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 12-31-2024 CNEWS

6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CNEWS

unread,
Dec 31, 2024, 4:17:49 PM12/31/24
to cn...@rfanews.org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每日新闻信件*******************
******如有新闻报料或有与新闻信件有关的疑问请电邮至cn...@rfa.org******
******************************************************************

===========================================================================

2024年12月31日

1.习近平新年贺词罗列政绩 民众批完全脱离真实民情

习近平按惯例在年底最后一天发表新年贺词,这次拍摄用的背景跟以往不一样,没有书架、没有了家庭照,桌上也没有摆放最高领导人专用的红色电话。至于贺词内容,仍然宣称中国经济回暖向好。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更不停强调「斗争」的重要性。本台访问了多名身处大陆和海外的人士,他们异口同声认为,习近平的主张完全脱离真实民情。

习近平在除夕晚发表的2025新年贺词,通篇迴避中国经济衰败、社会矛盾频发,及在国际上遭围堵的困境,渲染「中国美丽画卷」。

习近平称,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回暖向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中国碗装了更多中国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等。

在民生方面,习近平称他很惦念中国百姓的就业增收、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问题,过去一年中,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大家「获得感」又充实了很多。

习近平又再次祭出「新质生产力」,称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等,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

习近平说:「我们都在风雨洗礼中长大,在历史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面对国际局势,贺词称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鲜明提出中国主张,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等。

对香港和澳门,习近平表示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对台湾再称:「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至于习近平在党媒《求是》杂志发表的元旦文章,有5次提及「斗争」及5次强调「党的领导」,并罕有提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由王国』」。

习近平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一场伟大斗争」,「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增强斗争的底气」、「增强斗争本领」,而以「软弱退让」则「安全亡」、「发展衰」。

一位新冠疫苗受害者王先生告诉本台,作为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他没有感受到习近平贺词中的幸福生活,贺词中习近平所称的百姓只是「群演」。

王先生说:「他(习近平)没见过真正的老百姓,都是各地政府组织的群演,真正的老百姓他一个都没见过。现在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都快没饭吃了,各地的工资都可能发不上来了。这个新年贺词都是吹呢,国家信访的长队解决不了,什么都白说,各地的冤民、冤案,什么都没解决,都是打压。」

王先生直指,政府和领导人才是百姓生活不幸的原因,而百姓最朴素的心愿是能吃饱饭和自由发言,百姓也希望能有开明的领导人换掉无能者。

王先生说:「我们的心愿就是能让大家吃饱饭、自由说话,不要说句话就被刑事、被拘留什么的。还有一个心愿是彻底解决各种冤案,这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最基本的问题你不解决,什么都白说。这些社会矛盾本身就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应该负责到底,尤其是新冠疫苗、拆迁之类的。实在不行换个领导得了,换个有识之士。」

被北京国保断网、切断电话的北京资深记者高瑜认为,这篇贺词完胜《人民日报》等官媒,堪称「唱响经济光明论」的范本。

高瑜说:「看了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中国在高科技、新质生产力方面,成绩是多么辉煌啊,但是我一联想到我自己就感到非常不适应,因为国家都这么先进了,我现在竟然家里边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完全就是被封闭型的。他对中国的总结整个就是唱响经济光明论的范本,就是B调,最高调,我觉得《人民日报》水平和习主席唱远了,不过调门这么高啊,连那个男高音都可能唱不上去。」

法国时评人王龙蒙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是御用写手为习近平炮制了这篇自吹自擂的贺词。

王龙蒙说:「我相信这又是御用写手们给习近平炮制的煽情贺词,有『何不食肉糜』的观感。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回暖向好』,可是我们每天看到的是中国百姓在经济衰败中的困窘生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哪儿有全面改革开放的影子?民营企业家都被政府杀鸡取卵了,外国企业也退出中国了,经济衰败至此、民生如此凋蔽,习近平还要自吹自擂吗?」

王龙蒙指出,该篇贺词没有新内容,划出重点无非是:新质生产力;继续向国际推行扩张政策等。但随着中国经济衰败,这些习近平引起为傲的项目将全部烂尾。

王龙蒙说:「通篇贺词,我划了几个重点。比如习近平引以为傲的新质生产力,他吹嘘中国的电动车,中国电动车政府补贴弯道超车,失去了这些,在本土和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很多企业马上就要破产;当西方斩断中国偷窃西方技术的通道后,它拿什么和国际竞争?再比如他讲到『全球南方』合作,但随着中国经济衰败,它没有钱再大撒币,那些国家也不会再和中国合作。」

