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众包论坛《分析称Android已占据平板电脑市场22%份额》等8 帖推荐,更多精彩请直接登陆:http://bbs.pxysm.com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谷歌众包论坛

unread,
Jan 31, 2011, 12:07:47 PM1/31/11
to tlhair...@gmail.com

谷歌众包论坛《分析称Android已占据平板电脑市场22%份额》等8 帖推荐,更多精彩请直接登陆:http://bbs.pxysm.com

Link to 谷歌众包论坛

分析称Android已占据平板电脑市场22%份额

Posted: 31 Jan 2011 05:17 AM PST

分析称Android已占据平板电脑市场22%份额

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周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占据了全球平板电脑市场22%的份额。

Strategy Analytics在报告中指出,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在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的份额从第三季度的95%降至75%。整个第四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总量接近1000万台,较上一季度增长了近120%。

Strategy Analytics在报告中指出,三星电子的平板电脑Galaxy在第四季度成为了iPad的主要竞争对手,前者目前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售。三星电子此前表示,Galaxy去年第四季度的销量达到200万台。不过考虑到iPad在第四季度的销量超过700万台,因此Galaxy在出货量上仍然远落后于iPad。

Strategy Analytics预计,今年上半年,受摩托罗拉Xoom平板电脑等产品的上市,Android在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份额将会进一步上涨。不过在RIM的平板电脑上市之后,Android的市场份额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Strategy Analytics还表示,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脑市场。
正常上班!


推荐两本好书:《云计算》与《物联网》

Posted: 31 Jan 2011 04:58 AM PST

[行业动态] 推荐两本好书:《云计算》与《物联网》

但凡说起一个概念,有两种我以为是很要不得的评论:其一、这个概念老啦,其实多久多久以前就有了,不就是那啥啥?一派“我早就知道了”的样子;其二、这个概念纯属炒作,没见什么落地的应用嘛,有啥意思?一派“我看得贼清楚”的样子。

第一种评论的思路就是类似那种:炸弹?咳,我们老祖宗就有火药啦,一幅“有啥稀奇”的做派,其实完全就是固步自封的思想根源。第二种思路呢,则过于短视,只晓得眼门前有没有用,是鼠目寸光只捞快钱的思想根源。我不想用“国民劣根性”来形容这两种思想根源,但我想,如果说很多人都有潜在的这种思维方式,这话不算太夸张。

   


云计算,以及物联网,就是经常碰到这两种评论的概念。说云计算,没啥稀奇啊,web端的邮件收发就是云计算嘛——这个好像的确很多年前就有了。说物联网,那就是炒作,炒了那么多年,有什么实实在在的玩意儿?哪个公司靠物联网发财了?

先说云计算,云计算的商业核心是:帮助其他人省钱。无论是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还是SaaS(软件即服务),说到底,就是一个“按需租用”的概念。比如说,某人有复印的需求,但ta不能因为一次复印去买个复印机吧?自建机房就有点象自己买个复印机,也不能因为一次复印去租借个复印机回来吧?服务器托管就有点象租借个复印机。对于偶尔一次复印而言,跑复印店里根据“需要”复印几张就给几张的钱,就是个关于复印机的“云计算”。这对于一些中小型IT应用而言,非常管用。

能帮助人省钱的服务都是好服务,而且,还能长久。IaaS的代表就是亚马逊,dropbox这个服务就是基于亚马逊的IaaS,如果说 dropbox作为网盘或者同步空间这种服务还不够知名的话,那么,提起另外一个应用那可就是如雷贯耳了,它一开始也是从亚马逊的IAAS起步的,因为它的诞生之初只是几个人自己用来玩玩的,没想到搞着搞着一不小心就全球知名了,它就是twitter。

SaaS领域中很有名的是salesforce.com这个网站,提供营销管理软件“租用”的。在我看来,google doc服务很象这个,只不过后者不收费罢了。但用户也省略了一些费用,因为说到底,office套装不是免费软件。

