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
cn...@rfa.org******
******************************************************************
===========================================================================
2025年2月5日
1.美国邮政一度停收中港包裹剑指中国廉价电商 业内人士估计港中型物流公司会倒闭
美中关税战正式开火,香港正式被视为「中国香港」,一同受影响,不单被加征10%关税,美国邮政于当地时间周二晚(4日)宣布,即时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及香港的包裹。但随后发公告表明周三(5日)起会恢复接受来自大陆及香港的包裹,同时强调会与海关和边防部门合作,有效执行有关中国的新关税措施。记者到香港的邮局视察,有市民「摸门钉」未能将货物寄到美国而措手不及;分析指,特朗普这一招,明显是针对Temu及SHEIN等中国廉价货品电商,利用小额包裹免税将大量货品出售至美国。业内人士估计,连番措施下,香港中型物流公司最受影响或倒闭。
记者周三下午到观塘邮政局视察,有市民想寄化妆品到美国但「摸门钉」。陈小姐(化名)说:「寄不出。看看私人公司能否寄出。未到愤怒失望,但措手不及。」
从事审计的陈先生亦对新措施感意外:「想到政治上的事情,没想到会突然间加辣,连这些比较温和业务都有所影响,会有一点意外。我没有预期,会先在这方面采取行动。」
美国邮政是于当地时间周二晚上发公告,宣布即日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不过信件和非包裹的纸本邮件则不受影响。香港邮政周三下午宣布,即时暂停接收寄往美国的包裹。《Now新闻》引述邮务职工会称,部分邮局早上仍有接收寄往美国的包裹,暂时未知如何处理。
多间国际物流公司也受影响,FedEx、UPS和DHL称仍会处理香港寄美包裹,但DHL指,不接受个人包裹,只接受公司帐户处理;至于已寄出的则会继续,但收件人必须在5日内支付关税,否则会退件。
与此同时,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亦表示,日后从中国邮寄的包裹亦必须经过正式海关入境,每个包裹必须包含物品内容和适用关税代码的详细信息,以及关税的支付情况;上述的措施同时适用于香港,即使商品价值低于800美元,都不再享有美国「低值免税」优惠。
特朗普这个举动,外界分析明显针对中国拼多多旗下Temu,以及SHEIN等廉价电商。事实上,这些电商过去都倚赖小额包裹运输,根据美国国会中国委员会2023年6月报告,Temu和SHEIN可能占据每天运送到美国所有包裹的30%以上,而这些包裹都是小额豁免寄出。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适用于「小额豁免」的货物数量增长超过600%。从2015财政年度约1.39亿件,增加到2023年的超过10亿件,2024年更是预计会突破13.6亿件。
美国新措施公布后,两大电商龙头阿里巴巴及京东集团在港的股价应声急插。阿里股价一度低见95.3元,跌2.4%;京东股价曾低见153.8元。受消息拖累,拼多多于美股盘前亦大泻半成。
香港物流业内人士Joe向本台指,不少美国人都使用电商平台买中国货,例如SHEIN在2022年掌握了美国 40% 的市占率:「美国人本身都会用贵了东西,如果那个家庭依靠中国货,现在要转用其他地方(货品),例如越南。可以将贸易链转移。」
至于进一步加关税,对不少香港中型物流公司及专做美国贸易的公司影响甚大:「海运出口业其实已经没有,空运出口业仍然有的原因,是大部分都在做电商货,所以其实如果加关税,即是导致靠做贸易的公司会增加成本。所以我的推断及预测,其实好多公司会受加关税影响而倒闭。」
时事评论员桑普同样指出,以往不少中资将货物拆成小包裹再寄到美国,以享有商品价值低于800美元有「低值免税」优惠,如今美国最想是打击中资电商平台:「每一个事项的税率可以无限高,这个似乎只是试点。而且取消小额豁免,换言之今次和第一任特朗普就任时期很不同,以前会留所谓豁免口给大家,抓大不抓小。现在大小也抓,即是全面地对中国商品贸易围堵。」
港府在周三傍晚发新闻公报,就美国向香港产品加征关税及暂停接收香港邮件表示强烈不满。政府发言人谴责美国无视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区的地位。指美国是香港第三大贸易夥伴,港美之间有紧密的经济互动,美国企业在香港有庞大商业利益。威胁假如美方不纠正错误,港府将采取一切可能行动,包括向世贸申诉。
香港邮政同日宣布,即日暂停接收寄往美国而内载货品的邮件(内载文件的邮件则不受影响)。
