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 2-18-2025 CNEWS

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CNews

unread,
Feb 18, 2025, 4:27:47 PMFeb 18
to cn...@rfanews.org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rfa.org******
******************************************************************

===========================================================================

2025年2月18日

1.夏宝龙访港下死命令背后 中资承建商靠香港「大白象」续命

港府深陷千亿港元财赤,靠发债数千亿度日,急需开源节流。然而,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突南下,「明确指示」加快建设造价动辄3万亿元的北部都会区等大湾区项目,港官表明全力配合国策。本台统计发现,有关项目合约几乎由国、央企包揽,吸走香港纳税人数以百亿元;同时港资工程公司被淘汰,多间「老字号」爆发倒闭欠薪潮。分析指,反映大兴土木背后借牺牲港人利益来供养大陆。

港府即将本月底公布《财政预算案》,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突然调研深港河套,亲自向港官「明确指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大湾区发展有关项目,主要包括北部都会区(下称:「北都」)、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下称:「河套项目」)、交椅洲人工岛大型填海计划等(下称:「交椅洲人工岛」)。

翻查资料,由于有关项目自2021年提出后,因造价高昂备受社会强烈争议,港府至今仍拒交代具体造价成本。2022年,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财务顾问曾非正式透露,兴建北都所需的投资额将达3万亿元(港币,下同),估计政府或出资1万亿元,其余分别需由举债及私人机构融资付钞,这未计在北都加码的「两铁一路」;去年港府仅公布「细数」,单计研究、勘探和收回土地已花费约2,248亿元。「河套项目」曾预计总造价750亿元,而港府已拨款至少1半;「交椅洲人工岛」计划造价至少达5,800亿元。换言之,有关项目合计至少4万亿元。

不过,港府近来每年都出现千亿财赤,财政储备不足7000亿元,更靠3200亿元发债当收入长达6年,民生陷入水深火热之际,港府仍积极配合国策,将大部分预算「挤出」,用于大湾区基建工程,涉及数以千亿元计。

香港前《有线财经台》台长颜宝刚,于本台节目《财经自由讲》分析指,目前港府开源节流的能力相当重要,惟预视港府在北京施压下,宁愿牺牲港人利益,将更全力注资大湾区基建。

颜宝刚说:「 到底这些工程是香港人需要?还是中央政府、内地企业,以至新质生产力?是否其实反而是配合他们的措施?当楼市严重供过于求,而北部都会区又称将开发多几十万个新住宅供应,这是否我们迫切需要去做的一个项目呢?还是北部都会区就是对接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事实上,本台统计发现,在巨资工程当中,港资能受益的份额被中资大举冲淡。去年底,85间企业签署港府主导的「支持及参与北部都会区发展」的意向书,大陆企业在整体占逾三分之一,包括招商局、华润集团等;而在29间地产商及建筑公司中更达近半数,均大部分来自国、央企。

值得留意是,香港各大地产商投资北都时,出现与国企、央企困绑式投资的迹象,「华润置地」属大赢家。其中,香港地产巨擘「新世界发展」,虽在北部都会区坐拥最多、达1500万方呎土地储备,但近年在负债累累下,纷纷与央企「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国企「深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大举发展北都商住项目。另「华润置地」亦至少与三大香港发展商,包括「恒地」、「嘉华」和「信德」签订同类协议,发展北部都会区及大湾区的土地资源及项目。

据港府招标网,45个北都和河套等相关工程项目合约,至少逾30%(14个)被中资获得,以实力雄厚的国、央企为主,包括「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地质工程集团」、「中铁十五局」、「中国路桥工程」、「中国中铁」以及2016年被海航集团入主的香港老牌「泰升地基工程」等,当中部分更是借助与港、外资联营取得合约。中资取得的合约金,合共近790亿元,占比约80%。

以「中国建筑」为例,近年几乎主导港府大型基建工程合约。据「中国建筑」最新2024年中期业绩,上半年新增合约达1251亿元,中标北部等港府多项大型项目等,形容是「彰显其市场领导地位」。集团附属公司及「法国威立雅」的香港分公司所组成「Hong Kong Resources Recovery Park」,2023年中取得新界西堆填区扩建工程合约,项目总合约额达611亿元,中国建筑占款逾70%,成为集团历来合约额最大的工程项目。同时,集团亦获得港深创科园之1A阶段主合约。

在大湾区项目「泵水」之下,「中国建筑」业绩近年屡创新高,去年半年之内,多赚13%至54.6亿;香港是集团营业增长最快地区,收入按年急增29%,达逾181亿元。

不过,同期港资却未见走出低潮。香港建造业总工会近日表示,去年共处理逾200宗工友求助个案,涉及逾2,000人,涉及金额包括薪金和工程费超过3亿元,欠薪地盘由私人工程开始蔓延至工务工程。过去5年,至少10多间香港建筑工程公司陷入倒闭或欠薪潮,包括过去1年内,老牌建筑商「冯祥记」、「协盛建筑」结业;以及港府常用的龙头承建商的「保华建业」、「精进建筑」拖粮,令近百名工人聚集追薪。

编辑:温晓平 编辑:毕子默


2.何柱国狠批港府举债渡日 指北京不注重法律才被制裁

香港经济近年处于结构性衰退,一般认为以往的发展模式已过时,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更要求香港政府要「破局」。虽然如此,行政长官李家超仍未有听取劝告,他周二(18日)仍然宣布大搞「盛事」。前全国政协常委何柱国周一(17日)在商台节目就狠批港府「明日大屿」计划,促停止卖地3年「止血」以回复供求平衡,又要劝告港府不要胡乱举债。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二(18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下月为「盛会超级3月」,启德体育园将于3月1日举行开幕礼。世界格兰披治桌球大奖赛、「LIV Golf 香港站」及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亦会首次移师体育园。李家超指:「我们预计,上半年各种盛事会吸引约84万旅客,为香港带来约33亿元消费额,亦会带来18亿元经济增加价值。」

现年75岁的前全国政协常委何柱国,他周一(17日)接受商台节目《光明顶》访问,大闹香港官员无能:「夏宝龙带你们破局,去不同地方参观,你们究竟学了甚么出来?你解释给我听。有甚么好的意见?如何破局?找一个新的行业。还有一件事,我们今天的地产(市道)如此惨淡, 停止卖地3年,所有东西都是供求。」

