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 3-4-2025 CNEWS

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CNews

unread,
Mar 4, 2025, 6:17:18 PMMar 4
to cn...@rfanews.org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rfa.org******
******************************************************************

===========================================================================

2025年3月4日

1.李嘉诚出售中、港以外全球港口业务 分析:长和仍拥有大量国际投资

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香港长和集团,在香港时间周二(4日)深夜公布,除了中国和香港,出售全球港口业务,包括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买家是美资公司贝莱德(BlackRock) 。 有分析指,李嘉诚今次决定很明显是要避开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但问题是,他旗下仍有大量投资涉及全球能源及电讯等敏感业务的投资。

长和的公告指,与贝莱德(BlackRock)、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及Terminal Investment Limited(统称「BlackRock-TiL 财团」)原则性达成交易初步基本条款协议,长和集团计划出售Hutchison Port Holdings S.a r.l.(HPHS)及Hutchison Port Group Holdings Limited(HPGHL)全部股份。长和料交易所得款项超过190亿美元(约1476.9亿港元)。

长和集团指出,出售资产包括23个国家43个港口拥有、营运及发展共199个泊位之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之权益。公布特别提到,今次交易出售资产不包括在香港、深圳和南中国营运之港口,或任何在中国内地的港口。

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陆法兰在消息公布后发表声明,指这项交易「纯粹商业决定,与近期有关巴拿马运河的新闻无关。」交易在「迅速、低调而又具竞争性的过程下进行。此项原则性协议的交易估值极具吸引力,而且非常符合股东的最佳利益。

香港有线电视财经台前台长颜宝刚认为,李嘉诚这次的决定,很明显是为了规避国际地缘政治的风险。

他说: 「在诚哥眼中,或者是李泽钜眼中,都是避免涉及这些地缘政治冲突,减少自己对未来其他国际业务的部署,因为长和本身现在中、港业务相对已经偏低一点,反而很很大业务,包括电讯,包括公用事业,包括长建,长建去年在英国已做了第二上市,所以在这样部署下,不如尽量减少地缘政治的不明朗。」

颜宝刚同时担心,李嘉诚在国际还有不少能源和交通投资,这亦有可能受地缘政治影响。

近年积极拓展其在能源与交通领域的国际投资,成为多国基建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业务范围涵盖石油、能源、电力、基建材料、水务以及交通运输,并在全球多个市场进行战略性收购,引发市场关注。

其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欧洲公司连同他个人共持有加拿大西诺沃斯能源公司(Cenovus Energy Inc)超过四分一股份。该公司为北美大型能源企业,主要业务涵盖石油勘探、开采、精炼及销售,业务范围遍及加拿大、美国以及亚太地区。

在英国,长江基建与香港电灯(港灯)及李嘉诚基金会共同收购英国东南部的电网资产,服务范围包括伦敦、牛津和剑桥等地,供电用户高达780万户。此项投资不仅为长江基建带来稳定收益,亦确保该集团在英国能源市场的长远影响力。

长江基建亦积极参与澳洲能源市场,与港灯联手收购南澳大利亚州的Electricity Trust of South Australia(ETSA)配电业务,以及维多利亚州的Powercor Australia Limited和Citipower,成为澳洲最大的配电商之一。

在电讯方面,长和旗下的「3」品牌在英国、意大利、丹麦、爱尔兰、奥地利和瑞典等国家提供流动电话服务。而「3」去年与Vodafone英国合并,创建了英国最大的移动营运商,但该合并案一度被应该当局依据《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展开国安审查。

记者:余港生(华盛顿)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2.【关税战】中国对美加关税、15美企列实体清单、告上WTO、启首宗反规避调查

中国周二(4日)宣布对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5%或10%关税;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另外会对美国光纤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

美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根据中国关税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下周一(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加征15%关税,另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

同时,中国商务部表示,根据中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措施包括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展开的相关出口活动亦应立即停止。

两用物项是指军民两用,尤其是可用于设计、开发、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运载工具的物品、技术和服务,包括相关的技术资料等数据。

商务部同日表示,应国内产业申请,针对美国光纤产品,依法启动中国首宗反规避调查。商务部发言人指,据国内光纤企业提交的证据显示,美国出口商可能规避了中国对相关光纤产品的反倾销措施。