SaaS还带来了一个附带的效果,这个附带的效果逐步成了一个重要的使用SaaS,那就是协作的产生。因为SaaS让人们能够在同一份软件上编写同一个文档。

PaaS其实时下是最火的,无论是google的android market还是苹果的app store都有PaaS的影子。本来人们利用google的app engine省略了很多开发前期步骤得以迅速编写自己需要的程序,后来这些程序看上去可以推出去公用。于是,开发者平台就成了所谓开放平台,大家不仅可以省银子,还可以赚银子了。

是的,云计算的确不是什么新概念,但云计算,至少到目前为止,一点都不过时,正相反的是,正如火如荼中。云计算让终端的价格不断下降(因为大量的计算都跑中央服务器上去了),无论对个人的数字设备普及,还是对各种公司的IT化进程,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一份推波助澜,就目前来看,是望不到头的。

把物联网和云计算放在一起,实在是因为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关系非常密切。物联网的四大组成部分:感应识别、网络传输、管理服务和综合应用,其中中间两个部分就会利用到云计算,特别是“管理服务”这一项。因为这里有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的要求,使用云计算可能是最省钱的一种方式。

物联网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车载GPRS导航,不就是把车联入一个网络中。大城市里公路上的路况指示牌,背后也是物联网。之所以那块指示牌会知道那里比较通畅(绿色),哪里拥挤(黄色),哪里堵塞(红色),就是因为在公路上扔了好多测速感知器。这些感知器通过测量过往汽车的速度,并回传数据,从而在指示牌上输出了交通状况。老实讲,这个应用非常有用,如果你经常开车且在岔口时有多项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话。

但物联网的确进展不快。就我的观点,根子在于商业力量介入太早。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互联网和物联网。互联网的商业介入是蛮迟的,它最重要的数据传输协议和超文本格式语言颇有一点“公益项目”的感觉。由于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对这些标准有商业企图以及所谓的所有权,故而迅速被各路商业力量所接受。互联网由此而飞速发展起来。

但物联网不是。时至今日,物联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标准混乱。这里面包括接口的标准和数据模型的标准。当下很多商业组织,也包括我以为有点瞎起哄的±有司,都在往里折腾,谁都想成为标准建立者,故而谁的标准都被别人防着。这个局面,可能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大鱼吃小鱼的市场胜汰过程。

物联网的进程有可能是这样的,在无数的商业正攵氵台力量的角逐下,形成了若干个物联网上的局域网——也就是某个物联网专门联通某些“物”,在这些局域网中,存在着几个寡头,由这几个寡头建立起类似协会的组织,制定这个局域网里所使用到的标准。这些局域网们,再由这些协会互相谈判妥协,形成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举个例子,一个小家电设备,大型购物商场(比如沃尔玛),出于它的需要,要求该设备接入零售行业的物联网(其实现在已经有了,那就是条形码,不过条形码是被动联入的,不是RFID那种主动联入的)。但是该设备属于家电,要用电的,故而智能电网对该设备也有物联上的某些标准。前者的标准和后者的标准怎么互通?最好当然是合一,但极有可能的是,零售行业和电力行业的一个妥协让它们能够通讯,而不是合二为一。

但物联网的进程,不会停止。

IBM大力在搞“智慧地球”,可以简单的总结为:云计算+物联网。你说它是烧包了纯炒概念么?我却以为,智慧地球,是美国继星球大战之后最重要的战略计划。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带动了多少产业(包括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智慧地球,同样有这个效果。

这篇东西已经完全不像书评了,呵呵,只是做个引子。写了两千多字,最后还是要说到这两本书。

《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是一本云计算的入门读物,专供了解概念和产业背景的人士阅读,对开拓眼界很有好处。

《物联网导论》则是一本教材,当然也可以用来做入门读物,但如果对技术略有底子也有兴趣想更深入了解一些的,这本教材是可以的。

via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唔 好 咁 串 !


保护用户安全,Google 和 Apple 不靠密码!

Posted: 31 Jan 2011 04:55 AM PST

保护用户安全,Google 和 Apple 不靠密码!

