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 2-12-2025 CNEWS

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CNews

unread,
Feb 12, 2025, 4:52:20 PMFeb 12
to cn...@rfanews.org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rfa.org******
******************************************************************

===========================================================================

2025年2月12日

1.中国掌控巴拿马经济命脉 背后组织反美示威

美国誓言捍卫拉美「后花园」,特别是巴拿马。多位专家在美国国会听证会指,中国藉投资扩张巴拿马等国的港口,建立军事与商业双重用途基础设施,威胁全球贸易与区域安全。本台发现,自加入「一带一路」计划以来,巴拿马华人人口激增,达至少7%,贸易、零售、通信、房地产业几乎被中国企业垄断,主导当地经济命脉和资料数据,亦渗透社会各界。

「有个国家快被中国人买下来。没错,这个国家就是巴拿马。」「在超市用汉语就行,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开的。在巴拿马城也有很多中国学校。」

走在巴拿马大街小巷,不少人会错觉以为身在中国某个城市。据各国官方资料,截至2023年,巴拿马的总人口约为450万人,估算中国移民占7%,即有30多万人;若计入所有商业和工作往来人员,估计在巴拿马的中国人更超过100万人。

本台调查所得,中国人大举进驻的背后,不得不「归功」于中国大举投资这个美国「后花院」,包括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和集团」掌握巴拿马运河的「咽喉」,之后成功令巴拿马2017年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国建交,成为首个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

巴拿马为中国对外扩张大计打开了大门,包括推出了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中国人。在无需语言或学历要求下,只需购买价值30万美元的房产,便可快速获得巴拿马的永久居留权及旅游护照,不仅可自由前往欧洲在内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还可作为申请美国E2投资签证的跳板。

在经济方面,中资企业大举进占巴拿马的房地产、能源、基础设施、贸易、餐饮零售、通信、教育以至金融等行业(见下表)。例如中国建设银行(CCB)和中国工商银行(ICBC)在巴拿马设立分行,支持中资企业在拉美的投资与贸易,方便美元资金流动;中国交通建设公司、中国港湾工程公司、中国铁建等企业参与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港口、道路、桥梁等建设。

据中巴两国公开数据,仅2016年到2020年间,中国企业对巴拿马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金额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2018年起,中资在巴拿马的房地产投资大约占整体外国投资的至少25%。另目前,中国成为巴拿马运河第二大进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可见,中国深深掌握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经济命脉。

值得留意是,中国「华为」等企业已垄断巴拿马的通信基础设施领域,并于当地设厂和大学科研中心,并且参与了巴拿马的5G网络、智慧城市建设,变相亦掌握大量国家数据,亦借巴拿马港口和货币的自由和便利,让中国规避美国的制裁。

更备受关注是,中国在当地成立不少中共统战组织和华人商会组织,包括与中共解放军关系密切的退役军人组织「巴拿马华人八一联合会」、隶属于中共统战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孔子学院等,与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透过举办大量大陆参访团、中国节庆、中国国庆、中文教学,以及在传媒和网络自媒体「唱好中国」等方式,在巴拿马社会进行全方位渗透。

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专家Matthew Kroenig与多名专家周二(11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作证时指出,中国利用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巩固资源获取管道,特别是在巴拿马和秘鲁的港口,使国家政策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

Matthew Kroenig说:「例如,中国运营的港口被用于向美国运送芬太尼前体化学品;中国还利用其技术和数据访问权限获取情报优势。在危机或战争情况下,中国可能限制或阻止美国船只进入港口,威胁美国贸易和经济安全,甚至阻碍美军舰艇通行,从而破坏美国的战争计划。此外,中国可能利用深水港停泊军舰,在西半球投射军舰,在西半球投射军力。」

最近巴拿马却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反对美国「夺回」巴拿马运河,其主要集中于首都巴拿马城等巴拿马华人社区。

一名早于90年代移民巴拿马的华裔商人陈先生(化名)向本台表示,这些反美示威,背后都是由一些亲中团体和社会组织主导,包括曾支持「一带一路」的巴拿马建筑工会(SUNTRACS)。

他强调,只是有一部分深受中国渗透和「统战」影响,其实当地大部分人并不反对美国重掌巴拿马运河,甚至是支持美国。

陈先生(化名)说:「跟中国建交以来,有非常多巴拿马人是不爽的,因为建交之后,巴拿马一般的人感受不到任何的好处,因为很多人本来都在期待,中国是要来捐甚么东西等好处,不然为甚么要跟中国建交比如说,他们厄瓜多尔水坝工程出现问题,这种负面报道出来。巴拿马人都怀疑中国做一些工程,要不品质太差,要不是债务陷阱。」

陈先生又指,中国的「建设」只是令同胞受惠,却严重冲击本地零售市场,亦令国家陷债务危机,情况与尼加拉瓜、多明尼加等一带一路国家情况相似。他相信,在美中之间,巴拿马最终仍会选择美国。

事实上,根据美国的「国际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2021年就中国在拉美等国家的影响力进行的一项调查,62%的巴拿马人认为美国是该国最重要的政治伙伴,而认为中国是最重要政治伙伴的人只占22%。总体而言,巴拿马人对中国并不特别有好感。

记者:夏雪(华盛顿) 编辑:温晓平


2.王毅展开访英之行 团体吁英国列中港机构为「外国影响」最高级别

中国外长王毅周三(12日)展开访英之行,重启中断7年的英中战略对话。40个港人、藏人等团体联署去信英国内政大臣顾绮慧(Yvette Cooper),要求英国政府把中港政府有关的机构,纳入「外国影响力登记计划」(Foreign Influence Registration Scheme, FIRS)的最高级别。发起联署的「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成员刘珈汶警告,如果工党政府「放生」中国、不将其列入计划的最高级别,将使计划变成「跛脚鸭」、形同虚设。

今次王毅访问英国,会和英国外相林德伟(David Lammy)会面,作为林德伟去年10月访华后的回访。两国会重启自2018年后,因疫情和香港等问题而中断的英中战略对话。英国首相府发言人说,二人会讨论国际安全及俄乌战争等问题。