中国是在美国再次对中国进口商品增加关税前推出有关报复措施。

美国在当地时间周二起,加征中国进口商品10%关税,连同此前加征的10%,总共加了20%关税;野村证券分析,连同今次的20%关税,美国对中国销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将升至约33%。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周二在记者会上表示,美方执意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再次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方多次阐明了反对立场,采取的反制措施完全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必要」之举。

他说,芬太尼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中方出于人道主义和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采取有力的措施帮助美国应对,美方非但不领情,反而对中国抹黑推责,「通过加征关税施压讹诈,这是恩将仇报」,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将严重冲击双方在禁毒领域的对话合作。

中国财政部网站发布的公告称,美国政府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加剧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

新华社则引述商务部发言人称,中方已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的措施,并批评美方单边征税措施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中方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粤语组报道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3.中、加同时反制美国关税战 分析:或会组成「去美国化」供应链

「美国贸易战2.0」愈演愈烈。中国和加拿大周二(4日)起被美国加征关税,两国随即对美国作出反制,其中主要针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10至25%不等,均表明「绝不容被欺负」。有美国政治风险专家分析指出,两国的措施明显借制裁农产品基地州份来打击共和党,而面对中加同时加速建立「去美国化」供应链,相信美国会寻找替代市场来应战。

美国周二起对中国(包括香港)加征的关税增加至20%,中国随即宣布反击,并透露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就美国损害多边贸易体制作出起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同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指,美国以芬太尼为借口讹诈是「恩将仇报」,中方有必要反制:「美方如果别有所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或别的什么战,中方将奉陪到底。我们奉劝美方收起霸凌嘴脸,趁早回到对话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

中国宣布,下周一(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加征15%关税,并对高 粱、大豆 、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另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及会对美国光纤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这是继2018年「美国贸易战1.0」后,中国再次以美国农产品作为反击的目标。

而同时被美国加征25%关税的加拿大亦「以牙还牙」,宣布周二起分2个阶段对美国农产品、其他日常用品和奢侈品等,加征25%关税,共涉及逾千亿美元。

为何中、加两国均针对美国的农产品作反撃呢?翻查资料,美国两次贸易战涉及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当选的两届政府,当时六大农产品基地州份(见下表),逾半数为「红州」,即共和党「票仓」,贡献全国至少约20%农产值。

美国政治风险管理顾问方恩格(Ross Feingold)向本台分析指,情况反映中、加重点针对美国农产品背后主因之一,是为打击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但指中、加此举未必有合谋。

方恩格说:「中方知道,如果他们要伤害美国、伤害川普(特朗普)总统等人,那就对农产品出口加强关税,因为大部分以农产品为主、以出口为主的美国州份都是所谓的『红州』,就是共和党选民比较多。她们(中国、加拿大)才是同一逻辑,对农产品加关税。」

不过,中国的反击措施能否达到预设效果仍难以估计。上月,美国农业部发表2025 财政年度美国农业出口报告,预计墨西哥将替代中国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达到创纪录的302亿美元;相比之下,对中国出口的美国农产品则料减少13亿美元,降至220亿美元。此消彼长下,美国农业出口在2025财年达到1705亿美元,比2024年跌约2%。

除了美墨加强合作,方恩格参考「美国贸易战1.0」经验,相信美国国会不久后会再次通过补贴农产品业者的方案,去应对反制。至于中、加两国加速建立「去美国化」供应链,相信作为回应,美国会寻找替代市场来维持出口额,而巴西将是农产品重要替代国。

反观中国,特朗普对上一个任期开打贸易战,中国施计摆脱各方面对美国依赖。农产品方面,据中国和美国农业部资料,自2018年美中贸易战开打以来,中国随即扩大农业供应来源多元化,包括巴西、俄罗斯、俄罗斯市场。作为中国最大农产品来源国的巴西,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由2018年的356亿美元,至2024年倍增至766亿美元。另中国提高国产能力等,包括投资基因改造、智慧农业等,中国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逾7亿吨,主因是玉米收成创纪录。

记者:夏雪(华盛顿)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4.夏宝龙指香港财赤「温和」 分析:不能与有货币政策自主国家对比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继上月南下后,在全国政协会议揭幕前一晚,周一(3日)与港澳委员在北京会面。夏宝龙形容香港财赤,与世界其他先进经济体相比仍算是「温和」,又指政协要「落场踢波」。财经评论员利世民认为,香港严格而言使用美元,但却没能力印美金,所以不能以香港情况与其他有货币政策自主国家对比。