中国外交部则敦促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停止无理打压中国的企业,中方也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而澳门虽未被点名不能寄包裹,但在「一国原则」下澳门邮电局自行宣布,停收邮寄往美国的包裹及小邮包。
记者:淳音、卫斯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2.中国拟调查Intel及苹果App Store作反制 特朗普回应中国报复:That’s fine
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推出一系列反制措施,外媒再爆中国拟对苹果App Store进行调查。评论指,中国担心外部危机激化国内矛盾,可能会对美作出让步来减轻内部压力,又认为,中国在经济实力上无谈判筹码。
《彭博社》周三(5日)引述消息指,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正准备对苹果进行调查,涉及其向应用程式开发商收取高达30%的费用,以及禁止外部支付服务和商店。据报,去年以来,该机构官员与苹果方面和应用程式开发人员已经进行过接触。
报道指,苹果和中国腾讯、字节跳动等应用程式开发商长期对iOS应用商店相关操作上有分歧。中国自2024年以来,对包括辉达(NVIDIA,又称英伟达)、谷歌(Google)在内的美国科技公司展开过一些行动,但与苹果的讨论仍在继续。如果当前的谈判进展顺利,监管机构可能不会正式对苹果采取行动。
英国《金融时报》周二(4日)报道,中国重新启动了对谷歌和辉达的反垄断调查,并考虑对英特尔(Intel)展开新的调查。报道指北京试图通过对美国科技巨头的调查,增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谈判筹码。
美国投行Wedbush分析师艾夫斯(Dan Ives)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贸易谈判中,人工智能领域是中美之间一场更大的高风险扑克游戏的一部分,桌上有很多筹码,第一个就是和TikTok 达成协议的 75 天窗口期。」
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也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的这些报复举动是警告,表明中国可以在必要时损害美国利益,但仍保留了退让的选项。对谷歌的调查可能会在没有任何处罚的情况下结束。」
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李聿修(Ignatius Lee)书面回应了本台的置评请求,他指出北京当局面对美国新一轮关税制裁,所谓的报复措施并不明确,其反应也不是很强硬,显示习近平已失去2018年至2020年中美贸易战时的「斗争决心」,越来越担心外部危机激化国内矛盾。
李聿修认为,对比2018年,中国对美国接近6000个项目进行多轮加税,就知道北京当下的制裁只有象征性的。而且美国也没有一上来就把关税拉高到特朗普竞选承诺中所称的60%,这也给中国留了谈判空间。中国对谷歌等企业展开调查,是目的不是报复,而是作为胁迫美国谈判的筹码。
李聿修指出,中共政权将保政权视为头等大事。如果经济对抗不至于威胁政权稳固,那就升级对抗;如果经济对抗可能激化国内矛盾、危及政权稳固,那就降级对抗。因此未来中国可能会在其他方面让步来减轻美国压力,而不是主动升级对抗。同时,中国还会设法拉拢可能跟美国进行贸易战的美国盟友,并在很多次要的领域让步,以减轻来自这些国家的压力,并以此平衡美国贸易战压力,也给美国制造内部压力。
澳洲价值联盟成员、时评人皇甫静则向本台表示,中国的所谓报复措施十分绵软无力,都不是能够有效反制美国的筹码。尽管表现出强硬的姿态,但来自中共内部的压力和中国当前的压力都会让习近平向美国做出让步。
皇甫静说:「习近平现在对美国对中共的围堵,他是没有任何招架之力的,他手上没有甚么牌了。我想他可能面临他内部的压力,是会逼著他跟美国放软,但是他这个鸭子嘴硬,对国内老百姓他继续用一套话语体系去哄骗,对美国他会放低身段,不得不损失他一部分的利益,求得美国放他一马,手下留情一点。继续要跟美国叫板的话,他再加百分之六十的税,去掉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皇甫静认为,中国没有经济上的制裁筹码,外交上联欧或是与第三世界国家对抗美国的愿景也不会实现。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也表示,中国报复美国的招式都是虚张声势做给中国老百姓看的。