而40个海外港人、藏人等不同团体就向英国内政大臣顾绮慧发联署信,呼吁英国政府把与中国和香港政府有关连的实体,加入「外国影响力登记计划」最高的「增强级别」(Enhanced Tier)。

上届保守党政府在英国《2023年国安法》中引入「外国影响力登记计划」,原订去年实施,但工党政府上台后却迟迟未执行,经国会施压后才表示计划在2025年夏天实行。不过近日有英国传媒引述消息报道,指政府只会把俄罗斯和伊朗列入「增强级别」,而「放生」中国。

发起这次联署的「香港民主委员会」国际倡议及项目高级干事刘珈汶向本台解释,被列入「增强级别」的外国势力,其在英组织或代理人必须登记、并申报其在英工作和活动,以提升透明度,并将受英国政府更严密的监察,以管控外国影响力。

她说,「五眼联盟」中,就只剩英国和纽西兰未实行类似计划,呼吁英国政府不要再推迟,又指如果不把中国列入计划的「增强级别」,会使计划变成「跛脚鸭」、形同虚设。

刘珈汶说:「其实之前谈大外宣或假资讯战,国会辩论去讨论这些话题时,都会把中国、伊朗和俄罗斯放在同一层次,但如果现在只为经济利益,而不把中国放到『增强级别』,几乎是使『外国影响力登记计划』断了一只脚一样。因为这个计划本身设立的自的,就是针对一些潜在的敌对国家在自己国土上的活动。」

联署信提到,英国国会情报及安全委员会在 2023 年的报告指出,中国正试图在英国获取政治影响力和经济优势,并压制异见声音,被英国军情五处直接形容为「政治干预活动」。联署信又提到华人律师李贞驹早在2022年已被国会点名,指她是为中共进行政治干预的代理人;而国会情报及安全委员会也留意到,北京正透过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CSSA) 监视和控制在英中国留学生。

值得留意的是,参与这次联署的,除了港人和藏人组织,还包括两位英国地区议员。刘珈汶表示,这个联署本来只是向各大组织推广,但连英国地区议员都加入,显示关注中国议题的,不再是被中共压迫的群体,也不再只是国会外交议题,而是关乎英国内政及民生。

刘珈汶说:「我觉得(本地)居民和社群都会关注或担忧,现在英国和中国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会否影响很多英国本身支持的价值和理念?如果开放更多和中国的贸易或经济来往,其实也会影响一些英国本土的经济状况,特别是一些英国本身的工业。」

而王毅访英期间,多个和中国相关的议题也在英国燃烧。数千名示威者周六(8日)上街反对中国在伦敦市中心建「超级大使馆」的计划,规划部门正就此举行听证会,而香港驻伦敦经贸办「间谍案」也将在周五再次进行审前覆核。

刘珈汶预计中国「超级大使馆」规划申请,将是英中两国外长会面的议题之一,希望尽力向英国政府施压,把人权议题放入会面议程。

记者:文在山(伦敦)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3.南太小国库克群岛不理盟国新西兰担忧 投奔北京欲签「全面战略伙伴」计划

中国不断扩大对南太平洋小国的收买和渗透,其中库克群岛(Cook Islands)将与中国签订全面战略伙伴协议。事件引发其「自由联合」盟友新西兰的担忧,但库克的总理以新西兰也与中国签约为由反击。时事评论员批评,南太平洋小国被钱蒙心摒弃国家安全。

《路透社》周一(10日)报道,对库克群岛总理马克布朗(Mark Brown)访问中国行程,新西兰表示严重关切和担忧。因为尽管新西兰与库克群岛有宪法关系,但布朗并未就北京之行与威灵顿协商。

新西兰总理卢克森(Christopher Luxon)周一在记者会上表示,新西兰希望与库克群岛保持透明度和协商。他表示:「根据宪法安排,我们希望与合作伙伴之间能够透明地讨论国防和安全问题。」

早前库克群岛总理办公室宣布,布朗将于2月10日至2月14日访问中国,这是库克群岛总理10年来首次访华。两国预计将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行动计划」文件,以在基础设施、贸易和经济等方面合作。

卢克森也表示,一旦新西兰知道中国和库克群岛拟议的伙伴关系的内容,新西兰政府就会作出回应。

库克群岛是一个与新西兰「自由联合」的自治国家,新西兰为这个南太平洋国家提供财政支援,并承诺在国防上保卫该国;库克群岛居民持新西兰护照。

面对新西兰的施压,布朗称,新西兰与中国签署全面伙伴关系协议时,也并未有与库克群岛协商,因此新西兰也不要指望库克群岛与中国讨论全面协议时与之协商。他也认为,新西兰就协议要求磋商的细节程度不是必要的。

中方未证实此访问,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周一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美联社》记者提问时称,库克群岛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伙伴,中方也认为新西兰和库克群岛都是中方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库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应该受到第三方的干扰和制约。

澳洲价值联盟成员、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前政治领事陈用林,也曾在中国驻南太平洋国家斐济使馆工作。他向本台表示,库克群岛作为南太平洋小国,中国看中的并不是其经济潜力,而是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南极诸国都是中国部署南极外太空扩张的重要依据点。同时中国也藉与这些南太国家的关系,来挑拔其与新西兰、澳洲的关系。

陈用林说:「库克群岛人口很少,没甚么经济。中国看中的一个是深海的资源,还有军事战略意义。在中国的全球军事部署方面,特别是在南极太空领域的发展,外太空的扩张,包括中国卫星测控船补给,这方面是有相当的意义。同时离间库克群岛和新西兰、澳洲这些西方国家的关系。」

陈用林也指,近年西方国家对南太国家的金钱支援没有显著增加,甚至还在减少。这让中国乘虚而入,用大撒币的外交方式拉拢这些国家。而这些国家也是「有奶便是娘」,不惜牺牲自己和盟友的国家安全。

陈用林说:「就是最近十几年,西方国家对这些南太平洋小国家的金援没有多少增加,甚至有减少,那么中国出手大方,愿意出钱拉拢。库克群岛敢于跟新西兰顶撞,更多的原因应该是中国给的钱比较多,属于见钱眼开吧,这些小国有奶便是娘。」