全国政协会议周二(4日)在北京揭幕,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周一(3日)晚与来自港澳的政协委员会面,历时约70分钟。政协何汉权在会后表示,夏宝龙寄语全国政协委员做好其角色:「除了做一个监察者之外,其实更像一场球赛,是要落场踢波,做一个好积极的运动员。他亦提到我们有时要在局外观察,但更加重要是自己要做局中人。」

财政司司长刚发表的预算案,备受全城批评,指责没有解决财赤问题,但何汉权引述夏宝龙指不用担心:「其实如果与全世界其他先进经济体比较,香港特区政府的财赤其实都是温和,他觉得应该大家都要对香港经济、对香港各方面发展,我们要充满信心。」夏宝龙亦主动谈及今年底的立法会换届选举,要求不只是爱国爱港,更要由有能力的人担任议员。

港澳办周一(3日)深夜发稿指,夏宝龙希望港澳政协委员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财经评论员利世民不认为,香港财赤与其他地方比属于「温和」:「财赤严不严重,不是他说的。第一,政府真的付钱的时候,钱从哪里来。第二,你说发债,市场反应好简单,发债时要给多少息,这也是不能骗人。香港其实严格来说是用美元,而特区政府是无能力印美元,美国银行可借美元出去。你如果将香港与美国,甚至乎与其他有货币政策自主国家对比,这是将橙与鸡髀对比,根本两回事 。」

他又认为不是夏宝龙单方面称经济无事便可,要视乎市场反应,亦要看中资银行是否鼎力支持政府债券:「它要买政府港元债,首先要沽人民币买美金换港元,另一边厢,要托着人民币汇率,你不可以让人民币汇率跌。其实要托着香港的财政状况,中央政府要做的话,首先要问钱从何来。」

他续指,假如港元有日失守,不是因为被制裁,而是因为港府无法做到量入为出、平衡预算的原则,又指若不解决财赤问题,香港迟早要放弃联系汇率。

记者:任子游(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5.BN(O)港人赴日内瓦陈情获接纳 联合国报告向英政府建议助港人融入

4名在英港人上月到日内瓦出席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的会议,并在有关英国状况的会议上就BN(O)港人面对的困难陈情,最终获委员会接纳,并在其观察报告中针对BN(O)港人处境向英国政府提出4项建议。与会港人认为,这份报告为在英港人向英国政府争取应有权利提供「弹药」,未来将继续朝「平权」方向推进。

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上周五(2月28日)就英国相关人权状况发表观察报告,并针对以英国国民(海外)签证移英的港人所面对的困难,向英国政府提出4大建议,包括要求英国政府撤销与BN(O)港人就业相关的签证限制、保证以BN(O)移居英国的香港大学生学费与本地生(Home Fee)看齐、帮助在英港人将香港强积金转移到英国退休金系统,以及为在英港人融入社会提供针对性支援。

委员会在2月召开会议,审议世界各国相关人权状况并提出建议,并于同月13及14日讨论英国情况。居英前香港区议员张嘉莉、郭子健、巫堃泰,及正于英国读大学的Melody亲身前往瑞士日内瓦向委员会陈情,并出席一场闭门会议。

Melody现时在威尔斯一所大学就读新闻及传播学系,正在当地发起联署及倡议,争取BN(O)大学生可享本地生学费,并负责撰写今次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她指学费问题影响不少在英香港家庭,构成经济、心理及精神压力,部分学生更要舍弃社交活动,做兼职应付生活。她表示,委员会最终采纳其意见,使她感动。

她说:「其实我真的放了很多心机,还有做了很多准备的功夫。本身其实我也有一点『打输数』,就是觉得会不会其实去到最后委员会会觉得,这是不值一提的议题,而不予理会。在会议时听到『BN(O)签证』被提到那一刻是有些感动的,但是我觉得感动归感动,不可以(就这样)满足。」

而前湾仔区议员张嘉莉接受本台访问时,就指虽然委员会报告,未有提到她们在会上提出的在英中文教育问题,或针对BN(O)港人不能投身体育专业的签证限制等议题作出回应,但她形容整体成果「不错」,又透露他们日内瓦之旅面对的挑战。

张嘉莉说:「我们香港人去到联合国做那个陈情都是争分夺秒,因为其实有很多,这次有很多英国的团体、来自英国的非牟利组织,可能争取妇女权利,(亦有)为其他少数族裔争取发声的团体。我们就尝试在不同的时间,尽量可以有少许交流的机会,又不要令到委员很讨厌我们。」

