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
cn...@rfa.org******
******************************************************************
===========================================================================
2025年2月14日
1.TEMU、SHEIN对美销售急跌 学者:中国经济将受重击
美国政府本月初宣布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其后虽暂缓实施,但已冲击TEMU、SHEIN等中国电商巨头,两者在美国的销售额持续下滑,跌幅超过三成。有分析认为,中国将采取反制措施;亦有学者指,台湾要维护台积电的自身技术优势。
《彭博社》报道,透过分析信用卡和扣账卡数据,中国电商平台TEMU与SHEIN的美国市场销售额自上周三(5日)起连续5日下跌。快速时尚品牌SHEIN跌了16%至41%,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跌幅也高达32%。虽然跌幅与一般出现在圣诞节后的情况相若,却扭转1月下旬的增长趋势,并持续至2月9日 。
上周二(4日),美国取消对来自中国、价值低于800美元小额包裹的关税「小额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上周五(7日)则宣布暂缓实施。报道指,消费者或担心要支付额外费用而延迟下单,季节性、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销售额。
《CNBC》报道,「小额豁免」促使中国运往美国的廉价商品激增,美国海关2024年已处理超过13亿件适用「小额豁免」的货物。根据众议院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2023年报告,输往美国的小额货物中,TEMU和SHEIN可能占30%,小额包裹当中更可能近半来自中国。
美国国会研究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最近发布的报告亦指出,中国小额包裹出口额已从2018年的53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660亿美元。批评「小额豁免」人士认为,措施为中国电商提供不公平优势,造成大量「只需要准备最少文件、接受最少检查」的包裹涌入美国,引起对假冒及不安全商品的疑虑。
TEMU去年开始把在美国仓库中,有库存的中国卖家纳入自家网站,更快速将包裹送到美国消费者。SHEIN则在2022年于伊利诺州及加州等地开设配送中心,去年还在西雅图成立供应链中心。
综合报道,TEMU去年上半年商品成交金额(GMV)激增至约200亿美元,业绩暴增5.6倍,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180亿美元。以去年第2季计算,TEMU的商品成交金额约120亿美元,年增约6倍,美国市场则占约45%。拼多多过去对TEMU的业绩保密,而TEMU主要针对美国市场,销售服装、电子产品及家具等,并采用与拼多多在中国国内线上商城相同的降价策略,快速抢占美国等海外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周五(14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SHEIN在伦敦上市计划或推迟到下半年。 英国《金融时报》亦曾报道,2023年SHEIN利润翻倍,超过20亿美元,但其销售数据一直保持高度保密,数字皆为市场预测。路透早前引述消息指,SHEIN公司估值约500亿美元。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主任吴崇涵教授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我觉得中国大陆的产品都会有一些影响,他们的产品竞争力会下降,我想北京还是会开始做一些预防或者反制。关税这个事是你来我往,美中之间的贸易战,两边都会有影响 。」他指出「对等关税」的影响:「你扣我的东西多少,就扣你东西多少关税。对台湾有很大问题,台湾贸易对美的顺差很高,2024年比2023年的贸易顺差多了百分之五十五,川普(特朗普)一定想要把跑掉的钱赚回来。」
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赖荣伟认为,中国关注美国关税政策:「中国的经济本身已经相当严峻,严峻到可能会动摇到国本,我想中南海的高层也非常在乎这个事情。中国想要靠内需市场或一带一路来提升自己中国经济的话,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续指:「她的出口、消费、投资里面 ,投资又不振,出口如果又不顺的话,然后内需要靠消费来提升,现在的情况中国是不容乐观,她必须要跟美国有一定友好关系。 」面对中美贸易战,他指出台湾要维护台积电的自身技术优势:「在那边设厂,创造美国人的就业机会,但是又能够保住台湾的技术。 」
资料显示,SHEIN于2012年在中国成立,因担心中国风险及涉嫌不当劳动行为,终止在美国首次公开招股。
TEMU则标榜为一家2022年在美国波士顿创立、在德拉瓦州注册的企业,根据行业分析,它主要由2019年在广东成立的中国母公司拼多多营运。
记者:任子游(台北) 编辑:温晓平 网编:程皓楠