想象一下未来:在公共电脑上浏览网页、访问Facebook、查询银行账户、在亚马逊上买东西,你无需输入任何密码和信用卡信息。

然后你起身离开,甚至无需登出。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坐在你用过的那台电脑上,试图破解你的密码,但他无法访问你的账户,因为你的手机已经不再电脑桌上了。

接着你匆忙地走进汽车,点击“开始”按钮,无需任何钥匙。你把手机在汽车操作面板前晃了晃,然后汽车就知道是你,然后自动调整驾驶座,为你开车。

在上班路上,你顺路在星巴克买了杯咖啡。埋单时,你拿出手机在柜台前晃了一下,然后端起咖啡去上班。

快到办公室了,当你走近时,一道道安检门自动为你打开。当你走进办公室时,灯和电脑也自己打开。

然后你发现办公室有些异常,到底发生什么了?原来趁你外出时,公司IT部帮你换掉了过时的旧电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崭新的平板电脑,它不知道你的数据和设置。别担心。你只需把手机放到办公桌上,然后电脑操作系统会自动加载你的设置,然后从云端帮你下载工作文件。

就在这时,你的同事一边走进来,一边对昨天的游戏说三道四,你打赌输了,你欠他10块钱,然后你俩都掏出手机,你打开一个手机应用,输入10,把你俩手机碰了碰,钱就转给了你同事。

所有这些过程都无需输入人和密码和信用卡资料。

当你把生物识别ID系统(证明你是机主)和安全的近场通信技术(银台和其它电脑可以读取数据)整合到一起时,奇迹就会发送。

2737.jpg

下载 (28.6 KB)
2 小时前

密码之过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新的ID系统呢?因为大部分用户没有设置安全的密码,并且有时会忘掉密码。

在任何一个公共系统(比如Facebook)中,通过最常用的20个密码尝试足够多账户,他最终就可以破解成功。一个普通黑客通过下载免费的软件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破解公共系统中的大部分密码。

很多人所有的账户使用同样的密码。黑客一旦得逞,他就会刷坏,盗窃你的身份信息,破坏你的信用,破坏你的人际关系,暴露你的秘密。

密码保护是IT业不可告人的秘密。密码是一种失败的、过时的模式,但所有人都依赖密码,并且加装这么做理所当然。

取代密码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生物识别,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虹膜、声音等)的系统。

很多人信不过生物识别技术,因为它听上去有点被监视的感觉。但如果把生物识别系统放到手机里,让用户控制的话,这样的技术就会被大众接受。

苹果如何干掉密码?

苹果没有谈到具体的计划,但似乎正在探索、开发取代ID、密码和信用卡的技术。

两年前苹果就为iPhone申请了一系列生物识别ID工具,比如语音识别系统,利用摄像头的视网膜扫描器,以及指纹扫描系统。

去年,苹果聘请了一名近场通信专家,负责公司的移动商务工作。近场通信(NFC)可以在几英寸的距离内完成数据交换,比蓝牙等技术更加安全可靠。还有人说苹果将在iPhone 5中支持近场通信。

苹果最近还在招聘支付平台和近距无线数据转移相关的人才。并且苹果已经获得了和近场通信相关的专利。

苹果很适合采用生物识别ID和近场通信技术。因为苹果不仅生产手机,还生产台式机,苹果可以同时在这两类设备中添加新技术。目前苹果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系统之一:iTunes商店,支付框架基本到位,并且有数百万信用卡用户。

更重要的是苹果已经证明自己可以把那些游荡数年的概念性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向主流,比如多点触控用户界面,比如手机视频会议,比如触屏平板电脑。苹果也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在近场通信身份和商务系统方面大显身手。

换而言之,如果想把iPhone变成一个通用的借记卡,苹果只需在iPhone中添加一个廉价的微型芯片。如果想把iPhone变成一个通用的安全 ID,苹果只需在iPhone中添加一个指纹扫描器,并且把另一个芯片嵌入到各种桌面系统中去。

当然iPhone成为通用借记卡还有待时日。苹果让每个加油站和杂货店都支持iTunes还有待时日。但这种杀死密码的ID卡功能最早有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出现。

Google如何干掉密码?

