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錦囊 ─ 旅行保健

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逍遥游

unread,
Jun 30, 2007, 3:28:17 AM6/30/07
to 行者无疆:::BlueMeet:::蓝色邂逅:::
出發錦囊 ─ 旅行保健

美國專家表示,旅游度假明顯使人活得更瀟洒、更長壽。每年一次的外出度假,可以降低已有心肌梗塞危險的中年人1/3的死亡率。在5年時間里,越多地免去
旅游度假機會的人,越有可能在未來的9年間死去。 但出門度假的同時,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識你不可不知:

·出游要謹防傳染病

·怎樣急救食物中毒患者

·旅游行走中如何善待自己的脚


暑假旅游保健常識

夏天到了,學生也放暑假了,許多人都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門度假,松弛身心,增長見識。雖然旅游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但交通工具的搭乘,也常常是很多人不
愉快的經驗。而根據統計,每到旅游旺季,前往家醫科門診尋求醫師幫助,希望能減輕搭乘交通工具不舒服的患者不少,其問題不外是暈車、暈船及時差等。醫師
認為,有些基本的注意事項只要多加留心,再加上醫師的協助,就可以讓旅途更順暢,玩得更盡興。

對于暈車船問題,暈車船的症狀包括頭暈、疲倦、反胃,甚至嘔吐,發生的原因是內耳半規管對速度的感覺與視覺接受到的訊息不一致,所以若是在車上或船上能
望向窗外,有廣闊的視野,對症狀的改善會有幫助。根據英國的研究,出發前或快發作暈車前服用新鮮姜汁,對暈車暈船的預防效果不錯﹔若不方便准備姜汁,姜
糖也是不錯的選擇。

而在飲食方面,要避免過量的液體,尤其是產氣的飲料,酒精及油膩的食物也不宜食用,以免增加飽脹感,加深反胃的症狀。若是症狀一向很嚴重,單靠物理方法
無法緩解,則可請醫師處方止暈藥物,并在上交通工具前一小時就服用,效果會比較顯著,但是卻會有嗜睡、口干等副作用,服用前要有心理准備。

時差也是另一個常見的惱人問題,往往使人到了目的地后卻頭痛、昏昏欲睡、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免疫力降低,易引發病毒或細菌感染。這一方面是因飛越時
區,打亂了生理時鐘所造成,另一方面是機艙的艙壓比正常環境低,空氣比較稀薄、干燥,造成生理上的不舒服。針對生理時鐘的調整,最好在出發前三天就開
始,往東飛就每晚早一小時就寢,往西飛則相反。出發前几天仍保持適度的運動量,睡眠一定要充足,飲食以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及蔬菜為主。在飛機上可以耳
塞、眼罩、頭枕來幫助睡眠。若攜帶幼兒的家長,則不必擔心三歲以下幼童的生理時鐘問題,因為他們的生理調節機制尚未固定,反而比大人還有彈性。

此外,在飛機上因為空氣干燥,補充水分相當重要,但應避免飛機上供應的咖啡、茶、酒類、果汁,水才是最佳的選擇,最好能每小時補充兩百五十西西左右。長
途飛行中,務必每隔一段時間起來走動走動,將雙腿舒展舒展,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的危險性。目前的醫學并無好的藥物可以幫助時差的適應,安眠藥則不
宜在飛機上使用,因為會加重血栓的危險性,并且使黏膜更干、缺水的現象更嚴重。

也提醒有慢性病、長期服用藥物的人,出門一定要攜帶稍多的藥量,以免旅程稍有延滯就面臨無藥可吃的窘境﹔心臟病、糖尿病、癲癇的病人也應隨身帶張醫療紀
錄卡,標明診斷、用藥劑量、緊急時聯絡的醫師電話等,以備不時之需。
---------------
出游要謹防傳染病
節日期間,許多人會選擇北上旅行,專家提醒:切不可忽視"出行傳染病"的預防。

"出行傳染病",是指各旅游地區或旅游經由地和目的地常流行的傳染病,這些傳染病不注意時很易傳染給外來的游客。據衛生防疫專家唐智平介紹,這些傳染病
的病原體離開人體后,又通過一定途徑把病傳給他人,有一定季節性,有一定地區范圍限制,在人口密度高的人群中易傳播流行。如細菌性痢疾,其病原體是痢疾
杆菌,該菌隨食物進入腸胃道而引起痢疾,又隨糞便排出體外,經一定的傳播媒介(如便后不洗的臟手污染公共用品,他人觸摸后手帶菌,若飯前不洗手,則病菌
又入口引發痢疾,如此周而復始)再度進入人體而發病。

據專家介紹,旅游時主要是預防13種全國性和地區性傳染病。這些流行性傳染病,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接觸和食物傳染的。據防疫專家介紹,旅游前應對傳染病
的流行發病區域有一定的了解,在到這些地區旅游時,首先是要注意清潔衛生,一定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這種良好習慣可將大部分傳染病
擋于人體之外﹔也不要隨便在街市上吃小販的不潔小吃,特別是不要貪圖吃鮮去吃那些半生不熟的風味小吃。另一方面,在外旅游帶上防蚊油,做好防蚊、防蠅,
特別是防蚊叮咬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有多種烈性傳染病,就是由蚊虫叮咬而傳染給人的。

細菌性痢疾:全國各地都可以發生,北方流行于夏、秋兩季,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各省都可以四季流行,出門旅游一定要注意在飯前便后洗手,能有效的預防感染
細菌性痢疾。