她与Melody均认为,这份报告为在英港人未来的倡议提供了「弹药」。张嘉莉认为,应继续争取港人在英权利,并逐步迈向「BN(O)平权」的最终目标:「现在在一个工党政府的掌权状况、又好像要向中共献媚的状况下,其实我想,这些争取的过程中是不乐观的,但是正正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就要向联合国这些在英国以外的组织,去讲英国的状况,希望间接地点醒英国政府。」

苏格兰港人组织「The Hong Kong Scots」则形容,今次联合国点出BN(O)港人面对的困难,是推动相关议题的「重大突破」,未来将继续向联合国就港人寻求庇护者、体育就业权利等问题,争取英国政府修订有关政策。

记者:梁铭康(英国)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6.陆委会指将「审慎推动」长期居留计划 移民公司:对退休人士有吸引力

台湾传媒日前引述消息指,陆委会考虑新增「长期居留」计划,让港人可长期留在台湾,但不能取得身分证及没有投票权。消息曝光后引起不少讨论,有港人和移民公司表示,计划对退休港人具吸引力,尤其持有BNO护照人士并不在乎有没有台湾身分证。而陆委会主委邱垂正周二(4日)回应时,承认正就相关法规进行研究,将「审慎推动」。

本台周一(4日)报道台湾研究增加「长期居留」计划后,虽然当局未有仔细的计划详情,但已引起不少网民留言讨论,认为可先取得英国护照,然后去台湾申请长期居留;亦有网民点出这计划有如日本的「永住权」。

本身持有BNO护照的张先生于今年年底退休,本来打算移民英国,看到台湾可能推出长期居留选项后,既心动又担心,因为台湾的移民政策说变就变:「比住英国还平(便宜),消费低,返香港又简单,而且朋友又可以识得多些又可以去玩,当然是过来(台湾)啦。但是我怎知道他不会『五时花六时变』?是不是?」

宝岛移民公司负责人张湘玲表示,长期居留身分对港澳人士有一定吸引力:「很坦白说他们是想去台湾退休的,我手头上有八成的客户是去退休的。你说退休他是不是很在乎身分证,我不觉得,他们最关心是医疗、住屋、物价,他们是在乎这些东西。他们并不是说好恨拿台湾的身分,接着希望有台湾的身分再传给直系亲属,没有。」

她指出,2019年期间不少申请移民台湾客户,因当地突然收紧移民政策而选择英国或者加拿大救生艇计划,近几个月陆续回头询问移居台湾手续,其中又以英国占多数。

张湘玲说:「他现在觉得英国其实都不是长久想住下去的地方,他正舖排着入了英国籍之后,以外国人的身分想移民台湾。外国人身分移民台湾本身都拿不到台湾的身分证,除非肯申请归化放弃原有的国籍,即英国籍。他们那么辛苦去拿英国籍是不会放弃的。所以港澳人士未来没有身分证,或者叫做『永居』永远都不会下一步给他身分证,我觉得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

陆委会主委邱垂正回应传媒提问,承认当局正研究相关计划,但没有披露更多细节:「这也是研议多年,有关港澳人士在台湾居留定居许可办法的修正,因为涉及层面很广,我们也会在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整体台、港、澳健康交流的原则下,研议各方面的法规来审慎推动。」

他表示,港澳形势变化快速,一直有人提出不同建议,陆委会都会尊重,也会持续就现行法律研议、征询各界意见。

记者:钟广政(台北) 编辑:李荣添(台北) 网编:池焕衡


7.加国「救生艇」计划去年个案需2.37年处理 在加港人:得个「等」字

加拿大政府于2021年2月推出「救生艇」计划,让合资格的香港毕业生申请3年开放式工作签证(Open Work Permit),之后可经计划申请永久居留权(Permanent Resident)。计划于2023年延长申请期限,至上月7日截止。根据加拿大移民处网站显示,有关计划已「不接受新申请」(close to new applicants)。另根据移民处提供的资料,当局去年共收到约1.5万宗永居申请,截至去年底共处理了4千多宗,单是去年剩下的个案或需逾2年才可完成处理,有在加等待永居审批的港人表示感到焦虑。