2.台湾受大陆、国民党、美国三重压逼 赖清德急召会议安抚民心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13日)宣布「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计划,下令检视贸易伙伴对美国的「不对等」措施,并再点名台湾抢走美国的晶片生意。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Samuel Paparo)则表示,中国可能会以在台湾周边举行的军演掩护,对台湾发动的攻击。总统赖清德周五(14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研商因应对策并安定民心。
赖清德说:面对特朗普总统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关切,政府会审慎应对强化台美沟通,增进彼此更多的理解。除了注意协助业者因应情势的挑战,我们更将提出,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我们愿意和美国等民主伙伴,共同致力于打造更具韧性、多元化的半导体供应链。
赖清德除了回应特朗普,关于台湾抢走美国晶片生意的讲话外,还重申持续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赖清德说:「优先编列特别预算,让国防预算达到GDP 3%以上的目标。第二,为防治中国统战、渗透及认知作战对国安的危害,将持续推动国安法治改革,扩大国家安全网建置,以增强社会抵抗力并促进内部团结。」
虽然赖清德强调,过去几年美国占台湾对外投资的4成,但南华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孙国祥认为,特朗普要的,不只是台积电等科技公司到美国设厂生产,而是先进技术全部被美国掌握。
孙国祥说:目前台湾之所以对美国极具战略价值,关键在于台积电的不可替代性,如果美国掌握了先进制程,台湾对美国的重要性将减少,这有可能导致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承诺发生变化。未来如果美国政坛出现:台湾已无利用价值,不值得为台湾与中国开战的论调,台美关系可能就会受到挑战。
至于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认为,中国会借由军演掩护对台发动攻击,孙国祥指出,这种战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亦有使用,所以引起美方关注。虽然赖清德表示要增加国防预算,甚至外媒报道,他有意向美国提出150亿美元的军购,但以目前在野党掌握立法院多数席位,加上朝野关系对立,军购预算能否通过仍有变数。
孙国祥说:如果立法院否决或缩减预算,特朗普政府可能将此视为,台湾不愿承担足够的防卫责任,进而影响美方的军事承诺,甚至影响其他台美在经济科技合作的谈判。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表示,特朗普从竞选时期,就开始点名台湾晶片业抢走美国人生意,系台湾首要面对的难题。
李正修说:「在特朗普政府大棒子压力之下,台湾的政府加上台积电都可能没办法挡得住。所以在这个过程的谈判,还有未来怎样进行确实需要好好的思考,如何能够维持台湾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因为你一定要去做没办法,因为在特朗普的压力之下,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台湾的优势不会被削弱。」
他指,美国和台湾军方投入相当多资源监控共军动态,如果中国要攻打台湾,不能光靠演习的军舰战机,必定要在沿海省份集结军队打登陆战,台美双方都会提前准备,情况没有美国对台晶片压力来得大。
记者:钟广政(台北) 编辑:温晓平 网编:程皓楠
3.的士团体称业界处「生死存亡」拟下月罢驶5天 有市民撑网约车「无得拣」才搭的士
有的士团体鉴于港府拖延一年,未有公布对网约车平台的规管,连中国阿里巴巴旗下的网约车平台都已进军香港,认为的士业处于「生死存亡」之间,发起下月罢驶至少5日的行动,希望政府立即停止「白牌车」平台运作等。但是不少市民都表示,支持网约车平台,认为响应罢驶的司机只占少数,连建制派议员亦指,胁逼罢驶等并不是办法。
有的士团体扬言下月5日起罢驶,记者周五(14日)下午在九龙塘随机访问的士司机,大部分司机对罢驶行动都不太清楚,更有司机表明不会响应。
市区的士司机说:「没意见,(会响应罢驶吗?)看环境吧。」「我不知道。」「不关我事,(你会响应吗?)不会。」
市区的士司机陈先生说:「我不会,没有空,要糊口,网约车不用规管,白牌车就要规管。」
部分的士团体不满港府去年未有公布规管网约车平台,加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高德打车」去年进军香港,无线电的士联谊会(联谊会)主席黄羽庭,本周多番批评港府「完全无诚信」,扬言将在3月5日起罢驶至少5日。
无线电的士联谊会主席黄羽庭说:「本身是延续2023年,大约10月提出的罢工行动,500辆的士放在林村。我们想是外国机构来打乱香港,不料中国内地的机构都抢入战团,恐怕香港的士不死。(主持:你们曾经威胁要罢驶)不是威胁你们搞错了,(主持:哦,你们计划罢驶)只有政府逼良为娼。」
按前日传出的文件显示,联谊会主席黄羽庭主持「香港的士同业大会」,形容香港的士业在「生死存亡间」,他们将去信特首及运输署,要求即时停止「白牌车」平台运作,及检控有关车主及司机,否则将会暂停服务,直至取缔「白牌车」满意后才恢复服务。