杨海英说:「中美关税的这个问题,中国反制美国,这些都没用。习博士雷声大、雨点小,主要是针对国内的中国人民说『我们和美国平起平坐』、『让美国困难』,骗中国人,对美国没有任何效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被问及中国展开的报复措施时回应:「没关系的,我们在应对中国及其他国家上将会做得很好。」他又说「不著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
记者:吴亦桐(德国)、潘加晴(华盛顿) 编辑/网编﹕李家明
3.《彭博》: 巴拿马正考虑终止长和营运权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强硬介入下,不足1个月,巴拿马与中国关系似乎愈走愈远。继宣布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后,美媒《彭博》引述消息指,巴拿马政府正考虑提前终止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和集团」对巴拿马运河两大港口的营运权,恐无法维持至2047年。巴拿马有关举措被视为是向美国示好;同时中国外交部表示希望巴拿马「不要受到外来干扰」。
「现在我们要把它夺回来。」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20日就职时才扬言要从中国手上夺回巴拿马运河,在三星期内,巴拿马与中国关系急转弯,亦令香港李嘉诚建立20多年的拉美港口王国面临重创。
美媒《彭博社》周三(5日)引述消息指,在美国多番施压下,巴拿马政府继宣布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后,亦正考虑提前终止香港「长和集团」(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旗下「巴拿马港口公司」(Panama Ports Company, PPC),营运巴拿马运河航道两端港口合约;又指巴拿马当局将以避免诉讼并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的方式处理。
同日,《彭博社》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有关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时仅表示,港府已就有关问题作了回应,相信巴拿马会为包括香港在内等各地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
不过,中方对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的反应就相对强硬,坚决反对美方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蓄意曲解甚至攻击抹黑有关合作」,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林剑说:「目前,中巴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正常开展,并持续取得丰硕成果。希望有关方面坚定信心,不要受到外来干扰,从双边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长远利益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梳理各方的动向,在特朗普就职当日,巴拿马政府就随即派员登门彻底调查「和记港口」的审计报告。近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前译鲁比奥)首次外访,首站造访巴拿马后,并于周日(2日)与巴拿马总统穆里诺(Jose Raul Mulino)会谈后,敦促当地政府遏制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不可接受」影响力,并认定「港企与中国企业无异」。
卢比奥说:「我们不想与巴拿马建立敌对和消极的关系。我认为我们没有,反而是进行了坦诚、相互尊重的对话,我希望未来能有成果。」
巴拿马总统穆里诺(Jose Raul Mulino)面对美国的施压时,一再强调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不容置疑,亦会优先考虑与美国关系,将与美方专家共同审查相关问题,以厘清美方对中国在运河影响力的疑虑;另同意美国军舰免费通行运河。同时,他宣布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一系列举措被视为向美国示好。
