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 1-22-2025 CNEWS

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CNews

unread,
Jan 22, 2025, 5:17:01 PMJan 22
to cn...@rfanews.org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rfa.org******
******************************************************************

===========================================================================

2025年1月22日

1.李嘉诚全球港布局与中国扩张步伐一致

香港首富李嘉诚建立的跨国港口商业王国,如今却被国际视为「中国企业」看待,并沦为各国狙击目标。经本台深入调查所得,李嘉诚的港口版图得以扩张,既因取信于中国,助拉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要战略利益,亦因取信于国际,证明集团在香港「一国两制」独特地位下,并非中国的代言人。有台湾国防专家和港商分析指,随《港区国安法》生效后,西方视香港失去自主权,李嘉诚难以摆脱「疑似中共代理人」的污名,无法再如以往顺利地「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大肆扩展;这将是港企未来的缩影,而港铁近来投标频频触礁,正是例子。

「中国正在经营巴拿马运河,而我们原本并非把她交给中国。我们是把她交予巴拿马的,现在我们要把它夺回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刚上任的「一声令下」,巴拿马政府随即派员登上李嘉诚「长和集团」集团子公司「巴拿马港口公司」(Panama Ports Company, PPC),就在2021年续约过程有否损害到巴拿马国家利益展开全面调查。作为港资巨擘代表,李嘉诚国际商业声誉因而蒙上阴影。

翻查资料,李嘉诚全球港口版图的布局并不简单。1991年,随著李嘉诚的「长和集团」成为首个华人港资收购英国主要货柜港菲力斯杜港后,港口业务急速向世界各大洲扩张,建立世界最大的跨国港口商业王国。目前遍布全球24个国家,涉及多达53个港口,在全球贸易、物港枢纽以及战略位置发挥世界重要影响力。

撇除中国和香港之外,海外港口最多集中在欧洲,包括荷兰、德国、英国、波兰等地,控制大部分连接欧洲大陆与全球的重要航道,包括美国至乌克兰的军援航线。

其次是中东和非洲,包括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与欧洲的港口版图,配合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投资的网络。

而最近最受关注的拉丁美洲,包括巴拿马和巴哈马多个港口则牵涉全球航运网路的重要交汇处,亦对美国周边航线影响深远。

李嘉诚的港口布局,与中国对外扩张有「微妙」的关系。以拉美为例,在1999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崛起并试图进入拉美这美国「后花院」,引起出现「中国威胁论」的国际忧虑。同期间,李嘉诚已大规模扩张拉美的港口,以至能源基建版图,包括巴拿马、巴拉圭和巴哈马等多个当时的台湾邦交国。

值得留意是,1997年李嘉诚注资巴哈马时,即是该国与台湾断交的时间。而2017年,掌握巴拿马运河的「咽喉」近10年后,巴拿马与台湾断交,随即与中国建交,并成为首个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后来,中国的私营和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邮轮码头和横跨运河的桥梁,涉及数亿美元。

同时令人关注的是,这期间不少中国国企曾试图收购拉美的港口,惟频频失败。可是,作为在香港主权移交后,被北京重点拉拢的港商,李嘉诚他与中国政府有密切联系,曾获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李嘉诚在国际上的扩张却几乎畅通。

参考1999年,美国国会曾就PPC投得两个重要港口的特许营运权,而展开公听审查,惟最后的结论是,在香港「一国两制」的独特地位之下,「虽然该公司确实与中国公司建立了商业合资企业,但这些似乎只是商业关系,对和黄集团或其子公司的运作没有发言权」,「无证据显示『和黄集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幌子」。

香港国际关系专家沈旭晖2011年发表有关李嘉诚在中拉关系中角色的研究,期间指出,李嘉诚的港口版图得以扩张,既因取信于中国,协助拉动国家对外重要战略利益,亦因取信于国际,证明集团在香港「一国两制」独特地位下,并非中国的代言人;又指出北京需要借用香港的独特角色当「白手套」,而李嘉诚在拉美的角色恰好能为作为填补中国的「盲点」。

李嘉诚作为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成功」例子,如今却不再受落。除了最近巴拿马港口外,由李嘉诚控制的波兰格丁尼亚集装箱码头,2023年中,曾因拒让向乌克兰提供物资的美军停泊,引发波兰政府高度关注当中是否涉及「北京指示」。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副研究员侍建宇指出,李嘉诚过去的成功,除了自身实力外,国家的支持亦不可或缺,欧美国家均知情,只是鉴于香港以前优势和李嘉诚的企业实力而一再「容忍」。可是,在2019年「反送中运动」和《港区国安法》生效后,西方国家已认定香港不再是「一国两制」,亦失去自主权,认为李嘉诚难再以「港商」身分取信国际。

侍建宇说:「现在的香港已经不是当年的香港。香港已是中国的一个城市或港口。其他国家当然有所怀疑,凭甚么认为香港的大企业不受中国的控制?她只是香港的『白手套』。我相信长江集团在一定程度要向中国妥协。我相信美国政府也非常了解,只是拿巴拿马运河的名义,要求中国『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能在美洲随身扩张,损害美国利益。」

香港企业家周小龙则形容李嘉诚如今的状况「很可惜」,亦恐怕是香港企业的「缩影」。

周小龙说:「现在最不幸的是,做生意最怕政治挂帅。你要求他政治中立没有问题,做生意的不像我。多数是政治中立,要逼他站一边,生意人是很怕。因为在商言商, 你要他靠边站, 整个生意策略就要小心,因为李嘉诚的生意王国是世界性的, 那你要李嘉诚政治正确,变相在美国的投资要小心,像董家(董浩云家族)一样,「东方海外」卖盘后他们在美国投资也要减低。我觉得很可惜,任何有中国影响力营商地区或国家都要小心翼翼, 对方都要左望右望,看政治上有没有影响力,令到他们的生意策略,包括在那地方是否投资,与及人事架构,是否要请一些有政治经验的人,各大企业都要请前政客或高官,与及人才上你要找营运的人还是公关能手,最终你要那么多考虑的话,这会相当影响到成本。」

周小龙又指出,李嘉诚的事件,揭示港企对外发展的困境,包括政治风险管理、公关成本大增,导致其竞争力大为削弱,「不过无论香港公司有多充足准备都好,当中国继续打压人权,都难免被人质疑,故不少港商已往东南亚札根,脱离与中国的敏感关系。

周小龙说,在香港商业利益角度,中国对香港的全面掌控,包括大搜捕民主派人士和黎智英,「不但向美国给予政治筹码,亦给了营商筹码」,他相信中国若不采取实际行动,包括释放黎智英等,改善国家形象,香港未来营商只会愈来愈差」。

事实上,港铁亦是港企在国际营商失利的重要例子。港铁近年即使有优秀业务表现,却在欧洲专营权上连番失利,包括去年11月断失已营运10年的英国伊利沙伯线(Elizabeth Line)专营权,由「国际新手」的日本铁路公司取代。

