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
cn...@rfa.org******
******************************************************************
===========================================================================
2025年2月6日
1.高官终现身回应关税战惟用词温和 分析:港官只能低头跟党走
美中关税战开火,港府直至周三(5日)晚才稍作回应,仅表示对美国「强烈不满」。事隔一日,终于有首位高官开腔,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在《港台》节目,「敦促」美国尽快纠正错误行为,用词极为温和。分析认为,港府态度软化与中共对美国政策转变有关。
香港陷入中美关税战之中,周三整日由特首至官员,都没有一人回应。事隔一日,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终于开腔,透过《港台》节目《千禧年代》正式交代政府立场:「首先我们对于美国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亦都是敦促美方尽快纠正这个错误行为,美国对香港产品加征百分之十额外关税,反映美国无视香港作为世贸组织的单独成员,基本法清楚订明香港是单独关税区的地位,这个措施不单止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定,亦都是同时损害各方,包括美国自身利益。」
作为首位对外回应的高官,丘应桦的用词温和,亦离不开港府一晚前发出的声明论调。政府声明指,对美国「表示强烈不满」、「强烈反对任何企图损害香港声誉、和单独关税地区地位的行动」、「敦促美方采取即时行动」及「将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等。
而中国已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但经常指自己属于「单独关税区」的港府,丘应桦仅表示「会研究」美国有否违反规定。
另一方面,尽管美国方面恢复收取中国及香港包裹,但香港邮政周四(6日)宣布,将继续停止接收寄往美国内载货品的邮递服务,直至另行通告。政府发言人表示:「香港邮政已与美国邮政机关展开沟通,但当中仍有需进一步厘清的事宜,包括有关美方加征关税的要求。」
同样是对美国政策的回应,过去港府多使用「战狼式」字眼;如美国国会议员上月再提法案要求制裁48名港官、法官及检控官,港府随即「强烈谴责」美国「抹黑」,又指对「所谓『制裁』嗤之以鼻」,要求「停止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香港事务」等。
而美国前总统拜登卸任前宣布,再次延长针对在美港人的「延迟强制离境」计划,港府亦在接近深夜发声明「表示强烈不满和谴责」,并称「无惧任何外部势力的霸凌和威吓行为」。
时事评论员桑普认为,港府态度软化与中共对美国政策转变有关:「以前是讲强烈谴责,现在就强烈不满。谴责就是闹人,让他人知道;不满即是自己生闷气。」
他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中共不希望中美局势升温,港官只能低头跟党走:「 如果美中之间矛盾升级,给予美国更多筹码反制中国,中国是消不起。你知道这并不是香港自己港官,可以自把自为的事,尤其涉及外交关系,必定紧跟中共要求」。
桑普续指,难以确保中共不会重返战狼路线。
记者:任子游(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池焕衡
2.DeepSeek中移动共享用户资料 港研究员美国会作证:香港及大湾区在「中国制造2025」有关键角色
踏入「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标年,中国Deepseek(「深度求索」)突然冒起,被视为中国AI等高科技领域急速成长的代表,同时被揭暗藏中共对全球安全的威胁,而遭多国封杀。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研究员张昆阳(Sunny Cheng)周四(6日)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是首位港人就「中国制造2025」问题作证。他指在美国制裁下,AI在内等「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仍突飞猛进,作为连接中西的香港和大湾区角色「举足轻重」,敦促美国必须加强与盟国合作、建立中国供应链情报网,以抗衡中国威胁。
中国Deepseek的安全问题愈揭愈多。最新《美联社》引述多位安全专家指,发现DeepSeek网站疑将用户登入资料,传送给遭美国制裁的中共军工企业「中国移动」;而指出用户常在生成式AI模型平台输入个人隐私,变相成为对手情报「金矿」,形容安全风险比TikTok(抖音海外版)更高,得到资料数据「范围更广、精确度更高」。
最近美国、韩国、意大利、澳洲、印度、日本等国,纷纷禁用或限制DeepSeek。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周四(6 日)于例行记者会被记者问及时指,中方「有注意到有关情况」。
郭嘉昆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法的形式采集或存储数据。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的做法。」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研究员张昆阳,周四(6日)在美国国会出席「中国制造2025—谁是赢家?」听证会(Hearing on "Made in China 2025—Who Is Winning?),中共透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MIC 2025),以大举注资集资、扩大「军民融合」、收购外资科企等方式,抢占产业主导地位,扩张其在全球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
