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1组2011最新高品质动物主题Icon图标
Posted: 15 Feb 2011 06:00 AM PST
|
20款狂野风格字体免费下载
Posted: 15 Feb 2011 05:52 AM PST
|
51个含有心形图案的创意LOGO设计图赏
Posted: 15 Feb 2011 05:48 AM PST
两 袖 清 风 报 效 乡 亲


|
无法运行Chrome安装包,在内存存在几秒后消失
Posted: 14 Feb 2011 11:05 PM PST
[其他] 无法运行Chrome安装包,在内存存在几秒后消失
下载了chrome_installer_9.0.597.98.exe,双击后,在任务管理器中能看到,但几秒后消失,没有任何界面出现。 |
无条件支持Google谷歌一万年!!!


|
Android 低价策略将为智能手机市场带来什么
Posted: 14 Feb 2011 08:35 PM PST
2010可谓是Google Android的丰收年,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2010年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全年增幅达到888.8%,从09年的3.9%迅速攀升至22.7%,超越Symbian在这一市场的领导地位指日可待,顺利完成由稚嫩到成熟的完美转变。Android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所有人的朋友,它给了摩托罗拉、三星、HTC、索爱等手机厂商抵御iPhone蚕食的工具,并且顺利将诺基亚抛下万丈深渊;它用低得多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体验到了智能手机的魅力,让整个智能手机上下游链条提前进化了好几年,也让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以飞快的速度改善着。
所以业界不断有朋友在呼吁推出超低价Android手机,进一步全面拓展Android在移动领域的影响力,带动新一波智能手机普及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风潮。看起来这一切都这么美好,就连李开复都预测2011年Android手机将会低至750元,但是超低价智能手机显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品尝到的美味蛋糕。

现在主流的廉价Android手机主要包括联发科、瑞芯等国产方案,它们采用低频CPU以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配置128MB甚至更小的系统内存,搭配更小尺寸的电阻式触摸屏,对工艺、电路设计方面会有一定缩水。采用这些芯片的产品的价格大多在一千上下,尽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价格优势仍然不明显,HTC、摩托罗拉等知名品牌的入门级Android产品价格也比这些国产Android手机贵不了多少。同时由于这些方案并不成熟所以稳定性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问题,采用这些芯片的产品售后成本偏高,部分国内厂商宁愿选择价格高出几倍的高通方案。这意味着短期内这些廉价新片方案并不能获得大量手机厂商的认同,并且门槛越低利润越薄已经变成业内共识,屏幕尺寸更大、配置更高的Android手机并不一定能为厂商够提供比普通山寨机更高的利润。
超低价Android手机离不开运营商的通力合作,大多数运营商为了吸引用户入网会对手机厂商进行补贴,这部分补贴会有效降低手机售价。但是购买低价手机的用户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普遍不高,运营商对于这部分用户的补贴力度较弱,换言之运营商并不会有很大的动力来帮助推动低价Android的普及。
最重要的是,真的有如此多的用户需要配置差一号的低价Android手机吗?山寨机的最大消费群体是那些收入不高并且对手机功能要求不高的用户,大多被销售到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小镇,他们的需求是价格便宜、外放声音响亮、信号好、续航时间长,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切客(LBS),也不会使用大众点评寻找附近的美食,对他们来说现有的Android手机除了价格更高外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而爱好新鲜事物的学生用户,他们现有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已经决定不是单纯追求低价,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Android手机,他们会更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机,而不仅仅是低价。
Android手机想要全面抢占中低端市场,并不只是依靠缩水的硬件配置与低价就可以,更多要培养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依靠优秀体验与丰富应用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via XJP |
唔 好 咁 串 !


