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看黃維仁「愛情心理學」
張逸萍
「愛情心理學」到底是講什麼的呢?有什麼不合聖經之處?
(一)「人人都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應用在愛情上
黃維仁博士解釋說﹕「每個人的長成過程或多或少都受了一些心理創傷。有的父母只會批評,不懂鼓勵……危害心理的健全發展。」[3] 愛情「可以滿足我們心底深處的需要、醫治過去留下的心靈創傷……我們潛意識中要求配偶成為自己從未有過的『完美的好父母』……心理上退化為嬰兒狀態……婚姻之中的兩個『大嬰孩』……千方百計地『討債』,要對方負責再次使自己快樂起來。」
也許我們可以更簡單地概括黃維仁博士的「愛情心理學」,就是﹕我們從小受到父母傷害,所以預期婚姻關係有治療彌補作用,但事與願違,於是產生更多磨擦。
本網站上已經有文章談及這理論不合聖經之處,請見﹕
「你活在家庭傷害的陰影中嗎?」或
《心理學偏離真道》 第九章「原生家庭探討論﹕你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嗎?」
(二)從邏輯常理角度考慮
現在讓我們從邏輯角度考慮黃博士的教導﹕每一個個案,除了從「原生家庭傷害」來解釋之外,應該還有其他解釋辦法。試想﹕
1。討債——黃維仁博士說,我們都因受了父母傷害,所以要求配偶對自己好、為自己療傷。
這一點很容易看得穿,因為人人都有自我中心的罪性,所以要求別人,忘記要求自己,把父母扯來鞭屍,是不公平的。相信基督徒與否,都會同意這一點。
2。移情——黃維仁博士的例子﹕配偶無意間說了一句:『你真沒用』,於是這人就想起童年被父母嚴酷指責,重新經歷了譏諷的痛苦,於是暴跳如雷。
我們可以這樣推理﹕任何人都曾經多於一次被人指責「沒用」,不是嗎?為什麼只有父母講的話才傷他的心呢?
3。強迫性重複——黃維仁博士在上邊的例子﹕有些男士對溫柔體貼的淑女毫不『來電』,但卻深深迷上冷豔高傲,的女性,因為這些男士選擇和母親一樣的女性。
我想,除了使用「強迫性重複」解釋之外,大有可能有其他合理解釋,例如﹕這位男士可能只喜歡漂亮的女人,但老是追不到手。
(四)新紀元思想
最後,最可怕的是﹕「人人都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其實也是新紀元思想。
請見﹕「《邪魔登講台》例子﹕不健全家庭傷害」(務請必讀),然後再請讀 《邪魔登講台》。
如果同一個理論,被基督徒心理學家宣揚,又是邪靈所教導的,弟兄姐妹們,你不關心嗎?
全文請見﹕「基督徒看黃維仁『愛情心理學』」(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love_psych.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