王龙蒙也指出,习近平今天虽然秉持一贯的对台主张,但明显气势不足。

王龙蒙说:「我个人很关切习近平对台湾的态度,这是他手中的『民族主义牌』,今年他又强调『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但相比以往,感觉气势弱了很多。特朗普在竞选前就表示印太战略是其外交重点,相信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不会任由中国在台海和南海胡作非为。」

贺词中的一些细节还引发网友的讨论,比如,习近平还表示中共在过去一年庆祝了中共建政75周年。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何尊」为西周早期青铜酒器,内胆底部有铭文,但当时的中国仅指现今的洛阳。也是中国一词目前可知的最早出处。

记者:吴亦桐(德国)、潘加晴(美国) 编辑:温晓平 网编:李家明

2. 新一年港人首要期望经济改善 不谈政治加薪最紧要

2024年将过去,过去一年大家又记得什么?是47人案的判决、黎智英案审讯、23条立法、香港财赤过千亿、店铺执笠潮、日夜都缤纷、双雄下台、或是黄百鸣翻唱「记忆棉」热爆网... ...在低气压下,不少港人选择躺平,这一年他们的记忆,或许是每星期到深圳如何「食买玩」。

而港股在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报20,059.95点,全年计终于能扭转4年跌势,守住2万点水平。看似理想,但与邻近地区如台湾和新加坡相比,香港在疫后的「进步」实则是「退步」。经济不景,港府束手无束,反而继续打压港人自由,展望2025年,大家又有什么愿望呢?记者访问多位市民,大家都避谈政治,对于这一年,大都表示过得「好坏参半」,至于来年,最希望的是经济有所改善。

市民蓝先生:「都算可以,香港(今年)经济较平稳,都不过不失。两方面吧,其实要调整心态,看看政府要否自己调整,如果政府会调整,人们会较开心。愿望就没有太大愿望,希望生活平稳,期望是希望明年经济有改善。」

市民陈小姐:「有好有不好,金钱上的支出,赚到的钱,劳动跟收入不成正比。(是不是政府施政改善才较开心?)应该都没太关系,都是自己调整心态。希望明年梦想实现。」

市民钱小姐:「不是太满意,因为穷。没有加人工之余,老板会给你压力,自然都不太想工作。物价都有增长,但是一直那些问题,收入不成正比。明天的期望都是加人工。」

市民胡先生:「一般,因为没有怎样外出玩,多数都是留在家中或者工作。基本上整个香港的环境,感觉上没有玩的气氛,少了很多圣诞气氛,欢乐气氛少了很多。新年愿望吗?希望事业会继续上升,都是事业方面为主。整体上,大家宁愿选择去大陆玩都不会留在香港,还有其他的因素,好像政府经济上不够力度,留不住香港人,各样东西加在一起,会令到整个社会环境一般。」

大专生陈先生:「今年过得一般,不是特别满意,今年比较大压力,工作等各方面。(是不是经济环境、社会气氛不是太好?)是的,这个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我想这个一定是,很多香港人都会是这样,特别是这一两年。明年希望经济会好点,就业方面会好转,愿望是明年毕业找到工作就可以。」

大专生施小姐:「我觉得几满意,因为我有半年时间不在香港,我去了外国做交换生,所以都觉得几开心。(最开心的地方是可以不在香港?)又不可以这样说,但是当有半年的假期这样,回港后继续拼搏。希望明年可以找到实习机会,找到份好点的工作。」

市民谭先生:「几好的,几满意今年过得。今年是我上班的第一年,整体上班都不错,没太大阻滞,几好。都是继续做自己,不会太理其他事,今年社会应该都没太大改动,可能是少了港人,大家都去了大陆玩。( 有没有新年愿望?)有,加人工吧。」

记者:卫斯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3. 特朗普回朝中国内部压力巨大 学者:2025是两岸最需要提防的一年

2024年5月,台湾总统赖清德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互不隶属」,被视为「新两国论」。解放军随即进行环台军演。赖清德在双十节发表「祖国论」后,中国又再次军演,令台海局势不断升温。有学者指出,随着特朗普再次出任美国总统,中国面对美国大幅加征关税,加上内部政经压力巨大,2025年是中国自90年代以来最难控制的局面,台海局势亦是几十年来最需要提防的一年。

赖清德说:「有主权才有国家。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赖清德发表就职演说后,中国认为是推动台独的「新两国论」,3天后举行「联合利剑-2024A」围台军演。 5月底,中国财政部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有134个原产于台湾的进口商品受影响。

赖清德发表双十节演讲后,北京即以「联合利剑-2024B」军演回应,演习范围比起5月时更接近台湾本岛。中国商务部更预告,针对台湾贸易壁垒调查的结果,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在这种紧张情势下,台湾人会不会担心两岸发生战争?