|
智能手机的三国鼎立时代:Windows Phone、Android、iPhone
Posted: 14 Feb 2011 08:33 PM PST
智能手机的三国鼎立时代:Windows Phone、Android、iPhone
诺基亚于2月11日宣布正式与微软结盟,将会尽快推出采用微软WP7操作系统的手机产品,双方将会在移动广告、移动搜索等众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诺基亚的这一决策意味着它向这个时代认输,承认依靠因循守旧的Symbian并不能稳固自己的优势地位,承认了Android与iOS的全面出击已经侵犯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放下第一通讯厂商的架子认真寻求能够拯救自己的速效救心丸。
诺基亚结盟微软意味着自家苦心经营多年的Symbian将会被打入冷宫,之前关闭Symbian基金会应该是与微软结盟的前奏,尽管诺基亚仍然信心满满地表示将销售一亿部以上的Symbian手机,但是大多数评论家们对于诺基亚的这一说法直接略过。在得到微软WP7的软件与平台支持后,诺基亚将会进行大幅度裁员,有效缩减自身的研发投入。
彻夜难眠的还有Intel,这家一直在智能手机市场并不如意的超级芯片厂商,一直致力于推广MeeGo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诺基亚一直是该系统的核心合作伙伴,并一直被预期将会推出大量基于MeeGo的智能手机产品。据传Intel将会在年底推出一款针对MeeGo的处理器,候诺基亚的叛离将会给信心满满的Intel以巨大打击,失去诺基亚这个超级手机制造商无异于直接对MeeGo宣判死刑。
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耕耘多年都没能超过诺基亚的Symbian,被苹果的iOS后来居上不说,最后反而让Android这个愣头青占了大便宜,微软痛定思痛之后推出WP7.而诺基亚这些年一直是智能手机市场乃至手机市场的老大哥,市场份额曾经一度过半,让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竞争对手是苦不堪言,但是Android一出就迅速抢走了诺基亚的风头,迅速拉拢一批被诺基亚仅仅压制的手机厂商,在短短两年时间成为智能手机市场数一数二的大佬。
为什么诺基亚不选择Android?事实上Android也一直在不断向诺基亚抛出绣球,但正是Android的出现改变了诺基亚的统治地位,出于情感考虑诺基亚更愿意选择和自己没什么恩怨的微软。更重要的是Android已经有了足够多类似摩托罗拉、三星、HTC这样的强力伙伴,诺基亚加入Android阵营无异于将自己多年培育的用户、品牌交于敌手,况且锦上添花难免被人笑话势力,而没那么强势的微软对于诺基亚的加入自然是千恩万谢。一个小八卦是,诺基亚的新CEO Stephen Elop 曾就职于微软,这一次双方达成合作Stephen Elop绝对功不可没。

这两家公司联合到一起,微软有足够的软件与平台优势,而诺基亚有丰富的制造经验和用户资源,看起来多少有点珠联璧合联合抗曹的意思。但是大公司的合作并不都是好结果,WP7的商务功能、开发者环境都受到用户质疑,而诺基亚并没有开发WP7手机的经验,弱弱联合并不一定都能胜强。昨日双方合作的消息一宣布,跌诺基亚公司股价就下跌了9.8%,诺基亚市值几个小时内就蒸发了十分之一,投资者用脚对microkia的联盟表达了不信任。
微软与诺基亚结盟是各取所需,微软是实打实的大赢家,而诺基亚究竟能借助这次结盟完成大逆转,或只是死亡之前的奋起一击,我们等待时间的验证吧。
via XJP |
兽兽是个千载难逢的人间尤物!


