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roups no longer supports new Usenet posts or subscriptions. Historical content remains viewable.
Dismiss

不才肉翻到西班牙了

12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The Edwin

unread,
Apr 26, 2023, 3:23:23 AM4/26/23
to
登陆半个多月了。
跟老哥几个汇报一声。
最近组里挺安静啊。

alont

unread,
Apr 27, 2023, 12:52:10 PM4/27/23
to
On Wednesday, April 26, 2023 at 3:23:23 PM UTC+8, The Edwin wrote:
> 登陆半个多月了。
> 跟老哥几个汇报一声。
> 最近组里挺安静啊。
打算西班牙常驻么,半个月有什么感受能分享分享么?
我有个朋友在西班牙据说是驾校工作,她说西班牙人整体上没有美国人那么爱笑。
我原以为西方人都是动不动how are you doing today, 陌生人也打招呼,据说西班牙陌生人不打招呼?

attend

unread,
May 1, 2023, 1:44:36 PM5/1/23
to
On 26/04/2023 08:23, The Edwin wrote:
> 登陆半个多月了。
> 跟老哥几个汇报一声。
> 最近组里挺安静啊。
西班牙好啊, 吃吃喝喝。

Lu Wei

unread,
May 3, 2023, 10:22:51 PM5/3/23
to
On 2023-4-26 15:23, The Edwin wrote:
> 登陆半个多月了。
> 跟老哥几个汇报一声。
> 最近组里挺安静啊。
>
是不是因为组里大部分还是没肉翻的吧,哈哈。不过还有连坐威慑,年纪大了之类的各种因素……

西班牙历史给我的印象是专制残余可能比较多?实际怎么样,希望有一手观察分享

--
Regards,
Lu Wei
IM: xmpp:luwe...@riotcat.org
PGP: 0xA12FEF7592CCE1EA

Moses

unread,
May 5, 2023, 11:01:33 PM5/5/23
to

南部好像保留了更多摩尔人的文化, 北部则类似印象里的传统欧洲,

西语好学吗, 感觉语速很快的样子~

>>>>> "The" == The Edwin <edwin....@gmail.com> writes:

The> 登陆半个多月了。跟老哥几个汇报一声。最近组里挺安静
The> 啊。

--
Moses@GNUS

The Edwin

unread,
May 6, 2023, 3:56:41 AM5/6/23
to
刚装好宽带,回复晚了,哥几个见谅。

> 打算西班牙常驻么,半个月有什么感受能分享分享么?
打算在欧洲定居,现在在西班牙住一年试试,如果都还不错就住这里了,如果很不喜欢,有可能换欧洲别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还是喜欢西班牙这边的,没有哪里很不适应。我喜欢大太阳,怕冷不怕热,欧洲温暖的地方不太多。
老哥几个都知道我,我讨厌中国老祖宗那一套,也讨厌共产党那一套,没有用的正义感还特别多,人也没多大能耐,看了干着急。
在墙里头呆着越来越焦虑,干脆连滚带爬逃出来了。
我以前住在那个过年吃饭女人只能做饭不能上桌的省,肯定不会回去了,哪怕人民很争气铲了共产党,也铲不了老祖宗。

感受挺多,但很零散,毕竟是在这住,生活中所有的方面都有很大变化。慢慢聊吧。
有一点,这里的火腿是真好吃。我之前吃过的火腿不管贵的便宜的,跟这里三块钱的一比都是饲料。更不用说这里的上等火腿了。
还有这里的红牛和墙内不是一个东西,说不上那个更好,这里的是带气的,不怎么甜,劲儿挺大。

> 我有个朋友在西班牙据说是驾校工作,她说西班牙人整体上没有美国人那么爱笑。
哈哈。我观察他们大部分人自己走在路上的时候都表情严肃。遇到个认识的人立刻就笑开花,都担心他笑裂了。
昨天晚上出去散步,晚上十一点多,路过路边一个小馆子,里面全是人,座无虚席。
所有的人都面前摆着一瓶或者一杯酒,得十几桌吧。桌上一个菜都没有,所有人,桌子上只有酒。全都在干拔侃大山。我看了感到懵逼。
目前接触的所以机构和路人陌生人都能礼貌友好,比较好的一部分还会表现出同理心。
然后都知道句"你好"。但大都只会这一句。即使这样也会坚持说。

> 我原以为西方人都是动不动how are you doing today, 陌生人也打招呼,据说西班牙陌生人不打招呼?

