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评员的一切

9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35:54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網絡打手公司”如何操縱輿論翻雲覆雨
发布: 2010-4-16 08:33 | 发布者: 推介 |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作者劉天笙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


記者在網上隨機查詢到一些網絡公關公司後,以客戶身份跟他們進行了接觸。記者通過QQ告訴對方,目前自己所在的公司正在參與一個項目的競標,一家在業界
知名的大客戶是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希望這家公關公司在競標關鍵期間,炒作對手的負面新聞,讓對方處於被動。
某網絡行銷公司行銷總監回覆說:“只有兩、三萬的預算,收集一下(競爭對手的材料),找到比較惡性的點,單獨做一兩個(負面消息),挑一兩個重點論壇把
這件事炒起來,網上最近兩周左右,它的負面資訊能增加到五六百條。最後能達到的效果是:從百度、谷歌搜索,基本上前幾頁全是它的負面資訊,時間在一兩個
月之內,這是能達到的最好效果......操作起來沒有任何難度。”

他還建議說:“從企業集團構成、內部管理,要不就說它的資金鏈,這是影響一個企業比較致命的東西,讓人人心惶惶,要不就誰跟誰非法勾結,內部員工爆料黑
幕或者說在飲食上做手腳。”
這位行銷總監說:“我自己的版主就不下百個,所有門戶網站各個版主的聯繫方式基本上我都有,我每個員工手底下都有四五個版主號,在維護著四五個這樣的版
塊。”
版主把主帖發出去後,怎麼獲得成百上千的網友的注意,進而營造出一個話題事件?實際上,幾乎所有網絡公關公司都必須雇傭大批人員來為客戶發帖、回帖造
勢,這個工作常常需要成百上千個人共同完成。那些臨時在網上徵集來的發帖人在行內被叫做“水軍”。

某網絡行銷公司一位行銷總監說:“給我兩周時間,我可以給你集十萬人。水軍是共用的,你在論壇上、網頁上看到的東西,毫不誇張地說,應該有30%至
40%是這樣的(網絡行銷)公司推出去的。”

記者進入到招募“水軍”工作的群裡,就像來到了一個火爆的集市。不時可以看到群主發任務的通知,這些任務一發出來,在幾十秒甚至十幾秒的時間裡,就會被
群裡的人一擁而上全部領完。

在“能者居上”的群裡,一個網名叫東琪的群主一次性給了記者10萬條的任務,要求在各大論壇回帖,並在十日內完成。他還告訴記者:3天后先付1000元
定金,剩下的9000元20日一次結清。短短10天,一個“水軍”回復十萬條帖子,就能快速賺到1萬元。

只要有時間上網,再加一點點耐心,就可以輕輕鬆松每天賺取幾十到幾百不等的外快,難怪有人躍躍欲試。而一些行銷公司不過幾個員工,就號稱自己手下有“十
萬水軍”,這樣看來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家公司的行銷總監說:“我們手下有20個團隊,每一個團隊都是一個群,每個群裡面至少有50人,每一個人在全國的各大論壇都有很多ID號,這是我們
能控制的,因此我們能在一夜之間讓企業的正面消息在網絡上滿天飛。”還有的說:“有新聞性的一些負面東西,我們可以幫你們無限擴大,可以在一個晚上讓你
們競爭對手的(負面)消息鋪天蓋地佈滿整個網絡……引導著網民順著咱們的方向去走。”
根據這些網絡行銷公司的說法,他們通過各種手法,幾乎控制了國內所有的主流論壇,對於輿論的操縱,真是做到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某網絡打手公司的媒介還表示,接洽過很多大品牌客戶。甚至還得意地告訴記者,經過一系列造勢,他們甚至為客戶成功影響了法院的判決:“期待當代包青天評
判,話題的矛盾性都是非常強的,相當於在網絡上造出了輿論,逼到一個風口浪尖上,國家不得不判,我做到的是讓2.2億網民全知道這事,五萬元短平快,
300家論壇是最核心最積累人氣相當於集中了,50%網民在上面。”

一位在一家“網絡打手公司”工作過的前員工告訴記者,“水軍”在行內也被稱為“五毛黨”,這裡面有學生、兼職員工或者社會閒雜人員,魚龍混雜,但是在公
司內部,卻有明確的分工合作,按帖拿錢。

一位曾在“網絡打手公司”工作的“媒介”介紹:“接到一個案例以後,先由策劃人員策劃,有專案經理監管整個流程,有人專門寫帖子,之後交給媒介,媒介根
據帖子的內容來選擇要發佈到哪些論壇,然後再把帖子交給論壇的版主和下邊的水軍。”
一個打壓對手的帖子,甚至是一個誇張得變形的故事,就是這樣被形形色色的網絡打手包裝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而為了這樣的效果,一些客戶正在不斷地加入進
來。
億萬網民,就這樣跟著這些網絡打手的指揮棒來貢獻點擊率,並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導和操縱,甚至無意中也成為打手的工具。在業內,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從最新的統計資料看,2009年互聯網廣告市場預計有200億元規模,但我們無法確切瞭解其中有多少收入用在了打壓對手和不正當競爭上。
“發一篇新聞帖子是300元,發一篇名人博客2000元,發一個論壇帖是3000元。”

