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院] 令人失望的《Hurt Locker拆弹部队》和令人惊喜的《Inglourius Basterds》

1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nordenbox

unread,
Apr 22, 2010, 10:41:16 AM4/22/10
to 电影登堂
在观看《拆弹部队》烟火特技的讲课的时候,我观看了该片的一些片段,觉得还蛮好,有一些创意和令人感到愉悦的情感,当然这里面也有如今几成泛滥趋势的肩
扛镜头。但是当正式观看这部影片了以后,我彻底的失望了。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肩扛镜头之外,这个影片在情节上是离散不连续的,情感张力是浅薄和生硬的,影
像控制上除了少数的镜头还有一些创意之外,其他只不过是让人感到味同嚼蜡的肩扛镜头。
先说商业电影的肩扛镜头,这二十年开创此先河的商业电影首推斯导的《Saving Private Ryan》,此后在《黑鹰坠落》,《锅盖头》,
Bourne系列电影,《绿区》,甚至马上要上映的许许多多战争电影里面大规模的使用。但是真正的影像大师,如Ridley Scott用起来,讲究快
慢结合,凌厉和抒情水乳交融。在黑鹰坠落里面,逼真的战争场面和抒情优美的全景镜头交替出现,让观众的观影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拆弹部队》里面的
肩扛镜头到了从头到尾,不加区别的运用。不管是什么戏,也不管是什么场面,文戏,动作戏,室内室外,全都用,并且用的并不好,你根本看不出剪接点的逻辑
性,将镜头全部打乱,重新组接起来将完全无区别。镜头的角度,推拉焦距的时机,镜头的快慢长度都没有明确的章法可言。反正摄影师是跟快成大师却功败垂成
的“绿草”导演拍《绿区》的,找你就是要你肩扛的!
甚至我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种另外形式的“媚雅”,因为《黑鹰坠落》的巨大成功,开创中东背景战争电影的狂潮,好莱坞开始全面拷贝以下视觉元素:全套美
军沙漠制服,M4A1卡宾枪和叽叽喳喳的伊斯兰百姓和中东风格的穷街陋巷;再加上Bourne的创新手法,逼得James Bond电影自成一派的华丽
风格也被迫全面倒向“短狠跳”(《Solace of Quantum》就是明证)。这就是风潮,你不跟都不行。除了几位大师级别的人物,其他的导演如
果想拍战争题材电影,你不肩扛手提,仿佛就不行。我想Kathryn也不能幸免。但是他还不是Michael Bay,此君的肩扛镜头之外总是恰到好处
给你华丽的全景大爆炸场面。一场三人小分队搜索人体炸弹的场面,将Kathryn的功力暴露无遗。在这一场里面,情绪并没有紧张,前后也没有剧情的连续
安排,泛滥成灾的肩扛,手动推拉焦距镜头却完全没有制造出紧张的情绪,因为没有剧情的张力,所以这些手法更加成为挽救措施,遂造成恶性循环。
再我想简单说说这部影片的情节和故事。这个看似记录风格的影片,记录了一个拆弹连的日常生活。但是我却没有看到除了这三人小组之外的美军生活,也就是
说,这三个仿佛生活在一个某种意义上的“真空”中,其他人物不是没有出现在画面内,但是剧情根本没有提及他们,也没有和他们产生互动,仅仅就是个背景。
反过来看《黑鹰坠落》,塑造美军特种部队Rangers的形形色色角色不下十数人,各有特点,虽在人格刻画上并未见深度,但是在有限片长里面,全面营造
了一个逼真的美军战斗群体气氛,令人感到在人物架构上异常逼真。在看看《拆》,片头就挂了的Guy Pierce,一点没被特别的气质,我仅仅知道一个
性情暴躁的家伙死于非命,从而引出他的接替者,功能性太强。片中露了一面的Ralph Finns,多好的演员啊!就这么用啊,我简直不能相信。他除了
让三人小组陷入一场伏击战之外,别无用处。我怀疑是Ralph来片场找摄影师送剧本,看场地,谈想法的时候被临时征用了。(Ralph的下一步当导演的
影片,也是讲美军打中东战争的,摄影师还是此片的摄影师),当然我不否认主角在塑造上还是下了一点功夫的,当然不成功,不过也还是多少有些东西。可是三
人小组的另外两个角色就简直一点意思都没有了,那个黑人,我说你除了叽歪你还会啥,每次主角干活的时候,看你急的,看你惜命的!一个劲的就
是“answer me!”“Go,everybody Move!”,一有紧急情况,你丫跑的最快!我根本没看出来这家伙在剧情中的作用,横竖你不能
说是用来反衬出主角的英勇吧!最后估计是自己都急了,在悍马车里来了几句貌似深刻的话。但是总体上说,人物是失败的。至于那个技术兵,不说也罢了。
情节呢?怎么说呢,因为你是记录型的电影,情节我就不怎么多计较了,可是你的情节时间不是层层推进的,而是完全散点的,前后的时间并没看出一步一步的将
主角命运压到极限,第一次拆弹,第二次拆弹,然后是伏击,然后喝酒打架,然后是人体炸弹,然后是队友阵亡,然后是所谓油罐车事故现场,然后又是人体炸
