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移动购物助手 Shopper 发布 iOS 版,比价功能无出其右
Posted: 02 Feb 2011 06:33 AM PST
Google 移动购物助手 Shopper 发布 iOS 版,比价功能无出其右
Google Shopper for Android推出之后受到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下载次数超过了数百万,于是Google今天发布了iOS版本,你可以在这里免费下载,只支持iPhone 3GS和iPhone 4,iOS 4.0以上系统,目前仅在英国和美国区的App Store上架了,估计因为它主要对比的都是美英帝国的商户,对于其它地区用户用处不大。

Google Shopper可以将你的iOS设备变成一个购物助理:
- 查看产品和用户评论
- 在多家在线和线下商户之间对比价格
- 加星保存商品,以便未来购买

via Google Mobile Blog |
签名档越复杂,人越肤浅!



|
Chrome拦截广告不如傲游啊,请推荐能用*通配符的拦截广告扩展
Posted: 02 Feb 2011 12:44 AM PST
[扩展] Chrome拦截广告不如傲游啊,请推荐能用*通配符的拦截广告扩展
无条件支持Google谷歌一万年!!!


|
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北美智能手机市场 Android、黑莓、iOS 三国鼎立时代已经到来
Posted: 01 Feb 2011 10:58 PM PST
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北美智能手机市场 Android、黑莓、iOS 三国鼎立时代已经到来
来自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2月,苹果的iPhone、Google Android手机和RIM黑莓手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打成了平手。

尼尔森此次研究的根据是手机操作系统的安装数量,而不是出货量。根据安装数量(2010年12月)计算,在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中,28%使用iOS设备,Android和黑莓用户均占27%。但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长期趋势:自从2010年2月以来,iOS基本上保持不变,类似正弦曲线,徘徊于 26-29%之间。Android同期从8%稳步增加到27%。黑莓在iPhone 4上市后加速下滑,从39%下降到27%。
这种长期趋势正好和尼尔森12月份的另一项报告相吻合:43%新购手机为Android,26%为iPhone,黑莓则在iPhone 4发布后新机占有率从2010年6月的35%下降到12月的20%。
尼尔森还对智能手机用户的族群进行了分析。2010年12月31%美国人拥有智能手机。亚裔、西班牙裔智能手机持有率最高,分别为45%,非洲裔美国人为33%,白人只有27%。在购买新手机的人群中,亚裔最有可能购买智能手机,新机购买率为60%,其次是西班牙裔(56%),非洲裔(44%)和白人(42%)。
根据操作系统安装量算,iPhone在亚裔人群中最受欢迎(36%)。西班牙裔iPhone持有率为29%。非洲裔黑莓持有率为31%。白人 iPhone持有率为29%。在西班牙裔和白人之间,黑莓持有率很接近,同为27%。

via betanews |
我叫阿硕


|
Chrome Beta 全平台更新至 9.0.597.84,改进浏览器稳定性
Posted: 01 Feb 2011 10:52 PM PST
[更新] Chrome Beta 全平台更新至 9.0.597.84,改进浏览器稳定性
全平台的 Chrome Beta 以及 Chrome Frame 在大年三十升级到了 9.0.597.84 ,这个版本仍旧是在稳定性方面进行了改进,为 Chrome 9 进入 Stable 分支做最终冲刺。
 点击这里查看详细更新日志。
via chromereleases |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
Google 提供购买 Gmail、Docs、Picasa 共享空间服务,最高收费 4 千美元
Posted: 01 Feb 2011 10:51 PM PST
Google 提供购买 Gmail、Docs、Picasa 共享空间服务,最高收费 4 千美元
昨天Google Docs的新首页已经接近一个资源管理器了,那么我们的空间要是不够的话这个资源管理器就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了。于是今天Google 宣布再次提升Google存储空间的限额,最高提供16TB空间,Gmail、Google Docs、Picasa Web Albums可共享其空间,价格是一年4096刀。
所有可供选择的空间和价格:
- 20 GB ($5.00 一年)
- 80 GB ($20.00 一年)
- 200 GB ($50.00 一年)
- 400 GB ($100.00 一年)
- 1 TB ($256.00 一年)
- 2 TB ($512.00 一年)
- 4 TB ($1,024.00 一年)
- 8 TB ($2,048.00 一年)
- 16 TB ($4,096.00 一年)
via RWW |
两 袖 清 风 报 效 乡 亲


