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志辉:面向乡村的教师教育应完成五大任务

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Our Free Sky

unread,
Jun 24, 2023, 12:21:54 AM6/24/23
to Grassroots Education NGOs

邬志辉,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初衷是整体提高师范教育的办学水平,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师,为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我们对全国9省19区县7482名教师的调查发现,乡村教师第一学历毕业院校所在地为地级市的占44.79%,县级市的占33.59%,两者合计占到78.38%,省会城市的仅占16.89%,其他占4.73%。这意味着,当前我国乡村学校教师中的绝大多数人是由坐落在地级市以下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这些院校培养的师范生质量总体上决定着乡村教师的质量。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到2025年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我认为,面向乡村的教师教育主要应完成以下五大任务。




提升“面向乡村的”师范教育质量,优先实施“定向培养”计划


在21世纪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三级师范教育体系,中师和师专的基本定位就是为农村学校培养教师。实际上,中师和师专不仅发挥了为乡村学校培养高质量教师的历史任务,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然而,随着21世纪初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全面转轨、全国高等学校全面扩招、国家倾斜师范院校政策杠杆全面取消,导致面向农村的中等师范教育消亡,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下降,师范生就业选择自由,因此,边远艰苦农村地区按自由择业原则已无法吸引到优秀教师。在就业市场竞争逻辑下,薄弱师范院校毕业生去乡村学校当教师成了无奈的弱势选择。师范院校协同提质计划应找准“真正面向乡村的师范院校”这个关键点发力,重点加强薄弱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和师范学科建设,吸引优质生源、提升薄弱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质量,从源头上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目前,乡村教育遇到的最大困难依然是优秀教师“下不去”的问题,在所有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中,定向培养效果最好。我们对全国43268名县城教师的身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普通教师占86.38%,特岗教师占6.32%,代课教师占3.16%,交流教师占1.39%,定向教师占1.18%,银龄教师占0.06%,其他占1.51%。但教师出生地与任教学校在同一乡镇的,特岗教师占14.01%,普通教师占44.71%,定向教师占50.78%;两者在同一县域的分别占65.44%、83.72%和91.60%。因此,加大定向培养比例十分必要。




规划“面向基教的”学科专业体系,优先培养乡村小学教师



基础教育是一个从学前到高中的层级体系,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也是一个层级体系,存在着从低到高的逻辑制约关系。如果低层级教育的教师质量不高,那么高层级教育的教师质量再高也很难补救前期教育的累积弱势。乡村教师补充的困难程度,从行政层级看依次为:乡村>乡镇>县城;从学校层级看依次为:小学>初中>高中。(1)小学教师更替率问题。若一所小学有2000名学生,则专任教师可达106人,按教师30年任教时间算,每年更替率可达3~4名。若一所小学不足100人,专任教师最多8~9人,每年更替率只有0.27人。(2)小学教师回报率问题。教育是一项连续性的活动,前期教育质量对后续教育的重要影响,有助于为乡村青少年累积知识资本、增强乡村学生对高中以上教育的期待、促进乡村人口在知识社会中持续终生学习。(3)小学教师招生与培养方向问题。教师的素质结构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小学教师可按照全科教师进行培养,全科教师的模式包括文理兼通型全科(语文+数学+X)、文理分类型全科(语文+社会+品德+艺术/数学+科学+信技+体育)、自由选择型全科(X+X)。




加强“面向本土的”课程教学体系,优先考量乡村教育特点


优秀教师需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即教什么的知识、怎么教的知识和教给谁的知识。过去,师范院校比较重视前两种知识,较为忽视“教给谁的知识”,即理解乡村儿童的原有经验基础和乡村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势。因为儿童与课程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经验的生活世界,一个是科学的知识世界。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能读懂儿童并能在儿童的经验世界与课程的知识世界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的人。尊重乡村儿童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把课程与当地的一方水土联系起来,与当地的生活、生态、生命联系起来,开展项目式学习、社会情感学习、STEM课程学习等,倡导社区改造、生态关怀、生命提升。优秀乡村教师要善于将乡村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优势,因为最好的学习是在熟悉的当地社区和生态环境中完成的。




瞄准“面向学生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而不是以教师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普罗尚·娄耀卡(Prashant Loyalka)教授等人随机对中国河南省参加和未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参加国培计划一年后,教师未能改善教学绩效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我们要重视基于教师教学表现开展精准培训,这样更有利于诊断教育教学效果,协商探讨改革路径,调整教师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学改进。




构建“面向乡校的”专业扶持体系,主动服务乡村基础教育改革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基本取向是“为基础教育服务”。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师范大学应优先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变革路径,为全国乡村教育振兴提供经验样板。只有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可借鉴、有特色、高成效、能持续、生态化的乡村教育道路,才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获得感、幸福感、力量感,让农村学生甚至农村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积极的改变。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3年第6期,原标题《乡村教育振兴与教师教育使命》,内容有删减。


--
我们的自由天空 ,Our Free Sky - OFS Volunteer Organization
www.ourfreesky.org

微信号:OFS-info

成英公益基金会

OFS爱心热线:86-10-62246033

Our Free Sky的使命:
让爱,延伸一米!
让爱,多一个机会!
心若在,梦犹在!
为了明天,您我一起携手!
爱心在继续……

Our Mission:
Let love extend one more meter !
Give love one more opportunity !
Where there is a heart, there is a dream !
Let's be hand in hand for the splendid tomorrow !
Love is going on...

保密信息及免责声明
本信息(及附件)仅发送给指明收件人,并可能包含受相关中国法律保护的保密及有特权的信息。除指明收件人外,任何个人或团体严禁阅览、再发送、传播、复制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信息,或依赖本信息采取任何行动。如您非本电邮的指明收件人,请您立即通知我们,并将信息及附件永久删除,且不复制或保留拷贝。我们采取所有合理谨慎措施保障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但我们不能保证本信息及其附件无传送错漏或不含计算机病毒,也不承担可能由此引致的任何的责任。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