张昆阳说:「总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竞赛。这是一场争夺经济与军事力量的战斗。中国正积极推进其发展。中国已经实现了十年前在『中国制造2025』宏伟战略下所设定的多项目标。」
就备受关注的AI和机械人领域,张昆阳亦列举中国多项成果,对美国和西方构成安全风险,并威胁其产业领先地位,例如中国已推出AI军事无人机和机器人用作战工具,如「彩虹」、「泰鸿」和「翼龙」等无人机已在战区部署;华为「鸿蒙系统」(Harmony OS)、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模型」和机器狗Unitree的B2W等中国国产科技,与Deepseek情况一样,性能已媲美美国相应产品,甚至是「更快、更平」。
张昆阳又指出,在促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香港和大湾区角色「至关重要」,包括利用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贸易枢纽以及其大学高科技人才,为周边大湾区内的深圳、珠海等城市的电子、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基地,提供产业升级所需要筹集的资金、技术和零件设备,协助中国的制造业进军全球高端市场。
张昆阳说:「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香港其实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安全领域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中心。因此,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前往香港寻求资金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扮演著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资金支持还是国家政策,当局都在提供更多激励措施,帮助深圳的中型企业、独角兽公司以及大型科技巨头与西方企业竞争。」
张昆阳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出,美国最近对香港加征关税,的确令中国更难以利用香港规避制裁,但重申美国必须紧急采取行动,包括加强与日本、德国及其他欧洲盟国的贸易管制合作,建立中国供应键开源情报网,收紧对中国出口管制,以阻截中国透过「洗产地」违规转运、中国企业在外国扩张以及预防中国间谍盗取技术。
翻查资料,中国2015年公布「中国制造2025」方案,发展10大产业的关键技术,包括电动车、半导体、机械人、航空航太和生物科技等,目标包括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及《彭博》、《南华早报》近年曾发表多份相关专题报告,认为中国已经达到成为「制造强国」的目标,中国设定的10大产业目标中,已达标逾8成,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超越美国,「基本上就剩晶片了未能达标」。
本台早前曾深入报道,DeepSeek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并靠「三大招数」突围而出,包括在香港集资、在晶片禁令「空窗期」囤货、以及利用美国免费开放AI资源等;而且是百度、商汤、华为等中国巨擘在被美国制裁下仍急速发展的关键。事实上,《彭博》和高盛曾指出,中国企业近年创纪录囤积半导体设备,助中国在制裁下继续研发AI和晶片,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通用晶片自给率将提升至40%。
记者:夏雪(华盛顿) 编辑/网编:毕子默
3.炮制「四二六社论」前中宣部长逝 学运领袖拍手称快惟正义未到
曾主导八九学运「四二六」社论的前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王忍之,日前在北京高龄病逝,前学运领袖王丹和吾尔开希均拍手称快,惟强调正义仍未得以伸张。六四历史文献学者指出,中共体制不变令作恶者逃脱问责。
有中共「左王」之称的前中宣部长王忍之于周二(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周四(6日)发布讣告,称根据本人遗愿,王忍之丧事从简,不举行送别仪式,遗体捐献给医疗科研教学事业。
「八九学运」前学生领袖王丹在X和脸书发表评论:虽说死者为大,但原中宣部长王忍之2月4日死了,我还是要拍手称快一下。「四二六」社论就是他主持撰写的。
「四二六」社论是指中共当局于1989年4月2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文章,将此前学生和市民对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悼念活动及和平请愿活动定性为「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学生、工人所制造的动乱」;该社论成为激化抗议冲突的导火线。
另一位「八九学运」前学生领袖吾尔开希向本台表示,他与王丹的看法一致,对参与镇压当年学运的刽子手的死亡拍手称快,但这些人未能付出代价也令人觉得不公平。
吾尔开希说:「中宣部长王忍之死了,他是四二六的召集人,当然也是一个历史上很关键的角色。四二六社论是一个八九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时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嘛。某种意义上来讲,八九年的学运搞到这样一个规模和这篇社论很有关系。他的死,我看到王丹的脸书贴文,我也同意王丹的看法,拍手称快。八九年死了那么多人,过了30多年,他还活了30多年,这个事就很不公平了。」
正在台湾做访问学者的六四文献专家吴仁华在接受本台访问时,直指当年的中宣部听命于镇压六四刽子手之一的李鹏,炮制了「四二六社论」,作为当时中宣部部长的王忍之负有责任。
吴仁华说:「四二六社论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给学生运动定位了『一场动乱』,然后官方基本的镇压措施就是从四二六社论来的。四二六社论并不是《人民日报》自己撰写的,是李鹏直接下令,交由中宣部来起草,因为王忍之是当年中宣部的部长,中宣部主导起草了四二六社论。」
