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Chrome支持鼠标取词翻译?
Posted: 01 Feb 2011 05:24 AM PST
Chrome目前不支持灵格斯鼠标取词翻译,不是说划词翻译,我是说只要鼠标指向单词,就能出现翻译,划词还是麻烦。
有个扩展也是鼠标取词的,但切换页面后,需要重新激活该扩展。
最好不需要联网。 |
无条件支持Google谷歌一万年!!!


|
如何把傲游收藏夹转为Chrome的书签?
Posted: 01 Feb 2011 05:20 AM PST
[技巧] 如何把傲游收藏夹转为Chrome的书签?
无条件支持Google谷歌一万年!!!


|
PCWorld:Android 3.0最受期待的五大新功能
Posted: 01 Feb 2011 04:48 AM PST
PCWorld:Android 3.0最受期待的五大新功能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将会于美国加州当地时间2月2日(北京时间2月3日凌晨)在加州山景城的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代号为“蜂巢”的Android 3.0操作系统。目前谷歌则刚刚放出了Android 3.0的软件开发组件(SDK)。谷歌称Android 3.0是首款专为大触摸屏平板电脑设计的Android系统。虽然三星Galaxy Tab等平板电脑可以运行旧版Android系统,但谷歌表示安装旧版本Android系统的平板将无法正常运行从Android应用市场下载的应用程序。
由此得知,“蜂巢”是专为平板电脑设计的。PCWorld专门为此评出了Android 3.0最受期待的五大新功能,列举如下:
标签页代替窗口
在智能手机上,Android系统的浏览器让用户同时在不同的“窗口”打开多个网站,用户通过点击按键在不同的窗口切换。在智能手机上这行得通,因为传统浏览器的标签页会塞满手机有限的屏幕。
但对于平板电脑来说,“窗口”功能却成了一种痛苦。这就是为什么Android 3.0要支持浏览器标签页,此举意味着用户在平板电脑上的浏览体验更加接近于台式机,而不是像在智能手机上那样。
Gmail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和基于智能手机的Android系统不同,旧版系统中的Gmail只是用一个简单的单条信息栏显示信息,而Android 3.0系统的Gmail信息栏则分成两列,可以让用户简单得进行导航和信息管理。因此,用户不需要点击单独的窗口来查看发送或删除的邮件,现在用户可以直 接点击左侧列中的文件夹来查看。
不仅如此,谷歌还在Android 3.0版的Gmail中推出了“操作栏”功能。按照谷歌的说法,应用程序在使用中,“操作栏”将始终显示,不过它的内容、主题和其他属性将由应用程序而不 是系统来管理。在Gmail下,“操作栏”将主要用于在各个文件夹之间移动邮件。
支持3D图形
安迪•鲁宾(Andy Rubin)在去年年底通过展示一部摩托罗拉Android平板电脑原型机,首次证明Android 3.0支持3D图形,能实现三维谷歌地图中的3D房屋和建筑物渲染。现在谷歌给出了更多Android 3.0 3D能力的细节,谷歌将其称之为Renderscript,它可以为应用程序、墙纸、数据转盘打造高质量的3D效果。根据谷歌的说 法,Renderscript既是一个3D图形的API,还提供了一个“与平台无关的着色器语言”,这将帮助开发人员实现更逼真的阴影和3D纹理。
新增企业功能
当去年夏天代号“冻酸奶”(Froyo)的Android 2.2投放市场后,Android在企业应用上面才算有比较大的升级。Android 2.2使IT部门拥有了远程擦除功能和密码增强功能,企业用户还得到了对Exchange Calendars的支持,自动发现功能让用户建立和同步Exchange账号变得更简单。谷歌表示,Android 3.0将继续扩充企业功能,它会给予企业应用开发人员“新的开发政策,包括加密存储、密码过期,密码历史等政策。”
改进的键盘、剪切/粘贴操作
最后谷歌确认,它为更大的平板电脑屏幕重新设计了Android键盘,改造后的键位适合用整只手来输入,而不是一两根手指头。不仅如此,Android 3.0还新增了一个Tab键,这样用户就不再需要连着按空格键来缩进文章段落了。
触屏按键也会为某些特殊字符弹出菜单,比如长按下“e”键将弹出菜单,允许用户输入“|”、“?”或“º.”。这无疑是一个有用的功能,不过用户要记住除非要输入特殊字符,否则不要在同一地方触摸时间太长。
此外谷歌表示,它还更改了剪切/粘贴功能,让用户通过按住单词并下拉至新的边界,通过两个“游标卡尺”箭头来选择选中的区域。相关“操作栏”还将为用户提供快速剪切、复制和粘贴选项。 |
正常上班!


