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班通 堂堂用”的提出
“班班通堂堂用”是教育部继“农远工程”后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在2008年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
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周济部长在2009年重点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再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班班通 堂堂用”的工作要
求。
http://www.zonekey.com.cn/navigate.do?method=navigate&menuID=133&contentID=null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810/23/t20081023_17162531.shtml
二、“班班通堂堂用”内涵
“班班通堂堂用”是基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硬件环境,在所有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地应用,使广
大的农村中小学生获得教育公平。
http://blog.163.com/zq228543/blog/static/906472092009728104625489/
该界定具有以下特点:
1、指明了“班班通堂堂用”实施的物质基础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硬件环境;
2、指明了“班班通堂堂用”的空间范围是所有的农村中小学课堂;
3、指明了“班班通堂堂用”的资源是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
4、指出了“班班通堂堂用”的方式是对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地应用;
5、指出了“班班通堂堂用”的目的是使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获得教育公平
三、“班班通 堂堂用” 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研究基本情况
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硬件设备使用效果)直接因素,因此我们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作为“班班通 堂堂用”效
果的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目的是制订出“班班通 堂堂用”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标准和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网摘 2009-08-28 10:46 阅读47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珠珠同志在“班班通 堂堂用”研讨会上的讲话
山东电教馆的领导、烟台市教育局的领导和芝罘区政府的领导、芝罘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和来自全国的各位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能有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首先,我代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欢迎大家。同时我也感谢山东省电教馆的同事,和烟台市教育局以
及芝罘区委区政府和芝罘区教育局的广大同仁为这一次研讨会作了充分的准备,感谢北京中庆现代技术有限公司为本次会议作的技术援助。从今天与会的人员的态
度来看,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主题,虽然今天的会议短暂,但是希望大家能有实质性交流和收获。因为今天上午我已经了解了芝罘区的“班班
通”的部分情况,也现场参观了有关的学校应用情况 ,下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两个想法。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中央电教馆之所以选择烟台市芝罘区召开这次会议,是因为我们要落实教育部“班班通 堂堂用” 的要求。在座的都是教育界的行内人士,
都知道07、08年教育部的工作计划中都写道积极推动“班班通 堂堂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班班通 堂堂用”、“班班通 堂堂用”究竟要解
决什么问题,它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解决那样的问题。这么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并没有完全解决。
首先是理论层面上的问题。什么是“班班通 堂堂用”。那么“班班通”大家都很明确。实际上“班班通”大家的技术标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芝罘区
的“班班通”,但是从我知道的教育部在讲“班班通 堂堂用”的时候,最基础的“班班通 堂堂用”是光盘、电视机进入每一个教室,就是说用数字化的资源和
数字化的展示设备进入每一个教室。然后使每一个教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都能用数字化的资源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什么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我认为是我们
的农远工程解决了我国所有的学校的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备,使其具备了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信息化设施。在农远工程中我们建设了中西部34万所农村中小学。也在
6个发达地区包括山东省,国家投入很少的资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设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这样一个全国已经数字化资源通达每一个学校的数字化最基础的环境下。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要做什么?就是要进一步的实现我们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
质量的目标。因此周部长在农远工程即将结束的06-07年的时候就开始研讨并提出了“班班通 堂堂用”。我自己脑子里面的“班班通 堂堂用”的概念是
2001提出的。是北京的石景山区提出的。“班班通”的提法提出是非常早的。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在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提出的“班班通”的模
式—互联网、电视等其他方式联通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在这么的一个情况下,教育部周部长重新提出“班班通 堂堂用”是我们国家教育信息化进入一个发展的新
阶段的新标志。在“班班通 堂堂用”提出之后,各方面有很多声音。周部长在办公会议上有专门的解释:他说: 我讲“班班通 堂堂用”并不是说每一堂课都
必须用而是要讲每一堂应该用的课应该让他能够用。我想有两个意思,第一 如果我们说我们在下一个目标中只有“班班通”,没有“堂堂用”,那么这么一个目
标只是一个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没有应用,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和其他的信息化一样,必须要有应用先导。而“堂堂用”是一个适用于未来发展的应用
的引领,它是“班班通”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应该科学的贯彻落实“班班通 堂堂用”带领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过程,我觉得“班班通”是我
们建设教学环境的目标,但“班班通”不是目的,他要为将来我们各级各类各个学科,或者说我们综合教育的各个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在教学环境和场所中能够很
好应用打下好基础。而更好的应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认为这是我们第一步要正确认识我们这样一个现实的要求和当时提出要求的目的。
很多教育专家和教育学家有人提出来“堂堂用”不科学,单纯听“堂堂用”我也认为有不科学的方面,但是我们听了周部长的解释之后,我们认为它是有它科学合
理的方面,从专家研究的角度也有其他的提法 比如“常常用”、“人人用”。我们认为 “常常用” 没有量化的指标。“人人用”, 在每一个教室有一定设
备的前提下能不能实现“人人用”这个问题在国际信息化交流中是有结论的。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做到非常困难,困难在于我们的教育方式, 我们教师的思想观
念和教学方法和措施能不能帮助我们每一个学生触摸到他需要触摸到的键盘鼠标?能不能把老师手里面的键盘鼠标还给学生?在现实中,40几个人的班还好
办, 70几个人的班怎么办?有很多策略和教师培训必须要跟上去。不是做不到,但是做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认真研究过,教
育部有一个中长期的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规划,专家就将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 “班班通 堂堂用”;第二段叫“ 处处通 人人用”。但是 “班班通
堂堂用”和“ 处处通 人人用”是两个阶段的目标 。这是我所说的第一条,就是要正确理解“班班通 堂堂用”
第二 中国这么大,农远工程用三种模式指导了中西部农村学校的建设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班班通 堂堂用”一定是在不同的区域的经
济社会发展和过去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有多样化的选择 。这是我做为一个研究者认为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况下,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阶段性性的特征
和要求以及问题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急不得。不要一下子搞得太高,投入太大。就是说我们不缺钱的情况下,我们有资金投
入,我们也不一定有文化能力和那样子的课程策路和方法使你这样一个投入能很好的应用。因此,我认为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从最基本的电视机和Dvd、到
数字化电视校园网络到计算机互联网再到教育城域网“班班通”等一些系列不同的方式,包括移动技术包括云计算等技术,在“班班通 堂堂用”的大背景下共同
发挥作用,创造出、集合出、碰创出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一个大势所趋!