记者:夏雪(华盛顿)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2.家人及前同事共8人10日内先后被国安带走 锺剑华:针对民调施压行动「无聊」

正被港府悬红百万元通缉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总裁锺剑华的3名弟妹,周三(22日)遭港警国安处带到警署协助调查,连同前同事及妻儿,10日内已有共8位与锺剑华有连系的人被国安带走。锺剑华回应事件时,批评国安滋扰行为「无聊」,相信是针对他发起的「海内外民调计划」试图向他施压,强调港府的威吓不会得逞。

据了解,国安处人员是在周三上午采取行动,把锺剑华的二弟、三妹和四弟分别从寓所带走,锺剑华的二弟被带到荃湾警署,三妹和四弟则各被带到中区警署及青山警署协助调查。

周二(21日)即锺剑华弟妹被带走前一日,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卫倩婷(Catherine West)公布,上周联同外相林德伟(David Lammy),曾与锺剑华等4名最新被悬红通缉的在英港人会面。中国驻英大使馆发言人周三强烈谴责英国政府,干预香港法治及中国内政,敦促英方停止为反中乱港分子站台,停止包庇罪犯。

「海内外民意研究计划」上周在锺剑华牵头下宣布正式成立,「香港民研」总裁锺庭耀等3名前同事,以及锺剑华妻子和么子,在计划发布会前亦先后被国安带走。锺剑华曾拒绝揣测港警行动时机,但他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现在就能作出判断。

锺剑华说:「起初我们都觉得未必是这样,但到这个阶段就清楚了。锺庭耀都继续在做民调,1月9日在记者会也说过『暴政必亡』,所以基本上整件事,即是从一开始通缉令就是针对我们的民调计划。似乎他们(港府)不想面对民意,所以想用这个方式来吓退我们,顺势『搞』民意研究所。」

他直言对再有家人被国安带走已不感意外,但估计当局并非想从家人口中「套料」,只是试图透过滋扰家人向他施压:「老实说,我的弟妹全部都是成年人,他们为何要对我做的事负责呢?对我在英国做的一些正确的事为何要负责呢?而事实上我做的事,我也都没有需要向他们交代、征询他们同意,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他们在香港、我在英国,做甚么也不会刻意告诉他们。」

他强调家人并无向其提供资助,形容警方的行动「无聊」、试图对他的威吓亦不会得逞。被问到有甚么想直接向邓炳强及李家超说的时候,锺剑华这样回应:「我对他们没有期望,所以没甚么要跟他们说,他们喜欢怎样就怎样,我只可以这样说,这些人不值得香港人对他们有期望。」

锺剑华早前向海外香港媒体《追新闻》透露,在被悬红通缉后,已无法登入5个银行户口及强积金户口,无法存取户口内6位数字存款,用作养老的强积金相信亦已被冻结。

锺剑华被港府指控涉嫌「煽动分裂国家」及「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多次透过接受传媒访问及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文鼓吹「港独」、寻求外国制裁中国和香港政府,以及利用其「所谓学者」身分发表抹黑、诋毁港府及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

记者:李向阳(台北)、梁铬康(英国)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3.指「政治中立」是错误观念 邓炳强:公务员有对国家安全积极责任

香港由殖民地到主权移交后,一直要求公务员必须「政治中立」,但《国安法》下的新时代,过去认为对的今天都觉得是错。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接受《港台》专访重新诠释,指「政治中立」是「错误观念」,强调《国安法》清楚列明公职人员有责任积极及主动维护国家安全。有前公务员坦言,邓炳强的做法犹如鼓励「笃灰」。

邓炳强周二(22日)于《港台》节目专访中提到,公务员对国家安全有主动责任:「你知道以往公务员是有个错误观念,叫做『政治中立』,不谈政治、我又不帮政府、又不帮外面,总之是个机器,麻木就无事,这是以往在不同立法会环境下,产生的一些错误想法,现在就不同。其实我们公务员,有个对于国家安全的积极责任。」

他表示会在今年第一季,推出指引解释20个国安范畴与自身工作的关系。

有前公务员以文字回覆本台,直指邓炳强的做法变相鼓励「笃灰」,形容现在强调的「港式维护国家安全」是要人民配合,犹如毛泽东要人民互相监察,散播白色恐怖,歪曲事实。本台亦向华员会及公务员工会联合会查询,暂时未有回覆。

虽然邓炳强重新定性「政治中立」是错误,但记者翻查公务员事务局网页,有关「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品行和纪律」一栏列明「政治中立」为政府12项基本信念中其中一项,写明「公务员和市民一样,享有公民及政治权利,但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公务员队伍保持政治中立。在现行政策下,当局力求在两者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政府不反对个别公务员参加与本身职务并无利益冲突的政治及助选活动,但某些高级公务员或因工作性质而容易被视为有偏私之嫌,则会被禁止参与相关活动,当中包括首长级公务员、政务主任、新闻主任及警务处纪律部队。

公务员「政治中立」由末代港督彭定康提出;当局09年再次制定「公务员守则」时,强调「政治中立是核心价值」。而不少西方国家亦奉行公务员必须中立,美国政府早于1883年制定《潘德尔顿法案》(Pendelton Act) ,规定任何人不得凭职权或影响力,强迫他人或团体从事政治活动;英国亦规定公务员不介入政治纷争,追溯至1710年,当时的议会颁布法令,已禁止邮政人员参与选举活动。

时事评论员桑普指出,「政治中立」过去一直是公务员行之有效的原则:「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政治中立』是说公务员超越个人政治理念之外,不会偏袒于某一个政党或政治团体,公正、平衡、用中立能力处理事务,而且不积极介入任何政治活动。」

他又认为公务员被逼效忠,已失去自主能力:「当时政治中立,要求公务员对于自己的政见沉默 ,现在是必须要挖开肚皮,要将这些事,讲真讲假,都要依赖党国生存。(中共)一定要全面管治权,(公务员)全面成为党国的螺丝及机器,这一点是好吓人,即是说公务员稍为有少少理想,甚至乎异见,都可能会被开除,甚至乎被拘捕,这是一个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相比起民主自由社会,桑普认为香港政府已不再重视公务员的专业能力,亦慨叹公务员现在只能为中共执行任务。

记者:任子游(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4.【黎智英案】被指误导听众修例目的 黎:我不可能影响百万人上街

黎智英案周三(22日)续审,就他于2019年访美时曾于一个座谈会上认同主持指港府修订逃犯条例只是藉口,实情是北京有意把政敌送中。控方质疑黎没更正误解;黎不认同是误解,亦否认刻意误导听众,指「若只是与谋杀案有关,就不会有100万人上街反对」。另黎确认曾请求佩洛西、鲁比奥等美国议员访港,调查香港抗争运动期间的实况并发表报告,最终两名共和党议员主动访港,他曾与两人会面,惟与其请求无关。