面临千亿财赤,何柱国狠批港府:「我们财政已进入赤字,你还卖地来做甚么 ?每一季卖一幅,你卖甚么?猪肉呀?是当猪肉卖? 又减这样、又明日大屿。甚么大屿 ,大甚么屿,不行的。香港不是一个美国城市,美国可以无限量增资,因为她有资源,有石油,有其他。香港没有,香港只有人。所以在香港,你不可以说,我们又可以去举债,举你XX,能举多少年?」

被问到港府官员能否自行决定暂停「明日大屿」计划,何柱国表示:「我认为香港是高度自治,你想想北京,习主席或者其他人会否理会?他们最重视搞好经济,破局 ,做好经济,不做大屿(明日大屿)又如何?」

何柱国被主持问到停止卖地是否「止血」好方案,他则反问:「你两个是否傻的?现在卖地有收入?你计条数给我?无就停止(卖地)先『止血』。让人有信心,知道政府正控制楼价。让银行可止血,有些生意做,那是最实际。供求,以前我们都试过,1997年当时阿董(董建华)试过。」

何柱国相信,只有停止卖地3年才能令资产价格上升,避免负资产增多令银行体系出现问题。

对于西方制裁,何柱国认为中国不了解其意义:「『制裁』两个字,谁人听得懂?谁人明白?我想当时很多北京官员也不明白,这两个字『制裁』,因为他无注重香港的法律与制裁,现在就被人制裁。」

消瘦不少的何柱国,为香港烟草创办人何英杰的长孙,外号「烟仔何」,他在节目突然自爆数月前患肺癌:「我就劝我的朋友,如果你吸烟,你都是减少吸烟,化疗程序是好辛苦。我可以告诉你,我这世人最不喜欢一个人叫卢宠茂,每次他出来就这里禁、那里禁。我经常说,我是人,我吸烟都有自由吧,死不死是我的事。后来回想,我都要感谢他。所以我平衡过,我都是戒烟。」

何柱国曾咨询美国医生,最后决定在港接受治疗:「香港医疗好好,我已经痊愈。我当时跟李家超说过,你将香港医疗发展为一个行业。现在美国Sloan(癌症中心),我的医生在Sloan,靠很多外国人,有钱的、中东、全世界都去。」

医务衞生局周二(18日)在社交平台Facebook发文指,局长卢宠茂衷心祝福何柱国身体健康,亦感谢何以自身经历劝喻烟民戒烟。卢宠茂又指,不愿见到有人因烟草祸害患病于是戒烟,政府亦正计划推出10项控烟措施。

记者:任子游(台北) 编辑:温晓平 网编:陈家杰/毕子默


3.电子音乐节Creamfields因「不可抗力因素」取消 表演嘉宾曾被中国封杀

在香港举办多年的英国著名电子音乐节Creamfields,今年原定于下月8日和9日,在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举行「香港站演出」,但主办方于周一(17日)在社交媒体宣布,香港站的活动将取消,微博上中文版的声明更明言,原因是「不可抗力因素」。

翻查旅发局资料,该音乐节被列入「2025上半年香港盛事年表」,旅发局更曾在其网站显眼位置,大力宣传Creamfields香港站;但现时网站上的宣传相片已被移除,亦已无法找到与该音乐节相关的页面。

音乐节主办方在1月初曾透露,两日早鸟门票已经售罄,单日门票亦仅剩少量。

被禁的音乐节汇聚世界顶尖电子音乐人参与,今年的特别表演嘉宾包括葛莱美奖得主﹑畅销电子舞曲制作人Zedd。Zedd曾于2019年10月在社交媒体X上,指自己因赞好美国动画《South Park》的推文,而「在中国被永久封杀」。

当时《South Park》先后播出了两集「违规」动画,内容分别涉及讽刺中国音乐人及生意人,又有影射习近平的「小熊维尼」,将另一个角色Randy残忍杀害。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就表示,对事件无进一步回应。

主办方则向乐迷致歉,并表示所有通过官方平台购票的观众,将在七个工作日内自动获得退款。

记者:淳音、江颖(华盛顿) 编辑:温晓平 网编:程皓楠


4.「超级大使馆」听证会现「国家队战狼」 曼城中领馆再现「反共」涂鸦

中国驻英「超级大使馆」规划听证会周二(18日)复会,轮到规划支持者以「利害关系方」身分作供。发言的支持者以在英中国人为主,不约而同地不断强调使馆重置对英国经济的好处,有发言者作供时更突然「战狼上身」,指忧虑中共利用新使馆进行跨境镇压的意见,是毫无事实根据。另一方面,有人再于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外写上「反共」字句,不过很快就被清洗。

听证会进入第二个星期,规划检查官施雅臣(Claire Searson)周二再度听取民间「利害关系方」(Interested parties)作供。上午先后有两名反对规划者作供,包括港裔禾京咸(Wokingham)地方议员吴兆康,以及多名支持「超级大使馆」规划的在英华人。

吴兆康发言时,质疑令大伦敦警方及塔村区议会「转軚」的顾问报告,是否公正及可信,又提出一系列问题,希望施雅臣可以为他及其他在英港人,要求中方代表回应:「港府一再强调,会对违反《国安法》的港人采取行动,虽远必诛,这个『超级大使馆』会否协助中港政府执行《国安法》?会否收集反中共港人的资讯?」

多个在英港人组织正号召在3月15日,再到前皇家铸币厂示威,吴兆康邀请施雅臣当日到现场视察,但遭施雅臣拒绝:「我不能向申请方转达这些问题,我的角色是处理规划问题;我需要保持中立,所以我不能出席未来的示威,但我知悉你们2月8日曾发起的示威。」

工党接掌英国政府后,一直被指为救经济不惜向北京「叩头」。支持使馆重置的「国家队」作供时,几乎每名发言者都提到「超级大使馆」有利当区甚至整个英国的经济。其中4名「国家队」成员在长约1小时的供辞中,与「经济」一词相关的「Economy」和「Economic」就出现至少30次,就连多名排队入场「旁听」的华人都不禁打起瞌睡。

