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
cn...@rfa.org******
******************************************************************
===========================================================================
2025年2月11日
1.夏宝龙于特首外访突南下作「明确指示」 陈国基带队面圣拒透露有否谈「灭赤」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罕有在香港特首李家超外访期间南下「调研」,第二把手陈国基以署理行政长官身份带领8名高官出席。陈国基周二(11日)两度被记者问到有否在会面期间收到明确指示灭赤,他没有正面回应,仅表示有「报告」香港经济状况,而夏则对于如何尽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好明确指示」。分析认为,港澳办绕过中联办及特首李家超直接向陈国基下「指导棋」,形同面试。
香港面对千亿财赤、中美关税战又杀到,行政长官李家超上周五(7日)起到哈尔滨访问;但当他周六(8日)「很开心」的观赏「亚洲冬季运动会」,为国家队及港队打气时,其「上司」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则突然南下,一连三日到落马洲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及盐田港考察,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带领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7名局长全程陪同。而今次「调研」的重点,是周六的四小时的座谈会,司局长轮流报告工作重点,中央有没有重要指示呢?
陈国基周二(11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被问到这问题:「其实夏主任有没有谈到其实为甚么在特首外访期间接见你们?对你们来说是否是一大考验?另外,在会面期间有没有明确指示你们应该如何『灭赤』?夏主席(夏宝龙实为「主任)非常关心香港,亦对于我们香港未来的经济或金融方面,应该作出如何配合国家发展,特别是如何尽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相信这方面,他有好明确指示。」
第一次没正面回应,有英文记者问多一次,他终于透露了一丁点:「在(周六)下午,财政司司长以及主管官员,在广东出席了一个座谈会,向夏主任报告有关香港的经济状况。」 但始终不肯透露有否谈及财赤的问题。
时事评论员桑普认为,夏宝龙趁李家超外访时与陈国基会面,反映中共直接对陈国基下指导棋:「外面传他(陈国基)照肺,事实上是听命,跟着遵命办事,这就是现在陈国基要做的事。陈国基其实不是一个人去,带着一大堆官员去。这次是直接由港澳办绕过中联办、绕过这个李家超,直接指示香港政务司处理这件事,这是非常重要。」
陈国基被北京重视其实有迹可寻,早在12月已陪同李家超到北京述职、1月更获前《文汇报》总编辑吴明加入政府,担任他的高级特别助理,桑普认为陈国基现正接受中央面试,李家超连任之路岌岌可危:「大股东主动见所有各部门经理及总经理,你觉得这个大股东对于董事长有甚么看法?未来数个月,会看到类似情况发生。而香港,究竟谁人话事?是无人话事。」
他慨叹,真正话事的是北京官员,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记者:任子游(台北)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2.港国安条例生效至去年底共拘捕316人 港警:国安风险与本土恐怖主义并存
港警国安近月多番行动,包括拘捕2人、多次带走被通缉海外港人的亲友协助调查等。警务处长周二公布,国安相关法例生效以来,一共拘捕316人,但就没有公布《23条》立法后,相关条例的拘捕数字,警方又指国安风险、本土恐怖主义仍然存在。评论认为国安近日的行动,目的是要维持政治张力达致震慑效果;不过对于带动「由治及兴」,两者不能同时兼得。
港警国安处去年底再以百万悬红,再通缉多6名海外港人。被通缉的学者钟剑华的亲友先后被扣查,包括1月中两次被带走的民研主席钟庭耀、钟剑华的妻子、弟妹等。周一(10日)被通缉刘珈汶的亲友,包括其年过六旬的姑姐及姑丈亦被带走调查。
警方周二(11日)召开记者会汇报去年香港治安情况时,被问到本港国安风险有否改变,警务处副处长(国家安全)简启恩指,近月带走海外港人本地的亲友助查,是依法办事的一贯做法。
简启恩:「国安风险一直存在,除了有人窜逃海外,继续干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我们觉得是很大的外国势力的干扰,此外,本土恐怖主义仍然存在,线上线下都有涉及恐涉暴言论正在散布,还有另一个风险是,软对抗的风险,很多人在打擦边球,或对用言语、在网上散布不利国安讯息。」
警务处长萧泽颐提到有关国安案的拘捕数字,但就没有关于《23条》的分项数字。他指《国安法》及《23条》(维护国安法)生效至去年底,一共拘捕316人,当中约六成已被检控。记者会上,亦问到警队会否开源节流应付近年的赤字,萧泽颐就没有正面回应会否削减开支。
萧泽颐:「我们将按照《财政预算》的拨款,会善用公共资源,并通过重定工作优次,亦作内部调配、精简程序,从而提升效率。」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国安处近日连番行动,是要维持政治张力多于阻止案件发生的效果。
