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亦發覺有不少人堅持「倉頡」才是正宗,並建議大家狠下苦功,才能夠
把它學好。至於,選用「速成」,也只因捨難取易心理。
首先,相信沒有人會置疑「倉頡」對中文輸入方面的貢獻,及其擁有的特殊地位。
可是,「倉頡」是否因此就不容取代呢?而學習「倉頡」,究竟有何難處?還有,
為何大部份人要「捨難取易」,改而使用「速成」?至於「速成」的缺點,又可否
有辦法補救呢?
在這裏,就以上這些問題,我們會一一探討。
「倉頡」的字碼,數目可由一至五不等,目標旨在減少重碼。取碼大多是依照一些
既定原則,而最常用的就是「左二右三」,或「上二下三」,藉以解決複體字字碼
過長的問題。大體而言,複體字的取碼較為一致。反而,當字的筆劃越少,取碼越
較混亂。
首先,「么」的碼是"hi",「云」的碼是"mmi",而「參」的碼是"iiih"。很明顯
就可以看到"i"是用來代表「厶」。可是,「厶」的碼卻是"vi"。
「不」的碼是"mf",「示」的碼是"mmf",但「小」的碼卻是"nc"。
另外,「巳」的碼是"ru",「兄」的碼是"rhu",而「兒」的碼是"hxhu"。若由此
推論,「兀」的碼不該就是"mhu"嗎?可是,答案卻是"mu"。
「厂」的碼是"mh",「仄」的碼不該就是"mho"嗎?答案卻是"mo"。
當然,我們可加多一個原則來解釋——若是單體字的,則可以只取頭及尾碼。如果
這原則成立的話,那麼,「兌」字該如何取碼呢?答案並非"cu",或是"cru",而
卻是"crhu"。
在這裏,「兌」字取的竟是全部的碼。原因為何?要知道,「釓」的碼是"cu",而
「釲」的碼是"cru"。是否因為那些碼已有代表的字,就要改用全碼呢?若是的話,
我們又要多記一個原則。而且,還要記著那些字會有如此情況。
如果要求全碼的話,「鬼」的碼該是"hwhui"。可是,它的倉頡碼卻是"hi"。至於
「斤」的全碼該是"hhml",而它的倉頡碼卻是"hml"。這又根據甚麼原則呢?
「則」的碼是"bcln"。那麼,「測 」的碼不該就是"ebcln"嗎?可是,答案反而是
"ebcn"。唯有再添一個原則——若然字體是由三部份組成,則最左部份只取一碼。
「鞦」的碼是"tjhdf",正正合乎規定。可是,「鞭」的碼卻是"tjomk"。只好稍作
修改——中間部份若是字根除外。
還有,「柬」的碼是"dwf",但「蘭」的碼卻是"tanw"。那又根據甚麼原則呢?
以上所述,只談及冰山一角。學習「倉頡」,除了要熟悉眾多原則之外,又須牢記
為數不少的特例,自然是不會容易。
堅持「倉頡」才是正宗的人,也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般人使用輸入法,
目的只有一個——打中文字。
正不正宗,本來就是見仁見智。反而,是否易學易記?才最重要。由於要求的只是
頭及尾碼,前一篇所列舉的大部份問題,大多自然消失。要強記的,只剩下些少數
特例——如「厶」的碼是"vi",「小」的碼是"nc",「蘭」的碼是"tw"等等。
當然,由於重碼太多,很多時需要選字。不過,相比於「倉頡」,在輸入錯誤碼時
的那一下嘟聲,及之後的迷惘無奈,有所選擇,似乎已是一種幸福。
更正:上段末句該為最「右」部份才對。
註: "> " 部份是 PCTKChan 發表於10月9日,下午3時56分。
那麼,如果我們能設計一個不用經常選字的「速成」輸入法,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可惜,此事說易做難。不過,幾經辛苦,「易速成」終於做到了。
就以此回覆的首段為例,其中有十五個字及四個標點符號。若以「易速成」來打,
只需按上34鍵(一字兩鍵,用了30鍵,再加上標點符號的4鍵,共34鍵),
而每字所用的都是速成碼。還有,打這句時,完全不用選字。
如果閣下對此存疑的話,可親自測試。一打即知,騙不了人。
當然,有時選字實在難以避免的,例如,「倉頡」和「售賣」同碼,都是"orgc"。
若要打「倉頡」兩字時,便要按下"2"來選字。
至於,若打出來的字詞和心想的並不相同的話,就可利用「快速更正」功能,加以
改正。
用「速成」來學「倉頡」,看來似是個不錯的主意。不過,實踐起來,難免要經常
轉換輸入法。
其實,當遇上一些不懂碼的字,「易速成」本身已具備類似「速成字典」的功能,
以作查字。舉例來說,若不懂「柬」的速成碼,可先按入"ybza",就會在候選詞表
的第9項之「請柬」中,得知其碼為"df"。"za"的作用就是鎖定那些以「請」為首
的詞語。另外,若不懂「蘭」的速成碼,可按入"tpdz",就可從候選詞表的第2項
之「花木蘭」中,得知其碼為"tw"。
用「易速成」來學「易速成」,邊打邊學,不是更加方便嗎?當然,有少數的字是
未必可以用關連詞的方法來查找的。那時候,就可能要找真的字典了。
有了這個方法,為何還要捨易取難,花時間去苦學強記倉頡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