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冲击》读书笔记

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吴长城

unread,
Aug 16, 2011, 12:29:42 PM8/16/11
to sociall...@googlegroups.com, 淄博自生长社区, 朱台教育社区, 东里教育社区, google360, 生物教学茶吧, zhouc...@googlegroups.com

托夫勒的这本《未来的冲击》,写的很深入,我觉得很不错。庄老师向我推荐时,读了半个月,可是总是脱脱拉拉,没有来总结,今天总结完,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笔记,这本书的关键就在说:变化有多快,我们如何适应,来面对未来。

附上简单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从人、事物及环境、组织和公司、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解读未来:

img_1338

本书关键词:变化 第三次浪潮 数字化时代 一次性 一用即弃 多样性

*一、人的变化

关键词:变化 动 一次性 用完就扔 组合关系 短暂性 分裂性 适应性

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在讲未来的人,人与人的关系。
随着地、时、人三种加速的变化,社会不断变化,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不能老固定在一个地方,到了新地方,开始熟悉环境,适应周围生活,很快交新朋友,与新邻居熟悉起来,与以往的多数朋友隔断联系,找新工作,快速进入朋友关系,快速断绝朋友关系。
在上面这两种“快速”之间,人的关系更多是短暂的,这种短暂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当然,也需要理性。当然,并不是所有关系都是短暂的,天真、纯洁的、恒久 的友谊也是有的。但短暂是一个大的趋势,快速进入关系,快速适应,我觉得我是很难做到,我还是喜欢老朋友,那种感觉就是踏实、稳定、亲人的感觉……
组合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组合成一个团体,旅游/购物/情人/……而这种关系是分裂的,我只要和他们去旅游/购物/情人,不需要关注他的其他方面。尤其在工作伙伴中体现明显,只需要和他谈工作,与家庭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朋友,《未来的冲击》提到一对夫妻大概稳定的关系保持在7-14个。
那么,普通人面对这种加速的变化,又会有如何的影响呢?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在生理方面,对于普通人来说,变化越快,对健康越不利。例如:研 究表明,人们在遇到家庭变故、搬迁、配偶死亡等,身体受到的负面影响会比较多;在心理方面,对于每个人,适应变动和新事物,都有一个过程,也有一定的适应 性,因人而异。每个人面对如下一些问题:
(1)当一般人受到过度的刺激,会患一种“过劳症”;
(2)面对超载的信息,引起行为的失常;
(3)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很难决策。

*二、 环境及事物变化

关键词:一用即弃 快速过时性  更新换代  短暂性 多样性 暂时性

事物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同时推出多样性的产品,比如芭比娃娃公司,每年推出很多新品,功能增加,更逼真,以往的产品慢慢就被用户淘汰或抛弃。

一用即弃,比如一次性筷子、新娘婚纱,非常便捷。但是,会不会不够环保呢?那就不知了!

除了孩子的玩具外,家里的生活品、汽车、房屋,都具有短暂性,那么,租赁行业将会越来越火爆,很多东西没必要买,只要租来用用就好,反正也会过时。 那女人的衣服岂不是越来越快的会淘汰,那么,他们的衣柜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当然,家里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很多都过时了,你却没有及时把他们抛弃 掉。

那么,普通人的生活会不会也就变得更加随性呢?不用了就扔掉,反正有新的啦!像我这种爱怀旧的人,也可能就是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了!对公司来说,要想立足于自己长久的品牌,可能也比较难!总是需要不断的去改变,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的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三、组织、公司的变化

关键词:官僚组织 层级组织 特组织 小团体 暂时性 小公司 多样化

组织和公司的官僚和层级属性,将会打破,工程和任务是以一种小团体之间进行合作,组织的自动更新和自生长,是必然的结果。这种自动更新包括组织结构的变动,以适应变化的需要。