|
从历史历史发展角度看互联网时代的版权博弈
Posted: 01 Feb 2011 04:45 PM PST
笔者看了《人力资源长尾》一文,联想到了关于互联网时代的版权的问题,其中包括“信息的传播”与“创新应用”两个主要方面。
版权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至少在中国来说,这样事物是相当于没有的。信息传播方面,中国是盗版最肥沃的土壤;创新应用方面,中国的小公司永远是帮大公司测试市场和开辟道路的,一旦时机成熟,大公司一介入,利润便跟着用户一起到了大公司怀里,随之小公司倒闭。但小公司也没有几个是初创公司,他们也只是比大公司更早地模仿并改进国外产品而已。
所以笔者这次不打算讨论在互相模仿的过程中谁对谁错,利润划分的问题。只是想从历史的角度来谈谈,现今所谓的版权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到了互联网时代,它是否仍旧适用。
版权的由来
版权概念来自西方,在英文里面叫做copyright。Copy+right,复制的权利,呵呵。在历史上,版权最早确实指的就是复制权。
在中世纪的时候,书都是抄写而成的,由于盗版的成本和生产原书差不多,所以人们没有的盗版的动机。而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印制图书变得容易,盗版开始盛行。±为了保护出版商的权益,便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来限制盗版。1993年时,欧盟决定将所有成员国的版权保护期都延长为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70年。目前此规定在大多数发达地区普遍适用。
版权的目的
版权的目的不必多言,短期来看是维护了创作者的利益,“长期来看是保护了大众享受更新知识成果的权利”(请注意这一句!)。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产品的边际成品接近于零。如果没有版权的保护,那么每个盗版商都可非法地大量生产廉价的复制品来冲击正品,使得产品开发者利益受损并打击潜在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版权在互联网时代的尴尬处境
最早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互联网版权问题的事件应该是Napster的诞生了。音乐行业本来是由那华纳滚石这几大公司在支配着,而Napster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地分享各自所拥有的音乐,挑战了音乐巨头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在音乐巨头的法律手段下,Napster停止了服务,iTunes应运而生,音乐服务产生了一种新的收费模式。可大家别忘记了,当时Napster的使用者超过5200万人,如果每人向Napster投一票的话,票数的大小足以决定美国总统的去留(奥巴马6300万票当选)。顺带一提,百度MP3也被音乐巨头告过,不过最后百度MP3却屹立不倒,不过鉴于我们的特殊国情,这个案例不具有版权方面的普遍代表性。
前段时间甲骨文状告Google Android侵犯了Java专利。既然android用了java 的代码,说明java的代码有助于android的优化。虽然google可以通过自己coding来实现同样的功能同样的效率,但现用的东西直接拿来用不是节约大家的时间吗?是否有一种新的版权模式可以出现呢?
而最近沸沸扬扬的众多作者状告百度文库豆丁网和影著协干涉网吧大巴等事件,也意味着版权战争的火药味正在国内慢慢弥散。
可这些限制性手段真的能很好地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吗?