我住在城里,中心地带的公寓。这边的情况是:同一栋楼的一定打招呼,不认识也打招呼。有的人会侃两句,有的人只问个好,但一定不会互不搭理。
不是同一栋楼的,就不打招呼了。

The Edwin

unread,
May 6, 2023, 4:01:45 AM5/6/23
to

刚装好宽带,回复晚了,哥几个见谅。

嗯嗯,这里的人民对吃喝玩乐挺上心。
来了一个月,这得放了十五天假。本来就上四休三,然后还只要有个由头就放假。
这边一放假连超市都不干活。
楼下杂货店温州华人老板,聊起这个来咬牙切齿“这个国家没有发展的,玩玩干干,干干玩玩,西班牙人就是这样”
他的店两口子经营,没有雇人,不管放什么假都开门,出个365x24的味。只是东西又贵又劣。

The Edwin

unread,
May 6, 2023, 4:13:51 AM5/6/23
to
刚装好宽带,回复晚了,哥几个见谅。

> 是不是因为组里大部分还是没肉翻的吧,哈哈。不过还有连坐威慑,年纪大了之类的各种因素……
相对欧洲平均情况,这里算是有点大政府了。但跟大天朝那个大政府没法比,连个渣都算不上。
我在墙里的时候也问候习十八辈祖宗,出来了得搞点花式的。我墙里亲人即不多也不亲,不怕连坐。

> 西班牙历史给我的印象是专制残余可能比较多?实际怎么样,希望有一手观察分享
佛朗哥留下了些印记,能从景点古迹上感觉到。我刚来,报纸都看不懂,还接触不到政治这一块。
不过感觉本地人十分崇拜勇敢的品质。这样的群体更难以被奴役一些。
“荣誉大于生命”这个观念,跟活得再窝囊也“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人相反。
这里的十几二十的年轻人(不管男的女的)很多喜欢在鼻子上穿个环,一个个看着跟牛魔王似的,挺好玩。

The Edwin

unread,
May 6, 2023, 4:26:29 AM5/6/23
to
刚装好宽带,回复晚了,哥几个见谅。

> 南部好像保留了更多摩尔人的文化, 北部则类似印象里的传统欧洲,
是的是的。但巴塞罗那除外。南端穷一些。有的马德里人说起赛利维亚,在不太过火的情况下,有点上海人说东北那味。
但对上海大妈来说。从安徽开始往北都是东北人。这主要是见识少导致的。这里也有见识少的人,见识少的人也这样。
另外有个吉普赛含量问题。小时候有个动画片叫《神偷卡门》。现在我觉得可能真有这号人,
种族天赋加成+后天的努力练习+再加上浓厚的社区氛围和完善的测评机制,产个神偷不是什么难事。
吉普赛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被人嘴。

> 西语好学吗, 感觉语速很快的样子~
我觉得比英语好学,我最认可的一点是发音是确定的。
汉语和英语,都有“这个字我不会念”的情况。西班牙语没有,你不认识也会念。
这堆字母放一块就那么念,没有例外没有变化,你只要会点基础肯定念不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另一个问题。
这个特性让我学起来觉得阻力小了很多很多。
如果说学习过程都是在往上爬墙,那学中文是爬绳子,英语是爬排水管子,西班牙语是爬梯子。

Lu Wei

unread,
May 6, 2023, 6:51:22 AM5/6/23
to
On 2023-5-6 15:56, The Edwin wrote:
> ……

第一手感受,赞

Lu Wei

unread,
May 6, 2023, 6:52:53 AM5/6/23
to
On 2023-5-6 16:01, The Edwin wrote:
>
> 嗯嗯,这里的人民对吃喝玩乐挺上心。
> 来了一个月,这得放了十五天假。本来就上四休三,然后还只要有个由头就放假。