项目组织的工作一般是几个星期到几年,当计划拟定完成,小组也就解散了。那么,新的任务来了,一个新的组织就诞生了。那么项目管理人员将是未来的热 门行业,任何项目都需要管理。《商业周刊》指出,“未来几年,项目管理人将完全取得优势。”项目管理和任务组织管理的书籍将会很受欢迎,项目管理培训也会 不断出现,层出不穷。

托夫勒还提到,“未来的公司,也会更多样化,小众化,满足多样性需求。”我觉得公司并不会越来越小,相反,公司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少,都会被有实力的大公司兼并,一个公司可以拥有很多品牌,旗下会有很多小公司。

*四、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化

关键词:亚文化 多元文化 多样性 第三次浪潮

工业社会的第二次浪潮,慢慢瓦解,人逐渐走向个性化、多元化,第三次浪潮的信息和知识社会到来。人、时、地的不断变化,人的兴趣多样,价值观多元,当然,口味也多样,文化也层出不穷,各种亚文化的兴起。

*五、未来的教育

关键词:个性化 多样化 家庭教育 未来知识 面向未来 开放学校 开放课堂 微课程 短周期 打破学科

目前,我们的教育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批量化、快速、工业化生产出学生,满足社会普遍的需求。这种第二次浪潮——工业化浪潮的产物,未来必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符合第三次浪潮——知识、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的需求,教育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描述的p226,“改变目前教育制度的组织结构,彻底推翻旧有课程,激发大众以未来为重心。”

我们期待有一种变化趋势: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不必让儿女完全待在学校,而由他们本身在家中给孩子带领和启发学习部分知识,父母与周围学校教师签订 合约,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学生仍然上学,但是为了完成某些社会性活动,协作学习课程等,以及某些由自学/父母/亲友都无法教授的课程等。我们将看到教育将 回到某种限度的家庭教育中。

希望学生能走出学校,与社区/社会接触,参加更多有益意的活动,或者将社会引入到学校,让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将外部人群引入学校,让学校人群走向异质化。

班级会是什么样?

未来学校的班级肯能采用多种编排的方式,而不是现在同一年级同班的孩子,都是一个年龄的孩子,未来可能采用年龄段(6-9岁)孩子在一个年级,课程多样,可以任意选择,每个班级每门课程上课,是不同的孩子。孩子能和不同的人群接触,以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链。

未来的课程和教材?

肯定不只是教科书这一种形式,可能还有网络同步课程,手机终端课程等,视频、音频等的多种多样形式,课程也不仅仅限于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而 是走向多种分科,举例来说,历史只按照年代时间表来讲述历史,为什么不能按照事件、某部历史史诗、《四书五经》来学习历史?课程或教材的面将会更加广泛, 任何目前生活、成长遇到的问题,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程,可能包括海底、陆地、外太空等。大到宇宙,小到毛毛虫,都可以成为课程内容。课程的 时间可以短至1-3周,也可以长至3-5年,甚至发展成一生的职业或爱好,只要学生感兴趣,都可以进行下去。托夫勒说,“未来的课程,一方面必须包含范围 极广的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包括很强的技术、行为,必须使知识与生活技能配合起来,一方面必须在实际环境中发挥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必须借着教育 的功能来塑造环境。”p233需要知识+技术+行为+问题解决的能力。

格乔伊(Herbert Cerjuoy)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白丁,而是那些从未学习过'如何学习'的人。”p231 尤其是那些会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成长的人,快速思考、快速选择的人,才是社会中最有潜力的人。善于适应,并不断改变自己。未来的人必须对未来学有所敏感和 洞察力,"科幻小说,将是未来学的第一课,游戏将是未来学很好的选择。"p237文学作品,勾勒自己的文学自传,给自己未来写一封信,十年后自己会是什么 样,社会环境会怎样等,都可以看成是未来学的范畴。


我们要在未来生活的好,除了通过了解历史,以史为鉴,也可有通过未来学来了解历史,这本书就是著名托夫勒未来学家的力作,写的比较深入,值得一看。

非常感谢庄老师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
吴长城

教育大发现社区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