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d: 学而有则仕,

14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LIU Zhongjun - Thierry

unread,
Nov 19, 2012, 6:31:30 AM11/19/12
to comprendrelachine
参考。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LIU Zhongjun - Thierry <liuzh...@gmail.com>
Date: 2012/11/19
Subject: Fwd: 学而有则仕,
To: GAO Yuan 高源 <gaoyua...@gmail.com>, 晓帆 史 <xiaof...@hotmail.com>


阅罢高先生与小帆的争论,一则感慨大家讨论的热心,然而不同立场之间也有很多不必有的敌意。故以此信公开回复高先生,希望能增进大家之间的宽容与讨论,并与大家商榷。感谢晓帆提议,希望我们很快有新的讨论中国新政府的机会!


刘忠军 2012年11月于巴黎寓所


高先生,

 

读完您的相关评论,深感您的观点过于偏激,不懂得现代社会或者民主社会的特质在于宽容。无论如何欢迎您参与讨论!

 

只有宽容才能使不同观点可以共存和辩论,否则哪里有民主的地盘。但是无论何种观点,表达出来都有利于促进争论的学术气氛。争论和辩论是民主的实质,政治应该创造多元观点的表达和争论的条件。所以培养多元观点和辩论精神对于中国的未来尤其重要。

 

面对中国社会现状,无论是普通民众,政府还是知识分子都有不同的立场和选择,而且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

 

1. 力挺当局,同时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促进中国的进步;这是莫言的名字和态度,我想郑若麟先生也是这种的态度。我想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一个比较保险的态度,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形势下,这是明哲保身,同时也有利于大局的立场;

2. 既表扬当局做的好的地方,也更加凶猛地攻击当局的失误,处处批判制度与社会现实中的失误和不足。这是一个真正知识分子被认为应该担当的责任;

3.事不关己,搞搞挂起,普通百姓倒罢了,知识分子这样做是最懦弱迂腐的。这是与老舍的茶馆里面贴的“莫谈国事”的告示一样的明哲保身的立场。今日中国虽然越来越没有言论自由,但是还不到旧社会的那个程度,中国公民还是有相当大的表达空间,所以首先要说,要争论,国家才有前途,自由才有希望。比较讽刺的笑话一则:我今天想发一个关于胡锦涛的十八大报告的微博,竟然因为胡锦涛三个字而被屏蔽,后来用了“胡金涛”这三个字发出来。可悲的!可是后来还是发出来了不是?

4. 力主推翻中共,建立新制度。这些人被中共当局下狱或者屏蔽,也有些流亡在海外,国内的人们由于信息屏蔽,有人不知道,但我们在海外是心知肚明的。这些人有些主张全盘西化,也是些有创见的一帮人,虽然他们的创建不一定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能实现,中共的统治也不一定因为他们而动摇,但是他们的存在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对国内的改革也有促进的作用。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虽然被宣传的很伟大,但是事实上多数是逼到不得已而进行的:这种不得已不断地出现,国家就进步了。所以这些人是值得尊重的。这种看似的不得已的情形,其实也是改革时机成熟的标志;

5. 探索中国文化的新出路的知识分子。这条道路由于与国际的脱离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争论的冷却变成了一块处女地,所以产出还是相当贫瘠,理论多数处于哗众取宠的阶段。但是我觉得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和新文化的探索是值得的,应该继续下去,而且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王岐山把托克维尔的书放到枕边,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对党的前途的担忧,可是中共还是拥有所有革新制度的条件——缺乏的只是动机和方向。这个动机恐怕只能来自于压力,而方向则来源于知识分子的研究和探索。现阶段中共极其保守的表现,不但是因为压力不够也是因为探索不够,前途不明。

 

对于郑先生的书通过与郑先生本人的交流个人觉得是一个现实可行的角度,就是避开政治问题(虽然别人关心的是中国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平,并且因此而对中国怀有芥蒂;这种芥蒂不光是出于普世价值和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也出于这种中国国内的不公平产生的畸形力量对于他们国家劳动力和其他市场的间接冲击,并且后者显然超过前者),而将西方(民众)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一般人民的普通生活。虽然我非常怀疑郑先生这个目的达到的可能性,但是我坚信这种方式是一种勇敢的尝试。

 

我之所以觉得这个目的不能达到是因为:

1. 郑先生书里提到的内容,其实在法国是汗牛充栋的,并无新意,而且稍有剽窃之嫌。

2. 矛盾百出,并不能自圆其说,这就是回避关键问题的必然代价。比如:中国人如果不是人,那么是什么?当然,中国人也是人,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很自卑:难道我们仅仅是人吗?我觉得我作为中国人,令我自豪的是我跟别人都不一样的文化,我的国家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历史,我看世界跟别人不一样的视角。

3. 无条件的支持强大的现政府的立场,几乎没有法国人会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知识分子应该持有的立场。我想中国政府也不会太喜欢:虽然溜须拍马的人过去有些丧权辱国的人特别喜欢,但是像王岐山那样对国家前途有担忧的领导者,我相信他们还是希望并且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的。中国的文化实力也在于直面中国的问题,吸取国际的经验来解决。