據業界的普遍預期,在未來的5至10年之內,網絡行銷將會成為最有行銷力的手段之一。如果沒有相關的法律來規範遊戲規則,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本來值得期待
的網絡行銷產業會走向何方,又會帶給我們一個怎樣的網絡世界。(《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focus-on-learn...@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focus-on-learning-en...@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focus-on-learning-environment?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37:35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網絡打手公司”:打砸搶的紅衛兵再現
发布: 2010-4-15 12:10 | 发布者: 推介 |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作者劉天笙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


有種說法:如果按照對黑社會的界定,當年的造反派紅衛兵都是黑社會組織。打砸搶抄家綁架殺人等等惡行,有過之無不及。
1966年6月3日,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張承先為組長的工作組進駐北京大學,代行黨委職權;中央也決定並向各大中學校相繼派出工作組。但此時一些學生自
行設立“打鬼台”,四處揪人,並且有社會上的壞分子混入,仍很難控制局面。張承先回憶道:

“據當天下午匯總的情況統計,前後有六十多人被揪鬥,多是一般幹部,被鬥者頭上戴高帽,臉上塗黑墨,身上貼大字報,罰跪,揪頭髮,撕衣服,拳打腳踢,遊
鬥。更加惡劣的是,還發生了多起污辱女同志的流氓行為。經查明,在這場亂揪亂鬥事件中,有四個人行為惡劣。一個是庶務科工人劉佳賓,此人原是國民黨黨
員,當過國民黨部隊的上尉連長,被我軍俘虜後,隱瞞身份混入我們內部,上星期就曾帶頭打過三個人,這一次又是他第一個帶頭打人。還有一個人在三十八齋前
參加亂打亂鬥,我到場講話後,其他人都表示要聽‘毛主席的話,按照黨的政策辦事’,並隨即散去,而此人卻在散會後兩分鐘不到,又揪來個女同志進行亂打亂
鬥……問他是哪個部門的,他說是北大附中的。經查附中並無此人。後查明,此人名叫修治才,一九六二年因偷竊被開除,現在沒有正當職業。”(《張承先回憶
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134-135頁)

如果將紅衛兵造反派成為黑社會組織情有可原但並不準確的話,那時至今日,在官方媒體鋪天蓋地鼓吹“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和“和諧中
國”、“盛世中國”的喇叭聲中,中國“黑社會”早不再專屬於《教父》等海外影片和杜月笙、黃金榮的歷史演義了,而是中國民眾每天必須面對的現實:罪惡之
手滲透到了能源、交通、建築以及各個民生領域。
黑社會組織不僅機構嚴密,裝備精良,出手斃人性命,動輒讓人“人間蒸發”,而且野心膨脹,不斷向更高更廣的政界商界滲透......
這是當代“三合會”:黑老大、老闆、官員稱兄道弟,他們不是市井“混混”,他們是企業老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隊長、局長甚至市長。
經過20多年在中國的“落地生根”和“融會貫通”,互聯網在中國也儼然成為一個充滿語言暴力,猖獗色情和利益惡鬥的江湖,多少人利用網絡挑動對立,抹黑
誣謗,渾水摸魚,公報私仇,趁機漁利。尤為一提的是,“網絡黑社會”和“網絡打手公司”等網絡公關灰色產業鏈的猖獗——他們操控網絡輿論,對實體社會施
壓、攻擊。甚至有人暗地聲稱,只要花錢就可以網上造勢左右法院的判決。
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報導,2009年7月份,奇虎360公司正式推出了一款免費殺毒軟體,承諾永久免費殺毒服務,這個舉措讓奇虎360立刻成為了殺毒
軟體行業裡最搶眼的角色,但是,一個有關奇虎黑幕的質疑也接踵而至。7月29日,一篇名為“奇虎離職老員工的告白”的帖子頻繁出現在各大論壇,作者通過
自己離職經歷,曝出“奇虎暗中搜集使用者的隱私資料”等種種問題,帖子一出,就迅速吸引了數十萬的點擊量和回帖。
讓360公司感到蹊蹺的是,為什麼像員工爆黑幕這樣的帖子能夠在一夜之間就覆蓋了幾百家論壇,而且總是能引發不可思議的回帖量。奇虎360公司技術人員
發現,其中很多帖子呈現出一些值得琢磨的特點:比如說,這些帖子基本上都出自新註冊的用戶,發帖之後就再也不會使用,而且內容一樣的攻擊性回帖,會同時
出現在好幾個論壇。
奇虎360公司工作人員:“短時間發很多貼,而發貼內容基本上一樣,是同一個IP,是同一秒發的。”

奇虎360公司公關總監屠建路說:“普通網友是不可能做出來的,就發一篇帖子,然後在短短的幾周內,就迅速去擴展到,蔓延到數千個論壇裡面,這個我覺得
應該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種網絡黑社會,因為只有專業組織在背後推動,才有可能會出現這種結果。”
事實上,這僅僅是眾多網絡攻擊事件中的一個。從殺毒軟體的口水戰到“封殺王老吉”事件,從“康師傅”的“水源門事件”到打得不亦樂乎的真開心和假開心,
網友發帖,回帖,指責甚至謾駡攻擊,讓互聯網這個虛擬的世界冒出了真實的火藥味。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呂本富指出,按照正常的傳播規律,一個熱點話題在網上的傳播高峰正常為三天,在三到五天后,如果突然再次出現傳播的高峰,
又沒有特殊的原因導致舊話重提,這樣的高峰就極可能是人為推動上去的。經分析,一度被熱炒的王老吉添加門、360離職員工曝黑幕,以及康師傅水源門等事
件,都明顯存在人為操作的痕跡。
呂本富告訴記者,普通人以為因偶然曝料或者媒體曝光而出現的熱點話題,其實大部分是被一股潛藏的勢力操縱的。近幾年,傳統廣告公關業務正在迅速走向網
絡,網絡行銷業務應運而生。但是,其中一些以“公關公司”或“行銷公司”名義註冊的公司,不僅能為企業提供品牌炒作、口碑維護等服務,也能按客戶指令進
行密集發帖,達到詆毀、誹謗競爭對手的目的。最近三年來,這股勢力群體越來越龐大。他們暗中操作,説明客戶打擊異己,攻擊對手,因此又被稱作“網絡打手
公司”。(摘自明鏡出版社《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之11)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38:40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党校阵地》网评员管理办法2010-01-22 02:26:00