吴仁华也表示,六四大屠杀三十多年过后,包括天安门母亲群体成员、遭当局报复的学运参与者中,有很多人凋零逝去。但是包括邓小平、李鹏、甚至王忍之这样的刽子手却颐养天年,在中共各种经济资源、医疗资源的保障下高龄逝去。而「转型正义」迟迟也未到来。
吴仁华说:「天安门民主运动被血腥镇压之后,年轻的大学说『我们打不过你们,但你们活不过我们』,希望随著时间的流逝,这些六四屠杀的责任者一定会受到惩处。可是六四的这些责任者,就包括三个最主要的责任人:邓小平、杨尚昆、李鹏,活得寿命都非常长,这个制度不改变的话,曾经的作恶者不可能得到惩罚,所有的正义它不可能到来。」
王忍之来自江苏无锡,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1987年1月至1992年11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因其固守传统意识形态,有「左王」之称。
王忍之政治发迹是受到另一位中共左王邓力群的提拔。在「八九学运」后的1990年,王忍之与邓力群一起发起「姓社姓资」讨论,他还于当年2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文章。
时值邓小平为挽救内外交困的中共当局,开始推动经济层面的改革开放之际,王忍之揣度中共政治风向错误,因此在中共十四大后被调离中宣部部长一职。从1992年11月起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记者:吴亦桐(德国)、潘加晴(华盛顿) 编辑:潘加晴 网编:毕子默
4.卢比奥称台湾为「民主国家」 学者:美国对台政策没因新政府而改变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周三(5日)与台湾邦交国之一的危地马拉总统阿雷巴洛(Bernardo Arévalo)见面后举行联合记者会,主动提及台湾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角色,并称台湾为「another democracy」,而台湾传媒则将其译为「民主国家」。有学者认为,卢比奥讲话反映出美台关系,并无受新政府上台而改变。
新上任国务卿的卢比奥,访问台湾邦交国之一的危地马拉,他与总统阿雷巴一同见记者,在开段以西班牙文发言时,主动提及台湾:「我们非常感谢你的支持,以及你与台湾这个『民主国家』(you already have with Taiwan, another democracy)已经建立的关系。在当今世界,面对巨大压力试图改变这种承认,并切断这些联系的情况下,你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台湾。」
他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达了美国支持危地马拉与台湾的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你(危地马拉)与台湾人民之间长久以来的友谊与关系。我们希望,并将尽一切努力,将这种关系从外交层面扩展到经济领域。」
虽然卢比奥的讲话中,并没有明确讲出country或者nation等字眼,但台湾不少传媒都将「another democracy」翻译为「民主国家」;这意味著罕有有美国高层官员,会以「民主国家」这字眼来形容台湾。
南华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孙国祥表示,美国和中华民国断交后,美国政府在外交上虽然采取「一个中国」政策,但在非正式场合或公开讲话中,常会以不同方式提及台湾的民主制度,是一种持续的政策讯号。
孙国祥说:「在当前敏感的美中台关系背境下,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往往较为委婉或间接的语言来表达,对台湾民主特质的肯定,使用像是another democracy这样的措词,既能够彰显台湾的政治体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挑起中国的敏感神经。」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认为,虽然以用模糊字眼来看,卢比奥对台湾的形容是「民主国家」,但不代表美国对台立场有改变:「依美国的外交政策跟美国的立场来讲,不可能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美国也没有承认,因为这是违反他的外交政策。美国的官方立场是并没有否认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只是美国的官方立场是不承认。」
他指,美国历任政府对台海政策维持三原则,包括反对任一方片面改变现状、反对中共以非和平方式胁迫台湾,以及不支持台湾独立,目前仍未看出有改变。
记者:锺广政(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5.列斯港人晤英警跟进「小粉红」滋扰 吁提防周六伦敦「反示威」
英国列斯一个港人组织去年举办活动时,被「小粉红」滋扰及投掷饮品,警方一度作出拘捕、后指「证据不足」而暂告结案。该组织周二(4日)获邀与列斯警方指挥官会面,与会者认为会面虽无即时实际作用,但感受到警方愿意了解在英香港族群需要。该组织周六(8日)将安排当地居民前往伦敦参与反中国大使馆重置示威,呼吁在英港人谨记「多你一个就多好多人」,并相信大家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反示威」或渗透。
去年11月底,港人组织「列斯手足连线」在当地举办一个声援「47人」活动期间,被几名中国籍男女滋扰及投掷饮品,西约克郡警方(West Yorkshire Police)一度拘捕其中一名男子。该组织在警方独立顾问团(Independent Advisory Group)穿针引线下,周二(4日)与列斯分区指挥官(Leeds District Commander)多斯(Steve Dodds)会面。
去年有份追截涉案「小粉红」及报警的「列斯手足连线」成员Vic亦有参与。他形容会面气氛良好,警方代表向与会港人介绍英国警队的架构,解答为何多数前线警员均无佩枪等问题;与会港人则向警方反映被疑似「小粉红」跟踪等经历。警方强调他们政治中立,责任是维护所有人的安全。