陈用林也批评澳洲和新西兰在对华政策上,都没有给南太平洋小国做出好的示范,这两个「五眼联盟」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所谓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虽然民主国家与中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只是外交层面,不会涉及国防等方面的合作,但南太平洋小国则会在军事、国防方面让度权力,新西兰应该检视自己的对华政策。

陈用林说:「新西兰自己做得很糟糕的,新西兰放任中共在她境内的这些影响、渗透,放弃了在人权方面批评中国。澳洲、新西兰其实都在做为了金钱,不惜牺牲原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主权的事。那么库克群岛就说,你能做,我就不能做了?新西兰自己要先检讨自己的对华政策。」

在新西兰生活的社运人士、「大粤国独立」运动发起人Popping也就此接受本台的访问。她认为中共的全球扩张战略中,澳洲、新西兰都是重点,但又因为这两个国家是「五眼联盟」国家,而使其扩张计划受到掣肘,所以中国改攻南太平洋小岛。

Popping说:「中国不停收买南太平洋小国,目标主要有三。地缘战略:这些国家位于印太战略关键区域,若能影响甚至建立军事存在,将有助于抗衡美国和澳洲的影响力;经济资源: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深海采矿、渔业等,中共希望取得开采权;外交影响力:争取这些国家的支持,以削弱台湾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Popping也同样批评新西兰过去对华政策的软弱,呼吁其与南太平洋小国重建抵御中共渗透的联盟。

Popping说:「新西兰过去对中共态度软弱,甚至与中共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允许中共对当地政治、经济、学术界渗透,导致国内舆论质疑其立场摇摆。现在新西兰却对库克群岛与中国签协议表示担忧,显然是双重标准。新西兰与其担心这将进一步削弱其在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暴露其在该地区控制力日渐下降的现实,不如与其他岛国重新建立紧密关系,联合南太平洋各国组织成对华联盟,以抵御中国的渗透及加强防御。」

2023年7月,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和中国签署了一项「警务合作协议」,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引发澳洲、新西兰对该协议威胁太平洋和平的担忧。

早在2019年,所罗门群岛就与台湾断交转投中国怀抱,已引起美国和澳洲对中国海军染指该地区野心的担忧。

另外,库克群岛与独裁国家合作早有劣事。去年圣诞节当天,一艘悬挂库克群岛国旗、载有俄罗斯石油的船只,被芬兰当局扣押。该船被质疑是俄罗斯「影子舰队」的一部分,并在芬兰附近的波罗的海破坏海底电缆。

记者:吴亦桐(德国)、程皓楠 编辑:施芷珊 网编:程皓楠


4.特朗普上台后首次美军舰驶越台湾海峡 中国抢先发布消息疑为贸易战增筹码

特朗普上任后首度有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罕见的是解放军东部战区抢在美国与台湾之前发布消息,并批评美方传递错误信号,增加安全风险。台湾的国防部发言人孙立方回应指,近期共机扰台数量大增,直指「谁是麻烦制造者不用多说明」。

解放军东部战区发言人李熹海在微博发文指,周一(10日)至周三(12日)美国约翰逊号(USS Ralph Johnson, DDG 114)驱逐舰、鲍迪奇号(USNS Bowditch)海洋测量船通过台湾海峡。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对美舰船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又指战区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今次是特朗普上任后,首次有美国海军航经台湾海峡。美国海军之后才证实,两艘舰艇穿越台湾海峡,发言人表示是例行航行,更指所有国家在台湾海峡享有公海的航行与飞越自由。在北京,外交部表示,台湾问题不是航行自由的问题,而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自由为名,挑衅威胁中国的主权和安全。

台湾的国防部发言人孙立方周三回应表示,对于台海周边的情势,到底谁是麻烦制造者「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所有周边的国家都有非常深切的体认:「毕竟国防部每天所公布的,台海周边机舰动态,派出大量的机舰去逾越海峡中线,甚至进入到我们周边的海空域,来做针对性、威胁性的军演,这是共军的一个主要的作为。这样的做法,希望对台湾产生一个威慑交果。」

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侍建宇认为,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是既定计划,不是特朗普上台的特别行动,美清楚北京「以切香肠方式」逐步改变台海现状,必须做出反制。行动是告诉北京重视公海航行权,但并无将举动升高:「中国这次的抗议,其实是象征的意味大于任何实质的内容,基本上是表达自己的不满意。这个不光是台湾海峡的问题或者军事的问题,可能还涉及到未来美中关于经贸的谈判,彼此指责对方在谈判桌上增加自己的筹码。」

外界一直关注特朗普政府对台海安全的态度,据外媒报道,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Pete Hegseth)于三月底访日,并与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举行会谈。而上周五(7日)发表的日美领袖会谈联合声明,点名中国试图以武力或胁迫方式,片面改变现状,两国重申强烈反对这种作法,台湾方面表示认同和感谢。

侍建宇认为,美国跟日本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防卫合作的话,对于区域安全及和平的维系非常重要:「我相信这次美国的国防部长去访问日本,当然一方面是为了熟悉、认识未来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讨论,彼此对于台海的一些情势,应对有可能的一些实际准备方式。」

他指,日本针对中国武力扩张,已开始调整军费支出,自卫队亦设立三军统合指挥部,是发挥统合作战能力的关键,显示日本愿意加强自身防卫能力,如果发生中国片面改变台海现状的情况,他们可能会介入。

记者:钟广政(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5.David Webb患癌病重Webb-site将成历史 财经界赞扬贡献举足轻重

患癌5年的独立股评人、现居香港的David Webb周三(12日)宣布,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余下的时间仅「以月计」,未来将有序地结束他营运27年的公开来源情报平台Webb-site,以免这份无偿工作成为家人负担。David Webb早在32岁时就退休,并以敢言见称,曾经公开支持「雨伞革命」及「反送中运动」;又曾经披露50只涉嫌联合操控市场的「细价股」,促成证券监管制度改革,令他被冠以「股坛长毛」之称,财经界人士赞扬他贡献「举足轻重」。

David Webb周三在其网站发文,指自己2020年确诊前列腺癌,当时得悉5年存活率仅为三成,连自己也没想过能生存这么久。虽然近年接受过不同治疗,但如今生命已是「以月计」倒数。