黎智英早前确认,于2019年访美时,与时任国务卿蓬佩奥会面前,曾获对方助手建议提出制裁中港领袖的子女,以及提出升级香港及台湾地位的主张。黎周三在庭上确认有按相关建议在会面中向蓬佩奥表达诉求,包括提议制裁打压运动的中港官员,但强调从来没有提及要制裁官员子女。

控方展示黎智英访美会见彭斯及蓬佩奥后,在美国与「保卫民主基金会」座谈会的对谈誊本,座谈会主持提及逃犯条例条订实情非针对潜逃到港的杀人犯,而是为北京把政敌送到内地受审而设,黎表示同意,并解释因中共有权拘捕及囚禁任何人,一旦修例通过,香港法治将彻底「玩完」。

控方就指,逃犯条例修订源于一宗由香港人在境外涉嫌干犯的谋杀案,唯一目的是堵塞现有法律漏洞,黎回应只是表面,修例衍生的后果更为深远。法官李运腾关注,黎似乎同意主持指修例只是北京对付政敌的藉口;黎表示他认同修例有此后果,惟控方就质疑黎当时没有更正主持的误解;黎回应指他不认同是误解,控方再指黎刻意尝试误导听众,黎再否认,重申认为主持说法正确。

法官李运腾之后问黎,指他同意修例只是藉口,并何得出有关想法;黎回应指若只是与谋杀案有关,就不会有100万人上街反对;控方就指是因为他们「是被误导」,黎尝试回应指「若然一百万人都被误导⋯⋯」时就被法官杜丽冰打断,称:「100万人可能是像你一般有误解,因为阅读报章」;法官李运腾再问:「可能是因为那100万人都相信了你的说话?」黎就笑著回应「我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黎另确认,在对谈中引用美国总统甘乃迪冷战期间指「我是柏林人!」又强调美国对香港的声援非常重要。法官李运腾追问黎的发言是否跟从蓬佩奥助手的建议;黎同意。控方就指,国安法实施后,黎续跟从建议,在直播节目反覆主张提升香港或台湾的地位,惟黎否认,强调在节目中只以柏林比喻台湾,与建议无关。

控方另展示黎于2019年8月转发给Mark Simon的草议文章,内容提及制裁建议,讯息显示黎拟在专栏刊登,惟黎指文章最终没被刊登。控方就指黎在文中指美国需展示「道德权威」,就是透过惩罚香港官员的方式。黎回应,他是用「直面」(confront)而非惩罚,同意自己有用「制裁」一词。法官李运腾就指黎早前称自己从来没有提及要制裁官员子女,质疑说法与其文章内容矛盾;黎就解释,文章是提及拒批学生签证,并不属制裁,因只是拒批,非撤销签证并将官员子女遣返中国。

就黎在文中最后写道「我们歼灭了奴隶制,为何不也歼灭极权!(We have eliminated slavery, why not tyranny!)」黎今同意「极权」是形容中国,惟强调他是说要歼灭极权而非中国,又回应法官杜丽冰关注,解释「我们」是指全世界的人。主控周天行就在黎称「包括所有人」时小声回应「不包括我」。

控方其后再引述黎于2020年5月19日在《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当中提议美国反击中国对香港的打压,包括撤销中港官员子女的学生签证、监察中共党员的海外贪污等;黎在法官李运腾追问下同意,他于2019年只提拒批签证,至2020年提议撤销,是更进一步;法官杜丽冰就指该提议属制裁,黎就回应:「对,你可以这样说」,又同意控方指,在撤销签证的提议上,其提议越趋进取。

控方之后展示黎智英与助手Mark Simon的讯息对话,黎提及欲安排美国国会议员访港,以进行涉及香港抗争暴力的「事实调查」行程,而美国务院前资深顾问Christian Whiton可负责游说议员访港;Mark Simon当时回覆,指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及时任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为合适人选,获黎确认,指请求美国国会议员访港作事实调查是出自他跟泛民讨论后之主意。

控方续指,美国共和党参议员Rick Scott及Ted Cruz其后分别于2019年9月及10月访港,并与黎会面;黎确认,但指二人当时为主动访港,与其安排无关。另曾向Mark Simon发讯息,解释行程目的是因港府拒绝调查示威者及警方的暴力,认为国会议员访港调查后可发表报告,向港人及世界传达清𥇦讯息,强调美国关注中国人权问题;他又在讯息中提出必须尽可能投入资源促成此事。控方追问黎有否为国会议员访港付款,黎称没有,强调美国法例规定国会议员不可收款。

控方之后再展示讯息,显示黎跟Mark Simon表示,建制派明显默许7.21元朗黑社会暴力,以威吓阻止香港的抗争运动,是最应请求美国国会访港调查暴力的时刻,以阻止建制派用暴力打压运动。Mark Simon就汇报,表示参议员Ted Cruz正安排于10月随同代表团往亚洲,又表示正尝试让前往台湾的代表团转往香港。控方另展示黎向Mark Simon转发一篇题为「Trump calls Hong Kong protest riots adopting China rhetoric(特朗普采中国论调指香港示威是暴动)」新闻,并形容由特朗普说出有关说话令人非常失望。Mark Simon就透露,时任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Matt Pottinger已知悉此事,黎再指需向为特朗普工作的人了解因由。

控方追问黎为何感失望,他指已忘记新闻内容,而其反应不止源于标题;法官杜丽冰追问黎是否同意特朗普的说法,黎称自己认同暴动由年青勇武派带起,但只占运动小部分,大部分为和平示威。

讯息续显示,Mark Simon转发消息,指美国众议院人权委员会发信,促请蓬佩奥停向香港警方出售弹药及人群管制装备,并要求反驳中港政府定性示威作暴动的论调;Mark Simon并指特朗普因暴动言论受批评。黎同意控方指,他不同意特朗普的言论,又解释他只同意运动中存在小部分的暴动。

法官李素兰其后关注,Mark Simon是否与美国政府有联系,黎同意Mark Simon认识蓬佩奥助手Mary Kissel,至于Christian Whiton则是获聘用的说客,没有任何官职,同时否认控方指,Mark Simon能与蓬佩奥对话。法官李素兰再关注Mark Simon如何认识上述人士,黎指Mark Simon与《华尔街日报》熟络,不时会出席其员工见面联谊,因而结识当时仍是专栏作家的Kissel,并同意法官李素兰指,是因Mark Simon认识他们。

粤语组报道 编辑/网编:毕子默


5.美媒揭NASA和美军使用中国制全景相机 或无意助中共间谍活动构成国安隐患

美媒揭露NASA和美军使用中国制的全景相机,甚至还被用于NASA两次登陆火星的直播。该相机涉将过度取得的资料,传至位于中俄的端点(endpoint),这些端点涉华为、中国电信等被美国制裁的公司。该相机公司的创办人,也与中共统战机构有紧密关系。评论认为,西方国家同类产品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给中国制产品乘虚而入的机会。又指中共正将数码集权输出民主国家,美国应果断出手制裁和阻击。