版权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和待创新之处
如果一样规则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破坏它只需旦夕,那注定这样的规则会被抛弃或被新的规则取代。目前的版权保护制度就属于这样的一类规则,为了版权,不仅法律需要严谨制定,执行起来还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破坏这规则时,只要有心就能办到:人眼能看到的消息就能二次传播;人手能操作的功能就能编程再现。这样一来,旧的版权思想逐渐被新技术冲击得体无完肤。
信息传播
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他们所索取的信息都不会是可口可乐的配方这样秘密的信息。而是诸如天气,诸如某地的新闻,诸如某种思想的解读,诸如某个现象的解释这样的广泛存在互联网的信息。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appstore里面的一个美国的报纸程序开始收费了,并且彼文作者支持这样的做法,认为各类互联网产品的未来终将再次由免费走向收费。笔者对这种预测表示疑问。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实在太多了,良莠虽不齐,但好歹有“良” 在。等web3.0的时代到来,方便大家的信息聚合技术逐渐实现,收费的信息还有什么市场呢?况且收费信息的市场还要面对非法传播的侵蚀。
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分为两种,一种是锦上添花式的(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入新功能),一种是平地生花式的(完全新颖的感念)。前者的数量远远后者。根据《人力资源的长尾》一文,创新不仅仅少数人的专长,而是可以大众参与的,少数人的智慧跟大众的智慧相比当然要黯然失色。而且既然大众参与不为利益,很多时候大众的改动就会是属于后者锦上添花式的那种小改动。可偏偏少数人掌握了某项专利,限制了大众的改动(改动版权产品是触犯法律的),使得原本可以一点点改动导致大力优化的产品缓慢前进甚至停步不前。
另一方面,版权的越来越多在很多方面都限制着人们进一步的创造,因为太多前人专利的羁绊。比如pagerank是google搜索的核心技术,如果这项技术开放了,说不定可以产生某个更加方便大众的产品;winrar也是没有开放自己核心技术的,但如果开放了后,是不是会让压缩软件的领域出现奇葩呢?
这样说肯定很多看官都觉得不好理解的,我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耐克的鞋子是个勾,阿迪达斯的鞋子是三条杠。所以你在市面上看到的鞋子很少有勾勾和三条杠的,否则侵犯了耐克或阿迪达斯的商标(各位可 google“阿迪达斯的三条杠霸业”)。如果说以后某个鞋子把叉叉也注册了,某个鞋子把圆圈也注册了。那么鞋子的设计师们还怎么创新?画什么都侵权。况且阿迪达斯一定是把三条杠的鞋子做得最漂亮的吗?不可能吧。回到互联网方面来说,就像是google不一定是把pagerank利用得最好一样。可别人不能再用类似技术了。
总结
莎士比亚创作的很多作品是有其背景的,他改变老作品之后揭开了新的文学幕布。而我们现在利用莎士比亚的作品又创造了各种新的文学作品。如果各种具有基本思想的互联网技术慢慢地属于了各种各样的公司,而这些公司也希望靠着这些老本一直赚钱的话,创作者就只能绞尽脑汁地探索新之又新的方法,却不能利用摆在眼前的便利。
我们从前辈们的创作中吸取经验,却让下一辈在版权的羁绊下施展不了手脚。“长期来看是保护了大众享受更新知识成果的权利”,这个目的又如何能通过版权实现呢?
via 月光 |
i love 功夫