|
Nokia 抛弃 Andorid 投入 Windows Phone 怀抱的真正原因
Posted: 14 Feb 2011 08:31 PM PST
Nokia 抛弃 Andorid 投入 Windows Phone 怀抱的真正原因
金融有一个你我心知肚明的核心——资本是稀缺资源,由此催生了很多行业。人生可以钱为唯一目标,但是产业发展和推动,资本确是第一位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传统产业,金融业无法满足融资和资本聚集效应的要求的时候,就必然产生更大杠杆率的上层产品,所谓的金融衍生品,这是题外话,略过不提。
IT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特殊性就是控制标准和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必然要更多的科研资金,在盈利中拨备足够的科研发展基金和风险覆盖。所以IT的老大们,真正有“可支配”自由资金的并不多:苹果可能是第一个手握大量现金的老大,财务报告显示,大约500多亿美元,大约两倍于诺基亚的市值;Google 的现金盈余也很多,但应不及苹果和微软;微软的现金盈余虽然不及其顶峰时候,也仍然有300亿美元左右;其他的IT厂商就没有这么财大气粗了——或者是盈余不够,或者是盈利高但是规模小。

人们常常念叨一句话,有钱的才是爷。有钱的老大们,小弟都想跟着,目标当然是希望能获得点钱,就像百万英镑中的饭馆老板,我找不开你的钱,但是我希望你每天都来,也许哪天那个百万英镑就能分我点!所以你会看到,有很多漫长历史的传统IT厂商不得不围绕着这三个或者几个“年轻老大们”转。两年前几乎死掉的摩托罗拉意志坚定的做了Google的情人,凭借后者的Android加上特别的“小灶”差不多起死回生了。当然也有很多是想获得苹果的“宠幸”的,但乔大爷的脾气谁都知道,画好了围城就自己玩,一般是不放人进来的。
诺基亚季度盈余8亿多欧元,虽然这业绩还算不错,但是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10多个季,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此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积累足够的资金作为研发投入,更不可能去开发和苹果Google竞争的系统——这系统级的投入动辄十亿多投入:苹果是有MAC的基础,Android借用了linux都是节省了成本,黑莓,微软有操作系统的经验更不必说。手机系统谁都想搞,除了这几家家,其他的不成气候就是明证。
有钱的是爷,这里就要进一步了,给钱的是大爷。 现在的问题是,诺基亚如果投靠Google,微软,能拿到多少钱资助?换句话说,谁给的钱多?谁给的钱多,本质在于在这两个巨头眼中,Nokia的价值几何? 很不幸,对Google来说不愿意也不可能给诺记足够的资金支持,给了支持,自己的两个老情人摩托和三星怎么办?并且诺基亚还是相当有架子(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情人。
微软就不同了,这位老大主业赚来了大笔的钱,副业似乎都是在烧钱。Windows手机搞了好多年,差不多日薄西山了,再不动手抢夺市场,八成就英雄迟暮了。而诺基亚的营销,硬件设计,品牌和占有率都是微软所看重的,说白了:这个老大有钱,一直有在此领域花钱的欲望,同时还愿意为这些价值花钱。 此时不傍何时傍?
据最新消息,微软在合作前几年将向诺基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助,以此拓展市场以及开发 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手机,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合作协议,诺基亚将采用Windows Phone作为其主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微软则需要向诺基亚提供一定的财务资助。尽管诺基亚需要向微软支付Windows Phone软件版权费用,但埃洛普表示,该项合作可以帮助诺基亚“减免大量的运营成本”,因为诺基亚本身无需将大笔资金投入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中。“数十亿美元”,微软不差这点钱,诺基亚可是真的迫切需要:新的智能平台的人力成本,设计成本,营销网络和推广。
via nzhang |
爱情靠不住,只有奶酪蛋糕是永恒的


