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

46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

unread,
Apr 10, 2016, 6:34:24 PM4/10/16
to 異端及錯誤神學

羅馬天主教對『稱義』的誤解


改教者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在《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花了整篇第六章,駁斥羅馬天主教徙因為反對因信稱義而發動的誹謗。

下面是我對天主教反對我們的信仰的四點的回應﹕

(一)「唯獨信心」破壞善行,助長罪惡。

真基督徒的生命中有善行。善行不能拯救人,但它是已經稱義的信徒所結的果子(弗二10;多三8)。有罪的人沒有什麼可以獻給神,正如一個在受審中的謀殺犯,不能因許諾做善事,而減輕或扭轉他的刑期。人非有得救的信心,不能得神的喜悅(來十一6)。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創造了這個短句﹕「我們唯獨靠信心得救,但得救的信心不會獨自而來。」聖經講得很清楚﹕善行不能救人(羅三20;加二16;弗二8-9;提後一9;多三5);事實上,它廢掉稱義的恩典(羅十一6)。但這不是說,信徒生命中沒有善行。真正的信徒在生命中有善行的證據(約十五5;多二14),又努力去服從基督的話。羅馬天主教分不清『稱義』和『成聖』。

(二)「唯獨信心」破壞功績,妨礙善行。

所有假宗教都以相同的動力運作,就是人必須努力贏得神的青睞。根據聖經的基督教完全不同。它宣稱﹕我們的動力和動機,都來自神所成就的,被真信徒接受(約壹四19)。信徒稱義之後,從罪的奴役中得釋放(羅六17),他們得到一個新心(結三十六26),他在基督裏是新造的人(林後五17),得著神的義(羅五18)。

(三)使徒沒有提到功績,是錯的。

我們在多卷聖經書信中,不斷看見一個模式,就是前半講講教義,後半講行為。以弗所書是最清楚的例子,它的前三章是正確的教導(orthodoxy),最後三章是正確的行為(orthopraxy)。第四章1節有一個清楚的轉變﹕「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保羅再接著描述真正信徒的合一和新生活(四章),怎樣在愛中行事和愛配偶(五章),最後,進一步談到父母、子女、主人和奴隸的角色,還講到我們在神的全副軍裝所得的力量(六章)。

(四)「公義得來太容易」是一個誤會。

那些相信救恩是容易的人,沒有虛心地認識到,上帝為信徒所作的偉大犧牲。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賽六十四6),有如判了罪的重犯所能獻給公義法官的。

要獲得神的義不是容易的,我們永遠不會充分了解基督在永恒的這一邊所忍受的。耶穌說﹕「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七14)當尼哥底母問耶穌,怎樣才得重生(約三4),耶穌回答說﹕「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三7-8)從始至終,救恩是神的作為。

全文請見:「羅馬天主教對『稱義』的誤解 」(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cul…/cat/justification.htm

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

unread,
Apr 10, 2016, 6:35:18 PM4/10/16
to 異端及錯誤神學

天主教的七個聖禮是否合聖經?

張逸萍譯自「Are the seven Catholic sacraments biblical?」

http://www.gotquestions.org/seven-Catholic-sacraments.html )

permission via GotQuestions.org

「聖禮(Sacraments)是恩寵〔天主教慣稱恩典為恩寵〕的外在記號,是基督為我們的聖化〔天主教慣稱成聖為聖化〕所設立的。」(取自《天主教百科全書》)羅馬天主教教會教導說,雖然神不需要有外在記號(聖禮)而賜人恩寵,祂也選擇要藉著可見的象征而賜人恩寵。既然神這樣做,人若不利用這個上帝提供的辦法,以獲得聖化,就是愚蠢了。

羅馬天主教會說,有資格作為聖禮,它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外在的,就是,明顯能察覺的聖化恩寵的記號;(2)授予聖化恩寵;(3)透過上帝的組織,或者更準確地說,來自神人耶穌基督。因此,聖禮不僅僅是一個象征,而實際上能向人賦予神聖的恩典。羅馬天主教會認為,他們所有的七件聖事都是由基督自己建立的,就是﹕

