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再啟.震古鑠今-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2006/12/25~2007/3/25

7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big-child

unread,
Jan 26, 2007, 10:45:05 AM1/26/07
to communications play, mul...@mac.com
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

更多詳情請上官網
http://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index.html

地點:正館1F、2F
時間:2006年12月25日至2007年3月25日

展覽介紹:

大觀-北宋書畫特展
本院所藏北宋(960-1279)書畫舉世聞名,為慶祝本院改善工程完成,舉辦「北宋書畫特展」,完整呈現這批重要的藏品,並向國外博物館商借五件作品一併展出。此項展覽是從典範性的角度,為影響深遠的北宋書畫提供新的文化視野。如繪畫描繪技術、畫家專業性、繪畫思想、畫科類別、個別畫風或地域的建立等,在北宋時皆已成熟完備,後代繪畫大致循此模式與概念,拓展新的創作途徑。書法方面雖然在唐代臻於極盛,不過仍處於講究技法的層次,直到北宋士人書家的參與,才發展出貼近書家內心且富內涵的藝術形式。這些學識豐富且多才多藝的書法大師,成為文人書家的典型與後世的品評標準。

大觀-北宋汝窯特展
汝窯瓷器,以其溫潤的天青釉色聞名於世,被視為青瓷之冠。因燒製時間短,傳世品極少,歷代視為稀世珍寶,目前全世界僅存約七十件,其中二十一件藏於本院,此次將首度全數展出。配合展覽,同時商借中國河南省文物局的考古出土文物、英國倫敦大學大衛德基金會收藏之原清宮舊藏汝窯,以及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高麗青瓷,也將一起展出,呈現北宋汝窯在陶瓷發展史中的地位及影響。

大觀-宋版圖書特展
宋代由於造紙、製墨及印刷技術的改良,使得出版事業突飛猛進,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乃至於各地書坊,皆全力編印圖書,可惜流傳至今已為數不多,在物以稀為貴的價值觀下,宋版書的魅力與日俱增。而實際上,無論在文獻學、校勘學,或雕版印刷藝術等層面,宋版書皆對後世書籍的刊印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本特展將以宋代當時的梓印概況,用四個子題,來展現宋代圖書的開創性和典範性。由於存世宋本已稀,故所選多屬天壤孤本,是為特色所在。


展覽概述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定於2006年12月25日至2007年3月25日,推出「大觀-北宋書畫特展」,展出院藏北宋繪畫42件及書法29件,另外向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及堪薩斯市納爾遜-阿金斯美術館商借5件書畫,共76件。由於部分展品為限展文物,故安排於A、B兩檔展出,A檔為12月25日至2月7日,B檔為2月8日至3月25日。在今日存世北宋書畫十分稀少的情況下,能夠在同一時間,完整見到如此豐富的展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來因為保護這些珍貴稀有的千年古文物的緣故,可能也很難有相同份量的展出。

繪畫
中國繪畫主要的課題,如描繪的技術、畫家的專業性、繪畫思想、畫科的類別、個別畫風或地域的建立,以及繪畫創作的文化氛圍等,在北宋時期(960-1127)都發展至成熟完備的階段,後代繪畫大致依循此時期所建立的模式與概念,拓展新的創作途徑。

山水畫將同時展出范寬〈谿山行旅〉(約1000)、郭熙〈早春〉(1072)及李唐〈萬壑松風〉(1124)三件國寶名蹟,三幅畫並列展出,可以觀察北宋山水畫在最盛期的成就與百餘年間的演變情形。

谿山行旅圖
范寬
〈谿山行旅〉的作者范寬在宋代繪畫文獻中,被歸屬於「馳名當代」的專業畫家,現代學者有的從地域風格看,稱這幅畫為華北山水畫的代表;有的從構圖意念看,認為體現了中國畫移動視點的構圖特色,或認為此畫將唐代以來,層疊式的「高遠」構圖,發展至完美的境界,視為北宋「宏偉山水」的代表;另外也有從「道」的哲學觀念看,認為這幅畫具體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
〈谿山行旅圖〉更多資訊:無障礙網頁 / Flash互動網頁