Vic说:「他一开头开宗明义就明言,不会评论究竟中国人对,还是香港人对;(警方)主要是想说,究竟如果我们觉得受到威胁的话,(应)采取甚么动作或者要做些甚么,可以有更大机会受到保护,或者没有那么危险。」
与会港人其后向警方解释香港人与中国人语言、文化以至价值观的差别,期望警方可以更主动了解两个族群相异之处。警方代表指内部有类似资讯,但承认绝大部分警员都不清楚中港两地华人的分别。
Vic坦言,席间警方只是呼吁他们再遇到同类滋扰时谨记报警求助,让警方介入,并部署未来公众集会的警力。Vic认为会面即时作用有限:「但至少我们知道他们是有心去跟我们谈,以及有心想知道多一点,究竟香港和大陆的那个关系是怎样。所以我觉得直接和即时的安全感应该是没有(增加);但反过来说,也看到他们是有心去了解我们更多。」
会面于周二(4日)在当地警方总部进行,与会港人向警方反映曾被「小粉红」滋扰及跟踪,警方提醒他们每次有同类事件都应该报警备案,有即时危险就要马上致电999求助。(Google Maps)
与其他英国的地区港人组织一样,「列斯手足连线」亦有为当地港人安排交通,周六到伦敦参与反对中国大使馆重置示威。Vic指「多你一个就多好多人」,提醒在英港人有些责任不能假手于人:「不要想『其他人去就得喇,我唔洗去』,因为大家都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到时人数真的很少,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说服力去告诉别人,我们是可以逼爆这个选址。到时她(英政府)真的批准了他们(中方)兴建超级大使馆的话,到时最终受害的都是大家。」
近日在英港人社群广传各式文宣,号召港人周六上街示威,并提醒示威者应注意的事项,犹如回到2019年社运高潮期。而据报大伦敦警方经风险评估,认为当日可能会有亲中人士在同一地点「反示威」,民间亦忧虑会有人混入示威者作非法行为。Vic提醒参加者要保持警觉,但不要执意「捉鬼」。
Vic说:「香港人其实经历过这么多游行示威后,我想这些事大家都见惯,到时大家都会懂得处理的。但个人安全方面, 就看大家会否准备好电话,有甚么事真的发生就马上拍下。这些不要做漏,起码保护自己或者保护你附近的人。」
至于去年的「小粉红」滋扰案,西约克郡警方多次向Vic表示证据不足而结案,指警方找来的第三方翻译员,认为疑犯致电中国领事馆求助时并无自证其罪,同时没有影片记录其作案经过。该组织现正行使「受害者检视权」(Victim’s Rights to Review)进行上诉,要求警方重启调查。
记者:梁铭康(英国) 编辑/网编:毕子默
6.加拿大港人救生艇OWP周五截止申请 不再延长
因反送中运动及《港区国安法》的出现,加拿大专门为港人设救生艇计划,让港人多一个途径移居当地。措施实施至今近4年,当中3年开放式工签(OWP)将于周五(7日)截止申请,不再延长。
加拿大传媒报道引述移民部指,为香港毕业生而设的开放式工作签证政策只是临时措施,之后有意前往加拿大的港人仍可申请其他工作签证。
过去不少港人透过申请OWP,较容易在加拿大找工作,以更快满足救生艇计划 Stream B所要求在加拿大工作1年,便可申请永久居留权的条件。
救生艇计划亦将于2026年8月结束,目前未有消息指当局会延期。截至去年12月31日,有超过4.9万人申请救生艇计划下的开放式工作签证,其中超过4万人成功获批。早前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救生艇计划审批申请需时13个月。
记者:淳音(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7.美加关税中方向世贸申诉 批评「保护主义」且带有歧视性
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价值低于800美元包裹的「小额豁免」,中国周三(5日)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提出申诉,批评华府有关措施是「保护主义」且带有歧视性。
《路透社》报道,世贸引述中方的声明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为阻止鸦片类药物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流入而对华加征关税,是在没有实质证据和错误指控下实施,实则为保护主义且带有歧视性,只针对中国货,有违世贸规定,中方保留采取更多反制措施的权利。
中美两国有60日时间进行磋商,之后中方可要求世贸争端解决小组仲裁,特朗普在其首个总统任期曾对中国的钢铝征收关税,于2020年被裁定违反规则;然而,中方今回将难以「照办煮碗」,因为美国认为负责最终仲裁的上诉机构越权,故否决任命新法官,上诉机构因法官人数不足,实际上已无法运作。
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霍士新闻网》访问时为关税措施辩护,强调关税的目的并非为增加联邦政府收入,特朗普旨在将制造业带回美国,集中协助在美国重建关键行业,尤其是医疗用品及造船业,预料措施将会提高企业收入,最终导致关税收入本身下降。
中国商务部网站周二(4日)曾发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加征关税措施答记者问」,发言人表示,美方对中方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性质恶劣,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发言人强调,中方愿与其他世贸成员一道,共同应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维护国际贸易有序、稳定发展。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8.《头条新闻》辱警被推翻 通讯局申终极上诉被拒兼付讼费
已停播的《香港电台》电视节目《头条新闻》,在2020年2月播出的一集,被通讯局裁定有污蔑和侮辱警方的内容遭警告,港台工会及记协先后提司法覆及上诉,最终港台工会去年上诉得直,所有警告撤销。通讯局不服,申请终极上诉许可,上诉庭周四(6日)拒绝批出,并下令局方支付18万元讼费。