黄小姐说:「中共打过来也没有怎么办,现在都是生化武器,他打过来你也没得跑,台湾就是一个岛,你也没有地方可以跑。你对抗一些新型的现代武器,你自己增强武器也没有用。」

如果两岸发生战争,导致台湾被统一,民众会选择抗争,抑或有其他想法?

龙小姐说:「当然不希望那一天发生。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希望可能多做一点协调吧,像香港有『一国两制』,希望台湾目前有的福利,至少还能保留一点,像健保或是什么的。」

2025年两岸有没有可能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日前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期刊撰文,认为的中国注意力将集中在重振经济,不会在这期间制定统一台湾的时间表;特朗普将专注在国内改革和经济,不愿冒大国战争风险介入台湾问题,因此中美两强不太可能会因台湾开战。

陆委会前副主委、文化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兼任教授赵建民赞同特朗普将专注内政,但中国面对特朗普大幅加征关税,经济成长率将不到4%,远低于预期的5%;再加上出口下跌、国际投资下降,以及因经济衰退对社会过度维稳、引起动乱,将会是90年代以来最难以控制的局面。

赵建民说:「明年对习近平来讲,是30年来挑战最大的一年。对两岸关系而言,他内政挑战很大,在南海跟台海一定不可能放松。特朗普加上中国大陆,再加上我们自己赖总统的政策无拘无束,管你是美国人、中国怎么讲,他就要推他要推的。这三个变数加在一起,我觉得应该是这几十年来,最需要提防的一年。」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荣誉教授丁树范表示,明年两岸关系最大的变数是特朗普重回白宫。

丁树范说:「因为现在是特朗普当美国总统,对于中国想要来分化台湾的社会、台湾跟美国的关系是绝对有利的。特朗普很不喜欢台湾,说台湾偷了美国的晶片技术,就是说中国可以继续在台湾推动反美的论述,也可以说台湾跟美国走那么近,对台湾一点帮助都没有,因为特朗普就是不喜欢你。」

他认为,除了提防中国文攻武吓外,北京另一攻势,是透过在台协力者加强分化,散播「疑美论」,离间台美关系。

记者:钟广政 任子游(台北) 编辑:陆南才 网编:陈家杰

4. 人权组织吁调查曼城中领馆阻记者事件 中国新使馆争议现更多变数

中国驻曼城总领事馆人员日前阻挠本台记者采访,事件引来英国人权组织关注,促请英国政府介入调查。而英国政府将在2025年就中国驻英新使馆规划案作最后决定,有反对规划案的倡议人士指,曼城中领馆事件无疑为他们提供「弹药」,但同时亦令争议变得更加复杂。无国界记者周二(12月31日)则发声明,谴责北京政府在海外打压新闻自由。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日前有疑似职员阻挠本台记者采访,是2022年10月中国驻曼城总领事围殴香港示威者后,再有中领馆人员走出使馆、在英国领土妨碍公民活动。与此同时,中国正积极争取在伦敦塔村(London Borough of Tower of Hamlets )兴建新的中国驻英大使馆,英国政府将在2025年2月就此举行公听会,并由副首相韦雅兰(Angela Rayner)就规划申请作最终决定。

英国港侨协会董事Jason Chao近年一直与伦敦塔村居民反对使馆重置,他认为今次事件使中国新使馆的争议变得更加复杂,原因是领事馆人员的行为,已经超越城市规划范畴:「我想是会令到伦敦塔村区居民,可能会进一步感到更无助。因为你虽然看到中领馆那些人员现在走出来是更肆无忌惮,真的走出来影响居民的人权和自由,但是正式来说,申请者的背景是属于(规划决策)『非实质考虑因素』。」

他以「神憎鬼厌」形容中领馆人员的行为,并指今次事件或令反对方有更多「弹药」;但他同时承认,英国中央政府现已主动接手审批工作,将就规划案作最终决定,显然将优先考虑政治因素:「(英国)政府一定会收到这些消息,但它又要假装看不到……但是在话语上面,我们是多了一件事拿出来说的,但这件事会不会令到中央政府多一层顾忌呢?他们和中国那边的关系,似乎是更加优先的考虑。」

Jason表示,每次在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示威期间在门外站岗的保安,均是非华裔或本地人士;而两次曼城中领馆事件的参与者,均是华裔领事馆人员。他认为无论是华裔领事馆人员还是非华裔保安,北京都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我不知为何他们是有一些真是中国人的代表,走出来去打人、恐吓记者,完全没有常识的行为,是只在曼城才出现,但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借口。因为你是一个国家的领事馆,其实你从那里发出的指令、你做的事,其实都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

事发当日,其中一名领事馆人员曾搬出《维也纳公约》的「外交特权」,指传媒拍摄必须获使馆批准,又声言自己有「肖像权」,阻止记者发布影片。 Jason指说法纯属「胡扯」、以相关字眼威吓,质疑对方的法律知识。