|
从 Google Earth 上看世界上最小的五个国家
Posted: 01 Feb 2011 02:48 AM PST
从 Google Earth 上看世界上最小的五个国家



|
Chrome Dev 全平台更新至 10.0.648.11,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性
Posted: 01 Feb 2011 02:26 AM PST
[更新] Chrome Dev 全平台更新至 10.0.648.11,进一步提高运行稳定性
两 袖 清 风 报 效 乡 亲


|
梦幻般的工作环境:Google 英国伦敦新办公室图赏
Posted: 01 Feb 2011 02:22 AM PST
梦幻般的工作环境:Google 英国伦敦新办公室图赏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
美国西弗吉尼亚医学院教授成功培育出“Google 细菌”(组图+视频)
Posted: 01 Feb 2011 02:20 AM PST
美国西弗吉尼亚医学院教授成功培育出“Google 细菌”(组图+视频)
西弗吉尼亚医学院的Edward Johnson 和 Clayton Wright教授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培育出了Google logo细菌,仔细看,它们还在那里爬呢……

拍照,替换自定义Google搜索主页背景图,搞定收工:

继续观看Google logo细菌培育过程视频:
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via Digital Inspiration |
我叫阿硕


|
分析称 Google 将因无法说服用户将私隐上传到互联网而把工作重心转向桌面应用
Posted: 01 Feb 2011 02:17 AM PST
分析称 Google 将因无法说服用户将私隐上传到互联网而把工作重心转向桌面应用
我们都知道Google喜欢让大家呆在网页里搞定一切,所以他们有Chrome Web Store,推广网页应用,不惜砍掉已经做好的Google Voice桌面版客户端软件,并且几乎所有产品都有适合手机观看的移动版网页。不过他们这种执着可能马上要发生改变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Larry Page上任新CEO,Google对移动应用的策略可能发生了变化,大家将会看到Larry Page时期的新Google转向原生移动应用的开发。据说Google正在全球范围雇佣新的员工,同时转移老员工的工作,以适应这个新变化。
华尔街的消息源说这些原生应用不仅会涵盖Google的产品,还会包含非Google品牌(比如Orkut和YouTube这种)和基于位置的产品。
难道说Google的策略又要分裂了?在桌面上大力支持网页应用,而在移动设备上大力支持原生应用?这个策略到是没错,现在移动设备上的浏览器性能和功能都太差,远不如原生应用吸引人。
via TNW |
签名档越复杂,人越肤浅!



|
三大科技巨头 Google、Apple、Microsoft CEO 口头禅(视频为证)
Posted: 01 Feb 2011 02:12 AM PST
三大科技巨头 Google、Apple、Microsoft CEO 口头禅(视频为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比如Apple的Steve Jobs老是以“boom”震你一下,微软的Steve Ballmer喜欢重复吼叫Developers,吕秀才喜欢用“子曾经曰过”显示自己的博学,燕小六则用“帮我照顾好我七舅姥爷!”显示自己的奋不顾身……

那么咱敬爱的施大爷的口头禅是啥呢?Literally(毫不夸张的说、从字面上讲、老实说) 果然是硅谷绅士啊,老怕人家觉得自己说话太夸张,不厚道,所以总是提醒大家。
继续观看施大爷不断重复“Literally”的视频,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施大爷总是毫不夸张的说“毫不夸张的说”(另外赠送乔帮主的Boom和微软大球同学的Developers经典视频 ):
施大爷(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微软大球同学(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乔帮主(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via TechCrunch |
我叫阿硕


|
Google Docs 文件列表 UI 全面升级:俨然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硬盘(组图)
Posted: 01 Feb 2011 02:09 AM PST
Google Docs 文件列表 UI 全面升级:俨然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硬盘(组图)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
Google 利用旗下 SayNow 公司的技术让动荡中的埃及可通过手机语音发送 Twitter
Posted: 01 Feb 2011 02:03 AM PST
Google 利用旗下 SayNow 公司的技术让动荡中的埃及可通过手机语音发送 Twitter


|
其实百度干倒google主要是靠……
Posted: 31 Jan 2011 05:29 PM PST
1、盗版mp3下载。
2、百科,就算再瞧不起百度百科,也不得不承认搜个明星资料啊,日常信息啊,国内外地名啊,各种小常识啊,百科是最方便也是最快的。
3、贴吧,很有可能是最无下限的论坛。
谷歌不屑于复制百度的成功体验,同时他好用的东西比如地图啊被百度拿起来就用,怎么可能干的过百度? |
两 袖 清 风 报 效 乡 亲


|
互联网创业,你的心理承受力够吗?
Posted: 31 Jan 2011 04:42 PM PST
第一次见我的创业者总会问我:“你怀念创业吗?你想再次创业吗?”
答案是肯定的。当你的血液里有创业基因时,它不会消失。好比吸毒(我没吸过),会上瘾。听上去不算深刻,但如果你经历过过山车一样的创业生活,你就明白我说的了。
但我现在非常快乐,我喜欢当VC。下面就我的亲身经历谈一下当创业者和VC的体会。