(1)聖洗(Baptism),天主教說,它可除原罪,注入聖化的恩典。

(2)懺悔(Penance),人向神父懺悔自己的罪。

(3)聖體(Eucharist),被認為是實際上接受和耗用了基督的身和血。

(4)堅振(Confirmation),被教會正式接納,又有聖靈特別的恩膏。

(5)傅油(Anointing the sick),當神父進行這儀式,他以油膏病人的額和手。這不僅能治愈身體,且有赦罪之恩。當對一個垂死的人進行這個儀式,它被稱為臨終傅油(Extreme Unction)。

(6)聖秩(Holy order),神職人員的按立典禮。

(7)婚姻(Matrimony),能為夫婦提供特別的恩典。

……

羅馬天主教認為有兩個主要的聖禮——聖禮和聖體,是必須的,能叫人得永生。因為天主教相信,聖洗是救恩所必須,天主教徒堅持嬰兒洗禮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在聖經裏,找不到一處的經文,吩咐我們這樣做。有一些天主教徒用使徒行傳十六章33節為一個可能的例子,因它說,腓立比的禁卒「和他全家的人」都受了洗。但若考慮這經文的上下文,我們留意到兩點﹕

(1)當禁卒問保羅,他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保羅並不是說,「當信主耶穌,又受聖洗和領聖體」;反之,保羅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31節)因為,我們看見,信心是救恩所必需的因素。據了解,信主的人會受洗,但是受洗不是救恩所必需的。若是這樣,保羅就會在他的宣教旅程中更重視它(林前一14-18)。

(2)我們看見這個「家」不可能包括嬰兒或幼童,正如在34節所講的,禁卒「和全家……信了 神」,嬰兒和幼童不能以同樣的方式信靠神。

一次又一次,在整本聖經裏,信心,不是信心加上洗禮,被認為是人獲得救恩的辦法(約一12,三14-16;弗二8-9;羅三19-26,十9-13;等等)。

至於聖體(即聖餐或擘餅),羅馬天主教教會清楚地講明,他們照字義接受約翰福音六章54節,當耶穌說﹕「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問題是,相信耶穌這話是照面意思,不符合該段落的上下文;耶穌一再指出,對祂和祂將為贖人的罪而死,有信心,很重要。(見﹕約六29,35,40,47,還有約翰福音二十章31節所指出整個約翰福音的信息。)〔譯按,請參考﹕「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聖體聖禮、變質說 」。〕

……

我們所需要的一切恩典,都在我們憑信心,信靠耶穌為救主,那一刻得到了。(弗二8-9)在真正相信的時刻,神所賜的救恩,是祂唯一呼籲我們接受的。這救恩是憑信心接受的,非因遵守儀式而得。所以,雖然這七事聖事都是「值得做的好事」,但從聖經上下文去明白,這七件聖禮能「授予聖化恩典」是完全不合聖經的。

全文請見∶「天主教的七個聖禮是否合聖經?」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cults/cat/sacrament.htm

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

unread,
Apr 10, 2016, 6:37:06 PM4/10/16
to 異端及錯誤神學
請到天主教的「宗教交話」(http://www.catholic.org.tw/cirpcu/main.htm)網頁,左邊有一個上下移動的圓形圖畫,點擊它,你會看見一幅圖畫,你就大概知道,為什麼我無法接納天主教,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On Sunday, April 10, 2016 at 3:34:24 PM UTC-7, 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 wrote:

走出邊緣人格障礙-以生命見證神

unread,
Apr 11, 2016, 7:07:40 PM4/11/16
to 異端及錯誤神學
哈哈哈!我曾經親自去過一間天主教會聽到一位神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佛教徒都可以得救!」他們認為這是天主給教會以外的人的拯救方式。其實這樣的觀點與傳統天主教的觀念「教會以外無救恩」有矛盾囉!

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於 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 UTC+8上午6時37分06秒寫道: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