中国衡阳党建网 http://dx.hydjnet.gov.cn/News_View.asp?NewsID=28290


《党校阵地》网评员管理办法

2010-1-8 8:43:42 访问量:714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党校阵地网评员队伍建设,规范网评信息发布,积极引导网上舆论,使党校阵地网页更好地服务党校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党校阵地网评员。
第三条 党校阵地网评员由衡阳市委党校办公室实行统一认定与管理。
第二章 网评员条件
第四条 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
第五条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善于运用网络语言,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文字功底。
第六条 了解党校工作,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网络应用软件。
第七条 接受党校阵地网页业务指导。
第三章 网评员职责
第八条 在党校阵地网页发表评论、跟帖或原创评论文章,特别是对党校动态和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要主动发表评论,客观公正评述,积极引导舆
论。
第五章 网评员管理与奖励
第十五条 通过网评员管理系统,或以QQ群、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加强网评员业务学习与培训。
第十六条 网评员在党校阵地上发表的评论按月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在网页公告栏里公布。
第十七条 网评员补贴。评论奖励0.1元/篇,每月奖励不超过100元,每半年计发一次。
第六章 信息安全
第二十条 网评员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一旦发生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市委党校将按相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衡阳市委党校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不对外公布,仅限于网评员掌握。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即日起实施。
2010年1月8日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45:17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http://www.slideshare.net/webfee/ss-1940358 黑龙江信息港网站泄露出的表格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46:32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五毛黨”網評員是歷史進步還是專制變種?
发布: 2010-4-12 14:16 | 发布者: 推介 |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作者劉天笙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


網評員還常被網友稱之為“五毛黨”(或“五毛”),是帶有明顯的負面色彩和諷刺意味的。一般是為了象徵性地諷刺網絡評論員每發一貼能掙五毛錢。

網上普遍流傳,“五毛”一詞是由長沙市委外宣辦選聘的網評員的工資而來。網上流傳的2006年初安徽省宣傳部《關於南昌、長沙、鄭州宣傳文化工作的考察
報告》中稱,2004年10月開始,長沙市委外宣辦選聘網評員,底薪600元,按發貼量加薪,每發一帖,鍵入“網絡評論員管理系統”進行統計,每帖五角
錢。按此說法,“五毛”一詞一開始是確指某些網絡評論員的每帖工資數。
對於“五毛黨”這個高頻詞彙,一種觀點認為:網絡評論員職業不一定是按照一個貼子五毛錢收取工資,因此“五毛黨”一詞屬人身攻擊的借代,而且往往最終導
致謾駡。“五毛黨”一詞在使用時,從字面意思看,是將他人的思想視為通過廉價的利益換取的商業活動的結果,這是對一個人人格的否定與侮辱,這個詞在被使
用的大部分場合帶有相當的人身攻擊的味道。部分網站的管理規定明確指出禁止使用“五毛”的稱謂基於以上原因。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現代社會提倡包容,但當局大量逮捕異議人士,而且一些素質較差的網評員經常採用謾駡和人身攻擊的方式對付不同意見的網民,所以網評員
也被廣泛受到諷刺。因網絡評論員以藏匿真實身份以普通網民發言,故造成部分未被雇傭但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人士也會被認定為“五毛黨”而受到嘲諷。

一些中國官方媒體認為,網絡評論員在維護中國社會穩定,消除網絡謠言,促進政府與民眾溝通,建設和諧社會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例如據新華網報導,河南焦作
一個網民因為不服交警處罰,在網絡上散佈了惡意詆毀交警的謠言,被網評員發現後及時闢謠,維護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有政治評論家認為,主要進行於各大論壇的輿論引導工作說明,網絡時代的中國政府願意遵從論壇的規則,與意見不同的網友進行辯論,而不是使用慣用的言論管
制,說明中國政府的執政思維已經發生了變化,並朝進步的方向發展。

中共海口市委黨校的王天意在《網絡輿論引導與和諧論壇建設》書中認為,網絡評論員對網絡言論開放的態度,對網民心理的瞭解之深,與一些對網際網絡不瞭解
且頑固不化的官員、學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但絕大多數網友認為,無論出於什麼理由,都不應當為了金錢利益而發表自己原本支持或者反對的觀點,在相當多的論壇社區,網民通過非常惡劣、極端的語言表
達對網絡輿論引導政策的仇視;在每一次令人矚目的社會事件背後,網絡討論中都存在著互相猜疑、甚至暴力言論的現象。有網友認為,這正是由於政府部門雇用
網絡評論員,並放任中國官方對網評員的報導流傳所造成的惡果,並認為這種相互猜忌妨害正常討論所造成的社會破壞,已經遠遠超過了網絡輿論引導策略潛在歪
曲事實可能的威脅。他們認為,網評員這種不正當的討論方式同時給普通網民樹立了很壞的模仿榜樣。