最近有人在Quora私信里问我个人是否应该离开舒适的工作去创业。你肯定会认为我会说“嗯,好主意”。但你错了,我通常建议他们别创业。只有真正了解个人经历和环境之后才好判断此人是否适合创业。
我不了解具体情况,于是我说,创业一点也不风光。没完没了的加班。无法陪伴家人。高风险。压力大。远没有TechCrunch里介绍的那么风光。在公司里当个高管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
实话实说而已。每个人对创业者品质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的观点如下:
- 非常稳定,不受他人行为和观点的干扰
- 不循规蹈矩,并质疑权威
- 能应对高度混乱、动荡
能处理好别人的拒绝,经常遭拒,但仍对自己的创意满怀信心
- 异常果断。偏好决策(哪怕正确率只有70%),先做了再说,随时调整
- 对自己的创意和执行力有高度自信
- 面对压力不会高度过敏
- 能承受高度风险
- 不惧失败,不以失败为耻
- 能忍受长时加班、出差、睡眠不足、无暇顾及个人兴趣等
就我所知实际上没几个人真正喜欢“纯粹的”创业环境:几个月也没有工资,几个月也拿不出产品,源源不断的尝试、出错和拒绝。甚至很多成功的创业者称下次他们更愿意收购一家,而不是从头再来。太苦太累。
有人会在自己的想法被认为可行、风险消除之后选择创业,但我认为这种人也不多。此外,不少人理论上想创业,但成本太高(家庭、房子、助学贷款等),因此无法承担相应风险。
Facebook、Twitter、Zynga、Groupon光芒四射,光芒之下是数不清的失败者。即便是那些被收购的创业公司,能拿到很多钱的人也不会很多。默默无闻者到处都是,但只有引人注目的退出或成功才有机会被人们看到。人们大体上看到的是融资、产品发布、高额估值、并购。所以说科技新闻读者会觉得创业成功率不低。
非我消极。但对跃跃欲试者(wantrepreneur)我总说,确保你适合创业,确保你敢于冒险,确保在现在生活条件下可以承担风险,确保很有可能你不会赚到很多钱。如果这些你都了解了并且可以忍受,恭喜你。创业是我生命中最棒的经历。但不适合胆小鬼。
不仅仅是1.0版产品那么简单。你已经开足马力,从愿景到招聘,融资,讨论发展方向,设定发布日期,错过发布日期,似乎你把一切都搞砸了,重新编制,重新思考,再次上路,然后提心吊胆地发布出去。疲惫不堪。静观其变,观察使用情况。被媒体报道。不是在高潮就是在低谷。风平浪静是子虚乌有。下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情绪。

