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采撷

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earlyfly

unread,
Oct 15, 2006, 6:58:00 AM10/15/06
to earlyfly
容斋随笔 续笔 卷六
周亞夫
  漢景帝即位三年,七國同日反,吳王至稱東帝,天下震動。周亞夫一出即平之,功亦不細矣,而訖死於非罪。景帝雖未為仁君,然亦非好殺卿大夫者,何獨至亞夫而忍為之?竊嘗原其說,亞夫之為人,班、馬雖不明言,然必悻直行行者。方其將屯細柳,祗以備胡,且近在長安數十里間,非若出臨邊塞,與敵對壘,有呼吸不可測知之事。今天子勞軍至,不得入,及遣使持節詔之,始開壁門;又使不得驅馳,以軍禮見,自言介冑之士不拜。天子改容稱謝,然後去。是乃王旅萬騎,乘輿黃屋,顧制命於將帥,豈人臣之禮哉!則其傲睨帝尊,習與性成,故賜食不設箸,有不平之意。鞅鞅非少主臣,必已見於辭氣之間,以是隕命,甚可惜也!秦王猛伐燕圍鄴,苻堅自長安赴之。至安陽,猛潛謁堅,堅曰:「昔周亞夫不迎漢文帝,今將軍臨敵而棄軍,何也?」猛曰:「亞夫前却人主以求名,臣竊少之。」猛之識慮,視亞夫有間矣。

earlyfly

unread,
Oct 15, 2006, 7:12:35 AM10/15/06
to earlyfly
戰國策 蘇秦以連橫說秦
...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贏縢縢蹻,
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
喟然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
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
  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
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
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
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一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
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贀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
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
,炫熿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
  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
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
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
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
,蓋可忽乎哉?

earlyfly

unread,
Oct 15, 2006, 8:24:05 AM10/15/06
to earlyfly
刘基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earlyfly

unread,
Oct 15, 2006, 8:28:11 AM10/15/06
to earlyfly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
...

earlyfly

unread,
Oct 15, 2006, 8:31:53 AM10/15/06
to earlyfly
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话精彩!表面上看,诸葛亮只不过平平淡淡地描述了局势,回顾了历史,但这三言两语之中,却埋下了伏笔,充满玄机。我们知道,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并非只有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已经被消灭了的,比如袁绍、袁术、吕布等等,或许可以不算,刘璋、张鲁、马超他们也不算?但是诸葛亮只字不提。不提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他们不值一提,也可以解释为现在要谈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但既然只说当前之事,那就应该说"并争荆州",不该说"并争天下"。说"并争天下",等于说三分天下的就是我们,或者能争天下的就是三家。这就把《隆中对》的观念和思想,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孙权了。


与此同时,诸葛亮又不动声色地传达了第二个信息,那就是在这三家中,我们两家是统一战线,因为是我们两家"与曹操并争天下",曹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知道,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是政治斗争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不说,但又不能刻意地说。刻意去说,不是引起猜疑,就是引起反感。尤其是作为刘备的代表,就更不能那么说。因为就实力而言,刘备和曹操、孙权实在不能同日而语。曹操拥有半个中国,数十万大军,孙权也好歹有江东六郡十万精兵。刘备呢?对不起,只有一郡之地两万人马,这还是算上了刘琦的那一份。如果诸葛亮公开亮出"统战"旗号,恐怕孙权肚子里就会冷笑:就你那个要啥没啥的刘豫州,也和我同日而语?但现在诸葛亮只是讲历史,讲情况,孙权就没有什么话好说。孙权不说,也就等于默认。


于是,轻飘飘一句"将军起兵江东,豫州收众汉南",就使刘备获得了和孙权平起平坐的地位,也使自己获得了和东吴方面对等谈判的地位,还不动声色地把孙权拉下水,把他置于和曹操敌对的地位。这可真是一箭数雕。好了,既然我们两家是统一战线,曹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那你还不赶快出兵帮我们打?要知道,这才是诸葛亮出使东吴的真正目的。这根骨头,就这么不显山不露水地埋在了开场白里面,诸葛亮的外交能力不能不让人佩服。


实际上"将军起兵江东,豫州收众汉南"这句话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孙权集团确实发家于江东,所以"将军起兵江东"的说法没有问题。但是,刘备却并非在汉南起兵,他起兵是在涿郡的涿县,也就是现在河北省的涿州市,为什么要说"收众汉南"?我认为诸葛亮的用心很深。我们知道,刘备从汉灵帝末年起兵到依附刘表,一直是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一个没有独立地位的集团,是没有资格和孙权这样实际上的独立王国国王对话的。但是现在刘表死了,诸葛亮来了,刘备也独立了。"收众汉南"就是独立的标志。所以,诸葛亮回顾历史也好,描述现状也好,都不能说"起兵涿郡",只能说"收众汉南"。这就等于告诉孙权,我们刘豫州和你孙讨虏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王国的君主,而且我们将来还要三分天下。现在,还是赶紧把"与曹操并争天下"的局面定下来吧!


这些就是诸葛亮"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句话的话外音。短短24个字里面竟然暗藏着那么多的潜台词,孔明不愧谈判高手!

earlyfly

unread,
Oct 15, 2006, 9:19:23 AM10/15/06
to earlyfly
禮記 曲禮上第一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earlyfly

unread,
Oct 15, 2006, 9:24:12 AM10/15/06
to earlyfly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