刘锐绍: 「任何风险,包括国安风险等等,必然存在的,这点我不否定,关键能否拿出更高明的方法来驾驭这些危险,外国都有他们的国安风险,他们用的方法,是尽量取得实际效果,与民众安心之间的平衡。对于整个社会气氛,包括由治及兴怎样带动出来?是一个不能两全其美的做法,眼前可以看到,官方所采取的方法,眼前的角度是可以更加宽松的。」
而在同一天,萧泽颐亦到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汇报,10多位提问的议员中,大多问到在港的内地生,近年被诈骗数字上升近5成的情况,对于国安法相关检控就「零提问」。而萧泽颐则汇报,2025年的工作包括第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第二是聚焦防罪灭罪、第三是确保全运会的安全。
记者:卫斯、夏雪(华盛顿)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
3.英首相府农历年会邀被通缉港人 向施纪贤当面提中国新使馆及黎智英
唐宁街10号首相府周一(10日)晚举行农历新年酒会,连续第三年邀请在英港人出席,包括正被港府悬红通缉的刘珈汶、张晞晴、郑文杰和罗冠聪。刘珈汶等人当面向首相施纪贤(Keir Starmer),提到中国「超级大使馆」及黎智英等香港政治犯的问题。施纪贤说会重新检视中国新使馆方案,又透露自己有法律界朋友因香港情况改变而要离开。刘珈汶指,难以评估面会成效,但已尽一切努力发声。
正被港府悬红通缉的「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国际倡议及项目高级干事刘珈汶、「英国港侨协会」创办人郑文杰,以及「香港自由委员会基金会」(CFHK)传讯及传媒助理张晞晴,酒会后在首相府外合照。
郑文杰说,首相施纪贤在酒会发言后,他和几名出席港人早已准备好从不同位置夹击。他把握机会捉住施纪贤的手不放,并和刘珈汶、张晞晴等4位香港倡议者一起包围他,当面向他提到中国在伦敦旧皇家铸币厂(Royal Mint Court)兴建「超级大使馆」的计划。
郑文杰说:「我说首相, 你有没有留意最近的新闻?两日前我们有数千名示威者在现场,因为人数太多,甚至你可以看到交通几乎瘫痪。如果你看到那里是交通要地,其实对整个伦敦市中心经济命脉影响很大,希望你留意。他直接回复说有看到这个新闻,他会重新检视这个方案。」
他们向施纪贤介绍自己是被港府悬红百万港元通缉的人士,同时呼吁他多点关注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等香港政治犯的情况。施纪贤就回复,说他每次和中国官员见面时,都有提到这个问题。而人权律师出身的施纪贤,又透露对香港现况的个人观察。
郑文杰说:「他(首相)尝试和我们有一些私人联系似的,说他也有认识一些朋友,在香港从事法律工作,因为香港近年的一些改变而离开香港。我觉得似乎他想告诉我们,其实他也了解香港的情况,而非透过报纸或很高层次的角度去看,甚至是从他个人朋友圈子,他也意识到香港很『落地』的情况。」
而在英国工党政府全力向中国示好的大环境下,刘珈汶说,难以评估这次和首相面会的成效,但认为香港倡议者已把握一切机会发声;即使明年很大机会不再获邀到首相府,也在所不辞。
刘珈汶说:「我觉得他(首相)知道(香港)发生甚么事,但他知道及其个人取态和工党整体取态当然可以不同,但我觉得这次经验就是,我们真的尽了力。我们参与这个酒会不是单为庆祝农历新年,我们是希望用不同方法转达我们的关注。」
而刘珈汶获邀到首相府的同一日,她在香港的姑姐和姑丈被国安带走协助调查。她坦言,心情比港府宣布悬红通缉令当日更复杂,对于因其工作而被打扰的在港亲友感到抱歉,但强调自己不会胆怯,也不会停步。
刘珈汶说:「在我们做完一个4000人的集会后,还要集会是HKDC有份协办,那天是周六,今天是周一,第一个工作天就有这些动作,我觉得很难不使我联想是和我们做这个反对中国『超级大使馆』的倡议有关。而且我觉得另一个相关的,是我们在悬红通缉令后,我们也继续发声、做更多工作。只能说,香港政府的一连串行动是给我们更多弹药,继续做人权倡议。」
她强调,她和两位被带走的亲属已多年没有联络;她也一直财政独立,指香港国安不会从其亲属调查到任何和她有关的资金链。
获邀出席酒会的前区议员郭子健就在社交平台表示,有向施纪贤提出英属港人「平权」,以及电子旅游许可(ETA)限制港人及获释政治犯入境等问题,对方只回应「我知道」。他质疑英国政府只是敷衍,还是会有行动。
郑文杰和刘珈汶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出席过首相府新年酒会,他们都表示今年整体出席人数比以往少。郑文杰认为,首相府邀请被通缉港人成为座上宾,是一种肯定,同时告诉中国政府,被他们视为「地底泥」、「过街老鼠」的人,在英国也有自由和权利发声。他说,2023年的酒会上,时任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以大篇幅提到BN(O)港人,施纪贤则未有提及,而着墨更多谈经济。
英国首相府过往举办的新年酒会,原以「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为名,2023年首度「正名」为「农历新年」(Lunar New Year),并开始邀请近年移居英国的港人出席。刘珈汶指,除了香港倡议者和地区组织者外,首相府今年也邀请了港人英军,反观出席的中国人则较去年少,而邀请更多韩国、台湾以及其他东亚及东南亚社群人士出席,形容是「大包围」。
记者:文在山(英国) 编辑:施芷珊
4.