 

事实上,我在facebook上发表这一事件之后,法国朋友的评价都是冷淡或者负面的。尽管如此我祝愿郑先生的书能卖好,至少能让法国人在政治问题之外,更加关注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所以我认为郑先生不是简单的“混座位”(不就是争夺话语权吗?这是在正常不过的民主游戏),而是承担风险的一种有益探索。任何探索都有代价,郑先生也是对这些代价有预见的。所以郑先生的观点尤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价值,值得鼓励。

 

关于做官,您也知道,那是中国最稳定和高回报的职业生涯,虽然代价也很高。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要是我在国内,我也会成天想着去当官;当不了官做生意也还是不得不去巴结当官的。关键是改善这种官本位的环境,然后才能改变人们的处境,而这个环境的改变需要强大力量的推动——所以我常说中国需要一个拿破仑一样的划时代暴君掌权顺势改革才能推动这架庞大大的机器。我一直希望习近平就是中国的拿破仑。

 

以上与您商榷,我不反对您发给大家讨论。

 

祝好!

刘忠军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GAO Yuan <gaoyua...@gmail.com>
Date: 2012/11/14
Subject: 学而有则仕,
To: LIU Thierry Zhongjun - <liuzh...@gmail.com>

发件人: GAO Yuan <gaoyua...@gmail.com>
日期: 14 novembre 2012 16:53:26 HNEC
收件人: xiaofan shi <xiaof...@hotmail.com>
主题: 回复: 巴黎文化沙龙中国人是人

史大姐,  环球思维乃普世, 环球人性通家国。建议你读当下党内很红的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书?王歧山就天天压在枕头下,,,不求上进的郑弱伶就算了,
老实话,  这厮为混饭碗挤座位,,,。中国中国, 中庸之国, 仕儒学愚, 独党为大, 如果
说他们还有点啥宗教的话? ------那就是* 做官 * 

祝环球时报努力当好带路党。


在 14 nov. 2012,04:25, GAO Yuan 写道:

拜托,,这种投机烂仔的书介别发过来, 脏了我的邮箱, 


在 14 nov. 2012,00:37, LIU Zhongjun - Thierry 写道:

新闻:

郑先生那天晚上的节目:

周六凤凰书店的见面讨论会:




2012/11/14 xiaofan shi <xiaof...@hotmail.com>
大家好!
 
借此再次感谢佟大姐组织了这次聚会。
 
正在读郑先生的书,感觉真是妙语连珠。
 
建议今后中钧组织中国问题讨论会(比如中国式民主),参加者必须用法文,请郑先生做主讲。
 
 
史晓帆

2012/11/13 Shuoshuo JU <jushu...@gmail.com>

感谢中钧组织的这么好的活动,听各位老师的分享经历,分析时事也是一大幸事。

非常遗憾的是当天去的较晚,错过了很多郑若麟老师的精彩发言。

不知道郑若麟老师其它读者见面会安排在什么时间?希望能去参加以弥补这次的遗憾。

也很高兴认识很多新朋友,期待下次见面,继续碰撞新的思想火花。

 

硕硕



在 2012年11月13日 上午1:05,彭姝一 <pen...@cass.org.cn>写道:

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继续向各位前辈和晚辈学习、请教。我于明年夏天回国,届时如果哪位路过北京,一定联系我,让我有机会尽地主之谊。

祝好!

彭姝祎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
13910813840

----- 回复邮件 -----
发信人:LIU Zhongjun - Thierry <liuzh...@gmail.com>
收信人:tardellmiriam米琳 <miriam....@hotmail.com>,heqian <heqi...@yahoo.com.cn>,zhongchengcheng-钟成城 <ally...@gmail.com>,wuhalen <hale...@hotmail.com>,shuoshuoju鞠硕硕 <jushu...@gmail.com>
抄  送:picard(tong)aiming佟爱明 <aim...@free.fr>,龙学武 <long...@hotmail.fr>,晓帆史 <xiaof...@hotmail.com>,gaoyuan高源 <gaoyua...@gmail.com>,zhengruolin <zheng...@hotmail.com>,pengshuyi彭姝祎 <pen...@cass.org.cn>,jeanmatoux <ying....@paris.fr>
时  间:2012年11月11日 07时11分47秒
主  题:巴黎文化沙龙 郑若麟 新书《中国人也是人》读者见面会


你们好!

感谢你们参加今天佟爱明大姐组织的聚会!特别是吴敏、周超夫妇万里迢迢从东方巴黎赶来!见到大家真的很高兴!

今天的餐恐怕是团餐,让大家有点失望,请原谅。但是我非常高兴能有这次见到大家的机会。

下次我们要好好说好,整点好吃的,或者我们干脆点菜。呜呜~~~~(>_<)~~~~

我想米琳的汉语今天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让我们共同希望郑先生的书在法国大畅其销,为改变法国人眼里的华人形象做出贡献,至少对此因此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中鈞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