|
表面繁荣背后的隐忧:分析称 26% 的手机应用下载后只用过一次!
Posted: 01 Feb 2011 04:43 PM PST
表面繁荣背后的隐忧:分析称 26% 的手机应用下载后只用过一次!
手机应用和平板电脑应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约有40万个iOS应用,20万个Android应用。好消息是似乎人们愿意尝试新应用,一名八年级学生开发的一款应用只用了两周时间就把愤怒的小鸟赶下了冠军宝座。坏消息是,26%新应用被下载后再也没有被使用过。所以对应用来说第一印象很重要。
Localytics通过自己的即时应用分析服务对数千个Android、iOS、黑莓和Windows Phone 7应用进行了研究。该公司找出了用户在2010年第一次使用某个应用的时间,并且查看该应用在1月26日之前是否被再次使用过。然后按季度对只被用过一次的应用进行分组,得出了下面这张图表。
图:下载之后只用过一次的应用所占的比例(横轴为季度,纵轴为下载后只被用过一次的应用百分比)

结果发现在2010年1-3月期间,大约有22%用户在下载完新应用后再也没有打开过该应用。在第二、三季度,这个比例为26%,第四季度达到了 28%。
下载量不能说明一切
下载量往往是衡量一个应用成功与否的第一步,但下载量通常无法提供全面和客观的视角。下载量高的应用看上去总是不错,但如果这些用户在下载完用过几次后再也没有用过的话,这些下载量其实说明客户流失率较高而已。
via localytics |
不懈的努力,高尚的品德,高境界的思想,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也为别人谋利益,那么,生活就将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生活也就会幸福。


|
冷眼看 Bing“抄袭门”:Google 恶人先告状,利用用户信任度误导用户
Posted: 01 Feb 2011 04:39 PM PST
冷眼看 Bing“抄袭门”:Google 恶人先告状,利用用户信任度误导用户
今天最热门的话题应该就是Bing 抄袭Google的搜索排名结果了。Google号称自己铁证如山,他们让自己的工程师在家里用IE,打开“推荐的网站”(Suggested Sites)功能,并安装Bing工具栏,然后打开Google搜索一些毫无意义的关键字,而Google事先已经人工调节了这个关键字的排名,搞了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搜索结果到第一页。过了两个礼拜,在Bing搜索这些关键字之后,也出现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搜索结果,跟Google故意弄错的搜索结果一样。就是说Bing不仅在抄袭Google,而且是连错的都抄了哈。
这件事听上去确实是铁证如山的Bing在抄袭,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细节,似乎又不是那么铁了。当然我不是说Bing没有抄袭,只是说他们的做法似乎处于灰色地带。一些抄袭故事以外的细节,我总结一下包括:
- Google设计了100个钓Bing上钩的错误搜索排名,Bing只咬了7-9个钩,抄袭率(这个词有点怪异)只有7-9%
- Bing的大量搜索结果,或者说不到7-9%的搜索结果都跟Google是完全不同的,否则任何人都会轻易发现Bing抄袭的问题,而并没有用户真正在对比Google和Bing的搜索结果之时发现这个问题,Google只是做了一个请君入瓮的实验后才找到了蛛丝马迹
- 在安装Bing工具栏的时候,微软确实有告诉用户他们会匿名收集用户的数据,以改进搜索体验,这项是可以不选的:

- Google也有在利用Google工具栏和Chrome收集匿名用户数据,甚至他们还被告在关闭这个功能后依然在向Google的服务器发送数据
- Bing 在指控Google垄断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值得拿出来仔细回味:
搜索引擎算法明显可以通过关注用户对搜索结果的反应来进行学习,Google的算法学习那些不常见的搜索关键字比其他人做得好的原因是因为有更多的人用这些不常见的关键字在Google搜索。 - Bing最大的略势就在于搜索那些不常见搜索关键字的结果太差,或者说“长尾”搜索太烂。而Google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原因是他们已经长期积累到了足够多的长尾搜索数据,Google越强势,他们获得的长尾搜索就越丰富,就越可以提供更好的搜索体验,而Bing永远赶不上,除非他们使用其它算法,但业界目前普遍都在使用这种算法。这可能也是为什么Bing只上钩了7-9次的原因,他们不是全抄的,只抄自己掌握数据很少的关键字
- Bing并未直接用爬虫去爬各种关键字的Google搜索结果页面,而是利用IE和Bing工具栏获得用户在搜索引擎输入的关键字,以及在搜索这个关键字之后去到了哪个网站的数据。Bing并不是针对Google来抄袭,即便你是在百度搜索一个关键字,然后点击搜索结果里的某个结果,进入了某个网站,Bing也会记在心里,去提升自己的搜索结果。Google十有八九也在利用Google工具栏和Chrome浏览器做这个事情,只不过他们的搜索结果相对完美,而且大家几乎只用Google搜索不用Bing搜索,所以Google不可能从Bing身上学到什么东西(你让出目杉君跟野比去学啥呢?),所以你无法看到Google去反过来抄袭Bing的搜索结果。
那么Bing的这种做法到底算是抄袭呢?还是学习?或者干脆入乡随俗叫什么微创新?我说不太清楚,理不辨不明,是吧?
via Howtogeek |
我叫阿硕