对于的士扬言要罢驶,不少市民都表示不认同,及希望有合法网约车供选择。
市民李小姐说:「他们喜欢罢驶便罢驶吧,我觉得他们有可改善的空间。(网约车服务)当然较好,因为车厢较为干净,都是自己的车,而且同车辆多点,的士车厢很肮脏,焗住(无奈下)才乘的士,其实我都很少乘的士,因为他们态度很差。」
霍先生说:「大家都支持网约车较多,其实我本身在等的士、亦在等 Uber,刚好放学很多人,马上找 Uber,其实我两边等,我都会两边灵活运用,都很普及,如果能正式合法化更加好。我想不会有太多司机响应(罢驶),他们都要糊口。」
对于威胁罢驶,市民不看好,连建制派议员都不支持,选举界议员吴杰庄周四(13日)就在社交平台回应,指网约车和的士能够共存,更能解决服务质素问题,暗批业界胁逼罢驶并不是办法。
另一团体「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的总)周四开会后,亦表明不会支持下月的罢驶行动。运输署回复传媒时就指,将于今年内就规管网约车平台订下立法建议,呼吁的士业界保持冷静理性。
记者:卫斯、夏雪(华盛顿)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4.富豪酒店称「电力不稳」取消记协春茗预订 主席郑嘉如料酒店遭施压
香港记者协会筹款春茗原订于周六(15日)于富豪香港酒店举办,约有200人购票出席,当中包括立法会议员。但记协周五公布,酒店突然称因「漏水导致电力不稳」无法提供服务,活动被迫延至2月24日于另一间酒店举行。
记协主席郑嘉如周五(14日)接受传媒访问时指,酒店是于周四傍晚通知记协,称场地「发生小型爆炸」,后来改口表示因为「漏水」导致地库一楼电力中断及不稳,所以需要取消有关预订及安排退款。但《集志社》周五到酒店视察时,形容酒店「灯火通明」,B1楼仍有宴会举行。
郑嘉如指,酒店曾向她提供有关「损坏」的照片,但不相信是取消预订的原因,因为周四傍晚社交媒体再出现针对记协的滋扰帖文:「我当然觉得他们是施压,受到一些外来的压力……因为这些滋扰行为一直都是线上和线下同时发生,我觉得都不排除昨天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我都说如果有富豪酒店被人施压的话,希望他们都和我们分享,让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处理和报案。」
她指酒店否认被滋扰,并形容新觅得的场地食物质素、环境及交通都更好;同时确认今次取消风波中,记协并无财政上损失,所以未必会就酒店取消预订作进一步追究,并同情香港饮食业「生意难做」:「赚你(记协)几万元利润,还要搞到这个情况和倒蚀。所以我觉得施压的人,我不知道其实他们是针对香港饮食业还是记协,因为(取消预订)对我们的影响真的相对较小。」
今次记协被取消预订并非个别事件,民主党近年筹备晚宴亦曾发生同类事件,曾分别因为「打风受损」、「未落订」甚至「厨师打交」等原因受阻。而记协主办三十多年的「记协杯」足球赛原定于上周六(8日)「开波」,但亦先后被赛马会杰志中心及康文署取消预约。郑嘉如形容施压者是尝试让记协会员无法做一些「吃喝玩乐」的活动,但相信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她说:「说真的,香港市民都是很聪明的。没有人会相信记协之前三、四次(活动受阻),譬如记协杯这些需要延期是因为巧合。刚才也有记者问到民主党或者其他机构的情况。大家都不是傻的,对吗?」
记协指稍后会通知已购票者延期安排及酒店地点,未来会否改以个人名义作类似预计容后再算,暂时未收到退款要求。本台同时向富豪集团求证记协说法,但至截稿前未获回复。
记者:梁铭康(英国)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5.中方保安专家证人指「超级大使馆」引恐袭忧虑「不合常理」 料反重置示威将「自然死亡」
中国驻英「超级大使馆」听证会周五继续,为中方作供的保安专家回应居民组织对恐怖袭击的忧虑时,认为居民的想法「不乎现实」。他又认为,类似上周六(8日)3000人反对使馆规划的示威将「自然死亡」。
听证会踏入第三日,规划检察官施雅臣(Claire Searson)周五(14日)听取中方保安专家证人艾韦夫(Nick Aldworth),以及顾问公司代表就交通问题作供。
曾任大伦敦警察及英国全国反恐协调员(Counter-Terrorism National Co-ordinator)的艾韦夫,现为独立保安顾问。在两个多小时的作供过程中,艾韦夫花了不少篇幅为施雅臣上「反恐101」课堂,解释何谓恐怖主义,以及英国恐袭威胁风险等级等定义。
前皇家铸币厂附近的居民组织早前表示,担心中国使馆重置后,可能会引来恐怖分子引爆汽车炸弹袭击大使馆,危及附近一带安全。艾韦夫认为「机会甚微」(remote chance):「我现在说的是,因使馆的存在,或因拟建的使馆而令恐袭风险增加的忧虑,在恐怖主义的现实世界中,属于不合常理(Sits in that category of not being a rational response to the real world situation of terrorism)。」
听证会亦连续第三日提到上周六(8日)的反对「超级大使馆」示威。主办方指有4000人参加,而大伦敦警方则估计,高峰时有3000人。施雅臣在听证会上问艾韦夫,示威对附近一带保安状况有何影响。艾韦夫认为,现时位于西伦敦的中国大使馆外的示威,多数都是「被动式」(passive),和平而「得把声」(peaceful but vocal),又形容某些出现在上周六示威中的组织,使他费解。