穆里诺说:「我们的政府不会续签2017年的『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表示,在卢比奥完成外访后,他将于本周五(7日)下午与巴拿马方面通话,并期望巴拿马可采取更严厉措施,对抗中国对当地的影响力。
本台较早前报道,香港首富李嘉诚多年来的港口布局,与中国对外扩张有「微妙」的关系。以拉美为例,在1999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崛起并试图进入拉美这美国「后花院」,引起出现「中国威胁论」的国际忧虑。同期,李嘉诚已大规模扩张拉美的港口,以至能源基建版图,包括巴拿马、巴拉圭和巴哈马等多个当时的台湾邦交国。
其中,「长和」正掌握巴拿马运河航道两大港口「咽喉」,包括大西洋一端的Balboa港口,和通往太平洋Cristobal港口。有关合约经与巴拿马政府协议,于1997年首次签署,并在2021年延长有效期至2047年。
2017年,巴拿马与台湾断交,随即与中国建交,并成为首个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惟如今却成为继爱沙尼亚、意大利和菲律宾之后,第四个退出一带一路的国家。
本台已向「长和」查询,正候回覆。
记者:夏雪(华盛顿) 编辑:毕子默 网编:李家明
4.港历史学者于台北书展分享香港移民潮 直指由「政治避风港」变成容不下自由出版的地方
一连6天的台北国际书展踏入第二日,香港历史学者柴宇瀚周三(5日)举办讲座,从历史角度讲述香港如何由昔日盛产文化出版的「政治避风港」变成容不下自由出版的地方。有连续两日参与香港专区讲座的台湾人呼吁,台湾人必须守护民主自由。
本身是香港历史学会理事的柴宇瀚,周三(5日)在台北国际书展的讲座,讲述「香港『第三势力』与移民潮」的关系。他指出:「香港成为一个殖民的开始,1841年开始,100多年以来,都是一个移民社会。」2019年香港经历史无前例的社会运动,大批港人移民,香港亦由历史上的「政治避风港」变成容不下自由出版的地方。
台湾人陈先生连续两日到书展出席有关香港的讲座,更特别来听柴宇瀚的分享:「因为香港一直在我心目中都有一个位置,不管她变成甚么样,我都会一直关注她的新闻。不只是香港人、西藏人、蒙古人,或者其他世界的华人,其实都应该站在一起。」
的确,他去年的著作《左右国共大局:香港第三势力流亡录》亦是选择在台湾出版,讲述国共内战后期,军政及知识份子寻求美国资助,在国共两党以外组织「第三势力」,透过政治、军事组织及出版社,计划反攻大陆及传播两岸皆不能说的话。
柴宇瀚在讲座后接受本台访问指,当年其博士论文研究《祖国周刊》,相信今天如在香港进行相关研究会更困难:「如果说最难的研究地方,一定是说香港越来越少这些研究资料。因为入面有好多敏感资料,他们未必会敢再去取出来,甚至会摆出来,于是乎就令到他们开始言论(方面)自我控制。」
他鼓励港人不要放弃,探索更多可能性,例如研究地区或宗教史:「为甚么一定要局限在政府或你们的角度之下?你是可以有不同角度去看。我始终好坚信一件事,学术是自由的,希望大家可以从一个自由空间上面,可以探讨到一些学术成果,而不是受局限。」
离散港人要面对新生活并不容易,柴宇瀚以古语勉励众人:「『祸兮福所倚』 ,老子说的。这一句是给很多香港人的一句金句,或者一些启示。虽然这句说话,(意思)是会带来祸患,但是亦都会有福之所在。看看这个世界有几大,看看这个世界如何发展多些。」
记者:任子游(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池焕衡
5.1月中港PMI均为51消费疲弱 4个月来香港连涨大陆创新低
数据显示,美国对中港商品增加关税之前,香港1月标普采购经理指数(PMI)轻微下跌至51.0,较上月的51.1略有下降,为自2024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香港企业仍以更审慎的态度部署库存,显示市场消费意欲疲弱。尽管如此,该指数仍高于50.0,并已连续第四个月保持在正增长区间,显示整体商业情况略有改善。另一方面,同期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同报51(1月财新中国综合PMI为51.1),为四个月来最低,逊于市场预期的52.4。报道引述专家指,大陆在今年首月的制造业及服务业供需均有改善,但就业显著下降,价格低迷,尤其是制造业出厂价格。分析并警告,随著外部政策冲击,出口环境或恶化,中国经济会面临巨大挑战。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经济研究部总监Tim Moore指出,香港1月的采购经理指数仍保持在正增长区间。经营活动和新订单的增长促使企业增聘雇员,摆脱了先前减少人手的局面。然而,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幅度有限,且略低于去年第四季的平均水平。