案件涉及已停播的节目《头条新闻》,在2020年2月14日播出的一集,内容中《惊方讯息》及《无品芝麻官》环节被通讯局裁定失实、污蔑及辱警,并遭发出警告。港台工会及记协之后提出司法覆核,去年9月获上诉庭裁定得直,成功撤销所有警告。
通讯局在去年10月欲提出终极上诉,向上诉庭申请终审法院上诉许可,并提出当中涉及具广泛重要性的议题,包括《守则》中有关污蔑和侮辱「社会地位」,是否应涵盖一个更宽广的定义、既定职业或专业能否构成「社会定位」?以及在衡量节目能否持平时,是只聚焦在节目制作过程、抑或集中在其结果等等。
3名法官周四(6日)颁下判词指,通讯局陈词未有反对上诉庭指出,局方在处理投诉时应采纳「一般正确程序」,分辨节目内容为事实或个人意见,再要求港台提供资料以助调查才作分析,故不能裁定港台违反《守则》。基于上诉庭已一致认为局方没按正确程序处理投诉,局方上诉理据仅属学术讨论、亦与案件无关。
至于局方质疑香港电台邀请警方受访被拒,是否足够符合条文所要求的持平公正原则,以及提出有关「社会地位」的定义;上诉庭就认为,裁决是基于特定案情作事实裁断,不认为涉及具广泛和重要性的争议,因此拒绝向通讯局批出终审法院上诉许可,同时要求局方须支付18万元讼费。
根据程序,通讯局仍可再向终审法院申请上诉许可,但如被驳回拒批,即上诉庭当日的裁决,将成最终结果。
今次案件由上诉庭处理,负责处理法官为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诉庭副庭长关淑馨及上诉庭法官区庆祥;上诉许可申请方为通讯事务管理局,由资深大律师陈乐信代表。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9.习近平晤泰总理赞赏打击电骗 福建多地发公开信劝返乡亲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6日)在北京会见泰国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另称佩通坦),赞赏泰方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网路赌博及电信诈骗;而在福建省龙岩巿,多个乡镇近日向滞留境外涉嫌诈骗的重点人员发出公开信,呼吁悬崖勒马,「再穷不能没志气,再苦不能搞诈骗」,尽快回乡。
《澎湃新闻》报道,龙岩长汀县古城镇、汀州镇、漳平市菁城街道、拱桥镇等地先后发出了类似的公开信,其中,河田镇党委、镇政府称,如今中、柬、老、缅、泰、越等国加强合作,开展专项行动打击电讯网络诈骗及相关犯罪,全力协调解救被困人士,缉捕犯罪集团头目,捣毁电诈窝点,正是回到国内的大好时机。
公开信谓,境外不是天堂,不会带来「暴富」,河田才是家乡,捞金只是「黄粱一梦」,早日归家才是正途,吁滞留境外涉诈地区人员家属要马上联系在境外的家人,劝其停止电讯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尽快回国返乡团聚,争取从宽从轻或免于处罚。
「再穷不能没志气,再苦不能搞诈骗」,公开信警告非法滞留境外和参与电讯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不但祸及自己、殃及受害者,还将对家人、子女造成多方面严重的负面影响,促立即悬崖勒马。
拱桥镇反诈工作领导小组指出,根据上级部署及有关法律法规,对主动回国投案自首、配合劝返回国、主动交代问题,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果执迷不悟、拒绝劝返,将依法追逃、严厉打击,一律依法「顶格处理」。
中国演员王星今年初在泰国被诱至缅甸妙瓦底诈骗园区,事件对中国民众赴泰旅游造成负面影响,贝东丹访华前,泰国宣布将切断对缅甸边境五处的电力供应,以打击电讯诈骗和强迫劳动等犯罪活动。
《新华社》引述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双方要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中方赞赏泰方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网赌电诈,双方要继续加强执法安全和司法合作,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区国家交往合作秩序。
贝东丹是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于周四(5日)至周六(8日)对中国进行访问。她表示,泰方愿与中方和其他邻国加强执法合作,采取坚决有效措施,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境犯罪。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0.
11.【黎智英案】黎否认望「揽炒巴」加入国际游说 被控方及法官质疑证供前后不一
「黎智英案」周四(6日)续审,就黎早前供称从新闻报道得知「揽炒巴」刘祖廸在年轻勇武派中具影响力,故望对方说服勇武派建立领袖团队以约束抗争行动,控方今质疑多篇《苹果》报道没提及刘与勇武派有关,只讲述他参与国际游说。黎智英就解释,报道提及「我要揽炒」源起连登讨论区,指刘是连登上勇武派「精神领袖」,否认控方指是希望刘加入国际游说。而就控方质疑其证供前后不一,曾称望刘组成领袖团队,后改称是用影响力说服勇武派,黎强调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法官杜丽冰就多次追问黎其早前供词是否不准确,黎因此以「吹毛求疵」回应法官。
黎智英早前供称,知道「揽炒巴」刘祖廸在年轻勇武派中很有影响力,认为对方有能力组成勇武派的领袖团队,故有意透过陈梓华接触对方。法官杜丽冰一度质疑若刘身在英国,如何在香港建立勇武派领袖团队;黎当时解释自己无意让刘领导勇武派,只望他利用其影响力,说服勇武派内部建立领袖团队,以原则和底线约束行动。
控方今质疑黎当时提出两个不同版本,既指希望刘组成团队,又指无意让刘带领。黎不同意有别,强调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自己一直的想法是让刘发挥影响力,促使勇武派自行组成领袖团队,惟法官杜丽冰就多次指黎最初版本不准确,黎因此一度不满道:「如果吹毛求疵是你看待事物的态度,随便你。」
法官杜丽冰就强调,黎最初没提及利用「影响力」,黎称是其内心一直想法,法官就指不会知道黎想甚么,而在追问期间,黎就称:「我同意了,OK,OK,这不会改变事实,OK,OK,OK⋯⋯不要浪费时间了。谢谢。」最后同意自己最初表达不准确。
