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的 Chrome OS 和 Android 团队正在左右互搏
Posted: 28 Jan 2011 05:46 AM PST
Google 的 Chrome OS 和 Android 团队正在左右互搏
这实在是很让人费解,Google内部分别有两个团队在开发Chrome OS和Android操作系统,二个团队互相不会有任何合作和交集,甚至他们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也许Google是想让他们自由竞争看看谁是最终的赢家?不过就现在看来Android是绝对的赢家,他们在美国的流行度甚至超过iOS了。
你要反驳了,那微软和Apple不都有两套操作系统吗?那是因为他们是从一套操作系统走过来的,而且他们都能实现赢利。Google则从一开始就实行两套操作系统的制度。
Brad Stone在彭博社的商业周刊文章里也指出了这一点,他说Chrome OS项目反映出了Google的身份危机,以及顶头决策者对有效整合资源并消除项目冗余的无能。毕竟Google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Android──而且这两个项目没有交集。Andy Rubin负责的Android需要将应用下载到设备的内部存储器里,而Sundar Pichai负责的Chrome则完全依托于基于HTML 5的云端网页。SEL的Danny Sullivan认为Rubin和Pichai负责的两个操作系统可以并行运作是因为Google尊重员工的才能。
Pichai对自己的Chrome OS并没有太大信心,他曾经说过自己并不是在按照传统的想法打造软件:
我知道的是我们正在制作一个人们终会发现实用性的软件,我们打造的这个软件层将可运行在任何硬件之上。
Pichai和Rubin尽管存在竞争关系,但他们都尊重对方的工作,Pichai说:
我认为这种事(指并行开发两套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除了Google,其它公司完全做不到。
|
正常上班!