尽管总体新业务持续上升,Tim Moore表示,香港企业对未来一年的商业前景依然保持悲观,并指出悲观情绪源于多重不利因素,如竞争压力、利润空间挤压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等。
他在报告中表示:「1月外部需求疲弱是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出口销售以自2024年9月以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调查受访者指出,客户的消费意愿低迷,这与对近期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有关,特别是对美国可能加征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综观不同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在1月表现最佳,而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产出则大幅下降,对整体增长造成制约。
报告指出,企业1月的新订单略高于上月,但增幅远低于去年10月达到的18个月高位。来自中国内地的新订单降至2022年4月以来最低,出口销售则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且降幅为自2024年9月以来最快。
1月数据显示,香港私人企业的就业人数再次上升,这是过去9个月中的第二次增长,增长主要来自服务业及批发零售业。
供应商表现方面,1月继续恶化,已连续第六个月出现此情况。报告指出,供应商因船期延误及产能不足,导致交货期延长。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企业仍能处理未完成的工作,积压订单自2024年10月以来首次减少。
投入成本通胀上升至3个月最高,反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员工薪酬成本则自2022年3月以来首次下降,虽然幅度较小。此外,企业为提振需求,选择再次降价销售。
记者:江颖(华盛顿) 编辑/网编:毕子默
6.【黎智英案】黎否认参与筹备或资助初选 重申美国与初选无关
黎智英案周三(5日)续审,曾有证人称黎智英一直构思初选,惟黎强调案发时不关心初选。控方就此提出质疑。黎强调自己没参与筹备,也没有提供资助,只关心初选进度及提供《苹果》作选举论坛平台。
黎智英国安案中,最后一名「从犯证人」陈梓华早前曾供称,黎在2019年12月31日的会面中,吩咐他把初选事宜告知年轻人,表明年轻人应专注选举工作,并强调初选能集中「黄丝」票源,又指若有素人参选,票源亦可流到传统泛民,因素人纵在初选败选,立法会选举时泛民仍可得票以巩固议席。而黎智英在辩方主问时,就否认有关说话,指自己案发时没为意亦不关心初选,不知为何陈在部分讯息突向他谈及初选。
控方周三庭上展示一系列讯息对话,显示黎于2019年12月12日曾著其「徒弟」李兆富回电,称需要对方帮忙寻找「电子投票软件」,又指自己之后有晚餐聚会,望在聚会前能准备好相关资料。李回覆称找到一些软件但尚未作测试,又表示使用Telegram相信可避免重覆投票。
黎解释,他应是从《苹果》同事交谈中得知李兆富曾表达初选使用电子投票软件是最便利投票方式,他于12月13日跟何俊仁、李永达、李卓人、林卓廷等泛民见面,故前一天联络李兆富请求对方帮忙找寻相关软件,并确认该次聚会有讨论初选事宜。
控方一度问及戴耀廷和区诺轩有否参与该次聚会,法官李运腾就开腔提及他有份参与审理的初选案,当中所获资讯为戴及区的会面是在2020年1月才发生;黎就指戴、区两人没有出席,亦与二人不相熟。
讯息对话续显示,黎在聚会前与李兆富讨论电子投票执行细节,黎建议只使用电话号码投票,毋须出示身分证明,并透过《苹果》、《立场》、《明报》等平台发表直达投票平台的超连结。法官杜丽冰关注不使用身分证投票似出自黎构思,黎就重申电子投票最初是李兆富的想法,他只是建议令投票更有效率。
黎在聚会后两天再问李兆富,泛民使用软件时有疑难,可否向他直接查询,又指李永达会请教使用方法;李回应「No problem」。黎同日向李永达发讯息,指李兆富是其多年旧同事,是初选软件的始作俑者,著李永达有问题可直接请李兆富到场示范。黎之后再向李兆富发讯息,指李永达等人可能需要他协助设立及管理电子投票系统,同时表明自己会支付一切衍生费用。
控方关注黎当时是否提出支付初选投票系统的支出,黎否认,解释只是李兆富测试及向泛民演示软件的费用;法官李运腾就指讯息没提及「演示」,单从字面看似是黎愿支付系统费用。黎同意并确认,李兆富曾就投票系统索取报价,约需80万美元,而他当时认为「颇贵」但同意金额。
控方续引讯息,指黎热衷参与设立初选电子投票工作,黎就解释自己是习惯若承诺提供协助,就确保帮助最有效率,是热衷把事情做好;法官李运腾提醒黎,他只需回答是或不是,没有必要解释其工作模式。控方重新提问,黎回应他不是热衷,只望确保帮忙有效。