5.周刊爆料指柯文哲「直通习办」 民众党批评来路不明简讯「抹红」
台湾有周刊「爆料」指在2023年9月,台湾总统大选前,时任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的「大帐房」李文宗曾联络陆委会前副主委张显耀和义联集团董事长林义守,借此「直通习近平办公室」,获北京「正面看待」柯文哲参选总统;民众党回应,周刊以来路不明简讯「抹红」柯文哲,根本是抱执政党大腿,对此感到遗憾。
柯文哲因涉及「京华城」容积率案、政治献金案,目前遭收押。《镜周刊》周二(11日)报道,当局去年约谈前台北市长办公室主任李文宗时,发现李文宗与陆委会前副主委张显耀在前年大选期间曾频密联系,李文宗并传讯告知柯文哲,指出张显耀前往中国跟习近平办公室及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确认北京正面看待柯文哲参选,而张显耀也劝进柯文哲与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合作。
报道称李文宗向柯文哲汇报:「张显耀先生衔林义守创办人之命,知会我下面几件事情:1.张显耀已前往大陆和相关重要高层人士(习近平办公室,国台办宋涛)会面,确认大陆正面看待柯主席的态度。2.大陆也正面看待林义守创办人支持柯文哲主席。3.张显耀已和郭台铭见面两次劝进柯郭合作。4.张显耀告知,9月底或10月初郭台铭将发表重要谈话。5.国民党比较杂,柯侯合作的可能性非常低。6.相关人士正在运作侯友宜退选。7.协助募款亿元以上。8.张显耀表达争取不分区立委的态度。」
由于内容敏感,报道指柯文哲接到讯息后先回复「收到」,接着提示「请你将来信删除,以免留下记录」、「我这边也会删除」,李文宗随即回复「已删除」。
对此,民众党发言人吴怡萱发声明称,控方起诉后,《镜周刊》继续用跟京华城案无关的内容,甚至是来路不明的简讯就想抹红柯文哲;柯文哲现在被羁押中,无法替自己辩驳,《镜周刊》屡次以报道试图摧毁柯文哲的人设,根本是在对执政党效忠。
民众党团总召黄国昌则批评,《镜周刊》是「抹黑」不够,还继续抹红,当民进党打手当这么快乐,没有回应必要。媒体追问,他现正竞选民众党主席,是否认为台湾的政党有需要与北京建立联系管道,黄国昌表示,民众党捍卫台湾民主自由与法治,也捍卫台湾人生活方式,但两岸不要搞到兵凶战危,政府应做好沟通,这是全体民众的期待。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6.【黎智英案】黎指自己是政治犯 遭法官警告「这是刑事审讯,无关政治」
黎智英案周二(11日)续审,控方质疑黎供称是同事未经同意下将其文章翻译成英文刊登在英文版的说法非事实,黎反驳,「漏看文章会被翻译不是罪,但在法庭说谎是罪,我怎会令原来无罪的事变有罪?难道是要证明我不止是个政治犯,还是白痴吗?」法官即高声指:「你不是政治犯,你是接受刑事审讯」,并警告:「我最后一次告诉你,这是一个刑事审讯,无关政治,我不会容许你把政治带入法庭!」黎苦笑:「原来如此。」
周二是黎智英第40日作供。控方展示黎在2019年6月3日发予时任《苹果》副社长陈沛敏的讯息,提及应找联署学生访问,以激发其他学生「6.9岀来」;控方关注为何要激发学生参与游行,黎指因「越多人示威越有力量」,又指学生为运动一部分,与其他群体无异。控方再问黎是否有意透过学生争取公众同情,黎回应「我已经答了,不要曲解我的话」;法官杜丽冰一度指提问公道并重复控方提问,黎就指在游行中,根本无法辨别谁为学生、谁是一般市民,亦表示并不包括中学生。
控方又展示黎与陈沛敏另一讯息对话,陈发送「不撤不散」标语海报照片,黎回应「可以考虑用来做标题?」陈再回复「今日上街 不撤不散」,黎就称「很好!」又表示自己内心的标题是「继续上街直到林郑仆街!」陈再回应「我的是:缓你老母」。黎指,自己只是建议标题,不属编采指示,陈后来亦有回复自己的写法。
控方之后开始就《苹果》「国际线」盘问黎;控方指除「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动(寄信给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外,时事评论员袁弓夷读出致特朗普公开信的片段,亦属国际线行动之一。黎确认,在2020年5月28日收到袁的讯息后,同意让对方使用《苹果》作平台读信,并曾吩咐时任动新闻总监张志伟协助安排,但黎在追问下称,事前不知有关信件内容,亦不担心内容与「一人一信救香港」有冲突。法官杜丽冰就质疑黎为何不担心袁或会说「特朗普别碰香港和中国!这事与你无关!」;黎就指,知悉袁支持抗争运动,故不会如此说。