而病情和治疗的副作用令他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所以决定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前,有序地结束其网站Webb-site,以免这项「无偿甚至亏损」的工作成为家人负担。他形容知道自己即将去世的少数好处之一,就是能够按自己意愿去规划生命的最后一段路(One of the few benefits of knowing that you’re dying is being able to plan the end on your own terms),现时的心愿是希望撑到8月渡过 60 岁生日。

=「数据和资讯是我们香港生活方式的命脉,可以自由地表达是它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一部分。」David Webb曾任职投资银行,1998年以32岁之龄退休后,创立数据平台Webb-site,以手动输入或自动方式,长期整理逾百项数据及资讯,由公司注册、董事资料甚至燃油价格包罗万有,一直是记者、研究人员以至投资者的「好朋友」。

他曾经形容整合数据是他的兴趣之一,据报20多年来经营Webb-site耗资千万。近年曾与香港大学商讨成立「Webb Centre for Public Transparency」,提倡以开放形式「永续」数据库。尽管他表明计划不涉政治,但在《国安法》生效后,方案最终被港大管理层否决,Webb向读者直言「可以自行判断原因」(You can draw your own conclusions about why that might be)。

David Webb同时有「股坛长毛」之称,曾以港交所独立非执行董事身分,推动提高市场透明度;又曾多度「踢爆」不当市场行为,包括发布简称「谜网50」的文章,指控50只「细价股」涉嫌联合操控股价,成功令证监会及廉政公署介入调查。

前《有线财经台》台长颜宝刚在其播客节目《财经拆局》,指David Webb在香港金融市场举足轻重,披露「谜网50」等举动为证券监管促成了不少改革:「当年对证券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震撼弹,亦令到监管机构一度手足无策。而在『谜网50』披露了之后,我们见到一个很明显的转变……最终证监会在当时的行政总裁欧达礼的带领之下,正式由一个无牙老虎变成一个有牙老虎。」

财经评论员利世民则向本台形容,David Webb在香港整理「公开来源情报」(OSINT)方面「走得很前」,在没有人工智能的年代,如「揼石仔」般建立Webb-site,对香港的贡献并不止于证券界。

利世民说:「近几年我们多了很多不同的工具,去梳理这些我们所谓零散的数据,以前就要透过人手去做。这个我觉得它(Webb-site)不只是在财经界有贡献的,因为尤其是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真是用公开资讯将它重新整合,变成一个有用的资料库,他不单止是第一个,他是唯一一个。」

虽然香港大学拒绝接手David Webb的资料库,但利世民相信「高手在民间」,特别现在出现海外港人社群,相信David Webb 27年来的心血,最终将会有人承传。

David Webb最后在网文中表示,Webb-site自创立以来已实现了很多目标,但香港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难题,并且浮现新的经济问题。他指香港曾是非常自由的经济体,只是出现过度的政府规划、干预,而对既得利益的保护也窒碍了很多有利香港的改革;他说如果健康情况许可,会分享更多看法,愿读者「Carpe diem(活在当下)和Ga Yau(加油)」。

记者:梁铭康(英国) 编辑:施芷珊、李向阳 网编:毕子默


6.何君尧提拥护「一夫一妻」辩论反同志 叶刘淑仪质疑何谓不良文化

性小众权益在香港长久没有共识,前年法庭虽然裁定政府需于今年内,提出同性伴侣关系立法的替代框架,回应性小众诉求,但至今未见港府落实相关安排。一向「反同」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周三(12日)在立法会提议案,促请港府守护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甚至指「若有必要嘅时候,我认为立法会应该取缔终审法院嘅判决」。一些议员强调自己对同性关系持包容态度,不过动摇社会家庭价值则不行。至于以「不良文化」一词形容则惹来关注,叶刘淑仪反问婚外情是否亦属不良要抵制。

立法会大会周三(12日)复会,其中讨论由议员何君尧提出的「守护本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无约束力议案。他促请政府守护「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说要「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他批评近年终审法院审理的部分案件,在平权、反歧视、多元口号下,冲击和侵蚀传统价值观,认为不应因为因为自由、民主、包容,而忘记自身传统价值观;又称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都是先从意识形态打开缺口。何君尧说:「最近岑子杰的案件大家都看到,一个抱着自由民主口号,已经搞到香港天翻地覆。2019年的『黑暴』风波,带出的意识形态,我们不能够当伤口好了,却忘记了痛楚。」

他更质疑,终院在岑子杰案要求政府就同性伴侣关系设替代框架,带来宪制问题,指「若有必要嘅时候,我认为立法会应该取缔终审法院嘅判决」。

多位议员例如周浩鼎、梁文广、邵家辉也表示支持议案,但强调自己并非歧视同性关系。周浩鼎说:「同性伴侣之间感情相处是两个人的事,我们不应干涉。但讲到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这种举措是有机会动摇整个社会的家庭价值及伦理。」

梁文广说:「维护传统婚姻制度并不是歧视其他性倾向人士,终审法院裁决虽然强调平等权益的重要性,但相关政策制定应以社会整体利益为考虑,而非被少数声音绑架。」

不过叶刘淑仪则认为议案「有问题」,即使正值选举之年,自己周二晚(11日)也收到一名「重量级人物」要求支持议案,大家也不想开罪选委,但她亦难以支持。她指「一夫一妻」并非中国传统对于家庭的看法,又以婚外情为例,反问是否又是「不良文化」及该如何处理:「也有人公开说自己是多少『索』,炫耀自己做人情妇,得到大量财富。事实上社会仍有有多人不止一位正式太太,我们是否完全排挤、抵制他们?所以关系问题不是那么简单,非黑即白。」

最后政制局长曾国衞重申,政府就婚姻制度的立场明确,是维护「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制度。虽然终审法院要求政府设替代框架承认同性伴侣关系,但他强调这并不等同婚姻。政府尊重终审法院裁决并积极进行相关工作,有具体方案后会咨询立法会意见。

彩虹行动成员岑子杰2013年在美国与丈夫注册结婚,惟不获港府承认同性婚姻关系。他提司法覆核,前年终院一致裁定,不允许同性伴侣结婚及不承认海外同性婚姻并不违宪,惟同时裁定港府未订立替代框架,在法律上承认同性伴侣关系属违宪。