|
浅析 Microsoft 与 Nokia 合作对 Intel 的影响
Posted: 14 Feb 2011 08:28 PM PST
浅析 Microsoft 与 Nokia 合作对 Intel 的影响
大家在关注Nokia与Microsoft合作的同时,似乎对这两家的老盟友Intel的反应少了一些关注,这次Nokia放弃MeeGo对于Intel无疑是一个打击。
Nokia与Intel于2009年6月份宣布达成合作关系,Intel获得Nokia手机无线技术授权,而Nokia将购买Intel芯片,双方又于 2010年2月宣布将联手推出新的移动操作系统MeeGo,新的系统将支持Intel的IA-32架构(Atom处理器)和ARM架构,2010年的5月和10月MeeGo系统推出了1.0和1.1版本。可以说,当时这个合作是个双赢的选择,Intel可以借此合作将Atom处理器推向移动平台,挑战 ARM,而Nokia除了Symbian之外也确实需要一个新的系统来对抗Iphone和Android手机。
无奈MeeGo的研发进度实在是跟不上Nokia市场份额的下跌的速度。在Nokia宣布与Microsoft达成战略合作,将会使用Windows Phone作为主要操作系统之后,Intel方面发表声明称,对Nokia弃用MeeGo系统的决定感到失望,但由于MeeGo支持多种设备,所以英特尔并不感到失望。

但是这次Nokia放弃MeeGo对Intel无疑是一个打击。我们可以仔细想一下Intel作为一个硬件厂商,推出操作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另外我们可以看一下MeeGo所支持的设备有哪些,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车载系统、机顶盒、数字家庭系统,这些似乎都不是Intel的传统领域。Intel基本垄断了通用处理器的市场,已很难在这个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突破点,为此,Intel一直在进入新的领域寻求突破,例如之前Intel就曾推出过Xscale 尝试进入手机处理器市场。但是Intel的特长在PC处理器和相关外围设备上,所以在PC处理器之外的努力屡遭挫折。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Intel为什么能在PC处理器上如此成功,在这就不得不提到Microsoft了。事实上,Intel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Intel的复杂指令(CISC)处理器就遭到了精简指令(RISC)处理器的挑战。从技术上来说,精简指令的设计思想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理念,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Intel也曾尝试过推出自己的精简指令处理器,但是事后证明市场对处理器的兼容性要求比对性能的要求更重要,于是Intel放弃了精简指令集而是专心做复杂指令处理器,所以Intel可以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但是在整个PC工业生态系统中,Intel凭借着和Microsoft坚定的盟友关系,凭借着市场优势在这个领域打赢了与精简指令集的技术之争。简单地说,Intel在PC处理器领域的成功,离不开Microsoft的windows 系统,Microsoft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了PC工业生态链的最上层,而Intel又凭借着windows系统垄断了PC处理器市场。
看明白Intel在PC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后,我们就不难明白Intel推出MeeGo系统并且支持如此多的平台的目的了。在这些领域里,精简指令集处理器由于其低功耗、高性能而备受青睐,手机处理器市场ARM更是一家独大,Intel虽然在PC领域算得上是霸主,但是在这些领域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并且由于复杂指令集的关系,Intel的Atom处理器很难在功耗和性能上与精简指令集的ARM、PowerPC相比,Intel显然是想通过其在 PC领域的成功经验,借助一整个生态系统的力量来与之抗衡。而这些领域里,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上已有iOS和Android,数字家庭系统已有PS和 Xbox,MeeGo要想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比较可行的突破口是车载系统。要想让这些所有领域的处理器都换成自己的,Intel倒不是说没有这个野心,只是不太现实,所以Intel实际的路线有可能是战线铺长,通过在某几个领域作为突破口,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其他领域站定脚跟、取得一定市场份额之后再通过 MeeGo这个“全”系统进行反击,毕竟MeeGo支持的平台多,只要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各个平台间可以无缝对接,还是很容易重新抢占用户的。
看完Intel的目的之后,我们再分析这件事情对它产生的影响。在手机平台少了Nokia这个合作伙伴,对Intel整个战线影响肯定是很大的,因为首先手机平台是整个战线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在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就超过了PC,而Nokia在智能机市场中还是占据比较大的份额,当初 Intel肯定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如果Nokia能够采用MeeGo的操作系统,Intel几乎就等于直接打入手机处理器市场并且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可惜现在计划落空,Intel只好在手机市场重新寻找一个占据了一定份额的合作伙伴,而整个的计划虽因此遭受一点挫折,但是可以肯定还会坚定地执行下去。
Intel搞MeeGo是因为移动平台上没有支持IA架构的系统,所以自己搞出来一个,真正的目的是用来优化IA,而其他的一些公司加入MeeGo这个项目更多的是关注Atom这个系列能不能应用在移动平台上,举个例子,AMD为什么加入MeeGo,是因为它一直以来都是做同Intel兼容的处理器,如果Atom以后能打入手机处理器平台,那么AMD也可以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作为一个移动平台的操作系统,MeeGo直接的竞争对象肯定是iOS和 Android,但是在移动处理器这个领域,ARM才是Intel真正的对手。Nokia放弃MeeGo系统,对Intel当然是个挫折,但是现在还不至于完全唱衰MeeGo,毕竟Intel的优势在其工艺制造技术,Atom处理器有自己的特点,MeeGo虽然支持ARM架构,但是根本还是为IA量身打造的,肯定也有自己的优势。退一步讲,即使MeeGo在同iOS、Android的竞争中失败,Intel也可以把这些系统移植到IA平台上来,说白了,只要Atom的性能达到或者超过ARM,Intel如果没有什么更大的野心的话,并不会太关心在上面跑什么系统。
反过来再想想 Nokia,它作为一个手机厂商,在性能和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它本身也不会关心用什么的处理器,当初跟Intel的合作更多的是看重操作系统,这点可能就是Intel和Nokia最大的分歧。现在Nokia选择和Microsoft合作,当然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却放弃了自身的特点,这样一来Nokia和其他手机品牌还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件事情上,新欢Nokia的背叛虽然让Intel失望,但是更让Intel伤心的应该是Microsoft,Intel和Microsoft在PC 领域有着长达三十余年的同盟关系,当初Intel因为没有一种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支持IA-32的架构而被迫自己推出来了Moblin以及后来的 MeeGo,而现在自己的这个老盟友的windows phone也只支持ARM架构,看来在手机平台这个领域,Intel要想找到一个有实力的盟友已经很难了。
via 李哲 |