弹,然后结束。其实这些情节换个次序完全可以。所以我根本无法在故事中看到人物的命运和情绪的层层推进。所以看这部影片,在故事上是离散的,并且相当的
重复。
最后说说一些俗套的东西,所谓队友阵亡,团队精神,战场的伤痛,战争上瘾,这些东西,都是这几年好莱坞俗套又俗套的东西,你不是不能用,如果你是视觉大
片,你当然可以搬过来用,可是你不是,你是打着文艺战争片幌子的东西,我们可是正襟危坐来看你如何给我们惊喜的,可是一点也没有,还是那套东西!一个场
面说明一切问题:
油罐车事故现场,这摆明就是《现代启示录》里面若干场面的恶劣拷贝,用火光,残垣断壁,尸体,哭喊的人群,麻木的军人和主角的迷茫来营造战场地狱的神曲
版画效果。就差没叫主角喊出那句经典台词“恐怖……”了。整个段落,前面无剧情铺陈,后面无剧情发展,就是单独的一场,并不像现代启示录,随着沿河而
上,剧情和人物心理紧张程度层层升级而濒于极限。虽说影像构成上,当然颇见一些功力,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没有新意的。
全片只有结尾还有些意思,那一行字幕打出来,点题了。一个狂人出现了。
本来不太想看Quentin的这部戏,因为上部《杀死比尔》已经倒了胃口,再加上对怪鸡手法的泛滥使用,我也是觉得此君也就这两把刷子了,可是看完
《Inglourious Basterds》(按说这英文写错了,应该写成Inglorious Bastards,但是据说是德国人读这一串英文的
读音就是片名这么误读,才这么写,哈哈,有趣) 之后,我彻底的服了,源于这部影片所散发出来的如玄门正宗一般的深厚剧情张力和导演功力。
而这是在刚看《拆弹部队》之后的事情。
为了避免剧透,我不愿意在这说太多的剧情。我只是想说,能在整整半个小时漫不着边际的谈话场面里面,隐含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的高度剧情张力的导演,目前
也就此君了。这部影片的影像拍摄手法中规中矩,并无新奇手法,但是就在这平淡无奇的拍摄手法后面,剧力万钧,让人大呼过瘾。
一开场的纳粹恶棍汉斯兰达上校VS法国农夫,真是先声夺人,独立成篇,又对后续剧情有重大影响。该段落里面,纳粹恶棍一出场,观众就料到肯定不是一场纯
粹的谈话戏,一定是血雨腥风的结果,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到这一步,这对导演的考验可谓巨大,所有人都知道结果,你还得让人惊喜。但是后面的剧情发展又让你
忍不住坐如针毡,心惊肉跳。我几次都感觉我猜到剧情,但是总让你想不到,最后,汉斯兰达上校的角色正式形成,牢不可破,如鬼魂附体,让后面的剧情,即使
他没出场,你都无法摆脱这恶棍的精神阴影。这真是绝佳的成功。按我的观点,这段戏应该进影史了。
当然,这段戏受到了Sergio Leone的《好坏丑》开场的巨大影响,但是几乎毫不逊色,这不能不说是Quentin的功力已经升华所致。
后面的剧情沿着复仇和一场间谍行动展开,出场的人物都让你感觉有点不自在,可是又让你拍案叫绝,这种混合玄门正宗和邪门外道的手法,最让人觉得过瘾
了。 一场长达半个小时的酒吧地下室的一场戏,最能说明问题。
影片在这个地方,隐含了一个设定,就是地下室,一开始我就预测,这个环境和所带来的人物命运结果必然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为了避免剧透,我先不表。但是结
果证明,就是那种你明知道结果,但是你还是为叫绝的手法,再一次光芒四射,一组四人谈话,从一开始暗含杀机,到稍微放松,到寒光乍现,再到剑拔弩张,再
到血腥火并,都显得张弛有度。你每次觉得快不耐烦的时候,剧情的张力就来了,就在你觉得紧张过后,快结束的时候,后续内力再一次席卷而来,观众被玩的一
愣一愣的。玩死你不偿命啊!
若说Quentin只在玩场面,那就错了。在很多小的细节设定上,他同样能拍出史诗级别的情感来。女主角苏珊娜和德国战斗英雄的情感互动,在放映室里面
的一段戏,最能说明问题,不想剧透,我只能说,在这一段,你只要仔细品味,随着那段音乐的奏响,那种爱恨交替,个人情感和历史沉淀的矛盾,在这一段里面
都表达出来了。一个法国女孩子,自然不能爱上德国战斗英雄,可是偏偏这个德国兵又是痴情一片,眼看个人情感超越家国情仇,剧情又通过一段台词进入心理学
领域,让我们又得知此德国军人的爱情里面也掺杂变态的爱情心理,让我看到第三帝国的洗脑多么的有效,就在我觉得双方关系告吹的时候,突然又横生事端,最
后,毕竟复杂的局势战胜个人情感,一场爱情以凄凉告终。可以说这是该片最精华的部分。
当然这片子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最难受的就是拿来招摇过市的Brad Pitt在里面是最差的角色,比之Waltz,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啊,他所带领的那
支小分队在剧情里面也没啥作用。我估计写这个角色的时候,能感觉到,没有啥灵感。
两相比较,我就喊了天了,最佳原创剧本怎么能给《拆弹部队》啊!没天理!