艾韦夫说:「我见到支持巴勒斯坦的旗帜、甚至美国国旗。所以我会认为,这个问题愈被强调,就越大机会出现『收钱搞事』的暴民。我相信这些示威都是针对『兴建使馆』而来,而非针对使馆的存在。因为我们没有在现时的使馆外看到同类行为。在那里,我们见到针对中国的示威,但并无针对使馆重置的示威。」
当他被施雅臣直接问到,是否认为同类示威会自行逐渐衰亡时,艾韦夫表示认同:「针对中东和加沙问题的示威就是实例。伦敦曾经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很久没见过的大型示威,但现在已经渐渐减少、并将持续减少,尽管巴勒斯坦的情况仍然未见改善。」
听证会首日原定安排在英中国商人等支持新使馆规划的利害关系方(Interested parties)作供,但至今仍未能安排相关时段。听证会将于下周二(18日)继续。
记者:梁铭康(英国)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6.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开通X帐号 墙内网民:为何我们不能上X?
刚就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毛宁,近日在海外社交平台X开帐号,其首条推文就引发评论区大翻车。有海外网民讽刺并警告她翻墙上X是违法,国内网民也质问为何他们不能自由上X。评论指,毛宁只不过是中共大外宣的「工具」。
毛宁周一(10日)在社媒X开帐号,短短数天,其延续中国外交部前任发言人赵立坚、华春莹的大外宣叙事风格,上传海外亲北京人士唱好中国视频,也挤进新爱国赛道——中国电影「哪吒2」的宣传。
毛宁在第一条推文分享一张她在北京外交部蓝厅与中外记者的合照,并以英文发文称﹕「很高兴加入X, 期待分享中国外交政策、关系和其他领域的最新动态。让我们共同努力,增进理解和友谊」。未料引发评论区大翻车。
美国音乐人「格雷老师」在评论区写道:「你不属于这里」;来自澳洲的民主人士孙立勇也嘲讽毛宁:「中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现行法律规定不许中国人使用 X, 电报和WhatsApp ,做为中国政府的官员,你使用推特 (X) 是违法行为」。也有网民问到﹕「你的同胞也可以加入进来,互相理解和友谊吗?」
有墙内网民在微博上发布毛宁开能 X 帐号消息后,中国网民在微博上也发出强烈的质疑声音:「我在想一个问题,为啥她能开而我们不能开?」、「上推特成了一种特殊待遇」、「老百姓能用吗?我也想试试」、「外交豁免?」。
曾在海外声援「白纸革命」的中国留学生 Daniel向本台表示,中国官员在X上的亮相对中国网民来说都是一种「讽刺」,认为中国人不应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Daniel说:「毛宁开通推特,简直是对中国网民的一种讽刺。在中国,推特被全面封锁,普通人如果翻墙使用,轻则删号,重则被请去喝茶甚至遭受更严重的处罚。但中国官员却能堂而皇之地在推特上发声,毫无阻碍地进行他们的『宣传工作』。为甚么她能上,中国网友却不行?答案很简单——他们从来不认为中国人应该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Daniel指出,毛宁与其前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样,充当了中共大外宣角色。
Daniel说:「更荒唐的是,毛宁和其他中国外交官并不是在做真正的外交,而是在进行一场全球范围的大外宣——他们的任务不是沟通,而是操纵舆论,歪曲事实,传播官方谎言。无论是关于新疆人权问题、香港抗议,还是南海争端,他们的发言基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政治宣传,目的不是对话,而是洗脑。」
Daniel也批评X放任中国大外宣人员的言论。他说:「而推特本身也难辞其咎。尽管它标榜自由言论,却对中国官媒和官员的虚假信息放任不管,任由他们在平台上肆意操控叙事。这样做不仅助长了极权政府的信息战,也让推特本身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旅居法国巴黎的中国知名导演胡雪杨在接受本台访问时,也直指毛宁根本就是一个国家机器中的「工具」。
胡雪杨说:「关于毛宁上X的这个事,这个特权对他们来说是小CASE了,他们甚么地方没有特权?根本无所谓了。第二,毛宁上X ,又不是她傻,她是作为一个工具去上,他们又不是人,这是国家机器中的一个工具。」
出生于1972年的毛宁,于2022年9月5日成为中国外交部第33任新闻发言人,今年1月15日,毛宁升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在毛宁开通X号帐号之前,中国外交部前发言人、已升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华春莹于1月18日宣布不再担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及停更X,但X上依然流传「华姐传说」,包括她在2023年5月发布「井底之蛙」图片嘲讽G7国家等。
记者:吴亦桐(德国)、江颖(华盛顿) 编辑:潘加晴 网编:毕子默
7.邹幸彤等中港人权律师身陷狱中团圆无期 狱外挚爱情人节告白终身不渝的爱
普天爱侣近日沐浴于元宵节和情人节双重浪漫之中,然而邹幸彤、许志永、高智晟、丁家喜等大批香港和中国的人权律师,仍因为政权施加的「国安罪名」,被迫与挚爱分隔千里,更要承受牢狱之苦,甚至「被失踪」多年。他们同陷相思之痛的另一半,趁节日撰写公开情书,告白其终身不渝的爱。