|
Twitter 否认 Google 曾对其提出 100 亿美元的收购价
Posted: 14 Feb 2011 08:25 PM PST
[行业动态] Twitter 否认 Google 曾对其提出 100 亿美元的收购价
华尔街日报之前爆料说,在最近几个月里,Google、Facebook和另外几家公司与Twitter进行了初步的收购谈判,且Twitter的身价已经涨到了100亿美元之高。

在今天举行的MWC大会上,Twitter CEO Dick Costolo回应了Google要用100亿美元收购Twitter的传言,他说:我不知道这个传言是哪里跑出来的,它只是个传言而已。 不过它只否认了Google的收购,那么Facebook呢?尽管Facebook不像Google那么财大气粗,但Facebook如果跟Twitter联合的话依然会是个大新闻,那样的话Google基本上也不用再考虑什么社会化的问题了吧?
Twitter刚刚在去年12月完成了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当时的估值达到37亿美元。Twitter在2010年的营收却只有可怜的4500万美元,Google和Facebook入场抢购Twitter的举动如果真能让它的身价涨到100亿美元的话,简直可以堪称今年最大的泡沫了。
via TNW |
山下湖(002173)_ 桂林旅游 (000978)_ 金融街(000402)
我站在山顶上向下望,看一片绿波海茫茫~~


|
Google 旗下在线相册服务 Picasa 默认启用 https 加密浏览
Posted: 14 Feb 2011 08:21 PM PST
Google 旗下在线相册服务 Picasa 默认启用 https 加密浏览
上个月,Picasa Web Albums开始支持https加密传输,也使得从2009年8月起跟中国大陆用户说再见的Picasa Web Albums重新回到我们身边。今天Google更进一步,跟Gmail一样也让Picasa Web Albums默认就启用https加密传输,这似乎也是全球第一款默认支持https的流行图片分享服务。