自称在伦敦居住近30年的Vivian先表示「唔想讲咁多政治」,但半分钟后却突然「战狼上身」,批评反对者担心中方以新大使馆,进行「监视」及「跨境镇压」是毫无事实根据,指中方一直尊重英国法规,又认为「超级大使馆」有助打击罪案。

Vivian说:「不会每天都有示威、不会每天都有杯葛,但本地手机劫匪每天都在皇家铸币厂对面街角尽头等我下班。对我来说,我希望一个大使馆能吓退他们,因为警察显然不能。」

而曾先后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英国文化协会及多间传媒工作的中银(英国)资深外务经理汪茵(音译,Yin Wang),就代表英国中国总商会发言,强调「自己是英国公民,经常往返两地」,斥责反对方指控不实,只是摆政治姿态:「我父亲是特区护照持有人,在香港工作30年后,现时在北京享受退休生活。他从来无感到自由受限。中国在人权上的进步有目共睹,并非他们(反对者)描绘的那个国家。」

正当「国家队」尝试说服规划当局,指「超级大使馆」不会影响附近社区之际,通讯程式Telegram周二流传相片,疑再有人在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外的行人路上,写上「光复香港」、「习包子」等反中共字句。

本台同日上午到现场视察,相关字句已被清洗得一干二净,未有再出现副总领事杨治宇带队恐吓及阻挠记者采访的场面,亦未见警方到场调查。

记者:梁铭康(英国)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5.万斯发言引欧美现分歧之际 中国外长王毅大展「友好面孔」欲拉拢欧洲

中国外长王毅藉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之机,与德国、欧盟、西班牙、法国等官员会面,在此次会议前后还分别访问英国和爱尔兰。外界认为指,在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发言引发欧美紧张之时,王毅欲趁机拉拢欧洲国家并挑拨欧美关系。评论就指,即使万斯发言引发欧美之间的嫌隙,但不代表会把欧洲推向中共。

周一(17日),中国外长王毅将结束访欧行程,其在整个访欧行程中,他借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发言,所引发的欧美关系紧张之时,扮演无害的「和平使者」形象。德国基民盟外交政策专家罗特根(Norbert Röttgen)直指,王毅充分利用「友好的面孔」,试图拉拢欧洲国家。

盘点王毅此次欧洲的主要行程,上周四(13日),王毅在伦敦与英国外长林德伟(David Lammy)会晤。林德伟在会晤前就向传媒预告,会触及双方意见分歧之处,包括就香港问题、黎智英案等人权问题向中方发起挑战。另外,王毅还与英国首相施纪贤(Keir Starmer)及英国国家安全顾问鲍尔(Jonathan Powell)会晤;但英国官方未公开会面详情。

中国外交部和官媒则大肆渲染王毅今次访问,参加第十次英中战略对话的成果,声称英中关系十分重要。又指英中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大国,有必要加强战略沟通,共促全球和平稳定。中国官媒还称,王毅深入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香港等问题上的立场;双方亦就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局势交换了看法。

上周五(14日),王毅在与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的会谈中称,中国认为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冲突,中国支持「欧洲在和平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卡拉斯则敦促北京停止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产品,称这些出口助长了莫斯科对乌克兰的战争。

上周六(15日),王毅在与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会面时,称中国将德国和整个欧盟视为战略伙伴,中国也愿意深化与德国的全方位合作,作为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一部分。

德国庞大的汽车产业过去一直依赖中国,去年10月,德国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据中国外交部就王毅与朔尔茨会面的声明,王毅向其转达了中方对德国在关税问题上「理性务实」态度的赞赏。

中德双方亦讨论了俄乌战争,王毅祭出套话:「中欧有着共同的目标,希望和平解决危机。中方愿与德国等有关各方保持沟通,继续为促进和谈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官方声明还暗中挑拨,称「在美国加大对北约欧洲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的压力后,欧洲安全框架平衡、有效、可持续是必要的」。

中国官方的另一份声明还称「王毅在慕尼黑会议间隙与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 )会面时表示,德国一直是中欧关系的稳定力量」。

另外,上周六晚,王毅还与乌克兰外长瑟比加(Andriy Sybiha)会面,称「中国历来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主张所有热点问题都应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解决,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如此」。并称中方视乌克兰为朋友和伙伴,愿推动推进双边关系等。

而王毅与法国、西班牙外长,及对爱尔兰的访问中,也多为一贯的外交术语,强调多边主义,促进双边贸易,对话解决贸易争端等。

德国媒体引述观察人士观点认为,中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取得了外交分数,这与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发言引发的舆论形成鲜明对比;但舆论也认为,中国借势开展的外交攻势似乎并未取得具体成果。因为两年前,王毅就曾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提出针对俄乌战争的所谓「和平计划」,但中国并没有像欧洲所期待的那样,采取任何具体措施来制止战争。

在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主席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问王毅,中国是否可以通过减少购买俄罗斯石油,向俄罗斯施加压力时,王毅的回答非常明确:「如果我们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谁能卖给我们足够的石油来供应我们的人民?我们对我们的人民负有责任。」

法国时事评论员王龙蒙认为,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除了套话外,是表达了继续支持俄罗斯的想法,只是被万斯发言的冲击波所削弱,王毅看到时机,确有想拉拢和分裂欧美民主联盟的意图。

王龙蒙说:「这次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以及整个欧洲行程中,王毅说的都是套话,声称愿意为解决俄乌冲突扮演和平天使角色,但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具体发问时,就现了形,也就是中国还是会继续支持俄罗斯;只是他这翻发言被万斯发言引发的冲击波给覆盖了,万斯的发言吸引了欧洲媒体的火力,反倒让中国的狼子野心被掩盖了,估计王毅看到欧美产生裂痕,正心里偷着乐呢,而且也想借机拉拢、离间欧美关系。」

德国台湾裔时事评论员成世光向本台表示,万斯的发言诚然引发欧美国家产生嫌隙,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就将橄榄枝抛向中国,也不会被王毅的虚假承诺所迷惑。