讯息又显示,袁弓夷的女儿袁弥明在影片拍摄前,曾向黎发送信件全文内容;黎指自己忘记了该段讯息,法官李运腾就问黎是否「记错了?」黎称是「完全地(completely)」,及同意控方指是「重复地(repeatedly)」。
就袁的信件提到有9000名年轻人被捕,大部分被殴打,有人被强暴或谋杀,全部人均面临检控,及指香港已沦为中共傀儡,请求美国调走在港资金、制裁所有共产党实体,黎当时曾回复「这封信很好,希望总统特朗普会看到及有回应」;控方追问黎是否认同袁的请求,黎否认并指自己只是赞赏信写得好,不代表同意有关内容,惟同意控方指他曾表明希望特朗普「有回应」。法官李运腾一度关注黎早前曾称,信中指年轻人被强暴或谋杀属失实指控,为何在读信后仍作赞赏;黎就指自己当时或只粗略看内容,没为意相关部分。
黎亦确认,当时同意袁弥明把片段上载YouTube,务求让特朗普看到,对方其后回复指前美国总统顾问Steven Bannon在其节目上播放片段,并指「特朗普可能已经看到了」;黎就称「太好了」,又请对方继续发声及指美国人在关注。讯息续显示,袁弥明向黎透露其父亲正计划拍摄另一片段,向时任国务卿蓬佩奥建议在美国为香港示威者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资助,同时建议对港伤害较少的制裁措施;黎回复称相信袁的判断。
控方再展示张志伟向黎指,袁的影片有2.2万个赞好,形容为「十分利害」;黎回复「我们可以找他再做」,张及后相约袁弓夷父女见面讨论,黎就表示「很好,谢谢」。
黎智英亦确认,张志伟其后透过《苹果》的Facebook、Twitter、动新闻程式推送功能,发表及宣传题为〈袁弥明父Twitter续发炮 促美国国务卿惩中共罪犯解放香港〉的片段,惟指自己没看过片段内容,只看了一眼标题。控方追问黎对「解放香港」的理解,黎指自己当时没想过,故无法回答,又重申没看过片段,也没细想过标题。
黎之后在追问下解释,自己对不感兴趣事情不敏感,张志伟当时亦已在处理;法官李素兰一度质疑张只处理技术层面,指黎必会关注内容,黎就重申自己不在乎,因张已处理,并否认控方指,他实情是知道片段内容。法官杜丽冰就质疑,黎只要有阅读标题就会知道片段内容,黎再解释,因他当时专注其他工作,对现实认知狭窄,重申影片非他会注意的事情。
法官李素兰就关注黎所指的「工作」是甚么,黎指自己作为传媒老板,「当时有很多重要事要处理」;法官追问有甚么事时,黎就回应:「我怎可能告诉你?太多事了。」就法官指影片可吸引更多读者,黎再重申「若我当时注意力不在那里就不在那里」。
法官杜丽冰就追问黎是否「hands-on(不放手)」的老板,公司每事都要参与;黎否认,强调自己是「放手」的老板,惟再被杜丽冰质疑他既「放手」又有甚么事要做;黎回应称:「比起那些细节,一间公司有更多事情要处理,如财政、人事⋯⋯不同时间有不同关注」,并回应控方指,自己当时如有留意,会认为袁的影片与《苹果》英文版争取国际支持的目的一致。
控方之后引述壹传媒集团年报,指黎不止在财政上支撑《苹果》,更是壹传媒主事人,负责制定公司策略;黎同意自己是最大股东及董事局主席,策略大方向由其制定,但须经董事局同意。控方其后指,若《苹果》有任何报道,必然是基于黎与编采高层及员工的共识,黎回应称做新闻毋须有共识,因所有人都拥有香港人价值,新闻自会产生,并同意控方指,他曾受访指《苹果》是反共、反对派的报章,至于「反共和反对派」是否黎对《苹果》编采设下的「鸟笼」,黎就强调自己没设任何「鸟笼」,重申员工入职前已有港人共同价值,《苹果》亦没有入职训练。
就控方指当员工做法不符黎的价值时,会以黎最终决定为准,并举「一人一信救香港」为例,即使张剑虹及陈沛敏有异议,行动仍获推行,因黎是老板;黎就指「一个特例不等如规则」,重申特例不是规则。
控方接续就《苹果》英文版盘问黎,引专栏作家冯睎干的文章(〈不撑苹果的100万人〉),指该文建议创立网上英文版,提及「苹果搞国际文宣线」;控方指英文版是「国际文宣」,黎就重申,创立英文版目为是争取国际社会关心香港状况,确认他希望利用英文作「杠杆」为香港提供政治支持。对于控方追问时指:「透过实施制裁?」黎就以「你说的,我没这样说」作回应。
黎亦确认,认为英文版毋须平衡报道,不需正面中国新闻,但否认控方指是偏颇的观点,称是反映香港情况的观点;法官杜丽冰指问题与香港情况无关,而是问英文版是否偏颇,黎反驳指并不一定,解释因香港当时面对中国大量对港人负面的措施。控方再追问英文版为何毋须平衡报道,黎续解释,因英文版目的是令世界理解香港苦况,与一般报章有别,又指现实是报章都有其不同价值,需透过新闻引发读者共鸣。黎又同意控方称,《苹果》价值属「黄营」,但指「所有报章都是一样」,会呈现不平衡观点。