|
盘点 Microsoft 十大离职高管:Nokia CEO、HP 副总裁赫然在列
Posted: 28 Jan 2011 02:14 AM PST
盘点 Microsoft 十大离职高管:Nokia CEO、HP 副总裁赫然在列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日前发布文章,盘点了过去十年微软高管离职状况,其中不少高管离开微软后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例如现任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
微软人才流失情况一直很严重。一位前微软人事招聘主管表示,微软从外部招聘的周期通常是两到三年,但同时微软内部也会有不少老臣厌倦压力、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或业绩不佳等原因而离职,也有一些高管选择提前退休。
在这些从微软离职的高管中,有的在其他公司获得了更高的职位,进而从微软招募老部下。以下为Businessinsider选出的过去十年从微软离职后事业更进一步的十大高管:
1、保罗·马里茨(Paul Maritz),VMWare首席执行官
保罗·马里茨于2000年离开微软,这被很多微软内部人士看作是微软人才流失的开始。马里茨曾在微软具有很大影响力,并曾一度控制微软几乎所有产品。但随着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担任微软总裁和首席执行官,马里茨的职责被逐步削弱。
2008年,马里茨担任了VMWare首席执行官,这是微软最重要的企业软件竞争对手之一,因为VMWare的虚拟软件可以减少客户对微软软件的依赖。2009年,前微软工程师马克·卢科夫斯基(Mark Lucovsky)也加盟了VMWare。卢科夫斯基曾表示,当他在2004年宣布将离开微软加盟谷歌时,鲍尔默曾向他掷出一把椅子。
2、格雷格·马菲(Greg Maffei),Liberty Media首席执行官
上世纪90年代,马菲曾在微软财务部门工作,并曾在1997年至2000年担任微软首席财务官。后来他离开微软加盟了有线和媒体公司Liberty Media并担任首席执行官。有报道称,马菲是2009年美国年薪最高的公司高管,当年年薪总额达8750万美元。
3、南森·米尔沃德(Nathan Myhrvold),Intellectual Ventures创始人
南森·米尔沃德1986年加盟微软,曾担任微软首席技术官,而且是比尔·盖茨(Bill Gates)最信任的顾问之一。2000年,米尔沃德离开微软,创办了知识产权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该公司收集专利技术,然后通过资助发明创造或者提供专利授权获得盈利。例如,最近三星和宏达电就获得了Intellectual Ventures所有专利授权,以防止遭到Android相关的知识产权诉讼。
4、布莱恩·瓦伦丁(Brian Valentine),亚马逊高级副总裁
布莱恩·瓦伦丁曾担任微软高级副总裁,负责Windows核心技术长达8年时间,曾以推出Windows 2000而闻名。2006年,就在微软为推出Windows Vista做准备之时,瓦伦丁从微软离职,目前担任亚马逊电子商务平台副总裁。
5、维克·古恩多特拉(Vic Gundotra),谷歌副总裁
古恩多特拉曾担任微软开发者部门的总经理,是微软离职高管中级别较低的。但在加盟谷歌并担任工程副总裁之后,古恩多特拉在多个场合成为谷歌的发言人,并带领谷歌在社交网络领域与Facebook竞争。
6、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Juniper首席执行官
2005年凯文·约翰逊成为微软Windows和在线部门负责人,也就是在Vista研发过程中取代了吉姆·阿尔琴(Jim Allchin)。有消息称,约翰逊曾因收购雅虎失败而与鲍尔默发生冲突。2008年,约翰逊离开微软,并担任了Juniper首席执行官。本月早些时候,微软Windows营销副总裁布拉德·布鲁克斯也加盟了Juniper。
7、克里斯·里德尔(Chris Liddell),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
2005年,里德尔加盟微软并担任首席财务官,2009年年底离开微软并加盟通用汽车,同样担任首席财务官。
8、比尔·维格特(Bill Veghte),惠普执行副总裁
2009年中期,微软任命史蒂夫·西诺夫斯基(Steve Sinofsky)负责Windows业务,这使得该部门内部其他高管心灰意冷,比尔·维格特也在2010年离开微软,加盟惠普负责软件业务。
9、杰弗·莱科斯(Jeff Raikes),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1981年,杰弗·莱科斯从苹果跳槽到微软,并在微软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销售主管、Office和其它商用软件业务总裁等。他被看作是微软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2008年9月莱科斯担任了比尔和美琳达·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不过莱科斯仍然被看作是鲍尔默的继任者人选之一。
10、史蒂芬·埃洛普,诺基亚首席执行官
2008年,史蒂芬·埃洛普加盟微软接替了杰弗·莱科斯,担任微软商业部门总裁。2010年9月,埃洛普加盟诺基亚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除了微软高管之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尽管仍是公司董事会主席和微软最大的股东,但他已经不再负责微软的日常管理工作,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比尔和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慈善事业。微软的另外一位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早在1983年就离开公司。
via 腾讯科技 |
兽兽是个千载难逢的人间尤物!


|
Google CEO 施密特:与我们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只有 Microsoft
Posted: 28 Jan 2011 02:10 AM PST
Google CEO 施密特:与我们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只有 Microsoft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今天表示,谷歌的头号竞争对手是微软而不是Facebook。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施密特称:“微软拥有更多的现金和工程师,以及更广的覆盖面积。我们每天都在与微软竞争。”他还表示,Facebook从未表达对搜索的兴趣,其广告系统也不会与谷歌AdWords竞争。
施密特将于今年4月不再担任谷歌CEO,转任执行董事长。
分析人士认为,施密特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微软是唯一一家能够在搜索业务上与谷歌比拼的公司。然而,Facebook正从谷歌挖掘人才,对互联网流量的影响也日益增强。目前,广告业正经历从线下到线上的重大转型,其中蕴含大量获利机会。但企业不会没有上限地投入网络广告费用;当转变在未来五年间完成后,广告主将选择一个拥有用户的平台。
via 新浪科技 |