截至目前,除了Picasa Web Albums以外,默认就通过https加密传输的还有Gmail、Google Calendar、Google Docs和Google Sites。哦对了,还有传说中的Google Wave,它还在坚持着呢。
Android手机用户可以抓紧时间让手机跟Picasa Web Albums同步了,并可随时分享照片,非常方便!
via GOS |
我叫阿硕


|
最新版 Chromium Labs 已拥有复合渲染层边框显示功能
Posted: 14 Feb 2011 08:12 PM PST
[技巧] 最新版 Chromium Labs 已拥有复合渲染层边框显示功能
最新版Chromium的实验室里(通过about:flags进入)又增加了一个新项目:复合渲染层边框。这对一般用户来说没啥大用,它是为了显示网页里的重叠图层用的,这样网页开发者就可以看清除每个独立图层的边界,方便找到网页设计上的bug。

via TheChromeSource |
尤忆当年winzip勇,已成明日黄花~



|
Chrome不显示百度知道里我的提问等右侧的列表
Posted: 14 Feb 2011 06:32 PM PST
[其他] Chrome不显示百度知道里我的提问等右侧的列表
本帖最后由 ggzbsxh315 于 2011-2-15 10:35 编辑
请看图,刷新后右边的目录显示0.5秒,然后就是空白。左边菜单一直显示的。
版本Chrome dev 10.0.648.45 |
无条件支持Google谷歌一万年!!!