就黎早前供称,《苹果》同事在未经他同意下,将其「成败乐一笑」专栏文章翻译成英文再刊登在英文版;控方引述张剑虹曾把相关讯息跟黎报告,黎庭上指,自己当时漏看有关内容,惟控方质疑相关通讯群组由黎设立,而黎当时曾回复「很好」,黎就反驳重申自己是漏看,「我说谎根本没有用。漏看文章会被翻译,不是罪,但在法庭说谎是罪啊,我怎会令原来无罪的事变有罪?难道是要证明我不止是个政治犯,还是一个白痴吗?」
法官杜丽冰此时即高声向黎指:「你不是政治犯,你是接受刑事审讯」;黎就回应称:「你可以有你的看法,我可以有我的看法。」杜官再指她必须强调此点,而黎就向杜官表示,「你不可将看法强加于我」。
黎智英在争论期间又重申「我不认同你的看法」,杜官以「你可能不认同我的看法,但这是事实和现实」回应;黎就回答:「这是你说的(according to you)」。杜官此时静默,仰前盯着黎再高声作警告:「我最后一次告诉你,这是一个刑事审讯,无关政治,我不会容许你把政治带入法庭!」黎无奈笑言:「OK,原来如此。」
控方另展示黎与其助手Mark Simon的对话,黎表明希望彭斯、蓬佩奥、卢比奥等美国领袖订阅英文版,为《苹果》提供政治保护。控方问黎请Mark Simon帮忙是否因知悉对方跟美国政府有密切联系;黎就指是因Mark Simon是他唯一的助手,而他知道Mark Simon或有方法办到。黎之后在庭上阅读讯息后确认,Mark Simon当时曾透露他联络蓬佩奥助手Mary Kissel,当时并提及前白宫资深顾问惠顿及美国前驻港总领事郭明瀚能帮忙邀请政客订阅,而美国前副国防部长Paul Wolfowitz为时任美国司法部长巴尔的好友,若巴尔订阅是好事。不过,Mark Simon之后指,与惠顿讨论后认为最大问题,是高级官员不得披露付款资讯,也不可通过银行汇款,因为相关限制,黎指邀请美官员订阅《苹果》英文版最后没有成事。
粤语组报道 编辑/网编:毕子默
7.缅甸地方武装组织最后通牒 涉电诈中国人限2月底前离开
缅甸有反政府武装组织向在其控制区内从事网上赌博、电讯诈骗及其他非法业务的中国公民,发出最后通牒,限令本月底前离开;同时,泰国加强打击向缅甸走私燃油,以堵截犯罪集团绕过当局断电、断油的禁令。
泰国为了打击电诈,上周三(5日)切断部分跟缅甸接壤边境地区的电力、燃料供应和互联网络,位于泰缅边境地区的克伦邦,当地的帕亚松如镇(Phaya Thone Zu)被指电诈活动猖獗,因此亦遭到断电。
然而,有诈骗园区遭断电仍能如常运作,《中国经营报》指出,犯罪集团在泰缅边境已经提前准备了一万升的柴油来确保电力供应,约可发电3万度以上,网络也有「星链」作为备用。
《曼谷邮报》报道,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民主克伦佛教军」(Democratic Karen Buddhist Army, DKBA)周日(9日)发表声明,限令在当地经营非法网上赌博、赌场、餐馆、从事非法交易或诈骗活动的中国人,必须在2月底前离开,任何违反警告的人要承担法律后果,DKBA将加强巡逻和采取其他措施,防止中国人进入其控制地区。
DKBA又谓,断停电令当地人蒙受经济损失,会采取行动帮助缅甸人民,并强调与泰国当局建立互信相当重要,希望泰国能恢复供电和重新供应燃料。
另据《民族报》报道,断电后缅甸另一边境城市大其力(Tachilek)的电诈集团释放逾百名泰籍「员工」,在泰缅边境的友谊桥旁边,每日停放的脚踏车和电单车亦明显减少,反映跨境到缅甸工作的人数在减少。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池焕衡
8.南韩示警DeepSeek过度收集个资 敏感问题不同语言答案不同
南韩国家情报院指中国人工智能(AI)应用程式DeepSeek「过度」收集用户个人资料,并利用所有输入的资料进行自我训练,当被问及敏感问题,还会因应不同语言给出不同的答案。
《路透社》报道,南韩国家情报院(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 NIS)上周已正式通知各政府机构,敦促对DeepSeek采取安全预防措施。NIS的声明称:「与其他生成式AI服务不同,DeepSeek的聊天纪录已证实可被转移(至他处),因为它具备搜集键盘输入模式的功能,可用来辨识个人身分,并将资料发送至
volceapplog.com在内的中国企业伺服器。」
NIS表示,DeepSeek允许广告商不受限制地获取用户个资,把南韩用户资料存在中国伺服器内;而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北京当局有权要求存取这些资料。
南韩部分政府机构已基于安全考虑禁用DeepSeek,澳洲和台湾也对DeepSeek提出了警告或施加限制,意大利则下令限制DeepSeek取用该国用户个人资料。