成世光说:「美国跟欧盟有嫌隙,再怎么两边的紧密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倒不是很担心。欧洲这些领袖们对王毅的反应实际上是非常冷淡的,因为王毅说做这个那个,那中国能做出来吗?叫她们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中国能做吗?不会做的。当王毅说中国和欧洲没有基本上的矛盾、没有地缘上的矛盾,这是谎话啊。俄罗斯之所以能够侵略乌克兰,要不是有中国大力支持的话,俄罗斯怎么能打得下去呢?」

王龙蒙也表示,欧洲媒体和一些政治家尽管对美国在俄乌战争上的做法不满,但美国的做法并不会把欧洲推向中共一边。

王龙蒙说 :「有很多人担心万斯发言的冲击波、以及特朗普威胁的关税战,会使欧盟与中国结成联盟,我个人倒不是特别担心。因为在俄乌战争、新冠病毒后,世界已经认清了中共政权的本性。欧美即使出现了巨大的分歧,但也是民主联盟内部的事情,欧盟即使在俄罗斯等问题上无法与美国达成一致,但双方还是能形成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中共是双方共同的威胁。」

王龙蒙也认为,未来可能形成欧盟和美国分别主要对抗俄罗斯和中共的局面,如果朝向这个趋势,王毅所做的外交努力就是徒劳无功。

王龙蒙说:「乐观一点看,未来会形成的格局是,欧盟国家提高在北约中的军费对付俄罗斯;美国践行特朗普选前就定下的印太战略,全面抑制中国的扩张。如果朝向这个方向,王毅这次访欧行程就是无用功。」

周二(18日),王毅将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安理会高级会议,中国为联合国安理会2月的轮值主席国,王毅将主持本次会议。外界认为,需要观察他在此次会议期间,是否会祭出一些新的外交动作,或面对美国时又展开另一套外交话术。

记者:吴亦桐(德国)、潘加晴(美国)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6.【黎智英案】被指专访「屠龙小队」美化暴力煽动读者 黎批控方捏造

「黎智英案」周二(18日)续审,控方就黎智英曾称期望勇武派有原则和底线及《苹果》专访「屠龙小队」,指控黎煽动读者使用暴力。黎指,报道勇武派声音不代表同意其立场,更称控方捏造:「我说要有原则有底线,等于我煽动人用暴力?」惟控方指「有否捏造,非法庭关注」。

控方展示《苹果》于2019年11月刊登的全版「撑学生抗暴政」海报,黎确认《苹果》曾发起鼓励读者支持学生买报纸计划,又在控方问及《苹果》是否鼓励学生参与运动时,回应指「至少让他们了解时事」。控方追问《苹果》立场是否鼓励学生示威,黎否认,但同意是《苹果》在2019年的立场,并在法官杜丽冰追问下,同意鼓励学生只看《苹果》不看其他报章。

法官李运腾关注在2019年11月时,逃犯条例修订已搁置,故宣传计划焦点已非反修例而指向政府;黎同意指焦点包括政府,因当时对人民而言,反修例尚未结束,仍在争取五大诉求,黎并同意控方指,计划对象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

控方之后开始就黎的英文直播节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作盘问,就黎早前供称该节目是其个人节目,与《苹果》完全无关,对员工在《苹果》转载节目并不知情。控方展示时任动新闻总监张志伟在《苹果》英文版群组发出的讯息,提及节目拟定的直播时间,又指「目的是和外国读者互动,打国际线,宣传英文版苹果」,并列出执行方法,包括由《苹果》推送宣传及安排《苹果》人手协助直播,以及事后在《苹果》英文版发表精华片段,时任集团行政总裁张剑虹亦作回复,关注直播时间及指国安法将生效。

黎在庭上解释自己忘记上述讯息,同时重申节目是其个人直播,与《苹果》无关,惟同意张志伟有参与,曾安排同事提供技术支援,惟其他高层只被告知情况,张剑虹亦只是表达担忧而非参与。就控方质疑讯息显示编采高层参与直播制作、建议题目、宣传推广甚至后期制作,黎再指直播是其个人节目,惟确认自己曾向各人指在节目后,需要改进意见。

控方再展示直播节目播出后,英文版群组的讯息对话,张志伟转发《苹果》Twitter帐户的直播连结,冯伟光就反映节目形式像「独白」,黎当时同意并指下次直播应安排与读者对话。控方指该次直播只透过《苹果》Twitter帐户播出,黎个人Twitter同日没发表直播;黎就回应称并不知情。就控方指在2020年7月30日后的节目,同步在《苹果》Facebook、Twitter、YouTube及果燃台播出,并透过黎个人Twitter转发,黎表示确认,又确认节目制作、规划及宣传等均由《苹果》包办,惟重申《苹果》只是使用其节目,否认控方指「Live Chat」是《苹果》节目,但同意控方指节目牵涉《苹果》。

控方其后展示黎在美国参与「保卫民主基金会」座谈会时,就2019年7.1立法会冲击事件的发言,质疑指破坏明显是示威者的意图,但黎就指他们「不是立心破坏」;黎解释示威者是意图透过破坏作象征,非纯粹破坏,又指有很多贵重东西没被破坏。控方就指黎的发言是有意淡化示威者暴力行径,以避免失去国际支持,黎回应时指,自己仅基于所相信事实,就事件提出个人研判。

法官杜丽冰就关注黎一直立场是不希望示威者采用暴力,故才请求陈梓华联络勇武派领袖助平息暴力,认为黎在美国发言时自会带相同想法;黎同意自己或有此想法,但强调当时仅陈述事实,又否认控方指,他是认同年轻示威者的暴力,只希望市民同情他们。

控方之后展示《苹果》的跨版专访〈和变勇 「是政权,逼我进化」〉,指《苹果》煽动仇恨及煽动人们使用暴力,黎表示不同意,强调那是一个年轻勇武派的专访,又强调控方提及「是政权,逼我进化」这立场是引用自受访者的说话,「苹果报道、刊登这个立场,不代表支持这个立场」。

控方再展示《苹果》的另一专访〈屠龙队边缘呼唤 全民勇武/三罢〉,另展示黎与陈梓华数天后的讯息对话,黎当时问受访者中似是领袖的人,是否不是关键人物。黎确认自己当时应看过专访,并表示自己同意三罢,但不同意需要全民勇武,就控方质疑《苹果》是其的报章,黎重申刊登不代表同意受访者观点。