|
统计显示2011年微软盈利能力仍远胜于苹果
Posted: 28 Jan 2011 01:48 AM PST
自从2010年5月,苹果市值首度超越微软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到今天两家公司市值差距接近600亿美元,看起来苹果势不可挡,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微软公布了其201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利润达到66.3亿美元,而苹果同期的利润仅为60亿美元,这表明微软的利润率大大超过苹果。
而微软的高利润的软件销售是击败苹果主营硬件的主要原因。
据路透社的消息,上次苹果纯利润超过微软还是在1990年,那时候微软刚刚发布Windows 3.0,而苹果是System 7,时过境迁,微软在传统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苹果则转型为大众娱乐科技公司公司,随着乔布斯的再一次病休,未来的走势,似乎已经逐渐明朗。
via TechCrunch |
前尘往事就像窗外的景色这么过去了……
自知再也不能那样潇洒肆意了……


|
iPad 的开发及营销逻辑
Posted: 28 Jan 2011 01:45 AM PST
最近,网上有一篇很有些热议的帖子,主贴的内容就是大骂了一通iPad的使用不便。我个人也用了这个平板电脑好几个月,的确发现iPad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我甚至用这一句话来形容iPad:果然是一个平板电脑,离开了电脑它就是一平板。这话的意思就是当手边没有电脑(确切地说,是装有同步 iPad软件的电脑)时,iPad装卸软件和文档就变得相当麻烦。再说得过分一点,就是这个数码设备,似乎就不是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设备。
不过,仔细想一下,这其实是一个使用逻辑的问题。iPad的不便,是相对于PC而言的。PC(不是Mac)越是用的时间长的人,便越不习惯iPad 的使用方法。拷贝个文档进去?居然还要联个什么itunes去同步,这在PC上是无法想像的。从最早的5.25寸软盘开始,到今天的U盘,人们在PC的使用习惯上,就已经默认了物理上可以插入各种各样外设的逻辑。当两台PC相遇,交换它们之间的文档,一个U盘就可以了。但当两台iPad相遇,那可就得麻烦一台装有同步软件的电脑出场了(蓝牙对于传输一些稍大的文档体验并不好)。前后差距之大,豆瓣上此君大骂iPad也情有可原了。
我始终有一种怀疑,那就是iPad作为一款平板电脑的畅销,它出现的时间是原因之一:在智能手机大范围开始蔓延之后。做平板电脑苹果不是第一家,但智能手机那种对电脑的依赖性,使得人们在意识中已经开始接受这类使用逻辑。事实上,人们在很多物品上的使用逻辑谈不上对错,只能用一种习惯来解释。比如著名的“QWERTY效应”,说的就是今天这种键盘布局是不利于打字的,但依然很难用更高效录入的键盘设置方式来替代它。无它,习惯尔。
这种习惯形成了一种循环。越多的人习惯这种键盘,越多的厂商就会生产这种键盘。而越多的厂商生产这种键盘,就有更多的人习惯这种键盘。而至于这种键盘布局并最有利于打字效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无论是使用者(需求方),还是生产者(供给方),都是这么玩的。
究竟是使用者在先还是生产者在先?有点鸡和蛋谁先的意思。但不是不可分析。QWERTY键盘的设计思路是为了降低熟练打字员的打字速度,因为早期的打字机色带不能承受太快的录入速度。于是从需求方角度而言,这种故意设置障碍的键盘反而会提高效率(整理交缠在一起的色带很麻烦)。而从供给者而言,历经较长时间的这类需求,使得它们的生产形成了行规,即使到了后来,色带问题解决之后,它们依然如此生产,新一代的打字员即使想学那种更有效率布局的键盘,也没这种键盘可以使用。
PC的根本逻辑是一种开放式的架构,你可以在一台PC上随意安装自己用惯的操作系统,配置自己喜欢的软件,存放自己想要的各种格式的文档。PC还配有一些接口,特别是USB接口,便可以接入不同品种的外设。同时,也有无数的厂商,在生产操作系统、软件、文档以及外设,用户也早已习惯,这种逻辑,不是轻易能颠覆的。
iPad能不能?不太好讲。据说即将出炉的iPad第二代,就配置了USB接口。这是一种向PC逻辑的妥协,这种妥协会不会影响到iPad的生态?这个问句的意思在于,有一些论者认为,iPad这种不方便拷贝东西的特性,使得版权组织很喜欢:不方便拷贝,就意味着不容易盗版嘛。
这就涉及到iPad和电脑的第二个使用逻辑上的不同了。虽然电脑有个人性,但它其实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比如我们可以跑一些公共电脑上一样完成我们想完成的任务:发个邮件,或者是传输一张照片,甚至可以打个游戏(想像一下网吧的那些公用电脑)。不过,iPad不是。我在自己的iPad上可以泡很长时间,但在别人的iPad上不能。iPad本质上,是把“你”和这个设备捆绑起来了。
以所谓合法使用iPad为例,我们都知道它需要绑定一个iTunes帐号,而这个帐号,还可以绑定一个信用卡帐号。这个二次绑定,使得消费者在购买 APP Store里的东西时,完全没有付钱的感觉。它完全不象在PC里买东西那样还要搞一堆的网银设置。这就是iPad的第二个逻辑:iPad=Money(或者说,信用卡)。
有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者开始喜欢上iPad。一项面向2000多名开发者的调研指出,有87%的开发者要为iPad开发应用,考虑到去年 3月这个数字只有50%多一点,这个增幅还是可观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供给者加入,iPad向PC逻辑的小小妥协,以及它极度个性化以至于可以变相成为一种信用卡,iPad会最终形成平板电脑的使用逻辑。
而这种逻辑,通常意义上,我们称之为:行业标准。一如前面提到的PC各种逻辑,归根到底,大部分都建立在微软的标准之上。
via 21世纪经济报道 |
签名档越复杂,人越肤浅!