|
商业广告的信息变化
Posted: 14 Feb 2011 03:58 PM PST
国内一家名为“第三种人”的广告咨询机构,最近出具了一份报告。这份题为“2011ROI Report”的报告所采集的样本是08年以来由北上广港台400家广告公司提交的4000多个营销案例。在这份报告中,关于广告内容的数字信息是蛮有趣的。
根据统计,下面是平面广告和影视(视频)广告的数字信息变化情况:
广告画面内容出现 | 2009年 | 2010年 | 网址 | 21% | 39% | 搜索关键字 | 13% | 26% | 社会化媒体 | 7% | 19% | 渠道信息 | 14% | 6% | (以上为平面广告)
广告画面内容出现 | 2009年 | 2010年 | 网址 | 12% | 31% | 搜索关键字 | 6% | 13% | 社会化媒体 | 3% | 8% | 渠道信息 | 23% | 14% | (以上为影视视频广告)
所谓渠道信息,指的就是诸如“本产品北京××百货大楼有售”或者“上海经销商电话”这类的传统渠道信息。无论是在平面还是在视频,这部分内容的下降比例是很可观的:下降幅度超过100%。换句话说,很多商业广告主认为,这些信息不再重要了。平面广告寸土寸金,视频广告每一秒都不能浪费。为了获取足够集中且有效的注意力,渠道信息,被删减了。
而随之大幅提升的,就是数字化信息,无论是网址,还是搜索关键字。这里面最耀眼的就是与社会化媒体相关的信息,比如“本活动开心网官方帐号”或者“本品牌官方微博帐号”,虽然比重依然不高,但从09年到10年,增幅都超过了2倍有余。有足够的理由预期到这样一个未来:还将继续显著上升。
先从样本说起。这4000多个样本,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是全国随机抽样样本,而是在五个可以说大中华区最发达的五个城市,且都是由4A公司主动提交的目的是参加ROI(广告效果)评比的样本——也就是说,是4A公司们认为相当可以拿得出手的营销案例。它并不代表当前中国的整体广告信息部署形式,但或可代表整个中国广告界最前卫最新锐的一种操作手法,说它是一种引领趋势,亦不为过。
在这样一个趋势中,对于“渠道”这个概念,广告主们开始逐步抛弃传统的售卖线下渠道,而是线上的数字传播或销售渠道。数字人口的每年剧增自然是大背景,但深究其中的原因应该有二。其一是线上数字渠道能够展示的信息更多,也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触。比如说,在广告信息中印有自家公司网址,在吸引用户上站后,这个网址依然可以做大量的营销宣传。这种更多挖掘一条广告所能带来的价值的实操手法,很多年前就有了。
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将消费者吸引到互动或者对话平台上来。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远程对话只能通过社会化媒体展开。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的未来格局:重金投入的前端广告宣传+精心维护的后端社会化媒体账号。前者让足够多的人看到这个对话的机会,后者呢,则做深做扎实与消费者双向传播。这个小小的预测,背后是这样的一个原理:广告诉求,可能会发生一定意义上的改变或增加一种:寻求对话的可能。
我一向不认为传统的广告形式(也就是借助大众媒体的宣传式传播)会死亡,但它的不利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天基于社会化媒体展开的营销方式,有利于提高美誉度忠诚度,但对知名度,特别是短期知名度提升助力不大。对于很多商业公司而言,客观上并不允许它们花费太长的时间去慢慢磨这个事。将社会化媒体信息嵌入到传统媒体广告中,逐渐淘汰传统渠道信息,这也许会是未来商业广告的信息组织可能惯例。
via 新经济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类Kik应用在中国到底有没有机会?
Posted: 14 Feb 2011 03:56 PM PST
我在微博上问道:“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踏步前行 短信这项庞大的业务 会不会最终寿终正寝?”。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注意到,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出现,最有名的,就是Kik了。这个利用手机通讯录的社交软件,在进入两大应用商店(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的15天内就获得了100万的使用者。而国内,也有一些开发者在跟进,比如腾讯推出了微信,盛大搞了个kiki,米聊的开发者则是小米科技,一个现在估值为2亿美元的数字公司新锐。商业组织和资本力量已经开始注重这个新兴的服务。
理论上讲,这项业务的确和短信很相似。张三和李四原来利用短信进行信息传递,现在他们用这种…唔…姑且叫移动即时通讯(俗称类Kik应用)好了。前者需要付费,后者,则可能是免费的(比如在wifi上网的时候),或者本来就在流量包月套餐中了。
不过,这还只是理论上。因为张三和李四之间的沟通毕竟不是真正的张三和李四沟通,他们是通过一个ID。短信业务,是张三的手机号码和李四的手机号码进行沟通,而移动即时通讯,同理。张三的微信ID是没有办法和李四的手机ID来交流的。这就意味着,两个人都必须首先是某个同样的社交网络用户,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动作。而手机ID,这是天然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有没有足够的动力让人们成为同一个社交网络的用户。IT业者霍炬认为至少在中国,很难。他的论据是,以一条短信140个字符的容量,用英文说清楚一件事很难,但用中文就很容易。这个论据是成立的。为描述一个事物,英文要用的字母数,比中文要用的单字数,来的更多。比如,计算机中文只需要三个字(6个字符)或者电脑(4个字符),而英文呢,computer,八个字符。
这就意味着,老外要说清楚一件事,可能需要2-3条短信,本来在美国,短信费就比较高(0.2美元一条),还要2-3条短信,于是成本不低。象kik这种,基于美国移动互联网和wifi热点发达,几乎就是免费的,而智能手机普及率又高,自然人们成为用户的动力就十足了。
在中国,短信一条是1毛钱,一条短信能说清楚很多事,如果两条,那基本上可以说清楚很复杂的事了,也不过0.2元。更何况在中国,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套餐,比如多少多少钱就可以包月发几百乃至上千条短信,成本更低。用移动即时通讯方式,看来省不掉几个钱。故而看来动力并不充足。
所以第一个结论是,利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来省钱,也许的确可以做到,但数额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金钱上的动力不够。
那么,社交呢?人们进行沟通交流,还是为了社交。一个免费的社交工具,能不能成为足够的动机?答案依然是不会。老实讲,现在社交工具多如牛毛,人们就像面对信息爆炸一样在面对社交工具的泛滥。在智能手机上,任何一种流行的IM应用都能看到,有什么必要再给自己弄一套社交工具呢?而且,很悲剧的是,这套社交工具其实还是基于你的手机通讯录的——你有足够便宜的方式和足以能互信的渠道可以和他们社交了,何必再多此一举?
网上有评论说,运营商不会坐视这类应用蚕食它们的收入份额,我觉得这个担心有点太过提前。因为这类应用很难大到会让运营商能感知到自己的收入减少了。因为,至少对于中国移动而言(这家人是最大的大户),还有一个很强的工具:飞信,在等着。
在中国IM领域中,MSN早就被甩出了前三的行列,前三名是QQ、阿里旺旺和飞信(易观说飞信大概有5.55%的份额)。中移动虽然由于收入的原因,在飞信上总是有点三心二意,但这个工具的基数已经不小,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想要超过它,非常困难。
唯一有点实力的是腾讯,通过微信这个工具,将QQ上的社交网络移植到手机上。但其实它做一个简版的专用于手机上的QQ就行了,还做个新软件,又象腾讯微博一样和自己打架,我看前途不大。
故而,说类kik应用在中国,运营商因为要动了它的蛋糕就会要准备伏击,未免太高看这个应用了。它到不了那个份上。
via 数字与人 |
山下湖(002173)_ 桂林旅游 (000978)_ 金融街(000402)
我站在山顶上向下望,看一片绿波海茫茫~~