限制網民談論“網絡評論員”現象,則是因為懼怕引發更加敏感的議題。正如其他醜聞,“網絡評論員”的議題本身在中國大陸的論壇被限制討論,在任何論壇,
造成影響力的討論主題將會被刪除,或禁止回復。許多民眾亦認為其控制並不一定能夠達到審查機構的初衷。
如果說紅衛兵小將們是因被狂熱的個人崇拜吹暈了幼稚的頭腦,而留下種種劣跡,為人所厭惡並多少為其感到遺憾(很多紅衛兵後來上山下鄉,歷經坎坷和磨難,
一生中最好的光陰蹉跎度過)的話,那“五毛黨”拿著納稅人的錢在網上為政府“吹喇叭”、“抬轎子”並排斥打壓“異己”的做法則更是讓人不齒。

青年作家和時尚賽車手韓寒曾談及五毛黨說:“人家覺得政府很無恥,怎麼有這麼多網評員啊五毛黨啊,相反我從來不覺得這個無恥,我覺得這是被允許的,就像
你要讓你的朋友來捧場,政府不同的是,他們發錢,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不要到最後,你發現說不過人家,就什麼國新辦啊、中宣部啊都出動了,這就難
看了。最後全國上下只剩下一種聲音,空氣裡飄散著幽怨和悲壯的迴響,這個真沒有必要,他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他們很多部門還是太老了,辦事的方式、手法
停留在二三十年之前。他們的公關太差。”(摘自明鏡出版社《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之十)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47:54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一位專門“喝彩”的優秀網絡評論員
发布: 2010-4-11 08:57 | 发布者: 推介 |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作者劉天笙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


網絡評論員一般要根據發帖量進行考核,並予以獎勵。例如,根據湖南大學網絡評論員隊伍管理意見可知,該學校網絡評論員的季度工作任務為:

1. 加強正面宣傳。配合學校的重大部署和重點工作,在BBS上發表專稿、特稿,加大正面宣傳力度。著重宣傳學校在努力實現成為“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特色
鮮明的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型國內一流大學”目標過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原則上網評員每人每季度發佈正面宣傳評論稿件不少於1篇。
2. 及時批駁不實言論。網評員要對言論撰寫有深度、有說服力的稿件,用事實說話,後發制人。原則上網評員每人每季度發佈正面評論引導文章至少2篇。
3. 引導論壇輿論。網評員要堅持堵疏結合的工作方針,經常登陸影響較大的校園BBS,如湖大BBS,網大校園論壇,愛晚紅楓——湖大論壇,望麓自卑
BBS等,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針對師生關心的熱點、焦點,與其進行平等交流,吸引學生點擊和跟貼,幫助師生瞭解事實真相,提高師生辨別是非的
能力。網評員每人每月發佈正面引導帖子不得少於20條。
4. 網評員要圍繞學校的各種重大突發事件,及時上網瞭解資訊,做好正面引導,壓縮謠言傳播空間,調控輿論,掌握主動。

對於表現突出,引導得力的網評員,會給予獎勵。例如新華網2007年度優秀網評人評選,共有10名評論員獲獎,他們分別是:余豐慧,李克傑,亦菲,郭松
民,趙志疆,石飛,愛琳(譚浩俊),毛建國,陳一舟,倪洋軍(排名不分先後)。其中獲獎人亦菲的“喝彩”系列網評以頻頻為弘揚主旋律和和諧社會喝彩
而“聞名”,他被揭發,發一篇文章可從其發表的網站上拿四五十元的稿酬。
“亦菲”得到網民熱議最初源自一篇“喝彩”文章。2009年4月30日早上6時,墨西哥航空公司AM098航班如期抵達上海浦東機場。5月1日,亦菲針
對此事在東方網上發表文章《為墨西哥疫區航班如期抵達上海喝彩》。文章認為,此事件表明,“面對墨西哥的災難,中國首先在世界奏響了同情支援的聲音”,
因此“筆者為墨西哥疫區的航班如期抵上海喝彩,是為中國堅持人道主義的精神喝彩……有了這種精神,中國永遠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真誠朋友,中國的朋友遍天
下”;同時“筆者為墨西哥航班如期抵達上海喝彩,是為中國民航等部門的實事求是精神喝彩。”

5月2日,在天涯等論壇,開始有網友轉載討論這篇喝彩文章,網友還發現原來類似的冠以“喝彩”標題的文章並非僅此一篇。網友列舉了他寫的十九篇“為……
喝彩”的網評文章。這些文章主要集中於新華網、中國網等頗具影響力的全國性網站論壇。