翻查资料,英国并无「肖像权」的规定,而英国现行的《通用数据保障条例》(GDPR)也把新闻工作列在豁免范围。

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创办人罗杰斯(Benedict Rogers)周二(12月31日)在X发帖文,形容曼城中领馆第二次发生类似事件「极使人愤慨」(Utterly outrageous ),并直指涉事者是「暴徒」(Thugs),要求英国外相林德伟(David Lammy)介入,将涉事者逐出英国,并强调「外交」与「暴行」是两回事。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执行董事裴伦德(Luke de Pulford)则形容领事馆未有汲取教训,促请内政部长翟伟绅(Dan Jarvis)及外交部政务次官卫倩婷(Catherine West)彻查事件。无国界记者同日发声明,谴责北京政府将对新闻自由的打压延伸至海外。

大曼彻斯特警方发言人周二回覆传媒查询,表示正就记者采访被阻案件搜集资料。至于中国驻曼城总领事馆「被泼漆」事件,警方发言人表示,他们上周六(12月28日)下午近3时收到一宗刑事毁坏报案,正展开调查。

记者:梁铭康、文在山(英国) 编辑:温晓平 网编:李家明

5. 刘锐绍告别商台《政好星期天》 自嘲:被「与时俱退」

知名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夫子」)于香港时间周二(12月31日)在社交媒体Facebook宣布,2025年起将全面退出电台节目。他以幽默的笔调形容自己的离场:「我的所有电台节目全部正式被『与时俱退』。」此举标志着他主持商业电台节目《政好星期天》的历史划下句号,消息随即引发外界对香港评论空间进一步收窄的忧虑。

刘锐绍担任《政好星期天》的嘉宾主持多年,该节目逢周日播出。然而,12月29日因节目调动,原定播出的《政好星期天》被《2024大事回顾-两岸及国际大事》取代,意味着刘锐绍将自2025年起告别此节目。

本台已向商业电台查询停止邀请刘锐绍主持《政好星期天》的原因,目前正等待回覆。

刘锐绍在香港新闻界拥有深厚资历,其时事剖析与批判性声音深受听众关注。他是港台长寿节目《中国点点点》的前主持,亦曾于《D100》主持「声音专栏」。 2021年,《中国点点点》因奥运节目取代而被停播,停播之后并未复播。刘锐绍当时表示,没有收到港台任何正式通知。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曾批评《中国点点点》抹黑中国,并指刘锐绍偏颇。对此,刘锐绍强调其评论一向提倡理性与平衡的观点。

刘锐绍自1970年代起投身新闻界,曾长驻英国及北京,参与香港回归历程的报导。他历任《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当代》杂志副总编辑,以及新城电台、有线电视和加拿大中文电台的主持或顾问,并多次在港台节目《讲东讲西》探讨中国议题。

目前,他仍活跃于《AM730》及《灼见名家》的专栏写作,文章亦曾刊于《经济日报》、《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和《明报》等主流媒体。

编辑:温晓平

6. 计入近千亿发债所得 港府首8月赤字仍达1432亿元

香港特区政府周二(31日)公布,截至11月底,本财政年度首8个月的财务状况。计入发行政府债券所得907亿元(港元﹐同下)及偿还政府债券105亿元的本金后,录得1,432亿元赤字。

期内,整体开支及收入分别为4,716亿元及2,482亿元。

政府发言人表示,截至11月份的赤字主要是由于薪俸税及利得税等主要收入均大多在财政年度的后期收取。

财政储备在11月30日为5,91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707亿元跌逾1成,惟赤字则有所回落,去年计入绿色债券所得666亿元收入后,赤字为 1,641亿元。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本月初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上,首次将本年度香港的财政赤字估算,调整至1000亿元左右,比年初财政预算案估计的481亿多逾倍。

粤语组报道 编辑:潘加晴 网编:李家明

7. 中国长臂管辖?女子上海出差因日本国内行为判间谍罪

日本一名女子在2015年到上海出差遭中国当局拘捕,其后因间谍罪成被判囚6年,事件怀疑跟她把中方对中日在尖阁诸岛(钓鱼岛)冲突的看法告诉日本官员有关。

《共同社》报道,女事主年约60多岁,2012年至2013年曾多次在东京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员会面,了解中方对2012年日本政府将尖阁诸岛「国有化」后中日冲突的看法,其后把谈话内容告诉两位日本官员,当中并无涉及国家机密;2015年她到上海出差被捕,遭指控从事间谍活动;2019年2月,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判她间谍罪成,监禁6年。