--
Google “电影登堂”论坛,国内需通过代理:http://groups.google.com/group/dazayuan?hl=zh-CN?hl=zh-CN
论坛发帖:daza...@googlegroups.com
论坛退订:dazayuan+u...@googlegroups.com

howiehowie

unread,
Apr 22, 2010, 11:08:24 AM4/22/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没有必要“未免剧透我先不说”吧,应该可以一次都说完。因为这俩片,这个邮件组里应该没几个人到现在还没看过吧……
说个题外话,话说某一年一谋在大杂院推荐《暗算》,说柳云龙一个电视演员,把室内戏拍得这么好,国内的大部分电影导演都可以去死了。
因为这个推荐,我看了《暗算》,觉得还行,并且一直期待着《东风雨》。
看过《东风雨》之后,我觉得,柳云龙可以去死了……
 
> Date: Thu, 22 Apr 2010 07:41:16 -0700
> Subject: [大杂院] 令人失望的《Hurt Locker拆弹部队》和令人惊喜的《Inglourius Basterds》
> From: nord...@gmail.com
> To: daza...@googlegroups.com

Hotmail:Microsoft 强大的垃圾邮件防护技术,为您提供可靠的电子邮件保障。 立即注册。

wenhua shi

unread,
Apr 22, 2010, 12:27:52 PM4/22/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howiehowie, 现在在北京?前两天见到欧宁,我有点想念你们在广州的日子。
文华

2010/4/22 howiehowie <contac...@hotmail.com>:

Yang Li

unread,
Apr 22, 2010, 6:58:14 PM4/22/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我看了一段柳云龙自导自演的什么上海1937,看了五分钟,觉得他可以pass了。

2010/4/22 howiehowie <contac...@hotmail.com>

Yang Li

unread,
Apr 22, 2010, 7:01:57 PM4/22/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绿区有个问题可能在纪实风格中不断恶化,就是声音上的不加选择,过多的环境音和背景音,让人太分散注意力了。人的注意力毕竟是有限的。从3d到肩扛,商业电影整个向高信息量倾斜,需要的注意力和瞬间注意力更高。

2010/4/22 nordenbox <nord...@gmail.com>

howiehowie

unread,
Apr 23, 2010, 12:12:57 AM4/23/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嗯,我算看出来了,他真是发自内心热爱内地电视剧“美学”的死忠……
 