与此同时,Google谈到了相关计划。去年Eric Schmidt宣布姜饼(Android 2.3)及后续版本将支持近场通信技术。所以只要 Google的硬件合作伙伴同意,Android手机就可以支持近场通信技术。

Google已经通过手机提高安全性了。Google已经有一个通用密码登录系统了,可以登录Gmail、Google纵横等大部分Google产品。Google鼓励用户把这个密码和手机号关联。如果有人破解了你的Google密码,你可以通过手机设置新密码。

在生物识别解决方案领域Android平台一直处在前沿。实际上,现在Android已经有了面部识别和虹膜扫描应用了。

只不过现在Google还没有一个整合近场通信、支付和生物识别ID技术的系统。但随着苹果把iPhone变成一个通用借记卡和通用 ID,Google肯定会全力跟进。

没有密码和信用卡的时代即将到来。如果苹果做到了,Google也会做。如果苹果和Google都做到了,其它竞争对手也会跟进。

道路是坎坷的,标准之争和隐私斗争在所难免。前途是光明的,一旦手机可以取代密码和信用卡,生活会更加便利、安全。

via computerworld/infobarrel

我叫阿硕


谷歌欲招聘大批移动应用开发者对抗苹果

Posted: 31 Jan 2011 03:05 AM PST

谷歌欲招聘大批移动应用开发者对抗苹果

消息人士透露,谷歌近日计划招聘大批移动应用开发者,开发多种类型的游戏和应用,以帮助谷歌在应用领域对抗苹果。
谷歌招募的职位包括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用户界面专家及其他对移动应用有想法的人。部分现有谷歌员工也转岗到这一领域工作。

据市场统计机构Gartner的数据,今年全球移动应用领域营收将增长3倍达到151亿美元,其中包括付费下载和免费应用的广告收入。除了直接从应用中获得收益,更多的应用还将帮助谷歌Android系统对抗苹果iPhone和iPad。

在应用方面,谷歌Android依然在追赶苹果iOS。Android平台上拥有超过10万个应用供用户下载,但苹果App Store中有超过35万款应用。

谷歌同样需要提升Android应用的质量,因为高质量的热门应用能够帮助推动操作系统和设备的销量。知情人士称,谷歌新开发的部分应用将为Android平台专有。Android的流行同时帮助谷歌确保自己在移动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

谷歌目前为止自主开发的应用大约只有20款,其中的大部分是现有网络应用的延伸,如谷歌地图。少数应用如Google Sky地图则是由谷歌员工业余时间开发的。

新应用开发计划将遍布谷歌全球范围内的办公室。谷歌还将为部分工程师团队提供资金开发一些列应用,从《愤怒的小鸟》之类的游戏到Foursquare之类的签到应用等多种类型均有涉及。

通过招募那些已经有产品计划的人,谷歌希望快速看到成果。这一战略符合谷歌创始人、即将上任CEO的拉里·佩吉(Larry Page)所提出的目标:加快这家拥有2.4万名员工的网络巨头的行动速度。

移动市场对于谷歌极为关键。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在最近撰文称,2011年谷歌的所有战略计划都与移动设备有关。

谷歌高管10月份曾表示,移动领域的年营收即将突破10亿美元。谷歌上周则表示,计划今年招聘超过6000名员工,其中移动领域继续是谷歌的重点。

如今市场上大约有150款不同的Android智能手机和产品。美国市场Android设备的销量已经达到了与iOS产品同一水平。

苹果也为其iOS平台开发了众多应用。该公司像移动应用开发者收取30%的收入分成。谷歌也是如此。预计谷歌新开发的应用将为免费应用,但可能含有广告。

谷歌在招募应用开发人员的广告中宣称,开发者将拥有高度的自治,同时享有谷歌的高新待遇和专业人士的指导等。

业内人士分析称,移动领域如今越来越拥挤,优秀应用想要脱颖而出的难度也日益增加。“应用程序商店已经成为像沃尔玛那么大仓库。”

这一问题可能帮助谷歌吸引开发者。谷歌此次招募开发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拥有强大的渠道发行能力。部分谷歌自主开发的应用被预先安装在Android设备上,谷歌也可以在Android Market中为部分应用做宣传,极大地提升应用的下载量。

部分开发者称,由于谷歌自己的应用可能会与外部开发者形成竞争,谷歌必须谨慎处理以防止激怒开发者社区。不过,开发者一直都早已了解这类风险的存在。
正常上班!