根据加拿大移民处的数字,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移民处共收到46,466宗开放式工作签证申请,并批准了38,270宗,其中34,725人以该签证入境加拿大。加拿大政府近期宣布,未来两年将大幅削减接纳永久居民的数目,并收紧临时工作签证的规定,这导致大量未处理的申请积压,并使「救生艇」计划的审批速度放缓。加拿大国会议员估计,永久居留权审批需时约4年,超过了开放式工作签证3年的有效期。

记者向加拿大移民处查询「救生艇」计划永久居留权审批数字,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料,当局去年共收到14,826宗申请,截至去年底共处理了4,403宗,占所有个案不足30%。单计2024年剩下超过1万宗未处理的申请个案,按当年处理速度计算,移民处需时2.37年处理,但尚未计算2025年或往后的新申请数字。

移民处每个月批出的数字都有很大差别,以2024年批出4,403宗个案计算,移民处平均每个月批出366宗,但中间某些月份的已处理个案只有两位数,例如2月、3月和10月,只分别批出47宗、87宗和39宗个案,占2024整体积压个案不足5%。另外2024年5月至9月审批速度比较快,均超过全年平均数,每月约批出500至700多宗申请。

网上有帖文指出 ,2023年9月是「救生艇」计划的「分水岭」,「救生艇」计划永久居留权的审批速度变慢,候批时间遥遥无期。在加港人阿澄笑言,自己肯定在「分水岭」后面。阿澄于2023年10月3日申请永久居留权,她在2024年9月6日收到「预批准证明书」(Approval in Principle),但之后就无更新,永久居留权仍未正式获批。相反,阿澄的朋友于2023年9月24日申请,已获批永久居留权(Permanent Resident),并收到俗称「枫叶卡」的加拿大永久居民卡。

被问到有何计划或部署时,阿澄说只能够「等」:「我没有,我只可以不停打电话问他,我去到哪里这样,没有甚么计划可以做,得个『等』字。他没有一个时间表,让我觉得很徬徨,就是你明白吗?出国⋯⋯就是譬如可能我要放假,我又不可以乱出国,就是出加拿大,搞到我的计划,例如想跟我家人见一下面,那因为他好像真的突然之间,说到就到了,那你又不可以有很早期的计划。」

另一名申请人阿诗前年以开放式工作签证(Open Work Permit)入境加拿大,她计划工作满1年后,以「救生艇」计划Stream B申请永久居留权。今个月她刚好工作满1年,但移民部审批速度缓慢,且政策不断变动,使她对原本计划产生疑虑。

阿诗说:「究竟现在才入纸的话,要等多久,有人会说可能等4年左右,所以都会在想这样等,究竟我这里的OWP又会逾期,又要再延期,究竟会批还是不批,又会觉得很影响到你在这里如果想留的话,究竟入境的状况,究竟有甚么保障,或者用甚么方法可以稳定一点,可以留在这里。」

阿诗认为,现时「救生艇」计划审批过程过于被动,而且难以估计需时多久,令她挣扎是否该改以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 EE)申请居留权。

记者向加拿大移民处查询「救生艇」计划永久居留权审批时间,移民处回应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透过「救生艇」计划提交的永久居民申请处理时间为13个月,以上时间包括Stream A和Stream B,有关时间共处理80%的完整申请。

至于「救生艇」计划会否延期或重开,移民处就回应指「加拿大支持香港人的人权和自由,将继续关注香港局势,并维护加拿大的人道主义,同时确保加拿大新移民在当地的新生活中,取得所需的资源」。目前「救生艇」计划永久居留权途径,将继续开放至2026年8月31日。

记者:梁书然、胡彗蓝(加拿大)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8.人大发言人批美单边加征关税 绝不接受施压威胁

中国全国政协会议周二(4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等领导人出席,听取和审议政协常委会报告和会议议程。全国人大会议将在周三(5日)揭幕 ,总理李强将在会上宣读政府工作报告,并发布今年的经济目标。适逢美国对中国加征新关税生效,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备受关注。人大新闻发言人回应美对华加征关税时表示,中方希望通过平等磋商解决问题,但绝不接受施压和威胁。

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娄勤俭在周二首场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再次单边加征10%关税的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磋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指,作为两个国情不同的大国,中美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方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等互惠的基础上,与美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自关切,但绝不接受施压和威胁,将坚决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他亦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建交46年来,中美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双向投资存量约2500亿美元。

娄勤俭指,当前受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性上升、国内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强调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

谈到人工智能发展时,他指科技初创公司DeepSeek代表着一批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DeepSeek坚持开放开源的技术路线,开源共享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普遍应用,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风险防范。