美国《新闻周刊》(News Week)上周六(18日)独家披露,美国军队和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使用深圳影石科技公司的Insta 360全景相机,而该设备的摄影机会主动或被动收集关键数据,美国军队和NASA可能在无意中帮助了中共间谍活动。

报告指出,美国空军和许多美国人使用的Insta 360 相机,正在收集数据并与中国和俄罗斯的伺服器进行通信,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研究发现,这些设备的数据与276个外国端点进行终端通信,其中许多端点位于中国和俄罗斯,包括大约10几个属于TikTok 总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以及被美国制裁的华为和中国电信的端点。

这些相机的摄影机可以主动或被动地持续收集,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数据,其保真度和精确度非常高,可能是包括人工来源在内的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媲美。

这些摄影机已深深融入NASA 的工作中,记录一些备受瞩目的时刻,例如NASA曾将这些设备用于「洞察号」( InSight )和「毅力号」(Perseverance) 登陆火星的现场直播,以及创建NASA 设施的沉浸式VR 之旅。

据悉,NASA是在2018年购买了这些摄影机,NASA在给《新闻周刊》的一封电邮声明表示,它在没有事先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况下使用了Insta 360 相机,但是相机和应用程式并没有连接到NASA 网络。

另外,Insta360相机也被用来记录美国的军事活动,包括美国空军战斗救援直升机的行动,以及美国特种部队Black Daggers的跳伞活动。

Insta360相机和电池在夏威夷斯科菲尔德兵营(Schofield Barracks)的陆军交易所出售,并与这款相机GoPro摆放在同一货架上;另外它在美国海军的NEX Exchange 网站上也有售,这些都是供军人购买用于个人用途的网站。

根据研究报告,相机的硬件和软件中已发现安全漏洞,包括过度收集资料并进行不安全的资料传输,为美国用户带来了大量安全隐患。其中,透过 Insta360 装置撷取的音讯资料,疑在没有通知使用者或明确资料使用政策的情况下,传输到同被美国制裁的科大讯飞(iFlytek)伺服器。

设在美国的键政网站「支纳维基」(zhina.wiki)主编L先生,以文字讯息回应了本台的置评请求。

他首先批评欧美等西方民主国家本身的问题,包括同类产品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给中国制产品乘虚而入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很多民主国家以尊重市场为由,对一些涉国家安全的产品交易缺乏监管,导致具间谍功能的电子产品,都能进入美国军方和NASA,使本国国民的安全出现巨大隐患,民主国家应该反思其懒政、怠政、目光短浅等问题。

L先生也指出一些中国创新公司,其背后都有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它们表面上是私营企业,但其使命就是为中共当局出征海外。透过 Insta360 过度收集资料的功能,及其终端通讯与中共的关联就可证实这一点。

旅美法学学者、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CUNY Hunter College)兼任教授滕彪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共当局借助海外技术,研制、生产出成熟的监控体系设备,并逐渐建立高科技数字集权,随著中共的扩张野心,中共正将这种数码集权输出民主国家,但美国对此重视不足。

滕彪说:「中国在一些技术上,包括人工智慧方面已经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假如中国是一个民主国家,那没有任何问题;但中国是一个专制政权,她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高科技集权体制。中国也向许多国家输出监控体系、窃取情报或达到其他政治目的。虽然也有一些公司被列入制裁的名单,但总的说来,美国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识。」

滕彪也表示,透过调查报告的细节,以及创始人与中共的紧密关联,美国应该果断出手对其进行制裁和阻击。

滕彪说:「这些公司从法律上并不是中国的国有的公司,但是跟中国政府有紧密的联系。如果中国政府让它们做一些事情,它们不可能有任何拒绝的空间的。就是目前已经掌握的这些情况,包括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中国政府、统战部门的关系,美国已经可以采取行动,应该有更明确的抵制和制裁的政策。」

滕彪也表示,不管是因为成本、经济关系、外交关系考量,美国新一届政府都应该对中国高科技极权扩张有清醒的策略,但新政府目前对TikTok的举措,并不是一个好的处理方式。

滕彪说:「TikTok 这件事传达了非常矛盾的、混乱的信号,觉得技术是中立的,或是觉得她们有能力防止中国的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导致了政策上的短视,造成了对国家安全、资料安全的威胁。涉及国家安全,不能完全靠市场。」

深圳影石科技公司的Insta360 ,与华为和大疆等支持中共军队的公司合作,加剧了安全隐患。《新闻周刊》的报道关注Insta360 是如何进入美国市场,并直接在美国国防和其他国家安全敏感环节中进行销售。

2024年,美国GoPro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诉 Insta360 专利侵权,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影石创新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深圳,于2015年创立。现年33岁的刘靖康为创办人兼副总裁,毕业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举行的「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刘靖康被聘为第5届世界客属青年大会(公益)推广大使,显示其与中共统战机构的关系。

深圳影石科技公司官方网站上无法查询到联络电话,无论是市场合作或媒体合作等,均为信箱联系,本台亦未能获得该公司置评回应。

记者:吴亦桐(德国)、潘加晴(华盛顿) 编辑:施芷珊 网编:李家明


6.台湾政局乱象再起 在野大删政府预算绿营将以大罢免回应

立法院周二(21日)三读通过政府总预算案,国民党团、民众党团联手大删逾2075亿元新台币(约493亿港元),冻结2600多亿元。有学者认为,在野党立委做法是台湾政治文化低落的结果,坊间提出对带头提倡削政府预算的在野立委大罢免,并无法解决问题,唯有解散国会重新改选,才有治本可能。

农历新年将至,但台湾的政局却一直炒不停。民众李小姐:「这本来就是民主机制,他们删预算一切合法,你在立法院是少数,民进党就要接受被删这件事情。因为民进党过去一党独大了8年,在立法院占多数所以不习惯被删,不习惯你现在也要接受事实,你愈用强硬的手段结果人家就会删你更多。」

民众陈先生说:「这次删预算我觉得有政治上的考量,并不是一个很好乐见的情况。如果要删预算的话,就应该删掉那些冗员的部分,而不是删掉应该真正造福国民的预算。」

在蓝白联手大幅削减政府开支的预算案通过后,总统赖清德在社交网站发文指出,删减程度是往年的6倍以上;冻结及删减合计至少超过35%,冲击非常巨大,他指出,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如果被冻删超过35%的预算或资金,都无法正常运作。

他更在视察军事基地时表示,不能够把和平寄托在他人的善意上,面对瞬息万变的威胁与挑战,惟有仰赖自身实力的和平才是真和平:「我也希望朝野能够持续合作,支持国防预算支持全体国军。特别是国际新的情势,在国际社会希望看到台湾,展现决心的时候,对国防力量的支持,更是应该不分朝野。」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表示,蓝白立委乱删预算,反映出台湾的政治文化低落,没有协商寻求共识的民主素养:「这一批选上来蓝白的议员,都是第一次担任的比较多,或者过去担任过但是表现有问题的立委为主,所以他们并没有王金平(前立法院长)时代国民党长期发展的那种政治文化。不管是陈水扁的朝小野大,或是民进党占绝对多数,其实立法院都有一些基本的运作原则。现在是政党完全不想要协商直接投(票),直接催毁掉制度。」