好像上四休三还没普及吧,西班牙走在欧洲前列啊

Lu Wei

unread,
May 6, 2023, 6:52:53 AM5/6/23
to
On 2023-5-6 16:01, The Edwin wrote:
>
> 嗯嗯,这里的人民对吃喝玩乐挺上心。
> 来了一个月,这得放了十五天假。本来就上四休三,然后还只要有个由头就放假。

Lu Wei

unread,
May 6, 2023, 6:55:24 AM5/6/23
to
On 2023-5-6 16:13, The Edwin wrote:
> 刚装好宽带,回复晚了,哥几个见谅。
>
>> 是不是因为组里大部分还是没肉翻的吧,哈哈。不过还有连坐威慑,年纪大了之类的各种因素……
> 相对欧洲平均情况,这里算是有点大政府了。但跟大天朝那个大政府没法比,连个渣都算不上。
> 我在墙里的时候也问候习十八辈祖宗,出来了得搞点花式的。我墙里亲人即不多也不亲,不怕连坐。
>

最后一招还有跨境威慑,不过用到这个级别应该比较少

lbf

unread,
May 6, 2023, 10:59:03 AM5/6/23
to
羡慕
--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alont

unread,
May 6, 2023, 2:57:48 PM5/6/23
to
哈哈,我朋友跟我说过,她说西班牙语是纯正的拼音文字,一切发音皆有规律,
非常好学的,她就是自学成才的西班牙语翻译。。。。
哎,我当前英语是半桶水,听她和你这么一说,英语还没顺溜,却也想学点西班牙语,
想当年我看到她在洛杉矶和老墨用西班牙语交流的那么顺畅,
真羡慕啊
掌握了西班牙、法语、英语,基本这个世界都能走得通了

attend

unread,
May 9, 2023, 4:38:56 PM5/9/23
to
四天工作制,西班牙还没普及吧?

曾经去过巴塞罗那和Seville,印象非常好。不管是吃得还是看的。

--
[32m《望月怀远》 [m
[33m作者:张九龄 [m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Moses

unread,
May 10, 2023, 2:36:12 AM5/10/23
to

在巴塞罗那可以去看圣家堂了, 好像是修了几百年疫情期间才把主体修好...

神偷卡门...去年 Netflix 还翻拍了新版...感觉没原版有质感..........

>>>>> "The" == The Edwin <edwin....@gmail.com> writes:

The> 刚装好宽带,回复晚了,哥几个见谅。
>> 南部好像保留了更多摩尔人的文化, 北部则类似印象里的传
>> 统欧洲,
The> 是的是的。但巴塞罗那除外。南端穷一些。有的马德里人
The> 说起赛利维亚,在不太过火的情况下,有点上海人说东北
The> 那味。但对上海大妈来说。从安徽开始往北都是东北人。
The> 这主要是见识少导致的。这里也有见识少的人,见识少的
The> 人也这样。另外有个吉普赛含量问题。小时候有个动画片
The> 叫《神偷卡门》。现在我觉得可能真有这号人,种族天赋
The> 加成+后天的努力练习+再加上浓厚的社区氛围和完善的测
The> 评机制,产个神偷不是什么难事。吉普赛含量高的地方容
The> 易被人嘴。

>> 西语好学吗, 感觉语速很快的样子~
The> 我觉得比英语好学,我最认可的一点是发音是确定的。汉
The> 语和英语,都有“这个字我不会念”的情况。西班牙语没
The> 有,你不认识也会念。这堆字母放一块就那么念,没有例
The> 外没有变化,你只要会点基础肯定念不错。不知道是什么
The> 意思是另一个问题。这个特性让我学起来觉得阻力小了很
The> 多很多。如果说学习过程都是在往上爬墙,那学中文是爬
The> 绳子,英语是爬排水管子,西班牙语是爬梯子。

--
Moses@GNUS

Lu Wei

unread,
Oct 27, 2023, 9:21:56 PM10/27/23
to
步您后尘,我翻去了加拿大。刚来不久事情太多太忙,没时间也想不到看讨论组,现在来汇报一下。