早春圖
郭熙
七十餘年後,神宗朝(1068-1085)的宮廷畫家郭熙,繼續〈谿山行旅〉的雄偉山水風格,在〈早春〉中,利用「高遠」、「深遠」、「平遠」的構圖法,經營出一幅全景式的「真山水」。畫中有實體的山川、林木、建築物,也有無具體形象的雲霧、煙嵐、空氣,顯示畫家高超的繪畫技能。〈早春〉中山石林木水流的合理安排,也被解釋為帝國氣象或人倫秩序的象徵。
〈早春圖〉更多資訊:無障礙網頁 / Flash互動網頁

萬壑松風圖
李唐
〈谿山行旅〉和〈早春〉都有渺小的一般人物點綴於畫中,畫家悉心描繪出他們的身份、衣著、動作與情態,這種寫實的、敘述性的繪畫意念承自唐、五代的行旅山水,而在十一世紀後半北宋中期達到完美的表現。進入十二世紀,北宋最後的王朝徽宗皇帝時期(1101-1125),繪畫與詩結合,文學中抽象的,或象徵主義的手法引入繪畫。成於1124年的〈萬壑松風〉和前兩幅不同,沒有敘述性的點景人物或建築物,而是用深山、雲、松林、瀑布、湍流,呈現經常出現在詩歌中,描寫深谷松濤的題材。
〈萬壑松風圖〉更多資訊:無障礙網頁 / Flash互動網頁

山鷓棘鵲圖
黃居寀
五代以後花鳥名家輩出,四川黃荃承唐代各家,兼眾體之妙,其子黃居寀入宋搜仿名畫,故黃氏體大行北宋之初。〈山鷓棘鵲〉圖中巧妙地將鳥雀姿態融入自然中,營造出動靜得宜的氣氛。畫中圖案化的裝飾效果,保留唐代花鳥古拙華美的遺意。焦墨逆筆乾擦的石塊陰陽面,赭石加墨實畫的棘幹,及鳳尾蕨葉尖與山鷓喙爪的硃砂洗染手法,都是比較古樸的技法。棘條上的麻雀雖有繁簡之異,但並未被省略,這也是早期刻意求真的繪畫意念。
〈山鷓棘鵲圖〉更多資訊:無障礙網頁 / Flash互動網頁

雙喜圖
崔白
神宗朝以崔白風格為尚,他不僅生動地掌握物象,更講究佈置構圖的生動靈活。〈雙喜圖〉中兩隻山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野兔望向牠們,三者的姿態產生豐富的律動感。枝葉、竹、草受風而颯颯作響,也增添了活潑的氣氛。山喜鵲以工筆雙鉤填彩描繪,兔子的皮毛則以細膩的線條處理,隱去輪廓線,達到更寫實的形貌。樹葉、竹、草雖然也是雙鉤填彩,然荊棘採沒骨法染畫,樹幹的粗放筆觸與土坡的側筆揮毫,都增添全畫生動之意境。
〈雙喜圖〉更多資訊:無障礙網頁 / Flash互動網頁

八達春遊圖
趙喦
人物畫在北宋也有顯著的發展,除了繼承唐代優秀傳統外,也發展出特有的精緻構圖與細膩筆調。〈八達春遊〉描繪八名衣冠華貴之仕,騎著駿馬出遊,人馬各有不同的神情與動態,目光也圍繞在揮鞭綠衣人身上,群體的互動表露無遺。為使人物突顯,畫中背景做了簡化處理,空間被低欄區隔出上下兩個虛、實空間。樹石的細緻描繪及人物服飾的絢麗色彩,都呈現出皇室特有的富麗風格。〈八達春遊〉之構圖雖源自唐代樹下人馬圖,但全作的精緻度遠超過唐、五代之作。
〈八達春遊圖〉更多資訊:無障礙網頁 / Flash互動網頁

