人擁有的股權很可能在2007年底達到22億元的高峰,之後,泰鴻的股東紀錄就不再公開。由於泰鴻不再列入平安保險公開申報的資料裡,溫家人是否繼續持股不得而知。
    
    亞洲金融風暴後,中國因擔心金融體系的穩定,在1999年規定大金融機構分割。 溫家寶和戴相龍是否曾親自介入,使平安保險豁免分割,或溫家寶知不知道親人擁有平安股票,也不得而知。
     
    平安保險公司內部文件、向政府申報的紀錄、與銀行家和平安保險前高級主管進行的訪談,都顯示當時的副總理辦公室和中央銀行都曾參與平安保險申請豁免的會議,也有權力簽署豁免。
     
    紀錄顯示, 只有另外兩家大規模的國營金融機構獲得類似的豁免 ,三家國營的大保險公司則被迫分割。
     
    北京的中國外交部沒有應要求對這篇報導置評。外交部發言人早先曾尖銳批評「紐時」調查溫家人的財務,斥之為「別具用心抹黑中國和中國領導人」。
     
    代表溫家的律師也駁斥「紐時」報導不實,並宣稱他們保留法律追訴權。 中國政府則封鎖「紐時」在中國的英文和中文網站。
    
    本文来源:明镜新闻网 (博讯 boxun.com)

Kasia Hu

unread,
Nov 26, 2012, 1:43:18 AM11/26/12
to goog...@googlegroups.com, 政治论坛, neocro...@googlegroups.com, 参考消息
he can't cheat china people forever!

2012/11/25 William wang <willia...@gmail.com>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