对于部份舆论认为,民进党会顺势操作发动大罢免,陈俐甫指出,对带头删预算的立委毫无影响。

陈俐甫说:「因为大罢免不能处理不分区立委,也就是民众党那8席永远都不会被取消,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不信任案来解散国会,这样才能够处理掉民众党那8席,否则不分区是完全不会动得到的。」

他承认,重选也许蓝白仍然会在立法院,取得过半数席位,既然不同政党已无法确定删预算是对是错,演变为全面对立让制度无法运行,就应该回归民意,让他们选一个愿意奉行的制度。

记者:锺广政(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陈家杰


7.【721案】林卓廷亲撰求情信:「仰不愧天,无负于人」 官指「毫无悔意」

香港前立法会议员林卓廷与6名男子被控参与721元朗暴动,7人去年12月被裁定罪成,全部人还押至周三(22日)早上在区域法院求情,并在下月27日判刑。其中首被告林卓廷由代表大律师读出由他亲撰的求情信,提及自己「深明过往自以为『是』的,今天已成『非』,更是罪,令我一直被囚,自由无期。对此,我无怨、无悔」,又称祈求馀生「仰不愧天,无负于人」,而法官陈广池听毕后就关注,林在信中没表达悔意,反问道:「毫无悔意,同唔同意?」此外,辩方为其他被告求情时,就指白衣人才是挑起事端的一方,令闸内人群忍无可忍作出回应,重申闸内人群所使用的武力相对克制,只是掷物和持消防喉射水,「唔系无差别攻击」,望法庭接纳各被告受挑衅下犯案;另亦提及各被告因本案面对的状况,包括有注册社工资格的被告不获续牌、于政府工作的被告不获续约;另有被告的父亲在候审期间离世,以及原任国际投资银行的被告在被捕后遭解雇且再无法在同一行业工作。辩方重申,案发至今5年半,各人深感煎熬,望法庭可酌情减刑。

正因「47人案」服刑的林卓廷及其馀6人,今早由惩教署囚车押送到法院,身穿西装的林卓廷对旁听公众露齿笑及挥手,有旁听人士向他高呼「好靓仔呀」;其馀被告进入法庭后亦向旁听席挥手微笑,多名旁听人士就挥手回应,亦有人做出心形手势,多位被告看来比较早前消瘦,期间有家属疑似拭泪。

法官陈广池今在开庭后求情前特别提醒辩方,指各被告已提交书面求情,为简化及节省时间,书面求情内容无需逐页全部读出,只需简洁提及重点和求情关键,惟同时强调法庭不会肆意压缩时间。另外,他特别提及其「观察」,指在裁决时刻意构思以两个台风概念,令公众容易理解关于「上集、下集嘅分界线」,好令审讯重点跟2019年大规模暴动有所不同,并指既是辩方重申的客观事实,亦为控方接受,而若有人细读百页裁决书,或多或少会明白判案重点和基础、概念,不以有色眼镜了解情况,更指是以前无古人做法,「夹附咗146张照片」,以相片更清晰说明法官看法,「呢146张相片刻意地摆上嚟支持法官文字上裁决」,惟他留意到相片奇怪地少人引用,又指大家好多时只围绕下集情况,直言情况「值得商榷」,因此在求情前在庭上再展示该146张相片。

控方之后读出各被告的背景,法官陈广池之后开始播放夹附于裁决书的相片,并指其目的是「令到每一方当某一被告求情时,个环境系再一次显现出嚟,令到求情喺呢个环境上,作出所谓务实同容易理解的求情情况」,强调法庭没有新增任何东西,只重申裁决理由书内容,而多名被告看著屏幕就发笑讨论。

林卓廷之后由大律师黄锦娟代表率先开始求情陈词,强调原本罪责是由闸外白衣人非法集结开始,再发生暴动,闸内人群处于被动状态,后作集体动作互相对峙,继而有人按捺不住作破坏社会安宁行为,直言暴动时间短暂,因白衣人冲入闸内结束,涉及林的时间可能更短,望法官考虑被告并无预谋参与非法集结或暴动,指林进入元朗之目的,是为收集证据向警方举报,令警方将闸外白衣人绳之于法,林在到达元朗前有联络警方,又指明白法官不认为有关行为属报案,但林表明希望警方尽快行动及加大力度驱散附近黑社会人士。

辩方又向法庭呈上警务处处长给予林卓廷致谢信件,感谢他向警方举报721元朗站案件,当中提及调查后拘捕人数和罪名。辩方指林虽没有报警,但在能力范围内第一时间联络可协助的警员。

法官陈广池就问及林是否有就案件协助警方录取口供;辩方回应指林三度录取口供及4次进行认人,续指林在现场多次尝试化解冲突,尝试阻吓及希望阻止袭击和调停,以行为尝试降温,虽被物件掟中但没作还击,又尝试制止闸口白衣人「入嚟」,目睹有女士遇袭时就尝试打开紧急门救人惟不成功。辩方重申,相关暴动只历时短暂约10分钟,期间林没作出任何被法庭视为袭击的行为,望法官留意白衣人追入闸内后,林仍尽力保护他人,如在车厢门口阻止白衣人施袭及著男士保护女士,最终林亦因此受伤。

法官陈广池再提出,林在白衣人冲上月台前曾持长遮,进入车厢后再步出车厢,「施施然望来望去望下面」;辩方回应指林当时是观察是否有人遇袭,亦曾尝试步出车厢欲协助被白衣人袭击的男士,雨伞非「特登搵嘅武器」,而是有人交给林,原意只为保护自己,重申该时间行为非控罪核心,「系下集」,重申望法庭留意林整体行为。

就法官在裁决中指林的Facebook帖文有「磁石效应」,辩方回应指,发文与案发时间颇接近,帖文无提及林的位置,质疑到底有多少人因看到帖文而前往现场,似乎看不到直接关连,又指即使看到帖文,前往元朗亦需时,「除非有人喺隔离睇住捕住」。惟法官反驳:「你知唔知道,法庭点解刻意地,亦都公平地用4个字『磁石效应』?法庭唔会话3个帖文,系第一被告号召天下啲人上嚟元朗,所以我用『磁石效应』呢个字咁解。」

辩方之后再指,法庭认同案件发生属偶然,惟陈官指「当有一个活动一路咁积聚落去,原先可能偶然,变咗积积吓唔系偶然」,著辩方不要把聚集说成偶然,否则有违其意思;辩方就重申,此案非预先计划的暴动,林卓廷到元朗不知会发生何事,强调案件属特殊和例外情况、与2019年很多暴动案件不同,闸内人士亦非全部参与暴动,亦未有证供显示闸内人士行为令他人受伤;而暴动范围极细、只限付费区,且不多于18分钟,林亦非整段关键时间参与。