法官李素兰就指,黎在主问时的证供,是称自己没为意初选,惟讯息反映黎实情非常关心;黎回应「如果你要这样说,我同意」,并指他跟陈梓华会面时不会想到初选。控方质疑两人相关会面在上述讯息后发生,惟黎反指自己「为何要说谎?」强调因陈梓华与初选无关,会面时不会特别想到。
法官李运腾追问会面是否没谈及初选;黎重申跟陈梓华会面的情境没想起初选,又称:「随你们怎么想,我是说事实,不重要了。」法官杜丽冰再问黎,他称当时没为意初选是否不是真实和准确,黎此时就表示同意。
黎智英于2019年12月30日向李永达发讯息,建议初选应尽早在翌年9月立会选举前进行,容许有兴趣参与的人士演说主张,吸引港人关注,又指能在各区区议会举办选举论坛,由《苹果》及其他媒体现场直播,供市民任意选择收看,并指「可成为逆权运动中一连串行动」;黎确认当时认为初选是逆权运动一部分,呼应他所主张的「议会线」。控方就指,黎所以在第4次会面曾跟陈梓华谈及初选,包括年轻人应专注选举、集中票源等?黎此时改称,说法听来合理,自己有可能说过,但不确实记得。
控方再指黎曾在2020年1月在台北建议「揽炒巴」刘祖廸以素人身分参与初选,并表明会为初选提供资助;黎一律否认。法官杜丽冰关注黎实际有否资助初选,黎指完全没有,但确认控方指,有提供《苹果日报》作为选举论坛平台。
控方续展示黎与泛民的对话讯息,显示黎一直跟进初选进度,黎又与陈梓华对话,陈发送不同意参与初选的「众志联盟」名单,黎当时称:「我们对他们要做些功夫,但若初选有认受性,他们就必定要参加,我们看着办。」陈回应会尽力及「至少不让他们破坏初选」。黎强调,当时已不关心(concern)初选,话题是陈主动带起,控方就质疑他若他不关心,为何一直找泛民了解进度;黎再回答,自己不牵涉在初选筹备工作,而法官杜丽冰就指黎回应陈梓华时用上「我们」,反映他必然关心初选。法官李运腾就指控方非指黎有份组织初选,只是指他对初选感兴趣;黎之后承认自己有兴趣,指可能是误用「concern」。
控方之后质疑黎没告知法庭真相,黎遂解释「concern」也可被解作「涉及(involved)」,并称:「如果只因我误用一个字,你就指我说谎,随便你」,又补充人对不同人会有不同互动,而陈与初选无关,他跟陈会面自然不会想起初选。
控方又展示黎于2020年3月3日发给李永达的讯息,黎指与李兆富开会后,认为戴耀廷「那边进度有点慢」,问李等人是否需跟进;法官李运腾关注最后电子投票有否被采用,黎忆述戴耀廷和区诺轩接手筹备初选后,戴不喜欢电子投票的提案,李兆富的提议最终没获采用。控方追问黎在2020年3月至7月期间是否仍关心初选,黎指自己一定关心,因为他提供《苹果》作选举论坛平台。控方再问黎在国安法实施后,是否仍关心初选进展?黎就指当时自己所有关注都在国安法上。
控方亦展示黎与李卓人于国安法实施后的对话,黎指在国安法后,有黄店不肯作投票站,而到投票站登记身分证投票的人也必然不会多,且戴耀廷「十划未有一撇」,直言「无可能做得到」,故只有回到网上投票方案。黎庭上忆述,从李永达得知戴耀廷在找票站方面遇上困难,因此探讨是否能回归电子投票方案,又确认当时望初选继续,并回应控方指他关注初选发展称:「不止是我,所有泛民都关注。」
就控方早前曾展示美国前驻港总领事郭明瀚于2019年11月25日发给Mark Simon、李柱铭及黎智英群组的讯息,建议长远目标应取得凌驾建制派的政治力量、立法会选举及「CE process(特首程序)」。控方今就初选提问时,曾问黎有否将郭明瀚的建议告知其他泛民,黎称不记得,但强调郭明瀚建议与初选无关,本来民主派已有讨论𠝹票问题,大致有初选构想,后来戴耀廷主导组织初选,「我们不需郭明瀚来提醒我们」。
至于黎智英发给李永达其中一个讯息提到「他们现在建议做几次初选的试行」,控方关注「他们」是指谁及是否属美方?黎重申美国与初选完全无关,初选是本地事宜,而控方就指初选有关立法会选举,郭明瀚提议就涉及立法会选举,黎即回应:「不要以偏概全,这是无关的。」
控方又展示Mark Simon曾在群组及私下发讯息,透露白宫留意到区议会选举结果,时任副总统彭斯认为是好迹象,值得了解泛民初选计划,又指初选在华盛顿受关注,需要黎或其他资深泛民访美解说。控方指黎是向美国方解说初选的代表,黎就回应也可以是其他资深泛民。
粤语组报道 编辑/网编:毕子默
7.澳门赌输光讹称被抢劫以向家人交代 中国男子报假案被捕
一名中国39岁男子,于澳门输光15.3万港元后,担心难以向家人交代,于是农历年除夕当日报案声称自己遭人抢劫。司警调查后识破有人「讲大话」。其后以涉嫌「虚构犯罪」将他拘捕,移送检察院处理。
据《澳门日报》报道,该名姓郭的中国男子报称无业。案情指,上月28日下午五时,司警接获治安警转介,一名男子称当日下午路经路氹某赌场附近时,突然被两名男子从后按在地上,之后抢去他身上15.3万港元现金。
司警调查后发现郭姓男子口供疑点重重,揭发他当时身上根本没有现金,亦没有他所讲的「贼人」,进一步盘问后,他承认因早前在赌场输光,担心难以向家人交代,于是报假案讹称被抢劫。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8.泰国对缅甸边境五地区断电断网 打击诈骗园区犯罪挽救旅游业
