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要用冷眼兩個字,因為會放煙火的人太多了,無論是做計畫的教授與財團法人,或管計畫的政府單位主管,都希望升官發財,所以把成果包裝得像耀眼的煙
火,報出了許多漂亮數字,到國外參展,在國內辦研討會,轟轟烈烈,但煙火放完,留下了甚麼,除了主辦單位可能爭取到後續計畫外,很多人都成了抬轎子的轎
夫,替旁人白做工·
五年下來,這個計畫不能說沒有一些成果,但時間會說話,我們真要詳細追查這五年所補助的廠商或特別專案,尤其是六百萬元到八百萬元補助廠商的大案子,究
竟有多少開花結果?那可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別的不說,階梯公司在這計畫中備受禮遇,在階梯公司出事之前,多少主事者為著想把產值弄漂亮些,把階梯公司納
入產業,全然不顧它的爭議性,甚至於主持計畫的教授不避嫌的為某些廠商做廣告,這對其他的廠商公平嗎?
去年資策會的統計資料說"數位學習產業的產值有九十億",你相信這個數字嗎?"這個產業的平均個人生產力將近280萬",真的嗎?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
了,某家公司的營業額15億,可是其中有關數位學習的業務可能不到一億,但是計算產值的時候,當局就是用十五億計算的,又如階梯公司,前兩年是數位學習
計畫中的明星公司,前年營業額三十億,是不是也通通算進產值中去了?很漂亮的數字,滿足了大官的胃口,卻扼殺純數位學習業者的生機·
遙想當年(2001年底)大家興奮的討論與期待,希望這個計畫能帶給台灣新的能量與前景,然而如今想來,這是一個沒有根的計畫,為了滿足上級長官的夢
想,一定要想破頭,想出一個網路科學園區,五年下來,這園區的成果如何,大家也有目共睹,第一年、第二年獲得大筆經費參與園區建設的民間公司,而今成果
安在?公司安在,所灑出去的銀子,究竟扶植了哪一個單位?獲益最大的,又是哪個單位?
數位學習國家計畫其實是個分錢計畫,分錢無妨,但要分得有智慧,有成果,若是公平合理,大家欽佩,若是把錢分給富人,使得窮人更苦兮兮,那就會顧人怨,
中鋼公司、緯創公司、台新銀行缺錢嗎?但都獲得可觀的補助!
今天累了,就到此為止,有空再續!
鄒老師講得有道理,以前在網路加值公司服務時也有此感,每次調查全台上網人數時,都覺得數據是硬生生造出來的 -_-|||
然身在數位學習業界的大呆卻不想這麼全然失望,畢竟我頭都洗了一半,除了繼續洗也想怎麼才能好好的洗完。
另外,這些公、私部門會得到委員傾睞的除有大公司的招牌外,會不會他們也在執行上比較直效,比較有power?
6th Sep. 2007 by bigfool
On 9月6日, 下午7時56分, goldred <jingping.c...@gmail.com> wrote:
> 數位學習國家計畫進行至今,將滿五年,很值得大家討論一下
>
回想2002年和同事們追蹤ADL與SCORM的資料,並在國際上領先開發成功SCORM 1.2相容平台,當時以為善用網路上的資訊,即可與國際同
步,而今方知,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遠見至為重要,當初戳破SCORM萬能的迷思的單位,就是CETIS,
我們不能永遠跟在國際資訊後面當追隨者,而當發現方向不對時,勇於割捨,更需要智慧與魄力·若只是為爭取經費而藉助國外機構和學者的力量,以求通關,雖
能短期無虞,長期而言,卻是走錯方向,徒然浪費團隊的時間與精力罷了·
不過,跟著別人走很容易,要自己找出路徑,卻很難·我以前都認為班上同學成為IT業成功人物,是因為他們站對了地方,這兩天,我想到自己所從事的電腦訓
練業,其實也曾有過蓬勃發展的空間與機會的,只是自己的眼光不夠遠,另一方面也缺乏生意頭腦,不能怪自己沒有一個好位置·
是非成敗轉頭空,能夠"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也算是一個新的襟懷與境界吧
> > 數位學習國家計畫進行至今,將滿五年,很值得大家討論一下- 隱藏被引用文字 -
>
> - 顯示被引用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