林卓廷的代表大状黄锦娟之后读出由林卓廷亲撰的求情信,提及过去几年对林而言非容易日子,但不论如何林都会积极面对,就如信中所指,「虽然佢冇自身嘅自由,但佢仲有选择自由,选择用乜嘢态度面对困难,佢会燃亮内心嘅光明,会继续读书运动,磨练自己身心灵」;又提到林自觉最难的不是置身牢狱,而是因为其个人选择,令家人要与他一同面对,亦因服刑而无法照顾至亲,令他深感内疚,尤其由中二开始认识,稍后结婚的太太,以及经常探望他的双亲,续指林的父母探望林,「对佢嚟讲冲击喺边度?尤其当见到老人家万水千山去赤柱,对于老人家相当不容易,唔知嚟紧日子仲可以嚟得几多次……爸爸同佢讲会等佢出嚟」。

黄锦娟表示,林不知何时可以父子团聚,恳请法庭轻判,「令佢眼中咁遥远飘渺嘅梦,都未必唔可能达成」,强调林会过好每一天,「虽然唔知几时先可以获得佢嘅自由,但会期待自由团聚呢一日」。黄锦娟之后读出林的求情信结尾,期间一度哽咽:「佢会喺牢狱入面仰望星空,在高墙下向远山举目,遥望飞鹰、白云、青天,希望仰不愧天,无负于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希望法官感受到佢用正面态度面对人生。」

法官陈广池听毕后就问:「纵然第一被告文笔舒畅地写出求情信,亦都引用诗句谚语都好,佢没有一啲悔意喺度,你同唔同意?毫无悔意,同唔同意?」黄回应指,法庭量刑时应考虑林的罪责,林亦接受法庭的裁决,重申林当时「系做佢认为应该要做嘅嘢」。

辩方另引用白衣人被控暴动的区院案件,指该案量刑最低被告为3年半,如法庭接纳白衣人暴动较严重,则本案量刑应低于3年半;惟法官陈广池闻言指该名白衣人「名不见经传」,但指林到场后,有人向林及其助理汇报情况,可见林「并不是一名不见经传嘅人,唔系话路人甲路人乙罗」,关注有社会地位的人情况是否不同。辩方就重申,林的立法会议员及区议员身分不应加重其罪责,其身分亦没有起任何作用。

各辩方之后在求情时,亦引用白衣人暴动区院案「黄英杰案」、上诉庭案「林启明案」,重申闸内人群被动,白衣人才是挑起事端的一方。其中代表第六被告尹仲明的大律师就提及,本案情节较白衣人案轻,因白衣人自组武装力量,有预谋犯案;该案的暴力程度高,除暴动外亦牵涉伤人罪等,而该案被告黄英杰无实际暴力行为,量刑起点为3年半,重申本案应量刑起点低于3年半。

代表次被告庾家豪的大律师亦指,相比手持木棍的白衣人,闸内人士当时所用的最大武力只是掷物、持喉持水,强调闸内人群使用武力相对克制,「唔系无差别攻击」,亦非挑起事端一方,只是在有组织、配备武器的白衣人群挑衅下作出回应。另有辩方就引用非白衣人涉英龙围暴动的区院案,指该案涉及非白衣人先集结,再引发肢体冲突,而主审法官认为暴动有预谋,采纳3年作量刑起点,相反本案非有预谋,严重程度较低,望法庭采纳低于3年的量刑起点。

代表第7被告杨朗的辩方就指,事件开端在于一名女子被白衣人袭击,出现「第一滴血」,至白衣人手持武器出现,无缘无故威胁及施袭,白衣人即使听到已报警及「警察嚟紧」亦无动于衷,甚至变本加厉,致闸内的人忍无可忍作出不当行为,重申闸内人士受挑衅下,或被愤怒和激动「冲昏头脑」,因而作出激动行为,而被告亦无法「沉住气」选择射水,望法庭接纳他受挑衅而犯案作求情理由,重申闸内人士非想破坏设施或阻延警员执法,非有预谋扰乱社会,被告大部分时间表现克制冷静,甚少作出激烈行为,被人持伞「笃」头时亦只是后退,没有指骂对方。

不过,法官陈广池就质疑,指相片见被告杨朗打算跳过栏杆,「佢系最激动嗰个喎,冇人够胆跳栏走出闸外喎」;辩方不争议杨曾跳起,重申他大部分时间克制,亦承认射水是激动行为,但行为仅持续一分多钟。另指杨朗有良好品格,是「以为自己做紧好事,但结果不似预期」,承诺不会重犯,望法庭考虑他「罪有应得,但情有可愿」。

辩方续求情提及第3被告陈永晞和第4被告叶鑫升,指两人居于元朗,第3被告陈永晞案发时独自在闸内长时间站在一旁,虽曾使用消防喉约10至20秒,但水力不强,无引致任何人受伤;辩方又提及陈于2019年当选业主委员会委员,疫情期间协助抗疫,他原于国际投资银行工作,因本案而被解雇,业内其他公司亦不再考虑雇用他,无法在同一行业工作,惟陈没有放弃,寻找微薄收入工作,更于2023年与现任妻子结婚。

至于第4被告叶鑫升当晚正途经元朗站回家,参与程度低,仅在场逗留数分钟,而他自2008年在社福机构任活动助理,其后半工读,后考获注册社工资格,致力服务长者,惟去年被社工注册局通知不获续牌,他转职福利工作员,需下调薪金,定罪后亦很大机会无法恢复其社工资格。辩方另提及叶与太太育有两子,分别14岁和10岁,望法庭考虑其妻儿的特殊情况酌情减刑;辩方同时呈上20多封来自被告妻子、长子、上司、同事、服务对象的求情信,全对叶有正面评价,而由叶亲撰的求情信,亦表示已真诚反思,感到无比自责,望法庭从轻发落。

辩方又提及第5被告邝浩林毕业后任西厨,案发当晚同样因下班途经元朗站,见有事发生才逗留,而邝的父亲于2022年去世,邝自觉本案引起其父的不幸而深感自责。辩方另同意法官指,第6被告尹仲明起初因「八卦」而留在现场,只曾掟水樽望分散白衣人注意,并非担当带领号召角色。被告在求情信中表达悔意,其上司和前同事亦撰信赞扬他工作勤奋,工作以外行为仗义,包括向拾荒者捐赠月饼券,即使入息不高,仍资助外甥女大专学费、义助内地学生等。

第2被告庾家豪在案发时于政府热线中心工作,因本案不获续约失去工作,辩方指被告在案发时只想保护他人,一时误判犯下本案,如可重新选择,他不会有同样的处事手法。辩方同时指出,本案发生至今约5年半,绝非一个短的等待时间,虽然并非控方有检控延误,但指各被告面对沉重压力深感煎熬,故望法庭可酌情作出减刑。

