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一个人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品位去适应一般的人,否则会连一般的人都没得做。
标准如何、原则如何、立意如何、品位如何,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在道德上、在事业上、在做人上、在接物上,确实需要一的底线,这个底线的高低,决定了人生走向。而最可怕的是那种没有底线的人,这样的人我们不知道,甚至连他自己也不会知道将走到哪里。
在某些时候,坚持是非常可敬、可畏的、可贵的的品质。
八年前,我和父亲是挑着行李、忍受着售票员的白眼摸索到学校的。当我的父亲为了省下一晚上住宿费、决定连夜坐火车回家时,我下铺的众多亲戚却鱼贯而入,他家里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旅行团,购买了六张机票,从成都飞到北京……穷爸爸与富爸爸给各自儿子打造的人生起点如此不同,我不愿流泪,只在黑暗中握紧了拳头。
好在清华是一所包容性很强的学校,同学们也很善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的“仇富”情绪被温暖和友爱悄悄地化解了。
在“穷同学”与“富同学”和睦共处的时光里,我逐渐发现,尽管大家本质上都很上进,但“奋斗”的呈现方式却是如此不同,透过我这双“艰苦朴素”的大眼睛,他们的某些作为是如此的“浪费”:
一、对待教材。我是从来不舍得扔掉的,而他们的教材多半是在考试之后就交到了学校的废品站,我至今能清晰地复述出教材中的若干章节,而他们告诉我,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是不重要的,需要掌握的只是一套思维方法、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内核”。
二、对待时间,我惜时如金,如果不在图书馆或教室,那么,就在奔往某个公司的路上,他们则很“懒惰”地支配时间。
三、关于恋爱,我发誓上大学时绝不找美眉,他们却争先恐后地跳进了“漩涡”。
四、关于攒钱,当我攒的钱足够应付生活的开销之后,我开始考虑在北京买房子的问题,而他们在大学期间存钱的概念几乎为零,挣到外快一般用来犒劳自己去很远的地方旅游,或者买昂贵的运动器械……
如果一开始是经济收入限定了我的“奋斗”方式,使我只能“含辛茹苦”“艰苦朴素”,那么到后来,当我已经能靠兼职收入过得很好时,那种带有强烈的农耕色彩的“奋斗”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肯改变。
举个例子来说,我对“存钱”之所以乐此不疲,是觉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没有储蓄怎么面对将来。而我的富同学则显然更钟情于“投资”这个词,他们把打工挣来的5000元,拿去购买电脑、更新设备,其结果是以数倍于我的速度挣来更多的钱。
归根结底,祖祖辈辈的经验教训告诉我,“奋斗”是与“享受”无缘的,激励自己的惟一方式只能是卧薪尝胆,而不能是温柔甜蜜舒适快乐。
终于有那么一天,我和我的富同学们一起成为这个城市的新贵一族,我才愕然发现,自己一贯坚持的克勤克俭的方式并不是惟一的选择,那些富裕而又聪慧的子弟们按照他们的方式同样游刃有余。并且,他们比我更善于结交新朋友,更善于把知识更新换代,也更善于享受美好的青春和生活。
其实,“艰难困苦”是在不得已情况下而面对的境况,正如贫穷本身并不是一个光荣的词汇一样,我们要做的一切是超越贫穷而不是让贫穷及其派生的观念成为一生的桎梏。
离开大学校园已经几个月了,我来到了北京,准备考研,为自己四年前的梦想的好那所大学和他,不再有任何联系,心也慢慢平静,也更清晰,关于爱,关于理想民,关于真实的生活.
当我回首,才发现十年时光已流逝在青春最多姿多彩的岁月里,而那曾经熟悉的东西也变得模糊……
像陈奕迅那首《十年》中唱的那样,“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十年之后,却依然是朋友。”我和啸风交往整十年。也就是在这十年到期的时候,他的信在我就要离开大学校园的时候来了。像多年前的那样,只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心情。我想,他也真的该离开我的世界了。读着信,品味着一些往事,唯有一声叹息……
认识啸风是在我刚上初中的时候,而他正忙着中考。想识缘于全国优秀青少年手拉手信交友的倡议。很偶然的相识,却因为某些共同的爱发与理想,仅仅通过文字,我们开始了交往。他像一位兄长,在分离我成功快乐的同时,不忘告诫我要谦虚,在我失意时又鼓舞我振作起来。
那些纷纷而至的信件载着那些真诚的话语,像给我的生活打开了另一扇通往阳光的窗户,而他,就像上帝撒给我生命的第一缕阳光。
我是在缺少温情的家庭中长大的。现实注定了我从小便学会坚强与独立。而从天性上讲,我是个活泼,热情,敏感和思维活跃的孩子,只是因为家庭的缘故,从小就表现出了比同龄孩子要成熟能干的一面,加上在学校表现的优秀,很少有人去关注我的内心细腻敏感的心情。与啸风的关键设备恰好填补了我童年时内心的这么一块缺憾。这种交往一一直保持着一种单纯与高调,直到后来的高中,大学。在我们交往的第二年,一场洪灾几乎让我们失去联系。滔滔江水将30多米高的大堤冲跨。偌大的村庄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房屋塌陷,人们流离失所......顷刻间,我目睹了在危急时刻显现出的人情冷暖......生活以一种残酷的真实让我领悟了坚强的重要。与那洪灾同时,我被市重点中学录取了..