于是裁决港府需于今年10月底前,提出替代框架,让其获得法律承认,以回应性小众诉求。不过当时法庭亦容许当局在有强烈理据情况下,向法庭申请延长期限。至今,港府仍未有就立法采取进一步行动。

记者:淳音 编辑:李荣添 网编:毕子默


7.【黎智英案】法官质疑《苹果》国安法后仍登制裁文章 黎指或因疏忽不应冒险

黎智英案周三(12日)续审,控方展示《苹果》论坛版刊出的一篇制裁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文章,黎称没读过文章,又指自己不是关心制裁。法官就关注黎曾吩咐员工小心不要违法,质疑文章在《国安法》实施后为何仍获刊登;黎回应论坛版主管或以为文章没有主张制裁故有疏忽,直言某程度上,「我们不应为『制裁』一字冒任何风险」。

控方展示《苹果》主笔兼论坛版主管杨清奇在2020年6月13日刊出的社论,标题为:〈制裁人权恶棍是釜底抽薪〉,黎庭上称自己没读过该文,又解释自己每天只会快速翻看报章,甚少阅读社论,只选读副刊中文笔好作者的文章如冯睎干,另颜纯钩开始写社论时也有阅读。

就控方问他是否对「制裁」主题不感兴趣时,他解释自己很熟悉杨清奇的论调,因杨已撰写社论多年,惟否认杨的立场与自己一致,因杨来自中国,或有不同观点,但同意合乎《苹果》一般立场,并不知道杨当时主张实施制裁。

控方之后展示评论版作者「一剑飘尘」于同年6月24日刊出的文章〈不要把BLM和反送中混为一谈〉,黎曾透过讯息向杨清奇指「这一篇是全版写得最好的文章」,并表示希望再找「一剑飘尘」为《苹果》写文。控方一度指文章与黎的主张一致均支持《香港人权法》;黎回应也是很多人的立场,并确认包括他自己。

「一剑飘尘」在同年7月18日,即《国安法》实施后刊出的另一文章〈美国会制裁林郑月娥吗?〉,黎指自己没有读过该文,解释自己看过一次新作者的文章后便交杨清奇跟进邀请,自己没再跟进。控方就质疑黎当时正争取国际支持,理应会关心,黎回应「不是(关心)制裁」,但同意控方指他在《国安法》前有请求制裁,惟重申自己没读过该文章,并一度不满向控方称:「不论你再问我多少遍,我都会答『我没读过文章』。」

法官杜丽冰此时开腔,指控方有权探索黎的答案,黎就指控方已探索了很多遍,「我已回答、回答、再回答」;杜官就提醒殷黎,若控方提问不恰当,法庭或辩方大律师会制止或反对。

法官李运腾就关注,黎曾供称有吩咐员工小心不要违法,质疑为何该文仍会在《国安法》后获准刊登;黎指自己信任杨清奇会把关,又解释杨可能以为文章只谈《国安法》前制裁措施,没有主张制裁故有疏忽。李官再追问是否杨有疏忽,黎就称:「某程度上,是的,我们不应为『制裁』一字冒任何风险。」

法官之后再提出质疑,杜丽冰指标题指向未来,与过去制裁措施无关;法官李运腾在读过文章后,就提出作者意思是否指,若4名新疆高级官员已被制裁,美国会否放过林郑月娥;黎就重申自己没读过内文,只估计文章立场可能是林郑月娥不会被美国制裁,才会令编辑疏忽,又指即使如李官的解读,亦只是一个提问,之后再重申他不知文章是否主张制裁林郑月娥,可能杨认为作者只是提问,又指若杨、英文版主管冯伟光及总编罗伟光,3名编采高层都忽略了制裁,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控方之后问及黎曾否指示翻译《苹果》纸本部分新闻于英文版刊出;黎指没有,强调非其工作,控方就展示黎曾跟冯伟光对话,转发两篇《苹果》纸本报道并向冯指「希望这两篇新闻有英文版本」;黎解释,时为英文版初创时,他曾有一段时间协助塑造该「产品」,故有时向编采高层指出那些新闻适合放在英文版,并指除他以外,亦有其他人有帮忙建立这产品。控方指有关说法与黎早前供词不一,黎承认是其忽略了英文版初创时做法,并向法庭致歉,但指自己已不记得初创阶段截至何时为止,惟指至冯伟光清晰知道要放甚么新闻时,他没再建议新闻。

控方其后展示助手Mark Simon于同年6月4日把蓬佩奥团队讯息转发给黎智英,指美国副国务卿向天安门母亲颁发「国际妇女勇气奖」,并解释蓬佩奥助手Mary Kissel望《苹果》能作报道,因对方担心香港和台湾亲北京媒体无法传达讯息。黎之后将上述讯息分别转发予张剑虹、陈沛敏及罗伟光,陈沛敏就回复「今日已见报」。

黎解释,编采高层收到其讯息前已从海外媒体获悉相关资讯,并在纸本刊出报道;控方就指《苹果》当时尽其所能将该新闻「做大」,黎同意,但重申《苹果》本来已报道,与他转发讯息无关。

另外,法官杜丽冰甫开庭,即主动提及黎智英早前曾两度在审讯中自称是政治犯,故再次强调:「一个人的政治取向会留在法庭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有权接受公平审讯」,并称是她希望说出的事情,重申「我们只会根据听到的证据、与控罪相关的法律判案」。控方之后问黎智英是否明白,黎一度没有回应;控方于是再追问黎,他才表示:「请继续(continue please)。」

案件编号:HCCC51/2022

粤语组报道 编辑:潘加晴


8.【香港法庭】林卓廷披游乃强受查案终极上诉 法官指律政司说法难理解

前议员林卓廷被指披露警司游乃强被廉政公署调查,被裁定《防止贿赂条例》罪成,上诉后获撤销定罪,律政司上诉至终审法院,案件周三(12日)开庭。法官指律政司说法难以理解,将押后裁决,适时颁判词。