控方后引述报道中的导言,提及受访屠龙成员认为「要缓解前线压力甚至取得胜利,必须在全民勇武或全民三罢中二择其一,『我哋嘅目的就系想希望有多啲人醒觉,我哋得十几个人,挨唔到好耐㗎咋』」,质疑是《苹果》望向读者传递的讯息,黎否认,并在追问下解释,认为受访者说法只反映约十多名勇武派的想法,不代表全港人都需同样想,「我也不认为这是正确的想法」;控方就指是《苹果》同意有关想法,协助勇武派向公众传递讯息,黎再否认并强调「作为传媒,你访问了某人,就要报道他们说的话」。

就控方质疑《苹果》美化屠龙小队行径,黎亦否认,惟同意《苹果》刊登一些他不认同的想法。控方又问及黎有否透过《苹果》员工联络受访的激进勇武派,说服他们不要使用暴力,黎回应指没有,控方就多番作质疑,并再指黎是透过《苹果》煽动他人使用暴力,黎以「Totally disagree(完全不同意)」回应。

控方展示黎的专栏文章〈我们坚持下去 才有希望〉,并引述文中一段黎跟陈日君枢机的对话,谈及勇武派是时候组织领袖团队,以建立原则及勇武的底线,并吁勇武派考虑陈枢机的意见;控方质疑黎有意维持勇武派一定程度暴力,黎回应自己没有这么说,控方续指黎在文中没谴责暴力,也没有要求停止暴力,黎就解释,成立领袖团队使勇武派行事有原则有底线,实际上是停止暴力,惟控方再质疑,指直接呼吁更简单,黎就指不同意是有效方式,「他们(勇武派)不会听」。

控方再引述黎在主问时曾称,年轻示威者与警察对抗,面对警方武力,使用暴力有时不可避免,认为反映黎一定程度支持受控的暴力;黎就解释,其意思是即使勇武派有底线,也不代表年轻人不会用暴力,惟至少暴力可受控制。控方最后提出,黎意图煽动读者使用暴力,黎回应:「我不知你从何得出这个说法,我说要有原则有底线,等于我煽动人用暴力?全是你捏造出来,我在文章从没有这样说」。

主控周天行就回应称:「我有否捏造,非法庭关注的事」,又要求黎不要浪费法庭时间,只需回答「Yes or No」。黎就反指控方浪费法庭时间,法官李运腾就提醒黎,不要与控方争辩,黎终表示明白并向法庭致歉。

粤语组报道 编辑/网编:毕子默


7.DeepSeek被南韩踢爆 将用户数据传送给中国「字节跳动」

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一夕爆红,不过存安全隐忧。南韩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周二(18日)首次确认,DeepSeek会将用户数据, 传送给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明显违反数据保护法规。

因此南韩暂时全面中断DeepSeek在当地的服务,并限制新用户下载该应用程式。当局暂时未知有哪些及多少数据被传送。根据当地法例,企业必须获得用户同意,才能把资料转交第三方。委员会已向DeepSeek发出正式询问,要求说明该平台的资料收集和处理方式。

上周六(15日)南韩已因数据安全问题,暂时将DeepSeek在应用程式商台下架。DeepSeek早在上月底被要求说明开发及提供服务过程中有关数据收集、处理等问题,委员会周一(17日)曾表示,DeepSeek已承认在适应当地个人资料保障法例方面确实有疏忽,将积极配合委员会进行改善。

除了南韩,目前多国已对DeepSeek采取限制措施。台湾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禁止政府机构使用;澳洲下令从政府设备中删除DeepSeek。意大利亦进行封锁并展开调查; 法国与爱尔兰则要求其就数据处理问题作出解释。

记者:淳音(台北) 编辑:温晓平 网编:池焕衡


8.新加坡财政盈余疫后创新高「超预期」 企业利得税成经常收入主来源

香港面临千亿财赤之际,新加坡库房却「水浸」。新加坡2024财政年税收超出预期,预计实现64亿新加坡元(约371亿港元)的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约0.9%。盈余主要来自企业利得税过去两年的显著增长,更成为政府经常收入的最大来源。至于2025财年,盈余将继续保持,预计为68亿新加坡元(约394亿港元)。

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周二(18日)的国会报告中指出,2024财年的盈余远高于最初预计的8亿新加坡元,并成功扭转了2023财年26亿新加坡元的赤字。盈余主要来自企业利得税过去两年的显著增长,该项税收从3.2%增至2024财年预计的4.1%,并超越了「国家储备净投资回报贡献」(NIRC),成为政府经常收入的最大来源。

企业利得税增长「超出预期」,是因为近年不少跨国企业因应投资策略的变化,选择将更多高端活动,由香港搬迁至新加坡。另一原因是特定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如金融业和批发贸易业在新加坡的投资增加。

黄循财表示,随着2027财年开始实施国内附加税,大型跨国企业的有效税率将提高至15%,预计会进一步增加企业利得税收入;不过,这部分增收的具体金额将取决于这些跨国企业,是否仍然认为在新加坡投资具有吸引力。

黄循财续指,随着政府收入增加,支出亦相应提高,政府将向「保健储蓄」基金(Medisave)注入30亿新加坡元(约174亿港元),协助市民应对健保保费上涨。此外,政府计划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譬如开发樟宜5号客运大楼以及能源转型,以提升国家竞争力。

与新加坡不同,香港政府将于本月26日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预料将面临重大的财政挑战。去年12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中,首次将本年度香港的财政赤字预估调整至1000亿港元,远高于年初预算案估计的481亿。自2020/21年度以来,有3个财政年度(2020/21、2022/23、2023/24)均录得赤字,分别达2325亿元、1223亿元、1002亿元。若计及今个财政年度1000亿元的赤字,港府在近5年内有4年录得赤字,合计蚀约5550亿元。

至于邻近香港的澳门,其财政情况亦较为稳健。行政长官贺一诚去年11月表示,澳门已摆脱疫情带来的财赤,公共财政恢复盈余。当地财政储备截至2024年9月,已达6170亿澳门元(约5980亿港元),较2019年增长了435亿澳门元。澳门政府预计明年度盈余为77亿澳门元,并宣布连续第18年向市民派发现金,永久居民继续有1万元。