|
Google 与 Bing 在“搜索之未来” 会议上互相指责对方搜索算法之纰漏
Posted: 01 Feb 2011 04:34 PM PST
Google 与 Bing 在“搜索之未来” 会议上互相指责对方搜索算法之纰漏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
Bing 回应“抄袭门”:我们的每一项改进都只针对用户体验而非任何其他搜索引擎
Posted: 01 Feb 2011 04:29 PM PST
Bing 回应“抄袭门”:我们的每一项改进都只针对用户体验而非任何其他搜索引擎
Bing终于正式回应了抄袭Google搜索结果一事,毕竟Google掌握确凿的证据他们无法抵赖。Bing的集团VP Harry Shum在“搜索之未来”大会上其实就已经与Google二位SEO掌门人针锋相对了,与此同时Bing 的博客也做出了反击。

Bing博客称他们有1000种不同的因素来决定排名算法,但他们只能从那些愿意贡献匿名数据的客户那里获得很小的点击流数据。所以要提升Bing 的搜索质量,他们需要从所有客户那里获得数据,但是今天Google所谓的Bing在利用IE和Bing工具栏来获得更多长尾用户的搜索排名结果完全是竞争对手的一种战术,是在编间谍小说,其对Bing收集用户信息来改进用户体验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VP Harry Shum在“搜索之未来”大会上则表示他们并不是在抄袭什么东西,而是从客户那里进行学习,让那些自愿贡献数据的人帮Bing提升搜索质量,Google 也在这么做,所有搜索引擎都在这么做。因为我们要从客户那里进行学习,看看他们输入了什么搜索关键字──我们有搜索记录,还有他们的点击记录。别忘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别忘了网络的工作原理,一切都是基于用户的智慧。
Shum后来又补充说:我再澄清一下,我们是在使用客户数据来改进搜索体验!我们会从集体客户那里进行学习,我们都应该这么做。 via SEL |
两 袖 清 风 报 效 乡 亲


|
消息称 Google 中东及北非市场部总管隐私前往埃及后失踪
Posted: 01 Feb 2011 04:26 PM PST
[行业动态] 消息称 Google 中东及北非市场部总管隐私前往埃及后失踪
路透社报道,Google 称本周二(目前不清楚哪个时区的周二)中东及北非市场部总管 Wael Ghonim 在埃及开罗城中心失踪。目前埃及局势紧张,Google 说到:“员工安全对于 Google 非常重要,有任何相关线索可以拨打 Google 电话:+44 20 7031 3008 (英国电话)。”

据有关人士透漏,Wael Ghonim 是由于个人原因从迪拜前往开罗的。Google 已经关闭了开罗办事处以确保员工安全。
不知还有多少中国同胞滞留在埃及,赶不及回国过春节也能在那里一切平安。
via Reuters |
两 袖 清 风 报 效 乡 亲


|
最新版 Chrome Dev 正式集成 Chromium 中的密码同步功能,安全性受质疑
Posted: 01 Feb 2011 04:24 PM PST
[技巧] 最新版 Chrome Dev 正式集成 Chromium 中的密码同步功能,安全性受质疑
曾经在上个月重现 Chromium 的密码同步功能 正式进入了今天的 Chrome Dev 新版中,如果你之前没有其用过这个功能的话,你会在新标签页的下方看到类似上图中的提示。

密码同步的验证方式还是和以前一样,可以选择使用 Google 账户密码或者单独设置一个新的密码来作为同步的验证方式。其实如果大家不放心安全性的话,用 Lastpass 或者 Keychains + MobileMe 都可以实现在多台电脑间同步密码的功能。
via RWW |
Discuz!代码 禁用
[img] 代码 禁用


|
消息称 Google 将在 Android 3.0(Honeycomb)系统展示会上同时发布 Google Music
Posted: 01 Feb 2011 04:20 PM PST
消息称 Google 将在 Android 3.0(Honeycomb)系统展示会上同时发布 Google Music
将于大年初一凌晨2:00开始的Honeycomb 3.0系统的展示会上我们估计不仅能看到各种Android平板,还有等待已久的云端 Google Music,以及基于网页的Android Market市场。