第一感受是关于视野,从日本转机时候就开始,空气干净,能见度高,哪怕阴天也能看很远。眼睛清爽,有视力变好的错觉。想来其实我们小时候的天空应该也是这样的吧?看来国内雾霾虽然这两年有所改善,但还是属于污染级别。

第二感觉这里的人都很友好和善,见面一般都微笑打招呼,很少板着脸贴身而过。此社会氛围之一斑可推想出很多,这里不多说。

第三多遛狗的人,却没见着猫,可能都养家里了?后面到人家里再观察。野猫野狗也没有,见到最多的野生动物是松鼠和红嘴鸥(别人告诉我的,没觉得嘴有多红),都不怎么怕人。

第四华人(还不是说华裔)真的很多,哪怕这里华人比例在加拿大算低的,绝对人数还是很多。住的楼里,走在街上都常见,网上更是多,刚加的几个微信群动不动500满员。言谈里移民第一动因:都是为了孩子。

attend

unread,
Oct 28, 2023, 1:25:44 PM10/28/23
to
加拿大好啊,地大物博。不过可能没有西班牙好吃的多。


On Fri, 27 Oct 2023 21:14:05 -0400
Lu Wei <luwe...@gmail.com> wrote:

> 步您后尘,我翻去了加拿大。刚来不久事情太多太忙,没时间也想不到看讨论组,现在来汇报一下。
>
> 第一感受是关于视野,从日本转机时候就开始,空气干净,能见度高,哪怕阴天也能看很远。眼睛清爽,有视力变好的错觉。想来其实我们小时候的天空应该也是这样的吧?看来国内雾霾虽然这两年有所改善,但还是属于污染级别。
>
> 第二感觉这里的人都很友好和善,见面一般都微笑打招呼,很少板着脸贴身而过。此社会氛围之一斑可推想出很多,这里不多说。
>
> 第三多遛狗的人,却没见着猫,可能都养家里了?后面到人家里再观察。野猫野狗也没有,见到最多的野生动物是松鼠和红嘴鸥(别人告诉我的,没觉得嘴有多红),都不怎么怕人。
>
> 第四华人(还不是说华裔)真的很多,哪怕这里华人比例在加拿大算低的,绝对人数还是很多。住的楼里,走在街上都常见,网上更是多,刚加的几个微信群动不动500满员。言谈里移民第一动因:都是为了孩子。
>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3m --锦瑟,李商隐 [m

Moses

unread,
Oct 31, 2023, 10:17:03 PM10/31/23
to

行动力好强啊, 难道是上次中勒索後跑路? :P

可能猫不喜欢加拿大的寒冷气候吧~

华人多所以才叫温哥华...

>>>>> "Lu" == Lu Wei <luwe...@gmail.com> writes:

Lu> 步您后尘,我翻去了加拿大。刚来不久事情太多太忙,没时
Lu> 间也想不到看讨论组,现在来汇报一下。

Lu> 第一感受是关于视野,从日本转机时候就开始,空气干净,
Lu> 能见度高,哪怕阴天也能看很远。眼睛清爽,有视力变好的
Lu> 错觉。想来其实我们小时候的天空应该也是这样的吧?看来
Lu> 国内雾霾虽然这两年有所改善,但还是属于污染级别。

Lu> 第二感觉这里的人都很友好和善,见面一般都微笑打招呼,
Lu> 很少板着脸贴身而过。此社会氛围之一斑可推想出很多,这
Lu> 里不多说。

Lu> 第三多遛狗的人,却没见着猫,可能都养家里了?后面到人
Lu> 家里再观察。野猫野狗也没有,见到最多的野生动物是松鼠
Lu> 和红嘴鸥(别人告诉我的,没觉得嘴有多红),都不怎么怕
Lu> 人。

Lu> 第四华人(还不是说华裔)真的很多,哪怕这里华人比例在
Lu> 加拿大算低的,绝对人数还是很多。住的楼里,走在街上都
Lu> 常见,网上更是多,刚加的几个微信群动不动500满员。言
Lu> 谈里移民第一动因:都是为了孩子。

Lu> -- Regards, Lu Wei IM: xmpp:luwe...@riotcat.org
Lu> PGP: 0xA12FEF7592CCE1EA

--
Moses@GNUS

Lu Wei

unread,
Oct 31, 2023, 11:23:32 PM10/31/23
to
On 2023-10-31 22:16, Moses wrote:
>
> 行动力好强啊, 难道是上次中勒索後跑路? :P
>
哈哈不是,本来也是在等待中的,等了好几年才等到确认信

> 可能猫不喜欢加拿大的寒冷气候吧~
>
> 华人多所以才叫温哥华...