香港大律师,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自2021年起分别因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及煽惑他人等罪,一直被关押,甚至多次被单独囚禁。她未婚夫野渡再次亲撰情书,表示与邹幸彤都「希望能像普通情侣一样在情人节花前月下,相伴看世间所有的风景」,无奈两人相爱以来却一直错过了情人节。
野渡说:「我们开始恋爱时,我已不能出境,及至我能出境时,她已不能入境,一直凑不齐一起过情人节的时间,因而我们格外珍惜能共同渡过的短暂时间。深爱着的人,每天都是情人节。 而在2019年夏开始至今,我不能出境,她不能入境,现在更在监狱里,相见遥遥无期,更遑论情人节相聚了。」
但身在中国大陆的野渡指,「来自强权重压的考验从不曾摧垮我与她的爱」,至今次坚持冒被官方传唤、笔录的风险,为身在狱中的邹幸彤发声。他强调:「咫尺天涯,思念从不曾止息。此生此世,不负自由不负卿」。
中国人权律师高智晟多次因国安罪名被判囚,即使刑满后却仍被软禁,2017年更突然「被失踪」,至今长达7年半生死未卜。他的爱妻耿和早年与子女流亡美国,不过未曾放弃寻找丈夫的希望。在今年情人节,她亦发文表达其思念之情,盼望丈夫能够「突然」出现眼前,一家团聚。
耿和说:「你还好吗?在冬日,中国的北方寒冷肃杀,我总是担心你的身体。没有家人陪伴,你将如何熬过这苦寒岁月。我多么想看见你,照顾你,彼此温暖。和你十六年的爱别离苦,让每一天都那么的艰难,让每一个有关于你的音信都那么珍贵,而最近你的音信还是七年前的。」
耿和指,两人相识相爱35年,虽然命运让他们生离死别,但相信「所有这些磨难,最终让我们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家庭」。她向丈夫承诺:「我和孩子会勇敢坚强下去,直到你回家的那一天。你也要坚持住,无论遭受何种困境,请一定要回来。我们永远等你,永远爱你。」
中国著名人权律师、「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2023年因「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囚14年,去年曾在狱中绝食抗议监狱虐待,令健康恶化。他同为维权人士的女友李翘楚,去年中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服满3年8个月刑期出狱。她在出狱后首个情人节发表情书,回顾过去5年两人在政权打压下崎岖不平的爱情路,「学会了如何爱」。
李翘楚指,爱不仅是牵绊和守护,也包括解放和成全,给予对方「面对残酷的信心和底气」,「成全你的自由选择,解放你自愿去选择吃不饱、穿不暖、受苦受难的权利」。她又指,虽然现实上无法彼此分担正在承受的苦难,「但可以穿透墙内外的是自由意志和永恒的爱,让我们的爱远超越那自以为主宰我们命运的人的恨」。
李翘楚说:「我经常想象这样的场景:监狱的大门打开,你从里面走出来。擡起头就撞上我迎过去的目光,我毫不犹豫冲到你面前,抱住你说:『亲爱的,我来接你回家,回我们的家』。我对你的感情始终不变,我会一直守护你。」
中国人权律师丁家喜,与许志永去年同因「颠覆国家政权罪」而被囚12年。他的妻子罗胜春现身在美国,一直坚持延续为他和一众中国民运人士发声。罗胜春近日发表情书指,「为了让家人不被国安骚扰」,不会叫家人前来探望,唯有透过书信来往去判断丈夫是否安好。
罗胜春说:「每周日从教会回到家总是最想和你写信的时候,就像今天。因为每次去教会都忍不住想你坐在我身边的样子,每次牧师的讲道说到我的心坎上有触动的时候,我都会问:『亲爱的家喜,你没有同感吗』 ?」
罗胜春寄望上帝能祝福丁家喜「健康平安」。她又说:「每天提醒自己快乐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前提,还记得你说的快快乐乐做公民!愿我的爱穿透所有的黑暗,去到你的身边,给你带去阳光!」
记者:夏雪(华盛顿)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8.【香港法庭】国安法官陈嘉信涉司法抄袭投诉不成立 法官小组:确信曾独立思考
香港《国安法》指定法官、高院原讼庭法官陈嘉信,2021年在裁定一宗民事案部分申索成立,判该案被告需作赔偿,被告其后投诉陈嘉信抄袭原告百分之九十五陈词,并作出错误判决。司法机构周四(13日)发表回应,指终院首席法官张举能检视专责法官小组报告,及咨询委员会意见后,认为投诉不成立,指陈官有独立分析证据及法律;惟同意小组及委员会报告,指陈官判词确出现大篇幅抄袭,强调判词应确立「公正无私的观感」及「维护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信心」。
涉及投诉司法抄袭的案件缘于2018年,原告李肇麟入禀高院控告一名男子,就该男子对自己作出的侵犯袭击、骚扰和威吓,申索损害赔偿和要求永久禁制令。原告案情指,被告为原告公司分判商,其分判合约终止后,被告不断骚扰大判员工,有自称受被告委派的收债人致电原告,期间以粗口作出谩骂及要求还款,以及威胁伤害原告及其家人。原告及后报案,并委托律师向被告发警告信,惟原告仍在晚上接到不明来电,亦收到带恐吓意味的WhatsApp讯息。
被告案情则指,当时非分判商,与原告属生意伙伴,惟于2018年关系转差,被告之后多番要求原告交出过去合作项目的帐目等但被拒绝,并否认曾侵犯袭击、骚扰或威吓原告。法官陈嘉信于2021年11月颁下判词,裁定侵犯袭击及骚扰的申索不成立,但有关威吓申索成立,并颁永久禁制令及颁令原告可获10万元损害赔偿和讼费。
