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分析-- 朱令铊中毒案件的分析--为什么是它?

431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关注朱令丙

unread,
Oct 24, 2006, 10:02:02 PM10/24/06
to 精华
朱令铊中毒案件的分析--为什么是它?(首发) 
  作者:老去男人  提交日期:2006-1-15 0:15:00
   
    首先我交代一下我的专业背景,我也是九二年读的大学,学的也算是和朱令相近的专业,不同的是我只是就读于一个三流师院的化学系。为什么要交代一下我的专业呢,是因为它跟我下面的分析有一定的联系。 
     
     为什么除了用铊的人,没有人可以令到朱令铊中毒? 
     我关注这个案件最开始时也是十年前大规模报道的时候,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国内民众的绝对多数也是从那次的报道才头一次认识到铊。在此之前,在中国国内,除了极少数专业人士,清楚的了解铊盐的化学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和毒性及中毒症状(特征:脱发,手足痛http://www.zxhx.org/Article/Class66/200601/20060112083809.htm ) 的人几乎没有。做这么长的铺垫,只为了说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除了用铊的它,没有人可以令到朱令铊中毒。在天涯的讨论里,也有一些化学专业或理工科出身的 人证明化学药品管理是混乱的,以此来认为它嫌疑不足。但是已经有人指出来了,管理的混乱不足以让一个陌生人(比如某人的哥哥)或不是有关实验室的人能精确 的找到铊。而且,正如前面文字所说,不是用铊的它,没有人清楚其利于下毒的特性(无色无味)。为什么我这么说,我们可以从种种情况来作出判断。比如,朱令 中毒的时间持续并不短,此期间,作出铊中毒判断的仅有李姓医生一人。朱令的同学,作为化学专业并是清华的学生,从其中数人在网上留言的情况来看,也并无一 人当时甚至是模糊的认识到是铊中毒甚至提到过有听谁说过有此想法。如果有任何一人当时想到过,印象这么深刻影响这么大的案件,他在留言中一定会后悔自己当 初没有提出过这个想法。那么,是不是误服呢?我相信所有化学专业出身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没有谁会去违背最基本的原则,别说吃哪种药品,就是触摸药 品和凑过去闻也是不允许的。再有,误服说无法解释朱令大门不出的第二次中毒。 
     
     为什么是二次中毒? 
     为朱令化验的陈研究员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重金属中毒不是一般中毒,重金属中毒不会一次中毒后出现好转,过一阵又复发(原文请搜索)。 还有一个报道中的细节是,朱令头次中毒头发掉光,寒假过后回学校时,头发已经长出一小截(2001年三联生活周刊),开学一周,又再次发病开始脱发。这和 陈研究员的专家认识是可以相互衔接的。 
     
     为什么是熟人投毒? 
     其实从二次中毒已经可以说明了。而且,第二次中毒是朱令身体虚弱很少出寝室的情况下发生的。它说朱令曾出去在另外的地方熬药,那么我们 可以合理的想象一下,你身体很虚弱,就算是熬药要等,你是不是还会到处乱跑把可能煮沸溢出来或者烧糊的药(熬过中药的人应该知道)放在一边?或者也许有个 人为了下毒,一直在熬药时间里窥伺机会而且得手而又没有引起怀疑?哪种情况的可能性大而且会不会是大很多? 
     
     为什么不愿意支持某人的同学证言比较可信? 
     在天涯的争论里,有一个自称它同学的人,隐含有不利它之意的言辞。首先,从他直呼老几老几的情况可知他对物化二班的熟悉程度,由此可 知,他就算不是物化2的学生也是极为了解物化2的同学。那么,薛某人等人(我也相信是真人留言,原因还是从他们对某些细节的熟知程度)支持它,为什么可信 程度不高呢?因为他们没有提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细节),他们所凭借的无非就是人品性格诸如此类的理由,而且,他们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我相信"。而同 时,我们也知道物化2是一个不正常的班级,薛某人在翻译事件中的表现及他的人品,又还有他与它热络的往事。我想凭借此类原由,可以作出一个比较容易的判 断,不利它的同学留言的可信度较高。 
     