案件由终院首席法官张举能、常任法官李义、霍兆刚及林文瀚,以及来自澳洲的海外非常任法官欧颂律(James Allsop)审理。律政司一方由副刑事检控专员黎嘉谊、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主任招秉茵及署理高级检控官陈哿弘代表;答辩人林卓廷就由大律师沈士文、黄宛蓓及胡栢昌代表。林正因「初选案」服刑,周三身穿西装出庭应讯,到庭后一度向旁听席亲友挥手打招呼,精神不俗,而被告栏内就有6名惩教人员看守。

涉案的控罪为《防止贿赂条例》第 30 条下的「披露受查人身分」罪,林卓廷被控于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月21日及7月16日,明知或怀疑正有调查涉及《防止贿赂条例》的罪行正在进行,而向公众披露受查人之身分,即游乃强,违反《防止贿赂条例》第30(1)(b)条。林卓廷在上述3日的记者会中,披露廉署正就元朗「721事件」调查游乃强涉「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不过,「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并不属《条例》第II部所订之罪行。

律政司向终院提出的争议的法律议题为:

根据对香港法例第201章《防止贿赂条例》第 30(1)(b) 条,相关条文为「公众、部分公众或任何特定人士披露该受调查人的身分或该受调查人正受调查的事实或该项调查的任何细节,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处第4级罚款及监禁 1 年」,当中尤其就「该受调查人的身份」一词的正确诠释;一名被告人知悉有人被指称或怀疑已犯该条例第II部所订罪行,以及该部以外的其他罪行而正受廉政公署调查的事实,仍公开该受调查人正受廉署就第II部以外被指称或怀疑已犯的其他罪行调查,从而披露该受调查人的身分,是否干犯有关罪行?

双方庭上均同意,《条例》第30条旨在维护廉署就条文中的「第II部罪行」(如贪污等)调查的完整性(integrity);副刑事检控专员黎嘉谊首先陈词,先阐述本案背景,又分析控罪条文,指第30(1)(b) 条不准具犯罪意图的人,即「明知或怀疑正有调查就任何被指称或怀疑已犯的第II部所订罪行而进行的人」,向公众、部分公众或任何特定人士披露3项资料,包括「该受调查人的身分」、「该受调查人正受调查的事实」、「该项调查的任何细节」;而律政司一方指控林卓廷因披露「该受调查人的身分」而干犯控罪。

黎续指,争议在于被告明知或怀疑受查人士受第II部所订罪行调查的情况下,向公众披露该受查人士正被廉署调查,即使只是提及该受查人士因一般刑事罪行受查,都已构成犯罪行为(actus reus),并认为如非如此解读,一个人将可间接地通风报讯,从而令条文失效,无法维护廉署的调查。

法官林文瀚就问到,按律政司的说法,披露「该受调查人的身分」和披露「该受调查人正受调查的事实」有何分别?首席法官张举能亦问及,根据律政司的意思,是否只有披露受调查人正受《防止贿赂条例》第II部所订罪行调查,才会属披露「该受调查人正受调查的事实」?律致司方回应,指如只是披露受调查人受廉署调查,只会构成披露「该受调查人的身分」;披露受调查人正受《防止贿赂条例》第II部所订罪行而被廉署调查,才属披露「该受调查人正受调查的事实」;又指只要被告明知或怀疑该受调查人正受《条例》第II部所订罪行而被查,不论被告向公众披露该人士是因甚么刑事罪行而受查,单是披露该人士正受查,便已足够构成罪行。

至于第30条另设(1)(a)条,律政司方指(1)(a)条与(1)(b)条的分别,在于规限披露的资料受罪不同,而(1)(a)条没有规限披露「该受调查人的身分」一项;法官李义则质疑,按律政司方的说法,即如有人向某人指出「你现在正受廉署调查」,是不会构成罪行,反之如向公众人士表达同一讯息却会构成罪行,并反问道:「这种区分怎会是对的?」

而律政司方欲继续发言时,张举能再打断问:「告知受查人本人就没罪,告知受查人的叔伯姨母等就有罪,怎可能是对的?」

律政司方回应,这是立法机关的抉择(legislative choice),确认如只是向该受查人说「你现在正受廉署调查」而没有进一步提及其他资讯,不会构成罪行;法官李义就再表示难以理解律政司的说法,并指如该受查人获告知自己正受廉署调查,同样可删改证据、杜撰口供、甚至离开香港等,认为律政司的说法,是完全削弱第30条的功能。

法官张举能亦指,同样为保护廉署调查贪污案,律政司不能一方面要求第(1)(b)条披露受调查人身份具非常广阔的定义,涵盖披露受任何刑事罪行调查的情况;但另一方面则认为第(1)(a)条只限于披露正受《条例》第II部所订罪行的情况。律政司方再回应,称不能就受查人的想法和盘算作过多揣测,指第30条并非针对受调查人会怎样做或怎样想,而是针对被告的披露所带来的风险,李义就质疑问:「那为何要提上诉?你的说法基本上是说被告没有罪责。」

代表林卓廷的大律师沈士文陈词则指,第30(1)(b)中所指「该受调查人的身分」,必然是指向「第II部所订罪行下受调查人的身分」,没有其他的解读方法。他又引立法历史,指立法机关在1996年修订《防止贿赂条例》,是令第30条可以涵盖所有可能的披露情况,收窄了涵盖范围,而非律政司方所主张,(1)(b)涵盖所有廉署调查的罪行,甚至包括选举舞弊等其他罪行。

沈并提出另一套诠释,第30(1)(b)规限披露的「该受调查人的身分」,是针对当公众知道有人正涉第II部所订罪行受查,但不知道是谁人时,如果有人指出是游乃强则构成披露;披露「该受调查人正受调查的事实」,则指当公众已知有3名人士受查,但不知是因甚么罪受查的情况下,如有人披露他们是涉第II部所订罪行受查,则同样构成披露;最后「该项调查的任何细节」,则规限披露调查程序、调查阶段或细节等,3种资料是分开不同应用于不同情况,若要定罪,控方将须证明不同的事项。