猛然间,你的公司被TechCrunch报道。合作者打来电话,人们想加入你,朋友也想入伙。你按部就班。你的想法是对的。VC打电话想见你。生活真美好。哦,我去。Facebook刚刚宣布过类似产品?Scoble说你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不,我想我们还大有作为。微调一下焦点就好。周末。夜晚。重新组织。团队开始有点对你失去信心。VC把见面会推迟了几周。到底怎么了,就在一个月前他们还都发来邮件呢。
不过你还有6个月的准备期。我们微调一下又会如何呢?不是大动,知识改变一下盈利模式。如果我们放弃和Facebook有竞争关系的代码,然后换个思路如何呢?再次发布产品。哦,哥们儿。用户在不断增加。棒极了。喜欢这个新方向。太他妈爽了。
但是现金只够维持俩月。这几个月我们就不拿工资了。年轻的开发者需要钱。他们按月计算。开源节流,还能多维持一段时间。告诉团队吗?如果知道钱只够维持三四个月,他们受的了吗?他们会另谋出路吗?
新产品发布很成功。又有一篇不错的报道。VC谈判进展顺利。我们搞定了合作9个月的业务开发伙伴。他们喜欢我们。太棒了。200万美元风投。完美生活。你所有的朋友都想入伙。哦,我去。Google收购了我们的业务开发伙伴。什么?Google会遵守原来的合同吗?我们现在要重新寻找合作伙伴。但我们拿到了投资表。
难以置信啊。一晚灌了八瓶。还加了点龙舌兰。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天无绝人之路。创业本来就不易。继续工作。
任何创过业的人都知道我没有夸大事实,可能还有点轻描淡写。上述这样的事情几乎发生在我所了解的每家创业公司。大部分都发生在过去一年中。我经历过比这更坎坷的。想想Flurry被乔布斯指名道姓地扫地出门你就知道我的感受了。这些创业者似乎都已经东山再起。
记得在我结婚几个月前,我犹豫是否要辞职创业。当时是2002年,互联网非常动荡,我们的钱快花光了。记得有名员工问我能不能帮他们搞定房贷,而我们的银行账户里只有三个月的现金了。你怎么跟他说呢?记得有一次兼并在最后时刻取消了,我们在酒吧里讨论如何破产(还好我们从未破产)。
VC说话都占上风。有个投资者曾威胁我,如果我不给他更多股权,他就会拒绝我的下一轮融资。他不愿意投更多钱,但他有否决权。我的钱只能花10天。他要出去度假两周,告诉我说:“太糟糕了,回来我们再处理。”我明着告诉他滚蛋,有本事你告我吧。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挂了电话。他打过来说:“成,照你说的办”。
这是我很久以前学到的一课。很多投资者会等到你走投无路才决定是否投资。这么做风险最小,受益最大。我发誓我当VC从没干过这种事。很多VC不知道这么做对团队士气和信心是多大的打击。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但那种创业高潮体验无与伦比。第一份百万美元合同。在最知名的VC杂志上露脸。收购长期以来的竞争对手。走进伦敦地铁旁边的办公室,看到每台工作电脑都在使用我们的产品。
与此同时,创业的低落情绪同样让人发狂:一天要裁掉60个员工。我经历过。辞掉好友对你的良心是种考验。努力数月、即将到手的交易被取消,几天彻夜不眠。在演示产品时搞砸,看到竞争对手又拿到了大笔投资,或者团队核心成员的离开,都会考验你的意志。
在一次重要的董事会议开始半小时之前,我的销售和营销高级副总辞职。OO个XX的。
这就是创业,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高潮飘飘欲仙,像是吸过白粉;低谷时死去活来,寂寞难耐。创业好比是坐过山车。但我怀念创业的日子。
说道VC,我骨子里依然有愤世嫉俗的创业者的影子。我见过很多VC把创业公司当做棋子。我听过很多VC说:“嗯,我早告诉这家公司如何如何,他们不听。管理团队也不给力。”事后诸葛亮。
而一旦成功了,他们会说:“嗯嗯,我曾积极参与过那家公司。我们的建议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市场,合适的团队,打造合适的产品。”而有人信以为真。我见过这种人,因制定新战略而邀功请赏,项目一旦出问题就逃之夭夭。
实际上大部分成败都取决于创业者,也是创业者的经历。VC的成败感被组合效应抵消并淡化了。如下图所示:实线为创业者情绪起伏,虚线为VC情绪起伏。