|
Google 官方发布 Personal Blocklist 扩展让用户一键将特定网站从搜索结果移除
Posted: 14 Feb 2011 03:29 PM PST
[扩展] Google 官方发布 Personal Blocklist 扩展让用户一键将特定网站从搜索结果移除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
Google 趁情人节为即将举办的 Google I/O 2011 造势
Posted: 14 Feb 2011 03:26 PM PST
Google 趁情人节为即将举办的 Google I/O 2011 造势
1月26日上线的Google I/O 2011网站采用了时尚设计,页面里所有元素都可自由拖动,并变成障碍物阻挡四处飞溅的倒计时小球。在美国迎来情人节之际(咱们这里已经过了2月14日了),Google I/O 2011网站也将四色小球变成了红色桃心。

如果你抢到了2011年的I/O门票,看到此情此景显然是顿感温暖。如果没抢到票的话,可能会更伤心吧……
via Twitter@google |
唔 好 咁 串 !


|
SocialGmail:一款可在 Gmail 邮件列表显示联系人头像的 Chrome 扩展
Posted: 14 Feb 2011 03:24 PM PST
[扩展] SocialGmail:一款可在 Gmail 邮件列表显示联系人头像的 Chrome 扩展
Gmail for Android在浏览邮件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联系人的头像(如果你或对方都使用Gmail并上传了头像的话),让邮件对话看起来更有人情味。手机那么小屏幕都能容得下头像,为何不让桌面版的Gmail也加入头像呢?
你可以安装SocialGmail这枚Chrome扩展,之后在邮件列表和邮件对话视图里都可以看到发信人和自己的头像了,Twitter和Facebook闹的大家对好友的印象都集中在头像上了:

有了SocialGmail,在Gmail里你也可以看图识人了。
via LifeHacker |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
Google 搜索算法疑似出现混乱,某些关键字意外指向 Google 自家服务
Posted: 14 Feb 2011 03:21 PM PST
Google 搜索算法疑似出现混乱,某些关键字意外指向 Google 自家服务
我叫阿硕


|
Google 发布情侣约会地点电子地图贺卡在线制作功能(组图)
Posted: 14 Feb 2011 03:19 PM PST
Google 发布情侣约会地点电子地图贺卡在线制作功能(组图)
总是时不时地陷入温柔的陷阱中,所幸生活也不断敲打我,提醒我是一个人在战斗!


|
通过 Gmail Labs 的 Message Sneak Peek 功能快速查看邮件
Posted: 14 Feb 2011 03:14 PM PST
通过 Gmail Labs 的 Message Sneak Peek 功能快速查看邮件
若水三千,只取一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