控方关注黎智英如何得知「揽炒巴」刘袓廸的事情,黎指从网上新闻报道、记者和泛民交谈间,得知刘在连登讨论区上是勇武派「精神领袖」,惟亦指自己不知道刘的背景及当时行动,但知悉刘有在「连登」上撰文,获勇武派年轻人认同,但不知相关文章详情,而「揽炒巴」一名足见他对勇武派的影响力。
控方之后展示《苹果日报》在2020年10月24日发表的中文专访〈游行被围捕险泄身份 揽炒巴死里逃生〉,黎确认在看过文章后,撰写同年10月24日的Twitter帖文,内容提及「我向@finnlau 致敬。年仅26岁,他有智慧知道何时应该扮演甚么角色。他以往的角色启发了同伴,今次他也会这么做,国际支持非常重要。」控方就指专访内容有关刘争取国际支持,配图说明包括「揽炒巴主力国际战线,低调进行游说,早前更与欧洲议会议员沟通及闭门会议」、「揽炒团队在多国报章刊登文宣,向全球揭露港府镇压异见者的状况」等,黎指自己没详细阅读配图,而控方就指专访没提及刘和勇武派有关连;黎同意,但指刘是勇武派「精神领袖」当时众所皆知。
控方续在庭上展示3篇文章,包括2019年8月19日的〈揽炒巴x G20团队众筹1400万 连登13国卖广告推爆警暴〉、2020年6月15日的〈中共威胁全民民主自由 揽炒巴加入国际联军反抗〉及2020年10月24日的〈游行被围捕险泄身份 揽炒巴死里逃生〉,均集中讲述刘争取国际支持,没提及他与勇武派有关;黎表示同意,但强调报道不一定要提及刘过去角色,又引报道中一句「『我要揽炒』,一个自连登讨论区冒起,间接影响反送中运动走势的名字⋯⋯」,指出连登讨论区是勇武派使用的平台,刘作为「精神领袖」影响反送中运动走势。他又一律不同意控方指,他透过陈梓华联络刘袓廸时,已知悉刘与勇武派无关,真正用意是希望刘加入国际游说工作。
控方之后展示黎与助手 Mark Simon的对话,Mark Simon 向黎转发他传予「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创办人裴伦德(Luke de Pulford)的讯息,提及「与奥尔顿勋爵一起来的男子,向《苹果》投稿,而他们发布了」;控方问黎是否曾见过裴伦德多次,黎回应只有一次,是对方跟英国上议院议员奥尔顿勋爵来港时,曾在酒店一起用膳,但已忘记日期,而很可能是对方在2019年11月来港参与监选团观察区选的时候,当时黎以为裴伦德是奥尔顿勋爵助理,但两人没作正式介绍。
控方展示黎与人权组织「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的对话就显示,罗杰斯向黎透露奥尔顿勋爵作为监察区议会选举小组一员将来港的日子,又指对方如到港,会想跟黎、陈日君主教及李柱铭等人见面。黎就回覆「OK」及表示会安排与他们晚餐。但最后只有黎一人跟奥尔顿勋爵及裴伦德晚饭,李柱铭、陈日君都没有出席。
控方另展示同月罗杰斯再向黎发讯,提及奥尔顿勋爵在内的一群国际议员将来港观察选举时,当中有人问及安全问题,并问黎有何看法。黎当时回覆「这里没有安全问题,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不用担心。」而罗杰斯之后向黎传送一份名为「监察 2019 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之独立选举观察小组」的文件。又指自己没阅读罗杰斯发送的文件,称自己不感兴趣。控方问黎有否陪同奥尔顿勋爵监察区选,黎回应没有。
控方及后引述黎在辩方主问下供称,与刘祖廸在台北见面时,可能有讨论区选,但不知道有监选团,质疑黎在主问称不知道裴伦德、奥尔顿勋爵为了监选团来港是不真确。黎一度要求翻看自己与罗杰斯的对话,及后解释当时只著眼于安全问题,忽略讯息其他部分,包括提到国际议员,并没有说谎,只是忘记了,并同意控方指他在主问下的答案不准确,但指在台北与刘祖廸见面时,没有没有提到监选团,但可能有讨论区选,惟强调没有深入讨论,只是轻轻带过。
控方又展示黎2020年1月8日向陈梓华传送的文章,为〈【网上论坛】Advice from a Friend (Luke de Pulford)〉,指裴伦德撰写了很好的公开信,而陈就回覆已看了,又指可帮助他说服其他固执领袖;该文章提及5项建议,针对当中提及,「香港有很多人指国际游说『毫无意义』,这不是毫无意义,只是困难」,黎今同意该点跟国际游说相关;另就另一点提及「凡事要往大局著想,尤其涉及暴力的事情」,控方问黎是否想陈梓华、刘祖廸关注?黎同意,惟指当中涉及「我们的政客因暴力事件而与你们保持距离」的说法,黎指此点与暴力会损害国际社会支持有关,因此著陈梓华传予刘祖廸,不要让暴力损害国际社会支持。控方续指,黎向陈梓华、刘祖廸传送此文章,是想两人参与国际游说;黎表示不同意,又认为陈明白暴力会损害国际支持,陈知道他传送文章目的。
另针对黎于2020年1月跟刘祖廸在台北会面,控方问黎会面时是否有问刘从哪里来?黎一度反问问题的意思,后指因为刘安排机票,知道对方从英国来台,也知刘在英国居住及工作。控方再问黎有否问刘是否涉及反修例运动;黎表示没问,但假设对方与反修例运动有关,指刘在勇武派及「连登」有影响力,假设对方是精神领袖,而刘没说以前做过什么。
就控方指黎没询问刘的背景因已获陈梓华告知,包括参与区选监选团;黎就否认,指不知刘与「G20众筹」有关,他只说过众筹很成功,又称没于会面时提起裴伦德的文章,同意控方指他与刘唯一见面目的,是与游说组织勇武派领袖团队有关,刘在会面期间也谈及区选、「中国内爆」。
至于控方问及黎,是否有向刘提到如何组成领袖团队的具体步骤,黎就指即使自己本人也不知道怎样做,而他假设刘更清楚,刘当时反应亦令他感到对方同意及希望能完成;而在见面后,他没再跟进组织领袖团队一事,亦没要求陈交代进展,重申自己当时只是建议,而他不需要向两人跟进,因对方均是负责任的成年人。
粤语组报道 编辑/网编:李家明
12.中国「战狼大使」卢沙野任欧洲事务特别代表 北京未如预期展「魅力攻势」
曾多次发表惹火言论的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据报已接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然而如今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中欧关系微妙之际,有外交界人士坦言对卢沙野的任命感到惊讶。
2019年美中关系陷入低潮,中国设立「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并由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出任。《南华早报》周四(6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欧盟当局近日接获通知,60岁的卢沙野将接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一职。