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网民感到 Google 侵犯其隐私

Posted: 30 Jan 2011 03:53 PM PST

[行业动态] 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网民感到 Google 侵犯其隐私

挪威浏览器厂商Opera Software ASA在今年年初公布了一个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调查报告,其中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统计数字。

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他们的网上隐私受到侵犯,从而引发破产(23%)或者失业(22%)感到担忧,35%的美国人恐惧±监测他们的网上活动,而这个数字在俄罗斯和日本仅有14%和7%。安全方面,美国人也比其它国家要来的有信心,61%认为自己设定了非常安全的密码,而作为对比的俄罗斯和日本仅有50%和26%,79%的美国人利用反病毒软件和清理隐私应用。以下是大图:




via cnbeta

签名档越复杂,人越肤浅!


未来互联网:搜索引擎与SEO的博弈

Posted: 30 Jan 2011 03:50 PM PST

[行业动态] 未来互联网:搜索引擎与SEO的博弈

有时,点燃一片森林,只需那么一点星火。好像我在新年那天发表的文章“为什么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和更好的)Google?”就是这一点星火。在过去的2个月里,对我这篇文章的回复如雪崩般的速度增长,包括纽约杂志、商业内幕、GigaOm、TechCrunch、 CNN, 和华尔街日报等。


我感觉这将会引起Google的注意,当我在彭博商业周刊上发表关于斯科尔科沃(一个新的科技公园)的文章挑战俄国±的时候我有同样的感觉。我害怕Google会将我加入黑名单或者给我弄个集中营 – 当我搜索的时候给我更多的 Spam。

但是我很高兴收到了一封来自 Amit Singhal 的邮件,Singhal 是 Google SEO 团队的头儿,他的邮件内容绝对是那些想学习如何处理 PR 危机人们的典范。下面是他写的一部分:
我昨天从TechCrunch上读了你写的文章,很遗憾Google搜索没能在你学生的作业中满足他们。我的团队和我视这样的失败为改进Google的动力。我可以从你学生那里做一些查询,看是哪一部分的算法失败了吗?我们会为这些查询调试我们系统的每一部分。
他继续说邀请我去Google总部,给我展示Google的搜索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并让我提供一些其他批评。

我接受了 Amit 的邀请,并和他、Matt Cutts(Google WebSpam 的头儿)还有他们的开发者一起度过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很开放和坦诚,他们承认Google搜索的不足,和我分享他们改善不足的计划,问我对他们计划的建议等。

我提出“内容农场”正在把整个互联网变成一个大的垃圾场,很多网站只是单纯的从其他网站(比如TechCrunch)上复制内容,而 Google 却没有动力去阻止这种现象,因为 Google 从 spammers 那里获得广告收入。

Google开发员使我明白在他们(技术人员)和公司的商业部门之间有一道高墙,他们也得到了高层的指示,只做用户感兴趣的东西 – 持续改进搜索结果的质量和用户体验。他们说他们明白这些问题并且也有很多方法能够解决技术问题。我问是否能在算法上解决spam的问题,是否只有类似 Blekko 和 DuckDuckGo 这样的搜索模式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他们很自信地说,他们有能力并且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

Matt 说他将发表一篇博文,他确实在 1月21号那天发了。在文章里,他解释了Google已经在使 “spam 内容的网页获得高的权重”变得越来越困难,已经从根本上改善了检测 hack 过的站点,这种站点正是 2010 年 spam 的主要来源,他们即将做出一个改变,来解决内容复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承认必须做一些事情来改变“内容农场”,而且 Google 会这样去做。

很自然的,Matt 的文章导致了另一次的媒体讨论,恰好,最大的“内容农场”,Deman Media,本周预备上市。一些 blogger 和记者们开始质疑,没有了Google的支持它是否还能维持赢利。华尔街日报问道,Google正在使 Demand Media 不再吃香么?GigaOm 怀疑Google是否已经向 Demand Media 宣战。

都没有,Demand Media 上市很成功,市值达到 17 亿美金,比纽约时报还要高,它的投资者们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所以公开市场不在乎你有质量还是垃圾。他们称Google在虚张声势。

这又使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看着互联网变成一个巨大的有毒垃圾场 – spammers 快速大量的敛集钱财?还是期待 Google 能够力挽狂澜?