被告于2023年7月去信,投诉陈嘉信在案中抄袭原告百分之九十五的陈词,亦未有对事实进行分析,因而错判案件。投诉由上诉庭法官彭宝琴、原讼庭法官陈庆伟及杨家雄组成的专责法官小组作出调查,发现陈官的判词大篇幅抄袭原告的开案及结案陈词,但他在某部分,就明确表示同意或接纳原告陈词,而且判词的裁断及结论绝大部分出自陈官手笔,认为反映陈官曾独立评核和分析证据与法律,如陈官虽裁定被告曾粗口辱骂原告及滋扰大判员工,但亦分析指该行为在法律上不构成侵犯骚扰或袭击,同时列举理由,交代申索不成立,以及赔偿金额少于原告要求的原因。
此外,陈官回应有关抄袭投诉时,亦强调「经历过斟酌思量、分析研究以至同意原告人陈词的思考过程」。
至于投诉指陈官作错误判决,调查表示至今未有人就相关判决作出上诉,而投诉机制非为干预司法决定或推翻案件结果而设。
不过,小组指「司法决定及判决首先必须反映法官的独立分析和推理论证」,而从判词及与讼双方的开庭和结案陈词,可见判词中「有很大篇幅抄袭了原告人的开案及结案陈词」。惟虽然投诉不成立,小组同时强调,当法官在判词中大量采纳诉讼各方陈词,而没有说明其出处,此属「不可接受」的行为,「会令人严重质疑法官是否已放弃其司法职能,或其行为是否能让公义得以彰显」,故需忠告陈官日后不应如此。
小组又提及,陈官曾因在上述案件发生前的另一案件中,遭上诉法庭批评司法抄袭,他在终院首席法官及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向他作出严肃训诫时,曾承诺日后不会再犯同样错误。
至于投诉法官行为咨询委员会同样指出,陈官已独立分析证据和法律,认为有关抄袭投诉不成立,又表示将诉讼方的陈词纳入判词内容「某程度上可接受」,且颇为常见,但同时指出「过多的司法抄袭,会令人质疑法官有否运用独立思考,处理需作裁决的事实和争论点」,直言大篇幅的司法抄袭「非常危险」,并直言:「公义不但要得到彰显,还要有目共睹。确立公平公正的观感,对维持公众对司法的信心至关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坚决避免大篇幅的司法抄袭」,故需提醒法官应避免此行为。
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同意上述意见,认为投诉不成立,又表示相关判词纵大篇幅地抄袭本案所涉的事实和情节,但认为仍能显示法官曾运用独立思考审理案件的事实和争论点。他续指,法官的职责为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并通过判词体现这一点,以确立「公正无私的观感」和「维护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信心」,然而当判词内容出现过多司法抄袭,会令人质疑法官有否运用独立思考处理事实和争论点,故此强调「大篇幅司法抄袭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坚决避免」。
他并提醒陈官,除非有例外情况,否则应停止在判词中大篇幅抄袭诉讼各方陈词,又指司法机构亦应向法官提供撰写判词的适当指导。
粤语组报道 编辑:施芷珊
9.习近平拟主持座谈会提振民企信心 马云、马化腾、雷军等出席
民营经济被视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推动力,但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推崇国有企业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屡屡受压。《路透社》周五(14日)报道,习近平下周将主持一场座谈会,出席者包括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等科技巨头,以提振民企信心。
知情人士透露,座谈会可能会在下周一(17日)举行,预计习近平将鼓励民企在美中科技战下,积极拓展在国内及国际巿场的业务;不少来自科技界的企业家均会出席,包括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创办人马化腾、小米集团创办人雷军、机械人公司宇树科技创办人王兴兴等,而华为高层料也将与会。
报道指出,座谈会突显了中国民企正面对多重挑战,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中紧张关系加剧,以及中国国内经济疲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及有关企业暂未有回应。
去年5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也主持召开过企业家及专家座谈会,当时《央视》旗下新媒体帐号「玉渊谭天」指该次是自2018年以来,习近平第3次主持召开企业家和专家座谈会,主题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去年10月10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当时《新华社》、《第一财经》等媒体评论指法案的推出让民企吃下「定心丸」,使民企权益获得保障;民企在公平竞争后也应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不少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近年表现疲弱,《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恢复民企信心的重要措施之一。
