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理論矛盾、任君選擇
名心理學家Carl Rogers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論已經落伍了好久,只是一般人還沒有察覺,[iii]他說﹕「佛洛伊德心理學理論的基礎又沒有證據、又強詞奪理,我想人家慢慢就不耐煩了。」[iv] 如果心理學的兩個大頭頭的意見不同,其他心理學家呢?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一)潛意識和無意識
現代人,基督徒與否,大概都會認為人有潛意識和無意識,似乎這是一個真理,一個事實。
可是,一位名心理學家Rollo May卻不同意,他說﹕「現在的人常常用無意識來辯解人的行為,簡直是可惡之極」,以至人逃避自己的真正面目,無意識不過是「一個方便的藉口,可以用來解釋任何因果關係,或者是一個儲存庫,你可以從其中找到任何行為上的解釋。」[v] Rogers也說﹕「無論我同意佛洛伊德的無意識觀念與否,這個觀念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意義。」[vi] 《TIME》報導,最新心理學派Cognitive Therapy 的奠基人,心理醫生Aaron Beck也認為佛洛伊德的潛意識觀念沒有科學證據,棄之如敝屣。[vii]
……
(三)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許多實證(Empirical)研究,尤其是學術界研究子女離婚適應之泰斗——華勒絲汀(Wallerstein)博士,根據三十年的追蹤研究,清楚地指出離婚的確會對子女身心發展帶來影響深遠的傷害。
然而婚姻學界還有另外一些學者,也提出證據,認為離婚並不一定會給子女身心帶來永久性的傷害。例如,哈瑟林頓(Hetherington)博士研究了將近二千五百名的離婚子女,雖然她並沒有像華勒絲汀博士那樣花了那麼多的時間與離婚子女面談…但是哈博士研究樣本的"量"卻遠遠超過華博士。
兩位研究者的著眼點不太一樣,而她們研究出來的結果也大相逕庭。」於是,報導這兩個完全相反的研究的黃博士說﹕「以上這些研究,各有其道理,很難說誰對誰錯。」[xvi]
(四)同性戀
同性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說明心理學理論因時代改變,心理醫生Satinover報導說,早在1963年,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簡稱APA)認為同性戀的是疾病,同性戀者是情緒受困擾的人,但是因為政治原因,1971年,APA投票決定以同性戀為正常,沒有反對票數,所以修改《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以反映這個決議。1994年,APA進一步表示,他們不讚同任何專業人士幫助同性戀者去改變生活方式。[xvii]
既然心理學家們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能一致,以後在教堂內聽到心理學理論的時候,請你不必馬上相信,因為大有可能另有反對的意見。
全文請見﹕「心理學有多可信?」(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trustworth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