据说去温哥华的话小孩先学会的不是英语而是cantonese

--
Regards,
Lu Wei
IM: xmpp:luwe...@riotcat.org
PGP: 0xA12FEF7592CCE1EA

The Edwin

unread,
Jan 19, 2024, 10:25:44 PM1/19/24
to
恭喜仁兄有了一个创造新生活的好机会。

加拿大好地方啊。本来人环境就没怎么污染,再加上天冷风大,空气质量肯定嘎嘎好。
然后天一冷人们就爱呆在家里,学习啊,看书啊,文化水平就高了。
听说人那两三岁的小孩就都会说英语,还能用英语唱歌说绕口令。
这比不了。。法国人大学毕业的英语都说不利索。。

加拿大华人多听说过,看推特经常看到有爱国人士叫其支拿大。
西班牙华人也多,但凡是条街上,就能找出一两家华人店来,不是餐饮就是杂货铺,也不会别的买卖,但是数量是真多。九成是温州人和福建人,其他地方的中国人也就有一成?也许还不到。

我觉得离开伟大的祖国继母亲以后啊,遇到的人都友善真诚了起来,连中国人都比境内的好打交道多了。

Wei Lu

unread,
Jan 20, 2024, 12:12:31 PM1/20/24
to
On 2024-1-19 22:25, The Edwin wrote:
> 恭喜仁兄有了一个创造新生活的好机会。
>
> 加拿大好地方啊。本来人环境就没怎么污染,再加上天冷风大,空气质量肯定嘎嘎
> 好。
> 然后天一冷人们就爱呆在家里,学习啊,看书啊,文化水平就高了。
> 听说人那两三岁的小孩就都会说英语,还能用英语唱歌说绕口令。
> 这比不了。。法国人大学毕业的英语都说不利索。。
>
这边是英法双语环境。在打疫苗的地方碰到一个大约4、5岁的小孩,母语应该是法语,但也能英语交流。社区图书馆书很多,也是英法双语都有,没汉语书。不过天冷呆家里也不一定学习啊,还可以搓麻将:)
应该是反过来文化水平高了才会呆家里学习吧

> 加拿大华人多听说过,看推特经常看到有爱国人士叫其支拿大。
> 西班牙华人也多,但凡是条街上,就能找出一两家华人店来,不是餐饮就是杂货
> 铺,也不会别的买卖,但是数量是真多。九成是温州人和福建人,其他地方的中国
> 人也就有一成?也许还不到。
>
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出来的再少绝对数量也很可观。中国人总说印度人到处都是,估计印度人也这么说我们。

> 我觉得离开伟大的祖国继母亲以后啊,遇到的人都友善真诚了起来,连中国人都比
> 境内的好打交道多了。
>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发达国家确实不只是经济发达。

--
Regards,
Wei Lu
PGP: 0xA12FEF7592CCE1EA

The Edwin

unread,
Jan 20, 2024, 5:37:02 PM1/20/24
to
在 20/01/2024 18:11, Wei Lu 写道:

> 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出来的再少绝对数量也很可观。中国人总说印度人到处都是,估计印度人也这么说我们。

这个真的是。从第三名开始往后,跟第一名第二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第一第二名都14亿,第三名就3亿多了。。

人口不是一个数量级,就意味着不可能有相同的生存方式,在人口少的这边运转很成功的架构,放在人口多的那一边,很可能就完全行不通,或许导致巨大的灾难。

我小时候老替朝廷琢磨,但一直想不通,人口多到底是不是病,要不要治?
现在不想这个事情了,太复杂。
从实际情况看,比如印度,似乎人多点也没啥;但是不但人多,而且老人多,年轻人少,这事情就麻烦了。

