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反腐”是选择性“反腐”

27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sain...@gmail.com

unread,
Oct 19, 2010, 8:19:37 AM10/19/10
to dj...@googlegroups.com
防墙防蟹的google静态论坛

http://www.mirrorbooks.com/news/html/03/n-16803.html (《明镜月刊》第4期)

李文广

说明中国式“反腐”是选择性“反腐”的一个例子,就是“洋贿赂”在中国大行其道,即使铁证如山,受贿者也不会受到惩罚。2009年8月曝出的美国控 制组件公司(简称CCI)行贿中石油等国企的案件还没有下文,今年3月又曝出“奔驰母公司被控向中国官员行贿417万欧元”的腐败案件。以前的这些案件大 都由外国,尤其是美国司法部门调查曝出,而中纪委总是习惯性地沈默。

如果说放纵行贿是为了有利于查案,那么对于“洋贿赂”中方官员受贿行为的不闻不问,则完全暴露出中纪委领衔下的中国式“反腐”的本质。

不追究行贿者,更不追究受贿者

中纪委对此类犯罪不闻不问,并不是因为取证难,因为外方已经把行受贿的时间地点大约人物侦查得一清二楚了。拿这次奔驰母公司向中国官员行贿一事来说,美国方面公布的文件罗列了从2001年到2004年间奔驰公司向中国官员行贿的如下具体情节:

起诉文件显示,从2001年到2004年间,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公司和戴姆勒员工直接通过属于第三方的海外账户向中国政府官员行贿至少18.88万欧元,从而获得价值553.3万欧元的合同。

2001年7月27日,通过M.F机械电子公司行贿9.83万欧元,该笔资金涉及向长庆石油勘探局(Changq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reau)出售价值18.76万欧元的Unimog越野车一事。

2002年2月28日,通过一家得克萨斯企业ShoresInternational行贿1.8万欧元,该资金涉及向中石化出售价值100.95万欧元的汽车一事,被用于支付给一中国政府官员妻子的佣金。

2003年2月21日,通过得克萨斯企业Lily Energy Services,从一德国账户中支付1.5万欧元给长庆石油勘探局,该笔资金涉及出售6辆价值49.2万欧元的卡车。

2004年,10月25日,向加利福尼亚企业KingJack支付大约5.35万欧元,涉及2004年6月中石化购买16辆Unimog和12辆Actross卡车一事,价值约200万欧元。

2003年6月9日,支付给中国代理“A”大约4000欧元,涉及向BGP公司出售一辆Actross卡车一事(价值8.7万欧元)。

起诉文件称,戴姆勒-克莱斯勒和戴姆勒公司还向中国政府官员行贿大约259.97万欧元,以确保获得来自BGP和中石化总价约7156.29万欧元的合同,贿赂用于支付给BGP和中石化管理层,以及被中石化雇佣的政府官员家属。

举手之劳,中纪委就是不查

中纪委只需要按图索骥就可以查获犯罪人,甚至只需要向外方发出官方问询,案件的具体细节就可能会到达中方手中。但中纪委就是不查。因为国际贸易领域 的腐败,大多是高官及其家属所为,包括中纪委高官的家属。高干子弟,有很多就在跨国公司任职。跨国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给这些人高薪或高额提成,让他们 充当在中国进行权钱交易的掮客。这些游走于中国权力部门和外商之间的“现代买办”,视国家利益为无物,唯一认识的就是钱。他们正是“洋贿赂”在中国大行其 道的中间主力。这种特权利益正是中纪委要保护的,而不是它要打击的。

这与力拓案中民企行贿买矿,国企出卖情报如出一辙。说一千道一万,民企行贿是为了获取国外的资源,这总比国企乱开乱挖国内资源更对国有利,但民企遭到打 击。而国企,不仅享受着低价的资源,实现的效益不见得比民企好,还利用手中的进口权对民企大玩挤占拿卡要,上演着劣币驱逐良币,强行并购效益好的民企的闹 剧(仅2009年1到4月,日照钢铁钢产量是350万吨,销售收入147亿元,上缴税金12.4亿元,而并购它的山东钢铁却是个典型的亏损企业),还对外 出卖情报。其间的区别,就在于对特权的保护和纵容。

2010年3月17日香港《东方日报》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洋贿赂大行其道,问题出在高层”。

文章问道:“中纪委一直鼓励民众举报腐败线索,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消息,难道不是最好的举报信?为何视而不见呢?相比美国政府的反应迅速、处罚到位,中国反 贪部门麻木不仁、动作迟缓,甚至包庇放纵,实在让中国人感到愤慨。主持全国反贪工作的中纪委,虽然近年来口口声声表示,要严肃查处洋贿赂,但实际上却光打 雷不下雨,似乎有难言之隐。”

文章认为,实际上,涉及洋贿赂的国有企业,很多是由权贵集团操纵,跨国公司对官员进行贿赂,也是通过太子党或者高官作桥梁而实现的。所以说,如果中国要出 重手反洋贿赂,查来查去,最终会查到大大小小的太子党身上,而这势必引发官场的连锁反应。所以,中纪委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故意不闻不问。但如此一 来,中纪委将受到民众广泛质疑,将自身置于民意枪口之下。最近几年,有关对中纪委选择性查案的批评不绝于耳,不少人指摘中纪委反贪完全是政治需要,并没有 做到一视同仁,反贪相当于肃敌。

如果说,案件还没有被揭开盖子,中纪委还可以装作不知道,得过且过。可现在腐败分子已经暴露,就像过街老鼠一样,但中纪委仍不想打或不敢打,这岂不是告诉世人,中国官员收受洋贿赂等于零风险?中国反贪不力,看来问题出在高层。

从国内腐败案件中行贿者被免责,到洋贿赂案中中方受贿者不被追究,我们只能体会中国式“反腐”,距离真正的反腐,实在是南辕北辙。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