|
视频站点地图问答概要暨节日祝福
Posted: 28 Jan 2011 01:36 AM PST
发表者:Maile Ohye, 开发者项目技术负责人
原文: Sending Video Sitemaps Q&A holiday cheer
转载自:谷歌中文网站管理员博客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5日 上午12:20
致几个月前参加我们视频站点地图网络研讨会的各位优秀而睿智的读者:请再一次接受我们的礼物:根据“视频站点地图问答”编写的问题概要!
致未能参加网络研讨会的读者:请接受我们的新礼物——问答概要。
无论您有否参加研讨会,都请接受网站站长中心小组全体成员的节日祝福! 
我们的网络研讨会讨论了视频站点地图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几乎涵盖了您提交视频材料时所需要知道的所有知识。
1. 视频的资源/内容能否在其他网站(可能是第三方供应商)上进行托管?例如,我能否使用YouTube托管视频,同时仍然保留视频搜索的资格?
可以,您可以使用第三方托管视频。您的网站上只需要出现播放页面(即标签中的URL)。 和可以在不同的网站或子域上罗列URL。
例如,下面是从有效视频站点地图上获取的代码片段,显示了不同于播放页面的另一个子域所托管的内容:2. 如果我使用YouTube托管视频,谷歌能否验证出我是合法所有者?
目前尚没有办法能够使您作为上载者来证明您就是视频的所有人。所有者身份的验证问题在网络上仍是一个难题,不仅是对视频,而且对几乎所有类型的内容都是如此。
3. 谷歌是YouTube的所有者,那么嵌入YouTube视频的用户是否仍应提交视频站点地图?还有没有这个必要?
谷歌只是将YouTube视为视频内容的一个来源——因此如果您只希望YouTube托管视频获得索引,您就无需提交视频站点地图。不过,如果您将YouTube作为网络视频平台(例如:您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置了播放页面)来使用,那么我们建议您提交站点地图。
4. 谷歌接受并验证一个视频站点地图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提交站点地图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 我们获取站点地图并解析其语法错误。这将在几分钟内完成。
(2) 我们获取站点地图中所引用的资产,执行检查,验证元数据,完成其他复杂任务,最后对视频进行索引。这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您的网站和我们的系统负载情况。
5.视频站点地图或 mRSS中最重要的标签和类别是什么?我应该自行创建自己的类别还是必须符合现有的列表?
目前,最重要的元数据包括标题和说明——这两者都是必须具备的。类别标签是选填项,但是并没有可供选择的列表。
6. 我必须利用HTML5来使用视频站点地图吗?HTML5能够帮助查找吗? 或者,如果我的网站符合HTML5标准,那么我还需要提交视频站点地图吗?
HTML5不改变任何视频搜索原则。我们仍然建议使用视频站点地图,这与您网站使用的标记语言无关。 不过HTML5可以提供帮助,因为类似于video这样的标签可以帮助我们的系统更易于验证页面上存在视频。
7. 如果我使用iframe而不是嵌入视频,谷歌能否找到它吗?
我们不建议使用iframe在您的页面上嵌入视频。
8.能否在一个URL上拥有多个视频?
您可以这么做。不过我们发现,用户并不喜爱这种体验。用户点击视频搜索结果时,他们往往不喜欢被迫在结果页上的多个视频中寻找所需要的视频。
9. 我是否需要专门创建一个 robots.txt文件,以允许Googlebot进行操作?或者我只需要确保Googlebot不会被阻止?
您只需要确保谷歌机器人不会被阻止。
10.我提供了一个缩略图,但它没有被使用。谷歌是否根据我的视频自行创建缩略图?
如果您提供的缩略图是有效的,我们将尝试使用它。如果它是无效的,我们将尝试自行生成缩略图。 我们建议您提供的缩略图至少具备120x90像素。我们同样也接受其他缩略图格式,例如PNG和JPEG。
11.对视频文件的大小有无限制?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通过视频站点地图提交的视频没有任何文件大小的限制。
12.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示视频文件的副本或者关闭视频字幕?
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法,但以后也许会有办法。
13. 如果我使用Lightbox或者弹出窗口来显示视频,它能不能被索引到?
这将根据视频的使用情况及其渲染方式而定,但是你非常重视搜索引擎的索引,那么这并不是最安全的方法。网站站长帮助中心解释道:“设计网站时,请确保不要在视频页面设置任何过于复杂的JavaScript或Flash,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多数情况下,对于Googlebot而言,越简单越安全。 祝您度过一个平安而快乐的假期!
via Google黑板报 |
若水三千,只取一桶!