文會圖
徽宗
〈文會圖〉與唐代十八學士圖的主題有關,自唐閻立本受命畫〈秦府十八學士圖〉以來,即為後世畫家仿效的題材,歷代多有傳本。圖上有宋徽宗與蔡京的題詩,以古喻今點出宋皇室對文士的重視,更以此作為帝王統治下人才雲集的象徵圖像。全作用筆俐落,線條簡練剛勁,人物面部勾勒細緻有韻,神情雅俊,姿態各異,個性鮮明。竹樹之葉用雙鉤,線條沈著,設色明麗而協調,樹石草木背景,用筆亦工整精細,可謂極精妙之能事,充分表現徽宗畫院精緻明淨的風格
〈文會圖〉更多資訊:無障礙網頁 / Flash互動網頁

展品清單

展期說明 

A檔:2006/12/25-2007/02/07
B檔:2007/02/08-2007/03/25

朝代 作者 品名 材質 形式 尺寸(cm) 檔期 備註
梁 關仝 秋山晚翠 絹本淺設色 軸 140.5×57.3 A/B
梁 關仝 畫關山行旅 絹本水墨 軸 144.4×56.8 A/B
南唐 董元 溪岸圖 絹本淺設色 軸 221.3×109.7 A/B 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南唐 巨然 蕭翼賺蘭亭圖 絹本淺設色 軸 144.1×59.6 A
南唐 巨然 層巖叢樹圖 絹本水墨 軸 144.1×55.4 B
宋 范寬 谿山行旅圖 絹本淺設色 軸 155.3×74.4 A
宋 范寬 臨流獨坐圖 絹本淺設色 軸 156.1×106.3 B
宋 許道寧 漁父圖 絹本淺設色 卷 48.9×209.6 A/B 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阿金斯美術館
宋 郭熙 早春圖 絹本淺設色 軸 158.3×108.1 A
宋 郭熙 樹色平遠 絹本水墨 卷 35.5×103.2 A/B 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宋 宋人 小寒林圖 絹本淺設色 軸 42.2×49.2 A
(傳)五代梁 荊浩 匡廬圖 絹本水墨 軸 185.8×106.8 A/B
宋 李公麟 山莊圖 紙本水墨 卷 28.9×364.6 A/B
宋 李唐 萬壑松風圖 絹本設色 軸 188.7×139.8 A
宋 李唐 江山小景 絹本設色 卷 49.7×186.7 B
宋 (傳)燕文貴 奇峰萬木 絹本設色 冊 24.5×26 A/B
宋 李唐 坐石看雲 絹本設色 冊 27.7×30 A/B
宋 宋人 溪山暮雪 絹本淺設色 軸 102.1×55.9 A/B
宋 宋人 江帆山市 紙本設色 卷 28.6×44.1 B
南唐 趙幹 江行初雪圖 絹本設色 卷 25.9×376.5 A
宋 宋人 景德四圖 絹本設色 卷 33.1×252.6 A/B
宋 (傳)唐人 明皇幸蜀圖 绢本設色 軸 55.9×81 A
梁 趙喦 八達春遊圖 絹本設色 軸 161.9×102 B
宋 徽宗 文會圖 絹本設色 軸 184.4×123.9 A
宋 喬仲常 後赤壁賦 紙本水墨 卷 29.5×560.4 A/B 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阿金斯美術館
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絹本設色 軸 97×53.6 A
宋 崔白 雙喜圖 絹本設色 軸 193.7×103.4 B
宋 文同 墨竹 絹本水墨 軸 131.6×105.4 B
唐 (傳)韓幹 牧馬圖 絹本設色 冊 27.5×34.1 A/B
宋 徽宗 蠟梅山禽 絹本設色 軸 83.3×53.3 A
宋 易元吉 猴貓圖 絹本設色 卷 31.9×57.2 B
宋 宋人 富貴花狸 絹本設色 軸 141×107.5 B
宋 宋人 梅竹聚禽圖 絹本設色 軸 258.4×108.4 B
宋 無款 人物 絹本設色 冊 29×27.8 A/B
宋 無款 宋太祖坐像 絹本設色 軸 191×169 A/B
宋 無款 宋神宗半身像 絹本設色 冊 55.8×46.9 A/B
宋 無款 宋徽宗坐像 絹本設色 軸 188.2×106.7 A/B