报道指出,这是首次有日本公民因为在日本国内的行为,被中国当局控告间谍罪,日本政府虽知情,但未有公开。近年多名日本人在中国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包括日本药厂安斯泰来一名日籍男高层,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上周在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时,呼吁「立即释放」被中国当局拘留的日本公民。

日本《产经新闻》前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形容事件极为荒谬,令人震惊,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件事说明了3个问题,「第一、中国的长臂管辖,已经伸到了外国。按照国际常识,每个国家的法律只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内,中国却无视于这样的常识;第二、这位女性和日本政府官员的谈话内容,竟然被中国拿到手,说明日本政府内部可能有中国的协力者;第三、中国官方对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的看法,中国的外交部发言人天天挂在嘴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国家机密。凭这个理由抓人,根本是欲加之罪。」

去年4月,《纽约时报》亦曾报道,自2015年以来,已有17名日本公民在中国被指控为间谍遭拘留,铃木英司(Hideji Suzuki)是其中之一,他因间谍罪在中国服刑6年,也是唯一公开说出自己经历的人。

铃木英司曾担任一个日中友好组织的主席,2016年到中国旅游被捕;他说,判决源自一次聚餐,但那次晚餐他除了与一名中国学者闲聊北韩问题,什么都没做过。

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表示,北京长期以来一直将日本视为敌人,很容易想像日本间谍无处不在,「你越了解中国,他们就越怀疑你」。曾任日本驻中国武官的小原凡司说,中国对日本人的间谍指控各不相同,但往往显得很随意,「什么是非法的并没有明确定义,所以活跃在中国的人很难判断他们需要避免什么」。

铃木英司希望中国能够明白其对待日本公民的做法不符合两国利益,而日本也需要「表明立场,建立一个强大的危机管理体系,否则,下次再有人被抓,就没有机会救他们了。 」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池焕衡

8. 中国黑客入侵窃取非机密文件 美财政部形容「重大事件」

美国财政部知会国会,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透过第三方软件服务供应商,入侵财政部多个工作站,取得非机密文件,财政部形容为「重大事件」。

据《路透社》、《CNN》报道,助理财长哈迪卡去信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指出网络安全服务供应商「BeyondTrust」12月8日通知财政部,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窃取保护财政部云端服务的密钥,绕过安全措施入侵财政部的工作站,盗取非机密文件。

财政部表示,被入侵的服务已经下线,也没有证据显示黑客仍能进入财政部系统取得资讯,惟仍须进一步确认有否存在其他潜在安全风险,正与联邦调查局(FBI)及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合作处理,以及评估今次事件的影响。

网络安全公司「SentinelOne」研究员Tom Hegel表示,BeyondTrust所描述的安全事件,符合与中国政府相关组织已知的运作模式,尤其是利用获信任的第三方服务这一点,这种方式近年来越来越普遍。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回覆传媒查询时否认涉事,批评美方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下抹黑攻击中国,并谓美方应停止利用网络安全抹黑污蔑中国,停止散布所谓中国黑客威胁的各种虚假讯息。

早前,美国指控中国发动一场名为「盐台风」(Salt Typhoon)的大规模网络间谍行动,锁定美国政治人物,偷录通讯内容;白宫曾表示,美国至少有8间电讯和基础设施公司受到影响,大量美国人的「诠释资料」(metadata)被窃取。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选定的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Mike Waltz)近日受访时表示,对于一些向美国发动网攻的黑客和敌对国家,新政府上台后将设法令他们付出更高代价。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9. 【香港法庭】餐厅董事涉又一城袭警抢犯罪脱 律政司未送达文件上诉被拒

2019年11月10日又一城「和你Shop」行动中,一名男子被指在商场内袭警及企图「抢犯」,被控袭警及协助逃离等罪,他经审讯后获判无罪,同月离港。律政司不服裁决提「缺席」上诉,上诉庭早前驳回申请,周二(31日)颁下判词解释理据。判词指上诉文件被拒签收,警员只有把文件放在单位铁闸和木门间,亦没有挂号邮递,认为律政司没有据法例将文件妥为送达。不过,上诉庭同时指出,若上诉能展开,法庭相当可能裁定原审法官裁决有悖常理,须予干预。

被起诉答辩人为韦颖恒,案发时36岁,报称餐厅董事,他被控于2019年11月10日在九龙塘又一城商场L1层袭击4名警员,并协助、教唆、怂使或促使一名女子及一名男子逃离羁押。他否认4项袭警及1项协助、教唆、怂使或促使合理羁押下逃离罪。案件于2022年4月21日裁决,区域法院院暂委法官许肇强拒绝接纳警员辨认被告的证供,又认为闭路电视未能清楚拍摄袭警者的容貌,裁定所有罪名不成立。