沈又举例,如果公众已知廉署正就第II部的罪行调查,而被告向受查人的妻子称廉署正在查她的丈夫,则完满了披露该人受第II部罪行调查的资讯,相反如果本来公众不知道有关于第II部罪行的调查,单指出廉署正在调查某人,不足以构成披露罪。但林卓廷当时并非游乃强的朋友,向公众指出游乃强作为新界北指挥官,但负责元朗「721事件」的调查,披露游因此而就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受查,强调是次上诉的法律问题,只是针对第30(1)(b)条「该受调查人的身分」的诠释。

法官张举能就追问,如披露某人正受廉署调查,不就是「通风报信」,会窒碍廉署的调查?沈指出这非本案上诉的议题,本案中林卓廷并非游乃强的朋友,且控方当时的指控亦非指林卓廷因想向游乃强「通风报信」,强调需视乎特定事件背景,才能构成「通风报信」。

张举能再追问,如果向第三方披露某人受廉署调查,即使没有人事前知道是甚么事,也有可能窒碍廉署的调查,「立法机关可能有一个好的理由就此立法」。沈再表示现行条文是否足以维护廉署调查,法庭应考虑的是现行条文的诠释,其他就是立法机关考虑的事情。律政司一方没有回应陈词。法官张举能表示,将适时颁下裁决判词。

案件编号:FAMC9/2024(HCMA34/2023)

粤语组报道 编辑/网编:毕子默


9.公开信吁彻查李克强死因 《新华社》老记者遭判刑失退休待遇

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前年猝死,《新华社》退休记者顾万明发表公开信质疑死因后被捕,去年11月被上海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刑一年,及后《新华社》更取消其退休待遇。

1951年出生的顾万明在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82年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曾任《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2011年退休。

李克强于2023年10月27日在上海猝死,3日后顾万明以中共党员身分发表公开信,要求当局彻查死因,并提出5项要求,包括:停止遗体火化以待调查、成立联合调查组查明李克强死亡真相、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依法追究责任、进行遗体解剖明确死因,以及成立治丧委员会按照应有规格为李克强举行葬礼。

公开信指「李克强突然逝世后,有关方面没有向众人说明其死因、抢救过程,只说了『因心脏病』,其中有很多疑点不可理解,产生了很多、很大的意见,在社会上议论纷纷,造成很大的舆论影响」。

据《维权网》的消息,公开信发布不久,顾万明就被当局刑事拘留审查,2024年11月被上海市闵行区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刑一年,同年12月10日遭《新华社》取消退休待遇,《新华社》人事局发出的通知声明他不再是新华社退休员工。

曾与顾万明相熟的旅美时事评论员蔡慎坤,周二(11日)接受本台普通话组采访时表示,顾万明的公开信触怒了有关当局,「那封公开信在全网公开,他在信中也提了很多要求。因为他的身份比较敏感,就对他做出处理。我们不知道他被关了一年,当时以为党内纪律处分;但被关一年之后,把他的退休待遇都取消了。他在《新华社》是一个非常资深的新闻工作者。」

《新华社》一名张姓退休记者亦向本台普通话组指出,顾万明在李克强死因问题上「妄议中央」,触犯了党的禁忌,「《新华社》分社社长是『正局级』,他所有待遇都没了,晚年连饭都不给你吃。共产党党内有规矩,一抓一判,你就甚么都没了,这种手段是让你不能有任何风骨,特别是体制内的人」。

中共中央党校前教授蔡霞在社交平台X表示,顾万明人在墙里敢于站出来呼吁,是了不起的勇士,「向顾万明先生致敬!」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0.西班牙集训友赛遭重创脑死 北京国安足球新星后续赔偿无下文

中国北京国安足球队18岁后卫郭嘉璇,在北京市足球运动协会(北京足协)安排下,随北京全运队前往西班牙集训,不幸在友赛中头部遭重创,马德里当地医院鉴定为脑死亡;博主「大琪呀哈比比」周二(11日)发文称,其弟郭嘉璇后续回国的治疗和赔偿得不到保障,北京足协也没有依承诺「负责到底」。

「大琪呀哈比比」的帖文称,弟弟郭嘉璇于比赛中「奋不顾身地」铲球,遭对方球员膝盖击中头部昏迷,随即被送往医院进行急救,「队内工作人员联系到了我爸,我们全家得到消息后仿佛天已经塌了,母亲哭到几度昏迷,从对方翻译口中得知该医院的医生说我弟颅内出血过多,生还的希望十分渺茫。」

据《香港01》报道,西班牙球队RC Alcobendas上周四(6日)曾发布IG限时动态称与一支来自北京的球队进行友谊赛,对方一名球员遭遇严重意外,会方对此表示关心并为他祈祷,有指该支「北京球队」就是北京全运队。

在北京足协及球队的安排下,郭嘉璇父亲虽行动不便,仍紧急办理签证并在上周六(8日)抵达西班牙,「我爸在当地了解到我弟已经被西班牙医院认定为脑死亡,跟据西班牙的法律要对我弟进行尸检,然后追究主办方北京足协的法律责任,但每个国家对于脑死亡的界定是不一样的,我爸想把我弟运回国内继续抢救,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更接受不了当地解刨和尸检我弟弟。」

北京足协和国安方面也害怕受到当地法律的制裁,同时抓住了我爸爸必须要带回孩子的这种心理,让我爸爸向西班牙法院提交了一份谅解书,并在当时北京足协主席刘军承诺北京足协会为这个孩子(郭嘉璇)之后的治疗负责到底。

然而,当郭嘉璇父亲递交了谅解书,法院认定是意外事件,不追究主办方的责任之后,「我们再去向北京足协和国安俱乐部寻求我弟弟转运回国之后治疗费用和补偿费用的保障,他们就换了一种说法,让我们与他们的律师团队对接,让我们签订的承诺书也只说负责在西班牙当地的治疗费用和转运回国的费用,回国之后的治疗费用需要双方共同承担,至于后续赔偿问题说要之后再商议,或交给北京的法院解决,他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我们只是普通老百姓,之后打官司可想而知会有多困难!」