但有很多优秀的VC也把创业者看成是客户,因为本来就该这么做,并且应该客观地看待顾问和资本家的真正影响。
我们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和创业者合作。我们不得不像老小孩儿那样抱怨自己的工作。我们收入颇丰,和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聪明人合作。我们控制自己的时间、旅程以及投资领域。我们也和创业者一样有起有伏。但正如上面所言,高潮时没有那么飘飘欲仙,低落时也没有那么垂头丧气。
当我第一次考虑离开Salesforce当VC时,我打电话向所有的VC朋友征求建议。我认为Salesforce是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辞去Salesforce高管的职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说:“你疯了?如果你打算辞职,再创回业吧?千万别当VC。”
什么?VC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之一,但几乎所有人都告诉我别去。我困惑了。那是2007年。互联网繁荣已经过去,Web 2.0时代已经到来,社交网站还没有开始真正赚钱,很多从业者都很沮丧。真的。
我当时觉得很多VC私下里也想创业。他们羡慕不已。原因是这样的:假如1997年你是一个基金合伙人,97-99期间开始加大投资力度。你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你腰缠万贯。开银行。互联网先驱。当时哈佛MBA最理想的工作就是投资银行,在那里你带劳力士,在纽约的高级餐厅里喝200美元一瓶的酒,在 Hamptons度假。
突然间VC和互联网先驱开始戴百达翡丽手表,喝1000美元的酒,住最好的酒店,坐私人飞机。所有投资银行家都想成为VC,而且很多人这么做了。
但“黄金时代”很快就结束了。快速调整、快速上市、一夜暴富的时代已经结束。如果在2000年或2001年你是主管或新的投资合伙人,你可以拿到不错的薪水,但很长时间内你都不会看到有人能赚到很多钱。没有人会谈论这些事了。
现实是这样的。很多VC是在2000年以后才成为合伙人的,此前没有自己创过业。他们可能见过聪明的团队,比自己年轻,得到资助,创建一家不太大的公司,三四年之后卖个三四千万美元,然后每个人可以得到800万美元。看上去如此简单。如此诱人。这也正是嫉妒的来源。
但他们没有好创意。他们有VC的身份,有不错的薪水,有可能获得多样化回报。你很难辞掉工作去创业。但很多人7-10年之内都得不到这些回报。有的人从来没有获得过。
所以当我听说见到Mark Peter Davis并听说他放弃VC工作,打算创业时,我想非常佩服他。真有种,致敬。
所以当你千方百计想见VC时,那些见你的VC看上去似乎没有诚意时,别忘了他们私下里也非常希望坐在你的位置上,其渴望程度令人难以置信。我向你保证。他们羡慕你的勇气、自由和前途。当然并非所有VC都想创业。但我听过很多VC说想试一把。大部分人都没有付诸行动。
至于我,我喜欢现在的状态。我有三个合作人,我们一起合作很顺利,我尊敬他们。我们有一个更大点的团队,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同事和朋友。我喜欢经常和六七个组合团队一起探讨战略问题。我喜欢看着创业公司成长,从一无所有到颇有意义的公司。我会再次创业吗?短期间内不会。但我永远不说“绝不”。感觉来了你无法阻挡。
当你创业时,享受那种坐过山车似的感觉吧。当你最终下来时,会看到长长的队伍,并且如果你需要下很大决心才会决定再去坐上一回。
via TechCrunch |
纵子不来,我岂不往~~~~


|
Google 2010 年耗资 516 万美元用于全球公关,同比增长 29%
Posted: 31 Jan 2011 04:35 PM PST
Google 2010 年耗资 516 万美元用于全球公关,同比增长 29%
Google 2010年第四季度游说费用出炉──124万美元,比2009年的112万美元小涨。不过要是把2010全年的游说费用加在一起有516万美元,比 2009年的400万美元涨了29%之多,所有费用你都可以在美国参议院的数据库里查到。

2010年第四季度Google的游说费用主要用于在线广告规则指定(包括隐私和竞争问题)、专利重组、电脑安全、在线隐私、可再生能源、自由意愿表达、审查、税制重组、免费交易、美国国会互联网服务的使用规则和宽带接入。
Google继续坚称在线服务市场依旧是开放而充满竞争的,很可能是想让±通过他们7亿美元对ITA Software的收购,因为这项交易已经美国司法部被搁置。
对比Facebook,他们在2010全年的游说费用为351,390美元。
via TechCrunch |
两 袖 清 风 报 效 乡 亲


|
Google 帮助开辟新栏目:Google Image 和 Google Doodle
Posted: 31 Jan 2011 04:33 PM PST
Google 帮助开辟新栏目:Google Image 和 Google Doodle
主页 Doodle 是 Google 非常有特色的服务之一。可能是大家对于 Doodle 的问题一向比较多,所以这个周末Google 在 Web Search 的帮助论坛中新增了一个类别,专门供大家讨论 Doodle 相关话题,以后大家如果再发现 doodle 上的错误后,在这里告诉 Google 就对了。现在我进去看到好多讨论都是:为啥不给 xxx 事情做个 doodle?我猜以后这个论坛里很多内容也都会是这样的……

另外,2011 年的 Doodle 4 Google 大赛也已经开始报名了,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符合参赛要求的话,可以点击这里进入报名页面。
和 Doodle 一起进入帮助论坛的还有 Google Images 图片搜索。
via SERT, 2 |
签名档越复杂,人越肤浅!



|
Google Docs提供250M空间 变相成为"GDrive"
Posted: 31 Jan 2011 04:16 PM PST
Google Docs提供250M空间 变相成为"GDrive"
Google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逐步允许Docs文档服务的用户上传250MB容量的任意文件到其服务器,这使得Docs成为了一个变相的“GDrive”,近日Google还发布了一份报告描述了Google Docs文件用户界面的变化,并谈到了这一改动。
Google产品经理Bangaru表示,Google Docs正日益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文件存储方式,更强大的组织和搜索能力让用户的文档跟更容易被找到,Google还开发了图像和视频文件的预览和播放器,如图:
|
正常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