在2月1号有一个活动,叫Farsight 2011:超越搜索框,来讨论这些问题,TechCrunch 将进行文字直播,这次活动由 BigThink 发起 – 一个知识分子( Gary Kasparov, Jimmy Carter, Malcolm Gladwell, Salman Rushdie, Nouriel Roubini 和 Paul Krugman 等)的在线公共论坛。BigThink网站上有成千上万的视频,每月独立访客数150万。

我将担任 BigThink 活动的主持人,充当三巨头调节面板的作用:三巨头分别是来自 Google 的 Matt Cutts,领导开发 Bing 的微软副总裁 Harry Shum 和 Blekko 的 CEO Rich Skrenta。

这里是一些我会问到的问题,请在下面说说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欢迎提出更多的问题,我不能保证将会讨论到所有你们提到的问题,但我会尽量:

  • 他们将如何拯救互联网?搜索引擎有能力从谷壳中分离出小麦么 – 说说普通用户制造的内容与 spammer 大量复制的内容的区别。

  • 搜索引擎真正的区别在哪里?很多人不能区别出Google和Bing的不同,魔力在哪里?

  • 搜索引擎的未来是什么?
两 袖 清 风    报 效 乡 亲


墙倒众人推:美国消费者保护组织制作新视频调侃即将卸任 Google CEO 施密特

Posted: 30 Jan 2011 03:47 PM PST

墙倒众人推:美国消费者保护组织制作新视频调侃即将卸任 Google CEO 施密特

消费者保护组织Consumer Watchdog似乎很喜欢用动画来讽刺Eric Schmidt施大爷,他们除了制作了讽刺施大爷通过发放免费冰激凌获取小盆友们隐私的动画以外,最近完成了第二段叫做“施大爷在华盛顿”的视频。


视频里施大爷跑到华盛顿,在国会上就Google街景小车搜集沿途住家和公司隐私信息一事出庭作证。施大爷在华盛顿威风八面,依旧重复着他那些“雷人”话语,比如:
  •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你要不喜欢被我们街景小车照到的话,搬家啊!

  • 怕被Google搜集到隐私信息,你可以改名啊!

  • 我们知道你在哪,我们知道你去过哪,我们或多或少还能推测出你正在想什么呢~~
视频里的施大爷还有一副神奇的眼镜,戴上它之后可以看穿任何人的隐私,应该是WiFi直接跟Google总部的服务器连接的吧 XD。


其实吧,人家施大爷就是嘴上少个把门儿的,以上那些雷人话语在事后施大爷不是道歉了,就是说当时是人家开玩笑呢。不过消费者保护组织Consumer Watchdog肯定不会就此罢休的,还是制作更多的动画片,但我估计以后的主角就该变成Larry Page了。

继续观看讽刺动画:



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via NBC washington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Google 搜索移动版新增即时预览(Instant Previews)功能

Posted: 30 Jan 2011 03:43 PM PST

Google 搜索移动版新增即时预览(Instant Previews)功能

有人发现自己在iOS的Mobile Safari浏览器里打开Google.com并搜索之后,每条结果右侧都出现了一个放大镜图标,点击即可查看多图预览:


这其实就是桌面版的Instant Preview,让你在进入网站之前通过图片预览先大致浏览一下该网站的样子。

不过目前这个功能并未完全开放,我用iOS伪装成米国人进入Google.com也没看到这个功能,应该还在小范围测试中,肯定不会限于iOS,会同时包含Android的支持。不过在手机上还预览搜索结果,真的有这种必要吗?

via 9to5mac

我叫阿硕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谷歌众包论坛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