NIS还指出,DeepSeek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可能对敏感问题提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其中一个例子是韩式泡菜「辛奇」(kimchi)的起源,若以韩文询问,DeepSeek回答「是蕴含韩国文化和历史的代表性食品」,但改用中文询问,DeepSeek就回答「不是韩国的,是中国的」;当被问及1989年「六四」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DeepSeek会建议「让我们聊点别的事吧!」据《路透社》验证,以不同语言询问DeepSeek,得到的答案确实有所不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上周四(6日)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把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并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法形式采集或存储数据。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9.中国商飞客机未获欧美认证 ARJ21前进越南失利
越南廉航「越捷航空」(VietJet Air)租用两架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国商飞)生产的ARJ21,准备在农历新年期间载客,但当地媒体报道,因为认证工作及手续遇到困难,该两架ARJ21最终并未在越南投入商业营运。
去年12月,越捷致函给越南交通运输部以及航空局,提出租用两架ARJ21投入春节从河内及胡志明市飞往昆岛(Con Dao)的载客服务,希望当局在手续上予以协助。
越南《民智报》(Dan Tri)报道,涂有越捷航空标志的ARJ21曾在河内内排国际机场(Noi Bai International Airport)、胡志明市新山一国际机场(Tan Son Nhat International Airport)及昆岛机场降落,不少人因此认为,ARJ21已准备好在农历新年的旅游旺季载客。
然而,ARJ21之后又飞离越南,报道引述来自越南航空局的消息指出,ARJ21只是在越南试飞,未有在越南正式投入商业营运。根据当地规定,各型号的飞机进口到越南必须获得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欧盟航空安全总署(EASA)或越南航空局的认证,但ARJ21还未获得FAA或EASA的认证,而想要取得越南航空局的认证亦很困难,因为越南的主管单位没有足够的能力为ARJ21进行认证。
报道称,如果越捷航空引进的是波音(Boeing)、空中巴士(Airbus)或是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生产的飞机,在越南作商业飞行的认证手续将简单得多。此外,越南航空局尚未掌握有关中国商飞的飞机设计、制造和保养以及飞行的正式资讯,因此也无法对认证程序作出评估。
中国商飞成立于2008年,ARJ21是其生产的首款涡轮引擎区域航线客机,但越南媒体指出,该款飞机的引擎与核心装置和零组件分别来自美国与德国。
除了ARJ21外,中国商飞目前还有C919窄体客机;截至去年8月,中国商飞已交付140多架ARJ21给12家客户,主要买家都是中国企业,包括中国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这三间中国航空巨头。
中国商飞副总经理魏应彪去年11月与越南总理范明正(Pham Minh Chinh)会见时表示,希望加强与越南企业的合作,以及和越捷航空深入洽谈,促进中国商飞与越捷航空的合作成为新模式,让中国制造的飞机可以在越南营运。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池焕衡
9.「爱国侨领」梁利棠间谍罪不成立 许颖婷:两项指控皆无罪深感失望
在2019年「反送中」期间,将知名社运人士许颖婷及一众支持香港民主运动的波士顿华人的照片和个人资料「送中」,因此被控「在未通知美国司法部长的情况下充当外国政府代理人」以及「串谋充当外国政府代理人」的「爱国侨领」梁利棠(Henry Litang Liang,音译)周一(10日)在波士顿联邦法院被判无罪。