粤语组报道 编辑/网编:李家明


8.【香港法庭】巴士技工涉Fb发逾百「煽动」帖文被捕 控以煽动刊物罪还押候审

一名36岁男子涉嫌由去年3月至今,于Facebook发布逾百则帖文,被指具煽动意图。港警国安处周二(21日)于东区将他拘捕,后被落案起诉一项「明知而发布具煽动意图的刊物」罪。案件周三(22日)首次提堂,被告没保释申请,押后至3月3日再讯。

被告李俊杰(36岁,巴士电器技工),被控一项「明知而发布具煽动意图的刊物」罪,控罪指他于去年3月29日至今年1月21日,在Facebook发布具煽动意图的帖文,以引起对警队及政府的憎恨。

案件由《国安法》指定法官、总裁判官苏惠德处理;被告梳起长发、身穿黑色羽绒外套被押解到法庭,在听取控罪后,轻声回应称:「明白」。控方申请暂毋需答辩,并指需等候警方作进一步调查,包括从被告住所内搜出的另一部电脑作出搜证,同时反对被告担保。

被告就由当值律师代表,不反对押后,同时没保释申请;苏官最终批准控方申请,把案件押后至3月3日,被告须还柙看管。

提讯散庭后,有旁听人士就向被告挥手著他「顶住」,被告没有回应,只低头被押回囚室。

警方周二(22日)发稿透露拘捕行动,指警方调查显示,被捕男子涉嫌多次透过社交平台,持续发布具有煽动意图的讯息,内容包括煽动他人引起对香港特区政府、香港警队及司法机关憎恨、要求制裁政府官员及煽动使用暴力等。

案件编号:WKCC348/2024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荣添 网编:陈家杰


9.彭斯访港吁释放黎智英 邓炳强批评「居心不良」

美国前副总统彭斯上周到香港出席商业活动,据报曾呼吁释放《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香港保安局长邓炳强与驻港国安公署周三(22日)分别批评彭斯「居心不良」,以及肆意进行政治操弄。

国安公署批评,彭斯在港对香港特区审理有关国安案件妄加评论,肆意进行政治操弄,妄图干预香港司法,」是对香港法治和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挑战,公署予以严厉谴责,并坚决支持香港特区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乱港分子,坚定捍卫香港国安法治权威,任何外部干预都注定徒劳无功。

邓炳强接受《文汇报》访问时谓,彭斯在香港一个商业活动上,对一宗正在审理并涉及香港《国安法》的案件作出评论是「居心不良」,意图影响法庭公平审讯,属于妨碍司法公正,干预香港法治和维护国安的工作,特区政府对此表示反对和予以谴责。

同时,邓炳强警告美国政客不要违反国际法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试图利用一些商业活动进行政治操弄,挑战香港法治。

彭斯上周四(16日)在港出席瑞银举办的一个闭门金融论坛,围绕美国新一届政府及美中关系发表演说。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报道,他当日表示,美中是经济竞争对手,但并非敌人,相信如果有一方让步,另一方也会有所回应,并谓中国若要「向美国人民或自由世界传达善意」,短期内「最有力的举措莫过于释放黎智英」。

香港当局曾指控黎智英在2019年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会晤,意图游说华府实施制裁,惟彭斯已向传媒作出明确否认。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陈家杰


10.「卢比奥」改译「鲁比奥」解制裁? 中方:更重要是他的英文名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有「反华急先锋」之称,至今仍被中国列为制裁对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常权益的言行」。

在周三(22日)的记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提问,中方最近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中文译名改为「鲁比奥」,是否意味著他不再被制裁?据《中央社》报道,毛宁略显尴尬地表示,「哦,哦,我还没有注意到,但是我可以了解一下,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吧」。

毛宁又谓,关于制裁,「我的同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昨天已经介绍了中方的立场」;她强调,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常权益的言行」。

针对中国是否会解除对鲁比奥的制裁,郭嘉昆周二(21日)的回应是:「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中美两国高层官员有必要以适当方式保持接触』。」

抗中立场鲜明的鲁比奥先后因新疆、香港问题,两度遭北京制裁。2020年7月,中国反制美国惩治新疆高官,制裁的美国议员中就包括鲁比奥;2020年8月,中国就香港问题制裁11名美国人,作为反击美方对中方官员实施制裁,鲁比奥也榜上有名。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学者分析,郭嘉昆所说的「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言外之意就是中国先前对鲁比奥的制裁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所为,那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这句话就是代表中方先前对鲁比奥的两次制裁,本质上并没有错,也是在为中方未来与鲁比奥在中国接触作好铺垫,避免再成为话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在目前中美关系以「友善」为优先的气氛下,如果中国政府决定邀请鲁比奥到中国会谈,中方为鲁比奥解除制裁将「轻而易举」,甚至不用公开宣布。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陈家杰


11.当局关闭南疆维吾尔农民「非法」水井 惟汉族非法水井未受影响

新疆是中国最大沙漠面积的省分,水资源相对短缺,不少农民为了灌溉会私自打水井。据本台维吾尔组报道,中国当局关闭了三个村庄由维吾尔族农民非法挖掘的水井,这些村庄都是位于一片广阔沙漠边缘,惟汉族在该地区非法挖掘的水井大多未被处理。

被当局关闭非法水井的其中一个村庄名为阿奇克(Achiq),位于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该县几乎所有居民都是维吾尔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这个沙漠几乎与德国国土面积相当。

现居美国弗吉尼亚的前新疆被拘押者早木热·达吾提(Zumret Dawut)最近分享的影片,显示了阿奇克村维吾尔族建造的水井被毁坏的情况。

在影片中,当局强迫农民填埋他们为了应对地区持续的水资源短缺而挖掘的水井。

报道指,一些人认为当局的反应过于严厉,对社区有害。据知,在当地,通常想挖井的人需要获得许可证,但农民们都没有得到许可证。据其他影片中发言人的说法,修建井的土地也没有限制。

阿奇克村的一名安全官员对本台证实,当局关闭了三个村庄的「非法」水井。他说﹕「我参与了6、7和8号村的封井工作」。

该名官员指出,封井行动从2024年2月开始,但无法提供有关封井可能对居民造成的潜在影响的任何细节。

岳普湖县特里木村(Terim)另一名安全官员称,当局关闭了当地维吾尔人挖掘的水井,鼓励居民从兵团(正式名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购买水。

这个强大的国营经济和准军事组织主要由汉族人组成,负责新疆的土地开发、边境安全和稳定。而新疆居住著近1200万主要是穆斯林的维吾尔人。

人权组织指责兵团通过边缘化新疆维吾尔族和其他原住民群体,加剧了民族紧张局势。

本台早前报道,新疆西部地区发现有46个由汉族定居者挖掘的非法水井,用于种植棉花和蔬菜,导致水资源枯竭。但当局一直不愿意对这些水井采取行动。

报道指,多年来,争夺水资源一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控制地区的维吾尔族原住民与汉族定居者之间摩擦的根源。

