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名稱定位上是投票指南,有點像工具書的概念,而就網站來說,列出書的目錄當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協助使用者快速"翻書",找到他想要的資料,因此在操作流程設計上最好還是多分幾層去做。
像目前的首頁,我認為會比較像是點了某個(篩選)功能後的第二頁,而給大眾看的首頁,應該要更簡單。因為立委也是有分區的,那麼一開始秀給使用者看的,應該是讓他選擇他所在的區域,而不是一下子就直接列出所有現任立委名單。
如果覺得畫面太單調,也可以在首頁附上具高度參考價值的幾項排行,讓新訪客能夠快速信任這個計畫的資料是簡單易懂的,然後就無意識間去點自己是哪個選區了。(這邊送出的資料也可以統計哪些選區的選民較重視立委品質)
另外在找立委的時候,考慮到多數選民可能已有既定支持的政黨,因此在使用者叫出列表時,能用政黨來區分排序會比較不那麼眼花撩亂 (我的話會試著再把名字修改成用黨徽+統一文字顏色的方式呈現)
總之,操作面是先讓使用者方便找到他該看(想看)的資料,然後在畫面排版上另外穿插一些排名,讓使用者知道自己感興趣的立委在所有人中的表現是排在哪個區間(例如列出前後2名),這樣比較有可能引起使用者去點其他立委的資料去比較到底好在哪、不好在哪,這樣會比較符合給大眾看的投票指南的感覺。
其他就是網頁layout美化的問題,慢慢改版即可。
Rho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