|
Google CEO 施密特在 2011 年度德国 DLD11 大会演讲视频
Posted: 28 Jan 2011 01:14 AM PST
Google CEO 施密特在 2011 年度德国 DLD11 大会演讲视频
即将下台的 Google CEO 施大爷 Eric Schmidt 出席了1月25日在德国召开的 DLD11 大会,并做了闭幕前的最后一场演讲。演讲开始提到说Google有个不错的好年景,上季度财报也很强劲,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宣布将在欧洲进行一些重大投资,Google公司还计划在欧洲再扩招1000人,其中有数百人就会在这里(德国慕尼黑)工作。

之后施大爷还喷了一堆关于科技进步的老一套,什么CPU速度进化会让手机发展速度比PC快8倍啊,什么未来LTE 4G网络的速度改进啊,CPU+网速会让语音识别和实时翻译更实用啊,什么增强实景啊,什么LBS啊之类一堆有的没的。
点击继续观看完整演讲视频。
点击这里查看原始视频,iOS 用户点这里。
via ITNEWS |
TMD,原来日食是在白天,害老子白等了一宿!


|
Google CEO 施密特:我和 Google 联合创始人在中国问题上不存在意见分歧
Posted: 28 Jan 2011 01:09 AM PST
Google CEO 施密特:我和 Google 联合创始人在中国问题上不存在意见分歧
在今年的Davos世界经济论坛上,施大爷接受了来自福布斯的采访,在采访中施大爷企图淡化 Google 与 Facebook、Apple 等公司的竞争关系。