维吾尔组报道 编辑:潘加晴 网编:毕子默


12.中国消费降级餐饮「内卷」激烈 去年近300万间食肆倒下

「很遗憾,要和大家说声『再见』!」台湾知名品牌「豪大大鸡排」进军中国市场12年后,上月突然宣布陆续关闭所有中国门市,惟这只是现时中国餐饮业的冰山一角;据统计,去年全年有近300万间餐厅关门,数量创历史新高,分析指餐饮业已供过于求,今年上半年可能还有另一波倒闭潮。

在国内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情况下,中国餐饮媒体《红餐网》指出,过去一年包括咖啡、烘焙、火锅、茶饮、自助餐、小吃速食等多种类型食店,不少都已悄然消失,「闭店」成为2024年中国餐饮业的关键字,而撤离、退出、跑路等负面消息更是不绝于耳。

报道称,无论是完全退出巿场或大规模闭店,餐饮业者都面对同样难题——从需求层面来看,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中产阶级资产缩水,大部分消费者趋于理性务实,追求高CP值的餐饮,以致客流量明显下滑,加上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一些网红店和高端餐厅,以及不是刚需的餐饮逐渐失去竞争力;若从行业层面分析,目前中国人口与餐厅数的比例是1000:7,在世界排名第一,也显示中国的餐饮已严重供过于求,加剧产业「内卷」。

《南都周刊》早前报道,上海多间高级餐饮(Fine Dining,人均消费一般超过500元人民币以上)陷入经营困境;红餐大数据显示,前年5月,上海人均客单价在500元人民币以上的高级餐厅,占餐饮总门店数量的1.35%,约有2700多间,到了去年7月,这个数字减少了1400多间,萎缩幅度超过一半。

北京的情况也差不多,去年4月,在北京米其林指南中3年蝉联一星的义大利餐厅Opera BOMBANA亦告停业;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字,2024年上半年餐饮业营业收入年减2.9%,营业成本年减1%,利润总额年减88.8%。

分析认为,中国餐饮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进入停滞甚至衰退,如果今年经济有所好转,到了年底,餐饮业也会出现转机,惟在此之前,「大洗牌」是必然,今年上半年,可能还会有一波更猛烈的闭店潮。

报道引述业内人士称,「稳」是今年餐饮业发展的关键字,要谨慎,确保金流,不赚钱的店要收掉,主动退出也是一种智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离开,除了面子,其它的都输」。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陈家杰


13.中国外长王毅据报或访英 工党议员不满忧威胁英国安全

英国财相李韵晴(Rachel Reeves)结束访华之行不久,就传出英中两国正商讨安排中国外长王毅访英。一旦成行,将成2023年访英的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之后,访问英国最高级别的中国官员。消息传出后,连执政工党国会议员都不满。

政治传媒《政客》(Politico)欧洲版周三(22日)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报道,指英中两国官员正就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访问英国进行谈判;目前未有具体时间表,但报道指,自英国外相林德伟(David Lammy)去年10月在北京和王毅会面后,两国就一直讨论安排王毅回访英国。

如果成行,王毅将成为自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2023年出席英王查理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加冕典礼以来,首位访英的中国最高级别官员。不过报道补充,预料王毅访英之行会引来英国对华鹰派及人权倡议者的强烈反对,更形容「别指望可以舒服饮啤酒」(don’t expect cozy pints)。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访问英国时,曾和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一同举杯畅饮啤酒,这个画面也成为英中关系进入「黄金时代」(Golden Era)的一个重要像征。而工党政府去年7月上任后,主张和中国「重新接触」(Re-engage),外相和财相先后访问中国,被质疑是要创造另一个英中关系「黄金时代」。

而王毅可能访英的消息传出后,工党国会议员、国会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柴萍恩 (Sarah Champion)随即在社群平台X上表达不满,指受到中国进口产品威胁的英国企业将为此震惊。她又批评中国侵犯人权,并对英国构成真正的安全威胁。

记者:文在山(伦敦)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14.事实查核|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后再推出新官方「迷因币」?

一分钟完读:

在正式就职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个人迷因代币「特朗普币」($TRUMP),引发市场关注。在特朗普就职后,网路传出特朗普又推出新的官方迷因币「$POWER」,甚至有区块链投资媒体跟进报导。经查,该消息来源并非特朗普官方帐号,而是以特朗普肖像作为头像图片,经常转发他的社媒贴文与相关新闻的帐号,所谓「特朗普再推出新的官方迷因币」为错误讯息。

深度分析: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 又译川普)在1月20日就职前几天,和第一夫人梅拉尼亚特朗普(Melanina Trump)分别推出自己的迷因代币(Meme coin)「特朗普币」($TRUMP)、「梅拉尼亚币」($MELANIA),引发市场关注,包括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主流媒体皆发布相关报道。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 AFCL)注意到,在特朗普就职后,网上盛传特朗普又推出新的官方迷因币「$POWER」,并附上社媒或网媒报道截图为证。

经检视,发布新迷因币的X平台帐号是“Donald J. Trump Posts From His Truth Social(@TrumpDailyPosts)”,其介绍写著,该帐号为分享特朗普社媒帖子及相关资讯,并明确写著“No Affiliation @realdonaldtrump”,也就是和特朗普官方帐号「无隶属关系」。

至本文发稿前,由特朗普推出的官方迷因币仍只有「特朗普币」,网传所谓特朗普推出新的官方迷因币「$POWER」,为错误讯息。虽然发布相关报导的网媒已发文澄清,但持续有社媒用户传播截图,以及购买该迷因币的连结。

AFCL并注意到,「Donald J. Trump Posts From His Truth Social(@TrumpDailyPosts)」除了推出迷因币「$POWER」,还陆续发文推出「$POTUS」 (POTUS为「美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等币,且都在短时间内删除原文,但已有多名X用户表达自己上当。

而就在AFCL记者撰写本文时,帐号又发文推出与美国选举相关的「$WIN」迷因币,但记者一小时后再查询,已找不到原本的贴文。

同日,网上传出天主教也发行迷因币「$HOLY」的消息,附上的截图显示,信息来自X帐号「Catholic News Agency (@cnalive)」,然而,这则发行迷因币的帖子很快被删除。根据其自介,这个帐号隶属EWTN(全球天主教新闻网),并且,该帐号最近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其X帐号遭到入侵,并发布与诈骗相关的帖子,团队正在处理此问题,请用户不要点击在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任何奇怪连结或贴文。

在「特朗普币」问世后,再掀起虚拟货币话题热度,社媒上也出现许多帐号推出各种假冒名人的迷因币。 AFCL建议投资者,看到网传知名人物或单位推出迷因币,应先确认发文者的身份,并且搜寻主流媒体是否发布有关报道,避免上当受骗。

根据公开媒体报道,迷因币是指基于网路迷因、文化现象所启发的加密货币,其中最知名的是2013年发行的「狗狗币」(Dogecoin),当时有工程师为了嘲讽虚拟货币的泛滥,采用当红的「神烦狗」(Doge)网路图片创造出迷因币,初期被用于在社媒上作为小额捐赠和打赏内容创作者的工具。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Virus-free.www.avg.com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