去年12月,14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前夕,中共统战部及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办「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共计有超过80名民营经济代表参加。
据《新华社》报道,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在研讨班上表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应深入学习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科学判断与决策部署上来」。
石泰峰强调,民营企业应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履行社会责任,稳定就业、促进增收,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争做「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0.菲强调从未承诺撤走美军导弹系统 中国国防部批评「为虎作伥」
美国去年4月在菲律宾北部部署「堤丰」(Typhon Weapons System,亦称「泰风」)陆基导弹发射系统以来多次遭北京抨击,菲方周五(14日)强调从未承诺会撤走堤丰,中国国防部则再度批评菲律宾「开门揖盗、为虎作伥」。
中程导弹系统堤丰能搭载「标准6型」(Standard Missile 6)和「战斧」导弹(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若部署在吕宋岛北部,射程可及中国东南沿岸以及在南海的军事基地。去年4月,美军与菲律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吕宋岛部署堤丰;北京多次警告堤丰的存在将导致区域「军备竞赛」,呼吁马尼拉当局把其撤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周三(12日)指控,菲律宾多次说堤丰只是临时部署,却一再违背承诺、出尔反尔,甚至改口称要购买中程导弹系统,把南海问题与提丰挂钩,极为危险。
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发言人马拉雅(Jonathan Malaya)周五回应称,菲律宾从未公开或私下向中国作出有关承诺,不知中国的指控从何而来,批评中国的言论「不恰当」。
他强调,菲律宾有权提升防卫能力,中国也是一样;反观中国,即使北京不断测试飞弹、增强攻击能力,菲方却从未作过任何评论。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上月曾表示,只要中国停止在南海侵犯菲律宾主权,就会撤走堤丰系统。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在周五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堤丰中导系统是战略进攻性武器,「菲方一再自食其言,迎合美方引入该系统,不仅将自身安全和国防拱手于人,还把地缘对抗和军备竞赛风险引入域内,完全是开门揖盗、为虎作伥之举。」
他说,中方要求菲方充分认清部署堤丰中导系统的高度敏感性和严重危害性,按照此前公开承诺尽快撤走该系统,早日回到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1.英伦「港谍案」再押后 明年3月正式审讯
备受关注的「香港经贸办间谍」案,英国时间周五(14日)上午在位於伦敦的中央刑事法院(Central Criminal Court)再次进行审前覆核。法官决定押后至2026年3月2日正式开审,被告要在今年6月19日再出席审前覆核。
案件首被告为63岁的香港驻伦敦经贸办行政经理、香港退休警司袁松彪,次被告为38岁的英国希斯路机场边境执法员衞志梁。两名被告早上出入法院时,均未有回应记者提问。
香港驻伦敦经贸办副处长黄凯铃、助理处长胡文匡都有到场旁听,在公众席上偶尔抄笔记。
是日法官Bobbi Cheema-Grubb以视像形式主持聆讯,和控辩双方讨论后,最终决定把原订今年3月10日进行的正式聆讯,押后至2026年3月2日;地点同样是在中央刑事法院,预计审期为5周。两名被告要在今年6月19日再出席审前覆核,法官预留全日处理法律争议。
由于被告要延至明年正式受审,法官批准更改部分保䆁条件。袁松彪的宵禁令由原本晚上10时至翌日早上5时,缩短为凌晨12时至早上5时,期间不得外出,警察可以随时上门,并维持要在每周三向警方报到。而衞志梁的宵禁令就由原本晚上10时至翌日早上5时,延长至晚上10时时至早上7时,并要配戴电子追踪装置,但无须向警方报到。
二人一同被控英国《2023年国家安全法》下的「协助外国情报部门」和「外国干预」两项罪行,分别最高可判囚14年。控罪指,他们涉嫌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期间,协助外国情报机构收集情报、进行监视和欺诈行为,并涉嫌于2024年5月1日试图强行闯入英国一处民居。