先说基于网页的Android Market市场,这个功能本来在去年的Google I/O上用2.2 Froyo系统的Nexus One演示过,就是让你在网页版的Android Market里搜索并查看所有应用,然后点击下载之后,它不会像iTunes那样傻了吧唧的给你下载到电脑上再用USB跟设备同步,而是直接云端同步到你的Android设备上,当然需要你在网页和Android手机上登录同一个帐户。其实这个技术应该不难,不知道怎么拖了这么久,反正这又是一个可以显示 Android比iOS先进的地方。

再说云端Google Music,本来说是去年年底前发布的,但一直拖到了现在。传说一直是在由Android老大Andy Rubin亲自带领一票律师在抓这个事,该服务将允许用户上传自己所有收藏的音乐到Google的服务器里(也就是云端了),然后同步到任何设备里(难道还能包含iOS设备?啊哈),这个产品其实早就完成了,技术上没任何难度,但就卡在唱片公司这里了,所以需要律师攻关。
BusinessWeek说该服务将在下个月发布,不过当时来自唱片公司的回应依然是没有与Google签约。Sony一高管就说:我们对这种你随便扔歌到云端然后随便回放来听的模式感到很不舒服,如果你扔到云端的都是盗版咋整? 之前传说中Android 3.0一些非平板独有的,给所有Android手机带来的新功能还包括运营商付费购买应用(中国大陆休想)、应用内支付、改进发现应用的方式和提供“最棒的社会化图谱”──估计是改进的Android通讯录,我不得不说这玩意太难用了,但Google这次似乎更关心要为它加入社会化功能。
via Android and Me |
Discuz!代码 禁用
[img] 代码 禁用


|
分析称 Google 工程师通过非法律途径高调指证 Bing 抄袭乃别有用心
Posted: 01 Feb 2011 04:17 PM PST
分析称 Google 工程师通过非法律途径高调指证 Bing 抄袭乃别有用心
我们已经详细讲述了Bing同学抄袭Google同学搜索结果的故事,不过这个本来Google在去年年底就知道的故事,为什么今天才被爆出来呢?这一切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一切尽在Google的掌控之下,他们在今天爆料出来就是为了让Bing同学出丑。

本来今天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会举办一个名为Farsight 2011: Beyond the Search Box的搜索高峰论坛,其赞助商就是Bing和BigThink。其邀请函上说:
Bing邀请你参加一个集业界领袖、思想领袖、学者、投资者和高管的Farsight 2011: Beyond the Search Box会议。会上将讨论业界跟搜索的未来有关的最热门话题,包括社会化媒体、新用户界面、人工智能等等。
其实这个会议不光有Bing的人参加,还有Google的人。在会议的圆桌讨论阶段,就邀请到了Google SEO专员Amit Singhal、微软的Ashok Chandra博士、Blekko联合创始人兼CEO Rich Skrenta和技术大牛兼企业家Vivek Wadhwa。这位Google SEO专员Amit Singhal正是今天早上爆料说Bing抄袭Google之人。
嘿,看到没,正在Bing赞助的一个搜索高峰论坛上煮酒论英雄的时候,Google提前安排好了爆料人在会议开始前几个小时让Search Engine Land博客把Bing抄袭Google的证据都抖落出来,要的就是故意给Bing难看。Bing同学真惨,好好一场家长会加表扬会,生生被半路杀出的Google同学变成了批判大会。
估计会议上讨论最热门的话题应该有所转变了吧──Bing,你们到底是怎么抄袭的啊?Google,你们是熬字下面四点底、忍字心头一把刀啊,还是直接法庭见啊?抄袭搜索结果到底算不算抄呢?偷书又到底算不算偷呢?
via Maketing pilgrim |
Discuz!代码 禁用
[img] 代码 禁用


|
2011 年 1 月浏览器市场占有率报告:Chrome 终破 10%,IE、Firefox 微跌
Posted: 01 Feb 2011 04:15 PM PST
[其他] 2011 年 1 月浏览器市场占有率报告:Chrome 终破 10%,IE、Firefox 微跌
NetMarketShare 统计的2011年第一个月浏览器市场占有率报告在2月第一天准时上线,在上个月即无限接近 10% 的 Chrome 终于突破关口,一举冲到 10.70% 的市场份额,这一数字已经比10 年1月 5.22% 的两倍还要多!