同时,帖文指从医生处获悉,郭嘉璇被送到医院时已因大脑缺氧而脑死亡,「我们就迫切想知道,当时比赛出事之后,主办方是怎么急救将我弟弟送到当地医院的,但也没有得到主办方的明确回复。」由于医院认定郭嘉璇脑死亡须拔喉,「我父亲跪在地上给医生磕头,抛下了所有的尊严,感动了西班牙的医生,医院最终开会决定让在当地时间2月12号晚12点之前将我弟弟转运走。」

郭嘉璇即将被送回国,惟家属没有得到北京足协和国安足球队的后续承诺,帖文称:「现在北京足协跟中信国安他们的意思就是我弟既然选择了足球这个高危的体育项目,然后我弟现在出现这种情况。那我弟必须得承担这个高危职业的风险。那我现在就想问,那以后在中国谁还敢踢足球?中国足球怎么能振兴?」

北京足协周三(12日)回应称已与家属达成一致,将郭嘉璇带回国内继续救治,将全力保障后续治疗。《齐鲁晚报》引述北京足协工作人员称,郭嘉璇受重伤脑死亡属实,是正常的防守和铲球动作发生的意外,「事发后,北京足协和俱乐部第一时间进行了急救,医疗直升机5分钟抵达现场,后续将详情公告。」

《南方都市报》报道,有体育博主称此次集训北京足协没有为球员购买全额运动意外保险,而是以普通旅游保险代替,北京足协工作人员回应称「这都是他们自己揣测的」,但是否确认为球员购买了全额运动意外保险,北京足协没有具体回答;至于后续治疗费用由谁承担,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透露,但「肯定会全力保障」。

不少中国网民对郭喜璇的不幸深表同情,「又相信单位的承诺了,可怜的娃」、「该承担的责任就不要推给死者的家属了,将心比心」、「作为活动主办方,作为受伤球员国家方,让人情何以堪,你们还是人吗?」、「北京国安不给球员买意外险的吗?中国职业联赛就是这样职业的」。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1.万斯暗批中国将AI技术武器化:与「威权政权」合作将危及国安

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于周二(11日)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高峰会上,隐晦批评中国将人工智能技术武器化,并对与威权政权合作发出警告。他指出,这些政权利用人工智能重写历史、监控用户并审查言论。某些威权政权更透过窃取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强军事情报和监控能力,进而窃取外国数据,制造宣传,进一步破坏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

万斯在峰会讲话上强调,美国政府将全力加强对人工智能和晶片技术的保护,防止技术遭窃或滥用。他表示,美方将与盟友合作,封堵威权政权获得威胁全球安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途径。万斯随后提醒在场的国际领袖,强调与这些政权合作「从长远来看不会带来好结果」,并指出这样的合作,将使国家陷入对威权主义政权的依赖,危及情报基础设施的安全。

他进一步补充道:「从闭路电视到5G设备,我们都熟悉那些由『威权政权』大量补贴并出口的廉价技术……与这些政权合作,意味着将你的国家绑在威权主义掌控之下,这些政权试图渗透、深入并夺取你的信息基础设施。」

尽管万斯未直接提及DeepSeek,但他的言论被视为对这家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的间接批评,并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增强的竞争力和潜在威胁的深切关注,特别是在国家安全和技术治理方面。DeepSeek最近免费释出了其强大的AI推理模型,这一举措在全球市场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美方对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迅速崛起的警惕。

在万斯发表言论后,中方迅速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于周三(12日)表示,中方一贯支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变革,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他表示,中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普惠发展,协助发展中的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提倡开源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服务的可及性。郭嘉昆强调,中方反对将意识形态作为分界线,并反对将国家安全概念泛化,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

在此次高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派出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亦发表了讲话,强调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保障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并分享相关成就,致力于推动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

张国清指出,习近平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解决全球重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并贡献了中国智慧。他强调,国际合作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关重要,并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共赢。他呼吁国际社会携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善发展,深化创新合作,促进技术的包容性与普惠性,并完善全球治理,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峰会的一个成果是来自中国、法国、德国、印度等6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将「确保人工智能开放、包容、透明、合乎伦理、安全、可信」作为优先事项,并强调遵循「国际框架」的重要性。然而,美国和英国未签署该声明。据报,美方对「包容与可持续AI」等措辞表示不满,而英国则因该声明在全球治理及国家安全问题上缺乏明确性而未签署。

记者:江颖(华盛顿) 编缉: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12.哈尔滨亚冬会频称「中国台北」 国台办提出「奥运模式」新解

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中方在报道及国台办发言人的讲话中,均未有依照奥运模式使用「中华台北」,而是用「中国台北」;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应称,奥运模式不涉及新闻媒体等其他领域。

朱凤莲在周三(1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奥运模式是体育领域处理涉台问题的基本准则,不涉及新闻媒体等其他领域或赛事之外区域;她强调,中国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相关场馆及文件资料均执行「奥运模式」,包括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内。

不过,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官网显示,中华奥委会在1981年3月23日与国际奥会于瑞士洛桑签订协议,确定自1980年代沿用至今参加奥运会的名称等规定,中华奥委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会徽、会旗经国际奥会执委会核准,享有与其他国家奥委会相同权利。

1989年4月6日,中华奥委会亦与中国奥委会在香港签署协议,「台湾地区体育团队及体育组织赴大陆参加比赛、会议或活动,将按国际奥会有关规定办理,大会(即主办单位)所编印之文件、手册、寄发之信函、制作之名牌以及所做之广播等等,凡以中文指称台湾地区体育团队以及体育组织时,均称之为『中华台北』」。

另外,「2025年台北灯节」邀请上海市组团赴台参加,但分别由上海市台办主任金梅、文旅局副局长金雷率领的2个团先后遭拒;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垂正日前表示,上海台办团未能参与台北灯节,主因是台办恶意阻挡台商回台参加海基会活动。

朱凤莲批评陆委会有关说辞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并谓「民进党当局」把在大陆台商污蔑为国安威胁,动辄以所谓「反渗透法」对台商进行打压迫害,阻挠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损害台商的利益福祉。

她表示,2015年以来,上海市连续10年应邀组团赴台参加台北灯节,「民进党当局」拒发上海赴台参加2025年台北灯节团组的入台证件,破坏两岸民众欢度春节的祥和气氛,干扰两岸关系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的正常秩序。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陈家杰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Virus-free.www.avg.com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