From: daqi...@gmail.com
Date: Fri, 23 Apr 2010 06:58:14 +0800
Subject: Re: [大杂院] 令人失望的《Hurt Locker拆弹部队》和令人惊喜的《Inglourius Basterds》
To: daza...@googlegroups.com

howiehowie

unread,
Apr 23, 2010, 12:15:34 AM4/23/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而且还有字幕……我觉得这才是最令人崩溃的。现在我连看华语片没字幕都会觉得不适应……
 

From: daqi...@gmail.com
Date: Fri, 23 Apr 2010 07:01:57 +0800

Subject: Re: [大杂院] 令人失望的《Hurt Locker拆弹部队》和令人惊喜的《Inglourius Basterds》
To: daza...@googlegroups.com


Hotmail:Microsoft 强大的垃圾邮件防护技术,为您提供可靠的电子邮件保障。 立即注册。

--

howiehowie

unread,
Apr 23, 2010, 12:30:15 AM4/23/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我还在广州,你不会是常住北京了吧?
大豆、李如一都在北京呢,想想那年你来广州咱们见面,好像大家都去了北京,只有我还在广州……
 
> Date: Thu, 22 Apr 2010 12:27:52 -0400
> Subject: Re: [大杂院] 令人失望的《Hurt Locker拆弹部队》和令人惊喜的《Inglourius Basterds》
> From: wenhu...@gmail.com
> To: daza...@googlegroups.com

Hotmail: 免费、可靠、丰富的电子邮件服务。 立即获取。

Jianping Hua

unread,
Apr 23, 2010, 6:36:54 PM4/23/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这两人有过感情?女方全是逢场作戏,是你自己多情吧?

还有我觉得他说电影的地方太多了。

反正看完这片后,感觉Quintin也没变多少,可能是我变了。

最近在看号称经典的一漫画,Palomar,很精采,把Alan Moore轰出一条街去(当然这两其实没啥可比性)


2010/4/22 nordenbox <nord...@gmail.com>:
...


> 一个法国女孩子,自然不能爱上德国战斗英雄,可是偏偏这个德国兵又是痴情一片,眼看个人情感超越家国情仇,剧情又通过一段台词进入心理学
> 领域,让我们又得知此德国军人的爱情里面也掺杂变态的爱情心理,让我看到第三帝国的洗脑多么的有效,就在我觉得双方关系告吹的时候,突然又横生事端,最
> 后,毕竟复杂的局势战胜个人情感,一场爱情以凄凉告终。可以说这是该片最精华的部分。

yol

unread,
Apr 23, 2010, 10:42:26 PM4/23/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昆丁拍电影,只求「酷」、「搞」二字而已。重点只在这两点成功与否。
混蛋这电影,说真的,真不难看。因为它确实够cool,也够cuso。

但,也跟昆丁近些年来,所有的电影一样,有一个同样的大大问题,
就是太简单了,闪光点几乎没有,或几乎经不起推敲。

打比方说,混蛋里花了那麽多篇幅,去塑造一个神奇无比的盖世太保。
可是片子中,他展现的几次神奇破案,究竟神奇在哪里?

细想起来,直叫人感觉太简单了。过程简单到,只能用弱智来形容。

最近很迷两部影集,一部叫human target,一部叫Burn Notice,
都是电视格局的007式的动作片故事,
主要卖点在於各种间谍、杀手、武打、追逐、爆破的场面。

可,里面一样少不了必要的「闪光点」。

换言之,混蛋也好,KILL BILL也罢,
你再是间谍、杀手、武打、爆破、追逐、爆破,
再是充斥了这些好看的东西,但,你不能没有更重要的闪光点。

你一部偌大的好莱坞大A级制作呀,说实话,故事不能编的太简单了。
总不能比不上制作费只有你几十、几百分之一的美剧……。


-----邮件原件-----
发件人: daza...@googlegroups.com [mailto:daza...@googlegroups.com] 代表
Jianping Hua
发送时间: 2010年4月24日 6:37
收件人: daza...@googlegroups.com
主题: Re: [大杂院] 令人失望的《Hurt Locker拆弹部队》和令人惊喜的《Inglourius
Basterds》

nordenbox

unread,
Apr 23, 2010, 11:39:06 PM4/23/10
to 电影登堂
我觉得我没自作多情吧,德国人被击毙的那一刻,女孩子的情绪和银幕上德国人的痛苦表情,还有尸体的全景交替出现,再加上音乐。
无论怎么说,这地方是由情绪的。