记者:江颖(华盛顿)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9.汇控据报启动新一轮「瘦身」 香港裁近40名投资银行家

《路透社》旗下《IFR》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汇丰控股将裁减香港近40名投资银行家,当中包括4名董事总经理,作为行政总裁艾桥智(Georges Elhedery)持续精简架构的一部分。

报道称,今次裁员涉及股权资本市场、医疗保健、房地产、并购、金融机构、科技、媒体和电讯等多个领域,被裁的包括亚太区可持续债券巿场主管Luying Gan、负责债务联合及亚太区本地货币和私募的董事总经理Venkat Rao、亚太区化学品分析主管Viet Phan,以及亚太区消费零售主管陈慷(Heidi Chan)。

《彭博社》上周亦报道,汇控本周将启动投资银行部门新一轮裁员,预计从亚洲开始,最终影响全球员工,而这波裁员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并以员工绩效和消除重复工作或简化业务作为标准;市场估计,汇控采取一系列节流措施,在扣除一次性成本后,一年可节省15亿美元支出。

汇丰发言人回复《彭博社》查询表示,一如2024年10月的公布,公司未来会专注于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增长机会最大的领域,加强领先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汇控周三(19日)公布年度业绩,预计届时艾桥智将披露更多重组细节。

去年9月艾桥智上任行政总裁以来,作出多项精简架构举措,务求提高回报率,包括将执行委员会规模缩减三分之一,以及退出欧美部分承销和企业咨询活动,进一步将亚洲作为发展重心。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0.中国「指居」再酿命案 8办案人员被控逼供受审

中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简称「指居」)制度一直备受批评,被形容是「超羁押措施」,由于缺乏制约和监督,办案人员为获取口供甚至会使用暴力、疲劳审问,曾酿成多宗死亡。2022年,年仅34岁的河北男子暴钦瑞在「指居」期间死亡,8名办案人员被控刑讯逼供。

《南方周末》报道,2022年7月7日凌晨,暴继业和儿子暴韶瑞、暴钦瑞,连同兄弟暴纪涛等9人,被指参与殴打民工、放高利贷、非法拘禁等活动,分别被警察从家中带走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同月19日晚上,暴继业听见屋内保安低声议论「完蛋,电疵了」(大意是出事了),而他的小儿子暴钦瑞刚在半个多小时前被带走问话,一开始,他还能隔着房门隐约听到惨叫声,后来悄无声息。

当晚,暴钦瑞一直没回房间,暴继业自我安慰「没回来也好」,免得看着儿子被打更难受,其后有人入屋卸下了他的脚镣和手铐,翌日早餐更破天荒地有牛奶、蛋糕,中午还有肉包食;大约4日后,他被带到一个房间,才从新乐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口中得知暴钦瑞已告死亡。

同案8人陆续及后被解除强制措施,原因是「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他们均表示,在「指居」期间遭到殴打和电击;暴继业说,在一次提审中,一民警说要「换换样式」,就用夹把一部老式手摇电话的两条电线夹着他的左右手,再摇动电话机,他顿时感到电流通过全身,「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全身抽搐」。

即使没有审问,他们也会被戴上手铐、脚链坐在铁制审讯椅上,每餐食一个比鸡蛋略大的馒头,一天只能上3次厕所,小便30秒,大便60秒,超时会被直接拉回「指居」室。

河北保定市莲池区人民法院上周四(13日)对新乐市公安局8名办案人员涉嫌故意伤害罪、刑讯逼供罪进行公开审理,起诉书指张旭光、邢子超、王子谦、吴玮涛、马林炫5人有份对暴钦瑞逼供;庭审中,张旭光不承认对暴钦瑞有刑讯逼供行为,其余4人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并非导致暴钦瑞死亡的原因。

起诉书提到,手摇电话机、电警棍电击,镐柄、PVC管,皮带抽打,吊笼子,打耳光与拳打脚踢,均是案中的逼供手段。各被告均表示,办案期间不清楚疑犯在「指居」区的居住条件如何,以及有否长期被固定在审讯椅上等情况,强调「指居」区由保安负责管理,办案民警很少去「指居」室,提审时是保安把人从屋内带出交给民警。审讯为期两日,法官将择日宣判。

「指居」执行过程缺乏法律规范,一些办案人员为获取口供,以非人道方式对待疑犯,近年常传出有疑犯在「指居」期间死亡,包括任职科技公司总经理的邢燕军、湖北连环盗窃案疑犯袁时宏,还有疑犯变成植物人。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11.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走红台湾艺人王大陆涉伪造病历逃避兵役

凭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徐太宇」一角走红的台湾艺人王大陆涉嫌伪造病历,假装心脏出问题以逃避服兵役,周二(18日)在台北巿大安区的住所被带走调查。

按台湾兵役法令规定,凡是年龄届19岁之年1月1日起到36岁之年12月31日止的男性,都要依法接受征兵,故称之为「役男」(役龄男子)。

台湾内政部表示,为维护兵役公平,主动清查发现有部分役男征兵检查异常,本无病史却突然罹患疾病,显然有可疑,接获检举后经过清查,有80宗个案涉嫌不法,并交由司法单位调查。

新北市警察局永和分局上月拘捕一名陈姓男子,追查下发现以他为首的不法集团涉嫌从事「妨害兵役」;新北巿地检署周二指挥永和警分局和刑事局兵分11路采取行动,合共逮捕11人,有7人是在台北被捕,当中3人是不法集团中介,另4人为包括王大陆在内的役男,还有4名役男在台湾中部被拘。

《镜周刊》报道,据悉不法集团游说役男支付10万元至100万元(新台币,下同),可获协助和指导如何逃避兵役,王大陆疑付了不法集团百万元,企图以内科疾病作借口逃避兵役。

周二下午2时许,王大陆经警方移送新北巿地检署复讯,他戴着帽、黑框眼镜和口罩,脸撇向一旁,步入侦查大楼。检察官在复讯后,指王大陆涉嫌触犯妨害兵役治罪条例、刑法伪造文书罪等,准以15万元保释;王大陆约在下午4时办理交保离开,面对大批媒体提问未有回应,并一度双手合十,其后乘车离去。