卢沙野曾多次发表具争议性言论,诸如指时任华为副董事长兼财务总监孟晚舟2018年在加拿大被捕是「因为白人优越感」;2022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卢沙野称「若中国统一台湾,再教育之下,台湾人会再度变成爱国者,再支持统一」;2023年4月,卢沙野又因为质疑前苏联加盟国,包括乌克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的主权国地位引起外交风波,法国外交部三度召见他,近80名欧洲议会议员发表公开信指卢沙野严重侮辱历史、违反国际法,法国应将其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在经历长达一年多的离职传闻后,卢沙野去年12月宣布在今年1月结束长达5年零4个月的驻法职务。
报道指出,近年因为贸易、地缘政治和人权争议,中欧关系不断恶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俄的密切关系令中欧关系更加紧张;外交界人士表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外界预期北京会对欧洲展开「魅力攻势」,然而卢沙野却获任命为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让人感到惊讶,「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讯号」。
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数度表示,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大门是敞开的。报道称,中欧双方稍后将有多次接触,包括欧盟对外事务部(EEAS)负责亚太区域的主任科旺斯特伦(Niclas Kvarnström)下周会出访中国,而欧盟对外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亦预计在本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3.事实查核|美新政府删改台湾关系介绍?国防部支持两岸统一?
一分钟完读: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中文社媒平台上流传不少关于美国与台湾关系的可疑讯息,有人称:美国国务院最近删除了官网上大部分关于台湾的内容,仅保留「一个中国」政策,并解读为「特朗普抛弃台湾的迹象」;也有网文称美国国防部表态新立场:全力支持中国统一台湾。
经查证发现,国务院网站介绍台湾的页面自拜登政府时期沿用至今,至少有一年没有改变。所谓「美国国防部支持中国统一台湾」,也是错误讯息。
深度分析: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上任后,两岸「疑美论」再起。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 AFCL)注意到,近日在微博(1,2,3)、X(1,2,3)、YouTube等平台上流传一则消息:「美国国务院网站删除了大部分关于台湾的内容,只保留『一个中国』政策」,附有国务院介绍台湾页面的截图为证,发布者称这是特朗普政府所为,并解读成「特朗普抛弃台湾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AFCL查询前总统拜登政府时期的国务院网站档案,发现在拜登政府任内,国务院官网上介绍美国和台湾关系的页面和近日网传截图高度相似。 AFCL另透过「网路时光机」(Wayback Machine)查询,2024年2月时,台湾页面和现在相同,但与2023年2月时台湾页面上的内容不同。从网路上的档案资料研判,删、修国务院网站上台湾页面的内容,是拜登政府任内发生的事。
也就是说,目前国务院网站上的台湾关系页面(Archive)是沿用自前任政府,且至少一年未变。截至本文发稿前,国务院并未更改介绍台湾的页面。
而网文宣称国务院官方网站仅保留《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陈述并不正确。根据美国国务院网站,其陈述是「acknowledging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aiwan is part of China.」(美国「认知到」中方的立场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至于部分社媒用户宣称美国国务院上介绍台湾的网页仅保留了「一个中国」政策,也是不正确的说法。该页面下方除了多个台湾美国人学校的介绍链接,在页面右上方明显的位置也有「美国与台湾关系」的链接,点入后可以看到2022年5月版本的文字内容,详细介绍了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并且说明美国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乃是基于《台湾关系法》、中美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
此外,中国微博大V「记录国外生活惆怅客」引用一段影片声称,美国国防部强硬表态新立场,全力支持中国统一台湾。这名在缅甸发文的部落客还附上了一段影片,明确说道「美国国防部在1月30日突然转变态度,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更声称,「美国此次的公开表态,也暗示了台湾对美国的价值已大幅下降。」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向国防部查询上述说法,至截稿,尚未得到回应。但查询1月20日特朗普上任以来的英文与中文报道,都没有符合上述说法的资料。