部分喝彩文章:
《為墨西哥疫區航班如期抵達上海喝彩》
《為坊間語言入政府工作報告喝彩》
《為“世界第一壩”簡樸慶典喝彩》
《為劉淇的定力喝彩》
《為張藝謀又一個100分喝彩》
《為外交部發言人幽默回答“鞋襲”問題喝彩》
《為省委書記的“探索觀”喝彩》
《為陳馮富珍當選世衛組織總幹事喝彩》
《為<資本論>搬上舞台喝彩》
《為五星紅旗“飄揚”太空喝彩》
《為中南海的“問計”喝彩》
《為毛家第三代無意“政治”喝彩》
《為法總統的正確決定喝彩》
《為又一個一百分喝彩》
《為“沒有零就業家庭”喝彩》
《為政協民主監督“精品意識”喝彩》
《為“抛頭露面”的十七大代表喝彩》
除了這些網評文章,有網民搜索還發現,亦菲同時還是某中央網站“2007年度十大網評人”。這並非“亦菲”第一次獲此稱號。在2006年該網的評論欄目
推出的“2005年度優秀網評人”評選中,“亦菲”也曾以4168票、4.53%的支持率名列第三。
部分網民將“亦菲”的“喝彩”文章與其優秀網評人的稱號聯繫起來,認為:“亦菲弄出的喝彩,是得到肯定的,或許是奉某旨發文。”
而在一些論壇,“亦菲”也成了部分網民眼中的“喝彩專業戶”。有網民帶有惡搞味道地稱之為“喝彩王”、“喝彩黨”,有網友甚至調侃地說:“他的一生,是
喝彩的一生,是鼓掌的一生,他的一生,從未說不,也從未不高興”,更有人“預測新的流行詞誕生了:喝彩!”喝彩正在成為網絡流行詞。

媒體後來查證了“亦菲”的真實身份,廣東某縣公務員。對於網民的質疑,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寫網絡評論只是出於個人興趣,絕對沒有從有關部門收
錢。自己之所以用筆名寫文章,本來是怕自己寫的一些批評性文章與自己公務員身份衝突,沒想到現在卻是因為上千篇文章中的20篇標題裡有“喝彩”的文章被
網友批評。不過這些並沒有被網民接受,拿“喝彩”調侃的帖子一直此起彼伏。
出了這次風波,以後還敢寫東西嗎?亦菲說,這要取決於風波會不會確實影響到其工作及生活,如果影響不大還是會寫下去。不過,雖然自己出身農村、想不出太
多詞,但是以後也會儘量避免繼續使用“喝彩”這個詞。(摘自明鏡出版社《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之九)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49:28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政府当局怎樣組織僞造輿論的網評員隊伍
发布: 2010-4-10 09:21 | 发布者: 推介 |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作者劉天笙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


揚子晚報對“宿遷26名網評員上崗”的報導稱:2005年4月28日,由宿遷市委宣傳部聘請的26位網絡評論員,在宿遷市政府辦公大樓領取了聘書,並於
29日正式上崗。為進一步加強網上輿論引導,經過基層推薦、嚴格選拔,該市在全市範圍內招聘了政治素質好、理論水準高、新聞嗅覺敏銳的第一批26名網絡
評論員。該市市委宣傳部將定期或不定期對重點網站評論員組織培訓,年終根據發帖量、跟帖量等情況進行綜合測評,並列入全市宣傳工作表彰獎勵範疇。
中共台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檔則明確要求: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工作。各級黨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網際網絡
對社會輿論的影響,認真總結網上輿論引導和鬥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立和完善網上監控、網上閱評、網上評論“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努力提高引導網上輿論
的能力,增強工作的主動權和實效性。網絡媒體要在黨委宣傳部門的指導下,積極組建網上評論員隊伍,開闢網上評論專欄,遵循網絡傳播規律,採取“網上來,
網上去”的方式,及時有效地引導社會熱點問題,擴大網上正面輿論聲音。
2007年1月,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所編的《我們這個家——2006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家書》出版。一書中透露有很多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網絡監控的資
訊。例如在《在宣傳部的日子裡》等文章裡透露了他們在網上搜集到涉及湖南的言論,與相關網站交涉,刪除涉及到的文章,“引導”網上輿論;在《忙碌讓我充
實》文章裡透露報送中宣部的資訊,臨時發展和聘用網評員。
“網評員”現象在中國大陸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不僅在政治領域出現大量的在網絡上發帖子的雇傭者,在經濟等其它領域也有了類似的為了金錢利益而在網絡上
發帖子搖旗呐喊或者對打擊報復的人及網絡槍手和打手公司。

不同于商業槍手,帶有政治色彩的網絡評論員則因中國大陸複雜的社會背景,其自身結構也並不明朗。除了各地方政府會雇傭網絡評論員以外,一切擁有類似于中
國行政機制的系統建構,都會雇傭網絡評論員對相關群體進行輿論疏導。比如焦作市網評員事件等表明,市政執法機關、消防機構等服務性設施也曾經或正在運行
與政府宣傳部門相似的輿論引導機制,但這一部分網絡評論員,有消息指稱並不存在與雇主的經濟關係,其引導行為被認為是除日常工作之外必須完成的任務,雖
然會不可避免的有利益相關性,但並不具備真正意義上“拿錢發帖”的特徵。

此外,其他行政體系所雇用的網絡評論員,其引導內容也往往與政府的網絡評論員相差甚遠。原本為學生思想教育而建立,職位提供給申請勤工助學學生的評論員
隊伍,卻常常用來處理學生與學校當局、後勤系統之間的矛盾,比如化解學生對學校設施的抱怨等等;如2007年的華中科技大學學位門事件,學校有關部門曾
委派一部分學生在該校論壇進行有限的疏導。

網絡評論員並沒有明確的上級主管單位,一些隸屬當地政府宣傳部門領導,一些隸屬於當地檢察院,但大部分工作通過與當地政府各部門協調完成。其主要職責一
般僅局限於消除當地突發事件對政府形象造成的不良影響。一方面為了維持當地社會經濟環境穩定,提供和引導網絡輿情。另一方面,也有為了應對上級行政部門
檢查,製造當地團結的網絡氛圍,並為每週需要遞送中央的參考輿情資訊準備相應的材料,以應對官員考核評定,甚至影響中央決策。有學者認為,基層輿情資訊
點制度是地方政府雇用網絡評論員的真正原因: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緊密聯繫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勢下輿情資訊工作的能力,及時
準確地掌握社會輿情動態,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安全。