在提到民营经济时,娄勤俭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指会认真做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推动法律尽快出台。他指该法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对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两个毫不动摇」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换言之,虽然娄勤俭提到「各种所有制经济」,但公有制为主基调的路线不变。

另外,被问到粤港澳发展时,娄勤俭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中央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粤港澳居民「心联通」不断提升。他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大湾区建设把「一国」之本、「两制」之利、三地优势结合好。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周三开幕,会期7天,会议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将举办外交、经济、民生等主题的3场记者会。

记者:潘加晴(华盛顿)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9.美国务院新指引:区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 突出中共主导地位

根据《美国之音》获得的内部文件显示,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区分,并仅将「中国政府」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而非将全体中国民众纳入其中。美国国务院最新的指引强调,在讨论中国问题时,应避免笼统地使用「中国的」或「中国人」(Chinese)作为形容词,而应更具体地突显「中共」(CCP)在政策制定中的主导地位。

《美国之音》报道,在该份最新发出的外交用语指导文件中,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指示美国大使馆及其职员,以更具体的方式描述中美关系,以避免对中国人民、文化或语言产生负面暗示。

例如,在讨论中国政府的恶意行为时,应避免使用「Chinese」一词,以免误导外界将责任归咎于中国人民。该内部文件还建议,在公开演讲或新闻稿中,应使用「中共」来替代「中国政府」,以强调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最终决策权。

另外,该文件指出,在提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时,应使用「中共总书记」(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而非「国家主席」(President),以突显中共在中国政权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卢比奥在内部文件中,重申了美国国务院对中国政策的基本立场,强调美方将依据「对等和公平」(reciprocity and fairness)原则,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他又指示,美国国务院应避免延续使用拜登政府时期的措辞,来描述美中关系,例如「投资-协调-竞争」(invest-align-compete)和「负责任地管理」(responsibly managing the relationship)。

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区分的做法,在特朗普第一任总统任期时已经开始实行,而卢比奥的最新指引与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时期的政策保持一致立场。

《美国之音》引述华府智库学者指,美国国务院网站政策表述的调整并不罕见,这类变动在新政府上场后是常见的做法。

上月,美国国务院网站更新内容,除了删除「不支持台湾独立」等措辞,并对中国政府的称呼做出调整,将「PRC」(中华人民共和国)改为「China」(中国),并删除了「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表述。

网站又更新了经济关系的描述,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具限制性的投资环境之一」,并指责中国进行不公平贸易行为,如强迫劳动和大规模国家补贴。同时,网站新增了有关中国网络攻击的内容,指控中国对美国政府机构和基础设施发动攻击,窃取尖端技术以支持军事发展。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早前回应媒体查询时表示,国务院定期更新网站,以反映现任政府对中国及美中关系的政策和优先事项。中国外交部则指责美方歪曲事实、诋毁中国外交政策,并炒作所谓的中美战略竞争,对此表达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

记者:江颖(华盛顿)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10.台积电千亿美元扩投资设研发中心 特朗普:「台湾有事」会有很大影响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3日)在白宫宣布,全球最大晶片制造商台积电将对美国再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建造最先进的晶片生产设施,强调这让美国在晶片产业享有优势,「如果台湾有事,将有很大影响」。

特朗普与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在白宫一同会见传媒,并谓美国希望最先进的人工智能(AI)晶片在美国本土制造,台积电新增对美1000亿美元的投资将用于在亚利桑那州兴建5座先进设施,可望带来数以千计工作机会,也将使得台积电在美国总投资金额达到1650亿美元。

台积电此举将可避免晶片输美被课征大幅关税,在此之前,台积电于去年4月已同意将投资额增至650亿美元,以及在2030年之前在亚利桑那州建第3座晶圆厂。

特朗普说,半导体是21世纪的经济支柱,没有半导体就无法促进AI、汽车及先进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能够在这里(美国)打造所需要的晶片和半导体」。

魏哲家表示,亚利桑那州的首座晶圆厂已顺利运作,这次新增1000亿美元投资,将用来再兴建3座新的晶圆厂、2座先进封装设施,以及一个主要研发中心。他说,台积电将在美国生产许多AI晶片,以协助AI及智能手机发展,他感谢特朗普的支持。