PS.不知道为什么,我住的这边,印度人很低调,数量不少却跟隐形了一样,没什么声音。
反而巴基斯坦人存在感挺强,爱凑热闹,也爱到处做生意,差异这么大我没想到,有意思。

Wei Lu

unread,
Jan 20, 2024, 7:57:02 PM1/20/24
to
On 2024-1-20 17:36, The Edwin wrote:
> 在 20/01/2024 18:11, Wei Lu 写道:
>
>> 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出来的再少绝对数量也很可观。中国人总说印度人到处都
>> 是,估计印度人也这么说我们。
>
> 这个真的是。从第三名开始往后,跟第一名第二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 第一第二名都14亿,第三名就3亿多了。。
>
> 人口不是一个数量级,就意味着不可能有相同的生存方式,在人口少的这边运转很
> 成功的架构,放在人口多的那一边,很可能就完全行不通,或许导致巨大的灾难。
>
> 我小时候老替朝廷琢磨,但一直想不通,人口多到底是不是病,要不要治?
> 现在不想这个事情了,太复杂。
> 从实际情况看,比如印度,似乎人多点也没啥;但是不但人多,而且老人多,年轻
> 人少,这事情就麻烦了。

我想,一定的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对于某种社会结构,应该有一个支持人口数量的“最优”区间,超过区间上下限后,社会发展指标(生活水平,幸福指数)出现拐点,开始快速下降。

这里的三个变量,自然资源基本是固定的或者减少中。技术水平的进步,一般会把最优人口区间的上下限都往上提,因为发现新的可利用资源,增加自然资源和次级资源的产出和利用水平,这些都是提上限的;需要更多的教育培训积累,更多的技术岗位分工,人产生了更多的“高级”需求,这些都是提下限的。但技术进步中生产力的增加是减少人工需求的,这个会降下限。推到极致情况是全部工作都机器人自动完成,那么不考虑传代的话,这个“社会”只要有一个人下指令就行。第三个因素社会结构的影响,可以拿星际争霸做个比喻。Zerg型社会可以爆人口,因为社会发展指标可以不用考虑廉价的工蚁和走狗们,而同样的资源能支持的Protoss型社会人口上限就低,因为每个人都很“珍贵”。

上面考虑的是稳态社会,你说的年龄结构,我觉得是处于非平衡动态社会的问题。虽然动态才是常态,不过人口多少的参考点总是以近稳态来说的。

The Edwin

unread,
Jan 21, 2024, 5:08:23 AM1/21/24
to
让我想起来有个r/K选择理论,研究动物生态用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R/K%E9%80%89%E6%8B%A9%E7%90%86%E8%AE%BA

不过这个也是依赖参照的判断方式,要比起柳树和蒲公英,华人还算是K的。

Wei Lu

unread,
Jan 21, 2024, 4:57:15 PM1/21/24
to
On 2024-1-21 5:08, The Edwin wrote:
> 让我想起来有个r/K选择理论,研究动物生态用的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R/K%E9%80%89%E6%8B%A9%E7%90%86%E8%AE%BA
>
> 不过这个也是依赖参照的判断方式,要比起柳树和蒲公英,华人还算是K的。
>
这种定量研究的方式很好,不过公式比较简单,线性因子1-N/K只考虑了人口承载上限对增长率的影响,而且增长率从一开始就稳步下降不太合理。我觉得应该修正为类似这个图中的虚线:
https://imgur.com/a/9OaaoZ9
增长率应该在接近最优区间上下限的时候才明显下降,而且应该是加速下降。图中的实线是作为对比的1-N/K。
进一步的修正应该把r拆开,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开考虑。模型会越做越复杂,不过在平衡点K附近的特性可能是类似的。