On Apr 24, 6:36 am, Jianping Hua <tal...@gmail.com> wrote:
> 这两人有过感情?女方全是逢场作戏,是你自己多情吧?
>
> 还有我觉得他说电影的地方太多了。
>
> 反正看完这片后,感觉Quintin也没变多少,可能是我变了。
>
> 最近在看号称经典的一漫画,Palomar,很精采,把Alan Moore轰出一条街去(当然这两其实没啥可比性)
>

> 2010/4/22 nordenbox <norden...@gmail.com>:

Jianping Hua

unread,
Apr 24, 2010, 11:41:59 AM4/24/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如果证明是到最后这个才出现的话,那你前面的那些从一上来相遇的感觉到横升枝节啥的都是倒推出来的,还是你自作多情?那黑人咋办?

2010/4/23 nordenbox <nord...@gmail.com>:

Jianping Hua

unread,
Apr 24, 2010, 11:47:01 AM4/24/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Burn Notice,看过两眼,好像话/旁白多了点,电视的特点?

2010/4/23 yol <yol...@gmail.com>:


> 最近很迷两部影集,一部叫human target,一部叫Burn Notice,
> 都是电视格局的007式的动作片故事,
> 主要卖点在於各种间谍、杀手、武打、追逐、爆破的场面。

yol

unread,
Apr 24, 2010, 1:24:52 PM4/24/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美國的警探劇,自古以來,就得有旁白過場,
那是約翰休斯頓等一幫大師的老傳統了,
包括波蘭斯基的唐人街,都有旁白呀。

從小說裏就帶來的,第一人稱視點。

Burn notice很好看,你去verycd下來看吧。

沒多人少追他的,

但,相信我,我忙得跟鬼一樣,
還能叫我追的美劇,沒幾部了……。

最近還在迷另一部,叫Community,
非常的八零年代,連笑點都是八零年代的。
估計是針對我們這群中年人作的玩意。

第一集,從頭到尾,拿早餐俱樂部說笑,
正看得感動,戲結束時,一個大大的字幕。

「謹此懷念約翰.休斯」

真好看。全是溫馨的八零年代是輕喜劇,
比現在整天耍嘴皮的當代喜劇,好看多了……。


-----邮件原件-----
发件人: daza...@googlegroups.com [mailto:daza...@googlegroups.com] 代表
Jianping Hua
发送时间: 2010年4月24日 23:47
收件人: daza...@googlegroups.com
主题: Re: 答复: [大杂院] 令人失望的《Hurt Locker拆弹部队》和令人惊喜的
《Inglourius Basterds》

Jianping Hua

unread,
Apr 26, 2010, 12:56:41 AM4/26/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我以为是黑色电影的传统呢。

我家领导已经代表我看了。

sitcom 口味也变了,看 Chris Rock 的 Every body hates Chris.

2010/4/24 yol <yol...@gmail.com>:

面包

unread,
May 1, 2010, 10:59:33 AM5/1/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Burn Notice一直在看,好几年了。
开始看,完全是因为布鲁斯·坎贝尔,他在里面演男一号的副手。被开除的FBI探员,老、色、油,但是对朋友忠贞不二。
Burn Notice里的几乎所有角色都叫人喜欢,男一号米高当然不用说了,唯一叫人不喜欢的大概就是男一号的老妈了。


在 2010年4月25日 上午1:24,yol <yol...@gmail.com>写道:
美國的警探劇,自古以來,就得有旁白過場,
那是約翰休斯頓等一幫大師的老傳統了,
包括波蘭斯基的唐人街,都有旁白呀。

從小說裏就帶來的,第一人稱視點。

Burn notice很好看,你去verycd下來看吧。

沒多人少追他的,

yol

unread,
May 2, 2010, 3:08:58 AM5/2/10
to daza...@googlegroups.com
這戲看久了,有看日劇的錯覺。

小小的世界,嚴格而自成一套的倫理,主角們都有強烈的個性和意志。

然後,有不顧一切,千里我獨行,不求回報的熱血。

總之一句,就是日劇到了極點……。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