而對於高校網絡評論員,主要職責是:主動介入BBS和一些網站的互動式欄目(論壇、貼吧、說吧、留言板等),在網上就關注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參與評
論,主動導貼、積極跟帖、適時結帖。特別是在發生突發事件的關鍵時刻,要及時引導網上輿論,維護中共的正面形象,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種負面影響。

根據《中共高校工委的招聘意見(暫定)》可知,各高校網絡評論員主要從高校共產黨黨委宣傳部、學生處、團委、教務處、網絡中心、招生就業處、思想政治理
論教學部和教學系院等單位工作的幹部和部分學生幹部中選任。網絡評論員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擁護中共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與中共保持高度一致,
有較強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能較好地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準,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或學生教育管理經驗;瞭解掌握高等教
育法律法規,熟悉高等教育政策和本校的基本情況;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富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熱心服務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熟悉網絡基本操作技
術,瞭解網絡傳播特點和規律,善於運用網絡語言,知識面廣,有較強的文字功底。
而對於招聘數量,則沒有具體資料,各地數量不一,比如淮安市清河區法院,就組建了12人的網評工作隊。(摘自明鏡出版社《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之八)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53:02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從紅衛兵小將到網絡“網評員”“五毛黨”
发布: 2010-4-08 09:24 | 发布者: 推介 |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作者劉天笙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


如果說大字報是文革的一大特色,那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佩紅袖標,手握紅寶書的“紅衛兵小將”則是另一大亮點。他們是文化大革命
時的特殊人群,大部份由年輕的學生組成。“紅衛兵”對毛澤東的崇拜狂熱到近乎宗教信仰的境界,他們的宗旨包括誓死捍衛毛澤東思想,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
的當權派”、“資產階級反動權威”和“資產階級保皇派”,“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等。手段有大字報、大批鬥、“破四舊”、“抄家”等。有史學家認為,他
們是文化大革命中衝擊原政權架構的重要力量,對文化大革命在全國範圍內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是造成這一時期全國動盪及悲劇的重要因素。

最早的紅衛兵名稱來自于一位清華附中學生張承志(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筆名(根據駱小海與宋柏林的回憶,張承志最早的筆名是紅衛士),意為“毛澤東的紅
色衛兵”。在1966年5月29日清華附中預科651班所貼的大字報上開始使用。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文化大革命宣言後,其它中學學生所貼的大字
報就紛紛書上紅衛兵署名。紅衛兵運動能夠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迅速席捲全國,與毛澤東從1966年8月18日開始,連續八次檢閱(習慣上叫接見)超過
1000萬紅衛兵分不開。毛澤東當時的裝束,就是一身綠軍裝,臂戴紅衛兵紅袖章。
毛澤東這樣支持紅衛兵,不僅因為他認為學生們年輕,受舊思想影響少,朝氣蓬勃,有一股不可阻擋的闖勁,而且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他曾對身邊工作人員
說:“文革中這些群眾主要是年輕人、學生,正是杜勒斯們寄託和平演變希望的最年輕的一代。讓他們親身體驗鬥爭的嚴重性,讓他們把自己取得的經驗和認識再
告訴他們將來的子孫後代,一代一代傳下去,也可能使杜勒斯的預言在中國難以實現。”

在這種革命激情衝擊之下,紅衛兵成為一股力量,“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紅衛兵無比狂熱的革命熱情卻變成是破壞的主力。他們開始沖出校園,走上街頭,聲
勢浩大地開展所謂“向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發動了猛烈攻擊”的“破四舊”活動,把“革命造反”迅速擴展到全社會。

紅衛兵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正當的“革命行動”。但他們政治上很幼稚,處於狂熱狀態,政策和法制觀念十分淡薄,參加行動的人員又比較複雜,無
政府主義思潮在他們中間迅速氾濫起來,做出許多荒唐的舉動。他們到處發佈通令,把許多傳統的有影響的路名、商店名、醫院名等斥為“封、資、修”而改換成
有著濃厚政治色彩的新名稱,在街上強行剪髮,剪破他們認為的“奇裝異服”,在“破四舊”的名義下沖入居民住處抄家。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處發生嚴重破壞法
制、任意打人致死事件。一些著名知識份子如老舍、傅雷因受到人格侮辱而自殺。不少人被強行遣送回鄉。黨政機關的各部門幾乎都因派出過工作組而遭到紅衛兵
的猛烈衝擊,許多負責人被野蠻地揪鬥和毒打。