另外,新任国防部长海格塞斯(Pete Hegseth)上任以来的公开发言中也查不到相关言论。而他在上任前的国会提名听证会上回答议员提出的「如果中国威胁台湾,美国是否该出兵协防」时,他则是重申了美国《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公报」与「六项保证」,并未表态支持中国统一台湾。
细看美国官方在两岸上的长期立场,在《台湾关系法》第二条中,美国认为,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举动——包括使用经济抵制及禁运手段在内,都被视为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定的威胁,为美国所严重关切;在已解密的「六项保证」中,美国亦承诺不会对台施压,要求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谈判。
另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处的资料,有不具名官员曾在华盛顿的背景简报中指出,美国支持两岸对话,而美国期待两岸间的歧见能以和平、非胁迫,以及两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美国对解决两岸分歧的最终方式不持立场,也就是说,美国一直以来关切且支持的是和平解决分歧,并不是和平统一。
因此,公开资讯中并没有网友所称「美国国防部转变立场,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台湾」的说法。
14.【杜耀明评论】李家超管治班子必须大幅减薪的五大理由
香港记者协会主办「记协杯」足球赛,今年开赛在即,突因政府宣布场地需要维修两个月而被迫取消,不禁提醒大家,是时候大幅减掉特首及其领导班子的人工了。
不论场地取消的原因是政府确有需要维修场地,还是故意针对记协,都证明李家超班子是大大物超所值。单是今年头一个月,政府场地临时退租令活动取消已有两例,一是蓝奕邦演唱会,另一是「香港节庆管弦乐团」演出前收到取消租场通知,指音乐厅要维修。这些临时决定突如其来,反映政府管理不善,损人害己,既有碍文化艺术发展,也打击政府收入,有关损失,从领导班子的人工扣回,实属理所当然。
不少人更相信当局有意针对它视为眼中钉的人物和组织,才会出现那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例如一些亲民主派歌手几年来始终没法觅得演出场地,找到也遭临时退租。记协去年四月主办音乐会筹款,最后也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取消现场表演,改为网上举行。这些「眼中钉」的公民权利被剥夺,不论当局是否参与其中,起码代表当局没有尽应有义务,结果不单侵损表演者及主办者的公民权,更侵损有意参与这些活动的市民的权利。换言之,当局若没打算服务这大批市民,保障他们的人权,又凭甚么支取百分百现时的人工?
其实特区领导班子需要扣人工,还有起码以下四个原因。首先是施政表现不似预期。「由治及兴」既是特首的施政目标,从经济角度看,其人工是预计会达成此目标而得出(priced in) , 倘若如当局所自认,政府财政最快要到2028才能转亏为盈,而经济复苏不太可能早过财政收支回复平衡,「由治及兴」不会在李家超任内出现。因此,他馀下任期的人工必须扣除(priced out) 「由治及兴」的成绩而大幅削减,甚至可考虑收回前半任期他多收的人工。
李家超月薪接近四十七万元,比美国总统高七成,相信另一个前设是他可以捍卫国家安全。根据北京「国家安全」的广阔观念,包含经济安全,但眼下香港,政府财政赤字达到二千亿(不计借债填数),经济缺乏动力,国际金融中心日渐褪色,零售业衰退,不仅「由治及兴」好梦难成,更恐怕噩梦成真,令民怨积累,社会不稳,冲击管治威信而构成安全隐患。因此,立即拉低特首薪酬至合理水平,既符合优厚待遇的前设,也有助提高执政班子的国家安全意识。
再者,李家超班子无法驾驭大局,反映管治者薪水远高于管治水平。例如发展东北都会区,特区当局无法独力推动发展商积极投资,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因此只好有劳北京港澳办出面,会见商界代表,最后才有八十多间企业签署意向书,以示支持发展计划。北大人即使自愿帮忙,特区领导班子也该照镜自省,是否值得如此高薪厚禄。
又例如港人北上大湾区消费成风,香港零售业大受打击,特区当局至今束手无策。中港大融合的前提下,边境过关手续简化,深圳由工资、物料到地租都比香港廉宜,价格远低于香港,香港人到深圳消费是经济规律使然。香港当局既无意以行政手段,如开征离境税拉近两地消费水平,就必须接受成为大湾区一份子的宿命,在市场压力下降低生产成本,而特区领导班子若知宿命难违,就该以身作则,率先大幅减薪,以示融入大湾区的决心。
说到底,新香港今非昔比,特首职能已削弱不少,只是薪水仍未反映实况。北京一直强调对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权,又宣布《中英联合声明》失效,也等于说香港特首只须执行北京的意旨,不用如首任特首董建华那样费煞思量,一面对付立法会及社会的反对力量,一面用尽想像订出各项画饼充饥的雄图大计。相反,现时特区当局可以不假思索,对外紧随北京外交路线,照本宣科,不用在中美之间寻找自己生存之道,对内以《国安法》压缩言论及公民社会空间,政治上风平浪静,经济则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切依北京意旨行事。
港英年代,政务官待遇优厚,是由于他们角色重要,为政府出谋献计、执行政策以至检讨修正,都由他们主持。董建华第二任期实施政治问责制以来,特首及北京选定的特区管治班子取代政务官的决策角色,政务官变成高级幕僚,负责草拟及执行政策。到新香港年代,特区领导班子只处于中游位置,对上有北大人指明方针政策,对下有幕僚负责落实执行,其实权和功能都在下降,因此调低薪水也合情合理。
对于李家超及领导班子减薪,坊间还提出不少其他理由,这里不覆述了,因为单是上述五点,足够说明一点:即使没有财政危机,也有充分理由大幅裁减他们的薪水,更何况如今入不敷支,财赤挥之不去呢?
-杜耀明(资深传媒工作者)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
http://www.rfa.org/cantonese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Twitter 推特: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