泰国总理佩通坦周三(5日)起访问中国,预料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面。在佩通坦出发前往中国的同时,泰国切断对缅甸边境五处的电力供应,以打击当地的电讯诈骗和强迫劳动等活动。
据本台缅甸组和BenarNews报道,自2020年COVID-19爆发以来,这些缅甸边境地区许多赌场为弥补赌客流失,转向从事网上诈骗活动,因而出现了电骗园区,这些园区在东南亚无法无天的地带迅速扩散,通常由被虚假工作招聘来的不知情求职者操作。
泰国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表示:「省电力局(PEA)成功地切断与缅甸的五个连接点的电力供应,从清莱到达府和北碧府。」他说,这次行动是遵循昨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议。
阿努廷表示,当局在周三早上九时,正式切断位于缅甸接壤泰国边境孟邦的漂东苏(Payathonzu)、掸邦的美红登(Ban Muang Daeng)和泰缅友谊大桥 ,以及克伦邦的东部城镇妙瓦底等五个地区的电力供应。
多年来,缅甸东部的诈骗园区一直依赖泰国的电力和互联网服务,虽然泰国当局之前曾提出过切断公共设施的可能性,但最近一系列负面报道促成了周三的行动。
上个月,中国演员王星被骗到泰国试镜,从缅甸电骗园区获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揭露这些诈骗园区通常由华人营运。
泰国官员提到切断当地的电力供应是基于安全忧虑,没有详细说明,但媒体报道指,负面宣传已经吓怕中国旅游团前往泰国,对泰国极为重要的旅游产业造成冲击。
据报,泰国是在本月中国公安部助理部长刘忠义访问泰国城镇湄索后决定切断公共设施,该镇对面是缅甸东部由亲军政府民兵控制的妙瓦底区。
阿努廷表示:「缅甸是否从其他来源寻求电力供应不再是我们的关注。现在,没有人能指责我们参与或支持非法活动。」
泰国总理佩通坦周二宣布批准切断泰缅边境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时说,果断的行动是必要的。她说﹕「我们也不会提供发电燃料,我们必须首先保护我们的人民。这些活动严重影响了泰国公民和国家的形象。」她并补充说将对涉及犯罪的人采取法律行动。
目前还没有关于切断电力供应对这些地区影响的即时迹象。其中包括位于妙瓦底的亚泰经济特区(Yatai Shwe Kokko),该经济特区由中国亚泰国际控股集团和缅甸军政府支援的边防部队(BGF)的少数民族民兵组织运营。
美国当局已将该区域确定为犯罪活动的中心,自2021年2月缅甸军事政变以来,该地区的非法活动愈演愈烈。
妙瓦底的BGF军官Nai Maung Zaw早前对本台表示,泰国在最近几个月断断续续地切断电力,所以人们依靠发电机和太阳能板。
一位熟悉该地区的援助工作者表示,他怀疑这些区域的营运不会受到显著干扰。
「朋友无国界基金会」的Pornsuk Kerdsawang亦对本台表示显示,亚泰经济特区可能有备用发电机和应变计划。他说﹕「他们应该有一段时间的电力供应,未来BGF和缅甸政府之间的讨论可能会导致替代电力供应安排。」
缅甸军政府的发言人未有回应。
媒体报道说,缅甸大其力(Tachileik)当局曾试图从邻近的老挝增加电力供应。位于其对面泰国城市Mae Sai的电力局(PEA)经理Natkhanet Jarusrawesirikulsaysay说:「这次断电可能会影响大其力市三到五天,因为他们主要依赖泰国的电力,尽管他们也从老挝得到一些电力。」
PEA表示,他们向这五个地点供应了20.37兆瓦的电力,每月收入约为5000万泰铢(140万美元)。
该地区诈骗活动实施的诈骗总体规模难以确定,但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去年的一份报告中估计,自 2020 年 1 月以来,受害人已被骗走超过750亿美元。
泰国科技犯罪打击中心报告说,从2022年3月到2024年6月,超过575,500名泰国公民成为电骗的受害者,损失超过657亿泰铢(18.7亿美元),平均每天损失8000万泰铢。
缅甸组/BenarNews报道 编辑﹕潘加晴 网编﹕李家明
(完)
===========================================================================
本台网址:
http://www.rfa.org/cantonese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Twitter 推特: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