至于台积电扩大投资,会否有助把中国一但入侵台湾对美国晶片产生的冲击降到最低,特朗普表示,不能说降到最低,但如果中国入侵台湾,显然这将会是一场灾难,台积电增加投资将使美国在这个重要产业占有一席之地,「若台湾发生甚么事的话,将会有很大影响」。

台湾驻美代表处表示,近年台湾对美投资已占台湾总体对外投资超过40%,政府乐见台积电等台湾企业持续扩大对美投资,进一步深化双方供应链合作,使台美实质经贸关系更为密切。

台湾行政院长卓荣泰周二(4日)回应称,台湾产业的海外发展都持续跟政府有密切接触,也都清楚彼此的思维与发展策略,凡是有助于产业界的全球布局、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政府都乐观正面看待且必要时予以协助,而根留台湾、继续壮大台湾,这是国家、政府与产业界的共同立场,绝不动摇。

对于外界关注台积电供应链会否往美国迁移,台湾经济部长郭智辉周二受访时表示,长期来看,以目前投资金额需要供应链的数量,还不至于吸引供应链整个过去;他强调,台湾变成全球瞩目焦点,外界也会看到台积电的成就及布局,全球也倚赖台湾生产的晶片,台积电在美国、日本生产主要是为了当地的客户,但在台湾生产的除了美、日外,还有很多客户要满足需求。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1.中国人大代表称规划邀台湾青年 「了解甚么是中国式民主」

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登场,身兼人大代表的辽宁省台联会长周琪表示,正规划组织一些活动邀请台湾青年参加,「让他们了解甚么是中国式民主」。

中国国台办旗下《中国台湾网》报道,中国式现代化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带来了巨大机遇,而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关注两会,关注「大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

周琪表示,现正规划组织一些活动,邀请台湾青年参加,让他们了解甚么是「中国式民主」,又谓希望台湾青年多参与两岸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交流,以青年为纽带促进两岸进一步融合发展。

在今届中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台湾省人大代表」有13人,但只有一人是在台湾出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网站显示,周琪是台湾台南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全国台联理事会副会长、辽宁省台联会长。

「作为台湾团代表,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关注台胞的所思所想,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履职尽责」,周琪向《中新网》表示,学生时代参与全国台联首届冬令营,「也是从那之后我才对自己的台胞身份有了更多认识和关注」。

国台办副主任吴玺上月也曾对前赴四川参与研习营的台湾大学生喊话踊跃参与两岸交流、了解中国,「为推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事后,台湾海基会召开背景说明会,中央社报道,海基会秘书长罗文嘉批评,基于政治立场不同,主办方多会尊重来访客人,不会将自身立场强加于对方,这是一种默契、体谅,也是两岸往来较为健康的方法,打着交流旗帜却在执行政治统战目的,有违最初交流原意。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2.疑教唆殴打Call车司机 「逃兵」王大陆涉杀人未遂再被捕

台湾艺人王大陆上月因涉嫌伪造病历逃避兵役遭到新北巿地检署侦办,后续却查出王大陆疑不满Call车司机的态度及车辆质素,竟找友人殴司机及派车员,周二(4日)依涉嫌杀人未遂罪再度被捕。

新北地检署上周侦办妨害兵役案,拘捕包括王大陆在内的13名涉案人士,王大陆涉干犯妨害兵役治罪条例、刑法伪造文书罪等,最终获准以15万元(新台币,下同)交保。

然而,检察官在王大陆的手机中发现,他去年搭机返台透过Call车平台叫车到机场,怀疑不满司机态度不好及车辆质素,找友人殴打司机及派车员,致两人重伤。

《联合新闻网》报道,由于两名伤者不认识凶徒,调查一度胶着,直到侦办王大陆逃兵案的检察官,在被查扣的手机发现王大陆曾向朋友炫耀袭击事件,并且有施袭者打人后所拍摄的伤者画面。

警方周二上午到台北市等4个地点搜索,拘捕王大陆及施袭男子,问话后移送新北检复讯,全案以涉嫌杀人未遂展开调查。

凭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徐太宇」一角走红的王大陆因涉嫌向中介支付逾百万元伪造病历,假装心脏出问题以逃避服兵役,上月18日在台北巿的住所被带走调查。

按台湾兵役法令规定,凡是年龄届19岁之年1月1日起到36岁之年12月31日止的男性,都要依法接受征兵;33岁的王大陆原订下周四(13日)要入伍,台湾替代役训练中心表示,正在了解案件,检方如果有调查需求,可申请王大陆延迟入伍。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池焕衡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