律政司不服裁决,以案件呈述形式提上诉,惟因被告于2022年已离开香港,律政司遂申请在答辩人缺席下进行上诉,上诉庭今年9月开庭后,驳回申请。

上诉庭在判词中指,就缺席聆讯的问题可分为两方面,包括上诉本身是否应该获准进行,以及如律政司一方上诉成功,法庭是否应下令重审。而当中关键,则是上诉文件是否有被妥为送达。

判词引述律政司派送文件过程,指律政司于2022年4月28日以传真发送上诉申请书副本予答辩人被控告时的辩方律师,而答辩人两天后经机场离开香港。警方其后接获指示负责派送文件,曾多度往答辩人报称的工作地点「THE WAVE」,以及报称与其母亲同住的牛头角贵辉楼地址,惟「THE WAVE」职员拒绝签收,但同意警方放下文件,贵辉楼地址则无人应门,警员遂把文件放在单位铁闸和木门间。及至同年8月21日,律政司司长去信高院司法常务官,指上诉文件已妥为送达,同日警员到答辩人与其母同住单位派送信件的副本,答辩人的母亲同意接收,但拒签收据。

律政司一方指,答辩人在律师收到案件呈述上诉申请书的副本后离港,「毫无疑问是在逃避上诉」;惟指律政司一方仍尽力在每一阶段「把事情的进展和相关的文件通知及/或致送答辩人」。

上诉庭认为,根据周年申报表及公司查册资料,由答辩人担任董事及股东的公司有另外两个注册办事处,「THE WAVE」是否答辩人最后或通常办公地点存疑。派送文件的警员也没有说明曾核实「THE WAVE」由什么公司营运、职员在什么情况下声称不认识答辩人,由始至终「THE WAVE」只是答辩人单方面报称的工作地点。

至于答辩人在周年申报表向公司注册处报称的地址为土瓜湾伟恒昌新村某单位,惟他被捕时、即交申报表约3个半月后,则报称住址为牛头角贵辉楼,后知其母亲是该单位唯一登记住户,反映住址资料同样模糊不清。

上诉庭不同意律政司指将文件留在「THE WAVE」及贵辉楼,是最为稳妥、满足法例要求的做法,认为律政司理应先弄清答辩人住址,再透过挂号邮递送文件,追踪文件下落,若文件被原件折返,仍可据法例申请以登广告和贴告示作为终极替代方案,惟律政司没有这样做,即没有尽其所能妥善送达文件。

此外,上诉庭亦不同意律政司一方指,是基于条文中文版本的表面字意的其中一个解读方式作诠释,警员实际上是完成了条例的要求。认为条例提及的「挂号邮递」,意思非常明确,同时适用于对惩教署署长(即受羁押地点)和对答辩人居住或办公地址的送达。又指「挂号邮递」不是唯一能完成送达的方法,而是能引发相关的「当作」送达的机制,而不以挂号邮递致送文件,就不能受惠于相关机制的效用。

综合相关考虑后,上诉庭不认为律政司司长已根据法例,把本案呈述上诉的上诉文件妥为送达,故裁定律政司司长不能展开这次上诉,遂驳回上诉申请,亦毋须再处理具体的上诉理由。

案件编号:CACC92/2023

粤语组报道   编辑:潘加晴 网编:李家明

10. 港人艺术家于海牙法院门前奏「愿荣光」 献给被打压的创作人

已移居台湾的香港艺术家黄国才,于2024年最后一天在社交媒体,发布一条于荷兰海牙国际法院门外,以手风琴演奏「愿荣光归香港」的影片。他表示,香港对艺术家的打压,已达至「剥夺艺术表演权利终生」的地步,期望将影片献给被打压的一群。

黄国才向本台指,片段是今年六月在海牙举办香港抗争艺术展时顺道拍摄的,适逢当时港府申禁令将「愿荣光」下架,故此他希望以演奏作回应。他在社交媒体发文亦称,在海牙国际法院外演奏是代表「总有天我们把这些香港叛徒送上法庭审判」。

而选择在除夕发布,黄国才指是希望让在大家回顾整个2024年,香港有很多从事艺术、文学、电影、舞台、乐团等工作者,他们的作品被政治威吓而下架。他指出,今年有艺术家被打压的况较过去几年更严峻,形容港府俨如已对艺术创作者实施了「剥夺艺术表演权利终生」。他认为港府经常指「由治及兴」,其中一点其实是隐喻「打压手段越来越完善」。