Wei Lu

unread,
Jan 21, 2024, 5:25:44 PM1/21/24
to
On 2024-1-21 16:55, Wei Lu wrote:
> On 2024-1-21 5:08, The Edwin wrote:
>> 让我想起来有个r/K选择理论,研究动物生态用的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R/K%E9%80%89%E6%8B%A9%E7%90%86%E8%AE%BA
>>
>> 不过这个也是依赖参照的判断方式,要比起柳树和蒲公英,华人还算是K的。
>>
> 这种定量研究的方式很好,不过公式比较简单,线性因子1-N/K只考虑了人口承载上限对增长率的影响,而且增长率从一开始就稳步下降不太合理。我觉得应该修正为类似这个图中的虚线:
> https://imgur.com/a/9OaaoZ9
> 增长率应该在接近最优区间上下限的时候才明显下降,而且应该是加速下降。图中的实线是作为对比的1-N/K。
> 进一步的修正应该把r拆开,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开考虑。模型会越做越复杂,不过在平衡点K附近的特性可能是类似的。
>
另外,我的想法是用“社会发展指标”来评价何为人口最优区间,而不是以人口数量本身。否则只要往Zerg社会转化,Protoss的人口一定可以再增长。因此讨论人口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个社会立场其实很关键。认为中国人口少了的,“红利”(这个词确切说是奴隶血利)不再的,都是站在人上人立场的看法。

The Edwin

unread,
Jan 21, 2024, 6:39:17 PM1/21/24
to
按人生活的好不好来看最优,来做决策,那是完全民主国家才能实现的事情。
决策阶层代表谁的利益的问题。
中国人只代表自己的利益,那么问题在中国就是谁是决策阶层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类发展指数,2021年的数据,
0.768.世界排名79位。略高于秘鲁,墨西哥,古巴。略低于乌克兰,伊朗。
较多低于泰国(66位),马来西亚(62位),俄罗斯(52位)。
跟日本(19位),韩国(19位),新加坡(12)位,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Human_Development_Index

在实用简中语境里,“政权”是不可分割的,人们会说政权在谁手里,没有政治权利应当分割,大家都有一份儿这个概念。这是帝国的组织形式,而不是共和国,更不是人民共和国。
这个政治权利大家都有份儿,唯一的,而且是纯形式上的体现,是宣读“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时候。
这是个好表演,他们这么一念,仿佛他不剥夺,这个人就有政治权利似的。

中国国家层面的实际决策者,都是人上人,鲜有一个人中人,人下人则是一个都没有的。
人上人做出的决策,必然是基于人上人视角的。
而沉默的大多数,则表现出了近乎不可观测的惰性,像是以太,或者是暗物质。

Wei Lu

unread,
Jan 22, 2024, 10:42:17 AM1/22/24
to
On 2024-1-21 18:39, The Edwin wrote:
> 按人生活的好不好来看最优,来做决策,那是完全民主国家才能实现的事情。
> 决策阶层代表谁的利益的问题。
> 中国人只代表自己的利益,那么问题在中国就是谁是决策阶层的问题。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类发展指数,2021年的数据,
> 0.768.世界排名79位。略高于秘鲁,墨西哥,古巴。略低于乌克兰,伊朗。
> 较多低于泰国(66位),马来西亚(62位),俄罗斯(52位)。
> 跟日本(19位),韩国(19位),新加坡(12)位,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Human_Development_Index
>
这个“人类发展指数”可看做是民主国家的“社会发展指标”。指数高的地方基本都在经历人口减少,这应该不是偶然的。之前“技术进步中生产力的增加是减少人工需求的,这个会降下限。”这句话后半句应该进一步修正为“上下限都降”。因为技术进步导致的人工需求大大减少后,新的岗位分工和新的人类发展需求不足以吸收富余的和新进的人力,这些多余的劳力无处可去,由于分配机制的限制无法跟上平均发展指标,必然导致社会发展总指标下降,于是最优人口上限也就下降了。这个只能通过社会结构变革解决。当然不是一定要通过共产主义,甚至就算不解决反正也会人口减少到达新的平衡点。不过以上分析是针对封闭系统,现在全球化环境下,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发达国家引入穷国的移民或者劳工,如果把这些人同等看待,其实是降低总体社会发展指标的,发达国家的决策者(至少短期内)并不代表外来人利益。更不用说通过全球分工直接利用外国劳力,国界壁垒让决策者不必为其他国家的社会发展指标负责。全球化可利用的外部廉价劳力比技术进步导致的人工需求减少更为显著。只有全球都民主化,才能消灭“国上国”现象。