台北市兵役局表示,王大陆已达「缓征」最高年限33岁,无法以学生身分缓征,内政部排定入营日期是3月13日,王大陆若无故未到就是违反兵役法,将移送法办。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池焕衡


12.习近平民企座谈会「激励」有限 中国股巿不升反跌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周一(17 日)与马云等民营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会,虽然官媒一片唱好,但A股周二(18日)表现却没有被「激励」,沪深创三大指数低收近1%至近2%。

《新华社》报称,该场座谈会「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讯号」;《新京报》社论指座谈会「进一步提振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微信公众号「正和岛」亦发文称,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时隔4、5年后重返商业一线,并参与最高层召开的民企座谈会,「国家保护民营企业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决心愈加坚定」的讯号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不过,3大指数周二皆小幅开低,走势震荡,其后卖压涌现,直到收巿未见有效拉擡力道,上证指数收报3324点,跌31点,跌幅0.93%;深证成份指数报10617点,跌173点,跌幅1.61%;创业板指数亦告失守2200点,收报2182点,跌幅1.98%。

中国券商及法人分析,座谈会对稳定市场信心具有重大意义,但大巿自1月中起涨后不免有逢高出脱卖压,加上座谈会过后,具体政策及措施落实尚须时日,因此无法立即反映在短线行情,后续行情仍须视官方会否推出具体提振民企信心的相关政策而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称,从《新华社》通稿判断,民营企业座谈会谈的还是老调常谈问题,对于如何解决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似乎没有给出明确思路。他说,中国总理李强1月底刚举行座谈会,外界原本预期这次座谈会有更多「增量提法」。

在习近平推行「国进民退」的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近年面临的困难加剧,除了产权保护不周、竞争环境不公平等老问题,官方前几年还对几个特定行业下重手进行监管。

粤语组报道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池焕衡


13.【劳权透视】公然放生歧视工会雇主 律政司欠打工仔一个交代

日前,被《华尔街日报》解雇的香港记协主席郑嘉如,以私人检控方式提告,指控资方抵触《雇佣条例》有关「防止歧视职工会」的条款。案件涉及雇主违反刑事罪行,劳工处实有责任执法,为何竟要受害人自掏腰包聘请律师与前雇主对簿公堂呢?

从案情透露得知,原来去年12月律政司已对劳工处作出指示:建议不作检控。律政司所作判断令人费解,如果纯粹基于法律考虑,此案人证物证犯案动机俱在,为何竟然得出一个「不作检控」的荒谬结论呢?至今未见律政司及劳工处向公众作出交代。不过,在今天「由治及兴」的香港,特区政府处理法庭案件渗入政治因素,已非新闻。试想想,郑嘉如出任记协主席是为了捍卫危在旦夕的新闻自由,《华尔街日报》管理层企图禁止郑参与工会,也是因为香港已成「新闻自由不被确立的地方」。一旦法庭开审此案,届时控辩双方和证人的供词,必然会令一直声称非法《国安法》下新闻自由完好无缺的特区政府,再一次在国际社会丑态毕露。

的确,控告歧视工会的案件一向很难提告,香港有史以来只有两宗案例成功入罪,首要原因是难以证明雇主的解雇动机。无良雇主要去除工会份子这口「眼中钉」,自然会生安白造一些借口,例如工作表现欠佳或业务需要等,而不会将针对工会宣之于口。但此案有所不同,因为郑透露的案情清楚反映,她的主管曾经要求她放弃参选工会职务,指她不应在「香港这样的地方」推动新闻自由,更明言记协职位与《华尔街日报》记者职位无法共存。结果郑在当选后不足一个月,便遭资方解雇。她曾说有证据在手,相信这些对话已被录音或清楚纪录。这些对话令人有合理怀疑,管理层因阻碍郑参选工会不遂,继而下毒手解雇,事件发生的时序亦与此说吻合。相反,资方所提出的「业务重组」,早于数月前已发生,忽然旧事重提,令人质疑只为掩饰解雇决定。

退一步来说,如果《华尔街日报》辩称,公司不容许员工在一些指定的地方(例如香港或其他实施威权主义体制的地方)推动新闻自由,这已是「公司政策」一部份,解雇郑是因为她违反了公司的政策,这说法又是否成立呢?2005年英航歧视工会一案,已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当年事主正是47人案被告之一、前英航香港工会主席吴敏儿,她因处理劳资纠纷接受传媒访问,被公司指责违反不许披露公司资料的员工守则,所以被公司处分。法庭认定吴作为工会主席,接受传媒访问属履行工会职务,纵然有公司守则,亦不可凌驾于法律给予员工参与工会的保障。同理,郑嘉如推动新闻自由,是履行作为工会主席的职责,也理应受到保护,即使《华尔街日报》真有如此荒谬政策,因与法律有所抵触,亦会被视作无效。

由以上可见,《华尔街日报》解雇郑嘉如的决定,有极大嫌疑已经抵触「防止歧视职工会」的规定,最少表面证据相当充份,实在看不到律政司有何理由「不作检控」。不过,如果指责政府偏帮《华尔街日报》,故意放生,又恐怕不是事实。虽知《华尔街日报》因屡次踩中《国安法》红线,已被港府多番发信警告,哪有对其袒护偏帮之理?究其原因,之所以发生今次事件,源于香港政府近年肆意检控新闻从业员、迫令新闻机构关闭,已引起国际媒体恐慌,不得不调整在港人员工作的政策;律政司心知肚明,假如检控《华尔街日报》违法歧视工会,必会自暴其短,令更多背后涉及的内情公诸于世。

建制媒体经常抹黑记协,批评他们将新闻自由「政治化」,更视他们为外国势力「马前卒」。如今面对「外国势力」压迫香港打工仔,郑嘉如及记协一方毫不妥协,一直据理力争;反观政府一方劳工处软弱无力,律政司则欲盖弥彰。到底那一方才是事事以政治挂帅,不惜牺牲大众市民福祉,事实不是相当明显吗?