作为艺术家,黄国才强调艺术将会得到最后胜利,而这影片就是最好的见证。他表示会继续用艺术,为不能发声的人发声,并祈求民主与自由万世都不朽,「坚持创作,保持荣光」。

编辑:李荣添 网编:池焕衡

11.习近平元旦发文坚持全方位「斗争」 抛出中国要实现「自由王国」目标

中共党媒《新华社》除夕报道,《求是》杂志元旦日首期出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当中5次提及「斗争」及5次强调「党的领导」,并罕有提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由王国』」。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于2025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重要文章」,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报道引述长达逾千字文章,当中5次强调「党的领导」,形容「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及5次表明要「斗争」,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一场伟大斗争」,「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增强斗争的底气」、「增强斗争本领」,而以「软弱退让」则「安全亡」、「发展衰」。

值得留意是,习近平的文章又指出,国家任务目标「逐步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自由王国』」。这有别于,习近平上任以来一直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治国理念。

翻查资料,共产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的历史一定「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发展到自由王国的历史」,由毛泽东1964年首次引入中共的治国方针。当中强调,「自由王国」是最终目标,届时人可自由意志地选择自身发展,但要达到这境界是「有条件」,就是社会先必须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源充足,不再被物质匮乏所支配,并混合「共产乌托邦」意念,强调「阶级斗争」、「集体共享」、「共同富裕」等方式,以达至物质平等。

而「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由王国」一字,见于习近平在2023年12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提出。而官方解读指,要将「自由王国」的理念结合习近平思想。

另外,而文章亦重点定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意思,「明确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所重新演绎的「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定性」为「是管总、管根本」,亦「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而「共同富裕」是合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之一。

目前国际社会正忧虑中国正建立新极权轴心力量时,今次文章提及,执行「中国式现代化」时,要「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重大超越「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

翻查资料,已破例连任3届的习近平,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二十大」举行时,亦曾分别再三提出要「反腐败斗争到底」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重申国家发展要集中统一党的领导之下。

记者:夏雪(华盛顿) 编辑: 温晓平

12. 习近平改动新年贺词拍摄背景 为迎接特朗普时代来临?

中国在政经局势动荡下迎接新的一年,亦即将面对特朗普重返美国白宫的新变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罕有不使用以往常见的家居背景,改用以万里长城画作,展现强势一面。本台发现,碰巧习近平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时,亦有同样做法;而这两年正正是特朗普即将上任美国总统的时机。

习近平周二(31日)除夕晚,按惯例透过各大党媒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值得留意的是,今次习近平的讲话背景,只有巨幅万里长城画作和中国国旗,而非以往惯用以放置家庭生活照和纪念品的两排大书柜,以及置中的中幅万里长城画作和国旗。

翻查资料,习近平自2012年正式上任以来,仅于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时有同样做法,而当时更是打破传统,没有坐在办公桌椅上,而是站在贴有国徽的讲台上发表贺词。而2017年和2025年正正是特朗普分别就任美国总统的一年。

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处于被西方国家孤立的形势之下,今次亦不见象征与各国领导人直接联系的「红色电话」。而「红色电话」仅分别见于2015年和2018年新年贺词的画面上。

至于今次贺词内容上,习近平回顾2024年是中国成立75周年,形容是「不平凡的一年」,指「令人感慨、难以忘怀」。他重申,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一些新情况,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又呼吁:「我们从来都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不过,相比去年的新年贺词所形容,中国发展局面已「回升向好态势来」,今次措词则较为保守。

习近平又指,「对大家关心的就业增收、『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议题,我一直挂念」。他认为,在过去1年的经济「组合拳」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政策下,「基础退休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大家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2025年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同样聚焦「高品质发展」和「高水准科技」。

港、澳、台方面,习近平指出,维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亲情,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记者:夏雪(华盛顿) 编辑: 温晓平

13.中共反腐全年58高官落马 专家:如无体制改革终将徒劳

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2024正风反腐记」,显示一年来至少有58名「中管干部」受查,并指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基建工程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不过,有中国问题专家指出,官员腐败案今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权力分立、外部监督等,再用力的反腐亦终将徒劳。

「2024正风反腐记」指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深水区,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必须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一年来有58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中管干部」是指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的干部,一般为副部级以上官员,其任免权在中共中央。

文章表示,今年反腐工作有多方面,包括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并向工程招投标领域乱象「亮剑」,包括山东省纪委监委公布了6宗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件。

今年被查的58名中管干部,逾半是任内被查,而9名正部级官员当中又有多人曾任地方省级党委,以及国务院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一把手」,例如先后担任过辽宁省省长与司法部部长的唐一军在4月被查、5月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的前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等。

中国问题专家邓聿文日前在《美国之音》发表文章表示,回顾今年的中国政治,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共官员的腐败,以一种雨后春笋般的态势冒出」,其中共军高级将领接连出事更让人印象深刻,包括两任国防部长李尚福、魏凤和以及军委委员政工部主任苗华,年底之际又有陆军和南部战区两名前副司令涉严重违法。