The Edwin

unread,
Jan 22, 2024, 11:15:36 AM1/22/24
to
赞同。

另外我觉得,在AGI(通用人工智能)成规模的参与社会活动之前,人类秩序是无法离开黑奴的,不管人民给黑奴换成什么好听的名字,劳动者也好,厂妹也好,杀马特也好,黑奴本质还是被剥削大量的生命时间换取生存权,并且几乎没有其它选择。
这一点上跟中世纪并没有什么不同,就亚洲很多个地区的情况对比,黑奴们的抗风险系数甚至不如欧洲中世纪。
现在的人类发展水平下,如果黑奴彻底废除了,人类文明水平会大幅度倒退,全球经济秩序会崩塌。
就算富士康不做(或者做不成)黑奴业务了,越南墨西哥印度的“企业家”也会做。目前的情况是,人类文明离了黑奴是不转的。

从这个角度看,全球化未必然对全局经济是有益的,文明程度的差距和贸易保护主义,甚至种族主义,也只构成现今全球经济秩序的零件。没人知道这些零件是不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机器转起来,需要设计,制造,组装,测试,磨合等等等无数的努力,
要想让他不转,关键地方拔掉一颗螺丝钉它就瘫了(就像皇上那样)。

Wei Lu

unread,
Jan 22, 2024, 6:02:06 PM1/22/24
to
On 2024-1-22 11:15, The Edwin wrote:
> 赞同。
>
> 另外我觉得,在AGI(通用人工智能)成规模的参与社会活动之前,人类秩序是无法
> 离开黑奴的,不管人民给黑奴换成什么好听的名字,劳动者也好,厂妹也好,杀马
> 特也好,黑奴本质还是被剥削大量的生命时间换取生存权,并且几乎没有其它选择。
> 这一点上跟中世纪并没有什么不同,就亚洲很多个地区的情况对比,黑奴们的抗风
> 险系数甚至不如欧洲中世纪。
> 现在的人类发展水平下,如果黑奴彻底废除了,人类文明水平会大幅度倒退,全球
> 经济秩序会崩塌。
> 就算富士康不做(或者做不成)黑奴业务了,越南墨西哥印度的“企业家”也会做。
> 目前的情况是,人类文明离了黑奴是不转的。
>
这个我觉得不会,资本主义发展的确有路径依赖,但即使真没了外部廉价劳力(黑奴),经济短期震荡之后仍然会回到它本来的平衡点。即使中国不加入WTO,甚至亚非拉不存在,欧美经济也不可能不转,而会更快达到封闭系统的原有的平衡点。在平等的社会结构下,超额剥削利润没有了,人力成本很高,相比有黑奴的日子,资本家开始很抓狂,但技术进步能够真正的惠及所有人。甚至技术发展都会更快,因为廉价劳力其实是阻碍了以AI为代表的减少劳力的技术开发。


> 从这个角度看,全球化未必然对全局经济是有益的,文明程度的差距和贸易保护主
> 义,甚至种族主义,也只构成现今全球经济秩序的零件。没人知道这些零件是不是
> 不可或缺的。
> 一个机器转起来,需要设计,制造,组装,测试,磨合等等等无数的努力,
> 要想让他不转,关键地方拔掉一颗螺丝钉它就瘫了(就像皇上那样)。

没人对“全球经济”负责,跟一国系统内“人上人”的问题一样,只要国界壁垒存在,“国上国”就只关心对他们有益的,全球化显然对他们有益。虽然为了培育市场,资本家也需要逐步提高工资(特斯拉上海工厂加薪的新闻从经济角度讲也是早晚该发生的),但全球的社会结构不平等,社会发展指标就不会平等。

所以现实情况就是你说的,“黑奴”会一直存在,而且可以预计会长期存在。廉价劳力的洼地从四小龙转到大陆再转到东南亚,后面还有拉美中东和非洲,等这些地方的工资都提上一轮,也可以再转回来,只要全球结构差异存在,就有黑奴存在。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