我以为啸风会从此消失在我的世界里。却每料到他的信在某天意外的出现了。他给我描绘着他在高中的精彩生活。抱负与梦想。而高中的我安静而勤奋。我就是每天忙着学习竞赛。远远的欣赏他的优秀,感受他如诗般的关怀。
雪花般飞来的信件让室友们羡慕不已。我们相距遥远,只是通过信笺交流。
第一次去啸风家是在高二时,我们交往的第五年,当天去的有他的许多旧友都是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在那群优秀的男男女女中,我就象一个小女孩,被他们吸引着
。啸风把我介绍成他的“忘年交”后来我们谈到了高考。谈到了近况。他已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学习。而我一直梦想的大学也在北京。我们憧憬能在北京相聚在北京。共同充实人生的大舞台。
高考前的四月,奶奶去世。给我不小的打击。啸风此刻的关切与鼓舞之信不断从北国飞来,描绘着去北京的美好生活。让我觉的自己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后来上天偏偏让我无缘北京,在另外一个遥远的城市里,我开始了艰辛的大学生活。大学第一天我对自己说要用自己的坚强保护自己,要好好珍惜大学生活
。
大一寒假,和好友欣欣一起去看啸风,却不期而遇了他女友。有一点惊讶,也有点尴尬。而一进门几个女友便说:“竞争对手来了。”话语很轻,却很分明。而他却没有向和我介绍其女友。我们话不多,陌生感让我失望至极。一场高考的失误就让我们的距离拉的这么远么?那一天,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回到校园,开始了我真实独立的大学生活。风也偶尔写写信。大多都是鼓励我勇敢的独立生活,那些话听上去有一些遥远和生疏,我需要那些怜悯吗?
在我21岁生日那天,欣欣告诉我,风已和女友分手,过的不尽人毅,还说他觉的有愧于我。我无言。大学里忙碌着学习,兼职。我没有心情和时间去关注别人包括风。大学里泛滥的爱情让我怀疑,不屑。一些男生的电话和信笺只让我感到生活被扰乱。
我们谈到爱情这个话提是在我大三末,他说他惊讶于我们多年的交往无所不谈却从不谈感情的坚定与纯洁。在他细说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时
。我只淡淡的告诉他,早已物是人非。
在我毕业时,他在信中告诉我,曾经在内心非常喜欢过我时,感觉心很痛。却一点都不惊讶,似乎是情理中的事。在高考前的那段黑暗的日子里,风的信曾让我觉的爱情离我很近。而我摔到在梦的边缘时,才发现所有关于他的梦,不过是阳光折射的幻影而已。
他不会知道,我用了整个大学的时间来把自己从当年的阴影中拉出来。
曾经因为遥远,在暖胃的文字里我们恋着的其实是彼此捉摸不到的优秀,是想象中的完美,所以格外美丽。我们爱上的只是自己的梦而已。当梦醒时我也该走了。十年之后,依然无果,有遗憾,却也心清如水。也许,成长岁月。本该如此。
兄弟俩各自守着自己的梨树也能勉强生存下去。可是有一天,弟弟突然发现自己的梨树枯萎了,失去了生活依靠的弟弟很伤心。看到弟弟的梨树枯死了,哥哥的心里也很难受,但他也是爱莫能助,因为他的那棵梨树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最后,弟弟下定决心要走出村子,到外面去寻找活路。临走前,弟弟劝哥哥一起走,因为弟弟担心哥哥那棵梨树迟早也会枯死。哥哥忧心忡忡地让弟弟先走,他觉得既然梨树还没有枯死,就说明他的生活还有保障。于是弟弟走了,哥哥留下继续依靠梨树生活。
几年后,弟弟虽然在外面吃尽了苦头,但终于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并且生意还不错,虽然没赚到大钱,但足够养活一家人,也算是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新的生存之路。于是弟弟劝哥哥也一起出来创业,可哥哥觉得既然自己的梨树还没有枯萎,还在继续结果,也能勉强支撑生活,就不应该轻易放弃。又是几年过去了,弟弟的生活越过越好,可哥哥依然守着那棵梨树过着清苦的日子。
舍不得放弃就没有发展。哥哥的那棵梨树给了他一点希望,也扼杀了他创造新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