-蒙兆达(香港劳权监察总干事)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14.【林语非论】中、美关系重演70年代的质变 不再是威权与民主之争

从1月20日至今不足一个月,美国政治的大变动已经显露。且不论美国本土各界如何惶恐或惊讶,在北京,人们则静静地观察和思考着这一动荡将持续多久、将在何种程度上改变美国政治、全球政治以及中美关系。

其中,最令他们困惑的是,一方面特朗普似乎几次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另一方面美国新政府释放的一系列信号却是矛盾的、对抗性的、也更激进。或许,这才是中国领导人婉拒特朗普发起首脑通话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仍然在评估美国总统和他的政策倾向、评估美国的政治风暴到底意味着甚么。

在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前后的一个月里,在中美关系面临显而易见的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美双方内部却先后发生了一些惊人的发展,暗示着中美对抗性关系发展的同时正在出现某种趋同性。

在中国一边,农历新年前夕,杭州一家原先从事量化投资的公司推出了Deep Seek大模型,以各种方式充分利用了美国OpenAI的数据和世界范围的一些开源资料,并且因为具备了突破性的推理能力,相当于大幅提高了AI大模型的智商 ,而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也赢得世界范围的好评。

一时间,DeepSeek的问世被称作中美AI竞赛中的Sputnik时刻,堪比冷战初期苏联领先发射了人造卫星。美国政界和业界都在一片震惊中检讨,既有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运是否存在漏洞的问题,也有美国AI界的创新落后问题等等。而中国央视在春晚节目中的人形机器人表演,虽然技术上毫无新意,却再一次点燃了中国公众对AI的自豪感。如此情形,几乎与1957年的美、苏竞争气氛毫无分别。

在另一边的美国,特朗普上台后展开了一系列密集行动的自我改革,企业家马斯克则领导着一个六人效率小组进驻财政部。DOGE(政府效率部缩写)正在以反腐败的名义对联邦政府的部门一个一个进行大清洗。

在科技竞赛和制度竞争的意义上,2025年初的情形似乎表明,中美双方俨然已经超越了此前基于威权和民主、封闭与开放的竞争模式,正在关键领域实现了某种趋同,像极了美苏高潮之际出现的「趋同」。

那是从1970年代初期开始的冷战缓和。在双方经历了战后二十余年的军备竞赛和制度竞争后,双方都意识到对方都有能力互相毁灭对方无数遍,而且大资本的发展越来越趋向集中,美国经济学家们忽然发现国民经济事实上进入了计划经济,与苏联的计划经济甚至与同时在智利开始试验的经济控制论实践并无多大差别。

更重要的,在美国经过了1968「五月风暴」、苏联镇压了1968布拉格之春后,双方都意识到了相互间的共识和依赖远远大于分歧和对抗,那就是对内部的镇压,以维护大资产阶级的稳定。这是1970年代冷战缓和的初衷,军备竞赛和制度竞争反倒变得无足轻重,并且趋向超越意识形态的同质化。这才是美国愿意与中国媾和以便从越南战场抽身、然后与苏联达成缓和的历史背景。

在今天,我们仿佛看到了相似的历史一幕,且更真切。也就是,一个新冷战时代的趋同正在展开,民主与威权正在互相穿透和改变,科技竞争也成为制度竞争和军备竞赛的前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能够发现,不久前因为TikTok的禁令在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上发生的中美两国网民的遭遇性会师,犹如田忌赛马一般的错位,已经喻示着其后DeepSeek时刻的到来;也可以真正理解马斯克(Elon Mask)对美国政治乃至全球政治的改变。

当然,将美国今天发生的自我改革比喻做1960年代的中国文革或者21世纪的「自我革命」都是过于简单了,以为诉诸所谓历史常识就能理解当下。如果考虑到中国AI和互联网大佬,考虑到中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对特朗普和马斯克的崇拜,考虑到马斯克背后的矽谷大佬们,不难发现,中美两国确实面临着一个相似也不同的情形,一个相同现实却不同态度的危险,当过去几年国际社会还在批评中国的数字极权主义发展时,大概想不到,很快,美国矽谷主导的数字极权主义已经夺取权力,而且试图夺取全球政治的主导权,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数字集权模式。

换言之,我们今天在中美趋同的趋势上看到的,已经大大超越此前新自由主义时代华尔街代表的金融资本对民族国家的超越和控制,而是一个新自由主义的2.0版:一个特异性发展的数字资本阶级正在弥补全球化的失败,而对民主的颠覆和对国家权力的僭取,即俘获国家,进而控制全世界。

从这个角度,人们才可能真正理解中美关系的趋同和冲突及其复杂性。也就是说,从早前中共对马云代表的新资本力量的打压和同时对马斯克的逢迎来看,中国的统治集团一方面害怕被新兴的数字资本阶级连同新兴中产阶级对专制的挑战、要求分享权力,而用了超过十年的时间和各种手段限制、污名化他们,打压他们在文化、社会和政治等领域的表达。

另一方面,当他们逐渐意识到在美国的数字资本阶级可能影响甚至夺取政权后,便不惜以各种统战、收买方式将他们变为代理人,将中美竞争的未来也是中共政权的未来与这一阶级在美国和世界的扩张紧密互相协助、互相策应,试图借他们之手获取最大利益。这是马斯克在中美关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既是纽带,又是赌注。

当然,如同二战前斯大林与轴心同盟的合作与背离,对在内部发展数字极权主义却警惕数字资本的中共来说,他们对马斯克所代表的全球数字极权主义同样抱着既想合作又害怕的心态,担心被这个更为强大的全球数字资本阶级所吞噬。对他们来说,掌握绝对的权力才是重要的,因而很难与数字资本阶级建立起真正的同盟关系。

也因此,人们或许才能真正理解中美关系的趋同与竞争。他们正在往相同的数字极权反向发展,却因为不同的政党—资本关系而采取了不同的夺权道路,甚至在对世界影响方面也存在差异:中国似乎更偏重对亚非拉等低数字化国家输出数字威权模式,而马斯克的野心则在于那些成熟的民主国家。这种区别恰恰酷似冷战时期苏联和中国的共运范围划分。

而今,新冷战的意义,或许在于中美数字极权的趋同和共治。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却陈腐的全球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也是一个所谓数字殖民主义的全球新秩序。

-林非(自由撰稿人)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