几乎所有媒体都猜测说施大爷的下台是跟包括Facebook和Apple在内的各家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完败”而导致的,也有说是其在中国的政策导致Sergey Brin的不满而造成的,但施大爷都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只是因为Google要重组管理层,同时强调他的新职位将关注Google的一些外部事务,包括客户、合作者、交易、并购、±、媒体、宣传和市场。
但施大爷不承认Facebook是Google的竞争对手,他说:微软有更多的现金,更多的工程师,更多的全球部署。
Facebook对搜索没兴趣,他们已经明确的宣布了这一点。Facebook用户都喜欢使用Google搜索,Facebook的广告业务不会顶替我们的广告。 是啊,施大爷说的貌似没错,但是广告商们越来越关注Facebook的广告了,Google的广告业务却失去了吸引力。尽管Facebook不会做搜索引擎,但他们已经成功夺取了Google吸引人的眼球,流量已经超越了Google,这是最要命的。
施大爷还称赞了Apple CEO Steve Jobs,同时指出他们两家公司尽管在手机和桌面操作系统有竞争,但依然在一些领域有合作,施大爷也没喷出什么新词,还是用开放对封闭来对比两家公司:他们想打造一个高雅的、有延展性的、封闭的系统,而Google则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做。 via SEL |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
Google 在 GAE 发布全新地图应用 Follow Your World:可订阅指定地点的卫星图更新
Posted: 27 Jan 2011 08:53 PM PST
Google 在 GAE 发布全新地图应用 Follow Your World:可订阅指定地点的卫星图更新
兽兽是个千载难逢的人间尤物!


|
官方Android 3.0 Honeycomb标识横空出世
Posted: 27 Jan 2011 08:04 PM PST
官方Android 3.0 Honeycomb标识横空出世
我们知道 Honeycomb(蜂窝)已经在 CES 上宣布,然后现在 SDK 也放了出来。不过我们还一直不知道 Honeycomb 的标识,会是像很多网站上那种蜂窝图形么?结果让人吃惊的是根据研究 SDK 发现,Honeycomb 的标识不是蜂窝形状的东西,而是一只蜜蜂。这只“蜜蜂”看起来很有特隆风格,不过感觉好像离蜂窝这个名称有点远。但是从超酷的时钟到这个霓虹的 Android Honeycomb 蜜蜂来看,这种风格的确很适合代表这个即将来临的系统。
有点遗憾的这只“蜜蜂”没有像以往一样出现在 Google 的草坪上。如果弄那么一个霓虹 Android 蜜蜂估计看起来会很不错。 |
正常上班!


|
拉里·佩奇领导下的 Google 是升级版还是倒退版
Posted: 27 Jan 2011 07:29 PM PST
拉里·佩奇领导下的 Google 是升级版还是倒退版
Google正在防止自己像其它公司那样落入到官僚主义的蜜罐里,比如Nokia的官僚和缓慢的决策在面对Apple和Android是时候正在交出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
于是Google更换了CEO,Larry Page的上任将带来更快的决策并帮助公司变得灵敏起来。彭博社的Brad Stone刚刚写了一篇名为Larry Page’s Google 3.0的文章,其中强调:
现在到了在Page领导下Google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主题为打倒官僚主义和重新找回年轻时的敏捷身手。 
Stone的文章里说Google未宣布出的新目标其实就是将搜索巨人从困扰很多大公司的“骨架化”问题中拯救出来,他是根据最近一些重要高管会议中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些“大亨”包括:
- 主管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Andy Rubin
- 运营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的Salar Kamangar
- 领导Google神秘产品以对抗社会化网络Facebook的Vic Gundotra
- 主管广告产品的Susan Wojcicki(Google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小姨子)
- 搜索产品主管Udi Manber(在去年10月接替梅姐)
Page在接受彭博社电话采访的时候说:我们需要让各种不同产品领导找时间聚在一起,讨论所有的整合点。
每次扩大公司规模之后,我们都需要让事情依然按照我们的速度、脚步和热情来运作下去。 Google知道当人们问为什么一家公司无法再做出创新或快速的反应的时候,通常答案都不会说因为人不行或产品不行,而是说他们的文化和组织性不行了,而这种无形的“文化”正是决定一家公司生死的重要因素。
对于面临反垄断和各种监管调查的Google来说,明年对他们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钞票印刷机”肯定会继续利用付费搜索全速开动,但这不是衡量Page是否成功重组Google的标志。Page显然无法完全控制这一切,但作为一家公司的领头人需要具备对组织和企业文化深刻的影响力。
Via SEL |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
Google Earth 3D 新成员:Google 总部所在地加州湾区(图+视频)
Posted: 27 Jan 2011 07:25 PM PST
Google Earth 3D 新成员:Google 总部所在地加州湾区(图+视频)
Google 终于把他的老巢搬上了 3D 的世界,加州湾区已经在 Google Earth 中 3D 化了,现在你可以足不出户在 Google Earth / Google Maps 中游览全立体的 Foster City, Mountain View, Palo Alto, Oakland, Redwood City, Santa Clara, Santa Cruz, San Mateo, Sunnyvale 等湾区城市了。