其他浏览器,IE 从 57.08% 降低到 56%,一年前这个数字是 62.12%。Firefox 从 22.81% 跌到 22.75%,相比10年的 24.43% 也是下降的趋势。Safari 则在继续偷偷增长,已经从 5.89% 涨到了 6.3%。
via digitalhome |
生活是一场纸牌游戏。牌已洗好,牌手已坐定。打好你的牌。



|
Google 街景新增 Art Project(艺术博物馆):收藏美 17 个重要博物馆的超高像素名画
Posted: 01 Feb 2011 04:06 PM PST
Google 街景新增 Art Project(艺术博物馆):收藏美 17 个重要博物馆的超高像素名画
Google发布了专为文艺青年设计的Google Art Project,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博物馆珍藏的名画,每张照片都几乎可以达到70亿像素,几乎是你手里的数码相机的1000倍,比如你可以看看The Merchant Georg Gisze这副名画,用加号放到最大体验一下。

另外就是,Google把街景带入到了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里(我相信他们不是开车进去的,也不是骑三轮进去的,我估计是手推车?甚至是扛在肩上?),在这里可以找到所有具备街景模式的博物馆列表,点击直接进入观看。当然你也可以用传统方式在Google Maps里拖动小黄人到博物馆里进入街景模式,但你首先得找到那些有街景的博物馆,就比较麻烦了。

目前有17个博物馆加入到了Google Art Project里,包括:
- 纽约的艺术与现代艺术博物馆
-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 圣彼得堡的国家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 泰特英国美术馆和国家美术馆
- 马德里的雷纳索非亚博物馆
- 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画廊
- 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
via GEB |
我叫阿硕


|
Google 工程师总结出微软 Bing 搜索抄袭的 Google 的证据(组图)
Posted: 01 Feb 2011 04:02 PM PST
Google 工程师总结出微软 Bing 搜索抄袭的 Google 的证据(组图)
我叫阿硕


|
美科技公司基于 Google Earth 开发出可实时查看人造卫星位置的第三方 KML 文件
Posted: 01 Feb 2011 03:58 PM PST
美科技公司基于 Google Earth 开发出可实时查看人造卫星位置的第三方 KML 文件
我叫阿硕


|
Julia Map:一个通过 HTML 5 网页显示分形图 Google 实验室(Labs)新项目
Posted: 01 Feb 2011 03:55 PM PST
Julia Map:一个通过 HTML 5 网页显示分形图 Google 实验室(Labs)新项目
我叫阿硕


|
Google 搜索 Instant Previews(即时预览)功能正式登陆 Android 系统
Posted: 01 Feb 2011 03:53 PM PST
Google 搜索 Instant Previews(即时预览)功能正式登陆 Android 系统
昨天有人发现在iOS上访问Google移动搜索时看到了带有Instant Preview的新界面,每个搜索结果右边都有一个放大镜图标点击可以看到网页预览。

今天我在自己的Android手机上访问Google.com(自带Chrome Lite浏览器,联通3G,中国大陆IP地址,Android 2.2 Froyo英文系统,Instant Search功能打开)也发现了这个功能,不知道是已经全面铺开了还是依然在小范围测试。

点击任何一个放大镜图标都可进入黑色背景的相册模式,可横向滚动查看全部搜索结果的预览图片,下面还有该网页的标题、摘要和网址。预览图压缩的很厉害,进入后基本就能看到全部,不用等待读取图片,感觉比桌面版的Instant Preview实用多了,因为你可以用相册模式浏览所有结果,而在桌面电脑上你一次只能看到一个搜索结果的预览。 |
我叫阿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