宋 無款 宋仁宗后坐像 絹本設色 軸 172.1×165.3 A/B
宋 郭忠恕 雪霽江行圖 絹本水墨 軸 74.1×69.2 A/B
宋 燕文貴 溪山樓觀 絹本水墨 軸 103.9×47.4 A/B
唐 (傳)李思訓 江帆樓閣 絹本設色 軸 101.9×54.7 A/B
五代 五代人 秋林群鹿 絹本設色 軸 118.4×63.8 B
五代 五代人 丹楓呦鹿圖 絹本設色 軸 118.5×64.6 B
五代 胡瓌 出獵圖 絹本設色 冊 32.9×44.3 A/B
五代 胡瓌 回獵圖 絹本設色 冊 34.2×46.9 A/B
五代 李贊華 射騎圖 絹本設色 冊 27.1×49.5 A/B
宋 郭忠恕 書三體陰符經 拓本 軸 143×87.7 A/B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 拓本 軸 194.8×87 A/B
宋 宋人 書司馬光拜左僕射告身 絹 卷 27.3×595.2 A/B
宋 歐陽修 集古錄跋 紙 卷 27.2×171.2 A/B
宋 淳化祖帖 拓本 冊 26.4×31 A/B
宋 定武蘭亭真本 紙 卷 A/B
宋 米芾 書論書 紙 冊 27.4×37 A/B
宋 米芾 致景文隰公尺牘(篋中帖) 紙 冊 28.2×41.9 A/B
宋 米芾 尺牘 紙 卷 23.7×39.1 A/B
宋 蘇軾 書前赤壁賦 紙 卷 23.9×258 A/B
宋 蘇軾 書黃州寒食詩 紙 卷 34.2×199.5 A
宋 蘇軾 次辯才韻詩 紙 冊 29×47.9 A/B
宋 黃庭堅 書七言詩(花氣薰人) 紙 冊 30.7×43.2 A/B
宋 黃庭堅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牘 紙 冊 27.8×47.4
27.6×38.3 27.7×28.7 A/B
宋 黃庭堅 書寒山子龐居士詩 紙 卷 29.1×213.8 A/B
宋 黃庭堅 自書松風閣詩 紙 卷 32.8×219.2 B
宋 米芾 蜀素帖 絹 卷 27.8×270.8 B
宋 米芾 吳江舟中詩 紙 卷 31.3×559.8 A/B 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宋 薛紹彭 雜書 紙 卷 26.1×303.5 A/B
宋 徽宗 詩帖 絹 卷 27.2×263.8 A
宋 徽宗 書牡丹詩 紙 冊 34.8×53.3 A/B
宋 蔡襄 尺牘(澄心堂帖) 紙 冊 24.7×27.1 A/B
宋 蔡襄 尺牘(陶生帖) 紙 冊 29.8×50.8 A/B
宋 米芾 書識語(紫金研帖) 紙 冊 28.2×39.7 A/B
宋 徐鉉 尺牘(私誠帖) 紙 冊 29.1×44.8 A/B
宋 林逋 手札 紙 冊 31.4×35.4 31.5×38.2 A/B
宋 李建中 書諮(土母帖) 紙 冊 31.2×44.4 A/B
宋 蔡襄 致杜君長官尺牘(離都帖) 紙 冊 29.2×46.8 A/B
宋 蘇軾 北遊帖 紙 冊 26.1×29.5 A/B
宋 蘇軾 尺牘(渡海帖) 紙 軸 28.6×40.2 A/B

更多詳情請上官網
http://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index.html

big-child

unread,
Jan 26, 2007, 11:34:45 AM1/26/07
to communications play, mul...@mac.com
故宮再啟.震古鑠金

逛yahoo奇摩部落格
發現有位(愛麗絲 ~ 悠遊人間行)已經去過了喔
有拍照看起來超值得一看的展哩

大家可以逛逛愛麗絲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253HLYCTExb84kJJ84E-/article?mid=1124&prev=1168&next=1058&l=f&fid=43

逛故宮正流行啦啦啦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