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诸葛亮又不动声色地传达了第二个信息,那就是在这三家中,我们两家是统一战线,因为是我们两家"与曹操并争天下",曹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知道,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是政治斗争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不说,但又不能刻意地说。刻意去说,不是引起猜疑,就是引起反感。尤其是作为刘备的代表,就更不能那么说。因为就实力而言,刘备和曹操、孙权实在不能同日而语。曹操拥有半个中国,数十万大军,孙权也好歹有江东六郡十万精兵。刘备呢?对不起,只有一郡之地两万人马,这还是算上了刘琦的那一份。如果诸葛亮公开亮出"统战"旗号,恐怕孙权肚子里就会冷笑:就你那个要啥没啥的刘豫州,也和我同日而语?但现在诸葛亮只是讲历史,讲情况,孙权就没有什么话好说。孙权不说,也就等于默认。
于是,轻飘飘一句"将军起兵江东,豫州收众汉南",就使刘备获得了和孙权平起平坐的地位,也使自己获得了和东吴方面对等谈判的地位,还不动声色地把孙权拉下水,把他置于和曹操敌对的地位。这可真是一箭数雕。好了,既然我们两家是统一战线,曹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那你还不赶快出兵帮我们打?要知道,这才是诸葛亮出使东吴的真正目的。这根骨头,就这么不显山不露水地埋在了开场白里面,诸葛亮的外交能力不能不让人佩服。
实际上"将军起兵江东,豫州收众汉南"这句话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孙权集团确实发家于江东,所以"将军起兵江东"的说法没有问题。但是,刘备却并非在汉南起兵,他起兵是在涿郡的涿县,也就是现在河北省的涿州市,为什么要说"收众汉南"?我认为诸葛亮的用心很深。我们知道,刘备从汉灵帝末年起兵到依附刘表,一直是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一个没有独立地位的集团,是没有资格和孙权这样实际上的独立王国国王对话的。但是现在刘表死了,诸葛亮来了,刘备也独立了。"收众汉南"就是独立的标志。所以,诸葛亮回顾历史也好,描述现状也好,都不能说"起兵涿郡",只能说"收众汉南"。这就等于告诉孙权,我们刘豫州和你孙讨虏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王国的君主,而且我们将来还要三分天下。现在,还是赶紧把"与曹操并争天下"的局面定下来吧!
这些就是诸葛亮"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句话的话外音。短短24个字里面竟然暗藏着那么多的潜台词,孔明不愧谈判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