而衞志梁早前再被加控一项「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Misconduct in Public Office),最高可判囚终身。控罪指他在2022年9月16日至2024年5月2日期间,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以英国边境执法员的身分,在英国内政部(Home Office)的资料库搜寻资料。
他们在去年12月的审前覆核上,否认所有控罪。
由于案件在明年3月正式开审期间,将设陪审团,因此传媒不得报导部分审前聆讯内容。
两名被告早前多次更换律师团队,袁松彪现由英国御用大律师Jonathan Caplan代表。翻查资料,Jonathan Caplan过去曾多次赴港代表政府处理案件,包括在「占中七警案」中代表律政司。而代表衞志梁的则为御用大律师Aftab Jafferjee,是日以视像发言。控方代表则为御用大律师 Duncan Atkinson和Alistair Richardson。
至于同案原本的第三被告、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成员Matthew Trickett,在去年5月底、即首次出庭后数日被发现伏尸公园,其起诉已被终止。泰晤士河谷警方认为Matthew Trickett的死因为「无可疑」。
记者:文在山(伦敦)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12.特朗普主动向中俄提出裁军 中方:美国应带头先减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13日)在白宫向记者表示,俄乌战争结束后,他希望可以跟习近平和普京讨论裁军问题。中方随即回应,要美国先带头减军费。
特朗普表示,他希望跟习近平和普京会面: 「我想进行的最早的会晤就包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我想说,让我们把军费减半。我们能做到。我想我们有能力做到。」
特朗普还称,美国为了重建国家的核威慑力,已耗费了数千亿美元,没理由再去制造全新的核武器。
他说:「现在的核武你可以毁灭世界50次、100次以上。而我们还在制造新的核武器,他们也在制造新的核武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琨周五(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说:「既然美国呼吁美国优先,美国就应该以身作则,首先减少军费开支。」
郭嘉琨指出,中国的军费预算是公开透明的,与美国和其他军事大国相比,中国的军费预算是合理和适当的。
在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他未能说服中国参加核军控谈判。当时,俄、美正在就《新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的延长进行谈判。
粤语组报道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13.万斯:俄罗斯和中国都不是欧洲最大威胁
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周五(14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MSC)上表示,欧洲面对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来自俄罗斯或中国,而是欧洲对言论自由及共同民主价值的限制,欧洲正在远离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正是欧洲与美国所共同拥有的。
万斯并未对乌克兰及美国可能进行的和平谈判发表评论,而是向在场观众表示,他认为欧洲的言论自由正在倒退。他呼吁欧洲各国政府应更包容反对声音。
他说,允许公民畅所欲言将使他们更加强大。他还提到,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办方已禁止代表左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议员参与讨论。
慕尼黑安全会议是一年一度的全球领袖、军事官员和外交官会议,本次会议于周五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市正式开幕。
该会议将持续至周末,乌克兰战争预计将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在这场全球高规格的会议上,乌克兰及和平谈判的前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一切的起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并宣布启动乌克兰战争的和谈进程,并且向俄罗斯作出让步,令欧洲盟友热烈讨论。
粤语组报道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完)
===========================================================================
本台网址:
http://www.rfa.org/cantonese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Twitter 推特: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