湾区值得看的东西很多,对于 Google 爱好者来说,首选的当然是位于 Mountain View 的 Googleplex 了,你可以清楚的看到 Google 的办公楼群。另外金门大桥,AT&T Park,Oracle Arena,美丽的 Stanford 以及 UC Berkeley 校园也都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好好享受吧。
点击继续观看视频。
点击这里查看原始视频。iOS 用户点这里。
via Googlelatlong |


|
将 Chrome Dev 的 Report an issue 功能变成在线截图软件!
Posted: 27 Jan 2011 07:22 PM PST
[技巧] 将 Chrome Dev 的 Report an issue 功能变成在线截图软件!
两天前,我们 报道了Chrome Dev 分支和 Chromium 加入了 Report an issue (提交问题)的菜单项,在使用该功能的同时,Chrome 会将你当前的窗口完整的截屏,然后发送给 Google,以帮助排除 Bug。

不过没想到的是,使用 Report an issue 生成的截屏竟然可以保存到本地,Twitter 上的 @disinfeqt 昨天晚上分享了这一方法。具体步骤为:在当前页面进入菜单选择 工具 > Report an issue,然后把那个截屏另存为…
这个方法确实够蛋疼的,不过也很雷人!
问题提交页面中的截屏还可以直接拖到桌面上。
via @disinfeqt |
唔 好 咁 串 !


|
谷歌拼音 3.0 公测版上线,加入6 月份邀请用户内测的英文写作助手功能
Posted: 27 Jan 2011 07:13 PM PST
人活着就是为了拼命争斗,承受这紧迫的节奏,日后话当年,也不必悔疚。


|
Chrome OS beta 升级,修复意外静音及 WPA2 TKIP 连接等大 Bug
Posted: 27 Jan 2011 07:09 PM PST
[Chrome OS] Chrome OS beta 升级,修复意外静音及 WPA2 TKIP 连接等大 Bug
专门负责报道 Chrome 更新的官方 ChromeRealease 博客今天首次发布了 Chrome OS beta分支的更新报道。
这次升级让 Chrome OS 升级到了与 Chrome 8.0.522.344 相当的版本,解决了一连串大大小小的问题,尤其是播放音乐到一半偶然会变静音和从睡眠状态恢复后连接 WPA2 TKIP 网络时出现的问题。
目前 Chrome OS 的更新新闻对大多数 Chrome 用户而言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往后出现的相关新闻 Chrome 迷会选择性地进行报道。
via thechromesource |
山下湖(002173)_ 桂林旅游 (000978)_ 金融街(000402)
我站在山顶上向下望,看一片绿波海茫茫~~


|
Apple App Store 惊现 Chrome For iPad 浏览器(组图)
Posted: 27 Jan 2011 07:07 PM PST
Apple App Store 惊现 Chrome For iPad 浏览器(组图)
常 yy Chrome 平板的朋友可以先瞄一眼这个 ” Chrome For iPad ”
最近苹果 app store 上架了一款名叫 Tapu 的 iPad 浏览器,看见第一眼就想 “哇” 一下了,这货怎么长得那么像 Chrome ?