     政治因素的可信度

     从网上得知,它爷爷是有大功之人而直到九零年才完全得到承认。gcd不可否认的欠了很大的一个人情在那里,而且从书记宴请的情况来看,gcd也 最终承认欠了这个人情。那么,爷爷快死了,为了孙女儿,向书记求个情,这并不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吧?那么,gcd欠的这个人情,和一个朱令的冤屈,哪个比较 重一点d会如何考虑大家心里有数。而且,老大只要说一句"慎重处理"下面还不能体会?所以说,其实并不需要它爷爷如何有实权。那么,老大不问实事也有几 年,为什么也毫无动静呢?问题是,老大说过的话,几年后有人要不理,这就象某人邻居所留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小官不敢管这事,想管自己又被大官管 着,大官为了这么个对他无关紧要的事去惹麻烦?换你你可能会说我去,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当官而已。 
   
   贝先生的可信度 
     我刚开始看了它的声明以后也有些动摇,而且贝先生所说的话也太少,且无甚条理及"听说"之类太多,确实难以服人。但是现在我认为贝先生 算得上是一个义薄云天的汉子。从冲冠一痛而广为朱令求助还可以说是冲动,但千条以上邮件的整理而挽朱令一命,又孜孜数年仍挺身而出,这些就不是一时冲动 了。贝先生接受网易采访中说:他母亲这次为他感到自豪,因为他在用自己的才智帮别人。这个细节我得说,我看得眼头一热。这是多大的一个夸奖,而做儿子的听 到这样一个表扬,心里会是多么的高兴,我真的能感觉到。而这么一句话,没有丝毫的煽情却又如此的打动人,是编造不出来的。 
     
     声明的可信度 
     初始我是被它说动了一些的,毕竟如果真不是它,这个冤屈可以说和朱令的冤屈一样大了。但是,正如许多人分析的其漏洞:太过冷静,关键细节模糊,有意无意的误导太多太多,我就不说了。其中,科学分析的语言学分析帖子让我耳目一新。 
     
     动机 
     动机一直也是常被提起的。其实不妨回想一下马加爵案件,在热炒贫困说之后,有一位心理分析的报道不知大家看过没有。马杀的人其中有和他 一样贫困的人,也有连他自己都没有恨的人(仅仅因为进寝室来了)。而且他的恨意在他同学看来,都无从有之。同样,特殊的案件其实都有常人不能理解的"至于 吗"的动机,这个动机有时候其实很可能就是如同贝先生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匪夷所思得不能相信。 
     
     案件在天涯登陆以来,有很多马甲抹黑真相,或转移主题,也有好多人为了反对而反对,也有很多人反对舆论定罪(我同意这种观点)。互联网 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言,错的,对的,谣言,真相 ,谁会胜出?我想,在足够人参与的情况下,只会是真相。而这件事,已经有了足够人的参与了(还有不完全的 细节没有被披露,但是,事物也不可能是完美的)。那么,结局会怎样呢?正如有99%的可能罪犯就是它一样,我也赞同贝先生的说法,也有99.99%的可能 它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经过这次的网上争论,只要它还在国内,它会活得比死还不如!!!当然,它不是一般的它,它会如何感觉一般人谁也不能体会到, 因为它不是人!!! 
     
     前面我也说过,我也赞成不能舆论定罪,我也认为它享有一切权利,我甚至认为我的这篇帖子是在伤害一个在法律上完全无辜的公民。可是我做 了,因为我要借这篇帖子向朱令表示一点同情,向贝先生表示一点敬意,向有正义感而狂顶此事的网友(就算这个网友除了正义感什么都没有,理性,素 质。。。。。。)问一个好。 
     
     另注:此文中的"它"为特指。

&&来源天涯杂谈: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465453&strItem=free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