根据《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报道,梁利棠在离开法院时透过翻译表示「正义终于到来」,并说:「我爱我的祖国中国,我也爱美国,我是无辜的。」
梁的辩护律师德米西(Derege Demissie)在结辩时向陪审团提出反驳,指出梁利棠从未隐瞒他的激进思想,并强调指控侵犯了他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享有的言论自由。宣判后,德米西在法院外表示,这个案件本质上让每一位华裔美国人明白,行使宪法权利和违法之间是有区别的,并强调梁并未违法。
陪审团经过一周的庭审后,作出无罪的裁定。
在美的香港社运人士许颖婷指,梁利棠参与并协调了2019年8月她所举办的「波士顿声援香港」游行的反对示威,并将游行的影片提供给中共官员,导致她遭到跟踪、骚扰,并收到死亡威胁。
许颖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尊重裁决,但对「两项指控皆无罪深感失望」,并指出「这一结果深刻提醒我们,在对外国干预缺乏充分认识的情况下,现行体制在追究跨国打压行为的责任上面临的挑战。」
现年65岁的梁利棠,报称任职酒店业,出生于中国并已归化为美国公民。他多年来一直是工会活跃成员,也是波士顿华裔社区组织的发起人与参加者。
控方指,梁利棠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涉嫌向曾在美国的中共官员、中共公安部、中共中央统战部提供波士顿当地华人及相关组织的资讯,其中包括亲台湾及亲香港的华人家庭协会与社区组织。
根据《美国之音》报道,控方还指控梁利棠在2018年访问北京,参与中国共产党某部门的会议后,创立了「大波士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New England Alliance for the Peaceful Unification of China),该组织致力于推动中国对台工作目标。
同时,梁利棠被指控受中国官员指示,组织针对异见人士的反示威活动,并向中共公安部提供潜在招募对象的资讯。
记者:江颖(华盛顿)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10.中国钢材经第三国进入美国 以规避美国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所有进口美国的钢、铝材产品征收近年来,中国钢材经由多个国家转口至美国的现象引起国际关注。根据2024年最新数据,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越南和韩国等国家均从中国进口大量钢材,并在不同程度上向美国出口,这一贸易模式可能影响美国对钢铁进口的监管政策。
根据统计,加拿大从中国进口约67.54万吨钢材,墨西哥则进口约117.1万吨。巴西的进口量更高,达到376万吨,而越南和韩国则分别进口了924.9万吨和835万吨钢材。
然而,这些国家并非仅为终端消费市场,同时也是主要的钢材出口国。其中,加拿大对美国的钢材出口量达625万吨,墨西哥则为380万吨。巴西的钢材出口量约为408万吨,而韩国和越南的出口量分别为280万吨和136.3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对美国的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43.4%,显示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由于美国对中国钢材施加了高额关税,部分中国钢材可能通过第三国转运,以绕开美国的贸易限制。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全球钢铁市场的供应链结构,也可能促使美国对相关国家的钢铁贸易政策进行重新审视。
目前,虽然没有具体数据能够确定这些出口到美国的钢材中,有多少来自中国的转口贸易,但考虑到中国钢铁产量庞大,以及这些国家对美出口的钢材规模,这一现象无疑值得美国政府与全球市场关注。
2024年中国仅占美国钢铁进口总量的约1.8%,未进入前十大来源国之列。但随着美国加强对钢材贸易流向的监控,并采取新的关税或贸易措施,以防止中国钢材透过其他国家进入美国市场,所以中国钢材出口所受影响,远比1.8% 这个数字为高。
粤语组报道 编辑:温晓平
11.事实查核|这张照片是马斯克睡在政府办公楼的景象?