再来一个标签页细节图,会不会真能跟 Chrome 一样流畅又随心所欲地拖放呢?
对了,咱 Chrome 那 Omnibox 地址栏怎么不见了?

除了跟 Chrome 相似外,Tapu 的另外一大特点是高度集成了 Facebook ,此外各种细节的设计也非常有趣,目前售价0.99美元。
via MacStories |
山下湖(002173)_ 桂林旅游 (000978)_ 金融街(000402)
我站在山顶上向下望,看一片绿波海茫茫~~


|
YouTube将向全球网民征集的视频剪辑成电影《Life in a Day》今天起全球热播
Posted: 27 Jan 2011 07:04 PM PST
YouTube将向全球网民征集的视频剪辑成电影《Life in a Day》今天起全球热播
唔 好 咁 串 !


|
企业最不希望员工登录的网站:Facebook 第一,Youtube 第三
Posted: 27 Jan 2011 03:57 PM PST
[行业动态] 企业最不希望员工登录的网站:Facebook 第一,Youtube 第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域名服务商OpenDNS的一份调查报告详细描述了2010年企业最不愿意让员工登陆的网站。这些网站让企业员工浪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企业直接屏蔽掉了这些网站,不让员工访问。这些网站的类别主要是社交媒体、在线游戏和个人电子邮件,它们均以让访客停留更多时间为己任。
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排在第一位的是Facebook网站,约有23%的企业均屏蔽了这个网站;排在第二位的是MySpace网站,约有13%的企业屏蔽了它。下面是企业最不愿员工登陆的十大网站排名。
1. 社交网站Facebook.com – 23%
2.聚友网MySpace.com -- 13 %
3. 视频网站YouTube.com -- 11.9%
4. 弹出广告网站Ad.Doubleclick.net -- 5.7%
5. 微博网Twitter.com -- 4.2 %
6. 电子邮件网站Hotmail.com -- 2.1 %
7. 谷歌社交网站Orkut.com -- 2.1 %
8. 弹出广告网站Ad.Yieldmanager.com -- 1.8%
9. 在线分享和通讯网站Meebo.com -- 1.6 %
10. 购物网站eBay.com -- 1.6%
via 腾讯科技 |
你再封,爷就再也不做站了,谁怕谁啊!



|
Polaris Insights:一款让你能迅速判断网站投资价值的 Chrome 扩展
Posted: 27 Jan 2011 03:54 PM PST
[扩展] Polaris Insights:一款让你能迅速判断网站投资价值的 Chrome 扩展
当你正在浏览一家公司的网站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东西呢?
以下这款Chrome插件Polaris Insights或许会帮你找到答案。

这款插件的使用非常的简单,当你浏览一个公司的网站的时候,激活该插件,你就能立刻得到一个来自Crunchbase,LinkedIn和 Quora总共3家网站的有关该公司的信息。Crunchbase上的信息能让你了解到该公司的融资情况,LinkedIn的信息能让你了解到你是否与这家公司的哪些员工有联系,而Quora上的信息则能让你看到人们对这家公司所提出的相关的问题和答案。
可以说博客人,风投,和销售人员等许多群体都会发现这个插件特别的实用。
大胆的开动你的脑筋吧,下一个超酷的插件或者是创业公司就从你那里诞生了。
via Techcrunch |


|
Google Reader 社区化功能增强:每条评论都拥有独立 URL
Posted: 27 Jan 2011 03:45 PM PST
Google Reader 社区化功能增强:每条评论都拥有独立 URL
也许有人已经发现了,最近Google Reader的评论系统有点小变化。通过“Options”菜单,你可以得到 一个单独的带URL的Google Buzz页面查看所有评论,还可以直接分享全部评论。

只要是你分享的条目,都可以举报某个评论为spam,或者干脆删除某个评论。
Google Reader的群众基础非常深厚,Google需要继续想办法让广大读者们变成分享者和评论者。
via Google Reader Blog |
我叫阿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