這些昨日課堂的學生,家長膝下孩子,轉眼間就變成人性扭曲的暴徒,轉變之快,令人瞠目結舌。儘管運動中出現的這些極端行為,毛澤東也對紅衛兵提出了“用
文鬥,不用武鬥”的提醒,但總體來說,他仍認為紅衛兵行動的主流是好的,決不能對他們潑冷水,更不能“壓制”和“打擊”。事實上,在“不干涉”、“放任
自流”的情況下,紅衛兵中許多嚴重破壞社會秩序、踐踏民主和法制的不法行為,不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是火越燒越旺。
1966年“八一八”大會後,紅衛兵運動已形成全國性大串連的浪潮。北京學生分赴各地,向全國播撒“文化大革命”的火種。各地紅衛兵也紛紛湧入北京“取
經”。紅衛兵的全國大串連產生巨大的輻射作用。從北京開始的對黨政機關的猛烈衝擊迅速擴大到全國。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政領導機關紛紛被圍攻,被“炮
打”,被“橫掃”。相當多的黨政負責人因遭到紅衛兵的攻擊和責難,被迫沒完沒了地檢討,始終無法“過關”,有的被野蠻揪鬥以至失去人身自由,實際上已無
法正常工作。許多黨政機關陷入癱瘓或半癱瘓,社會秩序處於失控的無序狀態。全國局勢日趨混亂。
1967年進入奪權階段後,圍繞權力分配(在新成立的革委會裡名額的多寡、誰分管有實權的部門)紛爭吵鬧不休,紅衛兵組織分裂為不同的派別,以致發展到
大規模武鬥。毛澤東於是說“現在是小將犯錯誤的時候了”。工宣隊、軍宣隊相繼進入學校等單位系統,紅衛兵逐漸失勢,退出了文革舞台的中心。隨著1968
年開展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紅衛兵作為一支文革中的政治組織終於解散。

1969年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隨著“復課鬧革命”的中央號召,紅衛兵的名稱被借用,而共青團當時已經幾乎癱瘓。1975年,在共青
團“十大”籌備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王洪文提出,在中學把共青團和紅衛兵兩個組織合併,定名為“紅衛兵”。然而當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於1978年10月16日召開時,文革已經結束,共青團和紅衛兵的合並沒有實現,紅衛兵、小將也從此成為歷史。

這裡之所以對文革時紅衛兵的由來做簡單回顧,是因為中國互聯網大潮中,“體制外”的“小將”卷土重來,再次站在互聯網大鳴大放、大辯論的風頭浪尖之上。
這些在互聯網上被標籤為“小將”的網民多是青年氣盛,容不得反面意見和看法,堅決維護政府的政策主張和當前政治體制,對異議者常用文革式語言“施暴”的
一群人。所寫文章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邏輯簡單,思路“清晰”——中國任何的進步和發展都是因為共產黨,愛黨就是愛國,常常在道義上佔領制高點,侮辱和謾駡
不認同他們觀點的人為“買辦”、“走狗”、“漢奸”和“反華勢力”。

說來頗具諷刺意味,隨著國內民生艱難而官員貪腐無忌揮金如土的案例浮出水面,“體制外小將”在國內的市場漸漸縮小,越來越受網民厭惡,漸漸沒了市場。但
在海外華文論壇上,深諳言論自由之道的小將們(有的甚至已經歸化入籍所在國)卻時時橫空出世,橫掃一切質疑共產黨執政的“牛鬼蛇神”,頗為人注目。
如果說紅衛兵時期“小將”的行為,更多的是發自狂熱的盲目崇拜,是沒什麼組織性和紀律性的“雜牌軍”,那隨著“體制外小將”的淡出主流,互聯網輿論陣地
上橫空出世的、被冠以“網評員”、“五毛黨”大名的“體制內小將”們,則具備超強的政治性、組織性和紀律性。他們無論是單兵作戰,還是攜手作戰能力都很
強,處處顯示出“職業選手”的風範和陣勢。

他們一般指受政府行政機關雇傭或指導,以網絡發表評論為全職或兼職的人員。通常他們以普通網民的身份,發表與中國政府觀點一致或相仿的內容,或採取其他
網絡傳播策略,來試圖影響網絡輿論。
在大陸,“網絡評論員”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南京大學官方BBS——南京大學BBS上。在小百合BBS拒絕按照官方命令進行整改,宣佈關站之後,南京大學校
方在原有功能變數名稱上開設官方版本的南京大學BBS,指令學生會幹部及一部分熱心上進人士為“網評員”,“納入學校勤工助學體系,根據每月的考評結果
發給適當的勤工助學補助”。這些網評員的主要職責是,“南京大學電子論壇通過發帖發佈正面資訊,跟帖回應抵制消除負面資訊,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網絡環
境,同時對校內外網站上有關學校的重要資訊及時上報學校網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隨後各個學校紛紛招聘網絡評論員。
隨之,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浙江省台州市、四川省巴中市等省市也開始聘請網評員。(摘自明鏡出版社《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之七)

zhang...@gmail.com

unread,
Apr 20, 2010, 7:54:26 PM4/20/10
to Focus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人肉”偏愛官員,是否觸犯“侵權責任法”?
发布: 2010-4-06 10:42 | 发布者: 推介 |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作者劉天笙

《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


《侵權責任法》寫入網絡侵權,約束個人行為,強化網站責任,那當人肉搜索指向官員,是與普通公民同等待遇,還是要區別對待?公眾人物的個人空間該如何界
定?官員頻遭網站曝光,是該立案徹查還是自証清白?網絡監督與現行制度又該如何銜接?