邓聿文说,如此多的高官被拿下,这个打「虎」成绩单恰恰说明中共反腐本质上是失败的,2020年之后,无论受查高官或违反当局八项规定的领导干部人数逐年创新高,官方在许多通报中不忘一句「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

邓聿文认为,反腐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共腐败是一种内生于制度的腐败,必须从政治体制上去根治」,如果没有政治体制变革、没有党政分开、没有权力分立、没有外部监督、没有财产公开,「再用力的反腐,从长时段的最终结果看,都会徒劳一场」。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池焕衡

14. 【林语非论】中国新推出六代机后的西太地区安全

2024年12月的最后一周,中国突然在白天同时试飞了两款隐身战机,引发舆论轩然大波。许多人猜测这是中国的第六代战机,尤其是成飞测试的无尾翼隐身三发构型,被认为可能是高音速低轨道战机,似乎有挑战美国在该领域技术领先地位的意味。

结合几乎同时中国在崇明的江南造船厂下水的首艘先进076型直通甲板两栖攻击舰,恐怕没有人会怀疑,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已经展开,西太地区的军事平衡显得异常脆弱,区域安全正面临巨大考验。

虽然不能排除展示这些先进装备以及稍早中国海军在东海的大规模演习,是为了在特朗普上台前以武力展现的方式争取某种对话优势,从而进行一场高成本的心理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不仅展示了其在第一岛链内的绝对优势,更显示其正在发展先进的低轨道能力,这或将削弱或抵消美国更大范围的空中优势。

毕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正为船坞不足、造舰工人短缺及造舰计划一拖再拖而苦恼,不得不寻求与日本和韩国合作维修与造舰。空军方面情况稍好,但F-22的生产线早已关闭,六代机的研发仍处于困难重重的阶段。

这种此消彼长的力量变化是一种趋势,而非单纯的现有舰队和战机规模对比,无疑更加令人担忧。这将刺激该地区某些阴谋家的冒险与玩火,并可能将整个西太地区拖入不可挽回的深渊。最坏的结果之一或许是重演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以来的俄乌战争。

然而,当人们意识到军备竞赛的危险时,或许某些预防性行动会导致意外发展,进而带来另一种结果。例如,先进技术装备从研制到形成规模战斗力所需的时间,宛如不定时炸弹的滴答声,可能刺激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战争提前爆发。

换言之,如果面对一场不可避免的未来战争,且能预见敌方在取得军事优势后可能立即发动战争,对于一个民主国家而言,这种战争预警引发的先发制人行动是完全可能的。否则将要么面临一场惨败,要么再次遭遇珍珠港式的奇袭与随后的全面动员。而后两者的代价都极为高昂,且意味着战略上的被动。

历史上,美国在1909年大白舰队航行结束后,即着手制定针对美日太平洋冲突的「橘计划」,并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密切监视日本海军的发展,不断调整作战计划,甚至将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前推至夏威夷。然而,这仍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美国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仍是美国的梦魇。避免下一次珍珠港式袭击——无论发生在关岛、冲绳,还是外太空,都是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首要使命。基于这一点,面对不可避免的台海争端,如果放任中国发展出远超美国的庞大舰队与新的空中优势,并在适当的政治时机从容发动进攻,而美国却一直无所作为,最终将导致绥靖主义的失败,并意味着战后全球秩序的彻底崩塌。

即便美国已经全面禁止对华出口高性能芯片,并开始进行陆战队的全面转型、部署中程导弹、调整冲绳驻军等措施,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冲突,但这些举措也可能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美日谈判与对日战略物资禁运一样,反而进一步激发对手冒险决胜的心理。

另一方面,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不可避免的孤立主义对西太地区盟友关系的破坏,也可能为中国创造可乘之机。即便中国在未来几年因贸易战与经济衰退面临严重的内部危机,如同战前日本的经济困境与高失业率,中国也可能因此更倾向于以外部冲突作为解决出路。

这或许正是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先进军备、争分夺秒准备「军事斗争」的根本原因。尽管中国官方试图以改换「战狼外交」面貌,突然唱起中美友好的调子,并努力延缓中美科技协议的续签与双方脱钩步伐。

因此,在2024年的最后一周,随着中国两架六代战机升空,西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改变。一场本来还不确定的中美冲突,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定。军备竞赛的潜在危险,正在被一场先发制人的现实战争所取代。

- 林非(自由撰稿人)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完)

===========================================================================

本台网址:http://www.rfa.org/cantonese

社交媒体:
Facebook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antonese.rfa
Twitter 推特:https://twitter.com/Rfacantonese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rfacantones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rfacantonese

自由亚洲粤语节目的广播频率介乎於短波波段20至23之间。广播时间∶(北京时间)晚
上10时至11时。敬请调校收听。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