鉤端螺旋體病:多發于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域、長江流域、江南各省,喜馬拉雅南麓地區也有此病發生。

流行性出血熱:多發生于長江以北廣大地域和海南及兩廣。

瘧疾:主要發生于長江以南各省、東北地區和陝西。東北地區、陝西和南方丘陵與平原地區為間日瘧,南方山岳叢林地區瘧疾最嚴重,而且是惡性瘧。在青藏高原
海拔1500米以下的谷地亦流行。

人畜共患:這是一些人類與牲畜之間可相互傳播的疾病,在東北、內蒙古、西北、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牧區流行,主要是布氏杆菌病等。

肺吸虫病:主要在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流域及長江三峽地區。病原體通過食用未煮熟的喇蛄、溪蟹、石蟹等進入人體致病。

肝炎:南方各省,甲型肝炎最常見,乙型肝炎發病率也較高。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偶有病毒性肝炎流行。

血吸虫病:分布于長江兩岸和長江以南地區,以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周圍的湖區最為多見。

絲虫病:多在南方各省、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等地常見。

黑熱病:在青海和新疆南部時有發生。

新疆出血熱、森林腦炎、蜱傳回歸熱:在新疆和云貴高原及青藏高原有發生。
-----------------------------

怎樣急救食物中毒患者
吃了帶有病菌的食物,且病菌已經產生了很多毒素,或者細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產出大量毒素,這些毒素被吸收后,就會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簡稱為食物中
毒。食物中毒所出現的症狀,也因病菌種類不同而症狀各異。

有嘔吐、發燒、腹痛和腹瀉,與急性胃腸炎的症狀相像,故稱為"急性胃腸炎型食物中毒"﹔

以嘔吐、腹內劇痛、高燒和嚴重脫水為主,嚴重時有虛脫、皮膚發紫、抽風和昏迷現象者,稱為"類霍亂型食物中毒"﹔

還有一類由葡萄球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這種症狀很突出)、脫水、肌肉抽筋,嚴重的可以引起虛脫,不發燒或者只有低燒,或者腹痛、頭
痛,等等。

如發現食物中毒可做下述應急處理:

1. 病人應該躺下休息。

2. 只要不吐或者嘔吐停止之后,可以吃點流質食物,像米湯、雞蛋羹、藕粉一類東西,等症狀好轉、病情轉輕時,不妨吃點半流質食物,如稀粥、面片湯等,
但須忌油膩,也不能吃帶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等。如果嘔吐,就不要吃東西,可喝些茶水或淡鹽水,以補充吐瀉所失掉的水分,否則,人會虛脫、陷入缺
水的危險境地。

3. 輕症,可請醫生開點四環素一類抗生素藥物。

4. 中毒不深,也可以用點中草藥。如火炭母15克、大青葉15克、鴨跖草15克﹔鬼針草30克、刺莧菜30克、金銀花30克、雞蛋花10克。這二組藥
方可選用一種。這些中草藥,用水煎服,一天一劑,一劑可分早晚二次服用。

5. 腹痛厲害,可取穴內關、天樞用針刺或指針法治療﹔如發燒,還可以取曲池穴治療。此外,用熱水袋敷痛處,能緩解疼痛。

發現病情加重、症狀凶險,出現虛脫時,要迅速請醫生治療。
-----------------------------
旅游行走中如何善待自己的腳
在野外旅游的時候,走路是肯定少不了的一種最為平常的活動。旅游就是為了到野外走一趟,享受一下披荊斬棘的滋味,活動筋骨中鍛煉身體。然而你會保護你的
腳嗎?你會根據不同的走目的來選擇鞋襪嗎?我認為這不一定,以下是商旅通人最忠誠的建議。

走路的目的地不同,選擇的鞋襪也就不同。到野外走路,特別是山路,不要穿新鞋。因為腳與新鞋尚未磨合,穿新鞋容易使腳疲勞、受傷。在山間行走,各種情況
都會遇到,所以,山間行走應選擇結實的鞋子:鞋底要厚,底部有大而深的花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鞋底用硬橡膠制成,在碎石及不平坦的路面上能有效
地保護雙腳﹔鞋幫要高且較硬,可以起到支持腳踝的作用﹔穿這種鞋,水不易浸入鞋內。這種鞋通稱為登山鞋。

穿上鞋后,要感覺一下腳趾是否可以活動,如不能活動說明鞋太小,腳尖前端應留有一厘米空隙。還要走走看,如果腳跟與鞋跟之間滑動,就容易擦傷腳,這種鞋
也是不合適的。

鞋帶不可系得太松或太緊,那樣會使雙腳過早出現疲勞,且易受傷。最好用扁平的帶狀鞋帶,不要用圓形的繩狀鞋帶,因為繩狀的鞋帶不易系緊、易松開。

襪子的大小要適中,太大、太小都不要將就。腳是行走中最勤奮、最辛苦的,要善待雙腳。襪子分棉制、毛制、化纖制和混合制等。

棉制襪:吸汗,不排汗,觸覺好,適合郊游。在多日行走中,穿這種襪子腳最易出現水泡。

毛制襪:保暖,冷天時穿用很舒服,但較重。

化纖襪:排汗好,易產生異味,應經常換洗。

化纖絨襪:保暖,重量輕,舒適,冷天野外運動時首選。

混合制襪:吸汗,排汗,觸覺好,適合多日行走。如野外活動時間長,最好多備几雙襪子。

另外,在雙腳與鞋摩擦多的地方,可以涂些凡士林或油脂類護膚用品,以減少摩擦,防止腳受損傷。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