从目前来讲我自己经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10年历程,从99年全国进入大力普及教育信息化的阶段算起, 我自己的体会这两年的信息化技术的突破孕育着教育
技术的突破。我认为有两方面的突破是极大:第一突破是终端展示设备,我们知道电子白板的发展,从最初的电子白板加投影仪,现在短投、超短投投影仪已经出
现,还有液晶电视加集成芯片的电子白板这样适应于讲授式、集中式学习的解决方案已经出现了。同时包括Inter公司推出的阿童木、包括我们自己的龙芯软
件等,这样一些上网本技术为中心的移动式的便携的低价位的终端设备的发展使我们中国在2009年开始可以像英国和美国他们走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一种
是电子白板的路线;一种是手持、人人具有的终端设备,使这样两种路线都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汇合和集聚起来,这样的汇合和集聚使我们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在有
线协议和无线协议相融合的体系中,使我们的讲授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以及主题式探究学习,在一种新的平台上进行探究和发展。这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新变
化。
第三 我们的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政府教育投入的新变化和新机遇。若干年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投资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投资 二是政府向前行的实验学
校集中投入,我们并没有遇到政府的均衡化的标准化的大规模的投入, 而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可以在均衡化标准化的形势下采取政府投入的方式来大规模的建设推
进。这对我们电教人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 ,我们如何利用这样一个机遇能把“班班通 堂堂用”做好,也是向社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这是我们
一个光荣的任务。因此在这样一个光荣任务面前我们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这里不多讲。我只讲一条;我们以前都对实验区、实验学校的投入很多。今天这样的投
入没有了,那么前行学校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让它们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有特色,走在前面。而另外一方面那些学校对于政府投入来说设备拿来不难,不
用特别争取,如何保证这类学校能很好的应用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我觉得在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下,我们要对整个战线做一些事情。 从去年开始我
就委托教育技术协会刘秘书长也是中央电教馆的学术委员会的主任,牵头把社会上不断创新的设备、设施、软件和教学方式集中到一起出一本书,给社会帮助政府
采购的技术装备同志,给教育局的领导们提供参阅和借鉴。看看有多少钱能买什么东西,实现什么功能,将来能扩展到什么程度。使我们在“班班通 堂堂用”的
过程中不断交流创新不断思考, 不断发展自己,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应该说在过去的农远的工程中,我们在世界的教育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可以
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均衡化的解决了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在“班班通 堂堂用”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我要和大家说得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参观的体会。
我感觉到烟台市芝罘区的经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第一有一个好的思路;第二有一个明确的应用方向;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分步实施的计划。
第一, 我们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有投入的资金,资金从哪里来?需要有领导力,这就是政府的决策,给教育局的钱,可以盖两个新学校。但是谢局长经过认真地测
算之后认为芝罘区作为一个老城区未来的学生人数不会有很大的突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要抓内涵发展,使整个区域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整体水平在山东处于的
先头部队的地位。这是一个整体的思想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要解决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首先从课堂入手、从教师入手,“班班通 堂堂用”和教育城域网结合
起来,实现了学校、教室的班班通,通互联网和通视频的互动资源,同时加入部分管理功能。因此在这样的目标情况下 实现了他们逐步要实现的是课堂的公开
化,第一步是校内公开;第二步是学科的区域公开;第三步是在全区教育范围内公开。最后向社会公开。这个公开的过程中是教师之间的分享,也是学生、家长、
社会和老师的分享,这样的一种分享把行政的命令和要求转化为教师之间的互为资源的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为这样的“班班通 堂堂用”
对于中等以上的经济水平的地区是有直接的借鉴作用的。这样的开放、管理和教师提高的过程,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也在此代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
中央电教馆对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教育同仁们在政府的支持下所做的一系列的有益探索表示崇高的敬意,在形成这样经验的过程中,北京中庆现代技术有限公司也
作了大量工作,我们希望,我们也欢迎更多的这样的厂家 在“班班通 堂堂用”领域下在做积极探索。我们只有积极关注、总结、提炼,通过积极的关注、总
结、提炼向我们战线的同志更好的分享和交流,在更好的综合和凝练的基础上更好的分享和交流。那么我们这件事情一定能把好事办好。我希望,中国教育技术协
会和中央电教馆在这样的课题下能交出一份让大家都满意的答卷。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