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教授認為:人肉搜索作為一種利用開放的、互動的、共用的網絡平台,來獲取資訊的一種技
術,那麼它所滿足的是知情權,但知情權有時候我們看到,它可能會和個人的隱私權發生衝突。但是談到個人的隱私,我們要強調,這種隱私權最核心的要素是
私。基於這樣一個私的考慮,我們自然地會發現,針對個人,作為一般公民的個人,而和作為官員的個人,在這兩者面前,私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官員因為他行使
著公共權力,官員因為他的言行可能會涉及到更多的社會利益和共同利益,因此,他們的所謂私人空間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從2001年微軟陳自瑤事件到2006年震驚全國的虐貓事件,再到塵埃落定的人肉搜索第一案,人肉搜索已經走過了9個春秋,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時期以
來,官員逐漸成為被搜索的主要對象。楊光遠、周久耕、林嘉祥等都是典型被“人肉”的官員。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副研究員閔大洪認為,因為我們現在是一個社會轉型的時期,也由於一些深層次的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包括近年來一些官員的貪腐或者是不
法行為的情況,使得民眾就對官員,期待他們本身能夠減少不法行為或者違法亂紀行為,同時如果有的話,通過互聯網也能夠對他們進行監督或者是紕漏,其實是
基於這樣一種心態對官員來展開人肉搜索的。

面對洪水般的質疑,不少當事官員被搜索後都選擇了沉默,或已經被紀檢監察部門調查處理。手錶風波中的楊光遠(陝西漢中某貧困縣縣委書記,被網友爆佩戴價
值52萬元的勞力士名表)則做出了另一種舉動,面對網絡上潮水般的質疑,這位縣委書記對媒體表示,網上的照片是一年前一次座談會時所拍攝,所帶的是一款
普通的梅花牌手錶,自己可以坦然接受組織的調查,並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

王錫鋅認為:沉默作為一種對網絡上針對他的不利資訊的一種反應,當然可能也是不得已,因為這種資訊一旦釋放出來以後,如果這個官員,我們說的這個最牛的
周局長,如果他要做出回應,要做出澄清的話,他是有平台的,就像我們看到陝西漢中的縣委書記,他是採取了一種回應的態度,那麼在這裡這種沉默可能會給公
眾更多的想像力,我認為沉默只是一種不得已而為的這樣一種策略,那麼對於他個人來說,其實公眾既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那麼你個人有權甚至也有責任去做出
回應。作為他所屬的機構來說,我想他們就這樣一個公眾所提出的負面資訊的回應來說,可能也是具有這方面的責任。因此,與其保持沉默,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做
出回應,回應可以引起交流,回應可以有一個互動……可以使公眾進一步地去獲知一些真相,一些事實,而我強調這樣一些事實和真相之所以需要回應,是因為他
們是官員,官員背後代表著公共權力,官員背後甚至代表著我們政府部門的形象。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所以我強調,回應是官員個人的權力,但更是我們公共權力
背後的一種責任。
個人或者說網絡上的網民對於一個官員提出了某些質疑,提供了某些資訊,和按照法定的程序起動對這些官員的調查和監督是不同的,所以網民在這裡提出的資訊
有可能僅僅是一個線索,一種疑問。“這種線索和疑問完全有可能是錯的,即便是錯的,那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提出這一線索的人是不是一種確有惡意的
陷害,”王錫鋅說:“那這種確有惡意的陷害,如果你要追究我責任的話,那麼這時候你需要來證明提供這一線索和資訊的人是故意的,並且是惡意,否則的話,
公民所具有的對於官員的監督權,本身就意味著他們可能會提出疑問和問題,至於這種問題和疑問是否真實,如果比如說質檢部門、檢查部門,它覺得應該重視,
可以作為調查,這種調查是經過法定程序做出的結論,那這種結論應該是具有公信力的。”

而且,對普通人的侵權可能對公眾人物來說就不是侵權。“比如說普通人,他就不願意告訴你我一個月收入是多少,但是作為官員,你就應當讓公眾知道你的一個
月收入是多少,”王錫鋅說。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侵權責任法》,這部與《物權法》一樣核心在於保障私權、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跨兩屆人大、歷經4次審議後終於面世。有法學專家評價稱,《侵權責任法》是繼《合同法》、《物權法》之後,中國民事領域的又一部重
要法律,它是法治社會中一部重要法律,也是構建法治社會的基礎。其中,對網絡人肉侵權等的認定和解讀令人矚目。

2009年11月,一則河南鄭州警方大規模突擊掃黃的帖子在互聯網上流傳,其中有多張警方現場查處涉黃場所的照片和一段兩分多鐘長的視頻,甚至還有賣淫
女的裸體照片。在當今網絡盛行的時代,公眾合法權利如何保護?網絡作為傳播媒介該如何監管?實際上,回顧2009年,“人肉搜索”、“樓脆脆”、“河北
艾滋女”等新型侵權事件也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侵權責任法》規定:網絡使用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網絡使用者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
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遮罩、斷開連結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使用者承擔連帶責
任。

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網絡使用者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使用者承擔連帶責任。

專家分析說,《侵權責任法》對於網絡侵權事件採用了兩個規則:一個是提示規則,網上發佈的資訊是否構成侵權,作為網絡經營者可能並不知道,也難以判斷,
這就必須要由受害人先提出來,要求網絡經營者刪除、遮罩、斷開連結。如果在一個合理的時間內網絡經營者沒有採取這些措施,那就要承擔侵權責任。

另一個是明知規則,網絡經營者明知道這個資訊已經構成侵權,還不採取措施,放任它發表傳播,那根本不需要提示,就要承擔責任,比如有人在網上發佈別人的
裸照,網站經營者明知這種行為構成了侵權,就應當及時刪除這些侵犯他人隱私的資訊。
頻頻出現的“人肉搜索”事件能否用侵權責任法進行規範?王勝明表示,“人肉搜索”事件中,只要被搜索者的名譽權和隱私權被侵犯,進行“人肉搜索”者和提
供“人肉搜索”的網站就應當承擔責任。(摘自明鏡出版社《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之五)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