一分钟完读:
近日,「马斯克在艾森豪威尔大厦的地板上睡着了」的说法,搭配上一张看起来神似特斯拉(Tesla)执行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裹着印有美国国旗的睡袋躺地上的照片,在微博与X上疯传,一些大V更指出,他这么做是为了「拯救美国」。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则通过分析与软件判读发现,这张最早来自英文X帐号传播的影像,其实是AI生成照。
深度分析:
马斯克主导美国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后,他的一举一动也在中文世界成为焦点。
但仔细看这张在中文网络广为流传的照片可发现,这个神似马斯克的人物左耳呈现不自然的形状。对照路透社拍摄马斯克在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就职典礼时的照片,他的左耳有清楚轮廓,因此,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的这张图片,符合AI生成图常难以处理五官细节的特色。
另外,细看这张所谓「马斯克拿睡袋睡地板」的影像,在右下角有一个标注为「Grok」的浮水印,因此,这极可能是由AI软件Grok生成的影像。
AFCL进一步以AI判读软件Hive辅助识别,软件认定,这张照片极有可能是AI生成的。
另外,微博上还有用户声称,特朗普的长女伊万卡·特朗普(Ivanka Trump)转发了上述AI生成照,并称「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正在华盛顿特区一栋建筑的地板上睡觉,以确保政府不会抢劫你」,这也是错误资讯。
细看这一用户取自X的截图可以发现,虽然这名X用户有认证信息,且其头像照片和伊万卡官方X帐号一样,但并非真正的伊万卡的官方帐号。 该用户的帐号拼写为Ivanka Trump News,在用户名称中间还使用美国国旗与老鹰的图案,对照伊凡卡的官方帐号,其拼写为「Ivanka Trump」。 经查核,伊万卡的官方账号并未转发或评论这张图片。
马斯克上任以来,美国媒体Wired的确曾报道,他以白宫旁的艾森豪威尔行政大楼(Eisenhower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为办公地点,就睡在办公室,他甚至还获邀可以入住白宫的林肯卧室(Lincoln Bedroom)。
然而,上述AI生成照并不是马斯克以办公室为家的影像,伊万卡·特朗普也没有转发这张AI生成照。
12.答读者问|「买基金送美国绿卡」,是效率部新政策?
一分钟完读:
2月初,社媒平台X上一个中文帐户转发了一段视频,称美国效率部推出了「买基金送绿卡」政策:只要购买足够的基金,全家都可拿到绿卡。有网民询问此消息是否属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查核后发现,相关投资移民计划早在1990年就由国会创立,与近期成立的机构无关。查核进一步发现,美国的投资移民计划要求投资者至少创造10个就业机会或直接投入80万美元,这些投资并不等同于购买证券市场的基金,不构成获得绿卡的条件。
深度分析:
2月4日,有X用户转发一则 视频,影音内容称美国新成立的「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推出「买基金送绿卡政策」,且只要购买一定数量的基金,就能够全家获得绿卡,网民询问AFCL此消息是否为真。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 AFCL)首先检视了美国公民及移民局(USCIS)的 公开资料,其中显示投资移民(EB-5)计划早在1990年就由美国国会创立,和近期成立的任何部门都无关。再查看媒体公开报道,都没有显示政府效率部门曾有类似的公开声明。
此外,美国的投资移民计划并非单买基金就能获得绿卡。根据USCIS,申请者有两种途径:创造就业机会或直接投入资本。
以创造就业机会来说,每位EB-5投资者必须在美国创造至少10个全职就业机会;而直接投入资本的投资人则有两种选择,一是投资总额达105万美元、二是在美国划定的「目标就业区」(如乡村、高失业率地区)投资达80万美元,即符合标准。投资的内容可以是现金、设备、库存、其他有形资产、现金等,但不包括以债务安排形式进行的投资。
在台湾从事美国移民的乔盟国际移民顾问公司的王先生接受AFCL采访时表示,美国移民法属联邦法律,须经参众两院通过才有效,马斯克的效率部职权不在此。此外,最近一次相关法案的更动是出现在2021年、拜登时期推出的 《2022年EB-5改革与诚信法案》,与刚就任的特朗普政府无关。
该公司另外表示,若投资经移民局核准的、目标就业区里的合作公司相关基金,可以作为申请投资移民计划的证明,但「不是直接到证券市场买投资」。
简单来说,EB-5计划是希望鼓励透过非本国籍公民的投资振兴美国经济,以及增加美国境内的就业机会,而一般证券市场上的基金交易并无法达成这个目标。因此网传只要购买一定量的基金,美国就会「给你全家送绿卡」的说法,过度简化投资移民的细节。
AFCL已联络USCIS求证投资移民相关细节,至截稿日(2月7日)未获回应。
(完)
===========================================================================
本台网址:
http://www.rfa.org/cantonese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Twitter 推特:
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